呂祖《百字碑》新注
?來源:大道家園作者:盧理湘時間:2013-04-28 10:52:54 繁體中文版
“養(yǎng)炁忘言守”,
炁
,為道門專有之字
,炁字中含“一、無
、氵
、灬”
。“一”為真一
,為元精
。要使元精逆流
,要在得明師真訣。學(xué)士如能得命功真法訣,則能得此真一
。《悟真》云:“得一萬事皆畢”
。“無”為養(yǎng)性
,于萬事中無心,一心清靜
,此為煉己之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办帷保ㄋ狞c)中含“氵”(三點),三點為三點水(氵)
,四點為火。四點中如不見三點
,為見火不見水
,為火水未濟之卦
。四點中見三點,為水火既濟之象
,得明師真?zhèn)髂芸搽x交媾。
呂祖講養(yǎng)炁
,乃為養(yǎng)精炁
。人身有精則存
,無精則亡。學(xué)士立志修道
,切勿貪房事。呂祖另有詩云:“二八佳人體似酥
,腰間懸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里卻教君髓枯”
。學(xué)士于子女長大成人,父母百年之后
,尋拜明師修道,以求長生
。養(yǎng)炁之要在忘言。為何要忘言
,因人之上腭有一腭縫,此縫連任脈
,通泥丸
,故打坐時舌抵上腭
。人說話多,會從此縫泄真炁
。丹經(jīng)云:“念經(jīng)傷炁養(yǎng)太和”,又云:“日出千言
,不損自傷”
。忘言指不要多說話。
“守”
,守何處?此必要得明師口傳心授
。守在守中宮
,又名祖竅、玄牝之門
。
丹經(jīng)云:“玄牝之門世罕知
,知此一竅,即為神炁穴
,所謂結(jié)丹在此
,脫胎亦在此”。祖竅在何處
?今據(jù)師傳,以手勢指明之
。伸出右手
,大拇指
、小指伸開
,中三指合攏
,彎曲至手心。大拇指按住心窩
,即為心位
,為天
。小指按住肚臍,即為腎位
,為地。天地相距八寸四分
。中三指所指之部位,乃為中宮黃庭
。自百會至?xí)幾饕恢本€
,再以心窩、中三指
、肚臍作垂線,與此直線相交之點(三點)
,再以此三點作三圓圈
。就得知南海
、黃海
、北海之位置
,真正的虛無之窟,丹家安爐立鼎
、結(jié)丹之處
。鼎立于心位,爐安于腎位
,中宮乃甘露凝結(jié)之所,溫養(yǎng)之地
。
守
,就守這中宮——玄牝之門,雙目緊盯之
,行住坐臥,心神注于中宮
,須臾不離,即為真打坐
。假打坐者形貌端然,而心神飛矣
,妄念紛紛,為頑空
、靜坐枯修。
學(xué)士如雞抱卵心常聽
,以至誠專一之心注于中宮,即為“養(yǎng)炁忘言守”
。
“降心為無為”,
人有七情六欲
,喜怒憂思悲恐驚
,又有權(quán)力欲
、金錢欲
、色欲等等
,此皆為戕伐性命之刀矛
。人欲修道,當(dāng)斂收情欲
,降心侍師
。性命雙修之訣,乃天地至寶
,故不可以高傲求之,必須謙虛謹慎
。李自成、黃巢
、苻堅因驕傲而毀敗政權(quán)。家國一理
。丹家以心為君
,以身為國
,以精炁為民,以龍虎爭戰(zhàn)為野戰(zhàn)
,學(xué)士如心君驕狂,肆意放縱
,則精炁枯竭,身如逝水
。
心降后,當(dāng)專志清靜無為
。老圣曰:“致虛極
,守靜篤”
。不以雜務(wù)營心,不以情欲動念
,于此靜中覓一動機,再以動機之時采藥
。
“動靜知宗祖”,
“動”
,指活子時動
,分為一陽初動、一陽來復(fù)
。一陽初動,以無孔笛雙吹收元精
;一陽來復(fù),二候至
,當(dāng)以采藥之法得甘露?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办o”指人大部分時間活子時不動,靜之時不可忘此機
,此機丹家稱為“爻動、盜機
、鉛遇癸生、情動
、淫性”
,為成fo作祖之機,不識此機
,乃未得訣也
。
“宗祖”
,指先天真一之炁,為真鉛
,不知真鉛之出處
,為盲修瞎煉。今特指明
,“宗祖”乃指性能量——元精
。人身有此精則生,無此精則死
。老年人須以精補精
,補破籬笆,補至精炁足
,方可返少年之體態(tài)精神
。此能量,乃人人日用不知之事
,人人自有
,不假外求?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段蛘妗吩疲骸拔礋掃€丹莫入山
,山中內(nèi)外盡非鉛,此般至寶家家有
,自是愚人識不全
。人人自有長生藥
,自是迷徒枉把拋”
,丹經(jīng)云:“金丹大藥
,說破世人須失笑”
,呂祖《三字經(jīng)》云:“說著丑
,行著妙”
。
“無事更尋誰”,
學(xué)士得此時此機
,知曉真鉛(宗祖)
、采藥之法,性命雙修之真訣得也
。《悟真》云:“得一萬事皆畢
,休分南北東西?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毙械勒叩迷E后又何必千山萬水去尋師,趕緊籌備“法財侶地”
,以了大事。
“真常須應(yīng)物” ,
人生在世,煩惱之事不少
,處世須待人接物
。當(dāng)以平常心待之
。
“應(yīng)物要不迷”,
行道之人
,不要被世俗之情愛、享受而迷了心竅
,忘記修真,應(yīng)斬斷情絲
,無為修身。
“不迷性自住”,
心不迷于世俗,見色不動
,乃為煉己純熟,汞性不飛
。人心不迷,則真性自住
,心定于道,修得心似蓮葉不沾塵
。修心至此
,如北極星終古不動(不考慮極移)
,則心靜如水,皓月當(dāng)空
。
“性住炁自回”,
丹經(jīng)云:“炁本心之所化”
。性住心定之后,凝神于中宮
,則全身后天之炁自會聚于中宮
,心內(nèi)舒適。此時炁為后天之炁
,非先天之炁,先天之炁為元精所化
,須逆行之法。
張三豐祖師云:“順為凡
,逆則仙
,只在中間顛倒顛”
。元精順則生人
,從陽關(guān)而泄,世上之人正從此生
;逆則成仙,得訣逆行
,則得一
。吾自作丹訣云:“顯性光芒照海底
,如寶珠吸盡九江水
;紫氣蓬勃朝昆侖
,似玉杖長伏洞里春”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盀呕氐ぷ越Y(jié)”,
丹乃先天炁
、后天炁凝結(jié)而成。學(xué)士得下手法
,擒得白虎
,則先天甘露從玄膺穴(人口腔有一懸雍垂,懸雍垂后乃為此穴
,正對氣管口)降下
,經(jīng)十二重樓(氣管軟骨有十二節(jié),故名)
,下降至中宮黃庭。崔公《入藥鏡》云:“先天炁
,后天炁,得之者
,常似醉”。此時全身如沐春風(fēng)
,暖氣四達。
“壺中配坎離”,
“壺”為中宮黃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秴⑼酢吩疲骸盃钏婆顗亍保皦亍庇鞯な抑偃恢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取坎中真陽
、離中真陰,即真鉛真汞
,結(jié)成為丹。真鉛為先天炁
,真汞為后天炁。后天之炁極易被情欲蒙蔽
,丹書稱為“太陽流珠”。人心生
,則欲生
,欲生則后天炁奔走不息
,得此真鉛
,則可制真汞,結(jié)成大還丹
。
“陰陽生反復(fù)”,
自然界冬至一陽生
,夏至一陰生
。時辰上子時一陽生
,午后一陰生
,卦象中復(fù)卦為一陽生,姤卦為一陰生
。
丹道,易道皆一理,一陽來復(fù)丹家稱為二候
,正好采藥
。
石泰(南宗二祖)于《還源篇》中說:“萬籟風(fēng)初起
,千山月正圓
,急須行正令,便可運周天”
。月正圓
,正是陰歷十五,十五曰“望”
,丹家喻之為二候。二候為正子時
,外陽舉之愈頻
,學(xué)士萬不可于此時昏睡,走失元陽
。
“普化一聲雷”,
在八卦中
,震為雷。雷動
,丹家喻為“虎嘯風(fēng)生”
。風(fēng)雷動,正好用風(fēng)
,風(fēng)為巽風(fēng),巽為木,喻為后天炁
。采藥之時,雙目上視泥丸
,真意督升任降
,后天炁即可帶此先天之藥上升至泥丸
,如炸雷一樣響至太空
。以此喻得藥之人,得脫凡胎耳
。大自然風(fēng)云動
,賢才自可得志縱橫四海。如漢劉邦“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可謂英雄本色
。
“白云朝頂上”,
“白云”為性光。學(xué)士下手
,精炁漸補漸足,在印堂自會現(xiàn)出白光
,如白云。此光化為一虛光圈
,圈邊明亮
,圈內(nèi)黑暗
,精炁越補越足,黑暗部分慢慢填實
,成為一輪明月。慢慢此光漸漸翕聚
,愈聚此光愈圓
。精炁漸漸足滿
,此光如明月朗照于印堂
,不閉目也能見之。此月正是圓陀陀
、光灼灼慧命真性光,丹家喻之為“刀圭成就”
。此為吾親證之真境界
,非妄言也。
“甘露灑須彌” ,
“甘露”為神水
,比蜜還甜,從玄膺降下入氣管
,經(jīng)肺動脈、右心室至黃庭
。丹經(jīng)曰:“入黃房
,成至寶”。采藥一次
,得甘露成團成滴,或四日或五日咽納完
,嘴里有甜味
。此甘露至黃庭
,五臟六腑如泡在水中
,臟腑漂漂蕩蕩
,此為真境界
,得藥之人自知也
。
“須彌”指“須彌山”,山喻高
,在人喻頭部泥丸。呂祖此句直指這段真功
,無此真境,難得快活之意
!
“獨飲長生酒”,
此酒(甘露)保汝長生,非為玉液(喻指唾液)
,實乃金液
。此酒自斟自酌自可醉,從來花酒出神仙
,無花無酒道不成?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ㄖ复呵椋钭訒r動乃人身之春
。大自然之春,百花齊放
,修煉者不要錯過此春,以免至死不悟fo祖拈花
、迦葉微笑之意!
此酒乃人自身之元精所化
,不為別人之性能量
,學(xué)士不可因花酒之喻而墮入男女雙修之邪道,應(yīng)學(xué)清凈無為訣
,獨zixing命雙修。此呂祖“獨”之真意
!陳泥丸祖師《羅浮翠虛吟》云:“寧可求師安樂法,不可邪淫采精血
。古云天地悉皆歸,須學(xué)無為清靜訣
。”
“逍遙誰得知”?
張紫陽真人(南宗始祖)《悟真》云:“已知壽永齊天地
,煩惱無由更上心”。此時身心逍遙
,乃人世之大快活也
。以前訪道萬苦千辛
,修道百煎十熬,皆為得此真一
,既得此真一
,夫復(fù)何求?
“坐聽無弦曲”,
此曲無弦
,修道之人要“坐聽”。丹經(jīng)云:“如雞抱卵心常聽”
,即坐聽
。打坐之時要坐而忘,忘中覓
,覓此炁動之時(活子時)
,此炁動,即是“無弦曲”來
,要聽得真,速起采藥
,學(xué)士萬不可以忘睡昏禪?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盁o弦”之真義:男子精滿自溢時,可曾有聲
?弦為春弦
,此弦動,要聽
,否則功敗垂成
,故睡前必用防遺失之法
,封住精囊管口
,其法提肛(丹書稱為緊撮谷道),手點勞宮穴握固
,速求明師指點之
!
“明通造化機”,
欲修丹道
,應(yīng)深達造化
,洞曉陰陽。此機為人身造化之機
,不知此機
,萬難成fo作祖
。學(xué)士修道
,要明通此機
,即活子動之炁機
,女丹修煉
,此機為活午之機,速求明師指點此機
!
“都來二十句”,
內(nèi)丹修煉
,呂祖濃縮為二十句
,可謂言簡意賅
。知者唯簡唯易
,愚者愈惑愈繁
。呂祖《度張珍奴詩》云:“道無巧妙
,與汝方兒一個”,速求明師指點斷淫之法
,能斷三淫
,即為真法,除此無真法
。陳泥丸祖師《紫庭經(jīng)》云:“金丹亦無第二訣
,身中一畝為家園”。
“端的上天梯”。
如此修煉,自可達大成之境界
。功成之日,陽神現(xiàn)象
,自當(dāng)開壇演說大道
,普渡有緣
,有大志者切須為之
!莫負呂祖之慈悲心腸!
(《武當(dāng)》2008年第八期)
劍三閱歷有什么用?
問題一:劍網(wǎng)三里的閱歷是什么
?經(jīng)驗,游戲里人物提升等級
,目前劍三滿級95,主要靠任務(wù)獲取閱歷
,升級時可以使用玄九丸,閱歷雙倍哦
,副本刷怪也可以增長閱歷
,如果是第一次玩還是建議做一做任務(wù)
,可以認識不少小伙伴
,組隊任務(wù)更快哦
問題二:劍三里那個江湖閱歷在游戲頁面哪里看
,就是那個經(jīng)驗值你按下ESC
,選擇界面設(shè)置
,再選擇狀態(tài)欄數(shù)值,將里面經(jīng)驗條數(shù)值那一項打上勾勾
,你暢方藍條就會顯示你的閱歷進度了
問題三:劍網(wǎng)三95級的閱歷條要不要滿
?不滿
。。
。
。是你最后一次得到經(jīng)驗值以后溢出多少就是多少了
問題四:劍網(wǎng)三閱讀不同的書籍分別獲得多少閱歷
?不是所有書都加閱歷的
,你是說閱讀經(jīng)驗還是角色等級閱歷
?
劍三所有加閱歷的書如下:
書名 閱歷 材料 出處
沉香劈山上篇 4800 浣花1 朱砂1 碑銘
仙翁葛玄傳 5600 浣花1油煙墨1 碑銘
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shù)之三 6400 浣花1油煙墨1 打怪
純陽立教論第七章 4800 浣花1 油煙墨1 打怪
呂祖百字碑疏義其三 6400 浣花1 油煙墨1 碑銘
莊子夢蝶 6400
任務(wù)
螳臂當(dāng)車 6400 浣花1 油煙墨1 打怪
道德經(jīng)卷三其一 8800 白鹿1松煙墨1 打怪
道德經(jīng)卷三其四 8800
任務(wù)
玄武?女宿第三 8800
任務(wù)
讓王其六 9600 白鹿1松煙墨1 打怪
道德經(jīng)卷三其一 8800 白鹿1松煙墨1 打怪
道德經(jīng)卷三其四 8800
任務(wù)
白虎?胃宿第三 10400 白鹿1松煙墨1 打怪
*** 4800 浣花1 油煙墨1 打怪
信徒遇溺品 5600 浣花1 油煙墨1 打怪
大薩他婆品 5600 浣花1 油煙墨1 打怪
富人四妻品 6400 浣花1 油煙墨1 打怪
本來無一物 8000 白鹿1 五彩1 打怪
佛法傳宗記第一章 8000 白鹿1 五彩1 打怪
迦蘭秘錄第一章?因說 8000 白鹿1 五彩1 打怪
迦蘭秘錄第八章?寶傳 8000
任務(wù)
龜銜樹品 8800 白鹿1 五彩1 打怪
平望鎮(zhèn)犬品 8800 白鹿1 松煙1 打怪
阿羅漢傳第五章 8800 白鹿1 五彩1 打怪
蛇身受苦下篇 9600 白鹿1 五彩1 打怪
千金買冷靜下篇 9600 白鹿1 五彩1 打怪
黃金品上篇 9600 白鹿1 松煙1 打怪
黃金品下篇 9600 白鹿1 五彩1 打怪
觀音自拜 9600 白鹿1 松煙1 打怪
悟性如光 9600 白鹿1 五彩1 打怪
問題五:劍三滿級后做任務(wù)是不是沒有閱歷了
?盜寶賊在成都驛站 門口 有個牌子可以接
滿級做任務(wù)給會把閱歷換成金錢
滿級以后可以做生活技能
可以做成就任務(wù)
可以看風(fēng)景
可以搞基
幫貢俠義值的話需要每天做大戰(zhàn) 茶館
再就是找個幫會 幫會會組織你打副本 打戰(zhàn)場 人多好玩
望采納!你的支持就是我答問題的動力
!
問題六:劍三的閱歷有什么用所謂的閱歷也就是經(jīng)驗值,讀書系統(tǒng)和生活系統(tǒng)都個單獨的閱歷值
,達到一定的閱歷等級會有一定的稱號,另外閱歷不夠是不能接某些任務(wù)的
。
問題七:劍網(wǎng)三經(jīng)驗加成道具有哪些第一:玄九丸(雙倍),妥妥的
。
第二:幫會限時食堂的果盤(雙倍);
第三:盤龍餃(雙倍)或者煮爛的盤龍餃(1.5倍)
;
第四:雙倍的書籍或者加閱歷的書籍(一般是綠色的);
第五:如果拜師的話
,可以去新手鎮(zhèn)敬師堂旁邊找NPC領(lǐng)取半個小時的雙倍時間;
第六:各地的碑文(加雙倍或者是加閱歷的)
。
PS:暫時就能想到這些
,希望能幫助您
,不足之處請大家補充
。(*^__^*) 嘻嘻……
問題八:劍三的成就有什么用你好:
當(dāng)滿足某些成就后會獎勵游戲道具
,稱號
。閱歷
。
祝游戲愉快
問題九:劍網(wǎng)三門派里面是不是會有個什么東西每天點一下有2W閱歷
?每個門派都有,叫大師兄的茶
,這個版本新出的活動
。一般就擺在門派里一個木茶幾上,你可以回門派找找
,我只浮到過七秀的和天策的,別的沒注意過在哪里
。這會兒也不方便上游戲幫你看,反正你自己找找吧,不在艾黎附近就在曲云的房子附近應(yīng)該這樣
。因為七秀的就在憶盈樓下的院子里,天策的就在正殿門口臺階旁邊
。所以理論上五毒的應(yīng)該也在這一類地方
。
臺灣版《大學(xué)》精講(一)
第一講:
①破題
②經(jīng)典與生活
③經(jīng)典與世永存
《大學(xué)》一書簡介:
?《大學(xué)》一書
,出自《禮記》
,原本不是書
,與《中庸》一樣
,本是《禮記》中的二篇文章
。《中庸》是其中的第三十一篇
,而《大學(xué)》是其中的第四十二篇
。
? ? 大學(xué)乃曾子筆于書者:在《大學(xué)證釋》中曾子自述曰:“昔者,夫子以堯舜之道
,文武之傳
,纘(zuǎn繼承)其續(xù)而授于弟子。以其易忘
,乃命筆于書
,而使諸人共肄(yì學(xué)習(xí)
,練習(xí))之
,參(shēn)于是備聞大學(xué)之道焉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曾子:(公元前505年10月12日——公元前435年)
,名參
,字子輿
,魯國南武城人
。十六歲拜孔子為師,勤奮好學(xué)
,頗得孔子真?zhèn)?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一生積極實踐和推行以仁孝為核心的儒家主張
,傳播儒家理念
。他踐行省身
、慎獨的修養(yǎng)理念
,遵循以孝為本的孝道規(guī)律
,可為后世修行者之楷模
。他參與了編《論語》
、著《大學(xué)》
、寫《孝經(jīng)》等經(jīng)典的集解工作
、被后世尊奉為"宗圣",是配享孔廟的四配之一
。
? ? 曾子是儒家正統(tǒng)理念的正宗傳人
,他把孔子所傳授給他的理念和學(xué)問授給弟子,又將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論語》
,上承孔子之道
,下啟思孟后繼。曾子在儒學(xué)發(fā)展史乃至中華文化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魯?shù)浚╠ào)公三十二年(前435年),曾子辭世
,終年70歲。
?“大學(xué)之道”其千年不彰之因
,源自戰(zhàn)國孟子以后
,當(dāng)時各種雜說紛紛出現(xiàn)
,各諸侯國君主以急功近利為要務(wù)
,不重明德
、止至善工夫
。導(dǎo)致儒家的中心義理漸被掩埋,而仁義禮樂之教
,多流為虛文,可謂是禮崩樂壞之時
。從而使儒家的精義在百家爭鳴之時勢下
,被干擾紊亂
。加之后來秦火之舉,典籍多被付之一炬
,可謂是瓦上加霜
。另一方面
,從魏晉到隋唐
,道教和佛教亦因君王的信奉而大盛
,在種種因緣與環(huán)境之下
,“大學(xué)”一文自然被忽略
。
?迨至宋朝,儒學(xué)義理從新受學(xué)者們重視
,尤其北宋程顥(公元1032~1085)和程頤(公元1033~1107)兄弟
,大力表彰《大學(xué)》
、《中庸》
、《論語》
、《孟子》
,認為此四篇最能代表儒學(xué)的精髓
。自此以后《大學(xué)》
、《中庸》之文
,才漸漸重新被后儒所重視
。
? ?隨后朱熹(公元1130~1200生于南宋)
,以程顥
、程頤為尊,畢生致力于四書的編訂和注疏
,對于大學(xué)
,用功尤多
,直到宋孝宗淳熙十六
,才大致編定大學(xué)和中庸,是年二月寫“大學(xué)章句序”
,三月寫“中庸章句序”
,第二年,即光宗紹熙元年
,在漳州刊刻四書
,就是后世四書合刊的先河
。
? ? 朱子的改本:《大學(xué)》一書
,自從南宋朱子將其列入四書后
,古圣《大學(xué)》教人之法,圣經(jīng)賢傳之旨
,才復(fù)明于世
。古有對聯(lián)曰:“大學(xué)之道千秋金鑒
;中庸至理萬世丹根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 ? 《大學(xué)》與《中庸》
,既系圣人授人教義
,而其主旨不外明德與明道
。大學(xué)言明德
,中庸言明道
,互為表里
。德之極至於治平
,道之極達于至誠。德之用有所見於外
,道之體有以存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