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注解
老君曰: 太上老君說:
救災(zāi)解難
, 解救災(zāi)難,不如防之為易; 不如預(yù)防它容易
;療疾治病
, 治療疾病,不如備之為吉
。 比不上防備的效果好。今人見背
, 現(xiàn)在有些人的見解,卻與此相反不務(wù)防之
, 他們不注重對災(zāi)害的預(yù)防,而務(wù)救之; 而只在災(zāi)難發(fā)生時
,才勿忙補救;不務(wù)備之
, 他們不注重對疾病的防備,而務(wù)藥之。 而當(dāng)生病時才求醫(yī)用藥
。其實這是亡羊補勞,為時已晚了。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
, 所以,有的君主不能保全江山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壽命
是以圣人, 所以“學(xué)道
求福于未兆
絕禍于未有
蓋災(zāi)生于稍稍, 其實
病起于微微
人以小善為無益, 人們都以為小小的善事
,沒有多大好處,故不肯為; 所以不肯去做
;以小惡為無損, 以為小小的過錯
,不會造成損害,故不肯改
小善不積, 要知道
大德不成
小惡不止
以成大罪。 最終將造成大的罪過
故摘出其要, 因此
使知其所生焉
乃百病者也。 這就是所謂的一百種“病”
喜怒無常是一病注:一會高興
忘義取利是一病注:不顧仁義道德
好色壞德是一病注:迷戀女色
專心系愛是一病注:心思一直沉溺于所迷戀的人或事
憎欲令死是一病注:對所憎恨的人,一定要置于死地
縱貪蔽過是一病注:放縱自己的貪欲
毀人自譽是一病注:詆毀別人
擅變自可是一病注:處事沒有原則
輕口戲言是一病注:口無遮攔
快意逐非是一病注:只求感情上痛快,追隨錯誤的言行
以智輕人是一病注:自以為聰明,看不起別人
乘權(quán)縱橫是一病注:恃仗權(quán)勢
非人自是是一病注:老說別人錯
侮易孤弱是一病注:欺侮和歧視忠厚誠實
以力勝人是一病注:利用自己的勢力
貸不念償是一病注:借別人的財物,不想歸還
威勢作脅是一病注:借用社會勢力保全自己
,欺壓他人,是一病因語欲勝人是一病注:說話態(tài)度不友好
,用話語壓制別人,是一項病因曲人自直是一病注:貶低別人
以直傷人是一病注:處事方法太直
惡人自善是一病注:指責(zé)別人是“惡”
喜怒自伐是一病注:順境得意時炫耀自己的本事
愚人自賢是一病注:說別人愚蠢
以功自與是一病注:否認(rèn)共事者的作用
樂人有非是一病注:別人出了差錯或災(zāi)難
以勞自怨是一病注:因為勞累而自己怨恨
以虛為實是一病注:把虛幻假象,當(dāng)成真實的
喜說人過是一病注:喜歡談?wù)搫e人的過錯,是一項病因
以富驕人是一病注:自己家道富有
以貴輕人是一病注:自己有權(quán)有勢
以貧妒富是一病注:自己貧窮
,不努力致富,卻妒忌別人富有,是一項病因以賤謅貴是一病注:自己地位低下
,不求上進,反而誹謗地位高的人,是一項病因讒人求媚是一病注:以訴說某人的壞話,來討好別人
,是一項病因以德自顯是一病注:用自己所謂的德行,來進行自我宣傳
,是一項病因敗人成功是一病注:想方設(shè)法破壞別人成功
,是一項病因以私亂公是一病注:因圖私利
,擾亂公事,是一項病因好自掩意是一病注:喜歡掩蓋自己真實意圖,不以誠待人
,是一病因危人自安是一病注:危機推給別人,求得自己安樂
,是一病因陰陽嫉妒是一病注:無論暗中或明處
,都妒忌別人激勵旁悖是一病注:煽動他人做不正當(dāng)?shù)氖?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是一病因?/p>
多憎少愛是一病注:憎恨心、厭惡心多
評論是非是一病注:總喜歡評論別人的是非長短
文拒鉤錫是一病注:表面拒絕,而內(nèi)心卻想謀取利益
,是一病因持人長短是一病注:掌握和利用別人的嗜好,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是一病因
假人自信是一病注:說別人作假
,夸自己誠信,是一病因施人望報是一病注:施恩于人
,期望得到回報,是一病因無施責(zé)人是一病注:沒有施予別人任何好處,卻苛求別人為自己做事
,是一病因與人追悔是一病注:給與別人的幫助,過后又后悔
,是一病因好自怨諍是一病注:老喜歡埋怨?fàn)巿?zhí)
,是一病因罵詈蟲畜是一病注:無故謾罵家禽
、蟲畜等動物,是一病因蠱道厭人是一病注:暗中使壞,毒害別人
,是一病因毀訾高才是一病注:造謠毀謗有才華的人,是一病因
憎人勝己是一病注:憎恨別人勝過自己
,是一病因毒藥鴆飲是一病注:用有毒的東西麻醉自己
,是一病因心不平等是一病注:內(nèi)心不能平等對待人和事,是一項病因
以賢噴高是一病注:自以為高人一等
,而隨意責(zé)斥別人,是一病因追念舊惡是一病注:念念不忘不愉快的陳年舊事
,是一病因不受諫諭是一病注:不接受好心人的規(guī)勸和開導(dǎo)
,是一項病因內(nèi)疏外親是一病注:對自己親人和朋友疏遠
,而親近外人,是一病因投書敗人是一病注:投寄密信,敗壞別人的名聲
談愚癡人是一病注:講一些愚昧的故事或荒唐的話,來迷惑他人
煩苛輕躁是一病注:為人苛刻
摘捶無理是一病注:摘錄和流傳沒有道理的言論和事件
好自作正是一病注:認(rèn)為自己一切都好
多疑少信是一病注:對人疑心重重
,少有信任,是一項病因笑顛狂人是一病注:嘲笑他人是瘋子、傻子
,是一病因蹲踞無禮是一病注:舉止不莊重,行
、立、坐、臥不符禮節(jié),是一病因丑言惡語是一病注:說話丑陋
,語氣兇狠,是一項病因輕易老少是一病注:沒有敬老愛幼之心
,看不起老人和小孩,是一病因惡態(tài)丑對是一病注:以惡劣的態(tài)度
,丑陋的言行對待別人,是一病因了戾自用是一病注:偏執(zhí)己見,不講道理
,剛愎自用,是一病因好喜嗜笑是一病注:不分場合
,總喜歡嘻嘻哈哈,打鬧取笑,是一病因喜禁固人是一病注:總喜歡對別人指手劃腳
詭譎諛諂是一病注:為人狡猾奸詐
嗜得懷詐是一病注:為貪得某種好處
兩舌無信是一病注:說話前后不一,沒有信用
乘酒歌橫是一病注:借酒撒瘋
罵詈風(fēng)雨是一病注:呵風(fēng)罵雨
惡言好殺是一病注:語言惡劣下流
教人墮胎是一病注:唆使別人墮胎,傷害生命
干予人事是一病注:好管別人的閑事,是一病因
孔穴窺視是一病注:偷看
借不念還是一病注:借了別人的財物
負債逃竊是一病注:欠人債務(wù),為了躲避還債
背向異辭是一病注:當(dāng)面說一套
,背后又說一套,前后不一,是一病因喜抵捍戾是一病注:性情兇暴蠻橫
調(diào)戲必固是一病注:玩笑中過于較真和執(zhí)一不通
故迷誤人是一病注:有意設(shè)計圈套
探巢破卵是一病注:搗掏鳥類巢穴
刳胎剖形是一病注:對有身孕的牲畜殺害剖腹
水火敗傷是一病注:以水火為工具,來傷害別人
笑盲聾喑是一病注:嘲笑雙目失明的人和聾啞人,是一病因
教人嫁娶是一病注:干涉他人婚姻
教人摘捶是一病注:教人攻擊謾罵別人的缺點
教人作惡是一病注:教人干壞事,是一項病因
含禍離愛是一病注:暗藏禍害之心
唱禍道非是一病注:說一些不吉利的
見便欲得是一病注:見有機會得到利益,就起貪心
強奪人物是一病注:非理奪取他人財物
老君曰: 太上老君說:
能念除此百病
則無災(zāi)累, 就不會受災(zāi)禍的牽累
痛疾是愈, 有痛苦的疾病也會痊愈
濟度苦厄
子孫蒙佑矣
道教的基本教義是道是天地之元
道被人格化后
道教為多神崇拜
擴展資料:
道教不同于佛教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它不是由外國傳入的,它是中國本土生長出來的。它起源于中國古代先秦王朝的道家,奉老子為教祖和最高天神(老子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道教思想之所以在中國存在了二千多年,就是因為它的主張附合人們熱愛和平
參考資料:--道教
道教約束道士思想言行
其內(nèi)容除五戒
、八戒與佛教基本相同外,十戒中尚列有"不得違戾父母師長"、“不得殺生屠害”、“不得叛逆君王”、“不得淫亂骨肉”、“不得毀謗道法”、“不得污漫靜壇”等。《老君想爾戒》為早期天師道戒,《說十戒》和《思微定志經(jīng)十戒》為上清
、靈寶派之戒律,《老君說一百八十戒》為新天師道之戒律。
擴展資料
道教禁忌是在中國古代民間禁忌和原始道教信仰的基礎(chǔ)上逐漸形成的
。無論參訪道門,或是旅游觀光,均應(yīng)注意道門禮儀和其中的禁忌。本文將對一些道門禁忌略作介紹。道教的宗教活動,又稱為“齋醮”
,是道教信仰的表現(xiàn)形式。道教進行宗教活動的醮壇,是神靈降至之所,既神圣又莊嚴(yán)。因此,圍繞醮壇的法器和活動等,自然也十分圣潔,并由此產(chǎn)生了諸多禁忌也就是說
,道教在舉行迎真祈福道場時,切不可有吊喪、問病、畜產(chǎn)等不潔之物進入道場。親臨醮壇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諸多禁忌。據(jù)《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成儀·醮后諸忌第十三》
,齋醮諸忌略有七條,即勿飲酒;勿食五辛;勿與別人同坐;勿視死看生;勿嗔怒;勿悲哀;勿見血。此外,醮壇中人尤應(yīng)忌食牛肉。道教在舉行宗教活動時
,不僅要有清靜的醮壇,而且道士本身也應(yīng)保持清凈之身。在行儀式之前,道士通常要齋戒沐浴,潔凈身心。道士沐浴時忌俗人見浴。所以沐浴須在密室中進行,而且忌用不潔之水。道教祀神時常用香
道士要上香,信眾求神也要上香
敬神所用鮮花,首重清香芬芳
,全無芳香者,或香味強烈、令人生厭者,忌用于敬神;醮壇所用之燈,須用一色芝麻油燃點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潔之水
燒香敬神是道教的一種信仰行為。所謂敬香者不可不誠
道門內(nèi)部具有濃郁的神圣氛圍和宗教色彩,衣有衣的要求,食有食的講究
在飲食方面
參訪宮觀時也有一些禮儀應(yīng)該注意。一是和道士“招呼”的禮儀
三是燒香的禮儀
四是叩首的禮儀。重大的道教醮儀
道教宮觀是道士生活
特別是全真道士茹素吃齋,入全真道觀決不能夾帶葷菜
。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葷,惟逢齋必須吃素,因此,在香期內(nèi)入正一道觀,也不能帶放葷菜。以上所談的禁忌,雖然并非道教禁忌的全部內(nèi)容,但也包涵了其中的主要方面-道教戒律
-宗教禁忌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131/599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道家道教八大神咒注解及用法(二)
下一篇:
早課注解之南五祖寶誥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