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羲黃大學 >> 學術之聲 >> 百家論道

      道德經(jīng)05章,天地不仁譯文,注釋,評析,解讀

      網(wǎng)絡 2023-09-21 16:17:27

      道德經(jīng)》05章 天地不仁


      譯文注釋引語評析解讀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①

      ;圣人不仁
      ,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
      ,其猶橐龠乎②
      ?虛而不屈③,動而俞出④
      。多聞數(shù)窮⑤
      ,不若守于中⑥。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

      ,它沒有仁愛
      ,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
      。圣人也是沒有仁愛的
      ,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
      。天地之間
      ,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
      ,越鼓動風就越多
      ,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
      ,更行不通
      ,不如保持虛靜

      ①芻(chu)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專用于祭祀之中

      ,祭祀完畢
      ,就把它扔掉或燒掉。比喻輕賤無用的東西
      。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對萬物
      ,圣人對百姓都因不經(jīng)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長自消
      ,自生自滅
      。正如元代吳澄據(jù)說 :“芻狗
      ,縛草為狗之形
      ,禱雨所用也。既禱則棄之
      ,無復有顧惜之意
      。天地無心于愛物,而任其自生自成
      ;圣人無心于愛民
      ,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芻狗為喻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雹讵q橐龠(tuoyue):猶,比喻詞
      ,“如同”
      、“好象”的意思。橐龠:古代冶煉時為爐火鼓風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風管
      ,是古代的風箱
      。③屈(gu):竭盡,窮盡
      。④俞:通愈
      ,更加的意思。⑤多聞數(shù)窮:聞
      ,見聞
      ,知識。老子認為
      ,見多識廣
      ,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煩苛
      ,破壞了天道
      。數(shù):通“速”
      ,是加快的意思。窮:困窮
      ,窮盡到頭
      ,無路可行。⑥守中:中
      ,通沖
      ,指內心的虛靜。守中:守住虛靜

      本章的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的意思

      ,一是老子再次表述了自己無神論的思想傾向,否定當時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觀點
      。他認為天地是自然的存在
      ,沒有理性和感情,它的存在對自然界萬事萬物不會產(chǎn)生任何作用
      ,因為萬物在天地之間依照自身的自然規(guī)律變化發(fā)展
      ,不受天、神
      、人的左右
      。二是老子又談到“無為”的社會政治思想,是這對前四章內容的進一步發(fā)揮
      。他認為
      ,作為圣人——理想的統(tǒng)治者,應當是遵循自然規(guī)律
      ,采取無為之治,任憑老百姓自作自息
      、繁衍生存
      ,而不會采取干預的態(tài)度和措施。

      本章也是承上章對“道沖”作進上步論述

      。此處由“天道”推論“人道
      ,由“自然”推論“社會”,核心思想是闡述清靜無為的好處

      本章用具體比喻說明如何認識自然和正確對待自然

      ,論述天地本屬自然,社會要順乎自然
      ,保持虛靜
      ,比喻鮮明生動。

      這一章從反對“有為”的角度出發(fā)

      ,老子仍談論的是“無為”的道理
      。天地不仁
      ,表明天地是一個物理的、自然的存在
      ,并不具有人類般的理性和感情
      ;萬物在天地之間依照自然法則運行,并不像有神論者所想象的那樣
      ,以為天地自然法則對某物有所偏愛
      ,或對某物有所嫌棄,其實這只是人類感情的投射作用
      。這一見解
      ,表現(xiàn)了老子反對鬼神術數(shù)的無神論思想,是值得重視的進步思想
      。從“無為”推論下去
      ,無神論是符合邏輯的必然結果。他認為天地是無為的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只須依照自然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生長變化,不需任何主宰者駕臨于自然之上來加以命令和安排

      老子對此問題

      ,通過生活中的兩件事加以解說。一是人們祭祀時使用的以草扎制而成的狗
      ,祈禱時用它
      ,用完后隨手就把它扔掉了。同樣
      ,圣人無所偏愛
      ,取法于天地之純任自然。即圣明的統(tǒng)治者對老百姓也不應有厚有薄
      ,而要平等相待
      ,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安排作息。二是使用的風箱
      ,只要拉動就可以鼓出風來
      ,而且不會竭盡。天地之間好像一個風箱
      ,空虛而不會枯竭
      ,越鼓動風越多。

      老子通過這兩個比喻要想說明的問題是:“多言數(shù)窮

      ,不如守中”
      。政令煩苛,只會加速其敗亡
      ,不如保持虛靜狀態(tài)
      。這里所說的中
      ,不是中正之道,而是虛靜
      。儒家講中正
      、中庸、不偏不倚
      ,老子講的這個“中”
      ,還含有“無數(shù)”的意思。即用很多強制性的言辭法令來強制人民
      ,很快就會遭到失敗
      ,不如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虛靜無為
      ,萬物反能夠生化不竭
      。有為,總不會有好的結果
      ,這是老子在本章最后所提出的警告

      總之,本章的主旨仍是宣傳“虛用”

      ,同前兩章相連
      ,猶在宣傳“無為”,所使用的方法
      ,仍是由天道而人道
      ,由自然而社會。

      “天”的新發(fā)現(xiàn)

      不講仁慈

      ,不安發(fā)議論
      ,聽任事物的自生自滅。這就是老子在對自然界的客觀唯物性質認識的基礎上
      ,所提出的“無為之治”的大體原則

      “天”是中國哲學史上最早出現(xiàn)的一個范疇。

      古人慣于把天看作是世界的主宰

      ,并往往賦予天以人格和宗教方面的涵義,先秦諸子們也大多繼承了這種傳統(tǒng)的天命觀
      。夏王朝的建立
      ,由于有了統(tǒng)一的君主專制政權,反映到宗教上
      ,在多神之上便出現(xiàn)了眾神之長
      ,即上帝,又叫做“天”
      。從此
      ,“天”被賦予了至高無上的神性
      ,而成為天神。這種人格化的主宰者式的天神觀念
      ,到了商
      、周時期得到進一步強化和豐富。春秋時期
      ,傳統(tǒng)的天命神學并未完全解體
      ,依然是當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鬃雨P于“天”的理解是有矛盾的
      ,就其思想的主導方面而言,仍是堅持了殷周以來的天神觀念
      ,肯定天是有意志的
      ,并且肯定天命,鼓吹“生死有命
      ,富貴在天”
      ;而墨子則提出“天志”、“天意”
      ,宣揚天有意志
      ,認為天能賞善罰惡,并有“兼愛 ”精神
      ;孟子更以人性的義理推及天道
      ,說“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睍r至今天,人們還常說 “天理難容”這樣的話
      ,可見
      ,傳統(tǒng)天命觀是如何廣泛而深遠地影響著我們思想方法。

      老子是一個勇敢的批判者

      ,他具備了他同時代和以后諸多哲學家
      、學者所不具備的睿智和膽識。正是他第一個講出了天不講仁慈這樣的真理
      ,并用哲學的推理
      ,把自然界的原理轉向人世。在老子的眼中
      ,天不帶有任何人類道義和道德方面的感情
      ,它有自己客觀運行的方式。天雖然不講仁慈,但也無所偏向
      ,不特意對萬物施暴
      。而它的滋生萬物,給世界以蓬勃的生機
      ,人類得以繁衍生息
      ,社會文明得以昌明。因此
      ,“圣人”也不對百姓講仁慈
      ,他應仿效自然運行的樣子,治理社會
      。如果治理者發(fā)的議論多了
      ,人為的干預多了,各種矛盾也就會激化
      ,更何況個人的意見往往帶有片面性或謬誤

      老子在關于“天”的問題上,既不同于孔子的“天命”

      ,又區(qū)別于墨子的“天志”
      ,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根本?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疤臁笔怯伞暗馈碑a(chǎn)生的
      ,它沒有意志,沒有好惡
      ,更不是一種超自然的精神力量
      。這無疑是一種自然之天。老子的功績
      ,就在于他否定了有人格的天神
      ,重新恢復和提出自然之天。


      道家醫(yī)學經(jīng)典.Cn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131/600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道家養(yǎng)生功法及功家必備驗方
      道家主張遵循自然法則
      ,按照自然規(guī)律處理問題,這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道家養(yǎng)生功法更是人類用大自然來保護自己的一種生存方式
      。 子午功道家養(yǎng)生功法
      ,按照宇宙運行規(guī)律和自然法則行功
      太乙寶誥(注解)
      太乙寶誥(注解) ?來源:道醫(yī)學官網(wǎng)整理作者:閔智亭時間:2014-01-22 14:05:52 繁體中文版 太乙寶誥⑴至心皈命禮。青華長樂界
      ,東極妙嚴宮⑵
      峨眉道家秘傳養(yǎng)生六字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