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羲黃大學 >> 學術之聲 >> 百家論道

    紫清指玄集01章,玄關顯秘論在線注解

    網(wǎng)絡 2023-09-22 04:30:07

    《紫清指玄集》01章 玄關顯秘論


    一言半句便通玄

    ,何用丹書千萬篇
    ,人若不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羅天
    。若要煉形煉神,須識歸根復命
    。所以道:歸根自有歸根竅
    ,復命還尋復命關。且如這個關竅
    ,若人知得真實處
    ,則歸根復命何難也。

    故曰:虛無生自然

    ,自然生大道
    ,大道生一氣,一氣分陰陽
    ,陰陽為天地
    ,天地生萬物,則是造化之根也
    。此乃真一之氣
    ,萬象之先。太虛太無
    ,太空太玄
    ,杳杳冥冥,非尺寸之可量
    ,浩浩蕩蕩
    ,非涯岸之可測,其大無外
    ,其小無內(nèi)
    ,大包天地,小入毫芒
    ,上無復色
    ,下無復淵,一物圓成
    ,千古顯露
    ,不可得而名者,圣人以心契之
    ,不獲已而名之曰“道”
    。以是知心即是道也
    ,故無心則與道合,有心則與道違

    惟此“無”之一字

    ,包諸有而無馀,生萬物而不竭
    。天地雖大
    ,能役有形,不能役無形
    ;陰陽雖妙
    ,能役有氣,不能役無氣
    ;五行至精
    ,能役有數(shù),不能役無數(shù)
    ;百念紛起
    ,能役有識,不能役無識
    。今修此理者
    ,不若先煉形。煉形之妙
    ,在乎凝神
    ,神凝則氣聚,氣聚則丹成
    ,丹成則形固
    ,形固則神全。

    故潭真人云:忘形以養(yǎng)氣

    ,忘氣以養(yǎng)神
    ,忘神以養(yǎng)虛。只此“忘”之一字
    ,則是無物也
    。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
    !其斯之謂乎
    ?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
    ,可以入大道之淵微
    ,奪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頃刻,運造化于一身也
    。然此道視之寂寥而無所睹
    ,聽之杳冥而無所聞,惟以心視之則有象
    ,以心聽之則有聲。

    若學道之士

    ,冥心凝神
    ,致虛守靜,則虛室生白
    ,信乎自然也
    。惟太上度人,教人修煉
    ,以乾坤為鼎器
    ,以烏兔為藥物,以日魂之升沉應氣血之升降
    ,以月魄之盈虧應精神之衰旺
    ,以四季之節(jié)候應一日之時刻,以周天之星數(shù)應一爐之造化
    。是故采精神以為藥
    ,取靜定以為火,以靜定之火
    ,而煉精神之藥
    ,則成金液大還丹。蓋真陰真陽之交會
    ,一水一火之配合
    ,要在先辨浮沉,次明主客
    ,審抽添之運用
    ,察反覆之安危。如高象先云:采有時
    ,取有日

    劉海蟾云:開闔乾坤造化權,煅煉一爐真日月

    。能悟之者
    ,效日月之運用,與天地以同功
    。夫豈知天養(yǎng)無象
    ,地養(yǎng)無體,故天長地久
    ,日光月明
    ,真一長存
    ,虛空不朽也。吾今則而象之
    ,無事于心
    ,無心于事,內(nèi)觀其心
    ,心無其心
    ,外觀其形,形無其形
    ,遠觀其物
    ,物無其物,知心無心
    ,知形無形
    ,知物無物,超出萬幻
    ,確然一靈
    。古經(jīng)云:生我于虛,置我于無

    是宜歸性根之太始

    ,反未生之已前,藏心于心而不見
    ,藏神于神而不出
    。故能三際圓通,萬緣澄寂
    ,六根清凈
    ,方寸虛明,不滯于空
    ,不滯于無
    ,空諸所空,無諸所無
    ,至于空無所空
    ,無無所無,凈裸裸
    ,赤灑灑
    ,則靈然而獨存者也。道非欲虛
    ,虛自歸之
    ,人能虛心,道自歸之。道本無名
    ,近不可取
    ,遠不可舍,非方非圓
    ,非內(nèi)非外
    ,惟圣人知之。三毒無根
    ,六欲無種
    ,頓悟此理,歸于虛無

    老君曰:天地之間,其猶槖籥乎

    !虛而不屈
    ,動而愈出。若能于靜定之中
    ,抱沖和之氣
    ,守真一之精,則是封爐固濟以行火候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鸨灸戏诫x卦,屬心
    ,心者神也
    ,神則火也,氣則藥也
    ,以火煉藥而成丹者
    ,即是以神御氣而成道也。人能手摶日月
    ,心握鴻蒙
    ,自然見槖籥之開闔,河車之升降
    ,水濟命宮
    ,火溉丹臺,金木交并
    ,水土融和
    ,姹女乘龍,金翁跨虎
    ,逆透三關
    ,上升內(nèi)院,化為玉汞,下入重樓
    ,中有一穴
    ,名曰丹臺,鉛汞相投
    ,水火相合
    ,才若意到,即如印圈契約也
    。自然而然
    ,不約而合,有動之動
    ,出于不動
    ,有為之為,出于無為
    。當是時也
    ,白雪漫天,黃芽滿地
    ,龍吟虎嘯
    ,夫唱婦隨,玉鼎湯煎
    ,金爐火熾
    ,雷轟電掣,撼動乾坤
    ,百脈聳然
    ,三關透徹,玄珠成象
    ,太乙歸真
    ,泥丸風生,絳宮月明
    ,丹田煙暖
    ,谷海波澄,煉成還丹
    ,易如反掌
    ,七返九還,方成大藥
    ,日煉時烹
    ,以至九轉,天關地軸
    ,在吾手中

    經(jīng)云:人能常清凈

    ,天地悉皆歸。則是三花聚頂
    ,五氣朝元
    ,可以入眾妙門,玄之又玄也
    。更能晝運靈旗
    ,夜孕火芝,溫養(yǎng)圣胎
    ,產(chǎn)成赤子
    ,至于脫胎神化,回陽換骨
    ,則是玉符保神
    ,金液煉形,形神俱妙
    ,與道合真者也

    張平叔云:都來片餉工夫,永保無窮佚樂

    。誠哉是言!蓋道之基
    ,德之本
    ,龍虎之宗,鉛汞之祖
    ,三火所聚
    ,八水所歸,萬神朝會之門
    ,金丹妙用之源
    ,乃歸根復命之關竅也。既能知此
    ,則欲不必遣而心自靜
    ,心不必澄而神自清,一念不生
    ,萬幻俱寢
    ,身馭扶搖,神游恢漠
    ,方知道風清月白
    ,皆顯揚鉛汞之機,水綠山青
    ,盡發(fā)露龍虎之旨
    。海南白玉贍
    ,幼從事先師陳泥丸學丹法。每到日中冬至之時
    ,則開乾閉巽
    ,留坤塞艮,據(jù)天罡
    ,持斗杓
    ,謁軒轅,過扶桑
    ,入廣寒
    ,面鶉尾,舉黃鐘
    ,泛海槎
    ,登昆侖,佩唐符
    ,撼天雷
    ,游巫山,呼黃童
    ,召朱兒
    ,取青龍肝、白虎髓
    、赤鳳血
    、黑龜精,入土釜
    ,啟熒惑
    ,命閼伯,化成丹砂
    ,開華池
    ,吸神水,飲刀圭
    ,從無入有
    ,無質生質,抽鉛添汞
    ,結成圣胎
    。十月既滿,氣足形圓
    ,身外有身
    ,謂之胎仙。

    其訣曰:用志不分

    ,乃可凝神
    ,灰心冥冥
    ,金丹內(nèi)成。此余之所得也如此
    。施肩吾之詩曰:氣是添年藥
    ,心為使氣神,若知行氣主
    ,便是得仙人
    。惟此詩簡明,通玄造妙
    ,故佩而誦之
    ,自然到秋蟾麗天,虛空消殞之地
    ,非枯木寒泉之士
    ,不能知此。余既得之
    ,不敢自默

    《太上玄科》曰:遇人不傳失天道,傳非其人失天寶

    。天涯海角
    ,尋遍無人,不容輕傳
    ,恐受天譴
    。深慮夫大道無傳,丹法湮泯
    ,故作《玄關顯秘論》。蓋將曉斯世而詔后學
    ,以壽金丹一線之脈也
    。復恐世人猶昧此理,乃復為之言曰:以眼視眼
    ,以耳聽耳
    ,以鼻調(diào)鼻,以口緘口
    ,潛藏飛躍
    ,本乎一心。先當習定凝神
    ,懲忿窒欲
    ;懲忿窒欲,則水火既濟
    ;水火既濟
    ,則金木交并
    ;金木交并,則真土歸位
    ;真土歸位
    ,則金丹自然大如黍米。日復一粒
    ,神歸氣復
    ,充塞天地。

    孟子曰

    ,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者
    ,此也。肝氣全則仁
    ,肺氣全則義
    ,心氣全則禮,腎氣全則智
    ,脾氣全則信
    。若受氣不足,則不仁
    、不義
    、不禮、不智
    、不信
    ,豈人也哉!人能凝虛養(yǎng)浩
    ,心廣體胖
    ,氣母既成,結丹甚易
    ,可不厚其所養(yǎng)
    ,以保我之元歟?學者思之
    !敬書以授留紫元云


    道家經(jīng)典.CN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131/605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jīng)第六十章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jīng)》第六十章 ?來源:赤城賓館微信作者:盧國龍時間:2016-08-30 09:18:24 繁體中文版 原文: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者
    ,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
    ,其神不傷人
    道家養(yǎng)生功法及功家必備驗方
    道家主張遵循自然法則,按照自然規(guī)律處理問題
    人的入靜法,連接丹田的靜心
    道教修煉最講一個“靜”字
    ,靜字貫穿修煉之始終
    。筑基煉己講“靜”,煉精化炁講“靜”
    ,煉氣化神講“靜”
    。道教認為,人不能妙合大道的原因
    ,是因人有妄心
    易經(jīng)證釋中孚卦詳解
    《易經(jīng)證釋》中孚卦 孔子《宣圣講義》中孚上巽下兌
    。風行澤上。四陽二陰
    。與渙節(jié)之三陰三陽者異
    。節(jié)兌在坎下。中孚兌在巽下
    。渙巽在坎上
    。中孚巽在兌上。是中孚卦得渙節(jié)者各半
    。即以渙之上
    峨眉道家秘傳養(yǎng)生六字訣
    《養(yǎng)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曰:“凡行氣
    ,以鼻納氣
    ,以口吐氣,微而引之
    ,名曰長息
    。納氣有一,吐氣有六
    。納氣一者謂吸也
    ,吐氣六者謂吹、呼、唏
    、呵
    、噓、咽
    ,皆出氣也
    。”“凡人之息
    ,一呼一吸
    黃帝內(nèi)經(jīng)的“道”
     一
    、"道”是生命的本質自從文明誕生的那一天起
    ,人類就想知道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為什么會是這樣?生命 又是怎樣產(chǎn)生的
    ?對自然和生命本原的認識
    易經(jīng)周易第60卦,水澤節(jié)原文卦辭爻辭卦象預測應用詳解
    《周易》第60卦 水澤節(jié)第60卦■■ ■■■■■■■■■ ■■■■ ■■■■■■■■■■■■坎上兌下水澤節(jié)節(jié):亨。 苦節(jié)不可貞
    。初九:不出戶庭
    ,無咎。九二:不出門庭
    ,兇
    。六三:不節(jié)若,則嗟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