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證釋》小畜卦
孔子《宣圣講義》
小畜卦象。上巽下乾。巽為陰初長(zhǎng)
。乾為純陽。陰陽相應(yīng)。剛?cè)嵯嗟弥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而五陽一陰
。恰與前師比相對(duì)。陽多陰少
。以陰為貴
。而陰為陽主。陽為陰用
。陰象物
。陽象道。故小畜者
。有畜于物也
。一陰氣稚。畜之末大
。不似艮乾之大畜有二陰也
。凡稱大小者。因其生長(zhǎng)之次序也
。陰陽皆然
。生長(zhǎng)之序。以所得之?dāng)?shù)為準(zhǔn)
。陰陽之生
。各有所本。陽以乾為本
。陰以坤為本
。如姤卦為陰初生。復(fù)卦為陽初長(zhǎng)
。一往一來
。氣至自見。如冬至一陽生
。夏至一陰生
。故夏至當(dāng)姤。冬至當(dāng)復(fù)
。小畜與姤相錯(cuò)
。姤之一陰在下。小畜則在四爻
。乃將巽乾二卦倒置也
。故姤為陰初生。小畜為陰已畜。畜者育也
。長(zhǎng)育有成也
。而所長(zhǎng)末大。所育末盈
。喻之于物
。猶為雛稚之類。故曰小畜
。古文一字?jǐn)?shù)用
。畜含蓄義。亦為畜獸
。家獸稱畜者
。以其可馴養(yǎng)也。故謂之畜
。凡養(yǎng)皆可曰畜
。故事畜并稱。畜猶字乳也
。以大養(yǎng)小
。以尊養(yǎng)卑。皆曰畜
。則小畜之稱
。正以陽之能養(yǎng)陰也。陽多而不傷陰
。故稱畜
。以陰得時(shí)位。陽不為害也
。夫陽之與陰
。非生即殺。非恩即仇
。以其德異而用相違
。相得則為佳耦。相惡則為怨耦
。情之所為
。必至之勢(shì)也。故不為育則為毒
。古文毒育二字相似者
。正以毒與育。同出而相養(yǎng)
。同用而相離也
。小畜卦名
。古人或作。小毒
。即此意也
。毒育之古文。所謂亭之毒之是也
。皆所以為養(yǎng)也。天之生物也
。必有以育之
。不育則生者不成。天生而地育之
。陽生而陰育之
。故大小畜皆取羲于陰爻。而所謂畜者
。正以其育也
。陰以育陽。陽以育陰
。陰陽相得
。生育以成。此大小畜之得名也
。比者眾也
。眾必有畜。故次之以小畜
。
又畜者必以多為尚
。小畜以初畜之時(shí)。處孑立之位
。雖畜猶小
。不得多積。故傳稱為寡
。言其孤獨(dú)無助
。雖有亦僅。以之為育
。而所需正眾
。則寡于用者。正其積之末厚也
。夫人之所積者
。貴德不貴物。貴施不貴畜
。能畜而施
。德乃及物。則君子之業(yè)也。易傳曰
。日新之謂盛德
。富有之謂大業(yè)。非得位之圣
。逢時(shí)之杰
。不可致也。小畜之寡
。由其德之末盛
。業(yè)之末大。而見其施之末光
。物之末被其澤也
。故小畜之名。有所寓意焉
。在乾之德剛以健
。在巽之德柔以順。其用相殊
。而能相濟(jì)
。故德施雖末見。而積置已有心
,
。猶天之有云霓。地之有水土
。物之所仰
。生成之所需。其能充而用之
。擴(kuò)而行之
。則小畜之功。不難企大有之業(yè)
。此天命在人事也
。無如時(shí)之末達(dá)。位之末隆
。順而自矜
。健而未充。則因循坐誤
。而為睽革之所乘
。此非天數(shù)之違。實(shí)為人事之懈也
。蓋小畜內(nèi)秉陽剛
。應(yīng)體乾健之義
。而勉自強(qiáng)不息之功。外宗陰柔
。應(yīng)體巽順之規(guī)
。而思省察自求之旨。方無乖乎天數(shù)
。無悖乎時(shí)義
。故有常變。有權(quán)正
。能守常者
。始能應(yīng)變。能執(zhí)正者
。始能行權(quán)。小畜之所憑也微
。所用也小
。而在我之能自顯之大之。毋自畫也
。故德之積也以漸
。施之行也以時(shí)。茍不忘乾健之功
。巽順之用
。則充實(shí)之為美。光耀之為大
。日進(jìn)無已
。幾會(huì)不變?yōu)榇笥型恕幹勾笮笾猎?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圣人于此
。深具精思。而明教以告天下后世者
。正在其命
,名之微意耳?/p>
小畜:亨,密云不雨
,自我西郊
。
孔子《宣圣講義》
此小畜彖辭。明全卦之用也
。小畜以乾承巽
。內(nèi)剛外柔。其用為亨
。以其所行之利也
。而四德只具亨者
。乾之用不備也。陽雖眾而不貴也
。然以陽之眾
。利于亨達(dá)。巽順以為用
。乾剛以為體
。體用俱恰。故以亨稱
。以其末大也
。故不兼四德。且乾金也
。巽木也
。在后天為相制。亦限于用
。雖有乾健巽順之美德
。而艱于施布。故僅曰亨也
。由卦義言
。小畜末積。亦艱于眾用
。唯以其有畜
。自有所裕于德。故曰亨
。明其所持之可裕
。而所行之可達(dá)耳。雖亨而不繼
。則可者僅可之意
。故其象如天之密云不雨。云密則所覆者廣
。不雨則所利者僅
。此小畜之亨。亦止于亨而已
。夫作云者
。為降雨也。積德者
、為施澤也
。今雨澤不加。雖有云與德
。將何以成其大用哉
。故小畜之亨
。為卦體言也。非用之謂
。卦重在用
。今如密云而無雨。則徒有其表
。而無其實(shí)
。徒見其貌。而無其誠
。則其致功之難
。成德之細(xì)。已可知矣
。
由卦象言
。乾為天。陽合陰則成云
。巽為風(fēng)
。云遇風(fēng)則不雨。此五行之相制也
。而卦爻中錯(cuò)離兌
。兌為澤
。亦云雨之象
。離為火。澤遇火
。亦無雨矣
。離火即日也。日照不雨之云
。映而為霓為霞
。乃天之文也。非雨之兆
。風(fēng)吹無雨之云
。流而為霾為霿。乃天之華也
。非雨之施
。故有密云而不雨。正如人之有積而不施
。物之有蓄而不用
。雖亨無所利也。夫亨者
。夏之德也
。氣廣以厚
。行疾以遠(yuǎn)。宜其溥利也
。而小畜之亨
。阻于巽悖于乾。雖亨于數(shù)
。而無利于物也
。自我西郊。指其方也
。既不能偏
。必有其方。自我者亨有限
。西郊者行有方
。西為金。乾之后天所居
。以卦位言
。一陰居第四爻。為外卦之始
。西南為外
。而西則外方之所始也。且巽東方木位
。乾來而巽往
。則西來者必徂東。東方為賓
。則西方為我
。故曰自我西郊。又西方日人之地
。云不成雨
。而蒸為霞為霓者。非朝即夕
。今以離日之映
。為天上之文。是晚霞也
。亦應(yīng)于西
。夫東方生氣之始。西方陽氣之消
。小畜貴陰
。陰長(zhǎng)則陽消。西為金。陰所始長(zhǎng)
。于時(shí)為秋
。陰長(zhǎng)則位當(dāng)西。在卦六四
。陰數(shù)也
。而四為金之生數(shù)。亦居于西
。故彖辭占如此
。蓋所以明小畜之亨而不用。積而不施
。氣消而不能厚
。行往而不能遠(yuǎn)也。故西郊者
、指所從之末利
。而所行之末遠(yuǎn)也。云自西而東者
。恒不雨
。行自郊而城者恒不遠(yuǎn)。蓋以象小畜之末大
。而德業(yè)之末成也
。雖有所畜。不足以澤民
。雖有所文
。不足以崇實(shí)。故君子觀之
。而自勵(lì)其德業(yè)焉
。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yīng)之
,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
。乃亨密云不雨
。尚往也。自我西郊
。施未行也
。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彖辭之義也。小畜一卦
。以剛從柔
。上下相應(yīng)。乃氣之相得
。數(shù)之相合也
。一陰而五陽
。陽眾陰寡。寡以育眾
。故曰小畜
。前彖辭已見其義。而釋文復(fù)申之
。為明小畜之用
。本乎陰柔。一陰雖寡
。而居四爻
。乃得其位。位得勢(shì)順
。乃能應(yīng)乎乾剛
。成其生育。乾健于內(nèi)
。巽順于外
。有剛中之體。得順行之勢(shì)
。故曰志行
。言可行也。行而得時(shí)
。是以有亨
。亨通也。無往不宜謂之通
。言乾剛之德
。依巽順之志。所往咸宜
。此其為亨
。在乎行也。故彖辭曰密云不雨
。自我西郊
。釋文曰尚往也。以密云在天
。有將雨之勢(shì)
。而自我西郊。有將行之志
。末雨而可望
。末行而可動(dòng)。此其所本者厚。所持者利
。厚則有備
。利則無虞。故曰尚往也
。尚者志也
。心之所之也。本非往而日尚往者
。以其不容已也
。夫密云為作雨也。今不雨何貴乎云
。況云已密
。斷不容其無雨。此行之必決也
。
故自我西郊
。乃不得不行。以小畜之育少
。不得不求其充也
。施之未行。人將安仰
。物將安懷
。密云在天。施雖未行
。而望雨之情
。不以其施未行已也。則必有所尚矣
。尚往者
、為行其施也。施行而后雨澤之沛
。道行而后育畜之成
。此小畜之用。有待于自往
。正如密云之雨
。有待于自施也
。夫二語一義
。尚往也。施未行也
。皆所以釋彖辭之意也
。以密云不雨。為施未行。故有所尚往
。而自我西郊
。今釋文顛倒釋之。良有深意
。蓋欲勉人之行
。而無阻于前日之勢(shì)也。德之未加于人者
。以未積也
。積而不施。乃自誤也
。云之末雨
。以末密也。密而不雨
。天之過也
。故易道以人濟(jì)天之窮。以將來戒過去之失也
。不雨者宜雨
。不以其時(shí)而自怠。末施者宜施
。不以其地而自止
。故自我西郊。即勖之以往也
。而密云末雨
。當(dāng)鑒之于施末行耳。小畜取義
。在畜德以濟(jì)物
。畜財(cái)以育用。凡有所畜
。必有所施
。今以畜之小。而末及施
。是有畜之名
。而無畜之實(shí)。正如天之密云而無雨耳
。人事之所宜引為戒者也
。故雖末施。仍尚施
。雖末多畜仍志畜
。以其所志如是耳
。而卦用亦應(yīng)之。
象曰:風(fēng)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孔子《宣圣講義》
此總釋全卦象辭
。以明人道也
。小畜者將以大畜也。畜非徒畜
。必有其德
。人之所賴以生成。物以所賴以長(zhǎng)育者
。皆是德之所加也
。比之于雨露之潤(rùn)。水澤之溉
。潤(rùn)溉不時(shí)
。生物必槁。故畜者生物之所由養(yǎng)育者也
。人之畜物必求其壯盛肥美
。而于畜德也。則不知求其充溢光明
。是舍本而逐末也
。故圣人示其意于辭。而寓其教焉
。小畜之卦
。上巽為風(fēng)。下乾為天
。風(fēng)行于天
。陰行于陽。乃二氣之交也
。交則文見焉
。如云霞之為輝耀也。云者作雨
。而因風(fēng)以成彩云
。遂成天上之文。天以風(fēng)云成文
。有其光也
。有其色也。光色之施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棡槲宀伞H缛酥型x也
。然見于外者
。必先充于中
。昭于物者
。必先著其道
。天地之所以為美者。有其高明博厚之德
。悠久無疆之道也
。故日月成其明。云雨成其澤
。風(fēng)雷成其威
。霞霓成其色。燦兮照于萬方
。煥乎垂于四極
。蓋文章之為美。而以著其明德
。聲色之為觀
。而以昭其道也。圣人鑒之
。而以懿己之文德
。德而曰文。有所施也
。德而曰懿
。行之不息也。文德者禮樂也
。政教既成
。則禮樂以定。祭祀則有歌舞之儀
。田獵則有羽旄之美
。合酺則天下同慶。宴饗則有功具樂
。凡關(guān)夫盛典之集合
。大事之招攜。朝覲會(huì)同
。冠昏吉慶
。茍為禮之所制。必有儀之可觀
。茍為樂之所興
。必有樂之足享。蓋禮以致中
。樂以致和
。中和之德
。乃成其情性之正。禮樂之備
。乃得其物我之平
。小畜者準(zhǔn)人情而求物欲之道。因嗜好而期生育之全者也
。故必始于格致
。而終于道德。因于禮樂
。而達(dá)于中和
。此懿文德三字為之教也。昔禹王征有苗不服
。退而修其文德
。舞于羽于兩階。卒能格苗民之心
。收統(tǒng)一之效
。文德之所關(guān)于君子也如此。以非徒文章外物之為美也
。必先有其誠明
。以合天之高明。地之搏厚
。而后施之成德
。發(fā)之為文。此文德之所貴也
。蓋象于小畜
。內(nèi)存乾健不息之誠。外推巽順亨行之志
。斯稱為文德
。而足以協(xié)天地之道。成位育之功也
。此畜字即位育之育字
。能知此義方知小畜之用也。
且小畜彖辭
。密云不雨二句
。與小過六五爻辭同者。以皆為陰陽末洽
。施澤末行也
。德業(yè)之成。以實(shí)惠及物為先道用之昭
。以生成普被為本
。故有其內(nèi)
。必形諸外。致其力
。必著其功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事功成
。圣人無為
、而治功明
。教化行
。以無德不周。無善不實(shí)也
。小畜小過
。皆施末大。業(yè)末成
。有其備而末著其功
。得其時(shí)而未充其用。則所謂質(zhì)美末能光輝
。勢(shì)成未能推擴(kuò)
。此吝于生成之德。疏于遠(yuǎn)大之謀
。虧乎仁義之性
。闕乎化育之誠。在人為不克全其仁
。在天為不得達(dá)其道
。此物之所憾。數(shù)之所窮也
。故易于此諄諄垂教
。而勖人以日進(jìn)其業(yè)。日新其德也
。風(fēng)天小畜
。雷山小過二卦相似。巽者
。乾初變也
。震者。坤初復(fù)也
。艮者
。乾之胤也。以陰而望陽
。以柔而濟(jì)剛
。其所求甚切
。而苦于時(shí)勢(shì)之易逝也。故二卦皆以德澤末施為辭
。而勉人以自反也
。反則小者通而大矣。過者正而中矣
。畜者積而盈矣
。施者周而及時(shí)矣。故小畜之辭雖多
。而釋象括之于懿文德三字也
。德而有文。信能自勉矣
。
小畜初二爻
。均取象復(fù)卦之義。其辭與復(fù)卦各爻相類
。非無由也
。易卦大例。一往一來
。自陽為往
。自陰為來。故陽卦多往
。陰卦多復(fù)
。以陽進(jìn)而陰退。陽升而陰降也
。而陽卦以乾為統(tǒng)
。陰卦以坤為統(tǒng)。自乾變者曰往
。自坤變者曰復(fù)
。如姤與復(fù)二卦。是其著也
。小畜卦以巽合乾
。巽者乾之變。而其對(duì)則為復(fù)
。復(fù)與姤對(du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