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證釋隨卦詳解
網(wǎng)絡(luò)
2023-09-22 18:04:18
《易經(jīng)證釋》隨卦
孔子《宣圣講義》
隨之象
。上兌下震
。震動(dòng)而兌應(yīng)
。為上下相從之義
。全卦三陰三陽。陰陽數(shù)同。而上下不均。在下為震。以一陽初動(dòng)
。主陽氣之長。在上為兌
。以一陰居上
。主陰氣之消。兌消則為乾
。震長亦為乾
。雖三陰三陽。若二氣平均
。而實(shí)則陰消就陽
。應(yīng)以陽為主。陽以乾行
。震應(yīng)乾
。而兌應(yīng)坤。坤順承乾
。兌亦從震
。故曰隨。言隨乾化也
。二陰居內(nèi)
。二陽居外。陽德主泄
。而陰在其上
。陰德主藏。而陽在其下
。是動(dòng)靜相和
。剛?cè)嵯酀?jì)之象也。震之一陽在下
。其志尚進(jìn)。而得兌之一陰
。為之維縶
。兌之二陽主散。而得震之二陰
。為之牽挽
。相輔成用。相錯(cuò)成文
。兩者志趣雖殊
。性情易洽
。故為隨。蓋震為長男
。兌為少女
。一長一幼。志殊而德不相比
。兌遜而震傲
。兌弱而震強(qiáng)。是以兌恒隨震
。乃陰從陽之大則也
。陽者正也。從則道大而用光
。功弘而德美
。此隨之四德俱備。有同于乾也
。卦之備四德者
。皆如此例。而隨尤著
。則以震兌之近乾也
。震當(dāng)主器。乾之所重
。兌為弱息
。乾之所憐。二者皆近乾而卦爻配合
。恰得歸于乾
。是隨之用。乾所出也
。故四德之全
。亦與乾同。
凡三陰三陽之卦
。如泰否
。既末濟(jì)。其最明著者
。上下平均
。剛?cè)徇m應(yīng)。乃乾坤坎離四正之卦
。相交錯(cuò)而成者也
。他如咸恒損益。噬嗑豐各卦
。則為四正與四隅交錯(cuò)而成者
。其上下不均
。剛?cè)岵粦?yīng)。則其用亦相殊
。德亦自異
。唯隨與蠱為相對卦。蠱為艮巽合
。乃少男與長女
。恰與隨相對。蠱為巽宮歸魂卦
。隨著震宮歸魂卦
。其所變之位次亦同。蠱則二陰居外
。二陽居內(nèi)
。一陰在下。一陽在上
。陽反從陰
。剛反隨柔。則以柔大而剛?c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陰長而陽消也
。故蠱為陰勝。為暗昧
。與隨之陽勝光明者
。正相反。此在隨為得乾之用
。而蠱為得坤之用
。隨為上下相順于正。蠱為內(nèi)外相比于奸
。以易道尊陽崇正
。則隨為吉卦也。隨之反為歸妹
。歸妹亦陰從陽
。而陰道窮。以歸妹上震下兌
。陰居陽下
。而陽有遣陰遠(yuǎn)離之意。名歸妹者
。言震遣嫁兌也。兌震一男一女
。而非配偶
。不似咸恒
。咸恒以長女長男。少女少男
。兩兩相得
。故比之婚姻夫婦。隨歸妹與蠱漸
。則一若姊妹
。一若主仆。以剛?cè)嶂當(dāng)?shù)有差
。而尊卑之級以別也
。在隨與蠱。以事言為正變
。以人言為主從
。以道言為正邪。以德言為剛?c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皆由陰陽消長之殊也
。隨之下剛上柔。柔能順剛
。雖上下不侔
。而內(nèi)外相應(yīng)。陰所悅者陽
。陽所親者陰
。此隨下動(dòng)上說。內(nèi)剛外柔
。孚于道用
。合乎人情。四德以全
。道行于天下
。乃封象為之也。夫隨繼豫者也
。傳曰豫必有隨
。此義人多未明。蓋豫之用在順動(dòng)
。順則為柔
。柔則易悅。動(dòng)則為進(jìn)
。進(jìn)必以剛
。剛進(jìn)而遇柔悅。是隨之所由來也。震
。動(dòng)也
。剛也。兌
。悅也
。柔也。豫以九四一陽克率眾陰
。陰以從陽
。剛以化柔。陰柔既化
。理數(shù)乃孚
。而其變?yōu)槿柸帯傻闷淦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自泰否至此
。?shí)乾坤再錯(cuò)之一度也。雖卦非出乾坤
。而內(nèi)含乾坤之象
。亦猶泰否之交互也。隨以象泰
。蠱以象否
。其不同者。乃錯(cuò)非交
。交則為正
。錯(cuò)則為變。是隨與蠱
。乃乾坤之錯(cuò)
。而泰否之變也。故二卦以變?yōu)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而變之最著者
。即由謙豫之一陽五陰。變而為三陽三陰也
。謙豫得其正順
。而道以平。隨蠱承其變動(dòng)
。而道以廣
。則隨蠱一正一邪。一善一惡
。相形成用
。而后世情益顯。人心益明而道乃益復(fù)。用乃益雜
。此作易者
。體會(huì)其變。揭櫫其故
。欲人知道之不可久。而用之不可窮也
。故豫之后受以隨
。隨生則豫盡。隨行則豫窮
。豫以順動(dòng)
。而持其常隨以應(yīng)變。而革其舊
。傳曰隨無故也
。故即故舊。變則更新
。豫變成隨
。是世道將新之象。謂豫之舊制
。不復(fù)存留
。而隨之舉措。皆從改創(chuàng)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蛟粺o故者。無親也
。以震陽剛
、而翕服陰柔。有滅親之意
。然非其本義也
。故者久也。無故
。末久也
。以隨之德同乾。乾本天道初建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煦缡挤帧F浞蔷糜锌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隨以豫變而大異于前
。亦有初創(chuàng)之意。且故者即經(jīng)歷也。俗曰事故
。故猶過也
。已往之事皆故也。隨以變生
。而刪除往事
。本剛動(dòng)之德。致更張之功
。其道頗宜
。其時(shí)亦合。故曰天下隨時(shí)時(shí)至則變
。時(shí)至則新
。既曰隨時(shí)。自非守舊
。凡稱時(shí)者
。必指新言。豫之時(shí)義既窮
。隨時(shí)之象以啟
。則隨者。乃與眾俱新之卦也
。
《宗主附注》
隨為兌震合
。乃陰陽平均之卦。而陽與陰接
。陰能從陽
。故名隨。以隨字義言
。如小兒之隨尊長
。仆從之隨主人。相陪于前后左右
。若近若離
。似合非合。與泰否既末濟(jì)各卦迥異
。頗同于咸恒之象
。則以陰陽爻交錯(cuò)。而末勻配也
。兌為二陽一陰
。陰在上。震為二陰一陽
。陽在下
。在陰陽數(shù)言
。為相對。在上下卦言
。則不侔
。而有尊卑先后之殊。主從左右之別
。故名曰隨
。隨乎正也。陰陽皆得正位
。亦與既濟(jì)相似
。而其用不同。又與否卦相頻
。而其道不一。則由初上二爻之陰陽
。不相悖
。且相得也。陽升陰降
。初終相濟(jì)
。故也。故隨為四德俱全之卦
。而辭多吉占也
。
隨:元。亨
。利
。貞
。無咎
孔子《宣圣講義》
此全卦辭也
。易卦備四德者
。除乾坤外
。唯屯臨無妄革與隨
。則其用得乾坤之正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蚱鋫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隨之為義
。有隨和隨順隨率之異
。隨和者。不著是非
。聽人所為
。而附和之。隨順者
。順乎道理
。亳無改背
。以遵行之。隨率者
。盲從故同
。曲意逢迎。以茍合之
。皆隨也
。隨和為上。玄德無聞
。大道不辦
。渾然從同。以體太和
。其義與和字相近
。蓋本乎天性。而得其全者也
。其次為隨順
。順正以動(dòng)。舍己從人
。建中立極
。孚于天時(shí)。行其道
。履其則
。以終以始。無過不及
。此明乎性情
。而得其正者也。最下者為隨率
。有知無知
。善惡不分。為正為邪
。茍合是先
。巧言令色。媚己悅?c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而趨利取盈
。滑稽突梯
。如婦人仆役
。唯唯否否。此全蔽于情欲
。工于趨避者也
。君子所羞
。志士所恥。名曰詭隨
。乃隨道之污也
。而天下之釋隨者。多誤認(rèn)焉
。蓋隨一也
。順天者得其道。順理者得其德
。面順情者徒得其咎耳
。故隨為全德。而人道必自利貞始
。利者義也
。貞者正也。正義不明
。而言隨
。末有不取咎戾者。此隨之大用
。以四德之備。而咎戾之免
。為準(zhǔn)則
。否則非隨之道。將受其害
。君子審諸
。隨字又含遂字意。隨猶遂也
。遂其生成
。使之順?biāo)臁K煺叱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故隨有玉成之義
。即順以成之也。乾為大生
。坤為代成
。生成者乾坤。遂之者隨
。生成必因天時(shí)
。必因地利。隨亦包具其用
。而在人事
。則以時(shí)宜為先
。隨者隨時(shí)而致其成也。隨時(shí)而予以利
。隨時(shí)而得其宜
。斯無悖于隨遂之義。此隨之四德比乾坤也
。隨以包含一切
。而致其用。為利為宜
。其道必大
。臨者大也。而隨有同于臨
。隨以順時(shí)成德
。依天地之生成而遂之。體萬物之長育而成之
。成者屯也
。而隨有似于屯。謂屯初生之象
。臨已長之象
。初者得其成。長者致之大
。皆隨之用也
。隨以正為本。順正守道
。以發(fā)為德業(yè)
。居貞盡利。以底于元亨
。則內(nèi)有其誠
。外著其善。誠善著
。無妄也
。而隨有媲于無妄。隨以變?yōu)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順變不拘
。因時(shí)立義。求宜為志
。孚利為行
。不泥于舊。則德日新
。不執(zhí)于故
。則道日進(jìn)
。新進(jìn)者革也。而隨有取于革
。謂隨合震坤之德
。秉乾兌之功。震動(dòng)以伸之
。兌悅以易之
。萬物同伸。而天下樂易
。故有近于無妄與革也
。無妄得其誠。乾惕之義也
。革致其變
。代終之義也。震出于坤
。而附于乾
。兌出于乾。而歸于坤
。一剛一柔
。一陰一陽。合之為用
。乃通乎常變
。乾坤為生成之母。震兌為長育之機(jī)
。二者德同志合。故隨
。隨卦之辭
。皆本此義。而其進(jìn)也以漸
。則風(fēng)山漸
。乃卦中之互象也。漸以進(jìn)
。則變不失其道
。新不乖其舊。猶震兌之出于乾坤
。而其德用不違乾坤也
。故六畫之陰陽同。唯錯(cuò)綜異
。異者用也
。同者本也
。百變不離其宗。隨之道也
。譬如天時(shí)
。一歲數(shù)易。而年年如故
。譬如地利
。四方互殊。而處處有同
。則隨之道所著也
。元亨則通于天下。而無不宜
。利貞則應(yīng)于事物
。而無不便也。隨時(shí)之義大矣
。隨時(shí)者
、順變也。順變不睽于正
。道與革同
。革為變之大而顯。隨為變之約而隱
。則時(shí)有未至
。事有或宜也。用隨者
。不可及革
。用革者。不可及隨
。傳曰
。隨無故也。革去故也
。一無一去
。輕重自殊。無者漸
。而去者突
。無者緩。而去者急
。無者如忘
。去者如斷。忘必以漸。斷必以速
。用隨者必參屯生艱難
。臨大寬洪之義。必循無妄誠實(shí)而正
。革改新而中之道
。以兼此數(shù)者。方能竟隨之用也
。故彖辭如此
。
曰:剛來而下柔。動(dòng)而言
。隨
。大亨。貞
。無咎
。而天下隨時(shí)。隨時(shí)之義大矣哉
。
孔子《宣圣講義》
此明釋隨卦全體大用也
。剛來而下柔。柔字或?qū)傧戮渥x亦可
。以隨卦之初爻為陽
。而四五兩爻亦陽。陽主升
。故曰來
。陽在外。而初爻分處于內(nèi)
。是能下也
。陽為剛。德能下人
。以柔用也
。內(nèi)卦二三爻皆陰。而隨初爻動(dòng)
。以與上爻應(yīng)。是柔之動(dòng)也
。陰本降
。而內(nèi)卦二三爻乃隨陽升。上爻雖極
。而下與五四兩爻交
。是相得也。相得為說。說同悅
。以相愛悅也
。故曰柔動(dòng)而說。若屬上句
。則謂剛能下柔
。若屬下句。則謂柔能隨剛
。二者一義
。不外相交相濟(jì)而已。初爻之陽以動(dòng)
。而得上爻之陰為悅
。在數(shù)言。為初剛終柔
。在事言
。為內(nèi)剛外柔。在道言
。為體剛用柔
。不外于交濟(jì)之義。交濟(jì)
。既濟(jì)卦為大則
。既濟(jì)六爻。三陰三陽
。陽居陽位
。陰居陰位。相次成序
。一絲不亂
。故曰既濟(jì)定也。言其次序有定
。剛?cè)嵴{(diào)濟(jì)
。不相犯也。隨卦異于是
。而初爻為陽
。上爻為陰。亦協(xié)其位
。內(nèi)得二陰
。外得二陽?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檎{(diào)配
。亦孚其道。雖內(nèi)陰外陽。有乖至數(shù)
。而初剛終柔
。足概大用。是亦為交濟(jì)之卦
。而名曰隨
。蓋如六位皆協(xié)。則名濟(j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