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證釋》困卦
孔子《宣圣講義》
困卦。困以坎合兌
。兌在坎上
。澤之用
。亦本乎水?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菜跐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澤而漏水
。是失澤之義
。澤失水
。則為澤之窮。故名困
。困
。窮也。然坎在其下
。有水不自登于澤
。以其性潤下。不若巽風(fēng)之能升也
。卦雖有水
。而終為無水。此象稱為澤無水也
。卦三陰三陽
。一陽在內(nèi)。兩陽在外
。而皆為陰所包
。亦有被困之象。易以陽為重
。明君子之道也
。陽困即君子之窮。為其被群小所窘而不克展其用
。故曰困
。坎陷也
。已為陽陷之義
。兌悅也。而一陰居兩陽之上
。陽上下皆為陰所厄
。
是困之稱。為陽也
。由升之變
。兩陽志升。上為純陰
。雖順成其升
。終以至極。變?yōu)橼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而成陽消之象
。至困則陽竟困于陰
。而隨坎以陷。此升后繼以困也
。升二陽四陰
。困則陰陽平均
。似有勝于升
。故辭稱固亨。則雖外困而中亨也
。中亨者上下正位皆剛
。九二九五相應(yīng)。秉干之道
。剖坤之象
。而得中正之位。是以亨也
。而中互風(fēng)火家人
。則孚于內(nèi)外正位。為家道之正
。家正可以推之國天下
。觀家人卦彖辭。即明其用矣
。中爻六三九四
。悖既濟(jì)之義。而類于未濟(jì)之情
。是內(nèi)外位正而志乖
。道同而情戾。以巽與離有同居而異其趨向之漸
。如睽革也
。三陰配于三極。初與二
。三與四
。五與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コ梢粍傄蝗?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而孚于道。不以位言
。則可和協(xié)
。若拘于位。則順與戾半
。而中爻尤失協(xié)濟(jì)之用
。此所以為困也
。困而不已。將相怨尤
。是則如家道之乖
。而有反目之象。故爻有不見妻之辭
。亦本家人卦之占
。而有通于大小畜之義耳。蓋夫妻之和
。為家道之正
。若羼于利害之念。涉于得失之心
。則恒易乖違
。以中藏離。離麗也
。不能麗則離
。此反目之機(jī)。分途之肇
。必由物為之崇
。物過乎中。則失其和
。故圣人必先格物
。而后能收修齊之功。困以木在中
。木生之方
。孚于春。物之始育
。此天下之困
。必因物之不足。用之不充
。生之不全
。則中相詬誶。遂如夫妻反目
。此常人之困
。不得自解。惟君子則能解焉
。解困必因夫時(shí)
。必伸其陽。發(fā)其生機(jī)
。暢其生趣
。必在春時(shí)
。春雷一震。雨澤乃沛
。萬物孳息
。蟄藏皆出。此雷水解
。必以震易兌
。而解困頓也。一陽振奮而直上
。群陰無以阻之
。水中生陽突升
。萬物亦隨之自育
。此解困之義。即以兌變震也
。陽雖似減而得時(shí)
。陰雖若橧而失勢(shì)。二五相應(yīng)
。柔以成剛
。此其時(shí)惟歲之春。故困者天數(shù)
。解亦天數(shù)
。而君子則盡人以俟天。順時(shí)以進(jìn)道
。此困之亨
。惟君子能之。困字之形
。亦如其義
。而木被囚。乃為生之被困
。凡不自由而有所拘束者
。字多從口。如囹圄之屬
。圈圍之類
。明有力為之阻。如物在圈中也
。然困必因外物
。而必以險(xiǎn)陷?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蜿I短所關(guān)
。則卦之坎與兌所取象也
。坎如坑阱
。兌為缺口
。皆示其不圓成。有傾側(cè)之意
。卦之用亦如之
。陰以悅剛為柔掩。則中多憂慮
。而行多艱阻
。此困之亨。必以貞而后見
。貞則善守
。有守則善用困之義。故全卦必師慎懼之訓(xùn)
。存警惕之心
。方不為困所困。故惟君子能亨
。剛中之德
。不失其貞。是以能亨
。不求于外
。無忤于物。是以能貞
。此用困要道所必知者也
。
《宗主附注》
困以兌合坎。內(nèi)險(xiǎn)而外悅
。有如小人口蜜腹劍
。心與行違。言與思戾
。謂己為智
。而利人之愚。處物以欺
。而希人之蔽
。是謂之困。猶錮閉而圖囿之也
。然困人者
。終自困。被困者
。終將反其困
。是智者亦愚
。明者亦蔽。故卦名困
。謂無不困也
。困又窮也。進(jìn)而被阻
。行而不前
。如羝羊之觸藩。童牛之在梏
。不得出入
。無可升揚(yáng)
。則惟困以終
。而莫能解。在卦澤水困
。與雷水解
。同一坎也
。而震兌異用。同一險(xiǎn)陷也
。而悅澤與震奮異行。兌澤不得戾于水
。故為所困
。震雷足以出于水。故成其解
。雷自云氣之發(fā)
。其源亦水所蒸騰。其勢(shì)勃焉
。其動(dòng)愕然
。故超出江湖。而震于空際
。此解之必以震也
。澤以儲(chǔ)水為用。無水無所成名
。其情依依
。其性
濡滯。故困之義
。必取兌也
。兌為少女。柔不抗剛
。弱不拒強(qiáng)
。順乎坎陷
。而進(jìn)彷徨。此困以兌在外
。乃與坎相系
。如物之被拘人。之被系
。情若依戀
。行則障蔽。內(nèi)陷已深
。外展莫遂
。困窮之象。乃為升之蔽
。升極則降
。高極易墜。以坤之柔
。乃易為兌
。以巽風(fēng)之善變。乃改為坎險(xiǎn)之多害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埠筇煲陨ΑB睦へ懼?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視巽若敵
。視兌則近易。以原中男而挈弱妹
。中互風(fēng)火家人
。亦有二女同居之概。益以為損
。否以易泰
。陰陽雖均。剛?cè)峤淮?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乃成困厄之情
。與井而相對(duì)待也。
困
。亨貞
。大人吉。無咎
。有言不信
。
孔子《宣圣講義》
此困卦彖辭也。困上兌下坎。成困窮之象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菜谙露簧稘稍谏隙詻Q
。是水不復(fù)儲(chǔ)于澤中
。互失其用
。而坎以險(xiǎn)陷于內(nèi)
。兌以說澤于外。外柔中剛
。剛為柔揜
。乃成困。如被圍困也
。然困者時(shí)也
。而困之道。以變則通
。是困之不可以免
。困而有時(shí)。解困亦有時(shí)
。如天之冬
。困時(shí)也。春則解矣
。地之凍
。困時(shí)也。溫則解矣
。當(dāng)解則解。天下同解
。當(dāng)困則困
。萬物同困。故困以亨
。言通于一切也
。困本非亨。當(dāng)時(shí)之困則亨
。如冬令閉藏
。不藏者為逆。藏者為順
。此困之亨
。言如其時(shí)而困也。又困有內(nèi)外之異
。外困而內(nèi)亨者
。亦亨也
。如冬寒陽德潛藏。生機(jī)內(nèi)息
。反育其本
。培其根。以為春之榮
。夏之盛
。是困于今。而亨于后
。根本既固
。枝葉必繁。是困而反亨
。亨于無形
。困于有形。君子不謂之困
。故以亨稱
。孤臣孽子。處心積慮
。以蓄其勢(shì)
。敗國辱身。臥薪嘗膽
。以勵(lì)其心
。而后發(fā)為英華。郁為武勇
。以快其志
。而致其功。是雖困而實(shí)成其亨
。故困者因
。而亨為果。因者末
。而亨為基
。何患乎困哉。愈困且愈亨
。不困則無亨
。困之甚者亨亦大。如人歷患難
。閱艱苦
。動(dòng)心忍性。激越前進(jìn)。磨兌發(fā)铏
。奮勉自強(qiáng)
。則困之至。亨亦至焉
。此困而占亨
。謂困之道有亨也。而必本于貞
。不貞不能亨
。為不貞不能處困也。困窮也
。阨也
。人之恒情?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熘緞t強(qiáng)
。攖心則弱。有勢(shì)則自喜
。失勢(shì)則自悲
。皆不能處困。以忘貞也
。貞者四德之末
。丁時(shí)之冬。冬令閉藏
。則天自貞
。貞以為守。不餒其氣
。不泄其精
。不伐其神。不折其性
。故中心常亨
。外物不能侵。真元永存
。妄相不能害。此貞之德
。足以固本而立根
。順時(shí)而善道。是圣人用藏之義
。處窮之行
。所謂獨(dú)善其身。遵養(yǎng)時(shí)晦。居易俟命
。不失其中者也
。故能保合太和。協(xié)于干健
。因失安貞
。致其坤順。干亨坤貞
。天地合德
。則何憂于困哉。此困之亨貞相互成用也
。大人吉
。亦以能合健順而孚亨貞。君子之謂也
。君子有德且有位
。稱大人。傳所謂與天地合其德
。日月合其明者也
。能如此則雖困而不失其吉矣。無咎亦由是占
。既占吉
。自無咎。困時(shí)安能無咎
。雖能亨貞
。而稱大人。始免耳
。有言不信者
。兌主口舌說言。今兌在外
。是有言也
。內(nèi)懷險(xiǎn)詐。則不信矣
。但有其口
。而無其中。安能信乎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蚕露黄健P碾U(xiǎn)而口悅
。是口有蜜
。腹有劍
。言困未嘗以信。則不信亦困時(shí)
。人之恒情
。處困窮。而有求于人
。在困阨
。而有愬于眾。不易得人之信也
。故詩曰
。不忮不求。何用不
臧
。楚騷曰期不信兮
。吉予以不閑。皆困窮之世態(tài)
。而為處困之君子所宜知
。言者心之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蚕孪?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心不能衡。徒騰口說
。曷克以昭信哉
。此困彖辭揭出困窮之道。心自口始
。言而不謹(jǐn)
。無益于行。尚口之人
。不利于事
。兌之所以為不足也。
彖曰
。困剛揜也
。險(xiǎn)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
。其唯君子乎
。貞大人吉。以剛中也
。有言不信
。尚口乃窮也。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彖辭之義也
。困以坎在內(nèi)
。而一陽陷兩陰中。兌在上
。亦兩陽在一陰下
。陽為陰所蔽。故曰剛揜
。言柔揜剛
。且坎剛兌柔。柔外剛內(nèi)
。亦成被揜之象
。又揜者障也。遮蓋也
。澤之用
。在土防水溢。而水在其下
。是水被土揜也
。五行原相制。今兌在外
。水不復(fù)留
。僅存澤之外貌。故彖曰澤無水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搽U(xiǎn)而兌悅。內(nèi)險(xiǎn)外說
。情志不諧
。內(nèi)外難協(xié)。是謂之困
。以其窮也
。凡物皆以用為利。失其用豈非窮乎
。然困窮而彖稱亨
。則以通于一切。得時(shí)義也
。以困而亨
。是困于物。不困于道
。窮于用
。不窮于體。故曰困而不失其所亨
。其唯君子乎
。言君子始能以困亨也
。君子本于道。不移于物
。握其本
。不囿于用。故困不失所亨
。所字指則亨有限也
。言非大亨以正也。困之亨不可久也
。貞大人吉
。此貞字省一。應(yīng)屬亨下
。而今屬大人言
。則以占吉必由貞也。貞大人吉
。以在位之君子
。能貞乃吉。然推之眾人
。亦無不吉
。此所以為亨也。蓋時(shí)之困
。惟貞能保其亨
。貞而亨。固在位者吉
。不在位者亦以貞免咎
。此下有無咎也。所以無咎而吉者
。則本卦九二九五
。剛中之德。剛中則寡欲
。而不失其守
。不以困而自危。不以亨而自恣
。故能守其位
。而吉而無咎。此君子之行
。亦即本干行健之義
。自強(qiáng)不息也。九二九五
。干之本德
。內(nèi)外之道
。升沉之宜。故無不吉
。而免于咎
。此由人道言曰貞。由天道言曰剛中
。貞出于剛中。不剛則失其守
。不中則失其正
。守正不二。斯處困之道
。得亨之由
。理數(shù)所不易者也。處亨而無驕淫之心
。處困而無恚恨之意
。是素其位不愿乎其外之君子。則剛中之道
。貞固之行所昭也
。故必稱大人。以其德也
。此大人亦可謂之大丈夫
。所謂富貴不淫。貧賤不移
。威武不屈者也
。亦所謂中立不倚。獨(dú)行不懼者也
。故非剛中以貞固者
。不能及焉。有言不信者
。本兌之用
。而無坎之協(xié)。騰口說而忘誠正
。是言不信
。惟尚于口辯。而其用已窮
。為兌在外
。困窮之時(shí)?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谏嗪务杂谑?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辯論何益于行
。明困時(shí)無可說也。說既不見信
。說者亦不以信期
。是逐末而失本也。言為心聲
。言出而心不至
。將何以為信。如要盟
。如迫警
。雖若可憑。實(shí)不能信
。困窮之際
。惟有自貞。兌在外而易窮
。是以有言猶不言也
。以卦象判卦之用。由卦用定人之行
。此彖辭本旨
。既在困中。自非平時(shí)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