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證釋晉卦詳解
網(wǎng)絡(luò)
2023-09-29 01:54:28
《易經(jīng)證釋》晉卦
晉卦。離上坤下。
孔子《宣圣講義》
晉上離下坤
。離為后天代乾位之卦。合先后天言
。上下卦位相對(duì)。與天地否同
。而以坤易坎
。則成火水未濟(jì)。是皆陰陽(yáng)背馳
。剛?cè)岱至⒅?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然晉則不類是。則以離雖代乾在上
。非天也。坤雖純陰在下
。而為母
。離本中女
。女與母合。乃成合孝之德
。非否未濟(jì)之乖違可比
。全卦四陰二陽(yáng)。陽(yáng)出地上
。成日出天明之象
。離為日為火。在上則為光明
。在日則為溫育
。后天生化惟離主之。無離則無生物
。無世界
。冬日寒冷。生物凋殘
。日不足也
。冰洋凝凍。生物枯寂
。日不至也
。即一日夜。旦則光明
。夕則昏暗
。大地固未易。而景物已大殊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娙罩鉄釣橛脽o窮。尤以出于地面為最盛
。夏日可畏
。人莫不喜夜之清涼?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崾钛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物莫不盼雨之沾潤(rùn)。此惟時(shí)有特異耳
。若在春秋之時(shí)
。則均慕日之明凈。熱之溫和
。為其為生生之原
。變化之本。故日出地面
。萬物欣欣
。光照宇內(nèi)
。群倫煦煦。此即晉之象也
。晉以離居坤上
。正如日之東升。光明孔昭
。溫和四達(dá)
。在卦雖只二陽(yáng)。而不為四陰所蔽
。陽(yáng)雖在外
。而不為群陰所驅(qū)。各卦如剝一陽(yáng)在上
。成傷殘之象
。如觀二陽(yáng)在上。成垂照之形
。則以陽(yáng)難久留
。終被陰迫。而不克竟其德用也
。晉則不也
。二陽(yáng)在外。有似于觀
。而離非巽
。以六五在中。能挈下三陰以同協(xié)也
。一陽(yáng)在巔
。有類于剝。而離非艮
。以九四一陽(yáng)
。能交映成其光明也。再分三極言
。初二地爻
。皆陰固矣。而三四人爻
。五上天爻
。則恰孚一陰一陽(yáng)之道。剛?cè)峒扰?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始終相諧
。是全卦之用。有優(yōu)于他卦也。在卦爻陽(yáng)升陰降
。除四與上爻外
。余皆陰。是降者順而盛
。卻以外卦陽(yáng)多于陰。陰不為障
。反助陽(yáng)成其光明之德
。生化之功。正如日之光熱
。及地而后顯
。日之功用。施物而后著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罩袩o生物。以離地也
。愈高愈寒涼
。以離物也。崇峰積雪
。太空多風(fēng)
。非日不照。其德不顯
。其用不著
。為去地遠(yuǎn)。而物無可憑也
。晉則以地在下
。直承日之光明。厚積日之溫?z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而后生物以庶
。化育以繁
。故晉之用
。即離日之用。而徒離不為功
。必以合坤而后見其大用焉
。此離卦六二。有黃離元吉之占
。正以其下逮坤之正位也
。
晉四陰二陽(yáng)。與明夷往來。而與遯大壯相對(duì)
。以遯大壯二陰四陽(yáng)
。且乾坤相對(duì)也。此四卦成一大往來
。由爻位言
。晉與水天需對(duì)。與天水訟錯(cuò)對(duì)
。以先后天乾坤離坎為對(duì)
。且易位。乾之易離
。坤之易坎
。坎則泰否既未濟(jì)
。皆與晉明夷有相關(guān)連
。離為陽(yáng)含陰。坤為純陰
。先天為母女
。后天為日地。德合而道應(yīng)
。坤為貞靜
。離為光明。貞靜主內(nèi)
。光明主外
。內(nèi)外克孚。體用以協(xié)
。此晉之為用
。既在于上下克諧。剛?cè)峥藵?jì)
。以離日出于地面
。如天之明。無處不照
。如室之燈
。無物不呈。傳曰晉晝也
。謂猶天之晝
。大地同光明也。晝與夜對(duì)
。晉為晝
。則明夷為夜
。而明夷不曰夜。而曰誅者
。亦以夜行暗昧
。猶人行不正大。在法當(dāng)誅也
。明夷為誅
。則晉宜賞。以晉如日照大地
。其行光明
。猶人行正大。道高德盛
。足為模楷
。在典當(dāng)賞也
。故晉彖有康侯錫馬蕃庶之語。王所賞者
。即天所錫
。物之庶者。即生之藩
。晝?nèi)展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奸私遁形。君子持躬
。莊嚴(yán)謹(jǐn)恂
。盜賊杜絕。詭譎不行
。比之盛世
。治功以明。比之正人
。篤修其身
。如斯善德。懋賞當(dāng)殷
。此傳稱為晝
。而與明夷之誅相形成對(duì)也。夫暗昧之事
。不與于光明
。卑污之行。不干于正大
。此君子小人異其趣
。而公正私邪之不相容也
。宵小自來同稱。暮夜盜竊所幸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杌拗宦敗盒兄钦?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亂世先毀其紀(jì)
。亡國(guó)先失其信。惡行先欺其心
。孽謀先污其性
。故明夷所必誅。而晉則受夫天命
。光天化日
。德業(yè)以昭。教行法立
。言行可表
。圣人在位。賞罰不撓
。治世興國(guó)
。上下一道。此晉之道
。如白晝
。正人君子乘時(shí)致功之日也。晉進(jìn)也
。升也
。由下而上。由卑而高也
。非如平地之前進(jìn)
。廣野之奔逐也。故不曰進(jìn)而曰晉
。晉下有日
。亦如卦日升于地之象。晉字如普
。又類日普照天下之象
。以晉而前。則德業(yè)日新
。以普而登
。則功績(jī)?nèi)章 J菚x有為之時(shí)
。有成之地
。正如日出地上
。而升于空。成就世間一切生化也
。
晉以離合坤
。坤本安貞之德。而善順承
。離本光明之用
。而重附麗。故晉卦上為光明
。內(nèi)則貞靜
。德孚承順
。用則附麗
。前講離卦已詳釋離麗之義
。日麗于天。而光麗于地
。其光熱必憑物而后顯
。地面之氣。即空氣亦物也
。亦屬于地者。若去地漸遠(yuǎn)
。則空氣漸薄
。愈遠(yuǎn)愈稀。終至于無
。無氣之空
。寒冷難禁。故離麗必因地而后竟其大用
。今晉正孚離麗之德
。而凡地上所有物。莫不籍離日之麗
。以生成化育
。至于無盡。則日之功用
。亦晉之德用也
。而坤在后天所順承者。非先天之乾
。乃后天之離
。則以后天離日代乾天而主其用。天無日無以生成萬物
。是地所承者
。即離日代天生成之道
。譬之草木。根生于土
。地之德也
。必依日之光熱。以溫養(yǎng)之
。更因日之蒸騰云雨霧露
。以潤(rùn)澤之。而后遂其生成
。達(dá)于實(shí)用
。此離日之功。賴地有以承順之也
。日之為用必在于晝
。前已言之矣。晝則日出直照
。熱氣最盛
。若及夜。則已大減
。是日之功用
。以晝?yōu)橹9蕚鞣Q為晝
。謂晉之用
。猶晝?nèi)找病內(nèi)兆詵|升空
。洎夕西下地面
。受光之候。天明之時(shí)也
。晉用象之
。而傳又曰晉進(jìn)也。釋彖辭亦如是講
。則以其象日之上升耳
。日自地下出于東方。由地面視之
。其行涌上
。如物之飛升空中。晉之為行
。亦正如是
。非固守一地不移。非來去平地不進(jìn)
。故謂之升
。言其直上
。猶登也。自卑而高也
。以晉內(nèi)卦坤為三陰
。外卦離為兩陽(yáng)一陰。易以陽(yáng)為重
。陽(yáng)在上則為進(jìn)
。九四為陽(yáng)之始動(dòng)。上九為陽(yáng)之至高
。是離之象
。即陽(yáng)日上之象也。而陽(yáng)者育于陰
。猶子之育于母
。坤大母也。離在坤上
。正如子之自母出生
。亦如日之自地下上升也。其出也得夫時(shí)
。其升也合其德
。此晉之為進(jìn)。天道自然
。不為而成者也
。
傳曰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
。言物已壯之后。必有所為
。有所成
。正猶人之壯年。身力盛強(qiáng)
。精神煥發(fā)
。自當(dāng)有所作為。成其德業(yè)
。此必有待于晉也
。晉則功業(yè)以大。聲聞以榮
。凡人之情
。皆宜如此。是大壯之后必繼以晉
。亦自然之理數(shù)也
。夫晉非徒進(jìn)也
。亦猶壯非徒壯也。壯必有用
。晉必有成
。猶行師也。進(jìn)必有功
。若進(jìn)而敗
。或無所獲
。是不當(dāng)進(jìn)
。而晉則當(dāng)進(jìn)也。已壯于前
。有其勢(shì)也
。所憑者厚。有其本也
。所動(dòng)者明
。有其用也。正大光明
。行之無阻
。此離坤合德而成晉之進(jìn)也。故晉有功
。有功則有賞
。有賞則有獲。以晉象日之升
。勛業(yè)炳然也
。其往來卦明夷。則與之反
。晉有功
。明夷則為罪。晉有賞
。明夷則為誅
。晉有獲。明夷則幽囚竄逐
。身幾莫保
。故在晉為安吉。為富庶
。在明夷為憂勞
。為窮蹙。在晉為康侯。為錫賜主
。明夷為文王箕子
。為拘辱。為逃亡
。其所占恰相反也
。亦不外數(shù)之往復(fù)。理之回圈
。天道盈虛
。人事窮達(dá)。各有所合耳
。究其為卦
。一離一坤。未嘗異也
。而晉以離在坤上
。象日之東升。明夷則離在坤下
。象日已入地
。光明與暗昧殊也。安坦與艱危別也
。宵夜者小人之利
。晝?nèi)照呔又恕7采茞褐?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皆如日與夜
。晉為晝。則明夷為夜
。晉為明
。則明夷為暗。晉為君子得時(shí)
。明夷則小人得勢(shì)
。君子得時(shí)。足以防小人之肆
。小人得勢(shì)。足以屛君子之進(jìn)
。此文王箕子之囚亡
。必在商紂之世也。雖曰天道
。人實(shí)應(yīng)之
。治世則賢能并進(jìn)。亂世則奸宄同與。豈皆天道哉
。在上者固有其咎矣
。晉以坤厚在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顺刑烊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離明在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送乒庖?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此其合也。而大用以成
。明夷乃反是
。坤無所承。而不協(xié)安貞之占
。離無所屬
。而不著光明之德。此成兩乖之象
。人物亦感而受其害焉
。故知者察于幾先。防于未至
。知物之壯
。必有進(jìn)也。則促成之
。知行之升
。必有傷也。則預(yù)備之
。則可長(zhǎng)保其光明
。永杜其暗昧。此晉卦之宜珍用也
。
《宗主附注》
大壯之后為火地晉
。晉與明夷為往來卦。皆四陰二陽(yáng)
。與遯大壯恰相對(duì)
。以遯大壯四陽(yáng)二陰。乾居上下
。晉明夷則四陰二陽(yáng)
。坤居內(nèi)外。是成對(duì)也
。乾坤為陰陽(yáng)統(tǒng)帥
。晉明夷皆坤主之。晉以坤在下。陰自降
。而卦則升
。明夷以坤在上。陰變升
。而卦則降
。蓋易以陽(yáng)為重也。晉二陽(yáng)在外卦
。明夷則在內(nèi)卦
。二陽(yáng)皆屬離火。則二卦實(shí)與需訟相對(duì)
。以離坎乾坤先天對(duì)位也
。不獨(dú)對(duì)位。且為先后天交易之位元
。先天乾坤
。后天離坎。皆同位
。是晉明夷在后天與需訟對(duì)
。若合先天言。則又與泰否相似
。與重坤者相通
。以離為中女。而后天代乾也
。中女與坤同為陰代乾
。則與乾相等。是離坤之合
。既似泰否之天地交
。又近重坤之上下皆陰也。故欲明晉明夷二卦之用
。必先明其類似相通之象
。不得徒執(zhí)本卦之象。而拘拘于上下內(nèi)外之交合已也
。
晉
。康侯用錫馬蕃庶
。晝?nèi)杖印?/p>
孔子《宣圣講義》
此晉卦彖辭也
。晉本光明之道。升騰之時(shí)
。發(fā)揚(yáng)輝煌之能。而以坤主內(nèi)卦。安貞于下
。上承離日之明
。外孚乾剛之德。天以日明
。物以日生
。地承其德。人著其行
。故彖辭合天地人物之德業(yè)
。而識(shí)其功用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嫡甙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泰也。安則無危
。泰則有畜
。天地生長(zhǎng)萬物。而人用之
。是謂之康侯
。言安享樂育。得天獨(dú)厚
。豐美富饒
。得地獨(dú)全。如國(guó)之侯
。當(dāng)治隆之世
。獲封錫之典。席豐履厚
。則心無憂疑
。崇德報(bào)功。則身膺祿位
。故稱之康侯
。有爵有號(hào)。以表彰其德業(yè)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得髌涮?hào)。侯示其爵
。非憂讒畏罪之時(shí)
。乃論功行賞之日。故曰康侯
。不言主者
。以賞自上
。受者在下。晉之大用
。不重賞而重受賞
。不重位而重得位。為乘時(shí)致功之象
。必才德兼美之人
。晉之所成。乃由下而升
。由卑而尊
。由賤而榮。由積累而成名
。由發(fā)揚(yáng)而光大
。由成德達(dá)道而孚于天地之心。是康之占
。非天子之事
。亦非庶民之行。必也有德以邀上賞
。有功以孚眾望
。有業(yè)以育民物。有令名以正天下視聞
。故喻晉如晝?nèi)?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具有光明之譽(yù)。正大之稱
。德至則天祿以須
。業(yè)成則人爵以顯。天予而人歸之
。民服而物聚焉
。是富有為天所資。尊榮為分所宜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岛罟桃娖涑绺叨蔡ea馬蕃庶尤著其富裕而利用阜生
。明人望之逾恒
。上賞之過眾。而物亦隨之豐足
。生產(chǎn)亦因之充盈也
。用錫者言康侯因此而獲受賚賜也。錫馬不及他物者
。馬為乾象
。在天為龍
。在地為馬。龍馬之富
。足賅余物
。且離卦得乾之精氣。離為乾魂
。日之行空。有如天馬之飛騰
。人受其德
。亦兆夫良馬之蕃庶也。是句分讀
。則上為錫馬
。下為馬之生育眾多。中略一馬字
。言康侯因晉而獲天錫以得良馬
。又因生育豐富。而得馬之蕃庶
。雖僅及馬
。實(shí)不獨(dú)馬也。馬固錫矣
。固蕃庶矣
。其他物亦當(dāng)稱是。古者畜馬有制
。國(guó)君以降
。各有其數(sh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岛顒t以天錫而得蕃庶之稱
。可見其德業(yè)之過人矣
。晝?nèi)杖?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明其為蕃庶之源。亦見其寵錫之渥
。三接不必三次
。凡二次以上皆可稱三。不過示其數(shù)之多耳
。晝?nèi)彰髌鋾r(shí)之短促
。更見寵錫之頻。猶曰一日也
。而不計(jì)夜
。故曰晝?nèi)找嘁詴x之象原如晝也
。
晝?nèi)杖右徽Z。不獨(dú)指錫馬言
。凡關(guān)受賞得福
。及物產(chǎn)蕃庶。皆可包舉
。例如言受賞則一日中可二次以上
。正如前師卦王三錫命。及訟卦終朝三褫之
。皆言其頻數(shù)且急促也
。一日內(nèi)數(shù)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勺C其所獲之優(yōu)
。所得之富。實(shí)以晉卦象日之升
。有進(jìn)無已
。則其所生成者。亦有加無已
。錫馬固矣
。即錫及他物亦然。馬蕃庶固矣
。即他物產(chǎn)亦然
。不外著其數(shù)之多而已。授者交受也
。上錫下受
。彼與我取。皆授也
。亦含交際之意
。俗稱接待接洽是也。有接必有主賓
。必有往來
。必有授受。不離人物間交際之事
。在上曰賞賜
。在下曰贈(zèng)給。必有受之者
。以此交彼
。故謂之授。接猶節(jié)也
。介于兩者間也
。如持物贈(zèng)人
。必與受者交近。如以手與人
。人亦以手受之
。故授字從手。明交授必有所取予也
。錫者予之最尊貴者
。其接受也。亦必極隆重
。為禮儀與物必稱也
。晉之所錫。固已貴重
。而日三接。足見其所受之非偶然
。必以功之高
。德之美。業(yè)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