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證釋漸卦詳解
網(wǎng)絡(luò)
2023-09-29 02:03:31
《易經(jīng)證釋》漸卦
孔子《宣圣講義》
漸上巽下艮
。三陰三陽。陰陽平均。而在下陰多
。在上陽多
。陽多者卦陰
。陰多者卦陽
。此爻與卦分合多寡
。得相協(xié)也
。艮在內(nèi)
。巽在外。內(nèi)止外順
。巽主進(jìn)退
。合艮之止。則行止必以時(shí)
。進(jìn)退必以道
。故名漸。以其順天時(shí)
。遵天道
。而徐徐其行也。全卦以六二九五
。得乾坤之正
。九三六四。孚既濟(jì)之情
。是以漸之為用
。可大可久
。為其內(nèi)有所守
。外善其行。陽剛在中
。而上應(yīng)之
。三五同功。而中協(xié)之
。故卦中互雖為火水未濟(jì)
。而以巽長女能順乎艮少男
。一陽在中。通于上下
。坤德之貞
。乾道之健。內(nèi)貞外健
。相需以進(jìn)
。進(jìn)而不驟。退而不疾
。從容中道
。剛?cè)岬靡妗H嵋詮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男女交翕
。女待男行。歸其家室
。故漸者
。人道也。有同于咸
。咸以兌在艮上
。為男下女。漸以巽在艮上
。為女待男
。此同異之間。見夫妻之義
。家室之和
。夫妻平等。而有先后
。初則男下女
。明為姒續(xù)。重孝亨也
。繼則女從男
。明為家道。敦人倫也
。剛以下柔
。為男之志。陰以順陽
。為女之箴
。不相爭先。則永無詬誶之聲。各循其道
。則終得唱隨之樂
。故易教咸發(fā)其端。漸昭其成
。漸而曰女歸者
。言女之嫁。不得茍也
。六禮既具。兩姓克諧
。夫婦之分始明
。家庭之本以立。故漸取女歸為象
。而重在巽以止
。巽則皆順。止則有守
。順守之義
。各正其所。以艮止之
。重于一也
。止于一為正。正其身而后正人
。正其家而后正國
。天下皆順。就于正之道
。以得中位
。不戾其德。孚中行
。不偏于情
。中爻者人道。而人道實(shí)首于夫妻
。正位者家道
。而家道實(shí)始于嫁娶。此家人卦
。以內(nèi)外正位
。為其大用也。家人亦以巽在外
。內(nèi)文明而外柔順
。家之本也。夫妻之間,不得悖焉
。順于外
。則言無尤。止于內(nèi)
。則思無邪
。故女子以從一而終。言不出閫
。行不失節(jié)
。示有限也。限者艮也
。止于其倫
。則夫夫婦婦相敬相愛。相親相睦
。永無間言
。故傳曰。漸女歸待男行
。明必有先也
。有所尊也。此敬愛之本
。親睦之基
。發(fā)乎情。止乎禮
。毋相越也
。故男女之間。必以漸而后識
。夫婦之道
。必由漸而后成。未有一言而相愛悅者
。亦未有一見而為伉儷者
。求之愈亟。則愈遠(yuǎn)之
。思之愈深
。則愈淡之。何哉
。百年之好
。非一朝一夕之故也。視彼桑中濮上
。偶而相狎
。秦樓楚館
。片時(shí)交歡。易合易離
。時(shí)恩時(shí)怨
。此淫亂之行。輕薄之情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烧Z于夫婦之道。家室之倫哉
。故民之風(fēng)俗
。必先慎于男女之防。國之紀(jì)綱必先建于夫婦之禮
。非可茍也
。故以漸稱。由此以推
。人道有本。則事事皆有所循
。家道不差
。則人人皆適其性。故齊家之效
。足平天下
。而婚禮之嚴(yán)。足稱大典
。易于家人漸
。特以正位示其旨焉。正即貞德
。貞即女德
。坤以承乾。男以率女
。漸之義也
。艮四陰二陽。變漸則陰陽得平
。即此微義
。可見其精
。離明坎陷
。相互于中行。既濟(jì)中爻
。乃得其協(xié)和之情
。正于內(nèi)外。和其剛?cè)帷oL(fēng)行草偃
。天下從之
。山崇德昭。萬民瞻之
。與歸妹為往來
。尤見其重在嫁娶。本止以守其位
。特明女子之從一也
。故漸字從水。而斬字雖諧聲
。兼取決斷不易之義
。為順?biāo)酝蒲堋t無所底
。惟斬?cái)嗥浞锤?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方立其防
。此即抑情?fù)性。明德遏欲之道。水波疊興
。情欲之無定
。斬?cái)嗥浜?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性命之?fù)正
。此漸字之義。為卦名所本也
。
《宗主疏述》
艮卦已終
。其次為漸。是由艮之止
。而有漸行之機(jī)
。本艮之退。而思漸進(jìn)之志
。漸者徐徐而前
。如水之漸。俗語所謂慢慢的
。不急不促
。而志在進(jìn)行也。然以天道言
。有退必有進(jìn)
。有止必有行。原成因果
。不得獨(dú)存
。如一歲然
。有春夏之繁榮。即有秋冬之枯寂
。有朝午之明朗
。即有夜中之暗昧。皆相周旋
。而成名象
。故暑曰夏。寒曰冬
。明曰朝
。暗曰夕。此以象稱名
。而相對舉者也
。不過數(shù)有定紀(jì)。行有定程
。不得越次
。不可躐等。則所尚者漸也
。如由春之溫
。始及夏暑。由秋之涼
。始達(dá)冬寒。非頃刻即見者
。一日一夜
。必經(jīng)十二時(shí)。由旦至日中
。由晚至夜半
。皆漸漸更換。以達(dá)于所期
。則漸之道也
。若非以漸。是將群相駭怪
。而不能明其道數(shù)
。如夏月而忽見冰霜。日中而忽臻黑暗
。謂之天變
。容或有之。揆乎道數(shù)
。不可得也
。故天道無時(shí)不變
。變必以漸。為其行無時(shí)或停
。停則為災(zāi)
。如人之息。一一相續(xù)
。則生命不傾
。若偶不續(xù)即死。漸之為用
。亦如息焉
。息息相關(guān)。生命漸長
。而不見其變
。不知變在呼吸間。一吸一呼
。新陳代謝
。是以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
。此刻之生
。已非未來之生。生閉環(huán)
。無時(shí)休歇
。由幼而少。由壯而衰
。皆從漸中變化
。不漸則為誕妄。則為妖魔
。蓋今日少年
。明朝老邁。此時(shí)精壯
。頃刻衰頹
。謂之病態(tài)?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視為故常。不可也
。以其來也遽驟
。變也離奇。不孚于漸之例耳
。人生如是
。物情亦然
。漸進(jìn)漸退。漸新漸陳
。漸壯漸老
。漸死漸生。莫不有其道數(shù)也
。此漸者
。道數(shù)自然。舉不能越
。變化恒態(tài)
。毫不可違。故有物則有變
。有變則有漸
。未有一成不變者。未有變而不出以漸者
。艮震之間
。變之至也。而繼之者
。則為漸焉
。以艮之半。退為其基
。推震之情
。易巽于上。巽行艮止
。相與同功
。于是漸義以昭。漸用以顯
。此風(fēng)山之合
。而名漸也
。
漸
。女歸。吉
。利貞
。
孔子《宣圣講義》
此漸卦彖辭也。漸以巽艮合
。與蠱同體
。而易其上下。山風(fēng)蠱
。象物事之庶繁
。為生化之變進(jìn)
。而風(fēng)山漸。象行止這前進(jìn)
。為利害之推遷
。二者大同。故皆取男女交接
。剛?cè)嵘翞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蠱以事重。而名蠱者
。以多變而易惑也
。漸以進(jìn)稱。而名漸者
。以有進(jìn)必有退也
。蓋漸。巽主于外
。巽為木為風(fēng)
。木則易生。風(fēng)則善變
。生為天地之德
。變?yōu)樘斓刂Α5氯∑浜憔枚?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功取其推衍而通
。不一則紛。不通則塞
。艮止于內(nèi)
。以厚其德。艮退于下
。以求其功
。愈止則德愈明。愈退則功愈大
。為其本固而體全
。基宏而用廣也
。如栽木者
。必期其發(fā)育成大材。生成為大器
。故培之必厚
。灌之必勤。保護(hù)必周。防閑必審
。皆體止于一之義
。為善其本之行也。人之生也
。亦如木焉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天道敏生
。地道敏樹。故漸者地道也
。法乎坤
。志于柔。期其厚載
。底于安貞
。則可以進(jìn)?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梢酝?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可以止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梢孕小o不利也
。而彖辭則以女歸喻焉
。女者坤道所成。人道之母
。先有女而后有男
。未有無母而生子者。此漸為人道之本
。人生之終始也
。艮為人之終始。言其道也
。漸為生之終紿
。言其功也。道包一切
。故艮得其全
。功限一時(shí)
。故漸有其半
。漸以艮在下。雖與蠱同分一半之位
。而漸則得其本
。蠱則得其用
。本大而用有限也。故漸者女為先
。蠱者子為重
。干父干母。裕父母者
。人子之事
。非女子之行。即有女子亦變例也
。漸則以女為主
。女生于母家。非其地也
。必歸于夫家
。方克主其政。以男女內(nèi)外各有司也
。男主于外
。不問家政。女主于內(nèi)
。乃孚家道
。此天地大義。人生大綱
。不得越也
。在卦內(nèi)艮原少男。何反以女主
。此后天與先天異也
。后天艮代坤。少男易為大母
。故秉坤道行
。非復(fù)少男之位。而艮非坤也
。故稱女不稱母
。以母之稱必在女歸之后。女嫁而有子始得行母之道
。達(dá)坤之德
。故曰女歸吉。言女子歸于男為吉也
。歸字與婦字近似
。女歸即為人作婦之意。女變?yōu)閶D。婦有所歸
。故曰歸
。猶歸宿也。詩曰于歸
。歸于其夫
。即返于其家。女以男為家
。是在母家猶客也
。客者寄居之謂
。即歸其家
。以客為主。是以女子稱嫁曰歸
。猶人之作客
。而還鄉(xiāng)也。有所歸宿
。獲其安居
。自占其吉。而有孚于乾坤利貞之德
。利貞為坤本德
。而在乾釋曰性情。漸本坤以行
。坤先安貞
。厚載無疆。以貞為利者也
。漸之所法
。即在于此。艮代坤
。而巽代母
。同屬母之前身。故猶母也
。是以得坤之全德
。而秉乾之半。性情之正也
。
漸以女歸為喻者
。不獨(dú)本坤大母之德。為人生之原
。而就漸義言
。亦以女之于歸
。有孚于漸者。道則上古聘嫁
。率由情感。男女悅慕
。即為夫妻
。此洪荒之時(shí)。禮文未備
。人生一切
。為情所趨。今蠻苗之民
。尚有遵古風(fēng)習(xí)者
。所始不慎。厥終難全
。茍合于初
。仳離于后。為人道所苦
。更何語于家道之齊
。是以中古圣人創(chuàng)立禮教。制其情欲
。定諸儀節(jié)
。重男女之防。明夫婦之義
。必慎于始
。乃克有終。必抑其情
。乃適其性
。故遵乾坤之道。發(fā)于利貞之德
。定人道之本
。明家道之基。于是婚娶有時(shí)
。媒妁有約
。六禮以具。兩姓始諧
。夫妻無茍合之虞
。男女得唱隨之樂。此所以有取于漸也
。漸以從事
。則有審慎之時(shí)
。漸以成禮。則無草率之弊
。人倫首于夫婦
。人道本于生育。則鄭重其儀
。安詳其行
。有不合于禮者。不得為夫婦焉
。有未合于道者
。不得稱為家屬焉。故夫婦必本于利貞
。而娶婦必求于性情
。利貞之德。情性之和
。人道不得矯情
。則男女愛悅。為生生不已之利
。人生不得違性
。則夫妻和睦。為從一不二之貞
。此利貞之德
。必自女歸始。而性情之和
。必由家道明
。故漸尚矣。漸則利貞得其正大之功
。性情止于光明之境
。正大則無弊害。光明則可典型
。詩曰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大學(xué)曰
。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
。國治而后天下平
。是皆推本易家人之道。咸與漸之義
。而明君子之所重者
。君子之道
。造端乎夫婦。為將以立人生之根
。推化育之用
。必先納于正。齊于一
。順以致之天下
。循以垂諸后昆也。故皆不外于漸
。漸者水之漬物
。由近而遠(yuǎn)
。由淺而深
。涵濡以潤之。沾染以浸之
。不尚夫急進(jìn)
。而進(jìn)無疆。不志于速行
。而行無限
。此所以名漸。謂必先有剛斬?cái)嗥淝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方可以柔渲化其功用
。是以剛?nèi)而柔外也。艮止不移
。則守于一而不失
。此貞之至也。巽行以順
。則推之遠(yuǎn)久而無阻
。此利之至也。貞利兩至
。行止兼善
。內(nèi)外同和。進(jìn)退皆宜
。故漸者
。進(jìn)也。而有退
。行也
。而先止。女之于歸
。亦進(jìn)亦退
。且行且止
。是艮之體。巽之用
。剛之性
。柔之情。貞為內(nèi)
。利為外
。進(jìn)行以順于正。退止以歸于一
。舉不失也
。故卦內(nèi)外正位。中行以協(xié)之
。剛?cè)岬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上下以?yīng)之。有守有為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纱罂删谩:舷毯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兼巽艮之行
。此在易教。為與歸妹往來
。見其終始
。承震艮趨止。底于中和也
。女歸
。人之大事。大事即洽
。其他可知
。是以推之一切。無不利也
。用之諸事
。皆有功也。致之于人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梢哉龂煜乱病7抵诠?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梢札R家修身也。漸之用亦大矣哉
。
彖曰
。漸
。漸進(jìn)也。女歸吉也
。進(jìn)得位
。往有功也。進(jìn)以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梢哉钜病U湮?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剛得中也
。止而巽。動不窮也
。原本漸下為之字
。其位上脫正字。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彖辭之義也
。原文有誤
。漸下三字系漸字之誤
。其位上脫正字
。宜改正之。此雖釋彖辭
。有韻語者
。系與文言混。亦如損益二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