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證釋遯卦詳解
網(wǎng)絡(luò)
2023-09-29 02:05:05
《易經(jīng)證釋》遯卦
遯卦。乾上艮下
。
孔子《宣圣講義》
遯卦上乾下艮。天在山上
。乾為純陽
。艮為少陽
。而合成上剛下止之象
。剛宜進(jìn)
。在上則無可前
。止宜守
。在下則已難久
。唯有順時自退
。以達(dá)其隱遯之用
。以卦爻四陽二陰
。陽聚于上
。陰并于下
。上下不均
。內(nèi)外異志
。是不可為之時
。不宜為之地。不得為之勢
。不易為之情。故名曰遯
。謂其宜及時勇退
。如人之逃捕
。唯恐不速也
。卦名多指陽言
。如剝與否
。皆以陽在外
。不得展其用。不能久于其位
。則乘時之消。而辨其行止
。以定君子之出或處也。故剝與否
。皆不宜君子。君子自退以獨善其身
。今遯亦然
。遯以陽在外易消
。雖較剝否為勝
。而內(nèi)卦一陽不抵二陰之排擠
。亦終隨上之三陽以同消
。是以不宜君子
。亦與剝否同。既不宜于行
。復(fù)不宜于止于其所。則唯潛身引退
。以孚于陽之消。見世運(yùn)之在遯也
。雖然乾純陽也
。居上位
。有其地
。宜可為也
。何以君子必退
。則以艮之二陰在內(nèi)也
。陰居內(nèi)正位
。以應(yīng)上之九五
。陽不得與陰和
。正如否之天地不通
。生化隔絕
。雖有其地
。而無其時
。雖有其君
。而無其輔
。雖有九五正位
。而不得如乾之飛龍在天
。則以下無九二之見龍在田
。為之匹也
。況初二均柔
。重陰以壞其本
。正如花木枝杪雖榮。根干先窳
。欲其久茂
。不可得矣
。故君子于此
。應(yīng)自退以善其身
。而任彼陰柔之漸進(jìn)也
。
夫遯以退為用。而不曰退者
。蓋本天道消息。有進(jìn)必有退
。有往必有復(fù)。而進(jìn)退非一時之事
。往復(fù)非一舉之功。其來也以漸
。其見也以徐。故謂之氣機(jī)
。言氣動而自至也。遯者自退也
。而外形不見其退。以所退者微也
。日退日多
。積而后見
。正如月自望后
。日減日虧
。而初未見其減幾分
。虧幾許
。待至下弦
。則余其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迍t盡其全。如斯之退
。是遯也
。非退
。而其終則退矣
。氣之進(jìn)退
。亦猶月之圓缺
。進(jìn)而至于望則極
。退而至于晦則窮
。極則變
。窮則復(fù)
。此回圈之象
。亦天道推遷之大則也
。遯之為遯
。正本此例
。當(dāng)遯之初
。以陽將消
。其氣已搖
。其數(shù)已減
。物隨之潛改
。事隨之默易
。此即遯也
。雖屬退逃
。而未著退逃之跡。故名遯
。明其變有必至
。其所由來者漸也
。傳曰恒者久也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
。故受之以遯
。蓋因恒之久
。而非有形者所能終持
。則必因極而變
。因窮而復(fù)
。則前之恒者
。至此成遯矣
。由卦爻言之
。恒上震變而為乾
。下巽變而為艮
。一陰之進(jìn)
。一陽之升
。恒乃為遯
。震長男也
。復(fù)則返于乾父。巽長女也
。變則艮為少男。是消長之所推移
。而升降之有變易也。天地不外此例
。人物莫逃斯行
。故遯之繼恒。時為之也
。譬之人世。恒者無為之治
。而遯則將亂之時
。以靜極則動
。動則將紛爭而難一
。極則陰
。陰盛則將推剛而自謀
。遯者陰之得時
。陽之失勢
。正如小人漸進(jìn)
。君子且受傾軋排擠之虞
。欲其不遯
。不可得矣
。故遯者
。始于極盛之治
。發(fā)于初亂之時
。因于幸進(jìn)之萌芽
。瀕于相爭之境域
。陽不得久與陰抗
。剛不得再與柔諧
。于是自退以全身
。歸隱以善其道
。故遯者隱也
。退也
。即本坤靜之德
。而順成遯隱之道耳。
遯為六月卦
。而其象正為陽盛將消
。以六月夏季
。陽已極盛
。盛者必衰
。極者必變
。是遯之為卦
。本陽德之初消
。明時用之宜退
。故遯為退
。猶減也
。褪也
。言自此日漸退消耳
。而君子因之以推其善讓之德
。明其高蹈之志
。則早為退休之圖
。不使有將來欲走不能
。欲留不可之慮
。此遯之用乃在大用之余
。而當(dāng)至盛之后
。人方流連而忘返
。我則見幾而豫謀
。蓋本于天道好還
。往必有復(fù)。時令自轉(zhuǎn)
。息必有消
。正如六月之陽。因時之將秋
。而先有引退之象。以伏其火
。而伸其土。育其金
。此夏秋間天道。歲歲可徵者也
。至遯之為象
。有最要者
。人多未知
。即乾艮二卦
。原為先后天同位
。后天之乾
。居先天艮位
。以純陽易稚陽
。以老父加少男
。是有自變而退之義
。與地風(fēng)升卦相類
。以坤后天位
。即巽先天位也。坤以代巽
。母以替女
。故陰自變而卦名升。今遯以乾替艮
。而又與艮合。且居艮上
。其例與升皆同
。遂以老陽自休。比于艮之少男
。是陽變而自退也。一升一遯
。足見陰陽之換替。先后天德用之有殊也
。故升遯二卦。關(guān)乎天道時令
。系乎人物生化
。行止進(jìn)退
。有別于他卦者也
。升反為觀
。遯反為大畜
。亦先后同位
。而以上下不同
。德用亦異
。蓋觀坤在下
。大畜艮在上
。其所居與先后天之次序相反
。則其德用與升遯恰殊
。升之于觀
。為陽易陰
。遯之于大畜
。為退易進(jìn)
。大畜志在發(fā)展
。遯則志于退藏。此因上下卦位之異也
。然以乾艮本先后天同位
。其致用必相恰
。亦如同人。大有
。師。比
。有相聯(lián)系。相因應(yīng)者也
。雖艮巽為隅位卦
。與離坎不同
。而皆為陽或陰
。則一也
。則遯之取名
。實由乾之自遯
。而讓艮成其德也
。艮止也
。乾以大生大始
。乘龍統(tǒng)天
。而效艮之善止善藏
。寂然不動
。則可見其取名致用之由來矣
。
遯四陽在上
。陽升以迄乎盡
。故有類否剝
。前已言之矣
。而其對為臨
。其反為大壯
。皆與遯有通用處
。以臨為坤兌
。與乾艮先天對位
。大壯為震乾
。恰為遯之倒置
。陰陽位異
。剛?cè)岬朗?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nèi)外用分
。升降數(shù)別
。此中主客之志
。人己之情
。智者先辨焉
。故遯者以陽言
。在人事則明君子之行也
。
《宗主附注》
恒卦之后繼之以遯
。在序卦傳云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
。故受之以遯
。此言天地之道能久
。而物則否
。物者隨形生滅
。有一定之期
。偕時消息
。有必變之?dāng)?shù)
。如花草以春而華
。以秋而凋。如人畜由生而長
。由老而衰
。皆不得悖乎生化之例
。違乎興衰之時
。此所謂物不可久居其所者也
。如人之高年
。度盡百歲
。即不能復(fù)留人世。唯修道者可以延年不老
。長生久視。然此乃真人之倫
。固已超物。而與道通用
。與天同德
。非物所能擬
。則能悠久無疆
。以益天地而共恒存者
。乃先天之體也
。唯至誠無息者至焉
。常人則猶與物齊論
。生死興衰
。概隨數(shù)以行
。偕時以化
。此不能利用恒
。而必因時以變
。則不免由恒而遯矣
。由恒而遯。正如花草由春而秋
。由繁而謝
。其間無一時不變
。無一息不化
。此變化無形
。洎乎其成
。方見其跡
。此即遯之易恒也
。又如人之生
。一呼一吸
。息息不停
。舊者以新
。來者以往。不見其變化之跡
。而漸漸由壯而衰而老。豈非恒后為遯之象乎
。故遯者變化之機(jī)。消歇之紐
。不可見
。而終有其形
。不可知
。而漸換其象
。正如風(fēng)雷之易為天山
。陰陽自相乘除加減而已
。則遯者化機(jī)之大例
。與恒之為道體者。有形上下之別焉
。讀易者
。要從傳所釋恒久遯退之義
。細(xì)推繹之
。方知周易下經(jīng)
。純本后天之序
。人物生化之例者也
。
遯
。亨
。小
。利貞
。
孔子《宣圣講義》
此遯卦彖辭。明全卦德用也
。遯以上乾下艮。外剛內(nèi)止
。在卦為陽盛于外。陰長于內(nèi)
。乾之德已老
。不及艮之潛藏
。剛之用且衰
。不及陰之退守
。在四德有乾之亨
。而無其大
。具利貞之用
。而不克進(jìn)展
。故彖辭稱為亨小利貞
。小字連上貫下。言亨不大
。利亦不克宏遠(yuǎn)也
。蓋以乾始而亨
。今以艮在內(nèi)
。則不能大亨
。謂所亨者有限
。由艮止也
。然艮固善退止
。本坤之德
。先利貞
。而未能隨時利物
。故為小利
。而貞則其本德也
。艮止之所宜者
。唯此貞
。為必先固其內(nèi)耳
。內(nèi)有其貞
。外不足以盡其利
。此所以為止也
。為有限也
。德之貞者。恒得其利
。遯既貞矣。自有所利
。唯以不能推之至盡。乃稱小利焉
。亨已小矣
。利亦小利。是凡為外者皆不足
。為己則有余。此遯之所以為退也
。夫艮止之用。由內(nèi)言
。固無不足
。由外方
。則有所不充
。以其止則宜退
。退則其用有所限
。退字限字皆從艮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婔拗糜谕庵蛔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況遯卦以艮在內(nèi)者乎
。艮本少陽。今合乎乾之純陽。陽從而上
。其下無以繼
。是其德宜自反
。道宜自潛
。潛則有所蓄于中
。反則有所存于己
。此遯之大用
。因陽之將消
。而先求于退藏隱遯者也
。故占亨小利貞焉
。亨小小利。中略一小字
。若分釋之
。亨之小
。為乾用已老
。利之小
。為艮用有限
。而貞則求全德也
。若合釋之
。則遯之用
。本乾艮之合德
。而得此四字之占
。是在讀者細(xì)玩味之
。遯之亨
。因用而亨
。非時之亨
。如君子因時而遯
。則能亨其身
。以及于道
。此非乾之所謂亨也
。故亨下小字
。明亨之不大耳
。而小利則以時言
。時可小利。而不能大用
。則由大道之所限也。利固與亨同稱
。卻與亨不類
。亨之小。以人言
。利之小。以天言
。故亨小與小利。當(dāng)連續(xù)而分別讀之
。一明天時。一時人道
。合而觀之
。則可以盡易辭之旨
。明遯卦之用矣
。
彖曰
。遯亨
。遯而亨也
。剛當(dāng)位而應(yīng)
。與時行也
。小利貞
。柔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
。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彖辭之義也。小利貞下脫一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