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河上公解》
老子道德經(jīng)河上公章句
(下文紅色字體為章名
體道第一
道可道,(道德經(jīng)原句)
謂經(jīng)術(shù)政教之道也。
非常道
非自然生長之道也
名可名
謂富貴尊榮,高世之名也
非常名
非自然常在之名也。
常名當(dāng)如嬰兒之未言
無名
無名者謂道,道無形
始者道本也,吐氣布化
有名,萬物之母。
有名謂天地。
天地有形位、有陰陽、有柔剛,是其有名也。
萬物母者,天地含氣生萬物,長大成熟,如母之養(yǎng)子也。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妙
人常能無欲,則可以觀道之要
一出布名道,讚敘明是非
常有欲
徼
常有欲之人,可以觀世俗之所歸趣也
此兩者
兩者
同出者,同出人心也
名無欲者長存
同謂之玄,
玄,天也。
言有欲之人與無欲之人,同受氣於天也。
玄之又玄,
天中復(fù)有天也。
稟氣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則生賢聖,得錯(cuò)亂污辱,則生貪淫也。
眾妙之門。
能之天中復(fù)有天,稟氣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謂知道要之門戶也。
養(yǎng)身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自揚(yáng)己美,使彰顯也。
斯惡已;
有危亡也。
皆知善之為善,
有功名也。
斯不善已。
人所爭也。
故有無相生,
見有而為無也。
難易相成,
見難而為易也。
長短相較,
見短而為長也。
高下相傾,
見高而為下也。
音聲相和
上唱下必和也
前後相隨。
上行下必隨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
以道治也。
行不言之教,
以身師導(dǎo)之也。
萬物作焉
各自動(dòng)也。
而不辭,
不辭謝而逆止。
生而不有,
元?dú)馍f物而不有
為而不恃,
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bào)也。
功成而弗居。
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
夫唯弗居,
夫惟功成不居其位。
是以不去。
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此言不行不可隨,不言不可知疾。
上六句有高下長短
安民第三
不尚賢,
賢謂世俗之賢,辯口明文,離道行權(quán),去質(zhì)為文也。
不尚者,不貴之以祿,不貴之以官
使民不爭
不爭功名,返自然也
不貴難得之貨
言人君不御好珍寶,黃金棄於山
使民不為盜。
上化清靜
不見可欲,
放鄭聲
使心不亂
不邪淫,不惑亂也
是以聖人之治
說聖人治國與治身同也。
虛其心
除嗜欲,去亂煩。
實(shí)其腹,
懷道抱一守,五神也。
弱其志,
和柔謙讓,不處權(quán)也。
強(qiáng)其骨。
愛精重施,髓滿骨堅(jiān)。
常使民無知無欲。
返樸守淳。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思慮深,不輕言。
為無為
不造作
則無不治
德化厚
無源第四
道沖而用之
沖
道匿名藏譽(yù),其用在中
或不盈
或,常也
道常謙虛不盈滿
淵乎似萬物之宗。
道淵深不可知
挫其銳
銳,進(jìn)也
人欲銳精進(jìn)取功名
解其紛
紛,結(jié)恨也
當(dāng)念道無為以解釋
和其光,
言雖有獨(dú)見之明
同其塵
當(dāng)與眾庶同垢塵
湛兮似若存
言當(dāng)湛然安靜
吾不知誰之子
老子言:我不知
象帝之先
道自在天帝之前
至今在者
虛用第五
天地不仁
天施地化
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生萬物,人最為貴
聖人不仁,
聖人愛養(yǎng)萬民
以百姓為芻狗
聖人視百姓如芻草狗畜
天地之間
天地之間空虛
人能除情欲
其猶橐籥乎。
橐籥中空虛
虛而不屈
言空虛無有屈竭時(shí),動(dòng)搖之
多言數(shù)窮,
多事害神
不如守中
不如守德於中,育養(yǎng)精神
成象第六
谷神不死,
谷
人能養(yǎng)神則不死也。
神
肝藏魂,肺藏魄
是謂玄牝。
言不死之有
玄,天也
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藏於心。五氣輕微,為精、神、聰、明、音聲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於人鼻,與天通,故鼻為玄也。
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藏於胃。五味濁辱,為形、骸
玄牝之門
根
言鼻口之門,是乃通天地之元?dú)馑鶑耐鶃硪病?/span>
綿綿若存
鼻口呼噏喘息,當(dāng)綿綿微妙,若可存,復(fù)若無有。
用之不勤。
用氣當(dāng)寬舒,不當(dāng)急疾懃勞也。
韜光第七
天長地久,
說天地長生久壽,以喻教人也。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天地所以獨(dú)長且久者,以其安靜,施不求報(bào),不如人居處,汲汲求自饒之利,奪人以自與也。
故能長生。
以其不求生,故能長生不終也。
是以聖人後其身,
先人而後己也。
而身先,
天下敬之,先以為長。
外其身,
薄己而厚人也。
而身存。
百姓愛之如父母,神明祐之若赤子,故身常存。
非以其無私邪。
聖人為人所愛,神明所祐,非以其公正無私所致乎。
故能成其私
人以為私者,欲以厚己也
易性第八
上善至大師兄。
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水在天為霧露,在地為源泉也。
處眾人之所惡,
眾人惡卑濕垢濁,水獨(dú)靜流居之也。
故幾於道。
水性幾於道同。
居善地,
水性善喜於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於牝動(dòng)而下人也。
心善淵,
水深空虛,淵深清明。
與善仁,
萬物得水以生。
與,虛不與盈也。
言善信,
水內(nèi)影照形,不失其情也。
正善治,
無有不洗,清且平也。
事善能,
能方能圓,曲直隨形。
動(dòng)善時(shí)
夏散冬凝
夫唯不爭
壅之則止,決之則流
故無尤。
水性如是
運(yùn)夷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盈
持滿必傾,不如止也
揣而梲之
揣
先揣之,後必棄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