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傳統(tǒng)典籍 >> 道學(xué)大家作品 >> 百家歸于道家

為大道作注腳《呂氏春秋》秦.呂不韋

大道家園 2023-04-21 12:04:11

秦.呂不韋

孟春紀(jì)第一

孟春

一曰:孟春之月

,日在營室
,昏參中
,旦尾中。其日甲乙
,其帝太皞,其神句芒
,其蟲鱗,其音角
,律中太蔟,其數(shù)八
,其味酸
,其臭膻,其祀戶
,祭先脾
。東風(fēng)解凍,蟄蟲始振
,魚上冰
,獺祭魚,候雁北
。天子居青陽左個
,乘鸞輅,駕蒼龍
,載青旗
,衣青衣,服青玉
,食麥與羊
,其器疏以達。是月也
,以立春
。先立春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春
,盛德在木
。”天子乃齋
。立春之日
,天子親率三公、九卿
、諸侯
、大夫,以迎春於東郊
;還
,乃賞公卿、諸侯
、大夫於朝
。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
,下及兆民
。慶賜遂行
,無有不當(dāng)。乃命太史
,守典奉法
,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忒
,無失經(jīng)紀(jì)
。以初為常。是月也
,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
,措之參于保介之御間
,率三公、九卿
、諸侯
、大夫,躬耕帝籍田
。天子三推
,三公五推,卿
、諸侯
、大夫九推。反
,執(zhí)爵于太寢
,三公、九卿
、諸侯
、大夫皆御,命曰“勞酒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笔窃乱玻鞖庀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地氣上騰
,天地和同,草木繁動
。王布農(nóng)事,命田舍東郊
,皆修封疆
,審端徑術(shù)
。善相丘陵阪險原隰,土地所宜
,五谷所殖
,以教道民,以躬親之
。田事既飭
,先定準(zhǔn)直,農(nóng)乃不惑
。是月也
,命樂正入學(xué)習(xí)舞。乃修祭典
,命祀山林川澤
,犧牲無用牝,禁止伐木
;無覆巢
,無殺孩蟲、胎夭
、飛鳥
,無麛無卵;無聚大眾
,無置城郭
,掩骼霾髊。是月也
,不可以稱兵
,稱兵必有天殃。兵戎不起
,不可以從我始
。無變天之道,無絕地之理
,無亂人之紀(jì)
。孟春行夏令,則風(fēng)雨不時
,草木早槁
,國乃有恐;行秋令
,則民大疫
,疾風(fēng)暴雨數(shù)至,藜莠蓬蒿并興;行冬令
,則水潦為敗
,霜雪大摯,首種不入

本生

二曰:始生之者

,天也;養(yǎng)成之者
,人也
。能養(yǎng)天之所生而勿攖之謂天子。天子之動也
,以全天為故者也
。此官之所自立也。立官者
,以全生也
。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
,則失所為立之矣
。譬之若修兵者,以備寇也
。今修兵而反以自攻
,則亦失所為修之矣。夫水之性清
,土者抇之
,故不得清。人之性壽
,物者抇之
,故不得壽。物也者
,所以養(yǎng)性也
,非所以性養(yǎng)也。今世之人
,惑者多以性養(yǎng)物
,則不知輕重也。不知輕重
,則重者為輕
,輕者為重矣。若此
,則每動無不敗
。以此為君,悖;以此為臣
,亂
;以此為子
,狂
。三者國有一焉,無幸必亡
。今有聲於此
,耳聽之必慊已,聽之則使人聾
,必弗聽
。有色於此,目視之必慊已
,視之則使人盲
,必弗視。有味於此
,口食之必慊已
,食之則使人瘖,必弗食
。是故圣人之於聲色滋味也
,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舍之
,此全性之道也
。世之貴富者,其於聲色滋味也
,多惑者
。日夜求,幸而得之則遁焉
。遁焉
,性惡得不傷?萬人操弓
,共射其一招
,招無不中。萬物章章
,以害一生
,生無不傷;以便一生
,生無不長
。故圣人之制萬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
,則神和矣
,目明矣,耳聰矣
,鼻臭矣
,口敏矣,三百六十節(jié)皆通利矣
。若此人者
,不言而信,不謀而當(dāng)
,不慮而得
;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
;其於物無不受也
,無不裹也,若天地然
;上為天子而不驕
,下為匹夫而不惛。此之謂全德之人
。貴富而不知道
,適足以為患,不如貧賤
。貧賤之致物也難
,雖欲過之,奚由
?出則以車
,入則以輦,務(wù)以自佚
,命之曰“招蹶之機”
。肥肉厚酒,務(wù)以自強
,命之曰“爛腸之食”
。靡曼皓齒,鄭衛(wèi)之音
,務(wù)以自樂
,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
,貴富之所致也
。故古之人有不肯貴富者矣
,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
,為其實也
。則此論之不可不察也。
重己


三曰:倕

,至巧也
。人不愛倕之指,而愛己之指
,有之利故也
。人不愛昆山之玉
、江漢之珠
,而愛己之一蒼璧小璣,有之利故也
。今吾生之為我有
,而利我亦大矣。論其貴賤
,爵為天子
,不足以比焉;論其輕重
,富有天下
,不可以易之;論其安危
,一曙失之
,終身不復(fù)得。此三者
,有道者之所慎也
。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達乎性命之情也
。不達乎性命之情
,慎之何益?是師者之愛子也
,不免乎枕之以糠
;是聾者之養(yǎng)嬰兒也,方雷而窺之于堂
。有殊弗知慎者
?夫弗知慎者,是死生存亡可不可未始有別也
。未始有別者
,其所謂是未嘗是
,其所謂非未嘗非。是其所謂非
,非其所謂是
,此之謂大惑。若此人者
,天之所禍也
。以此治身,必死必殃
;以此治國
,必殘必亡。夫死殃殘亡
,非自至也
,惑召之也。壽長至常亦然
。故有道者不察所召
,而察其召之者,則其至不可禁矣
。此論不可不熟
。使烏獲疾引牛尾,尾絕力勯
,而牛不可行
,逆也。使五尺豎子引棬豎
,而牛恣所以之
,順也。世之人主貴人
,無賢不肖
,莫不欲長生久視,而日逆其生
,欲之何益
?凡生之長也,順之也
;使生不順者
,欲也。故圣人必先適欲
。室大則多陰
,臺高則多陽;多陰則蹶
,多陽則痿
。此陰陽不適之患也
。是故先王不處大室,不為高臺
,味不眾珍
,衣不燀熱。燀熱則理塞
,理塞則氣不達
;味眾珍則胃充,胃充則中大鞔
,中大鞔而氣不達
。以此長生可得乎?昔先圣王之為苑囿園池也
,足以觀望勞形而已矣
;其為宮室臺榭也,足以辟燥濕而已矣
;其為輿馬衣裘也
,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其為飲食酏醴也
,足以適味充虛而已矣;其為聲色音樂也
,足以安性自娛而已矣
。五者,圣王之所以養(yǎng)性也
,非好儉而惡費也
,節(jié)乎性也。
貴公


四曰: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

,必先公
。公則天下平矣。平得於公
。嘗試觀於上志
,有得天下者眾矣,其得之以公
,其失之必以偏
。凡主之立也,生於公
。故《鴻范》曰:“無偏無黨
,王道蕩蕩。無偏無頗
,遵王之義
。無或作好
,遵王之道。無或作惡
,遵王之路
。”天下
,非一人之天下也
,天下之天下也。陰陽之和
,不長一類
;甘露時雨,不私一物
;萬民之主
,不阿一人。伯禽將行
,請所以治魯
。周公曰:“利而勿利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鼻G人有遺弓者
,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
,荊人得之
,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崩像趼勚唬骸叭テ?
‘人’而可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惫世像鮿t至公矣
。天地大矣,生而弗子
,成而弗有
,萬物皆被其澤,得其利
,而莫知其所由始
。此三皇五帝之德也。管仲有病
,桓公往問之
,曰: “仲父之病矣。漬甚
,國人弗諱
,寡人將誰屬國
?”管仲對曰:“昔者臣盡力竭智,猶未足以知之也
。今病在於朝夕之中
,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
,愿仲父之教寡人也
。”管仲敬諾
,曰:“公誰欲相
?”公曰:“鮑叔牙可乎?”
管仲對曰:“不可
。夷吾善鮑叔牙
。鮑叔牙之為人也,清廉潔直
;視不己若者
,不比於人;一聞人之過
,終身不忘
。勿已,則隰朋其可乎
?隰朋之為人也
,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黃帝
,而哀不己若者。其於國也
,有不聞也
;其於物也,有不知也
;其於人也
,有不見也。勿已乎
,則隰朋可也
。”夫相
,大官也
。處大官者,不欲小察
,不欲小智
,故曰:大匠不斫
,大庖不豆,大勇不斗
,大兵不寇
。桓公行公去私惡
,用管子而為五伯長
;行私阿所愛,用豎刀而蟲出於戶
。人之少也愚
,其長也智。故智而用私
,不若愚而用公
。日醉而飾服,私利而立公
,貪戾而求王
,舜弗能為。
去私


五曰:天無私覆也

,地?zé)o私載也
,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
。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
。黃帝言曰:“聲禁重,色禁重
,衣禁重
,香禁重,味禁重
,室禁重
。”堯有子十人
,不與其子而授舜
;舜有子九人,不與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晉平公問於祁黃羊曰:“南陽無令
,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qū)υ唬骸敖夂?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讎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讎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逼焦唬?
“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彼煊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國人稱善焉。居有間
,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
,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逼焦唬骸拔绶亲又有埃俊睂υ唬骸熬龁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非問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庇炙煊弥朔Q善焉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勇勚唬骸吧圃眨∑铧S羊之論也
,外舉不避讎
,內(nèi)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墨者有鉅子腹<黃享>

,居秦,其子殺人
,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
,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誅矣
,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备?lt;黃 享>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
,傷人者刑?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怂越麣艘?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為之賜
,而令吏弗誅
,腹<黃 享>不可不行墨子之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辈辉S惠王
,而遂殺之。子
,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義,鉅子可謂公矣


庖人調(diào)和而弗敢食

,故可以為庖。若使庖人調(diào)和而食之
,則不可以為庖矣
。王伯之君亦然。誅暴而不私
,以封天下之賢者
,故可以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誅暴而私之
,則亦不可以為王伯矣






仲春紀(jì)第二

仲春

一曰:仲春之月,日在奎

,昏弧中
,旦建星中。其日甲乙
,其帝太皞
,其神包芒,其蟲鱗
,其音角
,律中夾鐘,其數(shù)八
,其味酸
,其臭膻,其祀戶
,祭先脾
。始雨水,桃李華
,蒼庚鳴
,鷹化為鳩。天子居青陽太廟,乘鸞輅
,駕蒼龍
,載青旗,衣青衣
,服青玉
,食麥與羊,其器疏以達
。是月也
,安萌牙,養(yǎng)幼少
,存諸孤
;擇元日,命人社
;命有司
,省囹圄,去桎梏
,無肆掠
,止獄訟。是月也
,玄鳥至
,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衤某
。天子親往
,后妃率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
,帶以弓韣
,授以弓矢,于高衤某之前
。是月也
,日夜分,雷乃發(fā)聲
,始電
。蟄蟲咸動,開戶始出
,先雷三日
,奮鐸以令于兆民曰:“雷且發(fā)聲,有不戒其容止者
,生子不備,必有兇災(zāi)?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比找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則同度量,鈞衡石
,角斗桶
,正權(quán)概。是月也
,耕者少舍
,乃修闔扇。寢廟必備
。無作大事
,以妨農(nóng)功。是月也
,無竭川澤
,無漉陂池,無焚山林
。天子乃獻羔開冰
,先薦寢廟。上丁
,命樂正入舞舍采
,天子乃率三公、九卿
、諸侯
,親往視之。中丁
,又命樂正入學(xué)習(xí)樂
。是月也,祀不用犧牲
,用圭璧
,更皮幣。仲春行秋令
,則其國大水
,寒氣總至,寇戎來征
;行冬令
,則陽氣不勝,麥乃不熟
,民多相掠
;行夏令
,則國乃大旱,暖氣早來
,蟲螟為害

貴生
二曰:圣人深慮天下,莫貴於生
。夫耳目鼻口
,生之役也。耳雖欲聲
,目雖欲色
,鼻雖欲芬香,口雖欲滋味
,害於生則止
。在四官者不欲,利於生者則弗為
。由此觀之
,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
。譬之若官職
,不得擅為,必有所制
。此貴生之術(shù)也
。堯以天下讓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對曰:“以我為天子猶可也
。雖然
,我適有幽憂之病,方將治之
,未暇在天下也
。”天下
,重物也
,而不以害其生,又況於他物乎
?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
,可以托天下。越人三世殺其君
,王子搜患之
,逃乎丹穴。越國無君
,求王子搜而不得
,從之丹穴
。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
,乘之以王輿
。王子搜援綏登車,仰天而呼曰:“君乎
!獨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惡為君也
,惡為君之患也
。若王子搜者,可謂不以國傷其生矣
。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為君也
。魯君聞顏闔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幣先焉
。顏闔守閭
,鹿布之衣,而自飯牛
。魯君之使者至
,顏闔自對之。使者曰:“此顏闔之家邪
?”顏闔對曰:“此闔之家也
。”使者致幣
,顏闔對曰:“恐聽繆而遺使者罪
,不若審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笔拐哌€反審之
,復(fù)來求之,則不得已
。故若顏闔者
,非惡富貴也
,由重生惡之也
。世之人主多以富貴驕得道之人,其不相知
,豈不悲哉
?故曰:道之真
,以持身;其緒馀
,以為國家
;其土苴
,以治天下。由此觀之
,帝王之功
,圣人之馀事也,非所以完身養(yǎng)生之道也
。今世俗之君子
,危身棄生以徇物,彼且奚以此之也
?彼且奚以此為也
?凡圣人之動作也,必察其所以之與其所以為
。今有人於此
,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
?所用重,所要輕也
。夫生
,豈特隨侯珠之重也哉!子華子曰:“全生為上
,虧生次之
,死次之,迫生為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惫仕^尊生者,全生之謂
;所謂全生者
,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謂虧生者
,六欲分得其宜也
。虧生則於其尊之者薄矣。其虧彌甚者也
,其尊彌薄
。所謂死者,無有所以知
,復(fù)其未生也
。所謂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獲其所甚惡者
。服是也
,辱是也。辱莫大於不義
,故不義
,迫生也。而迫生非獨不義也
,故曰迫生不若死
。奚以知其然也?耳聞所惡
,不若無聞
;目見所惡,不若無見
。故雷則掩耳,電則掩目
,此其比也
。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惡
,而必不得免
,不若無有所以知。無有所以知者
,死之謂也
,故迫生不若死。嗜肉者
,非腐鼠之謂也
;嗜酒者,非敗酒之謂也
;尊生者
,非迫生之謂也。
情欲
三曰:天生人而使有貪有欲
。欲有情
,情有節(jié)。圣人修節(jié)以止欲
,故不過行其情也
。故耳之欲五聲,目之欲五色
,口之欲五味
,情也。此三者
,貴賤
、愚智
、賢不肖欲之若一,雖神農(nóng)
、黃帝
,其與桀、紂同
。圣人之所以異者
,得其情也。由貴生動
,則得其情矣
;不由貴生動,則失其情矣
。此二者
,死生存亡之本也。俗主虧情
,故每動為亡敗
。耳不可贍,目不可厭
,口不可滿
;身盡府種,筋骨沈滯
,血脈壅塞
,九竅寥寥,曲失其宜
,雖有彭祖
,猶不能為也。其於物也
,不可得之為欲
,不可足之為求,大失生本
;民人怨謗
,又樹大讎;意氣易動
,蹺然不固
;矜勢好智,胸中欺詐
;德義之緩
,邪利之急。身以困窮,雖後悔之
,尚將奚及
?巧佞之近,端直之遠
,國家大危
,悔前之過,猶不可反
。聞言而驚
,不得所由。百病怒起
,亂難時至
。以此君人,為身大憂
。耳不樂聲
,目不樂色,口不甘味
,與死無擇
。古人得道者,生以壽長
,聲色滋味能久樂之,奚故
?論早定也
。論早定則知早嗇,知早嗇則精不竭
。秋早寒則冬必暖矣
,春多雨則夏必旱矣。天地不能兩
,而況於人類乎
?人之與天地也同。萬物之形雖異
,其情一體也
。故古之治身與天下者,必法天地也
。尊
,酌者眾則速盡。萬物之酌大貴之生者眾矣
。故大貴之生常速盡
。非徒萬物酌之也,又損其生以資天下之人,而終不自知
。功雖成乎外
,而生虧乎內(nèi)。耳不可以聽
,目不可以視
,口不可以食,胸中大擾
,妄言想見
,臨死之上,顛倒驚懼
,不知所為
。用心如此,豈不悲哉
?世人之事君者
,皆以孫叔敖之遇荊莊王為幸。自有道者論之則不然
,此荊國之幸
。荊莊王好周游田獵,馳騁弋射
,歡樂無遺
,盡傅其境內(nèi)之勞與諸侯之憂於孫叔敖。孫叔敖日夜不息
,不得以便生為故
,故使莊王功跡著乎竹帛,傳乎後世

當(dāng)染
四曰:墨子見染素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
,染於黃則黃,所以入者變
,其色亦變
,五入而以為五色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惫嗜静豢刹簧饕?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非獨染絲然也,國亦有染
。舜染於許由
、伯陽,禹染於皋陶
、伯益
,湯染於伊尹
、仲虺,武王染於太公望
、周公旦
。此四王者,所染當(dāng)
,故王天下
,立為天子,功名蔽天地
。舉天下之仁義顯人
,必稱此四王者。夏桀染於干辛
、岐踵戎
,殷紂染於崇侯、惡來
,周厲王染於虢公長父
、榮夷終,幽王染於虢公鼓
、祭公敦
。此四王者,所染不當(dāng)
,故國殘身死
,為天下僇。舉天下之不義辱人
,必稱此四王者
。齊桓公染於管仲、鮑叔
,晉文公染於咎犯、郄偃
,荊莊王染於孫叔敖
、沈尹蒸,吳王闔廬染於伍員
、文之儀
,越王句踐染於范蠡、大夫種
。此五君者
,所染當(dāng),故霸諸侯
,功名傳於後世
。范吉射染於張柳朔
、王生,中行寅染於黃籍秦
、高強
,吳王夫差染於王孫雄、太宰嚭
,智伯瑤染於智國
、張武,中山尚染於魏義
、椻長
,宋康王染於唐鞅、田不禋
。此六君者
,所染不當(dāng),故國皆殘亡
,身或死辱
,宗廟不血食,絕其後類
,君臣離散
,民人流亡。舉天下之貪暴可羞人
,必稱此六君者
。凡為君,非為君而因榮也
,非為君而因安也
,以為行理也。行理生於當(dāng)染
。故古之善為君者
,勞於論人而佚於官事,得其經(jīng)也
。不能為君者
,傷形費神,愁心勞耳目
,國愈危
,身愈辱,不知要故也
。不知要故
,則所染不當(dāng);所染不當(dāng)
,理奚由至
?六君者是已
。六君者,非不重其國
、愛其身也
,所染不當(dāng)也。存亡故不獨是也
,帝王亦然
。非獨國有染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訉W(xué)於老聃
、孟蘇、夔靖叔
。魯惠公使宰讓請郊廟之禮於天子
,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
。其後在於魯
,墨子學(xué)焉。此二士者
,無爵位以顯人
,無賞祿以利人。舉天下之顯榮者
,必稱此二士也
。皆死久矣,從屬彌眾
,弟子彌豐
,充滿天下。王公大人從而顯之
;有愛子弟者
,隨而學(xué)焉,無時乏絕
。子貢
、子夏、曾子學(xué)於孔子
,田子方學(xué)於子貢,段干木學(xué)於子夏
,吳起學(xué)於曾子
;禽滑絭學(xué)於墨子,許犯學(xué)於禽滑絭
,田系學(xué)於許犯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啄釋W(xué)顯榮於天下者眾矣,不可勝數(shù)
,皆所染者得當(dāng)也

功名
五曰:由其道,功名之不可得逃
,猶表之與影
,若呼之與響。善釣者
,出魚乎十仞之下
,餌香也;善弋者
,下鳥乎百仞之上
,弓良也;善為君者
,蠻夷反舌殊俗異習(xí)皆服之
,德厚也。水泉深則魚鱉歸之
,樹木盛則飛鳥歸之
,庶草茂則禽獸歸之,人主賢則豪杰歸之
。故圣王不務(wù)歸之者
,而務(wù)其所以歸。強令之笑不樂
;強令之哭不悲
;強令之為道也,可以成小
,而不可以成大
。缶醯黃,蚋聚之
,有酸
;徒水則必不可。以貍致鼠
,以冰致蠅
,雖工,不能
。以茹魚去蠅
,蠅愈至,不可禁
,以致之之道去之也
。桀
、紂以去之之道致之也,罰雖重
,刑雖嚴(yán)
,何益?大寒既致
,民暖是利
;大熱在上,民清是走
。故民無常處
,見利之聚,無之去
。欲為天子
,民之所走,不可不察
。今之世
,至寒矣,至熱矣
,而民無走者
,取則行鈞也。欲為天子
,所以示民
,不可不異也。行不異亂
,雖信令
,民猶無走。民無走
,則王者廢矣
,暴君幸矣,民絕望矣
。故當(dāng)今之世
,有仁人在焉,不可而不此務(wù)
;有賢主
,不可而不此事。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
,若命之不可易
,若美惡之不可移。桀、紂貴為天子
,富有天下,能盡害天下之民
,而不能得賢名之
。關(guān)龍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領(lǐng)之死爭其上之過
,而不能與之賢名
。名固不可以相分,必由其理







季春紀(jì)第三
季春


一曰:季春之月

,日在胃,昏七星中
,旦牽牛中
,其日甲乙,其帝太皞
,其神句芒
,其蟲鱗,其音角
,律中姑洗
,其數(shù)八,其味酸
,其臭膻
,其祀戶,祭先脾
。桐始華
,田鼠化為鴽,虹始見
,萍始生
。天子居青陽右個,乘鸞輅
,駕蒼龍
,載青旗,衣青衣
,服青玉
,食麥與羊,其器疏以達
。是月也
,天子乃薦鞠衣于先帝,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
,乃告舟備具于天子焉
。天子焉始乘舟。薦鮪于寢廟
,乃為麥祈實
。是月也,生氣方盛
,陽氣發(fā)泄
,生者畢出,萌者盡達
,不可以內(nèi)
。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發(fā)倉窌
,賜貧窮
,振乏絕,開府庫
,出幣帛
,周天下,勉諸侯
,聘名士
,禮賢者。是月也
,命司空曰:“時雨將降
,下水上騰,循行國邑
,周視原野
,修利堤防,導(dǎo)達溝瀆
,開通道路
,無有障塞;田獵罼弋
,罝罘羅網(wǎng)
,喂獸之藥,無出九門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笔窃乱玻坝轃o伐桑柘
。鳴鳩拂其羽
,戴任降于桑,具栚曲{?豦} 筐。后妃齋戒
,親東鄉(xiāng)躬桑
。禁婦女無觀,省婦使
,勸蠶事
。蠶事既登,分繭稱絲效功
,以共郊廟之服,無有敢墮
。是月也
,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之量,金鐵
、皮革筋
、角齒、羽箭干
、脂膠丹漆
,無或不良。百工咸理
,監(jiān)工日號
,無悖於時,無或作為淫巧
,以蕩上心
。是月之末,擇吉日
,大合樂
,天子乃率三公、九卿
、諸侯
、大夫,親往視之
。是月也
,乃合累牛、騰馬
、游牝于牧
。犧牲駒犢,舉書其數(shù)
。國人儺
,九門磔禳,以畢春氣。行之是令
,而甘雨至三旬
。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fā)
,草木皆肅
,國有大恐;行夏令
,則民多疾疫
,時雨不降,山陵不收
;行秋令
,則天多沈陰,淫雨早降
,兵革并起

盡數(shù)


二曰:天生陰陽、寒暑

、燥濕
、四時之化、萬物之變
,莫不為利
,莫不為害。圣人察陰陽之宜
,辨萬物之利以便生
,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
。長也者
,非短而續(xù)之也,畢其數(shù)也
。畢數(shù)之務(wù)
,在乎去害。何謂去害
?大甘
、大酸、大苦
、大辛
、大咸,五者充形則生害矣
。大喜
、大怒
、大憂、大恐
、大哀
,五者接神則生害矣。大寒
、大熱
、大燥、大濕
、大風(fēng)
、大霖、大霧
,七者動精則生害矣
。故凡養(yǎng)生,莫若知本
,知本則疾無由至矣。精氣之集也
,必有入也
。集於羽鳥,與為飛揚
;集於走獸
,與為流行;集於珠玉
,與為精朗
;集於樹木,與為茂長
;集於圣人
,與為夐明。精氣之來也
,因輕而揚之
,因走而行之,因美而良之
,因長而養(yǎng)之
,因智而明之。流水不腐
,戶樞不螻
,動也。形氣亦然
。形不動則精不流
,精不流則氣郁
。郁處頭則為腫、為風(fēng)
,處耳則為挶
、為聾,處目則為蔑
、為盲
,處鼻則為鼽、為窒
,處腹則為張
、為疛,處足則為痿
、為蹶
。輕水所,多禿與癭人
;重水所
,多尰與躄人;甘水所
,多好與美人
;辛水所;多疽與痤人
;苦水所
;多尪與傴人。凡食
,無強厚味
,無以烈味重酒,是以謂之疾首
。食能以時
,身必?zé)o災(zāi)。凡食之道
,無饑無飽
,是之謂五藏之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诒馗饰?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和精端容,將之以神氣
,百節(jié)虞歡
,咸進受氣。飲必小咽
,端直無戾
。今世上卜筮禱祠
,故疾病愈來。譬之若射者
,射而不中
,反修于招,何益於中
?夫以湯止沸
,沸愈不止,去其火則止矣
。故巫醫(yī)毒藥
,逐除治之,故古之人賤之也
,為其末也

先己


三曰:湯問於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

?”伊尹對曰:“欲取天下
,天下不可取
;可取
,身將先取?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狈彩轮?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必先治身
,嗇其大寶
。用其新,棄其陳
,腠理遂通
。精氣日新,邪氣盡去
,及其天年
。此之謂真人。昔者
,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
,治其身而天下治。故善響者不於響於聲
,善影者不於影於形
,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对姟吩唬骸笆缛司?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其儀不忒
。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言正諸身也。故反其道而身善矣
;行義則人善矣
;樂備君道而百官已治矣,萬民已利矣
。三者之成也
,在於無為。無為之道曰勝天
,義曰利身
,君曰勿身。勿身督聽
,利身平靜
,勝天順性。順性則聰明壽長
,平靜則業(yè)進樂鄉(xiāng)
,督聽則奸塞不皇。故上失其道
,則邊侵於敵
;內(nèi)失其行,名聲墮於外
。是故百仞之松
,本傷於下而末槁於上;商
、周之國
,謀失於胸,令困於彼
。故心得而聽得
,聽得而事得,事得而功名得
。五帝先道而後德
,故德莫盛焉;三王先教而後殺
,故事莫功焉
;五伯先事而後兵,故兵莫強焉
。當(dāng)今之世
,巧謀并行
,詐術(shù)遞用,攻戰(zhàn)不休
,亡國辱主愈眾
,所事者末也。夏后相啟與有扈戰(zhàn)於甘澤而不勝
。六卿請復(fù)之
,夏后相啟曰:“不可。吾地不淺
,吾民不寡
,戰(zhàn)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膘妒呛跆幉恢叵巢毁E味
,琴瑟不張
,鍾鼓不修,子女不飭
,親親長長
,尊賢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勝人者
,必先自勝;欲論人者
,必先自論
;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对姟吩唬骸皥?zhí)轡如組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笨鬃釉唬骸皩彺搜砸玻梢詾樘煜?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弊迂曉唬骸昂纹湓暌玻 笨鬃釉唬骸胺侵^其躁也
,謂其為之於此
,而成文於彼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圣人組修其身而成文於天下矣
。故子華子曰:“丘陵成而穴者安矣
,大水深淵成而魚鱉安矣,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蔭矣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笨鬃右婔敯ЧЧ唬骸坝姓Z寡人曰:
‘為國家者
,為之堂上而已矣
。’寡人以為迂言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笨鬃釉唬骸按朔怯匮砸病G鹇勚?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得之於身者得之人
,失之於身者失之人。不出於門戶而天下治者
,其惟知反於已身者乎
!”
論人


四曰:主道約,君守近

。太上反諸己
,其次求諸人。其索之彌遠者
,其推之彌疏
;其求之彌強者,失之彌遠
。何謂反諸已也
?適耳目,節(jié)嗜欲
,釋智謀
,去巧故,而游意乎無窮之次
,事心乎自然之涂
。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無以害其天則知精
,知精則知神
,知神之謂得一。凡彼萬形
,得一後成
。故知一,則應(yīng)物變化,闊大淵深
,不可測也
;德行昭美,比於日月
,不可息也
,豪士時之,遠方來賓
,不可塞也
;意氣宣通,無所束縛
,不可收也
。故知知一,則復(fù)歸於樸
,嗜欲易足
,取養(yǎng)節(jié)薄,不可得也
;離世自樂
,中情潔白,不可量也
;威不能懼
,嚴(yán)不能恐,不可服也
。故知知一
,則可動作當(dāng)務(wù),與時周旋
,不可極也
;舉錯以數(shù),取與遵理
,不可惑也
;言無遺者,集肌膚
,不可革也
。讒人困窮,賢者遂興
,不可匿也
。故知知一
,則若天地然
,則何事之不勝?何物之不應(yīng)?譬之若御者
,反諸己
,則車輕馬利,致遠復(fù)食而不倦
。昔上世之亡主
,以罪為在人,故日殺戮而不止
,以至於亡而不悟
。三代之興王,以罪為在己
,故日功而不衰
,以至於王。何謂求諸人
?人同類而智殊
,賢不肖異,皆巧言辯辭以自防御
,此不肖主之所以亂也
。凡論人,通則觀其所禮
,貴則觀其所進
,富則觀其所養(yǎng),聽則觀其所行
,止則觀其所好
,習(xí)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
,賤則觀其所不為
。喜之以驗其守,樂之以驗其僻
,怒之以驗其節(jié)
,懼之以驗其特
,哀之以驗其人
,苦之以驗其志
。八觀六驗
,此賢主之所以論人也
。論人者
,又必以六戚四隱
。何謂六戚
?父
、母
、兄、弟、妻
、子
。何為四隱?交友
、故舊
、邑里、門郭
。內(nèi)則用六戚四隱
,外則用八觀六驗,人之情偽
、貪鄙
、美惡無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
,無之而非是
。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圜道


五曰:天道圜

,地道方
。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
。何以說天道之圜也
?精氣一上一下,圜周復(fù)雜
,無所稽留
,故曰天道圜。何以說地道之方也
?萬物殊類殊形
,皆有分職,不能相為
,故曰地道方
。主執(zhí)圜,臣處方
,方圜不易
,其國乃昌。日夜一周
,圜道也
。月躔二十八宿,軫與角屬
,圜道也
。精行四時
,一上一下,各與遇
,圜道也
。物動則萌
,萌而生
,生而長,長而大
,大而成
,成乃衰,衰乃殺
,殺乃藏
,圜道也。云氣西行
,云云然
,冬夏不輟;水泉東流
,日夜不休
。上不竭,下不滿
,小為大
,重為輕,圜道也
。黃帝曰:“帝無常處也
,有處者乃無處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币匝圆恍体?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圜道也。人之竅九
,一有所居則八虛
,八虛甚久則身斃。故唯而聽
,唯止
;聽而視,聽止:以言說一
。一不欲留
,留運為敗,圜道也
。一也齊至貴
,莫知其原
,莫知其端,莫知其始
,莫知其終
,而萬物以為宗。圣王法之
,以令其性
,以定其正,以出號令
。令出於主口
,官職受而行之,日夜不休
,宣通下究
,瀸於民心,遂於四方
,還周復(fù)歸
,至於主所,圜道也
。令圜
,則可不可,善不善
,無所壅矣
。無所壅者,主道通也
。故令者
,人主之所以為命也,賢不肖
、安危之所定也
。人之有形體四枝,其能使之也
,為其感而必知也
。感而不知,則形體四枝不使矣
。人臣亦然
。號令不感,則不得而使矣
。有之而不使
,不若無有。主也者
,使非有者也
,舜
、禹、湯
、武皆然
。先王之立高官也,必使之方
,方則分定
,分定則下不相隱。堯舜
,賢主也
,皆以賢者為後
,不肯與其子孫
,猶若立官必使之方。今世之人主
,皆欲世勿失矣
,而與其子孫,立官不能使之方
,以私欲亂之也
,何哉?其所欲者之遠
,而所知者之近也
。今五音之無不應(yīng)也,其分審也
。宮
、徵、商
、羽
、角,各處其處
,音皆調(diào)均
,不可以相違,此所以無不受也
。賢主之立官有似於此
。百官各處其職、治其事以待主
,主無不安矣
;以此治國,國無不利矣
;以此備患
,患無由至矣





孟夏紀(jì)第四

孟夏

一曰:孟夏之月,日在畢

,昏翼中
,旦婺女中。其日丙丁
,其帝炎帝
,其神祝融,其蟲羽
,其音徵
,律中仲呂,其數(shù)七
,其性禮
,其事視,其味苦
,其臭焦
,其祀灶,祭先肺
。螻蟈鳴
,丘蚓出,王菩生
,苦菜秀
。天子居明堂左個,乘朱輅
,駕赤騮
,載赤旗,衣赤衣
,服赤玉
,食菽與雞,其器高以觕
。是月也
,以立夏。先立夏三日
,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夏
,盛德在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碧熳幽她S
。立夏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
,以迎夏於南郊
。還
,乃行賞,封侯
、慶賜
,無不欣說。乃命樂師習(xí)合禮樂
。命太尉贊杰俊
,遂賢良,舉長大
;行爵出祿
。必當(dāng)其位。是月也
,繼長增高
,無有壞隳。無起土功
,無發(fā)大眾
,無伐大樹
。是月也
,天子始絺。命野虞出行田原
,勞農(nóng)勸民
,無或失時;命司徒循行縣鄙
,命農(nóng)勉作
,無伏于都。是月也
,驅(qū)獸無害五谷
,無大田獵,農(nóng)乃升麥
。天子乃以彘嘗麥
,先薦寢廟。是月也
,聚蓄百藥
,糜草死,麥秋至
。斷薄刑
,決小罪,出輕系
。蠶事既畢
,后妃獻繭
,乃收繭稅,以桑為均
,貴賤少長如一
,以給郊廟之祭服。是月也
,天子飲酎
,用禮樂。行之是令
,而甘雨至三旬
。孟夏行秋令,則苦雨數(shù)來
,五谷不滋
,四鄙入保;行冬令
,則草木早枯
,後乃大水,敗其城郭
;行春令
,則蟲蝗為敗,暴風(fēng)來格
,秀草不實

勸學(xué)

二曰:先王之教,莫榮於孝

,莫顯於忠
。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
;顯榮
,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
,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
,此生於不知理義。不知義理
,生於不學(xué)
。學(xué)者師達而有材,吾未知其不為圣人
。圣人之所在
,則天下理焉。在右則右重,在左則左重
,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
。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若此則名號顯矣
,德行彰矣
。故師之教也,不爭輕重尊卑貧富
,而爭於道
。其人茍可,其事無不可
。所求盡得
,所欲盡成,此生於得圣人
。圣人生於疾學(xué)
。不疾學(xué)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疾學(xué)在於尊師
。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
。故往教者不化
,召師者不化;自卑者不聽
,卑師者不聽
。師操不化不聽之術(shù),而以強教之
,欲道之行、身之尊也
,不亦遠乎
?學(xué)者處不化不聽之勢,而以自行
,欲名之顯
、身之安也,是懷腐而欲香也
,是入水而惡濡也
。凡說者,兌之也
,非說之也
。今世之說者,多弗能兌,而反說之
。夫弗能兌而反說
,是拯溺而垂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飲之以堇也
。使世益亂
、不肖主重惑者,從此生矣
。故為師之務(wù)
,在於勝理,在於行義
。理勝義立則位尊矣
,王公大人弗敢驕也,上至於天子
,朝之而不慚
。凡遇合也,合不可必
。遺理釋義
,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
,不亦難乎
?故師必勝理行義然後尊。曾子曰:“君子行於道路
,其有父者可知也
,其有師者可知也。夫無父而無師者
,馀若夫何哉
!”此言事師之猶事父也。曾點使曾參
,過期而不至
,人皆見曾點曰:“無乃畏邪?”
曾點曰:“彼雖畏
,我存
,夫安敢畏?”孔子畏於匡
,顏淵後
,孔子曰:“吾以汝為死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鳖仠Y曰:“子在
,回何敢死
?”顏回之於孔子也,猶曾參之事父也
。古之賢者與
,其尊師若此,故師盡智竭道以教

尊師

三曰:神農(nóng)師悉諸

,黃帝師大撓,帝顓頊師伯夷父
,帝嚳師伯招
,帝堯師子州支父,帝舜師許由
,禹師大成贄
,湯師小臣,文王
、武王師呂望
、周公旦,齊桓公師管夷吾
,晉文公師咎犯
、隨會,秦穆公師百里奚
、公孫枝
,楚莊王師孫叔敖、沈尹巫
,吳王闔閭師伍子胥
、文之儀,越王句踐師范蠡
、大夫種
。此十圣人、六賢者未有不尊師者也
。今尊不至於帝
,智不至於圣,而欲無尊師
,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絕
,三代之所以滅
。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聞
,不學(xué)
,其聞不若聾;使其目可以見,不學(xué)
,其見不若盲
;使其口可以言,不學(xué)
,其言不若爽
;使其心可以知,不學(xué)
,其知不若狂
。故凡學(xué),非能益也
,達天性也
。能全天之所生而勿敗之,是謂善學(xué)
。子張
,魯之鄙家也;顏涿聚
,梁父之大盜也
;學(xué)於孔子。段干木
,晉國之大駔也
,學(xué)於子夏。高何
、縣子石
,齊國之暴者也,指於鄉(xiāng)曲
,學(xué)於子墨子
。索盧參,東方之鉅狡也
,學(xué)於禽滑黎
。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
。今非徒免於刑戮死辱也
,由此為天下名士顯人,以終其壽
,王公大人從而禮之
,此得之於學(xué)也。凡學(xué)
,必務(wù)進業(yè)
,心則無營
。疾諷誦,謹(jǐn)司聞
,觀歡愉
,問書意,順耳目
,不逆志
,退思慮,求所謂
,時辨說
,以論道,不茍辨
,必中法
,得之無矜,失之無慚
,必反其本
。生則謹(jǐn)養(yǎng),謹(jǐn)養(yǎng)之道
,養(yǎng)心為貴
;死則敬祭,敬祭之術(shù)
,時節(jié)為務(wù)
。此所以尊師也。治唐圃
,疾灌浸
,務(wù)種樹;織葩屨
,結(jié)罝網(wǎng)
,捆蒲葦;之田野
,力耕耘
,事五谷;如山林
,入川澤
,取魚鱉,求鳥獸
。此所以尊師也
。視輿馬,慎駕御
;適衣服
,務(wù)輕暖;臨飲食
,必蠲潔
;善調(diào)和,務(wù)甘肥
;必恭敬
,和顏色,審辭令
;疾趨翔
,必嚴(yán)肅。此所以尊師也
。君子之學(xué)也
,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
。聽從不盡力
,命之曰背;說義不稱師
,命之曰叛
。背叛之人,賢主弗內(nèi)之於朝
,君子不與交友
。故教也者,義之大者也
;學(xué)也者
,知之盛者也。義之大者
,莫大於利人
,利人莫大於教;知之盛者
,莫大於成身
,成身莫大於學(xué)。身成則為人子弗使而孝矣
,為人臣弗令而忠矣
,為人君弗強而平矣,有大勢可以為天下正矣
。故子貢問孔子曰:“後世將何以稱夫子
?”
孔子曰:“吾何足以稱哉?勿已者
,則好學(xué)而不厭
,好教而不倦
,其惟此邪!”
天子入太廟祭先圣
,則齒嘗為師者弗臣
,所以見敬學(xué)與尊師也。

誣徒

四曰:達師之教也

,使弟子安焉
、樂焉、休焉
、游焉
、肅焉、嚴(yán)焉
。此六者得於學(xué)
,則邪辟之道塞矣,理義之術(shù)勝矣
;此六者不得於學(xué)
,則君不能令於臣,父不能令於子
,師不能令於徒
。人之情,不能樂其所不安
,不能得於其所不樂
。為之而樂矣,奚待賢者
?雖不肖者猶若勸之
。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
?雖賢者猶不能久
。反諸人情,則得所以勸學(xué)矣
。子華子曰:“王者樂其所以王
,亡者亦樂其所以亡,故烹獸不足以盡獸
,嗜其脯則幾矣
。”然則王者有嗜乎理義也
,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
。所嗜不同,故其禍福亦不同。不能教者:志氣不和
,取舍數(shù)變
,固無恒心,若晏陰喜怒無處
;言談日易
,以恣自行;失之在己
,不肯自非,愎過自用
,不可證移
;見權(quán)親勢及有富厚者,不論其材
,不察其行
,驅(qū)而教之,阿而諂之
,若恐弗及
;弟子居處修潔,身狀出倫
,聞識疏達
,就學(xué)敏疾,本業(yè)幾終者
,則從而抑之
,難而懸之,妒而惡之
;弟子去則冀終
,居則不安,歸則愧於父母兄弟
,出則慚於知友邑里
,此學(xué)者之所悲也,此師徒相與異心也
。人之情
,惡異於己者,此師徒相與造怨尤也
。人之情
,不能親其所怨,不能譽其所惡
,學(xué)業(yè)之?dāng)∫?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道術(shù)之廢也,從此生矣
。善教者則不然
。視徒如己
,反己以教,則得教之情矣
。所加於人
,必可行於己,若此則師徒同體
。人之情
,愛同於己者,譽同於己者
,助同於己者
,學(xué)業(yè)之章明也,道術(shù)之大行也
,從此生矣
。不能學(xué)者,從師苦而欲學(xué)之功也
,從師淺而欲學(xué)之深也
。草木、雞狗
、牛馬
,不可譙詬遇之,譙詬遇之
,則亦譙詬報人
,又況乎達師與道術(shù)之言乎?故不能學(xué)者:遇師則不中
,用心則不專
,好之則不深,就業(yè)則不疾
,辯論則不審
,教人則不精;於師慍
,懷於俗
,羈神於世,矜勢好尤
,故湛於巧智
,昏於小利,惑於嗜欲
;問事則前後相悖
,以章則有異心,以簡則有相反;離則不能合
,合則弗能離
,事至則不能受。此不能學(xué)者之患也

用眾

五曰:善學(xué)者

,若齊王之食雞也,必食其跖數(shù)千而後足
;雖不足
,猶若有跖。物固莫不有長
,莫不有短
。人亦然。故善學(xué)者
,假人之長以補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
。無丑不能
,無惡不知。丑不能
,惡不知
,病矣。不丑不能
,不惡不知
,尚矣。雖桀
、紂猶有可畏可取者
,而況於賢者乎?故學(xué)士曰:辯議不可不為
。辯議而茍可為
,是教也。教
,大議也
。辯議而不可為,是被褐而出
,衣錦而入
。戎人生乎戎、長乎戎而戎言
,不知其所受之
,;楚人生乎楚、長乎楚而楚言
,不知其所受之
。今使楚人長乎戎,戎人長乎楚
,則楚人戎言
,戎人楚言矣。由是觀之
,吾未知亡國之主不可以為賢主也
,其所生長者不可耳。故所生長不可不察也
。天下無粹白之狐
,而有粹白之裘,取之眾白也
。夫取於眾
,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凡君之所以立
,出乎眾也
。立已定而舍其眾,是得其末而失其本
。得其末而失其本
,不聞安居。故以眾勇無畏乎孟賁矣
,以眾力無畏乎烏獲矣
,以眾視無畏乎離婁矣,以眾知無畏乎堯
、舜矣
。夫以眾者,此君人之大寶也
。田駢謂齊王曰:“孟賁庶乎患術(shù)
,而邊境弗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魏之王辭言不說,而境內(nèi)已修備矣
,兵士已修用矣
,得之眾也。




仲夏紀(jì)第五
仲夏


一曰:仲夏之月

,日在東井
,昏亢中
,旦危中。其日丙丁
,其帝炎帝
,其神祝融,其蟲羽
,其音徵
,律中蕤賓,其數(shù)七
,其味苦
,其臭焦,其祀灶
,祭先肺
。小暑至,螳螂生
,雞始鳴
,反舌無聲。天子居明堂太廟
,乘朱輅
、駕赤騮,載赤旗
,衣朱衣,服赤玉
,食菽與雞
,其器高以觕,養(yǎng)壯狡
。是月也
,命樂師修鞀鞞鼓,均琴瑟管簫
,執(zhí)干戚戈羽
,調(diào)竽笙塤篪,飭鍾磬柷敔
。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原
,大雩帝,用盛樂
。乃命百縣雩祭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
,以祈谷實。農(nóng)乃登黍
。是月也
,天子以雛嘗黍
,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令民無刈藍以染
,無燒炭,無暴布
,門閭無閉
,關(guān)市無索;挺重囚
,益其食
,游牝別其群,則縶騰駒
,班馬正
。是月也,日長至
,陰陽爭
,死生分。君子齋戒
,處必揜
,身欲靜無躁,止聲色
,無或進
,薄滋味,無致和
,退嗜欲
,定心氣,百官靜
,事無刑
,以定晏陰之所成。鹿角解
,蟬始鳴
,半夏生,木堇榮
。是月也
,無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
,可以遠眺望
,可以登山陵,可以處臺榭
。仲夏行冬令
,則雹霰傷谷
,道路不通,暴兵來至
;行春令
,則五谷晚熟,百螣時起
,其國乃饑
;行秋令,則草木零落
,果實早成
,民殃於疫。
大樂


二曰: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

。生於度量
,本於太一。太一出兩儀
,兩儀出陰陽
。陰陽變化,一上一下
,合而成章
。渾渾沌沌,離則復(fù)合
,合則復(fù)離
,是謂天常。天地車輪
,終則復(fù)始
,極則復(fù)反,莫不咸當(dāng)
。日月星辰,或疾或徐
,日月不同
,以盡其行。四時代興
,或暑或寒
,或短或長,或柔或剛
。萬物所出
,造於太一,化於陰陽
。萌芽始震
,凝氵寒以形
。形體有處,莫不有聲
。聲出於和
,和出於適。和適先王定樂
,由此而生
。天下太平,萬物安寧
。皆化其上
,樂乃可成。成樂有具
,必節(jié)嗜欲
。嗜欲不辟,樂乃可務(wù)
。務(wù)樂有術(shù)
,必由平出。平出於公
,公出於道
。故惟得道之人,其可與言樂乎
!亡國戮民
,非無樂也,其樂不樂
。溺者非不笑也
,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
,亂世之樂有似於此
。君臣失位,父子失處
,夫婦失宜
,民人呻吟,其以為樂也
,若之何哉
?凡樂,天地之和
,陰陽之調(diào)也
。始生人者,天也人
,無事焉
。天使人有欲
,人弗得不求;天使人有惡
,人弗得不辟
。欲與惡,所受於天也
,人不得與焉
,不可變,不可易
。世之學(xué)者
,有非樂者矣,安由出哉
?大樂
,君臣、父子
、長少之所歡欣而說也
。歡欣生於平,平生於道
。道也者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不可為狀
。有知不見之見、不聞之聞
、無狀之狀者
,則幾於知之矣。道也者
,至精也
,不可為形,不可為名
,強為之
,謂之太一。故一也者制令
,兩也者從聽。先圣擇兩法一
,是以知萬物之情
。故能以一聽政者,樂君臣
,和遠近
,說黔首
,合宗親;能以一治其身者
,免於災(zāi)
,終其壽,全其天
;能以一治其國者
,奸邪去,賢者至
,成大化
;能以一治天下者,寒暑適
,風(fēng)雨時
,為圣人。故知一則明
,明兩則狂

侈樂


三曰:人莫不以其生生,而不知其所以生

;人莫不以其知知
,而不知其所以知。知其所以知之謂知道
;不知其所以知之謂棄寶
。棄寶者必離其咎。世之人主
,多以珠玉戈劍為寶
,愈多而民愈怨,國人愈危
,身愈危累
,則失寶之情矣。亂世之樂與此同
。為木革之聲則若雷
,為金石之聲則若霆,為絲竹歌舞之聲則若噪
。以此駭心氣
、動耳目、搖蕩生則可矣
,以此為樂則不樂
。故樂愈侈,而民愈郁,國愈亂
,主愈卑
,則亦失樂之情矣。凡古圣王之所為貴樂者
,為其樂也
。夏桀、殷紂作為侈樂
,大鼓
、鐘、磬
、管
、簫之音,以巨為美
,以眾為觀
;俶詭殊瑰,耳所未嘗聞
,目所未嘗見
,務(wù)以相過,不用度量
。宋之衰也
,作為千鍾;齊之衰也
,作為大呂
;楚之衰也,作為巫音
。侈則侈矣
,自有道者觀之,則失樂之情
。失樂之情
,其樂不樂。樂不樂者
,其民必怨
,其生必傷。其生之與樂也
,若冰之於炎日
,反以自兵。此生乎不知樂之情
,而以侈為務(wù)故也
。樂之有情,譬之若肌膚形體之有情性也。有情性則必有性養(yǎng)矣
。寒、溫
、勞
、逸、饑
、飽
,此六者非適也。凡養(yǎng)也者
,瞻非適而以之適者也
。能以久處其適,則生長矣
。生也者
,其身固靜,感而後知
,或使之也
。遂而不返,制乎嗜欲
;制乎嗜欲無窮
,則必失其天矣。且夫嗜欲無窮
,則必有貪鄙悖亂之心
、淫佚奸詐之事矣。故強者劫弱
,眾者暴寡
,勇者凌怯,壯者傲幼
,從此生矣

適音


四曰:耳之情欲聲,心不樂

,五音在前弗聽
;目之情欲色,心弗樂
,五色在前弗視
;鼻之情欲芬香,心弗樂
,芬香在前弗嗅
;口之情欲滋味,心弗樂,五味在前弗食
。欲之者
,耳目鼻口也;樂之弗樂者
,心也
。心必和平然後樂。心必樂
,然後耳目鼻口有以欲之
。故樂之務(wù)在於和心,和心在於行適
。夫樂有適
,心亦有適。人之情:欲壽而惡夭
,欲安而惡危
,欲榮而惡辱,欲逸而惡勞
。四欲得
,四惡除,則心適矣
。四欲之得也
,在於勝理。勝理以治身
,則生全以
;生全則壽長矣。勝理以治國
,則法立
;法立則天下服矣。故適心之務(wù)在於勝理
。夫音亦有適:太巨則志蕩
,以蕩聽巨則耳不容,不容則橫塞
,橫塞則振
;太小則志嫌,以嫌聽小則耳不充
,不充則不詹
,不詹則窕;太清則志危
,以危聽清則耳溪極
,溪極則不鑒
,不鑒則竭;太濁則志下
,以下聽濁則耳不收
,不收則不摶,不摶則怒
。故太巨
、太小、太清
、太濁,皆非適也
。何謂適
?衷,音之適也
。何謂衷
?大不出鈞,重不過石
,小大輕重之衷也
。黃鐘之宮,音之本也
,清濁之衷也
。衷也者,適也
。以適聽適則和矣
。樂無太,平和者是也
。故治世之音安以樂
,其政平也;亂世之音怨以怒
,其政乖也
;亡國之音悲以哀,其政險也
。凡音樂
,通乎政而移風(fēng)平俗者也。俗定而音樂化之矣
。故有道之世
,觀其音而知其俗矣,觀其政而知其主矣
。故先王必托於音樂以論其教
。清廟之瑟
,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嘆
,有進乎音者矣
。大饗之禮,上玄尊而俎生魚
,大羹不和
,有進乎味者也。故先王之制禮樂也
,非特以歡耳目
、極口腹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
、行理義也

古樂


五曰:樂所由來者尚也,必不可廢

。有節(jié)
,有侈,有正
,有淫矣
。賢者以昌,不肖者以亡
。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
,多風(fēng)而陽氣畜積,萬物散解
,果實不成
,故士達作為五弦瑟,以來陰氣
,以定群生
。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
,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
,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
,四曰奮五谷
,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
,七曰依地德
,八曰總?cè)f物之極。昔陶唐氏之始
,陰多
,滯伏而湛積
,水道壅塞,不行其原
,民氣郁閼而滯著
,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dǎo)之
。昔黃帝令伶?zhèn)愖鳛槁?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伶?zhèn)愖源笙闹鳎酥铌溨?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取竹於嶰溪之谷
,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jié)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
,以為黃鐘之宮
,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
,以之阮隃之下,聽鳳皇之鳴
,以別十二律
。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
,以比黃鍾之宮
,適合;黃鍾之宮皆可以生之
。故曰:黃鍾之宮
,律呂之本。黃帝又命伶?zhèn)惻c榮將鑄十二鐘
,以和五音
,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
,乙卯之日
,日在奎
,始奏之
,命之曰咸池。帝顓頊生自至大師兄
,實處空桑
,乃登為帝
。惟天之合,正風(fēng)乃行
,其音若熙熙凄凄鏘鏘
。帝顓頊好其音
,乃令飛龍作,效八風(fēng)之音
,命之曰承云
,以祭上帝。乃令鱓先為樂倡
。鱓乃偃寢
,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帝嚳命咸黑作為聲
,歌九招、六列
、六英
。有倕作為鼙、鼓
、鐘
、磬、吹苓
、管
、塤、篪
、鼗
、椎、鍾
。帝嚳乃令人抃
,或鼓鼙,擊鐘磬
、吹苓
、展管篪。因令鳳鳥
、天翟舞之
。帝嚳大喜,乃以康帝德
。帝堯立
,乃命質(zhì)為樂。質(zhì)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
,乃以麋各置缶而鼓之
,乃拊石擊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
,以致舞百獸
。瞽叟乃拌五弦之瑟
,作以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
,以祭上帝
。舜立,命延
,乃拌瞽叟之所為瑟
,益之八弦,以為二十三弦之瑟
。帝舜乃令質(zhì)修九招
、六列、六英
,以明帝德
。禹立,勤勞天下
,日夜不懈
。通大川,決壅塞
,鑿龍門
,降通漻水以導(dǎo)河,疏三江五湖
,注之東海,以利黔首
。於是命皋陶作為夏籥九成
,以昭其功。殷湯即位
,夏為無道
,暴虐萬民,侵削諸侯
,不用軌度
,天下患之。湯於是率六州以討桀罪
。功名大成
,黔首安寧。湯乃命伊尹作為大護
,歌晨露
,修九招、六列
,以見其善
。周文王處岐
,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王。散宜生曰:
“殷可伐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蔽耐醺ピS。周公旦乃作詩曰:“文王在上
,於昭于天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币岳K文王之德。武王即位
,以六師伐殷
。六師未至,以銳兵克之於牧野
。歸
,乃薦俘馘于京太室,乃命周公為作大武
。成王立
,殷民反,王命周公踐伐之
。商人服象
,為虐于東夷。周公遂以師逐之
,至于江南
。乃為三象,以嘉其德
。故樂之所由來者尚矣
,非獨為一世之所造也。




季夏紀(jì)第六
季夏紀(jì)


一曰:季夏之月

,日在柳
,昏心中,旦奎中
。其日丙丁
,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其蟲羽
,其音徵,律中林鐘。其數(shù)七
,其味苦
,其臭焦,其祀灶
,祭先肺
。涼風(fēng)始至,蟋蟀居宇
,鷹乃學(xué)習(xí)
,腐草化為幵。天子居明堂右個
,乘朱輅
,駕赤騮,載赤旗
,衣朱衣
,服赤玉,食菽與雞
,其器高以觕
。是月也,令漁師伐蛟取鼉
,升龜取黿
。乃命虞人入材葦。是月也
,令四監(jiān)大夫合百縣之秩芻
,以養(yǎng)犧牲。令民無不咸出其力
,以供皇天上帝
、名山大川、四方之神
,以祀宗廟社稷之靈
,為民祈福
。是月也
,命婦官染采,黼黻文章
,必以法故
,無或差忒,黃黑蒼赤
,莫不質(zhì)良
,勿敢偽詐,以給郊廟祭祀之服,以為旗章
,以別貴賤等級之度
。是月也,樹木方盛
,乃命虞人入山行木
,無或斬伐;不可以興土功
,不可以合諸侯
,不可以起兵動眾,無舉大事
,以搖蕩於氣
。無發(fā)令而干時,以妨神農(nóng)之事
。水潦盛昌
,命神農(nóng)將巡功,舉大事則有天殃
。是月也
,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燒薙行水
,利以殺草,如以熱湯
,可以糞田疇
,可以美土疆。行之是令
,是月甘雨三至
,三旬二日。季夏行春令
,則谷實解落
,國多風(fēng)咳,人乃遷徙
;行秋令
,則丘隰水潦,禾稼不熟
,乃多女災(zāi)
,行冬令,則寒氣不時
,鷹隼早鷙
,四鄙入保。中央土,其日戊己
,其帝黃帝
,其神后土,其蟲倮
,其音宮
,律中黃鐘之宮,其數(shù)五
,其味甘
,其臭香,其祀中霤
,祭先心
,天子居太廟太室,乘大輅
,駕黃騮
,載黃旗,衣黃衣
,服黃玉
,食稷與牛,其器圜以揜

音律


二曰:黃鐘生林鐘

,林鐘生太蔟,太蔟生南呂
,南呂生姑洗
,姑洗生應(yīng)鐘,應(yīng)鐘生蕤賓
,蕤賓生大呂
,大呂生夷則,夷則生夾鐘
,夾鐘生無射
,無射生仲呂。三分所生
,益之一分以上生
。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
。黃鐘
、大呂
、太蔟
、夾鐘、姑洗、仲呂
、蕤賓為上
,林鐘、夷則
、南呂
、無射、應(yīng)鐘為下
。大圣至理之世
,天地之氣,合而生風(fēng)
。日至則月鐘其風(fēng)
,以生十二律。仲冬日短至
,則生黃鐘
。季冬生大呂。孟春生太蔟
。仲春生夾鐘
。季春生姑洗。孟夏生仲呂
。仲夏日長至
。則生蕤賓。季夏生林鐘
。孟秋生夷則
。仲秋生南呂。季秋生無射
。孟冬生應(yīng)鐘
。天地之風(fēng)氣正,則十二律定矣
。黃鐘之月
,土事無作,慎無發(fā)蓋
,以固天閉地
,陽氣且泄。大呂之月
,數(shù)將幾終
,歲且更起,而農(nóng)民
,無有所使
。太蔟之月
,陽氣始生,草木繁動
,令農(nóng)發(fā)土
,無或失時。夾鐘之月
,寬裕和平
,行德去刑,無或作事
,以害群生
。姑洗之月,達道通路
,溝瀆修利
,申之此令,嘉氣趣至
。仲呂之月
,無聚大眾,巡勸農(nóng)事
,草木方長
,無攜民心。蕤賓之月
,陽氣在上
,安壯養(yǎng)俠,本朝不靜
,草木早槁
。林鐘之月,草木盛滿
,陰將始刑
,無發(fā)大事,以將陽氣
。夷則之月
,修法飭刑,選士厲兵
,詰誅不義
,以懷遠方。南呂之月
,蟄蟲入穴
,趣農(nóng)收聚,無敢懈怠
,以多為務(wù)
。無射之月
,疾斷有罪,當(dāng)法勿赦
,無留獄訟,以亟以故
。應(yīng)鐘之月
,陰陽不通,閉而為冬
,修別喪紀(jì)
,審民所終。
音初


三曰:夏后氏孔甲田于東陽萯山

。天大風(fēng)
,晦盲,孔甲迷惑
,入于民室
。主人方乳,或曰:“后來
,是良日也
,之子是必大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被蛟唬骸安粍僖?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之子是必有殃?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焙竽巳∑渥右詺w
,曰:“以為余子,誰敢殃之
?”子長成人
,幕動坼,斧斫斬其足
,遂為守門者
。孔甲曰:“嗚呼
!有疾
,命矣夫!”乃作為
“破斧”之歌
,實始為東音
。禹行功,見涂山之女
。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
。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陽
。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
,實始作為南音
。周公及召公取風(fēng)焉,以為“周南”
、“召南”
。周昭王親將征荊。辛馀靡長且多力
,為王右
。還反涉漢,梁敗
,王及蔡公抎於漢中
。辛馀靡振王北濟,又反振蔡公
。周公乃侯之于西翟
,實為長公。殷整甲徙宅西河
,猶思故處
,實始作為西音。長公繼是音以處西山
,秦繆公取風(fēng)焉
,實始作為秦音。有娀氏有二佚女
,為之九成之臺
,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
,鳴若謚隘
。二女愛而爭搏之,覆以玉筐
。少選
,發(fā)而視之,燕遺二卵
,北飛
,遂不反。二女作歌
,一終曰:“燕燕往飛”
,實始作為北音。凡音者,產(chǎn)乎人心者也
。感於心則蕩乎音
,音成於外而化乎內(nèi)。是故聞其聲而知其風(fēng)
,察其風(fēng)而知其志
,觀其志而知其德。盛衰
、賢不肖
、君子小人皆形於樂,不可隱匿
。故曰:樂之為觀也
,深矣
。土弊則草木不長
,水煩則魚鱉不大,世濁則禮煩而樂淫
。鄭衛(wèi)之聲
、桑間之音,此亂國之所好
,衰德之所說
。流辟、誂越
、慆濫之音出
,則滔蕩之氣、邪慢之心感矣
;感則百奸眾辟從此產(chǎn)矣
。故君子反道以修德;正德以出樂
;和樂以成順
。樂和而民鄉(xiāng)方矣。
制樂


四曰:欲觀至樂

,必於至治
。其治厚者其樂治厚,其治薄者其樂治薄
,亂世則慢以樂矣
。今窒閉戶牖,動天地
,一室也
。故成湯之時,有谷生於庭
,昏而生
,比旦而大拱
。其吏請卜其故。湯退卜者曰:“吾聞祥者福之先者也
,見祥而為不善
,則福不至。妖者禍之先者也
,見妖而為善
,則禍不至?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膘妒窃绯掏?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問疾吊喪,務(wù)鎮(zhèn)撫百姓
。三日而谷亡
。故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圣人所獨見
,眾人焉知其極?周文王立國八年
,歲六月
,文王寢疾五日而地動,東西南北不出國郊
。百吏皆請曰:“臣聞地之動
,為人主也。今王寢疾五日而地動
,四面不出周郊
,群臣皆恐,曰‘請移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蔽耐踉唬骸叭艉纹湟浦玻俊睂υ唬?
“興事動眾
,以增國城
,其可以移之乎!”文王曰:“不可
。夫天之見妖也
,以罰有罪也。我必有罪
,故天以此罰我也
。今故興事動眾以增國城,是重吾罪也。不可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蔽耐踉唬骸安舱埜男兄厣埔砸浦淇梢悦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於是謹(jǐn)其禮秩
、皮革,以交諸侯
;飭其辭令
、幣帛、以禮豪士
;頒其爵列
、等級、田疇
,以賞群臣
。無幾何,疾乃止
。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動
,已動之後四十三年
,凡文王立國五十一年而終
。此文王之所以止殃翦妖也。宋景公之時
,熒惑在心
,公懼,召子韋而問焉
,曰: “熒惑在心
,何也?”子韋曰:“熒惑者
,天罰也
;心者,宋之分野也
。禍當(dāng)於君
。雖然,可移於宰相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惫唬骸霸紫啵c治國家也
,而移死焉
,不祥。”子韋曰:“可移於民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惫唬骸懊袼溃讶藢⒄l為君乎
?寧獨死
!”子韋曰:“可移於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惫唬骸皻q害則民饑
,民饑必死。為人君而殺其民以自活也
,其誰以我為君乎
?是寡人之命固盡已,子無復(fù)言矣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弊禹f還走,北面載拜曰:“臣敢賀君
。天之處高而聽卑
。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賞君
。今夕熒惑其徙三舍
,君延年二十一歲?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惫唬骸白雍我灾?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對曰:“有三善言,必有三賞
,熒惑必三徙舍
。舍行七星,星一徙當(dāng)一年
,三七二十一
,臣故曰‘君延年二十一歲’矣。臣請伏於陛下以伺候之
。熒惑不徙
,臣請死?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惫唬骸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是夕熒惑果徙三舍

明理


五曰:五帝三王之於樂盡之矣

。亂國之主未嘗知樂者
,是常主也。夫有天賞得為主
,而未嘗得主之實
,此之謂大悲。是正坐於夕室也
,其所謂正乃不正矣
。凡生,非一氣之化也
;長
,非一物之任也;成
,非一形之功也
。故眾正之所積,其福無不及也
;眾邪之所積
,其禍無不逮也。其風(fēng)雨則不適
,其甘雨則不降
,其霜雪則不時,寒暑則不當(dāng)
,陰陽失次
,四時易節(jié),人民淫爍不固
,禽獸胎消不殖
,草木庳小不滋
,五谷萎?dāng)〔怀?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其以為樂也,若之何哉
?故至亂之化:君臣相賊
,長少相殺,父子相忍
,弟兄相誣
,知交相倒,夫妻相冒
,日以相危
,失人之紀(jì),心若禽獸
,長邪茍利
,不知義理
。其云狀有若犬、若馬
、若白鵠
、若眾車;有其狀若人
,蒼衣赤首
,不動,其名曰天衡
;有其狀若懸旍而赤
,其名曰云旍;有其狀若眾馬以斗
,其名曰滑馬
;有其狀若眾植華以長,黃上白下
,其名蚩尤之旗
。其日有斗蝕,有倍僪
,有暈珥
,有不光,有不及景
,有眾日并出
,有晝盲,有霄見
。其月有薄蝕
,有暉珥,有偏盲
,有四月并出
,有二月并見,有小月承大月
,有大月承小月
,有月蝕星,有出而無光
。其星有熒惑
,有彗星,有天棓
,有天攙
,有天竹,有天英
,有天干
,有賊星
,有斗星,有賓星
。其氣有上不屬天
,下不屬地,有豐上殺下
,有至大師兄之波
,有若山之楫;春則黃
,夏則黑
,秋則蒼,冬則赤
。其妖孽有生如帶
,有鬼投其陴,有菟生雉
,雉亦生鴳
,有螟集其國,其音匈匈
,國有游蛇西東
,馬牛乃言,犬彘乃連
,有狼入於國
,有人自天降,市有舞鴟
,國有行飛
,馬有生角,雄雞五足
,有豕生而彌
,雞卵多毈,有社遷處
,有豕生狗
。國有此物,其主不知驚惶亟革
,上帝降禍,兇災(zāi)必亟
。其殘亡死喪
,殄絕無類,流散循饑無日矣
。此皆亂國之所生也
,不能勝數(shù)
,盡荊、越之竹
,猶不能書
。故子華子曰:“夫亂世之民,長短頡<吾午>百疾
,民多疾癘
,道多褓襁,盲禿傴尪
,萬怪皆生
。”故亂世之主
,烏聞至樂
?不聞至樂,其樂不樂







孟秋紀(jì)第七
孟秋


一曰:孟秋之月

,日在翼,魂斗中
,旦畢忠
。其日?辛,其帝少皞
,其神蓐收
,其蟲毛,其音商
,律中夷則
,其數(shù)九,其味辛
,其臭腥
,其祀門,祭先肝
。涼風(fēng)至
,白露降,寒蟬鳴
,鷹乃祭鳥
,始用行戮。天子居總章左個
,乘戎路
,駕白駱,載白旗
,衣白衣
,服白玉
,食麻與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
,以立秋。先立秋三日
,大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秋
。盛德在金?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碧熳幽她S
。立秋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
,以迎秋於西郊
。還,乃賞軍率武人於朝
。天子乃命將帥
,選士厲兵,簡練桀俊
,專任有功
,以征不義,詰誅暴慢
,以明好惡
,巡彼遠方。是月也
,命有司修法制
,繕囹圄,具桎梏
,禁止奸
,慎罪邪,務(wù)搏執(zhí)
;命理瞻傷察創(chuàng)
、視折審斷,決獄訟
,必正平
,戮有罪,嚴(yán)斷刑
。天地始肅
,不可以贏。是月也
,農(nóng)乃升谷
,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命百官始收斂
,完堤防,謹(jǐn)壅塞
,以備水潦
;修宮室,附墻垣
,補城郭
。是月也,無以封侯
、立大官
,無割土地、行重幣
、出大使
。行之是令,而涼風(fēng)至三旬
。孟秋行冬令
,則陰氣大勝,介蟲敗谷
,戎兵乃來
;行春令,則其國乃旱
,陽氣復(fù)還
,五谷不實;行夏令
,則多火災(zāi)
,寒熱不節(jié),民多瘧疾

蕩兵


二曰:古圣王有義兵而無有偃兵

。兵之所自來者上矣,與始有民俱
。凡兵也者
,威也;威也者
,力也
。民之有威力,性也。性者
,所受於天也
,非人之所能為也。武者不能革
,而工者不能移
。兵所自來者久矣。黃
、炎故用水火矣
,共工氏固次作難矣,五帝固相與爭矣
。遞興廢
,勝者用事。人曰“蚩尤作兵”
,蚩尤非作兵也
,利其械矣。未有蚩尤之時
,民固剝林木以戰(zhàn)矣
,勝者為長。長則猶不足治之
,故立君
。君又不足以治之,故立天子
。天子之立也出於君
,君之立也出於長,長之立也出於爭
。爭斗之所自來者久矣
,不可禁,不可止
。故古之賢王有義兵而無有偃兵
。家無怒笞,則豎子
、嬰兒之有過也立見
;國無刑罰,則百姓之相侵也立見
;天下無誅伐
,則諸侯之相暴也立見。故怒笞不可偃於家
,刑罰不可偃於國
,誅伐不可偃於天下,有巧有拙而已矣。故古之圣王有義兵而無有偃兵
。夫有以噎死者
,欲禁天下之食,悖
;有以乘舟死者
,欲禁天下之船
,悖
;有以用兵喪其國者,欲偃天下之兵
,悖
。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至大師兄火然
,善用之則為福
,不能用之則為禍;若用藥者然
,得良藥則活人
,得惡藥則殺人。義兵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73/6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姜太公《六韜》
以道為本的兵家圣經(jīng)《孫子兵法》
老子親傳弟子尹喜之《文始真經(jīng)》
《文始真經(jīng)》 關(guān) 尹 子 一 宇 宇者
,道也
。 關(guān)尹子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
,非有道不可思
,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
,人事錯錯然
,若若乎回也,戛戛乎斗也
,勿勿乎似而非也
。而爭之,而介之
,而現(xiàn)之
,而嘖
2023-04-21
老子親傳弟子尹喜之《文始真經(jīng)》
《素書》黃石公授
秦.呂不韋 黃石公授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
、仁
、義、禮五者
,一體也
《鹖冠子》
《鹖 冠 子》 題頭:《鹖冠子》傳為戰(zhàn)國時楚國隱士鹖冠子所作
。其人居深山,以鹖為冠
。風(fēng)俗通義云:「古賢者鹖冠子之后有冠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