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傳統(tǒng)典籍 >> 道藝欣賞 >> 散文與詩歌

《禪的行囊》比爾波特著

大道家園 2023-04-21 12:04:11

《禪的行囊》

比爾?波特著

書籍介紹:
2006年春天

,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仰慕者和研究者,比爾波特橫穿從北京到香港的大半個中國
,追尋六位禪宗祖師的足跡,拜訪了他們開創(chuàng)的六個禪宗道場?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抖U的行囊》就是這次旅程的全景記錄
。在這本書中,比爾波特將相關(guān)的歷史背景
、與禪宗大師的訪談實錄及有關(guān)禪宗最早的記錄和自己的經(jīng)歷結(jié)合起來
,描述了中國宗教中心發(fā)生的各種變化以及在世事變遷中保留下來的宗教遺產(chǎn)。比爾波特用充滿智慧和幽默的語言描述著他遇到的每一件事
。不管是參觀中國最古老的藏經(jīng)洞
,參加持續(xù)六個小時的宗教儀式,還是在自己的房間里尋找鬼魂卻一無所獲
,吵醒了少林寺負責藝術(shù)的和尚
,再或者是拜見中國第一禪庵的主持
。比爾之前的作品《登天之道:邂逅中國隱士》(即《空谷幽蘭》)已經(jīng)成為了美國各禪宗中心和各大院校的推薦讀物,在中國
,其中文譯本(《空谷幽蘭》)也廣受歡迎
。《禪的行囊》也必將步其后塵
,成為一本有影響的禪宗暢銷書

美國亞馬遜五星評價!


第一章 不立文字(1)

第一章不立文字
終于到家了

。美國西北的夏日
,天色向晚,黃昏悠長
。幾個小時之前
,我坐在飛機上,從自家所在的小鎮(zhèn)頭頂?shù)偷吐舆^
,透過舷窗
,分明可以看見家門口的那片黃杉林。離開了兩個多月
,院子里的草坪大概已是蕪蔓不堪
。機身在空中轉(zhuǎn)過一個彎,小鎮(zhèn)慢慢消失在了舷窗外
。半小時后
,飛機在西雅圖著陸,我從機場出來
,打車去了科爾曼碼頭
,坐輪渡過普捷灣,再換兩趟公交車到達湯森港的喜互惠超市
。我的老伙計費恩?威爾克斯在超市門口接上我
,然后開車穿過那片兩公頃大小的黃杉林,把我送回了家

今天是中國的陰歷四月初八日
,佛陀誕辰。在這一天
,佛教徒要為悉達多太子立像沐浴香湯以資紀念
。我躺在樓上浴室的貓腳浴缸里,開始回味剛剛結(jié)束的旅程—— 這大概是我的私人慶祝方式
。爬出浴缸
,我上了床,想睡上一覺
,可是心緒還停留在中國
。我又從床上爬起來
,開始寫這本書。
這次旅行始于2006年春天的北京
。在中國
,農(nóng)歷新年標志著春季的開始,這一天新月初升
,距離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與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的等分點最為接近
。2006年的農(nóng)歷新年是公歷1月29日,而我到達的那天是2月26日——也就是說
,春天已經(jīng)開始了將近一個月
。但是,決定春天何時開始的中國古人居住在黃河流域
,北京則遠在他們北方千里之外
。在北京,現(xiàn)在仍是不折不扣的冬天
。到達時天色已晚
,站在機場航站樓外的寒風里等出租車的一會兒工夫
,我竟不得不打開背包
,拿出大衣套在身上。我真正想穿的其實是秋褲
,但顯然我不能不顧體面地在大庭廣眾之下穿秋褲

通常我會去找一家旅館住下。不過這次
,我的老朋友泰德?伯格讓我住在他那兒
。他的住處位于北京城東部一個漆黑小區(qū)里一座漆黑的六層公寓樓漆黑的頂樓。出租車司機成功地找到了小區(qū)的大門
,然后便迷失在黑暗的樓群之中了
。沒有路燈和門牌號的指引,在多次嘗試碰壁之后
,我終于找到了那座樓
,爬上了正確的樓梯。
泰德不在家
,他正在美國參加電影節(jié)
,展映他那部關(guān)于中國隱士的紀錄片《共坐白云中》。他的美國室友給我開了門
。公寓很小
,陳設(shè)簡單——年輕人的家都是這樣,大概是因為不打算長期停留
,所以能省則省
,就算有錢也寧愿花在更直接的享樂上
,比如買瓶好酒。不過屋里暖和極了
,每個房間都裝了暖氣片
,晚上睡覺的時候我不得不開著窗戶。泰德給我安排的房間屬于他的另一位中國室友
,因為我的到來
,她暫時回父母家住了。房間里除了一張床
,一只床頭柜和一個衣柜之外別無長物
。我的旅程就將從這個樸素的小房間里開始。很好


正文 第一章 不立文字(2)

這將是一次朝圣之旅

。我的目的地是禪在中國的發(fā)源地,其中最重要者
,包括了禪宗六位祖師——初祖達摩
、二祖慧可、三祖僧璨
、四祖道信
、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 ——開創(chuàng)的道場。禪的歷史地位由這六位高僧所建立
,他們都沒來過北京
,不過,在向古代大師們致敬之前
,我還有些基本問題需要解決
,語言是其中之一。從北京開始是必要的

禪素以輕慢甚至蔑視語言著稱
。禪師們常說,“不可說
,不可說”
,“一說便錯”。然而禪宗的文獻卻遠遠多于其他任何佛教宗派
。對于這樣一種特別倡導“教外別傳
,不立文字”的教法,西方和東方卻都有大量著作行世
,這本身看上去就是個自相矛盾的難題
。我并不指望解決它,只想繞到它的身后做一番試探
,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獲
。第二天一早
,我給明堯打了個電話。明堯是佛教刊物《禪》的主編

“禪”的發(fā)音在英語(Zen)和漢語(Chan)中略有不同
。在中國,每次我說到“Zen”
,人們總是糾正我:“應該是‘Chan’
。”他們說
,“‘Zen’是日本的禪
。中國禪和日本禪是不一樣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边@可以算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
。但不管是中國的“Chan”,日本的“Zen”
,還是朝鮮的 “Son”
,它們都指向同一種心境。
我愿意說“Zen”而不是“Chan”
,是因為我更習慣“Z”的發(fā)音
。而且這也是禪誕生時人們的念法(語言學家對“禪”字古音的訂正傾向于 “dzian”)。在禪宗得以發(fā)揚光大的中國南方
,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江西贛江流域
,今日當?shù)厝说姆窖砸廊话选岸U”念作“Zen”
。十七世紀滿洲人入主中原
,建立清帝國之后,他們按照自己的方言規(guī)定官話的標準
,禪在官方語言里的發(fā)音才變成今天這樣
。更何況,禪早已不再是中國的或者日本的
,它屬于一切發(fā)愿見性成佛的人
,一切心無所住、笑對如此瘋狂時代的人

在電話里
,明堯邀我一起吃午飯。他的妻子明潔也會來
。明潔是我上一本書的中文版譯者
,所有人都喜歡她給中譯本起的名字:《空谷幽蘭》。在此之前
,還真沒有人寫過一本關(guān)于中國隱士的書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犊展扔奶m》的出版產(chǎn)生了一些影響:在西安,居然因此形成了一個隱士協(xié)會
。隱士協(xié)會將終南山區(qū)的茅篷和洞穴位置登記造冊
,定期派人到山中分發(fā)藥品和食物,甚至郵件

明堯和明潔約我在一家素食餐廳見面
。餐廳在北京城東北部的柳芳南里,取名“荷塘月色”
。凈慧法師的一幅字掛在門口醒目的位置:“日日是好日”①
。凈慧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的副會長,明堯
、明潔
,還有這家餐廳的主人夏澤紅居士,都是他的弟子
。餐廳的主人過來打了招呼
,然后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包間。明堯后來告訴我
,夏居士是他主編的刊物《禪》的主要資助者之一


正文 第一章 不立文字(3)

我找明堯的目的正與他這本刊物有關(guān)。我想知道

,在中國出版一本與禪有關(guān)的刊物需要涉及哪些資源和努力
。就著一桌子素食和一種用新鮮梅花釀制的飲料,明堯向我娓娓道來

是凈慧創(chuàng)辦了《禪》
。他在媒體領(lǐng)域的另外一項成就是把《法音》締造成為中國最重要的佛教期刊。這本雜志的內(nèi)容包括佛教哲學和經(jīng)典的討論
,以及佛教界的新聞故事
。1989年之后,凈慧決定創(chuàng)辦一本新刊物
。他本人是一名禪師
,禪的要義在于將修行與生活融會貫通,他覺得中國需要一本專門討論這種修行方式的刊物
,這本刊物的名字就叫《禪》
,明堯主動參與了它的編輯工作。
《禪》最初是一本發(fā)行量僅三千冊的季刊
,隨后改為雙月刊
,發(fā)行量也增加到兩萬五千冊。如此規(guī)模的雜志,每期需要投入大約六萬元人民幣用于編輯
、印刷和發(fā)行
,折算下來,每冊的成本差不多是兩塊五
。雜志是免費贈閱的
,它的經(jīng)營完全依靠外界的資助。主要資助人包括荷塘月色餐廳的老板
,以及擁有服裝品牌“真維斯”的一個香港家族企業(yè)
。不過普通讀者也會捐助一些錢。
印刷和郵寄費占去了絕大部分成本
。雜志社在河北的柏林寺有一間辦公室
,但明堯基本上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編輯工作。雜志被分發(fā)到各地的寺廟中供人取閱
,同時
,人們也可以寫信給明堯告知他們的通信地址,收到信后
,柏林寺就會把雜志按地址寄過去

這本雜志從未在審查方面遇到過麻煩。明堯并不需要在出刊前將稿件送審
,只要在雜志印出之后寄幾本給宗教管理部門
。明堯告訴我,政府其實對這本刊物相當贊賞
,把它視為其他宗教組織都應效法的榜樣

內(nèi)容方面,《禪》接受來自全國各地的佛教徒作者投稿
,不過大多數(shù)文章還是出自凈慧的出家和在家弟子
。他們的共同點在于著重推廣“生活禪”——一種不論在小區(qū)公寓還是寺院里都能實踐的修行。

明堯告訴我
,中國人正在重新點燃對佛教的熱情
,但這種熱情還很膚淺,并經(jīng)常是出于誤解
。他說:“大多數(shù)人要么是被密宗的神通異能吸引,要么是在凈土宗里尋求逃避
,他們并不對完全的解脫感興趣
。但其實任何修行都要立足于禪,包括密宗和凈土
。禪是佛心
,學佛的人早晚都會走向禪修這條路。禪在中國曾經(jīng)瀕臨滅亡
,這兩年剛剛有點好轉(zhuǎn)
,將來怎么樣還很難說
。”
“對禪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
,特別是年輕人和受過高等教育的
。但是要讓人們真正理解禪,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禪宗的寺院現(xiàn)在也越建越多
,但更重要的是重建禪的精神。這就是我們的雜志想做的事情
。重現(xiàn)唐朝時的繁榮是不可能了
,現(xiàn)在需要的是讓人們理解:怎樣在現(xiàn)代世界、日常生活里實踐禪的思想
。這是禪的根本
,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以修行
。禪關(guān)心的是我們當下的生命狀態(tài)
,而不是那些形式上的東西?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span>


正文 第一章 不立文字(4)

盡管對禪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

,但明堯認為,缺少合格的導師是個很大的問題
。人們不知道從哪兒開始
,怎么開始。而《禪》可以在這一點上提供幫助
。它提供相關(guān)的知識和必要的鼓勵
,但它不能代替導師的作用。明堯承認
,真正有資格教授禪的人實在太少了
。許多自稱能教人學禪的人其實不能,他們只是在空談

我終于等到了真正想問的問題:如何解決語言的問題
?禪宗大師們的確一貫看不起語言。他回答我:“不用語言是不可能的
。我們的雜志會盡量用普通讀者能看懂的語言
。語言是為了區(qū)別事物才產(chǎn)生的,但真正的道超越了語言上的區(qū)別
。從這一點看
,語言是需要跨越的障礙,但是在我們意識到這一點之前,需要有人用語言來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意識到這一點
。自己悟道和教人學道都離不開語言
。當禪宗大師們直指人心,告訴弟子不要受制于語言的時候
,他們的意思是:道并不在語言之中
。他們并不是要我們不看書,不讀經(jīng)
。以文字見道
,就如以手指月。語言的作用如此
,我們的雜志作用也如此
。它為人指示正道。如果人們想知道月亮的樣子
,他們還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
這頓飯吃了很長時間
。明堯還談到別的事情
。飯后,他帶我去見了一群比丘尼
,大約有十幾人
。這些比丘尼也是凈慧的弟子。我和凈慧相識于1989年
,如果不是他為我指點中國隱士的蹤跡
,我不可能寫出《空谷幽蘭》。所以
,某種程度上
,我也接受過凈慧“傳法”,也可以算是他的弟子

比丘尼們暫時借住在北京的一處公寓樓里
。她們的庵院眼下正在南方一千公里外的湖北黃梅興建,那里離禪宗的四祖寺很近
。在公寓門口
,我們換上拖鞋,跟著比丘尼宏用進了前廳
。幾位比丘尼在給我們沏茶
,是那種放了龍眼和紅棗的清真茶。宏用告訴我
,她們正在準備參加念誦《大般若經(jīng)》的法會。長達六百卷的《大般若經(jīng)》在七世紀中葉由玄奘(602-664)從印度帶回并譯成中文,它是大藏經(jīng)中篇幅最長的單篇佛經(jīng)
,是所有講授般若的經(jīng)典的老祖宗
。念誦法會是凈慧組織的,將在兩天以后舉行
。地點是趙州柏林寺

宏用對我說,她希望我能給比丘尼們講講般若
。我一時無語
。出家人請在家居士開示,這是非常罕見的事
。有些寺院甚至明確禁止居士開示
。我想她大概是出于對遠來客人的禮貌,讓我簡單說幾句
,于是答應了
。宏用站起身,帶我們走進客廳
,這里已經(jīng)被改造成一間禪堂
。比丘尼們跟著進來,各自在蒲團上坐下
。宏用重復了她的請求
,我只好就《心經(jīng)》發(fā)表了些看法。《心經(jīng)》是所有關(guān)于般若波羅蜜多的經(jīng)典中篇幅最短的
。我實在講不出太多
,而比丘尼們也慈悲為懷,沒有繼續(xù)為難我


正文 第一章 不立文字(5)

基督教時代開啟之前,大乘佛教已在貴霜帝國(范圍大致覆蓋了今天的北印度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形成
,般若是它的核心概念。般若
,指的是“超越知識的”
,沒有被知識或者分別心所污染的本心——相當于吃下善惡果之前的亞當、夏娃
。簡單地說
,般若的意思是“智慧”。再加上“波羅蜜多”
,意思就變成“無上的智慧” 或者“完美的智慧”
。獲得這種智慧能令人看見事物的本來面目
,看見自我的存在原是空,是心中生起的幻境

般若波羅蜜多一系的佛經(jīng)在公元二世紀到三世紀傳入中國
,為其后禪宗的形成奠立了哲學基礎(chǔ)。隨著這些強調(diào)智慧的經(jīng)典一同傳來的
,還有教授禪那的經(jīng)卷
。“禪那”
,是梵語“dhyana”的音譯
,它指的是進入禪定的修行。禪那隨后就被簡稱為禪
。但我們今天所了解的禪
,則是般若與禪那相結(jié)合所產(chǎn)生的體系。這一切并沒有隨著般若和禪那傳入立刻發(fā)生
,而是一直等到幾百年后的五世紀末
,禪宗初祖菩提達摩來到中國之時。在這之前
,禪那和般若還是兩碼事
,有人打坐入定,也有人追求般若智慧
,但沒有人修禪
。禪修意味著將兩者合二為一,行住坐臥
,了無分別
。沒有禪那的般若是口頭禪畫餅充饑,而沒有般若的禪那則是無本之木
。修禪意味著取消般若與禪那之間
、智慧與靜慮之間的分別,同時它又必須以二者為基礎(chǔ)

我如此簡略地解釋了般若之后
,又把《心經(jīng)》逐句解說一番。宏用和眾比丘尼向我躬身致謝
。正要離開的時候
,宏用告訴我,凈慧托她帶話
,邀請我參加念誦《大般若經(jīng)》的法會
。我本來另有打算,但這樣的邀請是無法拒絕的
。于是約好
,第二天下午我們一起去柏林寺

我回到泰德的公寓,等我的朋友莫德偉下班后來接我
。莫德偉是美國駐華使館的一等秘書
,曾經(jīng)和我一起在臺灣待過
。他接上我
,開車出城,向機場方向駛?c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德偉的兒子在北京順義國際學堂讀書
,今晚他要參加一場學堂舉辦的音樂會。一百多個孩子演奏著各種西方管弦樂器
,雖說這是在中國
,可是根本看不見古箏、琵琶和二胡之類的樂器
。德偉的兒子演奏的是鼓
。他們的水平都不賴。五年級的時候我也學過小提琴
,不過我真正的愛好是玩彈球——塵土飛揚的戶外
,鋪著地毯的客廳,都是我戰(zhàn)斗過的地方
。我不禁回想起心愛的瑪瑙石彈球
,想起當年令人難忘的告別賽。它們曾經(jīng)帶給我太多快樂
。我把它們都扔哪兒去了
?我不禁出神癡想,自己當年是因為什么拋棄了它們
。大概是電視罷
。不太可能是小提琴。


正文 第一章 不立文字(6)

從音樂會離場的時候

,我見到了德偉的妻子懋華
。她坐在音樂廳的后排,一開始沒看到我們
。我們都有點餓
,沒有堅持到音樂會結(jié)束便中途離場,去了附近的一家馬來西亞餐廳
。懋華在惠普公司上班
,我們剛認識的時候她就在那兒,現(xiàn)在已經(jīng)做到了中國區(qū)市場部經(jīng)理的位置
。她總是能同時做兩件事——我指的當然不是一邊走路一邊嚼口香糖
,而是同時跟兩個人對話
。這會兒她正同時跟三個人對話:她老公、兒子
,還有我
,而且三場對話之間毫不相干。如果我試著這么做
,就會覺得自己的魂丟了一半
。我一直沒能學會那種輪流把三四個球拋向空中的雜技。我已經(jīng)完全不記得那天晚上我們說了什么
,吃了什么
。當然,除了美味的沙嗲
。對了
,還有椰子布丁。
吃完飯已經(jīng)很晚
,趕回泰德那間熱得要命的公寓不太現(xiàn)實
,于是德偉夫婦留我過夜。他們就住在附近的一處別墅小區(qū)里
,這個由一百多幢帶花園的獨立住宅組成的居住區(qū)有個英文名字
,意思是“河畔的花園”。開發(fā)商是個臺灣女人
,她自己也住在小區(qū)里
,她的房子占了整整一個街區(qū)。我們開車經(jīng)過她門前
,看到臥室還亮著燈
。懋華低聲告訴我:那女人離過婚,而且還很漂亮
。我不知道她為什么要跟我說這些
,而且還要壓低聲音。不過他們沒讓我就地下車——我只能按著他們的提示往下想
,想象自己敲開房門
,跟女主人搭訕說,能跟你喝杯酒么

第二天一早
,我在德偉家的客房里醒來,跟他一起回到城里
。下雪了
,北京城一時之間安靜了許多。在泰德的公寓門口
,德偉把我放下
,我上樓待了幾個小時
,然后出門打車去找明堯、明潔和比丘尼們
。我們乘著由三輛黑色奧迪組成的車隊離開了北京
。司機們在高速路上的車流里以一百二十公里的時速呼嘯穿梭。三小時之后
,我們到達了位于趙縣的柏林寺

公元858年,從諗和尚結(jié)束了他二十多年的云游生涯
,駐錫趙州城弘法
,成為禪門一代宗師,世稱趙州禪師
。趙州就是今天的趙縣。從高速公路上下來
,我們得知通向柏林寺的大路因為修下水管道而封路了
,只好迂回至縣城南面,恰好路過趙州橋——這是世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建于公元600年
。關(guān)于趙州禪師的公案里曾提到過此橋,有人問趙州:“如何是石橋
?”師曰:“度驢度馬
。”——這就是我所說的禪宗對待語言的態(tài)度
。語言在此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可是仍有成千上萬的禪門弟子坐在蒲團上冥思苦想
,試圖領(lǐng)會禪師給出的答案之中的微言大義
。或者再舉一個著名的例子
,有人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趙州回答說:“無?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痹诹硪粋€場合
,有人問了同一個問題,他的回答卻是:“有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边^了趙州橋,我們開上了一條土路
,鉆進縣城里的一片舊城區(qū)
,七拐八拐之后
,終于到了柏林寺。


正文 第一章 不立文字(7)

下了車

,就有一名僧人引著我們走過錯綜復雜的長廊
,來到寺院最里面方丈居住的院子。柏林寺的方丈明海1991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
。畢業(yè)不久
,他就出家做了和尚。他的才華很快得到凈慧的賞識
,2003年
,凈慧把方丈之位傳給了當時年僅三十五歲的明海。此刻
,他站在門口歡迎我們
,把我們帶進客堂。
凈慧正在房間的最里面和幾個富有的施主交談
。他一看見我
,就站起身沖了過來,拉著我在他身邊坐下
。凈慧總是抓著我的胳膊
,帶著我到處走,就像我奶奶

凈慧問我最近在干嗎
,我告訴他自己剛剛翻譯完《六祖壇經(jīng)》。我還主動提到
,譯稿參照了新出的楊曾文編《敦煌新本六祖壇經(jīng)》
。凈慧聞言皺起了眉,并且大搖其頭
。于是
,突然之間,我想起他曾經(jīng)寫過一本關(guān)于《壇經(jīng)》的書
,去年還送了我一冊

《壇經(jīng)》的關(guān)鍵在于一則偈子。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有一天交代弟子:誰能作出體悟佛性的偈頌
,就把禪宗的衣缽傳給他
。弘忍的大弟子作了一首: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另一名負責舂米的初學弟子看見這首偈子,也回了一首
。這名目不識丁的弟子名叫惠能
,他的偈子是這樣的: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凈

何處惹塵埃。
弘忍從惠能的偈子里看到了真佛性
,于是惠能成了禪宗歷史上最著名的第六位祖師
。他的道場將是我此次朝圣之旅的倒數(shù)第二站。突然之間
,在我滿是塵埃的心中分明看到
,朝圣之旅上塵土飛揚。


正文 第一章 不立文字(8)

凈慧打斷了我的走神

。他告訴我
,敦煌發(fā)現(xiàn)的《壇經(jīng)》所錄惠能詩第三句是錯的,正確的版本應該是“本來無一物”(晚出的版本都寫作此)
。這一句是禪宗的根本
。但是,讓凈慧煩惱的是
,敦煌發(fā)現(xiàn)的兩個《壇經(jīng)》手抄卷子比后世通行的版本更古,都寫于惠能圓寂后一百年之內(nèi)
。這里出現(xiàn)的分歧基本上就是后世佛教大乘空宗與唯識宗之間爭論的關(guān)鍵所在
,可現(xiàn)在凈慧批評我翻譯了“錯誤”的版本。我一時無語
。他卻突然再次抓住了我的胳膊
,大笑起來,仿佛是在說:“跟你開玩笑呢
。上當了吧
!”
幸運的是,寺院里宣布開飯的齋板突然響了起來
。我們?nèi)颊酒鹕?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向?qū)9┓秸傻目腿耸褂玫凝S堂走去。自助式的午餐十分美味
,我吃完一輪又去盛第二輪
。以前來中國旅行總能讓我減肥,現(xiàn)在不會了
。飯后
,一名僧人領(lǐng)著明堯和我,還有另外兩名居士到房間休息。這幾個房間通常是給掛單的僧人準備的
。時間還早
,但是因為房間里太冷,所有人都上了床
。我把身體緊緊蜷縮在一床十斤重的厚棉被下面
。窗外,有人在燃放鞭炮慶祝即將來臨的般若法會
,但我還是很快就睡著了
。明天將會忙個不亦樂乎,早課凌晨三點開始
,預計會有數(shù)千人參加
。我決定行使自己作為客人的權(quán)力,睡個懶覺
,等到太陽出來
,外面暖和了之后,再去參加《大般若經(jīng)》的集體念誦不遲

我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2:45,明堯把我叫醒
。到時間了
,他說,法會開幕的儀式就要開始
。我不想動
,但是作為一名客人,是不可以說“不”的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匆娢疫€在磨蹭,明堯又說
,“老和尚”
,也就是凈慧,特別說明希望我能參加
。我趕忙鉆出熱被窩下了床
。我是穿著襪子睡的,所以只要套上褲子和鞋
,就可以抓起襯衣和大衣一邊穿一邊半夢游地向外走
。不過剛走到室外,我立刻醒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諝饫涞脧毓牵旆毙嵌挤路鸨粌龅弥倍哙隆?/span>
我扣上襯衫的紐扣
,拉上大衣的拉鏈
,跟著明堯穿過一個足球場般大的院子,來到一座巨大而冰冷的佛堂
。里面已經(jīng)來了上千人
,還有更多人在我們身后陸續(xù)趕來。大殿的一端靠墻立著五座巨大的鎏金佛像
,另有一萬尊一尺高的佛像布滿了所有墻面
。這是我見過的最大佛殿,建造它據(jù)說花費了三千多萬人民幣

我很快發(fā)現(xiàn)
,凈慧確實是希望我來參加。佛堂中間放了一百零八張小桌子
,每張桌子都鋪了黃色的錦緞
,上面放著一套三只細致的瓷缽:中間那只用來燒香,左邊那只放著檀香粉末
,右邊那只裝著整支的檀香
。瓷缽后面是一只木制的讀經(jīng)架。除此之外
,每張桌上還放了一張卡片
,上面用漢字寫著人名。我被人領(lǐng)著來到一張桌子前面
,看見卡片上寫著:“比爾”
。這下逃不掉了。
我痛恨儀式
。小時候,我痛恨教堂
;后來
,我痛恨軍校;再后來
,我痛恨軍隊
。1967年3月,在撤軍回國前的最后一天
,軍士長把我叫進他的辦公室
,對我說,我是他見過的最差勁的士兵
。這一點兒也不奇怪
。我不喜歡儀式。在我看來,所有的儀式都跟巫術(shù)差不了多少
,雖然也許并不都是又唱又跳
。而現(xiàn)在,我坐在一萬尊佛和數(shù)千名也許即將成佛的人中間
,向十方神靈禱告
,乞求法會得到佑護。我后來聽說
,佛堂里擠進了三千人
,門外還站了一千多。我猜想所有的儀式目的都在于此:聚集更多的參與者
,讓眾人形成一種集體歸屬感
。而我一旦意識到自己成了集體的一部分,就立刻生起奪路而逃的念頭——這一定是我前世的業(yè)障


正文 第一章 不立文字(9)

一開始還不算太糟糕

。所有人都還在從睡意中醒來。我忙著點燃檀香
,把它們插進香爐
,然后在上面鋪撒檀香末,時不時還要停下手里的忙活
,跟著大家一起誦經(jīng)和頂禮
。過了一會兒,我決定把檀香像點篝火那樣層層疊疊地架起來
,好讓它燒得更旺些
。一名和尚發(fā)現(xiàn)了我的小動作,走過來把篝火撲滅了
。儀式期間不準貪玩

一百零八只香爐里升起的檀香煙霧和幾千人呼出的水汽充滿了黑洞洞的佛堂。按理說
,這么多人的身體應該能讓佛堂里漸漸暖和起來
,但我的手腳在第二個鐘頭完全失去了知覺。唯一讓人感覺到些許放松的是頂禮的過程
。伏下身
,讓前額貼住蒲團,眼睛盯著蒲團上刺繡的荷花
,我的意識仿佛也因此出淤泥而不染
,帶著荷花的香氣慢慢升起,消失在煙霧繚繞的空中
。偶爾
,我能跟上眾人的節(jié)奏
,念一段經(jīng)文,但大多數(shù)時候我只是搖搖欲墜地干坐著
,等著儀式結(jié)束
,仿佛一朵夏日將盡時的殘荷。經(jīng)過漫長的三小時
,儀式終于告一段落——但只不過是中場休息
。接下來是一小時的早飯時間。
早飯吃完
,所有人重新回到佛堂
,開始念誦六百卷的《大般若經(jīng)》。我匆匆跑去臥室
,穿上我的秋褲
,又匆匆跑回,剛好趕上鐘板敲響
,法會正式開始
。至少這回不會被凍僵了。

放在我面前讀經(jīng)架上的《大般若經(jīng)》是第五百一十至五百一十三卷
,旁邊幾張桌上放著跟我同樣的經(jīng)文
。這樣做是為了保證如果有人走神,誦經(jīng)不至于中斷
。我開了一會兒小差
,讀了第五百一十卷中的幾段,它們在標準版《大藏經(jīng)》里位于第604頁的最下方:
爾時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欲界
、色界天子,各以種種天妙花香
,遙散世尊,而為供養(yǎng)
。來詣佛所
,頂禮佛足,卻住一面
,俱白佛言:如來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以何為相

爾時
,佛告諸天子言:天子當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以空
、無相
、無愿為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以無造作
,無生無滅,無染無凈
,無性無相
。非斷非常,非一非異
,無來無去
,虛空為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有如是等無量諸相
。天子當知,如是諸相
,一切如來
,應正等覺,依世俗說
,不依勝義


正文 第一章 不立文字(10)

我反復讀了幾遍,特別是最后一行:“天子當知

,如是諸相(也就是前文所說的那些不是這個也不是那個的無相的相)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依世俗說
,不依勝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狈鹱媸褂谜Z言的目的
,是為了讓我們放棄語言。如果佛祖根據(jù)般若波羅蜜多的“勝義”來教導我們的話
,他必定不會使用語言
,那樣的話,眼睛
、耳朵
、鼻子、舌頭將一無用處
,佛堂里也就不會有數(shù)千名想要成佛的聽眾
。這一切不過是某人茶杯里的幻影。很可能是趙州禪師的茶杯——趙州禪師不僅修建了柏林寺
,還把茶引入了禪

就這樣
,在我們用世俗語言表達勝義的集體誦經(jīng)聲中,世俗與神圣融為了一體
。接下來的一段按規(guī)定是眾人在心中默念
,可以站著也可以以跪拜的姿勢,快慢任意
,只要自己覺得舒服就好
。沒過多久,默念變成了喃喃自語
,然后喃喃自語聲越來越大
,很快,佛堂里喧鬧起來
,仿佛變成了寵物店
。念誦《大般若經(jīng)》的進度比我想象中快得多,不到兩小時便已結(jié)束
。不過接下來又念了一小時
,念的是為法會捐錢捐物者的名字:“無量功德保佑某某某?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比缓笫侨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數(shù)百名供養(yǎng)人的慷慨由此得到了回報。
終于結(jié)束了
。僧人們魚貫而出
,我緊跟在他們后面,搭車回了北京


正文 第二章 不見如來(1)

第二章不見如來
嘗試過以語言體悟佛心之后

,接下來該試著感受一下具體的形象了。這項任務在北京也能完成
,但是我想去見識一下中國人迄今為此所做的最偉大的嘗試

佛祖曾經(jīng)問他的弟子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金剛經(jīng)》)他是在提示弟子注意觀照自己的內(nèi)心
。但是對弟子們來說,觀瞻佛祖真容遠比觀照內(nèi)心要容易得多
。面對佛像
,弟子們想象著自己仿佛也擁有了種種妙相:金色的皮膚,整齊的儀容
,目光清靜
,光照身而行——對外表的執(zhí)著不僅令普通人煩惱,也同樣煩惱著那些想要從欲界紅塵中解脫出來的修行者
。佛陀入滅后一千兩百年
,禪門臨濟宗的開山祖師臨濟義玄如此教導弟子:“逢佛殺佛,逢祖殺祖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边@也許是個辦法。但我和佛祖沒什么過節(jié)
,我不介意見到他
。北京以西約三百六十公里之外,長城腳下的邊塞古城大同是我這次打算探訪的地方

我考慮過坐火車前往
。但是在中國乘火車總是麻煩多多——并不是火車旅行本身,而是買票的過程
,尤其是如果你想買到一張座位票的話
。長途汽車的票價要貴一點,但是往往更快
,更舒適
,班次也更多。北京城里的長途汽車站有六七個之多
,我打過問訊電話
,找到了正確的那一個:六里橋長途汽車站。但我發(fā)現(xiàn)
,從泰德的公寓到六里橋
,要穿越半個北京城,而且那地方?jīng)]通地鐵
。出發(fā)前
,泰德帶我去了趟女人街附近的舊貨市場,花八十塊錢買了部舊手機
,又充了八十塊錢話費
。跟泰德道別時,我祝他好運——他正打算拍一部關(guān)于皮影戲的紀錄片——然后奢侈了一把
,打車去了六里橋長途汽車站
。司機選擇走三環(huán),因為這樣雖然繞遠可速度快
。他說的沒錯
,我們開到六里橋只用了半個鐘頭,但車費達六十元之巨

車站剛剛翻修過
。它的表面被玻璃幕墻包裹了起來,而內(nèi)部的裝修更是氣派
,售票處已經(jīng)是電腦聯(lián)網(wǎng)的了
。不到一分鐘
,我買好了車票,十分鐘以后發(fā)車
,剛好還有時間上趟洗手間
,再買瓶茉莉茶飲料,一包花生
。開往大同的長途車每小時一班
,票價不過八十一塊錢。
與車站相比
,大巴的嶄新程度不遑多讓
。盡管是周末,車上卻只有十來個人
。根據(jù)我自己的經(jīng)驗
,在中國能遇上一輛空蕩蕩的大巴實屬難得,一輛嶄新而又空蕩蕩的大巴則無疑是稀世之珍
。大巴的后排座位都空著
,我走過去坐下,幾乎有受寵若驚的感覺
。然而緊接著
,我抬眼看見了前方高懸的車載電視和DVD播放器,更注意到每個座位都安裝了微型揚聲器
,心中大呼不妙
。不出所料,我們剛一出發(fā)
,電視里就開始播放電視劇
,但總算老天有眼,司機把音量開到足夠低
,隨著車速越來越快
,公路上傳來的噪音迅速淹沒了它。


正文 第二章 不見如來(2)

大巴從三環(huán)的西段開向北段

,然后拐上通往張家口的高速公路——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就是在張家口拍攝的
。出城不久,高速公路進入山區(qū)
,開始蜿蜒起來
,八達嶺長城在窗外閃現(xiàn)。旅游部門統(tǒng)計過
,八達嶺每年接待的游客都在四百萬到五百萬之間
。如果把這些游客全都抓了壯丁,讓每個來訪者為長城添一塊磚,只需一塊
,就可以迅速重新修建一道東至大海
、西抵大漠的長城。我在車里胡思亂想著
。經(jīng)過過去幾天的奔波和一場小感冒
,我的身體還沒從疲勞中恢復。大巴駛過八達嶺出口
,我試圖讀一本中國佛教造像史方面的書,但很快便告放棄
。最后
,我拿出國航贈送的小枕頭,靠在車窗上睡著了

沒有人知道佛陀的追隨者何時開始為他們的導師造像
。根據(jù)一部被許多人認為是佛教早期大眾部傳本的佛經(jīng)記載,佛陀成道后
,曾升至須彌山頂?shù)奶旖?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為他的母親說法三月。在此期間
,附近的兩位國王命令手下工匠造佛像兩軀
,以此稍解弟子們內(nèi)心之中因佛陀的短暫離去所帶來的空虛與不安。兩座佛像均與佛祖等身大小
,一座以牛頭旃檀木雕就
,另一座為黃金鑄成。(《增一阿含經(jīng)》卷二十八)
佛陀入滅于公元前383年①
,而《增一阿含經(jīng)》修成于此后的二三百年間
,其中所述事跡真假難辨,但不管怎樣
,我們?nèi)阅苡纱丝闯龇鹜拥男蜗髮τ谒淖冯S者而言有多么重要
。從已知的考古資料來看,最早被用來象征佛陀的并不是他的肉身形象
,而是那些暗示其存在的事物:佛陀于菩提伽耶成道時為他遮陰的那棵無花果樹
,說法時趺坐其上的獅子座,象征佛法“八正道”的有著八根輻條的法輪
,裝有佛骨舍利的堵波
,或者象征他已出離塵世的腳印等等。直到公元前一世紀
,犍陀羅(今巴基斯坦)的工匠們才開始逐漸從這些含蓄的象征轉(zhuǎn)向直接刻畫佛祖肉身形象
,大夏(今阿富汗)和秣菟羅(今印度北方邦)的工匠們也在公元一世紀和稍晚些時候分別步上犍陀羅的后塵。
在這些最早的造像中,佛陀頭蓋骨中部的隆起被刻畫為螺發(fā)盤旋的肉髻
,耳輪模仿年幼大象的特征
,雙臂頎長宛如猩猩,眼廓的形狀則像蓮花瓣一般
。佛陀穿著通肩式的袈裟
,他通常站著而不是坐著,右手施無畏印
,仿佛在跟眾生打招呼
。學者們至今仍在爭論這類人性化藝術(shù)造型的文化淵源(是印度本土的還是源自希臘?)
,而在此之前
,印度次大陸的造像僅限于刻畫地方神。盡管《增一阿含經(jīng)》這類早期大眾部經(jīng)典中記述了為佛陀造像的事跡
,但在佛陀最初的教導中
,教法是比導師本人更為重要的。我們在另外一些早期佛經(jīng)
,比如《相應部》之中
,就可以讀到這種對偶像的回避態(tài)度——佛陀對弟子跋迦梨說:“見法則見我,見我乃見法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ㄉ献堪屠亟?jīng)《相應部?犍度篇?八七?第五?十三》)


正文 第二章 不見如來(3)

然而佛陀還告訴弟子,在他入滅后五百年

,佛法的追隨者們就會從教法本身轉(zhuǎn)向?qū)π蜗蟮陌V迷
。他說對了,而且他們并沒有等那么久
。僅僅到了公元前一世紀
,犍陀羅和大夏地區(qū)的印度希臘王國以及貴霜王朝的統(tǒng)治者就在他們的棺材和錢幣上浮雕了釋迦牟尼的形象。隨后的兩個世紀里
,秣菟羅地區(qū)又涌現(xiàn)出更為精致的石雕佛像

這一切并非偶然。大乘佛教就崛起于大夏
、犍陀羅和秣菟羅所在的這片土地
,這一派的佛教徒倡導通過積累功德,而不是寂寞艱苦的修行
,最終達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當?shù)氐慕y(tǒng)治者和商人很快開始資助這種新興的、向世俗開放的佛教運動
,佛陀的形象也隨之變得典雅高貴起來
。到了四
、五世紀,他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普通的神
,而是作為宏偉而萬能的超級偶像出現(xiàn)了
。如今,阿富汗巴米揚的大佛已經(jīng)化為齏粉
,佛教徒早年為佛祖樹立的巨大造像
,也就只有在大同還能一窺究竟。我一路向著它飛馳而去
,直到售票員把我從夢中叫醒

開出北京兩小時之后,大巴停在一個中石化的加油站
,讓乘客下車放水
。盡管中國的石油工業(yè)已經(jīng)向民營資本開放,中石化仍然基本壟斷著華北市場
,不過它的加油站總算也開始提供抽水馬桶了。在過去
,廁所的全部只不過是一道墻圍著一條溝
。同車的乘客們都抓住機會向廁所沖去,我換了個姿勢
,打算接著做夢
,但沒能成功。通常
,長途汽車中途停車
,會至少給乘客留出一根煙的時間,可是人們剛剛從廁所冒出頭來
,這輛車的售票員就大喊著把他們趕回了車上
。于是我們繼續(xù)趕路。
快到宣化出口的時候
,我們離開京張高速
,進入宣大高速往西南方向駛?cè)ァT谥袊穆放粕?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高速公路對應的英文是“expressway”
,而不是 “freeway”①,因為一切重要的交通線在這里都是收費的
,也正因為如此
,中國才得以如此迅速地建成完善的道路系統(tǒng)。無論收費幾何
,我相信物有所值
。當然,那些超載的大貨車一刻不停地摧殘著這些高速路,但普通公路的狀況更糟
,常常滿布陷阱
。以前在中國乘車旅行,平均時速能達到四十公里我就謝天謝地了
,如今有了高速公路
,大巴輕易就能開上九十公里,而私家車常常時速超過一百公里
。雖然高速公路讓旅途少了幾分探險的樂趣
,但同時也的確讓長途旅行變得更加靠譜。
繼續(xù)前行
,公路將泥河灣盆地干枯而廣袤的地表撕開
,橫穿而過。在最近幾年里
,這里成了古人類和古生物學家的樂園
,對于學者們來說,泥河灣已成為比周口店更為重要的地點
。就在這距離北京一百二十公里的高速公路旁邊
,考古學家將中國境內(nèi)早期人類活動遺跡的出現(xiàn)時間前推至一百七十萬年前,比周口店早了一百多萬年
,從而成為世界范圍內(nèi)已知最早的人類起源地之一


正文 第二章 不見如來(4)

高速公路與路旁的景致同樣荒涼。路上甚至看不見一輛大貨車

。一片死寂
。偶爾,窗外冒出一兩條河流
,它們出現(xiàn)在這不毛之地讓人感到驚訝
。河水還沒化凍,黑白兩色的喜鵲在冰面上蹣跚跳躍
,尋找著冰層的裂縫
。在一條河中央,有個老頭把冰面鑿了個洞
,坐在馬扎上垂釣
。過去曾經(jīng)嘯聚于這片土地的游牧民族對于開春的第一場漁獲非常重視。吃了一冬天的羊肉
,這時候能來條魚當然是打牙祭了

除此之外,枯黃的視野里僅有的變化就剩下去年秋收之后農(nóng)田里殘留的秸稈和隨風飄散的塑料袋了
。進入大同之前
,我們終于看見了一點綠色的東西
。那是一片綿延數(shù)公里的松樹林。它看上去簡直不合時宜
。駛過松林
,我們又重新回到枯黃的世界。
自從印度板塊向北漂移切入歐亞板塊
,將中亞抬升起來之后
,季風就再也沒有光顧過這片土地。它變得一天比一天更為干旱
,但這并不是一片沙漠
,或者至少還沒變成沙漠。它位于一片曾經(jīng)廣闊無垠的大草原的最南端
,游牧民族曾在這里逐水草而居
,同時覬覦著附近那些居住在土黃色城市中的居民擁有的財富。中國的早期歷史就是這兩群人的關(guān)系史

游牧民族并不是由新石器時代的采獵者演化而來
,他們形成于成熟的文明社會,或者至少是在文明出現(xiàn)之前的轉(zhuǎn)型時期
。在這一時期
,人類學會了馴化動物,開始豢養(yǎng)家畜
,而馬、牛和羊這類家畜的飼養(yǎng)需要廣闊的草場放牧
,游牧民族由此出現(xiàn)
。農(nóng)業(yè)文明與游牧社會長期處于緊張關(guān)系之中,但他們卻又互相依賴
。游牧人需要文明世界出產(chǎn)的谷物和諸如織物和金屬器具一類的產(chǎn)品
,文明世界則渴望獲得游牧人擁有的馬匹和皮革,但他們更渴望得到的則是游牧人的軍事技術(shù)
。游牧民族正是靠著他們的軍事才能
,才從農(nóng)業(yè)居民那里掠得物品和財富,而定居在黃河流域的農(nóng)業(yè)中國人也同樣依賴游牧民族的軍事技術(shù)與敵人抗衡——他們的敵人不僅來自北方草原
,也來自農(nóng)業(yè)文明內(nèi)部

公元前三世紀,當中國在秦帝國的統(tǒng)治下第一次結(jié)成統(tǒng)一的政體
,它的游牧鄰居也締造出了第一個強大的部落聯(lián)盟——匈奴
。隨著中原王朝的興亡,草原上的部落聯(lián)盟也經(jīng)歷著分分合合——匈奴之后是鮮卑
,鮮卑之后還有突厥 大多數(shù)時間里
,中原的王朝總是占據(jù)著主導地位
。但拓跋鮮卑首次打破了這一局面,他們不僅攻破了農(nóng)業(yè)文明的防線
,并且征服了中原
,在公元386年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非漢王朝——北魏。拓跋氏的鮮卑人早已湮沒于歷史
,但在其故地
,鮮卑人的遺產(chǎn)依然有跡可尋。離開北京四個半小時之后
,我們終于抵達了拓跋鮮卑王朝的故都


正文 第二章 不見如來(5)

走出大同汽車站之前,我先在車站里找人打聽了下一個目的地——五臺山的發(fā)車班次

。先把退路找好
,這是我老早就養(yǎng)成的習慣。售票窗口里的女士說
,每天只有一趟去往五臺山的班車
,早晨七點半出發(fā),上車地點在另一個車站
。我把這些都記在小本上
,出了車站,把背包扔進一輛等在門口的出租車
,告訴司機:給我找間像樣的旅館
。旅途才剛開了個頭,我的內(nèi)心正豪邁得不行

大同已經(jīng)完全變了樣子
。我上次來訪時還是1989年,那會兒的人們?nèi)绻斯步煌ü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可以在馬車和公共汽車之間做選擇
,它們的共同之處是車身上都刷著諸如“在黨的領(lǐng)導下闊步向前”之類的大字標語。
出租車司機顯然過高地估計了我的實力
。他帶我去了花園大飯店——他眼里的“像樣的旅館”
。這家四星級酒店一晚住宿的價格是四百二十元人民幣,大大超出了我這名“老外”的支付能力
,兩位年輕的前臺小姐對此大感驚訝
,不過她們依然熱心地幫我聯(lián)系了云岡賓館——三百六十元,還是太貴
。最后
,她們帶著幾分不情愿,向我推薦了泰和春
,但又憂心忡忡地指出
,那只是一家三星級賓館
。她們幾乎要為讓我如此屈尊而感到羞愧了。泰和春一晚只要二百元
,而那正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價格
,它位于大同城的東邊,不過反正城市也沒多大
。幾分鐘之后
,我們就到了。辦完入住手續(xù)
,我回到車上拿我的行李
,然后跟司機商量包他的車。最終談好的價格是一天一百六十元
,大約相當于北京的三分之一

二百塊的房間相當超值,連地毯都是干凈的
,一個煙疤也沒有
。飲水設(shè)備已經(jīng)和中國的大多數(shù)旅館一樣,不再是從前的暖瓶
,換成了電熱水壺
。恭喜過自己之后,我用水壺燒了點開水
,一邊等水開
,一邊打開行李,拿出茶具:一只橘子大小的陶壺
,兩只小瓷杯——一只給我自己
,一只留給客人,或者兩只都給我自己
。茶葉是一包臺灣烏龍。除此之外
,還有我從西雅圖對面的班布里基島上一家兩元店里淘來的圓形手工木托盤
。盤底上刻著一座山,山上立著一間俯瞰瀑布的小亭子
,還有一首到現(xiàn)在我也沒看明白的日文詩
。做這只托盤的人大概和我一樣,總在幻想另一個世界
。這是我在旅館度過的第一個晚上
,我盡情享受著眼前的奢華。
第二天早晨
,為了通便
,我改喝了咖啡
,并準備好去見識拓跋氏鮮卑人的成就。和許多游牧民族一樣
,鮮卑人的宗教信仰中充斥著薩滿的成分
,但是也像其他征服了定居居民的游牧民族一樣,作為征服者的鮮卑接受了被征服者的信仰
。拓跋氏尤其看重佛教
。他們不僅支持佛教僧侶的活動,更宣稱“皇帝即如來”
,以此牢牢控制了篤信佛教的子民


正文 第二章 不見如來(6)


但這種安排也有不利的一面。僧侶和寺院因為免于征稅

,成了許多人逃避賦稅的避難所
,而那些沒有選擇逃避的人則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負擔。終于
,在公元446 年
,北魏太武帝忍無可忍,發(fā)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滅佛運動
。寺院被搗毀
,沒來得及逃走的僧尼被強迫還俗。然而就在452年太武帝去世之后
,他的孫子
,繼位的文成帝立刻掉頭開始修復那些被他祖父毀掉的寺院。他還在都城西面的砂巖峭壁上啟動了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為宏大的佛教藝術(shù)工程
。這片名叫云岡的山崖被當?shù)厝艘暈槭サ?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尋找神跡的地方。文成皇帝則在這里用石頭雕刻出了自己心中的神跡

最初的方案由文成帝指派僧人曇曜負責籌劃
,這一方案包括開鑿五座洞窟,每窟中供奉不同的佛像
,以此象征佛祖擁有的五種智慧:法界體性智
,大圓滿智,平等性智
,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
。因為石窟由皇家出錢開鑿,于是窟中的五座佛像分別按照拓跋氏已逝的四位皇帝和文成帝沒能當上皇帝的父親的容貌雕刻
。正所謂“皇帝即如來”
,這些造像用石頭重申了鮮卑人的主張。根據(jù)皇家的記錄
,有超過四萬名工人參與了工程
,招募的工匠來自絲綢之路沿途各地
,甚至遠達印度。工程開始于 460年
,到了全部完工的524年
,云岡的峭壁上已經(jīng)被鑿出五十多個洞窟,里面雕滿了五萬多尊佛像
。到了唐朝
,來自中原的工匠又為云岡增添了一些佛像,但除了其中的一尊巨型阿彌陀佛造像
,其他都無法與拓跋氏的成績比肩


正文 第三章 無山(1)

第三章無山
收拾好行李,下樓退房的時候

,值夜班的前臺還在睡覺
。六點剛過,三月初的大同依然籠罩在夜色之中
,只有東方地平線上泛出微弱的曦光
。開往五臺山的班車七點半出發(fā),但我有了一項臨時計劃
。昨晚
,我在旅館房間里的一本旅游手冊上看到,大同城北五公里處有一座鹿野苑石窟
,又被稱為“禪窟”

中國人說到禪,通常指的是入定冥想的禪修
,而不是菩提達摩所開創(chuàng)的禪境
。這并不奇怪,禪最初的含義就是入定
。也許中國禪宗的創(chuàng)始人在此曾留下足跡
?我的好奇并非全無根據(jù)。根據(jù)唐朝和尚道宣(596-667)留下的記錄
,菩提達摩于公元475年前后從印度南部渡海到達廣州
。在南中國當時的劉宋朝廷,他沒有獲得期望中的禮遇
,于是一路向北行去
。如果文獻記載無誤的話
,五世紀晚期訪問中國北方的達摩肯定來過大同
,因為此時的大同正是占有整個北方的北魏王朝之首都。直到公元494年
,鮮卑人才將都城遷至洛陽
,達摩很可能也在那時隨著他們一道去了洛陽
。不管怎樣,前往禪窟拜謁一番是必要的

旅館門前的大街上闃無一人
,等了二十分鐘,終于駛過一輛出租車
。司機雖然聽說過鹿野苑石窟
,但他從沒去過。我們共同掌握的唯一線索是它在城北
。于是
,我們就沿著城外向北的大路開去。這是一條還沒有完全修好的公路
,一路上異常顛簸
,而且路程顯然遠遠不止手冊上宣稱的“五公里”——如果它不是謊報軍情,那就是從市區(qū)最北的邊界開始計算距離的

大約開了十公里
,公路在小石子村外分出兩條岔路,左邊是鋪好的公路
,右邊是土路
,我們選了左邊那條。路牌顯示這條路通向新榮——天知道那是哪兒
,連司機都沒聽說過這個地名
。公路進入了一座山谷,并開始爬坡
,我開始擔心
,照眼下的情形,別說找不著達摩用過的蒲團
,連五臺山的班車也趕不上了
。又開了兩公里,路邊出現(xiàn)了一個不起眼的標志
。停下車仔細觀瞧
,上寫:鹿野苑禪窟。路標后面
,就在山路轉(zhuǎn)彎處上方的一道山崖上
,立著一座小廟。
司機告訴我
,他之所以聽說過這地方
,是因為有朋友到這兒來上過香。與大多數(shù)經(jīng)歷過“文革”的中國人一樣,司機本人僅有的宗教活動只包括逢年過節(jié)時給自己的祖宗上幾炷香
,燒點紙錢
。對他來說,一個人跑這么遠來燒香是件不可理喻的事情——干嗎不在家燒呢
?這是個好問題
,但眼下沒有時間深入探討了。我感興趣的是那座廟
,或者更準確地說
,是廟里的石窟。
司機又說
,他那些來過的朋友曾經(jīng)告訴他
,石窟在廟后面的山谷里,有的石窟里面有佛像
,有的沒有
。我一面猜想著到底有佛像的石窟是禪窟,還是沒有佛像的是
,一面從背包里掏出鬧鐘(我沒帶手表
,看時間和按時起床都得靠它)。已經(jīng)6:50了
。也就是說
,出租車開到這里花了半小時。達摩也許會在這兒停留更長時間
,但我必須撤了
。我拿出GPS,記下此地的坐標
,決定下次再來
。回到車上
,司機在坑洼的路面上一路狂奔
,趕到長途車站時,才7:15
,去五臺山的大巴正在車場里停著
。我額外給了司機一筆小費,然后跑到售票窗口
,花六十二元錢買了張車票
。還有幾分鐘時間,我又在路邊的早點攤上買了張剛攤好還熱乎的雞蛋灌餅
,這才跟著其他乘客一起上了車


正文 第三章 無山(2)

司機還在熱車

,我走過去問他,為什么每天只有一班車去五臺山
。他告訴我說,從四月到十月是五臺山的旅游旺季
,那時候每天有四班車
,而這會兒才三月。車上裝著大概十名乘客
,沒有一個人是去五臺山旅游的
。我在車廂后部一人占了兩排座位——一排給我自己,一排放行李
。大巴的最后兩排座位和中間的過道都埋在了堆積如山的紙箱下面
,紙箱里裝著素蝦、素蟹
、素干貝
、素鮑魚、素肝
、素糖醋排骨……一切以豆制品和面筋制成的素齋美食應有盡有
,它們都來自深圳的一家工廠,是為香客們準備的

五臺山是黃河以北最為著名的佛教名山
,也是所有佛教徒朝圣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站,但三月顯然不是理想的季節(jié)
。大多數(shù)朝圣者選擇在夏季造訪
,而石家莊、太原或者大同則是他們經(jīng)停中轉(zhuǎn)的主要驛站
,五臺山與這三座城市的距離都在二百公里之內(nèi)
。也就是說,我乘坐的這趟班車將在中午之前到達——但這只是在途中一切順利的前提之下

開車后沒多久
,我注意到地板上有裂縫,透過裂縫可以直接看到車下的路面
。還沒出城
,兩條腿已經(jīng)凍得失去了知覺,我從背包里掏出羊毛襪套在腳上
,總算聊勝于無
。幾分鐘之后,車廂里傳來一股燃燒橡膠的怪味
,緊接著
,靠窗的座位下面開始散發(fā)熱量
。看來是有人向司機投訴過了
。然而好景不長
,腳趾剛開始恢復知覺,暖氣就消失了
。接著
,大巴開始不斷拋錨,大概有六七次之多
。每次拋錨停車
,司機就把駕駛位旁邊的發(fā)動機罩掀開,在變速箱或者連桿上撥弄幾下
,我看不太明白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

以前在軍校里學過的汽車機械常識,自從我逃出軍隊之后就全忘了
。我曾經(jīng)在佐治亞州本寧堡軍事基地的吉普車機械學堂當過汽車兵
。培訓期結(jié)束前的一個星期,我們?nèi)嘟拥搅吮慌赏侥系耐ㄖ?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所有人都歡呼雀躍
。一幫半大小子就要上陣殺敵了,而敵人都是些看起來比隔壁鄰居還要安詳?shù)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同學們?yōu)榇吮憩F(xiàn)出的熱情讓人難以置信
。那是1964年夏天,電視里還沒開始出現(xiàn)大批尸體袋被運回的鏡頭
。那年春天
,我剛從大學里退學(這已經(jīng)是我第三次退學了),正好接到服兵役通知
。國家規(guī)定的服役期限是兩年
,而我主動要求多待一年,條件是把我派到德國去
。在當年
,服兵役是可以談條件的:只要答應多干一年,就可以挑選地點和專業(yè)培訓項目
。結(jié)果人算不如天算
,突然冒出個越南,之前談好的一切自然只能作廢
。第二天
,我就離開了本寧堡基地,那天剛好是發(fā)餉日

一名二等兵的月餉在當時是七十八美元
。有了這筆錢
,再加上頭兩個月的節(jié)余,足夠我逃出佐治亞州
,搭順風車橫穿美國了
。過了不到一個月,在經(jīng)歷了一場車禍
、一次拘留和一個女色狼的騷擾之后
,我被八月下旬的一場暴雪困在了蒙大拿州的公路上,饑寒交迫
,窮困潦倒,風雪中一輛車也看不到
。最后
,我只好步行至附近的小鎮(zhèn),到警察局里去自首
。局里的號子每間有兩張上下鋪
,上鋪已經(jīng)有人了。我在下鋪安頓好
,轉(zhuǎn)頭要跟室友攀談
,結(jié)果他那副尊容把我嚇得差點越獄。那是個已經(jīng)幾乎不成人樣的流浪漢
,他的臉上和身上布滿了劃傷
、淤青和腫塊。鐵路警察把他從一列全速行駛的貨車上拋了下去
,后來
,有人在鐵軌邊發(fā)現(xiàn)了他,于是送到警察局
。醫(yī)院才是他該去的地方
,但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正文 第三章 無山(3)


當天下午

,警察開車把我送到蒙大拿州東部大平原上最大的城市邁爾斯城
。接下來會怎樣,我一無所知
,只能做好最壞的打算
。事實上,最壞的情況就發(fā)生在邁爾斯城監(jiān)獄
,那里面根本沒有床
,只有一排鐵架子。運氣好的話
,你能找到幾本雜志當枕頭
。這兒的人都不喜歡流浪漢
。過了一個星期,軍方才派人來把我領(lǐng)出去
。那是無比漫長的一個星期
,整整七個寒冷難捱的漫長夜晚——每天晚上你都會被監(jiān)獄對面射擊場上的槍聲驚醒——和七個無所事事的漫長白天。我翻來覆去地看那幾本兼職做枕頭的雜志
,里面盡是些關(guān)于怎樣打獵
、垂釣和到海底尋寶的文章。我打定主意
,如果有朝一日能離開軍隊
,定要如此享樂一番。
帶我出去的人來自附近的一處空軍導彈基地
,他把我送上了火車
。因為我是主動自首,所以軍方也懶得專門派人過來押解我
。四五天之后
,我又回到了本寧堡,向我所在的小隊報到
。軍士長問我為什么擅離職守
,我一一坦白了我的理由。奇怪的是
,他不僅沒把我送上軍事法庭
,反而居然遵守了之前的約定,即使后來我在他手下依然吊兒郎當也沒為難我
。我先是被派到炊事班干了一個月
,接著又去接受文職培訓,然后就被派往德國的一個醫(yī)務營總部服役
。我的汽車機械知識也就此停留在開小差之前的水平:變速箱
、連桿,不是變速箱就是連桿

司機修著他的車
,我胡思亂想著我的往事。在中國
,我從不擔心汽車拋錨
。中國司機能自己解決所有故障。我們這位一開始只是用螺絲刀鼓搗了兩下
,車就又能走了
。后來情況越發(fā)嚴重,他也認真起來
,拎著鉗子
、扳手和一股金屬線消失在車輪下面
。半小時之后,他鉆了出來
,跳進駕駛室
,車子又繼續(xù)盤旋在山路上,翻過一座又一座巨大枯黃的山峰向大同東南方向開去

開進第二道山脈的時候
,我們在峽谷里看到了懸空寺。顧名思義
,那是一座建在半空之中
、懸崖之上的建筑
。這里是所有前往山西的旅行團都會停留的景點
,我自己就已經(jīng)來過兩次
。盡管看起來像座寺廟,它的修建其實是出于軍事目的:過去駐扎在附近的戍邊軍人常到此焚香禱告
,祈求上天神靈保佑邊疆安寧
,免受游牧民族侵擾之苦
。我們的車不是旅行團包車
,因此并沒有停下。從車窗向外看去
,懸空寺的空中樓閣在晨曦中凌空危立
,不似人間。
繼續(xù)向前
,車子開進了一條隧道
,懸空寺消失在黑暗中。從隧道另一端冒出來的時候
,眼前出現(xiàn)了一座水庫
。冰凍的水面一片潔白,如同我在黃河源頭見過的那些鹽湖
。冰面上沒有輪胎印
,也沒有釣魚或者滑冰的人,空寂的群山和肅殺的冰面之間一片蒼涼
。再往前行去
,路邊的田野中出現(xiàn)了幾個揮著鋤頭,在去年殘留的秸稈之間翻地的農(nóng)夫
,蒼涼之氣稍減
。田邊站著幾頭牛,眼睛正望著農(nóng)夫
,大概在猜想何時會輪到它們上場
,開始新一年的勞作
。我們還經(jīng)過了一大群黑白相間的山羊,大概有五百只
。羊肉是中國北方的無上美味


正文 第三章 無山(4)

在七十公里界碑處,我們經(jīng)過青瓷窯煤礦擁有的一座附屬礦井

。農(nóng)閑時節(jié)
,農(nóng)民們會到礦上掙點外快,還有些倒霉蛋一年到頭在這里挖煤
。蜿蜒的山路終于把我們送出這道山脈
,然后向西進入一條無比寬闊平坦的山谷,那一定是遠古冰川運動的杰作
。司機突然又把車停下了
。他跳出駕駛室,在一個車輪上踹了兩腳
。那條車胎在慢撒氣
。但仍然不必擔心——中國的道路兩旁,哪怕是再荒涼的地方
,補胎的小鋪子也隨處可見
。果不其然,前方幾百米外的一座土坯房門口掛著塊牌子:補胎

司機找出千斤頂撬起車身
,卸下輪胎,一路扶著它滾向土坯房
,其他人都下了車
,站在路邊抽煙、放水或者活動著腿腳
。我跟坐在我前面的一個男人聊了起來
。這是個八十多歲的蒙古族老漢。在他干癟的嘴里
,我只發(fā)現(xiàn)了兩顆牙齒
。大概他每天只能就著稀粥吃點饅頭了。他以為我是維族人
,我以為他是藏族
。互相搞清楚對方的身份之后
,他告訴我
,他認識五臺山上一座廟里的喇嘛。每年春天,他都會去廟里修行一段時間
,秋天再回大同去
,如此堅持了七年。我跟他打聽山上的住宿情況
,他推薦了幾家比較適合香客的旅館

我們正聊著,另一個蒙古族人走了過來
,遞給老漢一瓶白酒
,老漢又遞給了我。我笑著把酒瓶推了回去
。這么一大早就喝酒太奇怪了
,更何況還是在車上。另外
,中國白酒是最讓我難以接受的酒精飲料
,只要想到它,我就能渾身一激靈
。把酒還給老漢之后
,我走開去和旁邊的一名僧人聊天,他一個人站在路邊
,手里默默轉(zhuǎn)動著念珠
。僧人來自五臺山的寶華寺,幾天前到大同的華嚴上寺見了一些同修
,現(xiàn)在正要返回五臺山
。寶華寺在北臺的山腳下
,靠近碧山寺
。我告訴他我去過碧山寺,但從來沒聽說過寶華寺
。他解釋說
,寶華寺里僧人不多,因此也沒有多少香客——清靜的道場好修行
。他邀請我到廟里住上一段時間
,但我已經(jīng)有別的安排了。也許下次吧
,我說

司機回來了。裝好輪胎
,我們繼續(xù)西行
,開進破爛不堪的砂河鎮(zhèn),從滿街的行人身邊呼嘯而過
。每天有兩趟從北京出發(fā)的列車經(jīng)停砂河鎮(zhèn)
,卸下那些去五臺山朝圣的香客和游人之后
,繼續(xù)開往終點站太原。1989年
,我曾來過砂河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鎮(zhèn)上幾乎看不出什么變化:一條大街從鎮(zhèn)中穿過
,鎮(zhèn)上的一切都雜亂無章地堆在大街兩邊
。有人向司機招手,但司機沒有理會
,繼續(xù)向前開去
。正常情況下,中國的巴士總是盡可能的拉客
,也不管車上還有沒有座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在碰上這么一位高傲的司機,讓我感到很困惑
。我自言自語地嘟囔了幾句
,被坐在前面的蒙古族老漢聽到了,他轉(zhuǎn)過頭來為我解惑:在砂河鎮(zhèn)坐車的人
,只能坐砂河鎮(zhèn)的車
,這是這兒的規(guī)矩。


正文 第三章 無山(5)


司機循規(guī)蹈矩地開出了砂河

,然后轉(zhuǎn)而向南
,沿著一條河往山里開去。道路在五臺山北坡蜿蜒爬升
,路旁開始出現(xiàn)積雪
,河里的水變成了冰,再往前
,路旁的積雪漸漸擴展到了已經(jīng)結(jié)冰的路面上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80/7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 rel="prev"> 沒有了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禪的行囊》比爾波特著
中國古代文學史筆記
中國古代文學史筆記 導 論 我國古代文學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幾種主要表現(xiàn): 一. 我國文學中的鄉(xiāng)國情懷: 1、 在我國的詩文里
,對于故鄉(xiāng)
、故國的思念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2
《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 001張九齡:感遇四首之一 孤鴻海上來
,池潢不敢顧。 側(cè)見雙翠鳥
,巢在三珠樹
。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次第花開》
于丹《論語》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