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母乳性黃疸一定要停母乳嗎
母乳性黃疸是由于母乳中的酶可以促進嬰兒小腸內(nèi)的可催化結(jié)合膽紅素變成未結(jié)合膽紅素
,新生兒寶寶的腸活力又比較慢,當大量的膽紅素分離成為未結(jié)合膽紅素
,被寶寶吸收后
,母乳性黃疸就出現(xiàn)了
。

在母乳性黃疸的治療上,確實是存在停掉母乳喂養(yǎng)的
。一般在寶寶患上母乳性黃疸期間
,媽媽需要暫停母乳喂養(yǎng)3天,期間給寶寶使用奶粉喂養(yǎng)
。在停母乳后,寶寶的母乳性黃疸的癥狀就會慢慢的消失
,消失后
,即可給寶寶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停母乳期間
,哺乳媽媽同樣需要將乳汁排空
,為寶寶再次母乳喂養(yǎng)做準備
。
那么寶寶患上了母乳性黃疸要停掉母乳的問題上,其實并不是一定的
。母乳性黃疸是由于寶寶小腸內(nèi)的膽紅素較高所導(dǎo)致
,如果媽媽希望不停掉母乳
,那么可以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服用相關(guān)藥物
,即可不用停掉母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并不是說寶寶患上了母乳性黃疸就可以置之不理
,爸爸媽媽一定要帶寶寶去醫(yī)院進行診療
,確定寶寶是否有其他疾病,如果排除一切可能的病因
,那么才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
。
二
、新生兒黃疸6大類型
1、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所特有的一種現(xiàn)象
。生理性黃疸屬于正常生理現(xiàn)象,會自然消退
,不需要治療
,媽媽不必過分擔心
。生理性黃疸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胎兒在宮內(nèi)低氧環(huán)境下
,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
,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
,易被破壞,胎兒出生后
,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約為成人的兩倍
;另一方面
,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
,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xiàn)黃疸現(xiàn)象
。
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在出生后第2-3天開始
,這時寶寶的皮膚會呈淺黃色,眼白部分會呈現(xiàn)藍色帶有微黃
,尿稍黃
;到出生后第4-5天全身黃到進階程度。這種黃疸會在寶寶第10-14天消退
,檢查后會發(fā)現(xiàn)肝功能正常
、血清未結(jié)合膽紅素增加。早產(chǎn)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xiàn)得較早
、較高
,也持續(xù)較久
,可延遲致3周-4周消退。雖有黃疸
,但寶寶沒有什么不適,一般情況好
。生理性黃疸屬于正常生理現(xiàn)象
,不需治療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加猩硇渣S疸的足月兒血清膽紅質(zhì)多
2
、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是新生兒進食母乳后出現(xiàn)的黃疸癥狀,屬于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
。其黃疸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高峰(即寶寶出生5天后)后黃疸沒有消退跡象反而加重;如繼續(xù)哺乳
,黃疸在高水平狀態(tài)下繼續(xù)一段時間后才緩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時
,黃疸明顯下降,若再次哺乳
,黃疸又上升
。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
,它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zhuǎn)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泄
,于是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加
,出現(xiàn)新生兒皮膚和鞏膜的黃染
。
一般新生兒黃疸2-3周便會消退
,但吃母乳的寶寶黃疸癥狀會持續(xù)1-2個月
。約有10-15%以喝母乳為主的寶寶,會有母乳性黃疸
。可以放心的是
,母乳性黃疸對寶寶的發(fā)育和成長不會有任何影響,可以按照以前一樣
,繼續(xù)給寶寶喂養(yǎng)母乳
。
停止母乳喂養(yǎng)可以減輕母乳性黃疸癥狀
。停喂母乳后黃疸大約在2-4天內(nèi)減弱,6-10天內(nèi)全部消失
。停母乳時可用牛奶暫時替代,待黃疸好轉(zhuǎn)后可以繼續(xù)用母乳喂養(yǎng)
。
3、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或RH血型不合
,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O
、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
。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
,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
,且造成的黃疸較輕
。據(jù)報道
,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fā)病率為11
。9%。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生后24小時內(nèi)出現(xiàn)黃疸
,且逐漸加重,常伴貧血
,水腫及肝脾腫大等癥狀。對于溶血性黃疸
,早期可進行換血療法
,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輕微癥狀
,只要采用光照療法即可
。
4
、感染性黃疸
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
、產(chǎn)婦產(chǎn)道特殊細菌、胎膜早破、產(chǎn)程延長
、分娩不潔等均可以引起新生兒感染
,繼而出現(xiàn)新生兒感染性黃疸
。感染性黃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fā)生的黃疸
。病毒感染多為宮內(nèi)感染,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
,其他感染有風(fēng)疹病毒
、EB病毒
、弓形體等較為少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癥黃疸最多見
。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后持續(xù)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后又出現(xiàn)持續(xù)性黃疸
。
5
、阻塞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
,其黃疸特點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現(xiàn)黃疸,逐漸加深
,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yōu)闇\黃色
,甚至呈白陶土色,這種黃疸一般B超檢查即可確診
。新生兒阻塞性黃疸可采用特效藥物,能有效消退黃疸癥狀
。
6
、藥物性黃疸
藥物性黃疸由維生素K3、K4
、新生霉素等藥物引起者。遺傳性疾病如紅細胞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陷
、紅細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
、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半乳糖血癥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
、囊性纖維病等也可引起黃疸。對于藥物性黃疸的寶寶
,要根據(jù)醫(yī)院檢查結(jié)果和醫(yī)生意見進行治療。
三
、如何通過指數(shù)判斷新生兒黃疸類型
小兒黃疸系數(shù)正常值:
小兒黃疸系數(shù)(血清膽紅素值)一般不超過15mg/dL就屬正常范圍
。
如何通過系數(shù)判斷新生兒黃疸類型
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判斷新生兒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要根據(jù)黃疸系數(shù)
,也就是血清膽紅素值
。生理性黃疸在新生兒出生后兩到三天出現(xiàn),四到六天會達到高峰
。這種情況新生兒黃疸正常值為2mg/dl到12mg/dl之間。
在以上新生兒黃疸系數(shù)最高值之上
,也就是超過12mg/dl時,或者新生兒黃疸系數(shù)上升過快
,每日上升超過5mh/dl時,新生兒就有可能是患病理性黃疸
。
除了黃疸系數(shù)可以判斷病理性黃疸之外,還可從其他線索判斷:如黃疸在新生兒出生后12~24小時內(nèi)就出現(xiàn)
;黃疸持續(xù)時間過長,超過13周
;黃疸程度過重,皮膚粘膜明顯發(fā)黃或是黃疸現(xiàn)象反復(fù)加重
,并伴隨其它異常情況。
四
、新生兒黃疸指數(shù)偏高怎么辦
遇到新生兒黃疸系數(shù)偏高時
,醫(yī)院方面通常會采取這樣的護理措施:
1.早喂奶、勤喂奶:
新生兒出生后在手術(shù)室即行早吸吮早接觸5分鐘
,入母嬰同室后在護士的協(xié)助下補做早吸吮早接觸30 分鐘
。按需哺乳
,最長間隔不超過3 小時。
早喂奶有助于提高新生兒喂養(yǎng)而促進腸蠕動和膽紅素在糞便中排泄,減少黃疸光療機會
,降低膽紅素水平
。
2.添加糖水:
如出生24 小時后測得黃疸系數(shù)>9 mmol/L
,可以在兩次喂奶之間添加葡萄糖水以增加新生兒小便次數(shù)
,以利于小便中膽紅素的排泄
。
3.新生兒游泳:
出生后24 小時的新生兒一般在喂奶后1 小時用特定的游泳圈
,在經(jīng)過培訓(xùn)的專業(yè)人員的看護下每天早晨游泳(水溫38℃)一次
,每次10~15 分鐘。
新生兒游泳可以促進胃腸道激素和胃泌素
,胰島素釋放增多,食欲增加
。而且游泳時活動消耗量較多腸蠕動加強,排便多
,有利于胎糞的盡早排出,從而降低新生兒黃疸
。
4.新生兒撫觸:
撫觸是用雙手對新生兒的各部位皮膚進行有次序的按摩
,出生24小時后的新生兒
,即可開始皮膚撫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稍谙赐暝琛⒂斡竞?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午睡或晚上睡覺前
、兩次哺乳中間
、新生兒不饑餓不煩躁時進行。
新生兒撫觸可促使迷走神經(jīng)興奮性增加
,從而使胃泌素和胰島素分泌增多,增加嬰兒的喂哺量
,促進食物消化吸收,促進胎糞排泄
。減少膽紅素的重吸收,從而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
。
母乳性黃疸必須停母乳嗎
母乳性黃疸必須停母乳嗎
母乳性黃疸必須停母乳嗎,黃疸是很多新生兒會出現(xiàn)的一種常見的臨床問題
,其中母乳性黃疸更是很多嬰兒黃疸的根本原因,很多嬰兒確診母乳性黃疸后會停母乳
,那么母乳性黃疸必須停母乳嗎?閱讀本篇文章
,來了解一下吧
。
母乳性黃疸必須停母乳嗎1在母乳性黃疸的治療上
,確實是存在停掉母乳喂養(yǎng)的。一般在寶寶患上母乳性黃疸期間
,媽媽需要暫停母乳喂養(yǎng)3天
,期間給寶寶使用奶粉喂養(yǎng)。在停母乳后
,寶寶的母乳性黃疸的癥狀就會慢慢的消失
,消失后,即可給寶寶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
。停母乳期間,哺乳媽媽同樣需要將乳汁排空
,為寶寶再次母乳喂養(yǎng)做準備
。
母乳性黃疸如何診斷
1
、母乳所致黃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現(xiàn)皮膚、粘膜黃染,無其他異常
,黃疸逐漸加重
,生后10~15天中未結(jié)合膽紅素可達171~513umol/l(10~30mg/dl)。如繼續(xù)哺乳
,升高的膽紅素可持續(xù)4~10天,然后緩慢下降
,3~12周恢復(fù)正常水平
,黃疸完全消退。若停止哺乳
,于48小時內(nèi)血清膽紅素可明顯下降。
2
、新生兒在生理性黃疸后持續(xù)不退或減退后又加重
,停止母乳喂養(yǎng)后48小時,膽紅素下降50%
,則可確定診斷
。
3
、如再恢復(fù)母乳喂養(yǎng)
,膽紅素又升高17~51umol/l(1~3mg/dl),但不會達到原來的高水平
。
4、在肝功能正常條件下需要與溶血
、感染引起的黃疸相鑒別
。
母乳性黃疸必須停母乳嗎2 母乳性黃疸停母乳幾天能看出效果
一般來說
,停母乳喂養(yǎng)3天就可以觀察到寶寶的黃疸有消退的`跡象
。若黃疸明顯消退
,則可以判斷為母乳性黃疸
。因為母乳性黃疸的寶寶,身體
、生長發(fā)育不會受到影響。所以母乳性黃疸對寶寶是沒有害處的
,黃疸一般可以在兩個月左右明顯減輕或者是消退
。
母乳性黃疸多久能好
一般情況下
,母乳性的黃疸在三個月的時候就可以好
,在這期間想要避免寶寶黃疸值升高
,在吃母乳的時候,要按照少量多次這種方法去喂養(yǎng)
,或者是給寶寶停一天的母乳。在這一天之內(nèi)
,母親可以將母乳用擠奶器擠出來,等到一天以后再給寶寶喂母乳
,可以慢慢降低身體的膽紅素
。
當發(fā)現(xiàn)寶寶在吃了母乳以后
,黃疸值才會升高
,這就說明是母乳性黃疸造成,再有母乳性黃疸的時候
,家人也不要太過擔心,讓寶寶多排大便
,多曬陽光
,可以有效的排除身體的膽紅素
,除此之外要觀察寶寶的身體情況,當有不正常的表現(xiàn)
,應(yīng)及時就醫(yī)檢查
。
退母乳性黃疸的方法有哪些
1、暫時停止母乳喂養(yǎng)
一般情況是不需要停止母乳喂養(yǎng)的
,膽紅素較高可以通過暫停母乳來緩解,但為了保障母乳的質(zhì)量與劑量
,每天可以用吸奶器將奶吸出
。
2、少食多餐母乳喂養(yǎng)
針對膽紅素水平不高的黃疸情況
,保證足夠乳量及能量的攝入是非常關(guān)鍵的
。而且此時不能攝取過多的水分
,水分過多也會增加腸肝循環(huán)
,增加膽紅素重吸收
。
3、照藍光
一般膽紅素過高的時候是需要通過照藍光來緩解的
,針對這種治療需要連續(xù)照一天一夜,或間隔照10小時
,歇半天后再繼續(xù)照
,療程為2-3天
。
4、曬太陽
主要針對癥狀不太嚴重的寶寶
,每天曬太陽也可以退黃
。但是隔著玻璃窗是沒有效果的
,這樣是起不到很好作用的。要到室外一定要讓皮膚接觸到藍光
,但要注意不要直射眼睛
。
母乳性黃疸一定要停母乳嗎?母乳性黃疸必須停母乳嗎?
母乳性黃疸是黃疸疾病的一種
,會對健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需要及時治療
,并且做好護理工作,那么母乳性黃疸一定要停母乳嗎
?母乳性黃疸必須停母乳嗎
?母乳性黃疸是有母乳引起的
,一般情況下需要停掉母乳喂養(yǎng),下面就來詳細了解具體內(nèi)容吧
。
1、母乳性黃疸要停母乳嗎不一定要停母乳
。當明確為母乳性黃疸后
,現(xiàn)不提倡停母乳
,正確的做法是鼓勵母親繼續(xù)喂奶,可采取少量多次
,增加寶寶排便次數(shù),幫助膽紅素盡快排出體外
。喂奶最好在每天10次以上
,同時密切觀察患兒的黃疸及一般狀況
、吃奶及體重增長情況。
2、母乳性黃疸何時停母乳
母乳性黃疸的新生兒
,當膽紅素水平超過15mg/dl時
,可暫停母乳喂養(yǎng)
,改配方奶喂養(yǎng)2天以上
,直到膽紅素降到安全范圍再恢復(fù)母乳。不過
,要注意的是,暫停母乳喂養(yǎng)的期間
,媽媽應(yīng)該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
。
3、母乳性黃疸停母乳多久6-9天。母乳性黃疸就是因為母乳喂養(yǎng)所引起的黃疸
,如果暫停母乳喂養(yǎng)
,則黃疸大多在2-4天內(nèi)迅速減輕,在第6-9天內(nèi)可完全消失
。若再開始母乳喂養(yǎng)
,黃疸又會重新出現(xiàn)
,但不會達到原有程度
,然后持續(xù)一段時間后緩慢下降。
4、母乳性黃疸不停母乳不停母乳黃疸也會逐漸消退
。這是由于母乳中的孕烷二醇激素在新生兒出生后3-10周逐漸消失
。另一方面
,嬰兒自身肝臟功能和酶的發(fā)育趨于成熟
,能夠自己代謝排出膽紅素
,患兒的黃疸也會同樣消退。
5、母乳性黃疸怎么辦
母乳性黃疸輕者無需特殊處理,黃疸明顯
,當膽紅素高達256.5μmol/L(15mg/dl)以上時
,可暫停母乳喂養(yǎng)2~3天
,改用其他乳制品
,必要時可以與光療配合。暫停期間
,宜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分泌
,待黃疸減輕或消退后
,再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
,此后,即使有輕度黃疸
,也不必再停母乳。
6、母乳喂養(yǎng)注意事項1
、正確喂養(yǎng)姿勢:
媽媽完全地放松自己
,以舒服的姿勢坐著或躺著,哺乳時可以多運用抱枕或被子來支撐自己或?qū)殞?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讓寶寶靠近媽媽,臉面對媽媽的乳房,鼻子正對著乳頭
。寶寶的頭
、脖子與身體成一直線,寶寶的肚子緊貼著媽媽的肚子
。如果是新生兒,媽媽應(yīng)托著寶寶的頭
、肩膀及臀部。
媽媽可以用手夾住乳房輕輕碰觸寶寶的上唇
,等寶寶嘴張得很大
,很快地抱寶寶靠近乳房(并非移動媽媽的身體),讓寶寶同時含住乳暈與乳頭
,而非只含住乳頭。
2
、哺乳期禁用藥物:
當哺乳期婦女用藥的時候,往往只著重考慮藥物是否影響乳汁分泌
,很少考慮藥物對嬰兒的影響,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藥物對嬰兒有影響
。事實上很多藥物可隨母親乳汁進入嬰兒體內(nèi),從而對乳嬰產(chǎn)生作用
,盡管有的藥物進入乳汁的濃度很低,但對于嬰兒來說
,危害嚴重
。
以下藥物是哺乳婦女應(yīng)忌用或慎用的:1、中西藥
,中藥炒麥芽、花椒
、芒硝等
,西藥左旋多巴
、麥角新堿、雌激素
、維生素B6
、阿托品類和利尿藥物
。2
、青霉素族抗生素。3
、磺胺類藥物
。4、異煙肼(雷米封)5
、滅滴滅
。6
、氯霉素
。7、四環(huán)素和強力霉素
。8、氨基比林及含氨基比林的藥物
。9、硫酸阿托品
、硫酸慶大霉素,硫酸鏈霉素等藥物
。10、抗甲狀腺甲藥物甲基硫氧嘧啶
。12
、哺乳母親患了癌瘤
,應(yīng)停止哺乳,否則抗癌藥隨乳汗進入乳兒體內(nèi)會引起骨髓受抑制
,出現(xiàn)顆粒性白血球減少
。13、抗凝血藥
,不能用肝素,以免引起新生兒凝血機制障礙
,發(fā)生出血
。14、皮質(zhì)激素類
、黃體激素類、新生霉素和呋喃_啶。15
、水楊酸類藥物。16
、溴化物類藥
。17、鎮(zhèn)靜藥
。18、緩瀉藥
。19
、口服避孕藥。20
、哺乳婦女還應(yīng)禁止過量飲酒和吸煙
、大量飲水、喝啤酒
,禁用利尿劑(如雙氫氯噻嗪
、速尿等)和作用猛烈的瀉藥
。
3
、哺乳期女性飲食指南:
為了促進寶寶的大腦發(fā)育,除了要保證母乳的足量
,還要保證母乳的高質(zhì)
,因此需要給媽媽添加一定量的健腦食品,以保證母乳能為寶寶大腦發(fā)育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
。日常飲食中
,有許多食品都具有健腦益智功能,如:動物腦
、肝
、血
;魚
、蝦
、雞蛋、牛奶、豆腐
、豆芽等各類豆制品及豆類;芝麻
、核桃、花生
、松仁
;胡蘿卜、菠菜
、金針菇、黃花菜
;香蕉、蘋果
、桔子
;小米
、玉米
、紅糖
。
黃疸指數(shù)18.3要停母乳嗎
黃疸是常見的癥狀與體征
,嬰兒出現(xiàn)黃疸,是因為膽紅素過高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
,出生后幾天就會出現(xiàn)
,后慢慢消失
。那么黃疸指數(shù)18.3要停母乳嗎?
黃疸指數(shù)18.3要停母乳嗎? 小寶寶出生之后
,發(fā)生黃疸的幾率是很高的
,有大約六成的新生兒都會有黃疸的現(xiàn)象。雖然絕大多數(shù)屬于生理性黃疸
,但是家長們必須要警惕病理性黃疸
,如果出現(xiàn)了母乳性黃疸,必要時應(yīng)該暫停母乳
。那么
,黃疸值多少需要停母乳?
母乳性黃疸值在15-20的時候
,就應(yīng)該暫停母乳。如果在停母乳以后
,黃疸的現(xiàn)象有所減輕的話,就能夠繼續(xù)喂養(yǎng)
。要是黃疸沒有下降,就必須帶孩子及時治療
。孩子出現(xiàn)了母乳性黃疸
,只要治療方法得當,是可以很快痊愈的
。
現(xiàn)在對于母乳性黃疸的治療
,大多都會使用丙種球蛋白以及白蛋白
。因為白蛋白能夠增加膽紅素與白蛋白的結(jié)合
,進而降低血液中游離膽紅素水平。要是孩子的白蛋白水平正常的話
,就不用再額外補充了
。
治療母乳性黃疸的時候
,通常都會采用藍光照射的方法
。醫(yī)生會依據(jù)孩子的病情,來決定照射的時長
。并且在治療以前,會對孩子的病情進行綜合的分析、考慮
。如果黃疸非常嚴重
,就應(yīng)該使用換血療法
,這種治療方式能夠迅速起效
,能防止孩子大腦受到傷害。
生理性黃和病理性黃疸的區(qū)別 新生兒時期黃疸頗為常見
,是由于膽紅素在體內(nèi)積聚而引起新生兒的皮膚、鞏膜或其他器官黃染的現(xiàn)象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性的
,也有病理性的
。部分病理性黃疸可導(dǎo)致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
,發(fā)生膽紅素腦病(也稱核黃疸),是引起腦性癱瘓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
。生理性黃疸是單純由于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引起血清未結(jié)合膽紅素增加所致的黃疸
。一般于生后2-3天出現(xiàn)黃疸
,4-5天達到高峰
,一般情況良好
,足月兒在生后2周內(nèi)消退,早產(chǎn)兒可延遲到3-4周消退
。病理性黃疸是由多種致病原因引起的血清膽紅素增高(包括高未結(jié)合膽紅素血癥和高結(jié)合膽紅素血癥)所致。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之間是有一些明顯的區(qū)別的
,而生理性黃疸在處理不當?shù)那闆r下是會轉(zhuǎn)變成病理性
。具體的由下文開始講解: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不深
,且有以下這些特點:
①黃疸一般在生后2-3天開始出現(xiàn)。
②黃疸逐漸加深
,在第4-6天達高峰,以后逐漸減輕
。
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兒
,黃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
,早產(chǎn)兒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
④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
,黃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
,體溫正常
,食欲正常
,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發(fā)育正常
。
⑤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
。如果孩子的黃疸屬于這種情況
,父母即不必擔心
。
病理性黃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膽紅素的代謝出現(xiàn)異常
,它發(fā)生在新生兒的特定時期
,使生理性黃疸明顯加重
,并與生理性黃疸相混淆
,給黃疸的診斷造成了困難。
但病理性黃疸有一些特征與生理性黃疸不同:
①黃疸出現(xiàn)時間過早
,于生后24小時內(nèi)出現(xiàn)。
②黃疸消退時間過晚
,持續(xù)時間過長
,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
,或黃疸已經(jīng)消退而又出現(xiàn),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后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
③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
,且皮膚黏膜明顯發(fā)黃
。
④檢查血清膽紅素時
,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
,每日上升超過5mg/dl。
⑤除黃疸外
,伴有其他異常情況
。
因此
,當孩子出現(xiàn)黃疸時,如有以上5個方面中的任何一項
,就應(yīng)該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視,這樣就能早期發(fā)現(xiàn)病理性黃疸以便及時治療
,防止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向病理性黃疸轉(zhuǎn)化,以及減少新生兒黃疸引起的腦癱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