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組織細胞冷凍所致的損傷。
在極端寒冷,特別在高原地區(qū)可發(fā)生肢體的凍傷(frostbite),若核心體溫低于正常,即使體溫過低尚未出現(xiàn),可加重凍傷
組織細胞內(nèi)或細胞間形成冰晶;紅細胞和血小板凝集阻塞毛細血管,引起缺血性損害.血管收縮以減少皮膚及周圍組織的散熱.很多損害發(fā)生于復溫時(再灌注損傷).受累區(qū)冷而發(fā)硬及發(fā)白,無感覺.當溫暖時,轉(zhuǎn)為斑狀發(fā)紅,腫脹,疼痛.在4~6小時內(nèi)形成水泡.若水泡充滿清亮的血清并且位于遠區(qū)的手指,則表明表淺損害
治療
凍傷的肢體應迅速在溫水中使之溫暖,水的溫度要護理人員的手能忍受(不超過40.5℃),要小心避免燙傷失去知覺的組織.若下肢受累但需步行一定距離去接受醫(yī)療時,不要解凍.外傷(如行走)可進一步加重解凍組織的損害,若再冷凍肯定會嚴重受損,但被凍的時間越長,對以后組織的損害越大.若受凍部分不立即解凍,則應輕輕地清潔,保持干燥,用無菌繃帶保護,直至溫暖解凍,這種較為穩(wěn)定的辦法是可行的.病人可服400mg異丁洛芬(ibuprofen),若可能應全身保暖
在醫(yī)院內(nèi)進行總體檢查期間,應迅速將肢體置于大容器內(nèi)溫暖,水溫保持在38~43℃.回暖后,微波測溫,激光多普勒流量測定,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檢查可用于檢查周圍循環(huán),以指導治療,改善預后.預防感染很重要,若壞疽是干的,感染不大可能.但濕性壞疽,像浸泡足一樣,可能被感染;應該應用抗生素.若免疫接種不是最近進行的,則應給予破傷風類毒素
溫暖后,肢體應保持干燥,暴露于暖空氣中,盡可能做到無菌.大多數(shù)病人有脫水和血液濃縮
事故致因理論是用來闡明事故的成因
通常氣溫降到10℃以下,凍瘡最易發(fā)生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ankang/1508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癲癇給青少年造成的病因有哪些
下一篇:
晚上失眠睡不著的原因
!.png" alt="手出好多小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