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鼻竇炎的頭痛,早期多為彌漫性持續(xù)性,日夜輕重不分,越過極限,頭痛便迅速減輕,時間縮短,漸而局限于某一部位。前組鼻竇炎所引起的頭痛多在頭顱表面的額部,后組鼻竇炎引起的頭痛多在顱底或枕部。其頭痛常與患者的體位有關,因而具有定時、定位、定性的特點。白天起床后直立體位有利于鼻竇引流,頭痛漸漸減輕,否則便逐漸加重。不同鼻竇引起的頭痛有著不同的部位及規(guī)律。
(1)急性上頜竇炎:疼痛的部位通常在同側尖牙窩處,有時可出現同側面頰和牙齒的陣發(fā)性神經痛、同側前額、眉根和眼球后疼痛,但無額竇底部及前壁明顯壓痛和叩擊痛。頭痛晨起輕,午后或久坐時加重,這主要是因為上頜竇內經過半天的時間,膿液平面到達自然孔開始流出,刺激開口而發(fā)生頭痛,直到臥床半小時后,則頭痛減輕。
(2)急性額竇炎:頭痛具有明顯的定位性和時間性。頭痛部位常在前額部,且呈周期性發(fā)作。頭痛在上午起床后開始,逐漸加重,中午最劇烈,午后逐漸減輕,夜間可完全消失,次日疼痛如故。這是由于竇腔分泌物一夜間的潴留,壓迫竇腔粘膜而產生反射性疼痛。其頭痛多因感冒起病,患側前額底及眼眶上部有壓痛及叩擊痛,一般不放射至頭顱它處,外來刺激對疼痛無影響。
(3)急性篩竇炎:前組篩竇炎疼痛多在鼻根部與內眥間,后組篩竇炎疼痛可反射至頭頂部和眼球后,甚至枕部疼痛,眼球活動時疼痛加劇。頭痛呈周期性,晨起較重,午后減輕,其程度中等。有時可出現眼內直肌痙攣現象,內眥部可有壓痛。
(4)急性蝶竇炎:由于蝶竇深隱,不易感染,所以急性蝶竇炎臨床少見。頭痛位置多在頭頂和枕部、眼球后,有時放射到乳突部。伏案低頭時,因膿液壓力全部施加在自然孔之上,故出現頭痛或頭痛加重,而在站立位時疼痛減輕或消失。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ankang/1861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