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娩的基本概述
分娩,是指自母體中作為新的個體出現;特指胎兒脫離母體作為獨自存在的個體的這段時期和過程
。分娩的全過程共分為3期,也稱為3個產程。第一產程,即宮口擴張期。第二產程,即胎兒娩出期。第三產程,胎盤娩出期,指胎兒娩出到胎盤排出的過程。最近,國外有研究表明,產婦分娩方式與其妊娠后期飲食中鋅的含量有關,每天攝鋅越多,其自然分娩的機會越大,反之,則只能借助產鉗或剖宮產了。懷胎十月,一朝分娩。了解和掌握產前的一些征象,消除不必要的緊張和慌亂,對每個初產婦來說都是十分必要的。臨產的標志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1)子宮底下降
。一般的初產婦,約在分娩前3個星期,宮底就開始下降。這是由于胎兒的先露部在漸漸下降,此時,孕婦覺得上腹部輕松多了,呼吸比以前暢快,但是感覺下腹部沉重,有下墜感。有的孕婦感到腰酸腿脹,小便次數增多(2)不規(guī)則的子宮收縮
(3)見紅。在臨產前24~48小時
(4)破水
二
分娩通常分為三個連續(xù)的過程。第一產程是從有規(guī)律的子宮收縮起
1
2
3
4
第二產程是從宮頸口完全擴張到胎兒娩出為至
然后,嬰兒頭部轉向一側
此外
三
護理法一注意做健身鍛煉剖腹產術后10天左右,如果身體恢復良好
護理法二術后應該多翻身麻醉藥物可抑制腸蠕動
,引起不同程度的腸脹氣,因而發(fā)生腹脹。因此,產后宜多做翻身動作,促進麻痹的腸肌蠕動功能及早恢復,使腸道內的氣體盡快排出,術后12小時,可泡一些番瀉葉水喝,以幫助減輕腹脹。護理法三臥床宜取半臥位剖腹產術后的產婦身體恢復較慢,不能與陰-道自然分娩者一樣
,在產后24小時后就可起床活動。因此,剖腹產者容易發(fā)生惡露不易排出的情況,但如果采取半臥位,配合多翻身,那么就會促使惡露排出,避免惡露淤積在子宮腔內,引起感染而影響子宮復位,也利于子宮切口的愈合。護理法四盡力早下床活動只要體力允許
護理法五產后注意排尿為了手術方便
護理法六保持陰部及腹部切口清潔術后2周內
,避免腹部切口沾濕,全身的清潔宜采用擦浴,在此之后可以淋浴,但惡露未排干凈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每天沖洗外陰1-2次,注意不要讓臟水進-入陰-道;如果傷口發(fā)生紅、腫、熱、痛,不可自己隨意擠壓敷貼,應該及時就醫(yī),以免傷口感染遷延不愈,使整個產假都"泡"在傷口處理上。護理法七不要進食脹氣食物剖腹產術后約24小時
,胃腸功能才可恢復,待胃腸功能恢復后,給予流食1天,如蛋湯、米湯,忌食牛奶、豆?jié){、大量蔗糖等脹氣食物。腸道氣體排通后,改用半流質食物1-2天,如稀粥、湯面、餛飩等,然后再轉為普通飲食。護理法八要少用止痛藥物剖腹產術后麻醉藥的作用逐漸消失
,腹部傷口的痛覺開始恢復,一般在術后數小時,傷口開始劇烈疼痛護理法九產褥期絕對禁止房事剖腹產術后100天
,如果陰-道不再出血,經醫(yī)生檢查傷口愈合情況良好,可以恢復性生活。但是,一定要采取嚴格的避孕措施,避免懷孕。否則,有疤痕的子宮容易在做刮宮術時而發(fā)生穿孔,甚至破裂。四、產后如何恢復
產后恢復
,是指女性在生產完畢之后,常常會因為身體過于虛弱而需要一定的恢復和保養(yǎng),而這種恢復和保養(yǎng)被稱之為產后恢復。產后恢復包含的主要方面有產后會 陰部位的私處細胞活力因子護理以及產后的體形恢復、產后的子宮恢復和產后的心理恢復,女性在恢復期間一定要注意營養(yǎng)飲食的均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科學健康審美觀念的日益重視,產后恢復——這個致力于女性健康和美麗的全新行業(yè),如今已 在我國悄然興起。當西方理念與東方傳統(tǒng)相結合,當一個特定的細分市場找到與之相適應的盈利模式時,其所蘊含的商機便會充分顯現。正在興起的產后恢復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ankang/646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下一篇:
乳房增大,怎么讓胸部快速增大
,還特別癢一定要分清是汗皰疹還是手蘚!.png" alt="手出好多小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