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正確診斷的確立,須要建立在對客觀病情全面占有的基礎上
,而望聞問切就是獲得這種材料的必要手段。醫(yī)者經(jīng)過全而收集病情并對其做深入縝密的分析,最后得出合乎實際的判斷每病皆有應見之脈癥
由于脈癥不應是癥狀和脈象各反映一種性質的病癥
舍脈從癥
所謂舍脈從癥
某些慢性病因為發(fā)病時間較久
合癥從脈
所謂舍癥從脈,簡言之是指辨癥時脈癥不符
,舍棄反映表面現(xiàn)象的癥狀,取反映疾病本質的脈診為辨證論治的依據(jù),稱為舍癥從脈。李中梓說:“結胸癥具,常以大小陷胸下之矣,脈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則死,是宜從脈面治其表也。身疼痛者,常以桂枝麻黃解之矣。然尺中遲者不可汗,以營血不足故也,是宜從脈而調其營矣。此皆從脈不從癥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脈與癥都是疾病征象的反映
,大體上癥以識病,脈以定性。由于疾病種類繁多,且又變化奠測,又兼以臺病宿疾,脈癥表現(xiàn)有典型、非典型及反常之各異,因此,每一疾病都是復雜的。一脈而主數(shù)病,異病可出現(xiàn)同一癥狀葉霖說:“人之稟質
舍脈從癥與舍癥從脈是中醫(yī)診斷學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這種方法就其實質來談
,乃是全面收集材料,并對其做全面的綜合分析,通過對脈癥之互勘互證,在知常達變的基礎上,透過現(xiàn)象,由表及里,由此及被,去偽存真,揭示本質,最后得出合乎實際的正確判斷。可見脈癥從舍說的出現(xiàn),是有其進步意義的。但對于古人所謂的從和舍,我們不應停留在字面上做機械的理解,而應領會其精神實質。實際上舍中有從,從中也有舍張景岳有“從舍辨”,于脈癥從舍不無新意
。此引錄之,以資參考?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真實假虛之候
“又有從脈從癥之法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chu/1048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指紋的中醫(yī)現(xiàn)代研究
下一篇:
脈病人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