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中醫(yī)基礎

      經行乳房脹痛的問診

      祝由網(wǎng) 2023-11-13 10:56:12

      每于經行前后或經期出現(xiàn)乳房脹滿疼痛,或乳頭癢痛

      ,甚至不可觸及
      ,月經過后則消失者,稱為經行乳房脹痛
      。又稱為“經行乳脹”“經前乳脹”
      。因乳頭為足厥陰肝經支絡所屑,乳房為足陽明經絡循行之所
      ,故經行乳脹多與肝胃氣滯
      、經脈不利有關。但病因有虛實之分
      ,實者多由肝氣郁結或肝胃氣滯
      ,致氣機不暢
      ,又因經前沖任脈盛,經脈壅滯
      ,則氣結血滯
      ,出現(xiàn)乳頭乳房脹痛;虛者多因肝腎陰虛
      ,精血不足以濡養(yǎng)乳絡
      ,臨經血注于下,則營血更虛
      ,肝氣亢盛
      ,郁滯不暢,則見乳房脹痛
      。本病預后大多良好
      ,若數(shù)年不愈,兼見乳房腫塊者
      ,要定期檢查
      ,防止或排除惡性病變,本病與不孕癥亦有較密切關系
      ,有些患者經前乳脹治愈后即獲妊娠

      本病屬西醫(yī)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范疇。

      (一)問診要點

      本病問診的特點是乳房脹痛隨月經周期而變化

      ,多始于經前3~5天
      ,有的可開始于經前兩周,經后乳房脹痛消失
      ,常伴有煩躁易怒等情緒改變
      。另外,還要詢問乳房有無包塊
      ,是否疼痛
      ,經后能否消失,皮膚色澤有無改變
      ,乳頭有無凹陷
      、溢液、溢血等
      ,需與乳腺增生及乳癌相鑒別

      本病以乳房脹痛為主癥,故辨證要點應通過問診了解乳房脹痛的時間

      、性質
      ,乳房硬軟及伴隨的全身癥狀,以辨其虛實
      。實者為脹痛
      ,多在經前或經期發(fā)生
      ,月經暢行后即消失,伴胸脅脹悶
      ;虛者多為乳房疼痛而柔軟
      ,經行或經后發(fā)生,常伴腰膝酸軟

      (二)分型問診

      1.肝郁氣滯

      問診:多有情志所傷史

      ,經前幾天乳房脹滿疼痛,或于經前半月即感乳房或乳頭脹痛
      ,甚則痛不可觸
      ,痛連胸脅,或兼見陰:中抽痛
      。伴精神抑郁
      ,善人息,煩躁易怒
      ,少腹脹痛
      ,經行緩解。

      治法:疏肝解郁

      ,理氣止痛
      。方用柴胡疏肝散。若肝郁化火
      ,見乳頭作癢而痛
      、頭暈心煩、尿黃便艱者
      ,方用丹梔逍遙散以疏肝清熱

      2.肝腎陰虛

      問診:可有久病陰虛、或失血傷精史

      ,經行或經后乳房脹痛而軟
      ,月經量少,或婚久不孕
      。伴眼目干澀
      ,腰膝酸軟,咽干口燥
      ,五心煩熱

      治法:滋陰養(yǎng)肝

      ,行氣止痛
      。方用一貫煎加味。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chu/1051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中藥熬多長時間最好,一副中藥熬幾次最好
      中藥熬多長時間最好,一副中藥熬幾次最好雖然現(xiàn)在吃西藥比較方便
      ,但中藥還是有它獨特的魅力
      ,比如副作用小,可以調理身體等
      何謂”四診法”
      中醫(yī)學歷經數(shù)千年歷史的長河,演變至今已形成了獨特的診斷方法
      ,中醫(yī)診斷方法可以概括為望診
      、聞診、問診和切診四個部分.這種診斷方法,尤其是診斷過程中的思維模式
      ,區(qū)別于現(xiàn)代醫(yī)學
      后世脈學的成就
      1、引古說為夸用脈學著作沿著《脈經》的路線
      ,凡古代脈學中能為后世所用的都繼承到后世脈學中來了
      ,有時限于獨取寸口法的形成,亦予以變通發(fā)展的繼承
      。如《內經》的四時脈本為弦
      、鉤、毛
      、石
      中醫(yī)診斷關鍵在五辨
      中醫(yī)學在長期的醫(yī)療實踐中,對疾病的認識選擇了病
      、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