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經(jīng)方與應(yīng)用

      半夏厚樸湯方歌方解,加減運用醫(yī)案

      道醫(yī) 2023-06-24 18:38:26

      導(dǎo)讀:本文提供半夏厚樸湯方歌方解

      ,服用方法和禁忌。半夏厚樸湯的功效主治,加減運用醫(yī)案等知識

      【原文】

      婦人咽中如有炙臠

      ,半夏厚樸湯主之
      。(《金匱要略》第二十二篇)

      【組成】

      半夏15g 厚樸10g 茯苓12g 蘇葉6g 生姜15g

      【方歌】

      半夏厚樸痰氣疏

      ,茯苓生姜共紫蘇
      ,加棗同煎名四七
      ,痰凝氣滯皆能除

      【方解】

      炙臠者,炒肉也

      。形同炒肉
      ,黏附于咽,吐之不出
      ,吞之不下
      ,有似梅核,故有梅核氣之稱
      ,西醫(yī)謂歇斯底里球
      ,或癔病。為情懷抑郁
      ,憂思氣結(jié)
      ,脾不化濕,則痰涎生之
      ,痰氣相結(jié)
      ,凝阻于咽,系婦女常見之癥
      。表現(xiàn)有胸膈滿悶
      ,飲食無味,善疑慮
      ,易驚恐
      ,甚者心情沉重,情緒低落
      。咽峽色淡紅潤
      ,舌苔白膩,脈象弦滑。一般吞咽無阻
      ,開心或忙碌之際其癥竟忘
      ,心情不快或閑靜時其癥尤顯。反復(fù)空咽
      ,愈咽梗物愈顯
      ,憂慮恐懼亦因之益甚。半夏厚樸湯下氣化痰
      ,開結(jié)散郁
      ,痰消氣暢,則炙臠自除
      。倘治不如法
      ,或諱疾忌醫(yī),久而久之
      ,頑痰死血結(jié)癥
      ,可成噎膈,故不可忽視
      。治療同時
      ,須解疑釋惑,勸其怡情悅性
      ,如是則如加催化劑
      ,療效必著。

      慢性咽炎

      ,今之多發(fā)病也
      ,因環(huán)境污染,有害氣體刺激
      ,以嗜煙酒者尤為多見
      。其咽中亦似有炙臠
      ,多兼咽燥口干
      、口苦、口臭
      ,痰如絲如豆
      ,咯唾不爽,與情志無關(guān)
      ,動靜無別
      ,每因辛辣刺激加重者為是。其咽峽深紅
      ,或明顯紅于周圍
      ,不潤少津,或有濾泡。舌邊尖紅
      ,苔薄黃
      ,為胃火熏灼,煉津成痰
      。若投半夏厚樸湯以治
      ,其癥必劇,以半夏
      、厚樸
      、生姜辛燥故也。痰火為患者
      ,余喜用《顧氏醫(yī)鏡》之順氣開痰飲
      ,顧松園謂治痰必以順氣為先,氣順則痰自降
      。是方清熱潤燥
      ,順氣化痰,一方而諸法皆備也

      慢性咽炎亦有痰氣交阻者

      ,余臨床觀察,多為胃
      、食管反流之劇者
      。蓋胃氣以下降為和,脾氣以上升為順
      ,升降有序
      ,始納運衡常。若肝氣郁結(jié)
      ,木失條達
      ,必橫逆乘土,致胃氣上逆,所謂肝胃不和也
      。反流物者
      ,膽汁、胃酸也
      ,本流于小腸,作腐熟水谷之用
      ,反流則隨胃氣上逆
      ,輕則溢于胃、食道
      ,甚則咽
      ,足以令其發(fā)炎
      。必有咽部不利,心下或胸骨后灼熱
      ,吞咽痛
      ,噯逆,泛酸
      ,餐后尤顯
      ,納呆、脘脹
      ,大便失調(diào)
      ,舌苔白膩,脈象弦滑等癥狀
      ,咽部癥狀以平臥
      、彎腰俯首加劇,坐立減輕為特點
      。其治療
      ,余常用大柴胡湯加三棱、莪術(shù)
      ,以降胃逆
      ,除炙臠;反酸者
      ,加吳萸黃連
      ;心下痞者,則用半夏瀉心湯加減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傊囿w論治
      ,隨證化裁

      【煎服】

      水浸20分,煎30分

      ,約600ml
      ,分早晚2次服。

      【功效主治】

      咽中如有炙臠

      【加減】

      1. 兼胸痹者

      ,加瓜萎薤白半夏湯

      2. 無故悲傷者

      ,加甘麥大棗湯。

      3.感冒見桂枝湯證者

      ,加桂枝湯

      【禁忌】

      咽部焮紅,口干思飲,舌紅少苔者

      ,忌之

      【類方】

      1.四逆散:同為理氣之方。不同者

      ,半夏厚樸湯復(fù)有化痰之功

      2.小半夏加茯苓湯:同為痰飲治方。不同者

      ,半夏厚樸湯復(fù)有理氣之能

      【臨床運用】

      1.治喜怒不節(jié),憂思兼并

      ,多生悲恐
      ,或時震驚,致臟氣不平
      ,憎寒發(fā)熱
      ,心腹脹滿,旁沖兩脅
      ,上塞咽喉
      ,有如炙臠,吐咽不下
      。(《三因方》)

      2. 聲帶息肉

      。(《漢方臨床治驗精粹》)

      3. 諸氣不調(diào)而作痛者非一,或手足疼痛

      ,走注如痛風(fēng)
      ,或拘攣搐搦,或腹膈掣痛不可忍
      ,或寒熱交作
      ,或小便短澀如淋者,能審其證
      ,皆可用之
      。(《皇漢醫(yī)學(xué)·醫(yī)方口訣集》)

      4. 精神病。善悲欲哭

      ,蜷于暗處
      ,流涎,舌淡苔白膩
      ,脈弦緩
      。(《陜西中醫(yī)》1981;5:12)

      【半夏厚樸湯醫(yī)案】1. 梅核氣

      咽有炙臠,非婦人專病

      ,丈夫亦有之
      。有班某者
      ,31歲。其母大不幸
      ,雖有小恙
      ,然癥情不重。令其痛苦者
      ,乃憂恨迭生
      ,驚氣不斷。稍有不適
      ,便疑患大癥
      ,為120急診科之常客也
      。雖精衛(wèi)亦難填其愁恨之海
      ,故日日與藥壺為伴。某子承母性
      ,杯弓蛇影之疑
      ,風(fēng)聲鶴唳之驚,左右不離
      ,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
      ,西醫(yī)謂神經(jīng)官能癥也,常找余診詢
      。一日咽中有物梗塞
      ,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疑食道有腫物
      ,要求作儀器檢查,云鄰人即因食管癌而死
      。余以飲食不礙
      ,大便通暢,謂其不須檢査
      ,枉花錢也
      。彼不之信,鋇餐后復(fù)悔恨不聽余言
      。針對多噯逆
      ,胸滿悶,口干苦
      ,脈沉弦
      ,視為痰氣交阻、肝火上炎
      ,擬半夏厚樸湯合梔子豉湯治之:

      半夏15g 厚樸10g 茯苓15g 蘇葉10g 梔子10g 豆豉15g 三劑

      。并寬言相告
      ,再勿自嚇自也

      未幾

      ,其母復(fù)至,知藥后癥隨失也

      2.咳嗽

      王某

      ,女,50歲
      ,夙有嗽疾
      ,逢冬易發(fā)。近感冒
      ,發(fā)熱
      、頭痛、喉癢咳嗽
      。經(jīng)鄉(xiāng)醫(yī)輸液五日
      ,熱退痛止,唯咳嗽不止
      。又令服止嗽青果丸
      、咳特靈,三日無毫效
      ,遂進城求治

      觀其面色淡黃,容顏微腫

      ,舌質(zhì)淡
      ,苔白滑,知痰濕為患
      。繼詢知寒熱已解
      ,一無表邪。痰涎甚多
      ,喉癢不利
      ,不黃不稠,無熱象也。胸滿悶
      ,氣上逆
      ,胃納無味,口干不欲飲
      ,噯逆不暢
      ,大便干秘,二三日一行
      ,此肝郁氣逆也
      。診其脈
      ,沉弦滑。觸其腹
      ,心下滿
      ,無壓痛。

      肝氣郁結(jié)

      ,脾胃失運
      ,則痰飲橫逆,犯胃則納呆
      、脘脹
      、咽喉不利;凌肺則咳嗽氣逆
      ;肺失制節(jié)則大便干秘
      。治當(dāng)下氣化痰,止嗽青果丸為肺熱痰稠之藥
      ,本案用之
      ,實相礙也。

      半夏15g 厚樸10g 茯苓15g 蘇子15g 橘紅10g 生姜5片 三劑

      二診:咳嗽

      、咽喉不利大減
      ,胃納增,大便通
      ,諸癥皆輕
      ,此氣行痰化故也。囑守方五劑

      ——本段摘自《經(jīng)方躬行錄》

      相關(guān)文章:

      小柴胡湯加石膏桔梗合半夏厚樸湯治療咳嗽案半夏厚樸湯加減運用醫(yī)案半夏厚樸湯方歌方解

      ,半夏厚樸湯加減治療感冒咳嗽醫(yī)案半夏厚樸湯的功效與作用,立方意義
      ,治療范圍半夏厚樸湯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的應(yīng)用體會半夏厚樸湯巧治梅核氣半夏厚樸湯治療郁證梅核氣臨床觀察半夏厚樸湯合柴胡疏肝散治療梅核氣46例半夏厚樸湯方解
      ,歌訣,功效與作用

      半夏厚樸湯為什么能治梅核氣
      ?半夏
      、厚樸在方中有什么作用?

      半夏厚樸湯所治梅核氣由肝氣郁結(jié)

      ,肺胃宣降失常
      ,痰氣互結(jié)于咽喉而成。半夏厚樸湯以半夏化痰散結(jié),降逆和胃
      ;厚樸行氣開郁
      ,下氣除滿。兩者相配
      ,痰氣并治
      。又以生姜辛溫散結(jié),降逆消痰
      ,助半夏化痰散結(jié)
      ,和胃止嘔
      ;茯苓甘淡滲濕健脾
      ,俾濕去脾健,則痰無由生
      ;蘇葉芳香疏散
      ,質(zhì)輕入肺,既協(xié)厚樸開郁散結(jié)
      ,又引藥上行以達病所
      。諸藥辛苦合用,辛以行氣散結(jié)
      ,苦能燥濕降逆
      ,共奏散結(jié)行滯,降逆化痰之功
      ,故可治療痰氣互結(jié)于咽喉之梅核氣

      方中以半夏為君,功擅化痰散結(jié)
      ,降逆和胃
      ;以厚樸為臣,長于行氣開郁
      ,下氣除滿
      。半夏之散結(jié)降逆,有助于厚樸理氣
      ;厚樸之理氣燥濕
      ,有助于半夏化痰,一化痰結(jié)
      ,一行氣滯
      ,兩者相配,痰氣并治
      ,在方中共為治痰氣互結(jié)梅核氣之要藥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46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越婢加半夏湯方歌方解,臨床運用醫(yī)案
      【方劑組成】麻黃18克
      ,生姜9克,炙甘草6克
      ,大棗5枚
      ,生石膏45—100克,半夏15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居梅ā考宸ㄍ辄S湯方?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靖柙E】越婢加半夏湯方
      ,治咳逆上氣肺脹,熱壅飲逆外邪郁
      ,解外逐飲力能昌
      甘草瀉心湯原文,組成,立方意義,功效與作用
      半夏瀉心湯證
      ,癥狀較急迫者
      ,加甘草量?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秱摗?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金匱》名【組成】半夏11克,甘草7克
      ,黃芩
      、干姜、大棗各5.5克
      ,黃連1.8克(人參5克)
      。煎法、用法同前。按:傷寒論方中無人參
      ,注家有謂
      ,系因人參增氣,故去之
      。原注:臣億等
      ,謂半夏、
      2023-06-25
      甘草瀉心湯原文,組成,立方意義,功效與作用
      當(dāng)歸芍藥散方歌方解,當(dāng)歸芍藥散證辯證
      【組成】當(dāng)歸三兩
      ,芎藭三兩
      ,芍藥一斤,茯苓四兩
      ,白術(shù)四兩
      ,澤瀉半斤。右六味,杵為散
      ,取方寸匕
      ,酒和
      ,日三服
      。【方歌】?當(dāng)歸芍藥散川芎
      ,茯苓白術(shù)澤瀉從
      ,妊娠血虛少腹痛,養(yǎng)血行氣并止痛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痉浇狻可炙幘彅伡倍胃雇矗?dāng)歸
      、川芎調(diào)經(jīng)血并兼補虛
      ,茯苓
      2023-06-24
      當(dāng)歸芍藥散方歌方解,當(dāng)歸芍藥散證辯證
      苓桂術(shù)甘湯方歌方解,苓桂術(shù)甘湯原文解析
      【方劑組成】茯苓12克,桂枝9克
      ,白術(shù)9克
      ,炙甘草6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居梅ā克鍦胤?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方歌】苓桂術(shù)甘痰飲主
      ,桂枝甘草加苓術(shù)
      ,氣沖胸滿頭眩暈,解外化飲同時除
      劉渡舟總結(jié)的傷寒論湯頭歌訣大全
      腎著湯加味治療早泄一例
      胡某
      ,男
      ,35歲,初診日期:2011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