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治癲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觀察
道醫(yī)
2023-06-25 01:43:40
癲狂為常見神志病,中醫(yī)學關于本病論述甚豐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鹅`樞·癲狂》:“癲疾始生,先不樂
,頭重痛,視舉目
,赤甚作極
,已而煩心,侯之于顏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翱袷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先自悲也
,喜忘苦怒善恐者?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峨y經·五十九難》:“癲狂之病
,何以別之?然狂疾之始發(fā)
,少臥而不饑,自高賢也
,自辨智也
,自貴倨也,妄笑
,好歌樂
,妄行不休是也
。癲疾始發(fā)
,意不樂,直視僵仆
,其脈三部陰陽俱盛是也
。”簡言之:癲者
,語言錯亂為癲也
;狂者,怒罵飛走為狂也
。本病治法方藥首當推崇漢代張仲景《傷寒論》
、《金匱要略》所載大法,多為后代所宗
。其以方藥簡單、臨床療效卓著為特色
,余臨證甚喜用之
。茲略述點滴體會。
一、辨證分型及病因病機
(一)分型
的療效觀察.png)
1.癲:臨床表現:言語錯亂
,精神恍惚
,如醉如癡
,不知穢潔,僵仆直視
,終日沉臥不語
,自悲自責,惶惶不可終日
,或猶如驚弓之鳥,或如大難臨頭之狀
。
2.狂:臨床表現:興奮多言
,少臥妄行,自尊自貴
,怒目直視
,罵詈不避親疏,登高而歌
,棄衣而走
,踰垣上屋不知畏忌,持物如御敵
,時欲殺人
,時時悲哭;或多食暴飲
,不知饑飽
,常對人講說一些怪誕不稽之事。
3.癲狂兼見:臨床表現:神志恍惚
,精神不定
,言語失常
;終日默默無言
,對外界反應遲鈍;或興奮多言有欣快感時沉臥終日不語不食
;或時臥時起
,欲行不行,形似恐懼焦虛
;或持物如御敵
;或疑衣服有毒
,食物有毒等
。
(二)病因病機
本病之病因與陰陽、氣血失常
,痰火擾神迷竅有關
。如《靈樞·口問》:“大驚卒恐,則氣血分離
,陰陽破敗,經絡厥絕
,脈道不通
,陰陽相逆,衛(wèi)氣稽留
,經脈虛空
,血氣不次
,乃失其常
。”《難經·二十難》:“重陽者狂
,重陰者癲
。”《醫(yī)宗金鑒》也指出
,癲狂起于痰、火
、氣
、驚四因。綜合古今醫(yī)家之見
,本病多由驚憂
、勞神
、思慮悲傷過度等情志變化
,致使氣血逆亂
,五志過極,化火動痰
,痰蒙心竅
,火擾神明,心神無主
,遂發(fā)癲狂。癲狂之別
,一般地講
,癲多由謀慮失志,思慮積擾
,而致氣郁痰迷
,神志失主;狂多由大驚大恐
,或屈無所伸
,怒無所泄,陽氣遏抑不得疏越
,火郁痰涌,上擾神明
。二者雖有小異
,但“癲狂之原本相同”(《雜病源流犀燭》),是知陰陽氣血失常是其本
,痰火閉竅擾神是其標
。
二、治法、方藥
治癲狂大法咸以行痰為先,其治步驟
,大凡治癲:“先逐其痰
,次復其神,養(yǎng)其陰”
;治狂:“先奪其食
,次下其痰,降其火”(《類證治裁》)
。綜上所述
,癲狂之治,首當開竅化痰
,繼則安神
,清熱(降火)、養(yǎng)陰諸法遞用
。余則偏嗜經方,今就臨證所用
,述之于后:
(一)化痰開竅法
癲與狂治法雖不同,然總以治痰為先
,選淡鮮竹瀝水化痰開竅
,以其味甘性寒而滑,具養(yǎng)血補陰
、消風降火之功,清化熱痰
,兼去風痰
,每用30毫升沖服,日2次
。他如清心滾痰丸
、竹瀝達痰丸、礞石滾痰丸
、白金丸等臨證每多酌情選用。
(二)養(yǎng)心安神
、和肝健脾法
多用于癲及癲狂兼見型
。常用方:甘麥大棗湯、百合地黃湯
、梔子豉湯等
。常用藥:炙甘草、浮小麥
、肥大棗、百合
、生地
、梔子、豆豉
、菖蒲
、郁金、煅龍齒等
。
(三)清心安神
、滋陰清熱法
多用于癲狂兼見及癲型,常用方:百合地黃湯
、百合知母湯
、黃連阿膠湯、梔子豉湯等
。常用藥:百合、生地
、知母
、滑石、川連
、黃芩
、白芍
、菖蒲
、郁金、雞子黃
、煅龍齒
、柴石英等。
(四)鎮(zhèn)驚安神
、清熱降火法
多用于狂型。常用方:生鐵落飲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梔子豉湯、承氣湯類
、百合知母湯等
。常用藥:百合、知母
、黃連、黃芩
、白礬
、菖蒲、郁金、元明粉
、生大黃
、磁石、淡鮮竹瀝水
、煅龍牡。
(五)理血安神
、滋陰通腑法
多用于癲狂兼見及癲型
。常用方:酸棗仁湯、黃連阿膠湯
、增液承氣湯
、百合知母湯
、甘麥大棗湯等
。常用藥:炙甘草、浮小麥
、肥大棗
、川連
、玄參
、天冬
、麥冬
、生地、郁金
、白礬
、瓜蔞、元明粉
、肉蓯蓉、火麻仁
、炒棗仁等
。
(六)養(yǎng)心安神、解郁除煩法
常用于癲狂兼見型
。常用方:甘麥大棗湯
、百合雞子黃湯、黃連阿膠湯
、梔子豉湯。常用藥:炙甘草、浮小麥
、百合
、川連
、白芍
、阿膠
、梔子
、豆豉
、雞子黃、烏藥
、遠志
、菖蒲。
三、18例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觀察
近幾年來采用經方為主
,治療18例西醫(yī)診斷為精神分裂癥
,通過臨床觀察療效如下:
(一)臨床資料
1.病例選擇:18例均由神經科確診“精神分裂癥"患者
。
2.一般資料:18例中,男性9例
,女性9例
;18例中年齡在15~50歲之間,其中15~30歲共計12例
,占67%。病程最長者為18年
,最短者為2個月
。
3.西醫(yī)分型:憂郁型4例,青春型3例
,妄想型9例
,單純型2例
,狂躁型無
。
4.發(fā)病特點:患者發(fā)病前性格多屬孤僻,氣量狹窄
,倔犟好勝
,寡言固執(zhí),任性者
;發(fā)病誘因多與精神刺激有關
,如失戀、待業(yè)時久
、考學落榜
、工作或家庭糾紛等,尚有30%以上患者有家庭遺傳史
。
(二)治療方法與治療效果
1.治療方法:采用經方為主辨證論治
,主要以上述之六法十方為主,尤以百合地黃湯
、甘麥大棗湯、梔子豉湯
、黃連阿膠湯
、菖蒲郁金湯幾方用的為多。
2.治療效果:據治療觀察半年至一年之統計
,以上患者:癥狀完全緩解
,精神活動基本恢復正常,并能參加日常工作
、學習和勞動者6例
,精神癥狀(包括特征性癥狀)大部或部分緩解,復發(fā)次數減少工作能力大部或部分恢復者12例(一般用藥一療程
,每療程兩個月左右)。
(三)典型病例
例一:憂郁型精神分裂癥
蘭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