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經(jīng)方與應(yīng)用

    腎氣丸(桂附八味丸)組成,主治,方解,醫(yī)案

    道醫(yī) 2023-06-25 02:24:55

    [方劑組成]干地黃入兩

    ,山藥四兩
    ,山茱萸四兩,澤瀉三兩
    ,茯苓三兩
    ,牡丹皮三兩
    ,桂枝
    、附子(炮)各一兩

    上八味

    ,末之
    ,煉蜜和丸梧子大
    ,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
    ,日再服

    近代用法:亦作湯劑,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主治]《金匱要略》用腎氣丸凡五條:

    1、“中風(fēng)歷節(jié)脈證并治篇治”“腳氣上入

    ,少腹不仁”

    2、“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篇”治“虛勞腹痛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

    3

    、“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篇”治“夫短氣有微飲,當(dāng)從小便去之
    ,苓桂術(shù)甘湯主之
    ,腎氣丸亦主之”。

    4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篇”治“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以飲一斗
    ,小便亦一斗
    ,腎氣丸主之”。

    5

    、"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篇"治“婦人病
    ,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
    ,而反倚息者
    ,何也?師曰:此名轉(zhuǎn)胞
    ,不得溺也
    ,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
    ,但當(dāng)利小便則愈
    ,宜腎氣丸主之”。

    [證侯分析]喻昌曰:“《金匱》用八味丸

    ,治腳氣上人
    ,少腹不仁者
    。腳氣即陰氣,小腹不仁即攻心之漸
    ,故用之以驅(qū)逐陰邪也
    。其虛勞腹痛,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
    ,則因過勞其腎,陰氣逆于少腹
    ,阻遏膀胱之氣化
    ,小便不能通利,故用之溫養(yǎng)下焦
    ,以收腎氣也
    。其短氣有微飲者,飲亦陰類
    ,阻其胸中之陽
    ,自致短氣,故用之飲下出
    ,以安胸中也
    。消渴病,飲水一斗
    ,小便亦一斗
    ,此腎氣不能攝水,小便恣出
    ,源泉有立竭之勢
    ,故急用以逆折其水也。夫腎水下趨之消證
    ,腎氣不上升之渴證
    ,非用是以蟄護封藏,蒸動水氣
    ,舍此曷從治哉
    !"轉(zhuǎn)胞者,膀胱之系繚繞不順
    。腎氣虛弱
    ,膀胱氣化不行,可見臍下急痛
    ,小便不通
    。飲食如故,則脾胃無病可知。病在膀胱
    ,故不得溺
    。水氣不化,陽浮于上
    ,故煩熱
    。水不下行
    ,飲邪反上逆
    ,故倚息不得臥。用腎氣丸
    ,振奮腎氣
    ,使氣化復(fù)常,小便通利
    ,則其病自愈

    總之,腎氣丸主治腎陽虛衰

    ,腹痛腳弱
    ,半身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
    ,或小便反多,或失禁
    ,脈見虛弱
    ,以及痰飲、腳氣
    、消渴
    、水腫等證。病理機轉(zhuǎn)雖各不相同
    ,而病本則一
    ,皆由腎陽不足所致,故治法以溫補腎陽為主

    [方解]腎氣丸為溫補腎陽的方劑

    。但“陰生于陽,陽根于陰”“孤陽不生
    ,獨陰不長”
    ,陰陽有互根的關(guān)系,所以納桂
    、附于滋陰劑中十倍之一
    ,意不在補水,而在補水中之火,于陰中求陽
    ,補陽以配陰之劑
    。正如《景岳全書》云:“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
    ,則陽得陰助
    ,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
    ,必于陽中求陰
    ,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惫恃a陽之中,多兼以補陰
    。同時
    ,補陽之藥每多辛燥,容易翊傷腎陰
    ,因此
    ,必須陰陽兼顧,即甘溫補腎陽的藥物
    ,往往與甘潤補腎陰的藥物同用
    ,才能陰陽相互為用。方中的附子
    、桂枝(肉桂)溫補腎陽
    ,能于水中補火,所以益火之源
    ,為主
    ;熟地黃、山藥
    、澤瀉
    、牡丹皮、茯苓
    、山茱萸滋補腎陰
    ,所以能壯水之主,為輔
    。諸藥合用
    ,使水火得其養(yǎng),陰陽協(xié)調(diào)
    ,則腎氣充足
    ,諸證自除

    腎氣丸是補腎的祖方,后世醫(yī)家

    ,如趙獻可
    、薛己(立齋)、張景岳輩對本方推崇備至
    ,廣泛應(yīng)用于內(nèi)科諸疾
    。趙獻可認為,補命門火衰
    ,只能補水補火
    ,或水中求火,調(diào)其平衡
    ,陰陽兼顧
    ,而六味
    、八味正是調(diào)補水火之真
    ,使其相濟的神劑。王冰根據(jù)《素問》“微者逆之
    ,甚者從之”的治則提出
    ,“引火歸原”謂“龍火得水而熾,投火而滅”等浮火戴陽的理論
    ,在人體病理變化中
    ,確有“陽極似陰,陰極似陽”的病理假象存在
    ,指出在這種真熱假寒
    、真寒假熱的時候,不可以常規(guī)治法
    ,而應(yīng)探微索真
    ,按本溯源,才能去粗存精
    ,去偽存真
    ,不為假象所惑。所以王氏在注“有者求之
    ,無者求之”時說:“夫如大寒而甚
    ,熱之不熱,是無火也
    ;大熱而甚
    ,寒之不寒,是無水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睙o火即是元陽衰
    ;無水即是真陰虧。元陽衰者
    ,陰邪必盛
    ;真陰虧者,虛熱必?z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或陽不能潛
    。這兩種都屬虛證。一為陽虛
    ,一為陰虛
    。龍火是虛火,故只能溫養(yǎng)或以陽潛
    。故曰:“以火逐之
    ,投火而滅?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奔此^:“滅火者不必去水
    ,宜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無水者不必去火
    ,宜壯水之主以鎮(zhèn)陽光
    。”這四句話已成為歷代醫(yī)學(xué)名言
    ,為李杲“濕氣下流
    ,陰火上乘”之說的濫觴,亦為丹溪
    、獻可侈談相火之原本
    ,遂開明代薛己諸人探本命門之源。王好古舉諸家陰證
    、陰脈而闡發(fā)立論
    ,認為構(gòu)成陰證的主要因素是人體本氣之先有虛損,即“內(nèi)已有伏陰也”
    。陰氣內(nèi)充
    ,陽氣外游于皮膚之間,是無根之火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瓣帤馐ⅲ柋刈摺惫蕿檎胬浼贌嶂C
    。張景岳謂:“凡陽不足以勝陰
    ,病在陰中之火”“假熱者,水極似火也”
    。認為無水無火皆在命門
    ,命門陰勝則元陽畏避
    ,龍火無藏身之地,故致游散不歸
    ,而為煩熱格陽等病
    。善治者,惟從其性
    ,但使陽和之氣
    ,直入坎中,據(jù)其室而招之誘之
    ,則相求同氣
    ,而虛陽無不歸原矣。力主四逆
    、八味
    、理陰煎、回陽飲之類
    ,倍加附子填補真陽以引火歸原
    ,但使元氣漸復(fù),則陰必退藏而病自愈

    總之

    ,命門火衰
    ,相火妄動
    ,龍火飛騰,陰火上升
    ,無根之火浮游等稱謂
    ,皆責(zé)之腎陽衰,陰不足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娬婧贌幔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戴陽證
    ,治以“益火之源,壯水之主
    ,引火歸原”
    ,其方不離八味之旨。

    腎氣丸中之桂

    ,仲景曰桂枝
    ,后世用肉桂?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侗窘?jīng)疏證》云:“仲景書用桂而不云枝者二處:一桂枝加桂湯
    ;一理中丸去術(shù)加桂
    。一主臍下悸,一主臍下筑
    ,皆在下之病
    。東垣曰:氣之薄者桂枝也,氣之厚者肉桂也
    。氣薄則發(fā)泄
    ,桂枝上行而發(fā)表;氣厚則發(fā)熱
    ,肉桂下行而補腎
    。此天地親上親下之道也。劉潛江曰:親下者
    ,趨陰也
    ,以消陰翳而發(fā)陽光;親上者
    ,歸陽也
    ,以達陽壅而行陰化。又曰:氣之厚者親下
    ,即走里而入陰分
    ,凡在里之陰滯而陽不足者,皆可治也
    ;氣之薄者
    ,親上,即走表而入陽分
    ,凡在表之陽壅而陰不和者
    ,皆可治也。則桂枝
    、肉桂之用
    ,豈不彰明較著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腎氣丸醫(yī)案醫(yī)案:腎虛假火

    薛己治大尹沈用之

    ,不時發(fā)熱,日飲冰水?dāng)?shù)碗
    ,寒藥二劑
    ,熱渴益甚,形體日瘦
    ,尺脈洪大而數(shù)
    ,時或無力。王太仆曰:“熱之不熱
    ,責(zé)之無火
    ;寒之不寒
    ,責(zé)之無水?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庇衷疲骸百繜嵬鶃?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是無火也;時作時止
    ,是無水也
    。”法當(dāng)補腎
    ,用加減八味丸
    ,不月而愈。(《古今醫(yī)案按》)

    按:此案為腎虛寒

    ,假火證
    。所謂無火,總是元陽衰:陰邪必甚
    ,故其見癥為
    ,熱不得寒,即發(fā)熱而飲冰水
    、寒藥
    ,反熱渴益甚。所謂無水
    ,當(dāng)是真陰虧:虛熱必?z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或陽不能潛,故其見癥為大熱不甚
    ,即脈洪大而數(shù)
    ,時或無力,脾虛有火則飲食不為肌肉
    ,而身體日形消瘦。此即腎中陰陽兩虛
    ,龍火浮游
    ,故為假火之證,治宜“益火”“壯水”之法

    醫(yī)案:陰證似陽

    薛立齋治州同韓用之

    ,年四十六。仲夏色欲過度
    ,煩熱作渴
    ,飲水不絕,小便淋漓
    ,大便秘結(jié)
    ,唾痰如涌
    ,面目俱赤,滿舌生刺
    ,兩唇燥裂
    ,遍身發(fā)熱,或時如芒刺而無定處
    ,兩足心如烙
    ,以水折之作痛,脈洪而無論
    。此腎陰虛陽無所附而發(fā)于外
    ,非火也。蓋大熱而甚
    ,寒之不寒是無水也
    ,當(dāng)峻補其陰。遂以加減八味丸料一斤
    ,內(nèi)肉桂一兩
    ,以水頓煎六碗。冰冷與飲
    ,半晌已飲大半
    。睡覺而食溫粥一碗,復(fù)睡至晚
    ,又以前藥溫飲一碗
    ,乃睡至?xí)裕碂嶂喽?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諸證悉退
    。翌日畏寒,足冷至膝
    ,諸證仍至
    ,或以為傷寒。薛曰:非也
    。大寒而甚
    ,熱之不熱,是無火也
    ,陽氣亦虛矣
    。急以八味一劑,服之稍緩
    ,四劑諸證復(fù)退
    。大便至十三日不通,以豬膽導(dǎo)之,諸證復(fù)作
    ,急用十全大補湯四劑
    ,方應(yīng)。(《古今醫(yī)案按》)

    按:此為陰陽兩虛

    ,龍火浮游
    ,陰證似陽之證。夏季暑氣當(dāng)令
    ,氣候炎熱
    ,人們常易貪涼飲冷。暑熱傷氣耗津
    ,故見煩熱作渴
    ,唇燥舌刺,津液不行則大便秘結(jié)
    、小便淋漓等
    。更因色欲過度,命門大衰
    ,王好古說:“陰證口干舌燥
    ,非熱邪侵凌腎經(jīng)也,乃嗜欲之人耗散精氣
    ,真水涸竭
    ,元氣中脫,飲食傷冷變?yōu)榭蓐帯栍斡谕庹?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必渴而欲飲也
    。”故見飲水不絕
    。腎中陰盛
    ,龍火無藏身之地,浮游而不歸
    ,故見面目俱赤
    。遍身發(fā)熱而虛火爍陰,故見芒刺不定之狀
    ,足心如烙等癥
    。陰寒內(nèi)盛火氣炎上,逆出陰氣而為咳逆痰涌
    。王好古還說:“大抵前后證變之不同,以脈別之
    ,最為有準
    ,不必求諸外證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贝俗C脈雖洪而無倫
    ,故為虛證
    。前為虛熱而熾,陽不能潛
    ,真陰虧之見癥為多
    ,故曰無水;后為陰盛之象畢露
    ,畏寒而足冷
    ,元陽衰之癥狀顯,故曰無火
    。前云無水
    ,虛熱為亢,應(yīng)當(dāng)用滋陰以配陽
    ,故治用加減八味丸一斤
    ,內(nèi)肉桂一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豆沤襻t(yī)案》云:“所謂加減者
    ,不過去附子加五味耳?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蔽逦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納陰氣而治痰涌矣。后云無火
    ,陽氣衰微
    ,應(yīng)當(dāng)補陽以配陰,故用八味一劑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豆沤襻t(yī)案》謂:“立齋治法誠奇。八味丸一劑
    ,則較之前用一斤
    ,肉桂一兩。僅得十分之一矣
    。何先后輕重如此耶
    。且存其說,質(zhì)之高明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至于大便十三日不通,此證陰津大虧

    ,腸中津液枯竭
    ,虛寒無內(nèi)熱,且燥在直腸者,故用之以為導(dǎo)下
    。病本于陰陽氣血皆虛
    ,故復(fù)以甘溫之十全而收功。

    本案治假熱而不用大辛大熱回陽之劑

    ,而用八味
    、十全者,主要是由于病機重在陰陽氣血之衰
    ,浮火游于外之故
    ,治以平補陰陽之方,甘溫以除熱
    ,溫滋并用
    ,引火歸原而得痊。

    醫(yī)案:陰火

    舉人陳履賢

    ,色欲過度
    ,孟冬發(fā)熱無時,飲水不絕
    ,遺精不止
    ,小便淋漓,或用四物
    、芩連之類
    ,前癥益甚,更加痰涎上涌
    ,口舌生瘡
    ,服二陳、黃柏
    、知母之類
    ,胸膈不利,飲食少思
    ,更加枳殼
    、香附,肚腹作脹
    ,大便不適
    ,脈浮大,按之微細
    。今朝用四君子佐以熟地
    、當(dāng)歸,夕用加減八味丸
    ,更以附子唾津調(diào)搽涌泉穴
    ,漸愈
    。后用十全大補湯
    ,其大便不通
    ,小便作脹,此直腸干澀
    ,令豬膽通之
    ;形體殊倦,痰熱頓增
    ,急用獨參湯而安
    。再用前藥而愈。但勞發(fā)熱無時
    ,其脈浮洪
    ,薛謂其當(dāng)慎起居,否則難治
    。彼以為愈
    ,至次年夏復(fù)作,乃服四物
    、黃柏
    、知母而歿?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睹t(yī)類案》)

    按:此肝腎兩虧

    ,龍雷不潛之陰火證。癥見發(fā)熱
    ,口渴飲水不絕
    ,似屬里熱亢盛,但脈象浮大按之微細
    ,知非實熱證象
    。病因色欲過度,遺精不止
    ,時當(dāng)暑季
    ,暑熱傷氣之時,小便淋漓
    ,脈癥合參
    ,顯屬真陰虛竭。而陽無所戀
    ,此肝腎兩虛之火
    ,即龍雷之火不潛者也,此為陰火
    。有醫(yī)者認不清病情真相
    ,而以苦寒折傷
    ,元氣更虧。肺氣上逆則痰涎涌
    ,火勢騰上則口舌生瘡
    ,復(fù)又折傷氣陰,脾肺益虛
    ,胸膈不利
    ,而不思飲食。更以香燥之品
    ,傷脾胃氣陰
    ,故肚腹作脹,大便不適
    。薛立齋獨具手眼
    ,雙管齊下,朝用四君子加熟地黃
    、當(dāng)歸
    ,培土生金而養(yǎng)血;夕用八味丸
    ,補火生土
    ,引火歸原,更以附子搽涌泉法以引納浮陽
    。如此治之
    ,則陰精之化源得滋,陽有所附而得歸
    ,其熱自退
    ;脾能健運,升降調(diào)順
    ,而飲食
    、二便自和;肺能肅降
    ,而胸膈利
    ,痰涎除。復(fù)以十全補陰陽調(diào)氣血
    ,以固根本
    。調(diào)五味、節(jié)飲食以保后天
    ,遠房幃
    、慎起居以養(yǎng)先天,陰平陽秘
    ,精神乃治矣
    。若不能愛身知己
    ,遇災(zāi)值禍,持貴重之軀
    ,委付凡醫(yī)
    ,恣其所措,庸醫(yī)之為
    ,何持刀乎
    ?哀乎!與前案基本相同
    ,生與死,由此可見

    醫(yī)案:格陽

    、戴陽

    楊乖六治吳長人。于三月初

    ,身大熱
    ,口大渴,唇焦裂
    ,目赤色
    ,兩顴嬌紅,語妄神昏
    ,手冷過肘
    ,足冷過膝,其舌黑滑而胖
    ,其脈洪大而空
    。一醫(yī)欲用白虎。楊曰:身雖壯熱如烙
    ,而不離覆蓋
    ;口雖大渴引飲,而不耐寒涼
    ;面色雖紅卻嬌嫩
    ,而游移不定;舌苔雖黑
    ,卻浮胖而滋潤不枯
    。如果屬白虎,則更未有四肢厥冷而上過乎肘
    、下過乎膝
    。六脈洪大,而浮取無倫
    ,沉取無根者也
    。此為格陽
    、戴陽,若用白虎
    ,必立斃矣
    。遂以大劑八味加人參。濃煎數(shù)碗
    ,冷飲
    ,諸證乃退。繼以理中加附子
    ,六君加歸
    、芍,各數(shù)劑調(diào)理而愈
    。(《古今醫(yī)案按》)

    按:此由腎元虧虛

    ,陰陽兩損,陰不潛陽
    ,陽不守舍
    ,虛陽浮游,而為格陽
    、戴陽證
    。敘證論脈,辨證立論
    ,均為精當(dāng)
    。雖為格陽戴陽,癥見四肢逆冷
    ,但脈洪大而浮取無倫
    ,沉取無根,乃陰陽兩虛之征
    。陰陽兩虛
    ,而以元陽之氣衰為主,腎氣使然
    。方治不用四逆輩之急
    ,而用大劑八味,以補陽配陰
    。方義是以人參補元固脫
    ;肉桂益火之源,引陽歸舍
    ;六味壯水之主
    ,滋補腎陰,使陰陽協(xié)調(diào)
    ,腎氣充足
    ,諸證得以轉(zhuǎn)機
    。而復(fù)用溫里回陽、補益氣血
    ,鞏固療效

    醫(yī)案:格陽

    患者男性,系某學(xué)院講師

    。2個月前突感右眼視物模糊
    ,變形變小,眼眶酸痛
    ,并神煩目干
    ,腰背酸痛,脈細數(shù)
    ,舌紅少苔
    。視力右0.5,近視力耶格表3
    。眼底黃斑部水腫約一個乳頭直徑,內(nèi)有黃白滲出點
    ,中心凹反射未見
    。辨證為肝腎不足,陰虛內(nèi)熱之證
    。診斷:中心性漿液性視網(wǎng)膜病變
    ,屬陰虛火旺型。治以滋陰降火
    ,平補肝腎之法
    。方用知柏地黃湯加味。

    處方:炒知母

    、黃柏各9克
    ,生地黃20克,懷山藥10克
    ,牡丹皮10克
    ,茯苓10克,澤瀉10克
    ,山茱萸10克
    ,淡竹葉6克,生石膏15克
    。水煎服

    服藥3劑后,眼未見好轉(zhuǎn)而增頭暈?zāi)垦?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少腹隱痛
    ,大便稀溏
    ,一日五六解。余聞之甚驚
    ,詳詢其情乃知患者平素便溏多年
    ,喜熱飲食,夜間畏寒
    ,蓋被較厚
    ,才恍然大悟,責(zé)己前者問診不詳
    ,辨證有誤
    。患者雖有口干神煩
    ,舌紅脈細而數(shù)之標象
    ,但平素畏寒便溏,本為命火不足
    ,脾腎陽虛
    ,此真寒假熱之證。陽虛正衰
    ,復(fù)用寒涼克伐
    ,必瀉隱痛諸證不效,急以溫補命門
    ,益氣健脾之法
    ,脾腎兼顧,逆流挽舟
    ,以圖補救

    處方:上肉桂0.5克(研末沖服),熟附片6克

    ,熟地黃15克
    ,懷山藥10克,茯苓10克
    ,牡丹皮6克
    ,澤瀉6克,山茱萸6克
    ,黨參10克
    ,黃芪6克。炒白術(shù)10克
    。水煎服

    進藥7劑后,上癥明顯減輕,大便由稀轉(zhuǎn)溏

    ,日一二解
    ,腹痛亦消。仍宗原方并加重溫陽健脾藥的劑量為肉桂末1克
    ,熟附子10克
    ,另加薏苡仁10克。服藥14劑后
    ,視力增進
    ,右0.8,近視力耶格表2
    ,眼底黃斑區(qū)水腫明顯減輕
    ,滲出部分吸收。原方進14劑后
    ,視力右1.2
    ,近視力耶格表1,眼底水腫消失
    ,滲出吸收
    。因患者時覺眼痛,予補中益氣湯7劑
    ,益氣升陽
    ,鞏固療效而獲痊愈。(《醫(yī)話醫(yī)論薈要》)

    按:此案是命門火衰

    ,格陽、戴陽證
    。醫(yī)案乃臨床經(jīng)驗之紀實
    ,非借以逞才華,尚浮夸也
    。該案初診時由于未能精審周察
    ,飲食之所喜、二便情狀等
    ,皆未得其周詳
    ,故以陰為陽,治之而反
    。復(fù)能曲體其情
    ,洞悉病者之何因而劇,更何藥而輕
    ,去偽存真
    ,認清本質(zhì),終以腎氣丸加味而獲安全。將其實之情
    ,敘之方案
    ,揆合法度,俾讀者儼然身臨其證
    ,實可以啟靈機
    ,資參證矣。如是真乃為醫(yī)案之良
    ,可為之楷模

    ——本段摘自《寒熱真假辨證一百案》

    相關(guān)文章:

    腎氣丸合五子衍宗丸加減治療慢性腎炎,脾腎雙虛蛋白尿06月17日腎氣丸治療陰陽俱虛,頭痛眩暈高血壓06月13日腎氣丸組成,方歌方解,醫(yī)案分析,功效與作用05月25日金匱腎氣丸合三七溫腎散寒治療寒邪成痹07月30日金匱腎氣丸加黃芪治療腎陽虛06月25日金匱腎氣丸治療腎陽虛衰,心陽不足

    ,陽虛水泛06月16日腎氣丸合防己黃芪湯加味治療浮腫
    ,頭昏眩暈醫(yī)案12月11日腎氣丸的臨床新用12月15日腎氣丸的化裁應(yīng)用11月22日金匱腎氣丸的功效與作用,腎氣丸的臨床應(yīng)用

    金匱腎氣丸能吃多久
    ?根據(jù)病情而定

    金匱腎氣丸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很多人都吃過這個藥

    ,下面的我為你們介紹金匱腎氣丸能吃多久
    ?根據(jù)病情而定。
    金匱腎氣丸能吃多久
    同仁堂金匱腎氣丸又名“崔氏八味丸”
    、“八味腎氣丸”
    ,方出仲景《金匱要略》,由干地黃
    、山藥
    、山茱英、丹皮
    、獲答
    、澤瀉、桂枝
    、炮附子八味藥物組成
    。那么,同仁堂金匱腎氣丸吃多久一個療程?

    在臨床應(yīng)用金匱腎氣丸時
    ,應(yīng)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不能隨意使用。在治療慢性腎臟病過程中
    ,必須根據(jù)患者具體病情
    ,隨證加用其他藥物,或與其他方劑同時應(yīng)用
    。金匱腎氣丸作為一種中成藥
    ,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由于其藥效較慢,且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
    ,所以需要長期服用


    治療慢性腰腿痛:服用此藥的方法是:每次口服9克,每日服2次
    ,2周為一個療程


    治療前列腺增生:服用此藥的方法是:每次服18克,早
    、中
    、晚各服一次,10天為一個療程
    ,一般用藥1~3個療程即可使病情得到緩解或治愈


    治療老年性陰道炎:服用此藥的方法是:每次服18克,每日服3次
    ,7天為一個療程
    ,一般用藥3個療程后即可使病情得到緩解或治愈。

    治療男性乳房發(fā)育癥:服用此藥的方法是:每次服9克
    ,每日服3次
    ,20天為一個療程,一般用藥一個療程即可見效


    治療復(fù)發(fā)性口腔潰瘍:服用此藥的方法是:每次于飯前半小時口服18克
    ,每日服3次。

    金匱腎氣丸副作用
    金匱腎氣丸溫補腎陽
    ,行氣化水
    ,臨床主要用金匱腎氣丸治療因腎陽不足所致的咳嗽、哮喘
    、陽痿
    、早泄、慢性腎炎等疾病


    金匱腎氣丸主要成分是干地黃、山藥
    、山茱萸
    、茯苓、牡丹皮
    、澤瀉
    、桂枝、附子
    、牛膝
    、車前子,輔料是蜂蜜。方中以地黃滋陰補腎為主
    ,用桂枝
    、附子溫陽補腎。用于腎虛水腫
    ,腰膝酸軟
    ,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金匱腎氣丸中十種藥物精當(dāng)配伍
    ,使其具有溫補下元,壯腎益陽
    ,化氣利水
    ,消腫止渴,引火歸源的功效


    另外金匱腎氣丸實為六味地黃丸加付子
    ,肉桂(皆屬熱性)而成,其“壯腎陽”功效更甚
    ,所以若本身體質(zhì)易上火可能引起燥熱口干等
    ,但若加服寒性藥品則影響藥效,所以若身體有不好反應(yīng)則待病癥消失后應(yīng)立即停藥


    腎如何保養(yǎng)
    及時排尿

    當(dāng)有尿意時
    ,如非必要千萬不要忍尿,因為當(dāng)你感覺到有尿意時
    ,證明儲存的尿液已達到一定的程度
    ,如果不及時將其排出,就會變成水濁之氣
    ,侵害腎臟
    。因此
    ,不要因為懶得動或其他原因而三番四次地忍尿


    吞津養(yǎng)腎

    吞咽唾液還能滋養(yǎng)腎精?這個說法估計很多人都會持懷疑態(tài)度,覺得唾液與腎沒有半毛錢關(guān)系
    。實際上
    ,大家可以親自嘗試一下
    ,只要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來,相信不用一天時間
    ,你就會出現(xiàn)腰酸腿軟這一腎虛表現(xiàn)


    睡眠保腎

    一個人如果經(jīng)常熬夜,睡眠嚴重不足
    ,就會出現(xiàn)腎功能衰竭的情況
    ,因為只有睡眠充足才能促使氣血生化
    ,對腎精的保養(yǎng)極具意義。但是現(xiàn)在很多人都有熬夜的習(xí)慣
    ,不管是工作還是玩手機
    ,這都會破壞人體生物鐘,不利于腎臟的日常運行


    吃洋蔥養(yǎng)腎
    因為洋蔥具有消炎抑菌
    、利尿止瀉、降血糖
    、降血脂
    、降膽固醇、降血壓等多重作用
    ,而且又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含前列腺素的植物
    ,能保護前列腺。因為它不但享有“菜中皇后”的美稱
    ,而且也是補腎壯陽佳品
    ,所以男人一日三餐都離不開洋蔥。

    七寶如意丹簡介

    目錄1拼音2《同壽錄》卷一 2.1組成2.2主治2.3七寶如意丹的用法用量2.4用藥禁忌2.5附注 附:1古籍中的七寶如意丹 1拼音 qī bǎo rú yì dān

    2《同壽錄》卷一

    2.1組成

    人參(去蘆)1兩
    ,川烏(炮
    ,去皮尖)2兩,川連(去蘆須)1兩
    ,茯苓(去皮)1兩
    ,桔梗(去蘆)1兩,干姜(慢火煨)1兩
    ,柴胡(去蘆)1兩
    ,肉桂(去皮,曬)1兩
    ,菖蒲(洗凈)1兩
    ,木香1兩,紫菀(去須
    ,洗凈)1兩
    ,檳榔(雞心者)1兩,當(dāng)歸(酒洗凈)1兩
    ,豬牙皂(去皮)1兩
    ,川椒(去子,炒)1兩
    ,吳茱萸(去梗,鹽水浸1宿)1兩
    ,厚樸(去皮
    ,姜汁浸)1兩
    ,巴豆(去殼,去油
    ,凈)半兩
    ,大附子(童便泡,去皮臍)1個

    2.2主治

    膨脹
    ,痞塊,膈氣
    ,食積
    ,瘧疾,疝氣
    、怔忡
    ,癲狂,癱瘓
    ,頭風(fēng)
    ,痢疾,翻胃
    ,黃疸
    ,諸痔;婦人月經(jīng)不調(diào)
    ,赤白帶下
    ;小兒急慢驚風(fēng)。

    2.3七寶如意丹的用法用量

    以上19味
    ,人臼中杵3000下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好辰砂為衣
    ,收貯瓶內(nèi),置潔凈處
    ,遇病照后開湯引
    ,五更時吞服。蠱脹
    ,每服5至9丸
    ,甘草湯送下;痞塊
    ,每服5至9丸
    ,蓬術(shù)湯送下;膈氣
    、五般食積
    、心腹膨脹
    ,心氣痛,每服5至7丸
    ,生姜湯送下
    ;酒毒便紅,每服3至5丸
    ,溫酒送下
    ;陰證傷寒,每服9丸
    ,姜湯送下
    ;腸中氣塊,每服5丸
    ,煨姜湯送下
    ;腹中成塊痛不止,每服5至7丸
    ,皂角煎酒送下
    ;瘧疾,每服3至5丸
    ,桃枝湯送下
    ;誤吞毒物,每服9丸
    ,溫酒送下
    ;膀胱疝氣腫痛,每服3丸
    ,研蘿卜子或茴香湯送下
    ;喉閉,每服7至9丸
    ,溫酒送下
    ;瘟疫熱病,每服3至5丸
    ,井水送下
    ;陰陽二毒、傷寒傷風(fēng)
    ,每服3至5丸
    ,薄荷湯送下;嵐瘴不服水土
    ,伏尸傳勞五癇
    ,每服九丸,姜湯送下
    ;顛狂
    ,每服5至9丸
    ,黑棗湯送下;怔忡
    ,每服3丸,黑棗
    、荊芥湯送下
    ;大麻風(fēng)成塊,面如蟲行
    ,口眼歪斜
    ,脫眉爛肉,每服5至9丸
    ,荊芥煎酒送下
    ;偏身麻木,左癱右瘓
    ,偏正頭風(fēng)
    ,每服5至7丸,荊芥酒送下
    ;鶴膝風(fēng)
    ,紫白點,風(fēng)痰風(fēng)癬
    ,每服3至5丸
    ,煎荊芥酒送下;腸風(fēng)臟毒
    ,每服3丸
    ,陳米湯送下;消渴
    ,瀉泄
    ,每服3丸,溫酒送下
    ;諸般痢
    ,大小便閉,每服7丸
    ,溫酒送下
    ;赤痢,每服5至7丸
    ,黃連湯送下
    ;白痢,每服5至7丸
    ,甘草湯送下
    ;氣喘咳嗽
    ,每服3至5丸,生姜湯送下
    ;翻胃吐食
    ,每服5至7丸,蓽澄茄湯送下
    ;五淋
    ,每服5丸,甘草
    、燈心湯送下
    ;腰背痛,每服3至5丸
    ,鹽湯送下
    ;十腫水氣,每服5丸
    ,茯苓湯送下
    ;黃疸,每服5丸
    ,茵陳湯送下
    ;諸痔,每服3丸
    ,淡礬湯送下
    ;血氣刺痛;每服3丸
    ,牛膝湯送下
    ;產(chǎn)后腸痛下血,每服5丸
    ,阿膠酒送下
    ;血崩,每服5丸
    ,百草霜調(diào)酒送下
    ;死胎,每服7丸
    ,苧麻煎酒送下
    ;血暈頭痛,每服3丸
    ,姜湯送下
    ;赤白帶,每服3丸,絲綿灰調(diào)酒送下
    ;月經(jīng)不調(diào)及不受孕
    ,每服5丸,艾醋湯送下
    ;小兒急慢驚風(fēng)
    ,金銀花、薄荷湯送下
    ,1歲1丸
    ,3歲3丸;疳蟲
    ,使君子、燈心湯送下
    ,1歲1丸
    ,3歲3丸;氣痛
    ,姜湯送下
    ,1歲1丸,3歲3丸
    ;唾涎咬牙
    ,鹽湯送下,1歲1丸
    ,腮腫丹瘤
    ,癰疽疔癘,每服3至5丸
    ,溫酒送下
    。上藥引一時不便,即用開水亦可
    ,小兒不能吞下
    ,化開服之。

    2.4用藥禁忌

    忌葷腥
    、油膩等物
    ;孕婦忌服。

    2.5附注

    方中巴豆用量原缺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独礤穼⒅T藥研末,絳囊盛之
    ,佩于胸前
    ,能避邪,或用油熬丹收貼。

    古籍中的七寶如意丹 《三家醫(yī)案合刻》:[卷三]桂附八味丸 既不能與

    ,先與丹藥焚于室中
    ,以辟易其狂悖可也
    。如意丹七丸須眉自落
    ,皮毛淖澤,脈來浮澀
    ,此風(fēng)也
    ,非衰...

    《丹臺玉案》:[卷之三咳嗽門]立方 (各一錢)桑葉(經(jīng)霜者五片)生姜五片。食遠服

    。如意丹治嗽久不愈
    。諸火上升?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诳嗝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頑痰壅塞。氣逆...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之三十脹滿門]藥方 湯空心通草湯下

    ,量人虛實與之
    。(《良方》)遇仙如意丹治氣積氣脹,癖水蠱與之
    。白茯苓青皮陳皮(各一錢...

    《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丁香 下

    ,丸作三十六丸。每服一丸
    ,好酒化下
    ,立驗。名如意丹
    。(《頤真堂經(jīng)驗方》)
    。婦人陰冷∶母丁香末,紗...

    《醫(yī)學(xué)入門》:[外集·卷四雜病分類]外感

    八味地黃丸是桂附地黃丸嗎
    ,與腎氣丸有何分別

    《金匱要略》中的金匱腎氣丸與桂附地黃丸,還有八味丸組方相同

    ,功效相同
    !都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chǔ)上加了桂枝,與附子
    。均是補命門之火
    。但《濟生方》中的金匱腎氣丸雖然名字相同組方里卻都了懷牛膝與車前子。藥效就有很大出入了
    !購買時請留意組方
    !以免出錯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62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越婢加半夏湯方歌方解,臨床運用醫(yī)案
    【方劑組成】麻黃18克,生姜9克
    ,炙甘草6克
    ,大棗5枚,生石膏45—100克
    ,半夏15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居梅ā考宸ㄍ辄S湯方
    烏梅丸的現(xiàn)代藥理研究與臨床應(yīng)用
    烏梅丸出自張仲景《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篇,由烏梅
    、細辛
    、干姜、人參
    、當(dāng)歸
    、附子、蜀椒
    、桂枝、黃連
    、黃柏10味藥物組成
    ,具有清熱祛寒、益氣補血
    、安蛔止痛之功
    腎著湯加味治療早泄一例
    胡某,男
    ,35歲
    ,初診日期:2011年3月28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颊咴V早泄4?5年
    ,乏力
    ,小腿肚子軟,頭暈
    ,腰痛
    ,四肢涼,怕冷
    ,比常人穿得厚
    ,無汗,納可
    ,起夜3?4次
    ,大便1?2日1次,成形
    ,舌淡潤苔中后白稍膩
    ,脈弦細滑。辨六經(jīng)屬太陽太陰陽明合病
    ,辨方證
    2023-06-24
    腎著湯加味治療早泄一例
    炙甘草湯組成配方,功效與作用,臨床運用醫(yī)案
    【炙甘草湯組成配方】甘草12g(4兩
    ,炙)、生姜9g(3兩
    ,切)
    、人參6g(2兩)、生地黃30g(1斤)
    、桂枝9g(3兩
    ,去皮)、阿膠6g(2兩)
    、麥門冬9g(3兩
    ,去心)、麻仁15g(5兩)
    甘遂半夏湯方歌方解
    【方劑組成】甘遂3克
    ,半夏18克,芍藥15克
    ,炙甘草6克
    。【用法】以水二杯煮取半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