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又稱片茶
,以其形美、色綠、香濃、味醇而稱譽于世。安徽省金寨齊云山周邊所產(chǎn)的六安瓜片茶在形、色
、味、香上均堪稱一絕,是典型的六安瓜片茶生產(chǎn)區(qū)。六安瓜片外形:顏色寶綠鮮艷
,外形呈單片瓜子形,茶條均勻。茶水:茶水顏色為淺綠色
,清香高爽,滋味香醇。葉底:泡開的茶葉為嫩綠色
,葉面較完整。在中國復雜的茶葉譜系中
,六安瓜片十分特殊。一方面,它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葉茶
,采摘期僅限為谷雨前后的十余天在茶葉的外形塑造上,更是極盡雕琢之能事
即使在今天
與其他茶葉不同
每年3月底茶樹經(jīng)過越冬期開始萌發(fā)新芽;4月初
,一芽一葉初展,即第一個葉片長出;4月上旬第二個葉片長出;4月中旬第三個葉片長出;第四個葉片長出時應該在4月20日谷雨前后。當?shù)谒钠~子長出時,采茶人開始輕輕摘下第二片葉子。第一葉是不要的,因為長時間包著芽頭
,長出時就老了第二葉采摘后
隨著氣溫的升高
瓜片的黃金采摘期就是在谷雨前后的十余天內(nèi),一旦過了5月5日的立夏
采茶時期的天氣也很重要
采茶是個技術(shù)活,需要手法細膩
一人一天工作12個小時
瓜片傳統(tǒng)的采摘方法與現(xiàn)在有所不同
現(xiàn)在“板片”工藝已經(jīng)基本不用,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要增加額外的人力
剛采回的鮮葉是沒有味道的
攤晾時不能被太陽直曬
在鮮葉加工中尤其講究火工,是瓜片制作的一大特點
第一道工序是殺青,即對鮮葉進行初步干燥
投下鮮葉約2兩
炒生鍋大概1~2分鐘
炒熟鍋的技術(shù)含量非常高
炒茶師邊炒邊拍
,使葉子成片,嫩片拍打用力小,老片用力稍大,使葉片邊緣向后折疊。炒熟鍋不僅要定型,還起到了“揉捻”的作用,使茶葉香味更濃。這個過程大概需要5分鐘,茶葉已變?yōu)榘稻G色,含水率進一步降到35%左右。兩道殺青完成后,開始進入茶葉的干燥烘焙階段,這將直接決定茶葉的口感
一般情況下
烘焙的燃料要選擇最好的栗炭
拉完毛火的茶稱為“毛茶”
。茶農(nóng)白天采茶,當晚就要經(jīng)過殺青和毛火,常常要忙到半夜,如果不及時加工,茶葉就可能發(fā)酵。毛茶制好后放到大竹笸籮里,去掉形狀不規(guī)整、顏色不好的葉片。挑揀完成后,毛茶就可以賣給茶廠,按級定價。到了茶季,各村鎮(zhèn)都有茶葉夜市,即使半夜農(nóng)民也可以挑著毛茶去交易。后面的兩道工序——小火和老火,則由茶廠完成。
火在毛火后一天進行
。每個小烘籠上攤放5~6斤毛茶,下面由炭火烘烤,烘頂溫度則比拉毛火時上升了20攝氏度,最高到120攝氏度。由一名茶師不停地翻攤,直到茶葉飄出清香味,此時茶葉含水率降到10%左右。小火后,把茶葉放入竹簍中停放3~5天
,按照制茶的術(shù)語稱為“吐綠”或“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拉老火是瓜片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
,也是極為關(guān)鍵的一步,它直接決定茶葉的香氣、色澤、定型、斷碎度和上霜度。拉老火要用大號烘籠,直徑1.5米左右,每籠上可攤放茶葉6~8斤。烘籠頂端的溫度繼續(xù)上升,要達到160~180攝氏度,80斤木炭排齊擠緊,形成一個大大的炭火堆,火苗有一尺多高,火勢猛烈均勻。按照正常的瓜片生產(chǎn)周期
,從采摘到成品需要一個星期。由于干燥徹底,6%的含水率低于其他茶葉,瓜片的出茶率也比較低,平均4.5斤鮮葉出1斤干茶。瓜片采摘只能手工一片一片摘,殺青
、毛火、小火、老火等工序也必須依賴于人工操作和經(jīng)驗判斷。六安瓜片的沖泡方法
六安瓜片屬于綠茶
1、準備一壺開水
2、然后用開水清潔杯具
3
4
5、待茶浸潤舒展開后
沖泡經(jīng)驗提示
六安瓜片一般采用兩次沖泡的方法
因為春茶的葉比較嫩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nji/96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上一篇:
茶中有花花茶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