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菟絲丸,陰道松弛的“克星”(外陰白色病變有什么治療方法
?)
關(guān)愛女性健康
2023-04-30 19:26:34
小菟絲丸,陰道松弛的“克星”
陰道松弛
,通常以婚后女性居多
。女人性生活過多或生育后
,陰道內(nèi)壁彈性細胞會逐漸變得干癟
、萎縮甚至死亡
,導致陰道失去彈性
,影響夫妻性生活
。另外,松弛的陰道還會引發(fā)多種婦科炎癥
。中醫(yī)認為,腎陽虛會導致陰道松弛,從而降低性生活質(zhì)量
。因腎陽虛而陰道松弛的女性往往陰冷無欲。這類女性平時面色蒼白
、四肢乏力
、精神不振
。

推薦食譜
小菟絲丸
材料
五味子、附子、菟絲子
、牡蠣
、鹿茸各30克
,肉蓯蓉60克
,雞內(nèi)金和桑螵蛸各15克
做法
將上述藥物碎成細末,用酒調(diào)成糊
,再制成小丸
。
用法
每次服用6克
,每天服用3次
功效
調(diào)治腎陽虛引起的陰道松弛,菟絲子具有補腎固精、養(yǎng)肝明目的功效
。常被用來調(diào)治腎虛腰痛、陽痿遺精
、遺尿
、尿頻
、脾腎虛瀉及女性陰道松弛等常見疾病
。
外陰白色病變有什么治療方法?
外陰白色病變包括由于各種因素影響所致之外陰部皮膚及粘膜的不同程度變白及(或)粗糙、萎縮的狀態(tài)
。1975年國際外陰病研究會改稱“外陰白斑”為“慢性外陰營養(yǎng)不良”
,并根據(jù)其組織病理變化的不同而分為增生型營養(yǎng)不良(包括無非典型增生
、非典型增生兩類)
、硬化苔蘚型營養(yǎng)不良
、混合型營養(yǎng)不良(亦包括無非典型增生
、非典型增生兩類)三種類型
。
外陰瘙癢為本病主要癥狀,搔抓可造成局部破潰與感染而出現(xiàn)燒灼感
、疼痛、流液。增生型皮膚增厚似皮革
,粗糙,或有鱗屑、濕疹樣改變
,表面顏色多暗紅或粉紅,夾雜有界限清晰的白色斑塊
;硬化苔蘚型皮膚或粘膜變白變薄
,甚至裂開
,陰道口萎縮者可致性交痛
;混合型是在外陰萎縮的基礎上又有增厚的斑塊或疣狀增生灶。各型均以病檢為主要診斷依據(jù)。
西醫(yī)治療可內(nèi)服維生素A、B2
、B6、魚甘油等;局部用藥以止癢、消炎
、潤膚和改善局部營養(yǎng)為目的,用藥應依據(jù)病理類型。如增生型可用膚輕松
、氫化可的松等軟膏涂擦;硬化苔蘚型給予1~2%丙酸睪丸酮魚甘油軟膏
;混合型則用丙酸睪素軟膏與可的松軟膏合用或先后使用
。氦氖激光照射對外陰硬萎有一定療效
。
本病一般屬中醫(yī)“陰癢”、“陰蝕”等病證范疇
。其發(fā)病機理
,常因肝腎陰血不足
,不能滋養(yǎng)陰器
,血虛生風化燥,而致陰部奇癢難忍
;或因脾氣虧虛
,一則氣虛血少
,不能滋養(yǎng)陰部
,脾虛又可生濕
,流注于下,形成氣血不足而濕濁停滯的虛實夾雜局面
;或因濕熱內(nèi)盛
,熱蘊陰部肌膚而致陰癢陰腫
;久病入絡
,氣血運行不暢而成瘀滯,與濕濁相互膠結(jié)
,而見苔癬
、奇癢
、干裂諸候
,且經(jīng)久難愈
。治療當結(jié)合病因病機
,或滋養(yǎng)肝腎,養(yǎng)血熄風止癢;或清熱利濕,祛風止癢
;或活血化瘀軟堅
;或健脾祛濕殺蟲等
。
本節(jié)選介消斑膏丸方
、蛇桑坐浴方等治療外陰白色病變驗方共13首。
1.消斑膏丸方【藥物組成】①外用消斑膏:A
、消斑膏1號:補骨脂
、仙靈脾各9g
,生狼毒
、白蘚皮各6g,蛇床子、徐長卿各15g
,薄荷1g
。用其酒精滲出液
,回收濃縮后
,制成霜劑
;B、消斑膏2號:即1號去薄荷,加0.1%強的松粉拌勻而成(制法同上)
;C
、消斑膏3號:即1號去狼毒
、薄荷,加白花蛇舌草、一枝黃花各30g(制法同上)
;D
、消斑膏4號:即1號去薄荷加丙酸睪丸酮做成0.2%的霜劑(制法同上)。
②內(nèi)服消斑丸:黃芪
、丹參
、當歸、菟絲子、仙靈脾
、白蒺藜各3g
,白蘚皮4g
,木香0.2g
。共研細末
,做成蜜丸或煎成湯劑(以上為1日量)
。
【治療方法】①外用消斑膏:1號適用于外陰無破潰或皸裂者;2號適用于對1號有過敏反應但無癌變可能者;3號適用于局部有感染、破潰或皸裂,或有霉菌,滴蟲感染者
;4號適用于外陰萎縮或有粘連者
。
以上軟膏均每日外涂陰部1~2次
。
②內(nèi)服消斑丸:每日2次,每次10g。所有病例均服此丸。
膏劑外用和丸劑內(nèi)服,均以3個月為1療程。一般用藥1~3個療程
。
【功效主治】外用消斑膏重在清熱解毒
、殺蟲止癢、補腎溫陽;內(nèi)服消斑丸功可益氣養(yǎng)血
、活血化瘀
、補腎、殺蟲
、祛濕
。兩方內(nèi)外合治
,主治外陰白色病變(包括外陰硬化性萎縮性苔癬
,外陰皮炎、外陰非典型增生等)。
【臨床運用】本組82例
,其中硬化性萎縮性苔癬33例
,外陰皮炎28例,非典型增生4例。經(jīng)用上方治療,結(jié)果:痊愈18例(21.9%)
;顯效40例(48.8%),其中21例(52.5%)病變范圍有不同程度縮小;好轉(zhuǎn)19例(23.2%)
;無效5例(6.1%)
。總有效率為93.9%。其中以硬化性萎縮性苔癬的療效最高(95.0%)
。治療時間最短3個月,最長2年
。治療2個療程的療效比1個療程者要好,但治療3個療程未再有明顯提高。此外,持續(xù)用藥比間斷用藥療效要好
。
【經(jīng)驗體會】本組方藥內(nèi)外合治,既能補氣養(yǎng)血、補腎以治本,又能清熱祛風、除濕殺蟲止癢以治標,總有效率達93.9%
。但治愈率還不夠高,且停藥后容易復發(fā)(如治愈的18例中,有6例于停藥2個月~1年有反復)。因此,如何進一步選擇方藥、改進劑型、縮短療程,尚需觀察研究
,以期不斷提高治愈率
。
【方劑來源】馬苗娟
,等.中藥治療外陰白色病變82例臨床觀察.中醫(yī)雜志
,1983
,(12):18.2.蛇桑坐浴方【藥物組成】蛇床子
、桑葉各30g
,紅花、紫草各20g
,石菖蒲15g
。
加減變化:濕熱下注型:主方加黃柏15g
,白頭翁25g
;肝腎不足型:主方加肉蓯蓉30g
,艾葉20g
;肝腎不足兼濕熱下注型:主方加防風、乳香
、沒藥各20g
,皂刺15g
。
【治療方法】①中藥坐浴:以上方水煎每日坐浴15分鐘
,15日為1個療程
。
②電熱針治療:采用本院自制DR2-l型電熱針儀
。以2%碘酒及75%酒精消毒針具15分針備用,用半導體點溫計測治療前后溫度
,針刺病變處(也可從健康皮膚進針直達病變區(qū))
。電流量為55~110mA
,行針30分鐘。同時配合針會陰
、曲骨
、中極穴位治療
。每日或隔日1次
。15次為1個療程。個別患者針刺前用0.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
。針法:對增生型以淺刺為宜
,萎縮型以深刺為宜。
⑧外用藥:病變局部涂紫草油
,能保護皮膚
,預防皸裂
。制法:紫草10g洗凈晾干
,放入香油或胡麻油100ml
,浸泡7天
,取出消毒后使用
。
④內(nèi)服中藥:對非典型增生型用山慈姑
、山豆根各30g
,半枝蓮25g
,鹿角霜、蜂房各15g
,每日1次
。水煎服
。15日為1個療程
。
【功效主治】以電熱針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整氣血
。用中藥清熱利濕止癢
。主治外陰白色病變
。
【臨床運用】用電熱針為主,配合中藥坐浴
,外涂和內(nèi)服
。治療外陰白色病變156例。根據(jù)病理診斷標準診斷
,增生性營養(yǎng)不良53例
,萎縮性69例
,混合型34例
。按中醫(yī)辨證分型。肝腎不足型81例
,治愈67例
,占82.72%
;好轉(zhuǎn)14例
,占17.28%
。濕熱下注型31例
,治愈26例,占83.87%
;好轉(zhuǎn)5例
,占16.13%
。肝腎不足兼濕熱下注型44例
,治愈32例。占72.13%
,好轉(zhuǎn)12例
,占27.27%。治愈標準為:癥狀和體征全部消失
,外陰皮膚自身比色正常
。微循環(huán)血管象增多
,組織切片炎癥消失,成纖維細胞增多
,彈力絲及膠原纖維增多
,血管豐富
。
【經(jīng)驗體會】根據(jù)電熱針具有疏通經(jīng)絡
,調(diào)整氣血
,將熱效應直接引入病灶,其散熱途徑由深部到淺表的優(yōu)點
,采用局部針刺并配合其他穴位進行治療
,收到良好效果。主要配穴會陰為沖任督脈交會
,可調(diào)理沖任
、調(diào)和陰陽,曲骨
,中極均屬任脈
,刺之可通調(diào)沖任氣血
,改善微循環(huán)及局部營養(yǎng)狀態(tài)
。同時加用中藥
,自可提高療效
。本組非典型增生一級患者
,經(jīng)過治療后嚴密觀察
,無1例癌變。說明非典型增生是可逆的
。
【方劑來源】沈秋華
,等.電熱針為主治療女陰營養(yǎng)不良.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1988
,(1):27。
3.中西結(jié)合方【藥物組成】①中藥:丹參注射液
。②西藥:維生素AD膠丸
、維生素E。
【治療方法】①取穴橫骨
、曲骨
、陰阜
、阿是穴消毒后
,用5號注射針頭于穴位處斜刺進針約1~2cm
,刺后病人感酸脹沉重時
,在穴位兩側(cè)分別緩慢注入丹參注射液1~2ml,每4天注射1次
,10次為1療程
。不愈者可繼續(xù)穴注
,直至痊愈
。
②維生素AD膠丸每次1丸
,每日3次
;維生素E100mg
,每日3次
。均口服
。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
,抗菌消炎
。主治外陰白色病變
。
【臨床運用】本組30例,經(jīng)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后,總有效率達90%
。如一典型病例
,經(jīng)用丹參注射液穴注9次
,并服西藥
,后康復如常人
。
【經(jīng)驗體會】針對外陰白色病變的致病特點
,選用丹參注射液
,能活血化瘀
,抗菌消炎
,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改善局部營養(yǎng)狀況
。加用西藥,又可增強療效
。經(jīng)臨床觀察
,本方效果較好,但對活檢證實為不典型增生或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
,應作單純性外陰切除術(shù)
,而施用本法不能獲效
。
【方劑來源】陳燕
,等.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外陰白色病變30例小結(jié).江蘇中醫(yī)1990
,(5):12.4.辨證系列方【藥物組成】①內(nèi)服方:a
、肝經(jīng)濕熱型:龍膽草、當歸
、淫羊藿
、補骨脂各20g,柴胡
、黃芩
、生地
、車前子(包)各30g,梔子
、川芎
、澤瀉各15g
,甘草9g。每周服2劑
,每劑用2日
。b
、腎陽虛衰型:熟地
、山藥各30g
,當歸
、菟絲子、補骨脂
、淫羊藿各20g,山茱萸
、杜仲各15g
,制附子
、甘草各9g
,肉桂6g
。用法同前。c
、肝腎陰虛型:枸杞子
、菊花
、澤瀉各95g
,熟地、菟絲子、山藥各30g
,川芎
、黃柏各12g
,山茱萸、當歸
、補骨脂
、茯苓、丹皮各20g
。用法同前
。
②外陰濕敷方:當歸
、苦參、蛇床子
、菟絲子
、地膚子
、蒼耳子、百蒺藜各30g
,補骨脂、紫荊皮各20g,淫羊藿
、皂角各15g
。煎3次合為1500ml
,為3天用量
。局封的第2天開始濕敷
。每日用500m1分2次于病損區(qū)熱敷
,保溫30分鐘
。
③局部封閉:當歸注射液2ml
,維生素B122ml,2%普魯卡因4ml
,地塞米松注射液4mg,混勻
,分別在陰蒂注入藥液1/4量
。然后將針頭轉(zhuǎn)向兩側(cè)小陰唇各注藥1/4量。將余1/4藥液注入陰道后聯(lián)合或肛門周圍病損區(qū)。如病變范圍較大?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勺们樵黾铀幜?~2倍
,緩慢注入病損皮下。每周封閉1次
。如皮膚粘膜有破潰者
,上述藥中加入慶大霉素4萬單位
。外陰萎縮者,皮下加注丙酸睪丸酮25~50mg
。
【治療方法】全部病例同時采用以上三種方法治療。4周為1個療程
,經(jīng)期停止治療。
【功效主治】外用方功能清熱解毒
,活血通絡,消腫止癢。內(nèi)服方則根據(jù)證型具有清利濕熱
,補腎壯陽
,調(diào)養(yǎng)肝腎等不同作用
。主治外陰白色病變
、外陰慢性皮炎
,神經(jīng)性皮炎等。
【臨床運用】本組病例23例
,肝經(jīng)濕熱型11例,其中硬萎6例,外陰皮炎4例
,神經(jīng)性皮炎1例;腎陽虛衰型3例
,均為硬萎;肝腎陰虛型9例
,其中硬萎5例
,外陰皮炎2例,皮炎并白癜風1例
,扁平苔癬1例。治療結(jié)果:痊愈(瘙癢控制
,皮膚色澤和彈性逐漸恢復
,病理轉(zhuǎn)正常)12例;顯效(瘙癢控制
,皮膚部分色澤加深)10例:無效1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傆行蕿?5.7%
。其中2個0療程基本痊愈者7例。3~4個療程痊愈者5例
。痊愈12例中有9例復查病理,皮膚恢復正常
,隨訪1~4年無復發(fā)
。
【經(jīng)驗體會】內(nèi)服辨證方的同時
,局部封閉選用地塞米松軟化組織
,松解粘連。維生素B12改善神經(jīng)功能
。丙酸睪丸酮擴張血管,促進蛋白合成
。外陰濕敷劑中選用有性激素樣作用的菟絲子
、補骨脂
、蛇床子和淫羊藿
。白蒺藜有抗癌和祛白斑之作用
,補骨脂可加深皮膚色澤
。紫荊皮
、苦參
、蛇床子有止癢、消腫
、清熱解毒作用。當歸
、皂角活血通絡
。中西藥協(xié)同作用,藥物直達病所
,能改善病損區(qū)的微循環(huán)
,增加細胞營養(yǎng),促進組織修復和再生
。
【方劑來源】郝耀堂.外陰白色病損23例治療體會.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1989
,(3):173.5.外陰消斑方【藥物組成】①內(nèi)服方:白蘚皮、薏苡仁
、赤芍、丹皮
、黃柏
、丹參、土茯苓
、蟬蛻、白花蛇舌草
、貫眾(包煎)
、夏枯草
、生地各12g
。維生素E、維生素B1
、維生素B12、己烯雌酚
。
②外洗方:雄黃15g
,苦參
、蛇床子
、鶴虱各50g。
③外涂藥:爐甘石洗劑
。
【治療方法】內(nèi)服方日1劑。維生素E50mg
,維生素B120mg
,每日3次
。維生素B12500~1000mg,隔日1次
,10次為1療程
。也可口服少量己烯雌酚
。外洗方水煎取濾汁
,入盆內(nèi)坐浴,先熏后洗
,每日2次,每次20分鐘
。中藥坐浴后
,外涂藥擦于患處
,每日2次
。
【功效主治】主治外陰白色病變。
【臨床運用】曾治李某
,女,27歲
,干部
,自述近一年來外陰瘙癢難忍,夜間加劇
,影響睡眠,白帶多
,色黃有腥味
。婦科檢查見外陰部有紅腫和局限性的白色病變
,小陰唇粘膜變厚變白
,皮膚干燥,彈性輕度降低
,舌質(zhì)紅,苔黃膩
,脈弦數(shù)
。診為外陰白斑病(濕熱下注所致)
。治以清熱利濕
,涼血解毒止癢為法
。另外用外洗方
,每日坐浴2次,浴后外敷爐甘石洗劑于患處
。而藥物治療常規(guī)肌注和口服維生素類藥物。上方加減
,連續(xù)用藥2個月余而痊愈。
【經(jīng)驗體會】外陰白斑究其病源與肝脾腎三臟關(guān)系密切
。肝腎陰虧,或郁化熱
,可使熱邪內(nèi)蘊
;外感濕邪,或脾虛失運
,可使?jié)裥皟?nèi)留。濕與熱結(jié)
,下注于陰部
,故發(fā)此病
。所以從整體看
,本病是以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diào)為本,外陰部局部病變?yōu)闃?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故?nèi)服藥側(cè)重調(diào)理肝脾腎三臟功能以治其本,使?jié)駸崆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風熄毒解
,氣血平和
,以澄清病源
。用熏洗藥和外敷藥,直接作用患處而治其標
,使腫消,斑化,癢止
,如此標本兼治
,故每獲良好
。
【方劑來源】馬麗穎.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外陰白斑.吉林中醫(yī)藥
,1992,(4):22.6.解毒消斑方【藥物組成】①內(nèi)服方:杭白芍
、北黃芪、雞血藤各20g
,蒼術(shù)
、黃柏各6g
,地膚子
、川楝子、凌霄花各9g
,何首烏、土茯苓各15g
。
②外洗方:土茯苓60g
,檳榔、忍冬藤各30g
,澤蘭葉20g。
⑧外敷方:鮮旱蓮草
、鮮首烏葉各適量
。
【治療方法】內(nèi)服方每日1劑
,水煎服
;外洗方每日1劑,水煎
,乘熱熏洗陰部,每天2~3次
;外敷方每日1劑
,將藥物搗爛外敷患處。
【功效主治】以清熱解毒
、燥濕殺蟲為主
,佐以活血通絡,雙補氣血
。主治外陰白色病變。
【臨床運用】本方系廣西婦科名老中醫(yī)斑秀文先生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