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烏梅丸的功效與作用,烏梅丸醫(yī)案

      道醫(yī) 2023-06-24 17:37:07

      【處方】 烏梅300枚 細(xì)辛84克 干姜140克 黃連224克 當(dāng)歸56克 附子84克(去皮

      ,炮
      ,)蜀椒56克(出汗)桂枝(去皮)84克 人參84克 黃柏84克【制法】 上十味
      ,各搗篩
      ,混合和勻
      ;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于米飯下,飯熟搗成泥
      ,和藥令相得,納臼中
      ,與蜜杵二千下
      ,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作用】 排膽及驅(qū)蛔等作用 《中成藥研究》1986(3):33~35

      ,本方能促進(jìn)膽囊收縮和排膽作用,有利于膽汁引流
      ,減少或防止膽道感染及蛔蟲卵留在膽道內(nèi)形成膽石核心
      ,減少膽石癥發(fā)生。加大烏梅劑量作用更為明顯
      ,而單用烏梅作用沒有復(fù)方強
      ,表明復(fù)方有協(xié)同作用。實驗還表明
      ,本方在麻醉蛔蟲體
      ,使其失去附著腸壁的能力,促進(jìn)肝臟分泌膽汁量增加
      ,降低pH值
      ,明顯擴張奧狄氏括約肌,有較強的廣譜抗菌作用
      ,尤對痢疾桿菌作用明顯

      【功能主治】 溫臟安蛔。治蛔厥

      。脘腹陣痛
      ,煩悶嘔吐,時發(fā)時止
      ,得食則吐
      ,甚至吐蛔,手足厥冷
      ,或久痢不止
      ,反胃嘔吐,脈沉細(xì)或弦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用于膽道蛔蟲病

      【用法用量】 空腹時飲服10丸,一日三次

      ,稍加至20丸

      【注意】 服藥期間,忌生冷、滑物

      、臭食等

      【備注】 本方所治蛔厥,是因胃熱腸寒

      ,蛔動不安所致
      。蛔蟲得酸則靜
      ,得辛則伏
      ,得苦則下,故方中重用烏梅味酸以安蛔
      ,配細(xì)辛
      、干姜、桂枝
      、附子
      、川椒辛熱之品以溫臟驅(qū)蛔,黃連
      、黃柏苦寒之品以清熱下蛔
      ;更以人參、當(dāng)歸補氣養(yǎng)血
      ,以顧正氣之不足
      。全方合用,具有溫臟安蛔
      ,寒熱并治
      ,邪正兼顧之功。

      【摘錄】 《傷寒論》

      烏梅丸被歷代醫(yī)家奉為蛔厥專方和厥陰病主方

      。筆者從醫(yī)20年來
      ,專注于對經(jīng)方的學(xué)習(xí)與運用,對其應(yīng)用較有體會
      。為了說明烏梅丸的功效與作用
      ,今將臨床用烏梅丸原方(改為湯劑)治療病情較復(fù)雜的3則案例介紹如下,請各位同道指正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疅嵬鶃戆橄吕?/strong>

      那某,女

      ,55歲
      。初診日期:2011年6月27日。

      形貌:體中偏胖

      ,膚色偏黑
      ;身高:155?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悖恚惑w質(zhì)量:55?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主訴:寒熱往來,下利4年余

      ,加重伴胸悶
      、氣急4個月。

      現(xiàn)病史:患者4年前停經(jīng)

      ,出現(xiàn)寒熱往來
      、烘熱汗出、頭昏乏力
      、心煩
      、上腹部時有不適感、易泛酸
      、大便不成形(日行1~2次)等癥,診斷為更年期綜合征
      。后反復(fù)求治
      ,乏效。今年初因受寒出現(xiàn)咳嗽
      、胸悶氣急
      ,診斷為喘息性支氣管炎,經(jīng)住院治療
      ,咳嗽減輕
      ,但遺有胸悶、氣急等癥
      ,予小青龍湯加薏苡仁7劑后
      ,喘平咳減、胸悶氣急減輕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滔拢簳r咳,痰少色白
      ;寒熱往來而體溫正常
      ,烘熱汗出;乏力
      ,眼皮澀重
      ;上腹部時有嘈雜饑餓感,伴泛酸
      ,胃納可
      ;大便偏稀
      ,日行1~3次,小便調(diào)
      ;睡眠一般

      查體:眼瞼略浮腫,雙下肢無水腫

      ,有腳癬
      ;舌紫、苔薄白

      中醫(yī)辨證:寒熱錯雜

      ,氣血紊亂;治法:溫清并用
      ,益氣補血
      。處方:烏梅20 g
      ,細(xì)辛5?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纾鹬Γ保啊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黨參10 g
      ,花椒5?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纾山保啊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制附子10 g
      ,黃連3?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纾S柏10?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當(dāng)歸10 g
      。7劑
      。每日1劑,水煎服

      二診(8月21日):胸悶消失

      ,略氣急;乏力減輕
      ,寒熱往來消失
      ;上腹不適感減輕
      ,無泛酸,膚色變亮
      ;大便日1次
      ,成形;舌質(zhì)轉(zhuǎn)紅
      。原方14劑
      ,每劑服2天。

      三診(10月15日):諸癥緩解

      ,精神狀態(tài)好
      。守方7劑,每劑服2~3天

      按 患者表現(xiàn)為明顯的表里兼證

      、上熱下寒、虛實夾雜
      ,本著“急者治其標(biāo)
      、緩者治其本”的原則,前期先予小青龍湯加味
      ,在咳嗽
      、氣急緩解后再予烏梅丸(改湯劑)治療其錯雜的更年期綜合征,并于取效后減量鞏固療效

      2 腹瀉伴頭痛案

      陶某,女

      ,49歲
      。初診日期:2011年6月15日。

      形貌:形體矮胖

      ,膚色偏黑
      ;身高:156 cm
      ;體質(zhì)量:62?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耄纭?/p>

      主訴:腹瀉2年余

      ,加重半年
      ,伴頭痛、關(guān)節(jié)酸痛

      現(xiàn)病史:近2年來患者腹瀉伴有少腹及肛門墜滯感

      ,大便日行3次、不成形
      、少量白色黏凍
      ,便前無腹痛
      、無血便,下半身怕冷
      ,口服多種中西藥
      ,療效不盡人意。近半年來月經(jīng)紊亂
      ,1~2個月1行
      ,經(jīng)色暗黑,量少不爽
      ;經(jīng)期稀便
      ,日3~5次;伴頭痛
      、烘熱
      、頭汗多、全身關(guān)節(jié)酸痛等癥
      ;平素尿頻
      ,白帶偏多、色白質(zhì)稀
      ,時有足跟痛
      ;白天乏力喜睡、眼澀
      ,夜眠較淺
      、夢多;胃納一般

      既往史:有子宮肌瘤

      、膽石癥、過敏性鼻炎及甲狀腺腺瘤手術(shù)切除史
      。查體:腹軟無壓痛
      ,雙下肢輕度水腫;舌暗
      、苔中后部膩

      中醫(yī)辨證:上熱下寒,虛實夾雜

      ;治法:清熱燥濕
      ,溫臟止利。處方:吳茱萸3?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當(dāng)歸10 g
      ,川芎10?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桂枝10 g
      ,白芍10?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纾档てぃ保啊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干姜5 g
      ,姜半夏10?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纾湺保啊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黨參10 g
      ,甘草5?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纾⒛z(烊化)10?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7劑。

      每日1劑

      ,水煎服

      二診(7月1日):諸癥仍存,頭痛與乏力甚

      ;經(jīng)前乳脹痛
      ,烘熱陣作,時畏寒甚
      ;舌暗,苔中后部膩
      。處方:

      烏梅30?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纾?xì)辛5?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桂枝10 g

      ,黨參10?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纾ń罚怠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干姜10?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纾聘阶樱保啊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黃連3 g
      ,黃柏10?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纾?dāng)歸10?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三診(7月18日):乏力明顯減輕,頭痛消失

      ;下利改善
      ,大便日行1~2次,成形度好轉(zhuǎn)
      ;關(guān)節(jié)酸痛減輕
      ,足跟疼痛消失;怕冷減輕
      ,烘熱消失
      ;白帶如水、量多
      ,會陰部濕感
      ;舌暗,苔中后薄膩
      。前方烏梅劑量加至50?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纭#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每劑服2天

      復(fù)診(10月19日):諸癥平復(fù),精神狀態(tài)好

      。守方7劑
      ,每劑服3天。

      按 該患近2年來主訴繁多

      ,以下利為主
      ,實為更年期綜合征引發(fā)的多系統(tǒng)功能紊亂,臨床表現(xiàn)具有上熱下寒
      、虛實夾雜
      、以寒為主的特點。首診選亦治久利的溫經(jīng)湯無效,二診改方為烏梅丸湯方治療
      ,療效凸顯

      3 乏力、眠差伴下利案

      楊某

      ,女
      ,67歲。初診日期:2011年6月3日

      形貌:形體矮胖

      ,膚色偏白;身高:155?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悖?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體質(zhì)量:68.5 kg

      主訴:乏力

      、眠差伴下利10年,加重15天
      ,伴上腹部不適

      現(xiàn)病史:近10年來乏力、失眠

      ,入夜難寐
      、多夢易醒,白天乏力頭昏
      ,口干
      ,易舌面干,舌碎
      ;平素尿頻
      ,大便偏軟(日行1~2次),時腹瀉
      ,瀉時日行4~5次
      ,有少量黏凍。曾多次治療無效
      。近15天諸癥加重
      ,且上腹部不適,易飽易饑
      ,泛酸明顯,烘熱
      ,小腿易抽筋
      。查體:劍突下輕壓痛,雙下肢輕度水腫
      ;舌暗
      ,苔薄白膩

      腸鏡檢查提示結(jié)腸炎,胃鏡檢查提示膽汁反流性胃炎

      ;生化檢驗發(fā)現(xiàn)三酰甘油偏高
      ,尿檢中有少量白細(xì)胞。

      中醫(yī)辨證:上熱下寒

      ,虛實夾雜
      ;治法:溫清并用,調(diào)和陰陽
      。處方:烏梅30?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纾?xì)辛5?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桂枝10 g
      ,黨參10?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纾ń罚怠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干姜10 g
      ,制附子10?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纾S連3?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黃柏10 g
      ,當(dāng)歸10?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纭#穭?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每日1劑
      ,水煎服。

      二診(6月23日):睡眠改善不明顯

      ,乏力明顯改善
      ,頭昏、烘熱
      、口干
      、舌面干等癥明顯減輕;舌碎藥后未作;大便日行1~2次
      ,無腹瀉
      ,無黏凍;上腹饑飽不適及泛酸減輕
      ,小腿抽筋減少
      ;舌暗,苔薄白膩
      。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合梔子厚樸湯
      。處方:柴胡根10 g
      ,姜半夏10?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纾h參10?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黃芩6 g
      ,干姜5?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纾t棗10?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桂枝10 g
      ,茯苓10?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纾埞牵保怠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牡蠣15 g
      ,大黃5?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纾瑮d子10?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厚樸10 g
      ,枳殼10?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纭#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三診(7月4日):患者訴本次用藥后諸多不適感復(fù)作

      。改用初診方
      ,烏梅加量至40 g
      。7劑。

      復(fù)診(10月21日):服上方后

      ,諸癥平復(fù)
      ,精神狀態(tài)好。守方7劑
      ,每周服2劑

      按 該患上熱下寒、寒熱夾雜

      、虛實夾雜
      ,胃腸功能紊亂日久,兼失眠
      、乏力
      ,故首選烏梅丸調(diào)和肝胃、分解寒熱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颊叻幒螅熜黠@
      。二診因考慮癥減
      ,改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合梔子厚樸湯,但藥后乏效
      ,改回烏梅丸又顯效

      4 討論

      就經(jīng)方而言,烏梅丸共有10味中藥

      ,略顯繁雜
      ,但配伍嚴(yán)謹(jǐn)。組方寒熱并用
      ,不僅安蛔止痛
      ,更有調(diào)和肝胃、分解寒熱之功
      ,與厥陰病提綱證相符
      ,故可視為治療厥陰病寒熱錯雜之主方。我們在臨證中發(fā)現(xiàn)
      ,烏梅丸治療胃腸道功能紊亂
      ,特別對難治性頑固性腹痛下利、胃部嘈雜
      、泛酸療效突出

      由以上案例可見

      ,該方使用要點為上熱下寒、以寒為主
      ,中有腹痛
      、腹脹或反流、惡心
      ;上有熱
      ,表現(xiàn)為顏面暗紅、頭昏重
      、心煩口渴等
      ;下有寒,如雙下肢畏寒或四肢厥冷
      、腹痛
      、下利。故該方所詮釋的方義廣闊而精深?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代中醫(yī)大家陳潮祖認(rèn)為
      ,該方有干姜、肉桂
      、附子等大辛大熱藥
      ,也有黃連黃柏等大苦大寒藥,是寒熱共用法
      ;既有參
      、歸扶正,又有椒
      、梅
      、連、柏祛邪
      ,為攻補兼施法
      。該方配伍是治療自身功能衰弱而又感受外邪的理想結(jié)構(gòu),開辟了寒熱共用與補瀉同施的先河
      ,極具臨床價值
      ,為治療一些現(xiàn)代疑難雜病提供了處方思路。

      筆者認(rèn)為

      ,臨證使用該方
      ,只要對證則無須加減,只要關(guān)注原方的藥物劑量及有序調(diào)整比例即可
      。烏梅為君藥
      ,故基礎(chǔ)量為20~30 g
      ,可據(jù)病情酌加劑量至60?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缱笥叶鵁o產(chǎn)酸之弊
      。其余藥物為常規(guī)劑量。

      該方在使用時

      ,須與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
      、麻黃升麻湯相鑒別。三者均治寒熱錯雜之證,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主治寒熱格拒而致脾胃功能失常的上吐下瀉、食入即吐
      ;麻黃升麻湯主治正傷邪陷上熱下寒而致陽氣內(nèi)郁的手足厥逆
      、咽喉不利、唾膿血
      、泄利不止等癥

      另外,本文中誤用溫經(jīng)湯與柴胡加龍骨牡蠣合梔子厚樸湯亦須考慮鑒別

      ,特別是用方時機的把握值得重視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本人對脈診學(xué)習(xí)不夠

      ,所以案例中沒有脈診描述

      烏梅入藥有什么作用

      烏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果子

      ,但是烏梅還可以入藥,烏梅性平味酸
      ,所以入藥主要起到一個收斂的作用
      ,所以烏梅入藥有斂肺生津的作用,所以我們平時吃烏梅也有這些作用
      ,如果體虛出汗可以吃些烏梅
      。那么,烏梅入藥有什么作用
      ?烏梅有哪些藥用功效

      【烏梅】烏梅為薔薇科植物梅Prunusmume(Sieb.)Sieb.etZucc.的近成熟果實。主產(chǎn)于浙江
      、福建
      、云南等地。夏季果實近成熟時采收
      ,低溫烘干后悶至皺皮
      ,色變黑時即成。去核生用或炒炭用

      【藥性】酸
      、澀
      ,平。歸肝
      、脾
      、肺、大腸經(jīng)

      【功效】斂肺止咳
      ,澀腸止瀉,安蛔止痛
      ,生津止渴

      【應(yīng)用】
      1.肺虛久咳。本品味酸而澀
      ,其性收斂
      ,入肺經(jīng)能斂肺氣,止咳嗽
      。適用于肺虛久咳少痰或干咳無痰之證
      。可與罌粟殼
      、杏仁等同用
      ,如一服散(《世醫(yī)得效方》)。
      2.久瀉
      ,久痢
      。本品酸澀入大腸經(jīng),有良好的澀腸止瀉痢作用
      ,為治療久瀉
      、久痢之常用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膳c罌粟殼
      、訶子等同用,如固腸丸(《證治準(zhǔn)繩》)
      。取其澀腸止痢之功
      ,配伍解毒止痢之黃連,亦可用于濕熱瀉痢,便膿血者,如烏梅丸(《圣惠方》)

      3.蛔厥腹痛
      ,嘔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椎盟釀t靜
      ,本品極酸,具有安蛔止痛
      ,和胃止嘔的功效
      ,為安蛔之良藥
      。適用于蛔蟲所致腹痛、嘔吐
      、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證
      ,常配伍細(xì)辛、川椒
      、黃連
      、附子等同用,如烏梅丸(《傷寒論》)

      4.虛熱消渴
      。本品至酸性平,善能生津液,止煩渴
      。治虛熱消渴,可單用煎服
      ,或與天花粉、麥冬
      、人參等同用,如玉泉散(《沈氏尊生書》)

      此外
      ,本品炒炭后,澀重于酸
      ,收斂力強
      ,能固沖止漏,可用于崩漏不止,便血等;外敷能消瘡毒
      ,可治胬肉外突
      ,頭瘡等。
      【用法用量】煎服
      ,3~10g
      ,大劑量可用至30g。外用適量
      ,搗爛或炒炭研末外敷
      。止瀉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外有表邪或內(nèi)有實熱積滯者均不宜服

      【古籍摘要】
      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下氣
      ,除熱煩滿,安心
      ,止肢體痛
      ,偏枯不仁,死肌
      ,去青黑痔
      ,蝕惡肉
      。”
      2.《本草綱目》:“斂肺澀腸
      ,止久嗽瀉痢
      ,反胃噎膈,蛔厥吐利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3.《本草求真》:“烏梅酸澀而溫,入肺則收
      ,入腸則澀
      ,入筋與骨則軟,入蟲則伏
      ,入于死肌
      、惡肉、惡痣則除
      ,刺入肉中則拔癰毒可敷
      ,中風(fēng)牙關(guān)緊閉可開,蛔蟲上攻眩撲可治
      ,口渴可止
      。寧不為酸澀收斂止一驗乎”。
      【現(xiàn)代研究】
      1.化學(xué)成分:本品主含檸檬酸
      、蘋果酸
      、琥珀酸、酒石酸
      、碳水化合物
      、谷甾醇、蠟樣物質(zhì)及齊墩果酸樣物質(zhì)

      2.藥理作用:本品水煎劑在體外對多種致病性細(xì)菌及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能抑制離體兔腸管的運動;有輕度收縮膽囊作用能促進(jìn)膽汁分泌;在體外對蛔蟲的活動有抑制作用;對豚鼠的蛋白質(zhì)過敏性休克及組胺性休克有對抗作用
      ,但對組胺性哮喘無對抗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3.臨床研究::據(jù)臨床報道
      ,用烏梅枯痔注射液注射于內(nèi)痔核內(nèi)
      ,治療初期內(nèi)痔、葉狀內(nèi)痔
      、花圈狀內(nèi)痔
      、曲張型混合痔平均于2周內(nèi)治愈(江蘇中醫(yī)雜志,1980
      ,5:29)
      。用烏梅濃煎,頓服,同時口服維生素B
      、C等治療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74例,均獲良效(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1986
      ,6,11:694)
      。另外
      ,本藥尚用于慢性結(jié)腸炎、細(xì)菌性痢疾
      、嬰幼兒腹瀉
      、膽道蛔蟲癥、膽囊炎
      、膽石癥等

      【藥用價值】
      1.防老化
      若要真正的享受長壽,就不應(yīng)該受老化病的折磨
      。吃烏梅會刺激腮腺荷爾蒙的分泌
      ,而這種荷爾蒙能預(yù)防老化。所以從今天開始就每天吃一個烏梅吧

      2.清血
      現(xiàn)代人喜歡吃的食物不外是精制食品如精白谷類
      、精白面包、精白面條
      、精白糖、化學(xué)調(diào)味料及動物性食物
      。吃了這些食物會致使血液里的毒素劇增
      ,日子久了,血液循環(huán)惡化而產(chǎn)生酸素
      。每天吃一個烏梅可幫助清掃血液
      ,使血液流動量正常化
      ,排除過量的酸素

      3.增加能量
      當(dāng)血液凈化時,新陳代謝就增強
      ,身體自然會恢復(fù)能量
      。烏梅里的檸檬酸酸幫助吸收維他命及酵素,還有能預(yù)防疾病及消除疲勞

      4.保護(hù)消化系統(tǒng)
      烏梅有消毒的功能
      ,也防止食物在腸胃里腐化。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
      5.消除疲勞
      當(dāng)你覺得疲倦時,在身理上只是因為身體里過多的酸素致使
      。所以當(dāng)你下班被困在車陣?yán)?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時,覺得累斃了
      ,建議你吃一個烏梅
      ,倦意很快就會消除。
      6.消除便秘
      烏梅里的蘋果酸把適量的水分導(dǎo)引到大腸
      ,形成糞便而排出體外

      7.增進(jìn)食欲
      長期性的無食欲是身體里的一些器官操作得不好,食欲因為壓力
      ,吃過量
      ,也因為肝臟,胃及大腸的功能不好
      ,生病后食欲也差了
      。若要康復(fù)得快,需要吃東西
      ,能幫助恢復(fù)食欲的就是每天吃一個烏梅

      烏梅丸

      烏梅丸的適應(yīng)癥為瘧疾

      ,久不愈者。烏梅丸的治療效果顯著
      ,深得患者的信賴
      。那么,? 烏梅丸的組方中
      ,有酸斂益陰的烏梅
      、苦酒,苦寒清熱的黃連
      、黃柏
      ,辛熱通陽的附子、干姜
      、桂枝
      、細(xì)辛、蜀椒
      ,補益氣血的當(dāng)歸
      、人參,全方具有酸斂
      、清熱
      、溫通、滋補等作用。 烏梅丸在臨床中常加減應(yīng)用
      ,若是辨治蛔厥證
      ,通常可用烏梅丸原方原量
      ,用湯劑時可酌情減少方藥物用量;若是上熱下寒夾虛證或辨治肝熱陽郁證
      ,必須重視因病變證機主次而酌情調(diào)整藥物用量,亦即確定藥物用量務(wù)必與主治病變證機和病證表現(xiàn)切切相應(yīng)
      。 如熱重者可加大黃連
      、黃柏用量,亦可酌情減少辛熱藥用量;若寒重者可加大辛熱藥用量
      ,或減少苦寒藥用量;若正氣虛弱甚者可加大人參
      、當(dāng)歸用量;烏梅用量必須因病變證機輕重而增減,治病用方用藥貴在思路清晰
      ,恰到好處
      ,隨機應(yīng)變。 烏梅丸主治蛔厥
      ,久痢
      ,厥陰頭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蚱⑽柑撘鹬鸽渫?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肢體瘦弱?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棕首C
      、厥陰頭痛、煩悶嘔吐
      、時發(fā)時止
      、得食則吐,甚至 吐蛔
      、手足厥冷、腹痛時作
      。用于治療膽道蛔蟲癥
      、腸道蛔蟲、血吸蟲及鉤蟲病
      、腹瀉
      、腸炎、腸道易激綜合征
      、膽囊炎及膽石癥
      、神經(jīng)及精神系疾病、病態(tài)竇房綜合征、帶下
      、崩漏
      、痛經(jīng)等。 烏梅丸的不良反應(yīng)尚不明確
      。另外
      ,烏梅丸含有馬兜鈴科植物細(xì)辛,在服用期間可能對腎功能有影響
      ,建議患者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使用
      ,定期復(fù)查腎功能。另外
      ,烏梅丸為處方藥
      ,這種藥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潛在的影響,用藥方法和時間都有特殊要求
      ,必須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使用
      。因此,患者購藥
      、用藥需謹(jǐn)慎
      ,若能在醫(yī)生或藥師的指導(dǎo)下科學(xué)合理的用藥,那將是對您的健康最大的保障
      。 康愛多藥店致力于幫助患者提高用藥水平
      、降低用藥費用,為病患朋友提供廠家直供
      、低價
      ,絕對正品的優(yōu)質(zhì)藥品。價格相比其它一些藥店更劃算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11.5.2烏梅丸證及烏梅的藥性

      【11.59】? 傷寒,脈微而厥

      ,至七八日
      ,膚冷,其人躁
      、無暫安時者
      ,此為臟厥,非蚘厥也
      。蚘厥者
      ,其人當(dāng)吐蚘。今病者靜
      ,而復(fù)時煩
      ,此為臟寒
      ,蚘上入其膈,故煩
      。須臾復(fù)止
      ,得食而嘔又煩者,蚘聞食臭出
      ,其人當(dāng)自吐蚘
      。蚘厥者,烏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


      ? ? 這段提示我們注意哪些癥狀不適用烏梅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脈微而厥”指這個脈的跳動是非常之沒有力量,然后手腳冰冷
      。拖了七八天“膚冷”
      ,這個人你摸起來,肉都是冰冰的
      。在漢朝時代這個“膚”不是指表面
      ,是包括底下的組織。

      ? ? “其人躁
      ,無暫安時者”
      ,一個人會處在這個不自主的躁動狀況里,張仲景說是“臟厥”(內(nèi)臟里面全都是一派寒冷的狀態(tài))不是蛔厥
      。這兩者的差別呢
      ,就在于張仲景會用烏梅丸治療蛔厥導(dǎo)致陰陽分裂的狀態(tài)。

      要注意烏梅丸癥與附子湯癥
      、四逆湯癥的不同
      ,病人如果是一派寒證的話,那是不用烏梅丸


      病人有長期腹瀉情況的
      ,烏梅丸也對癥。

      烏梅丸的藥量比例

      烏梅丸方

      烏梅三百枚? 細(xì)辛六兩? 干姜十兩? 黃連十六兩? 當(dāng)歸四兩? 附子六兩(炮去皮)? 蜀椒四兩(出汗)? 桂枝六兩(去皮)? 人參六兩? 黃柏六兩

      右十味
      ,異搗篩
      ,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
      ,去核
      ,蒸之五斗米下
      。飯熟
      ,搗成泥
      ,和藥令相得,納臼中
      ,與蜜
      ,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飲
      ,服十丸,日三服
      ,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物
      、臭食等


      ? 要 接近張仲景的劑量,把烏梅的量設(shè)定成細(xì)辛的十倍
      ,其他的藥就依比例放就好
      。比如說你今天要開一帖烏梅丸的湯劑哦,你就開烏梅三錢
      ,細(xì)辛三分
      ,干姜五分,黃連八分
      ,按這個比例一直下就可以了


      烏梅丸最好飯前服。

      烏梅丸的藥性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梅實:味酸
      ,平。主下氣
      ,除熱煩滿
      ,安心;肢體痛
      ,偏枯不仁死?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蝗デ嗪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惡肉
      。生川谷。

      未處理的梅實味酸
      、平
      。烘干后的烏梅的藥性是有一點微溫的,它并不寒的
      。那么
      ,它的主治是“下氣
      ,除熱煩滿,安心”


      烏梅它厲害的地方就是它具有把這個分裂的陰陽再統(tǒng)合起來的效果
      。當(dāng)一個人陰陽分裂的時候一定是用烏梅的。

      烏梅把人體分裂掉的陰陽交合回來
      ,交合陰陽本身就是在制造人的肝氣


      彭子益寫的《園運動的古中醫(yī)學(xué)》里面就特別強調(diào)要用烏梅白糖湯來治溫病。他提出溫病就是病人發(fā)燒然后整個人燥熱
      ,昏頭昏腦
      ,這個熱氣上來導(dǎo)致整個人煩且神志昏亂

      烏梅白糖湯:五顆烏梅一兩白糖是非常美味的比例,以美味度來講
      ,簡直是黃金比例
      。同學(xué)不妨在家里面試試看烏梅白糖湯,用了之后覺得那個病人大有好轉(zhuǎn)的
      ,就表明你就又抓到一個厥陰病患者


      烏梅的其他用法

      古時候?qū)δ欠N風(fēng)痰造成的那種中風(fēng)證,有一個急救的方
      ,就是用那個烏梅的粉
      ,立刻給他擦在牙齦肉上面,讓他的身體能夠吃到那個酸味
      ,就能夠把那個肝風(fēng)收下去


      拉肚子啊,拉的人虛的不得了
      ,而且拉到后來啊
      ,口干舌燥,拉一下停一下
      ,然后老是不好
      ,這種的話就用烏梅白糖湯來醫(yī)。

      糖尿病消渴病也是被歸納到厥陰的范圍
      ,那標(biāo)準(zhǔn)治法用腎氣丸
      ,其他有用栝蔞瞿麥丸之類的進(jìn)退。劉宏恩遇到糖尿病他用四物湯加烏梅
      ,用活血滋陰的藥
      ,然后用烏梅來溝通陰陽。

      還有遇到一直咳嗽不停的人
      ,這個人上焦的熱發(fā)炎啊
      ,恐怕也是陰陽脫離,可用這個金水六君湯加烏梅。金水六君湯是用的是當(dāng)歸熟地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這個本來是處理肺部的藥
      ,再加一味烏梅。如果遇到喘的話
      ,氣喘病是氣上脫啊,也可以用烏梅
      ,就獨參湯搭配烏梅哦
      。失眠,用三才膏
      。用黨參
      、麥冬、熟地熬膏
      ,然后加烏梅跟白糖來吃
      ,這樣子也能夠治好失眠。失眠里面也可以有厥陰的陰陽分裂
      ,上熱下寒的征兆


      烏梅甘草湯

      烏梅丸的胃痛通常最痛的就是這個胃這個地方,烏梅丸的拉肚子
      、肚子痛是這一塊地方痛的特別厲害
      ,那再不然是痛右脅。右肋骨以及心跟胃這一塊如果痛的特別厲害的話
      ,往往辨證點會歸到烏梅類
      。所以這一類忽然燒心,忽然刺痛哦
      ,那那個痛可以痛到很痛哦
      ,就是胸口跟胃一起發(fā)燙,或者一起劇痛
      ,那這一塊是用烏梅丸
      。或者是
      ,如果是純粹治胃的話哦
      ,就是胃痛的一個特效藥就是烏梅甘草湯。五顆烏梅加五錢甘草
      ,就水煮一煮就這樣喝下去哦
      ,順利的話就一服就好。

      烏梅丸的臨床應(yīng)用

      那去寒的藥是烏梅獨大
      ,所以這些寒藥跟熱藥都會在烏梅所提供的勾芒氣里頭哦
      ,把身體里面分裂的熱跟寒,分散在氣分跟血分這種分裂的東西把它統(tǒng)合回來


      烏梅癥的辯證點有:手腳忽冷忽熱
      ,寒熱錯雜
      ,百分之八九十的烏梅丸證的人,舌苔厚而且是偏灰色或者偏黃色


      我們今天在用烏梅丸的時候
      ,可以多加一些干姜,多加一些附子
      ,多加一些半夏是常有的哦


      烏梅丸治久利,慢性腸炎
      ,可以是赤白
      ,有帶紅,帶白
      ,帶血
      ,帶膿的,都可以
      。然后過敏性的哦
      ,也可以。那主證的話
      ,通常是病人就是手腳又冰冷
      ,嘴巴很干,上面的有燥熱的感覺
      ,底下有虛寒的感覺

      ? 烏梅丸講到最后它到底是一個保肝藥。那你說什么時候要用到它的這個保肝效果?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我覺得如果他的肝臟的病比較像是烏梅丸證的話,往往會發(fā)現(xiàn)病人有瀉痢的證狀
      ,那就直接烏梅丸沒有問題了
      。還有些肝臟好像沒有解毒的功能,有的人他吃了烏梅丸之后會渾身發(fā)癢
      ,或者是排出黑色的大便
      ,者就不是主流,但是有人會有


      ? ? 如果你在臨床上面遇到是這樣的病人
      ,全身起紅疹,非常瘙癢
      ,先看脈浮不浮
      ,對不對,你從桂麻各半或者麻黃連翹赤小豆開始想起。但有的時候他真的那個脈就不浮
      ,他全是起紅疹
      ,那你就要想到這是肝的解毒問題,那這種病用烏梅丸有時候會有效
      。那么還有就是
      ,如果這個人的癢不是在皮膚表面,是在肉里面
      ,甚至有的人的癢是覺得肚子里面在癢
      ,就是摳也摳不到,內(nèi)臟在癢
      ,那個是烏梅丸癥。

      說胃病的話
      ,我們就抓一個病人怕冷
      ,可是舌頭上是黃苔,很厚
      ,那這樣子就比較適合用烏梅丸


      我們在治療虛勞病的時候,用龍骨牡蠣和這個補陽藥
      ,來調(diào)整這個人的自律神經(jīng)失調(diào)
      。那烏梅丸這種典型的交合陰陽的藥也能治自律神經(jīng)失調(diào)。

      治療嘔吐的時候
      ,如果用了烏梅丸反而更吐
      ,有時候會有這種現(xiàn)象。那么如果你證抓的準(zhǔn)的話就不要氣餒
      ,你可以把這個烏梅肉打成粉
      ,然后用蜂蜜把它調(diào)成糊,這樣一小調(diào)羹一小調(diào)羹這樣的吃
      ,這樣不會很難吃哦
      。那那個,我們看到那個最近健康食品在賣什么梅子精對不對
      ,它太酸了
      ,我們這樣吃還好吃一點哦。這樣子吃還是吃的下去
      ,所以止吐的話就可以用這種方法


      看貨那這個神經(jīng)病的患者,如果他是容易嘔吐的
      ,容易暈眩的
      ,那你就要去把把看,是不是尺脈很虛,然后關(guān)脈很弦哦
      ,如果有這種現(xiàn)象的話
      ,你就要考慮陰陽分裂的烏梅丸。那至于說這個痛的感覺的話哦
      ,如果你特別覺得右邊肋骨有氣沖上來的痛的話
      ,這個時候用烏梅丸會比較好用哦,右邊肋骨氣上沖
      。那左邊肋骨的話
      ,就是有一坨東西鼓上來的話,也有機會用
      ,就是右脅的氣沖跟左協(xié)的積塊哦
      ,都有機會用到烏梅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43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干葛1錢
      ,山楂1錢
      ,澤瀉1錢,陳皮8分
      ,甘草3分
      ,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有似陰弱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蒼術(shù)1斤
      ,神曲1斤
      ,麥芽1斤,山楂1斤
      ,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制法 : 上為細(xì)末
      ,煉蜜為丸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
      處方 : 炙黃耆9g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不問陰陽二證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fēng)、桂心
      、天麻
      、萆薢、石斛
      、虎骨(酥炙)
      、白芍藥、當(dāng)歸
      、云母粉
      、白術(shù)、茵芋葉
      、木香
      、仙靈脾
      、甘草、川續(xù)斷
      ,各一兩
      。炮制 : 上挫,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
      。春五日、夏三日
      、秋七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每個分5塊)
      ,半夏25個,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
      。功能主治 : 瘧發(fā)作重者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