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桑寄生有哪些有哪些作用和功效,桑寄生的副作用與禁忌

    健康生活 2023-09-21 07:02:56

    桑寄生的簡介

    桑寄生屬常綠寄生小灌木草本植物。

    桑寄生
    ,別稱廣寄生
    、梧州寄生茶
    、苦楝寄生、桃樹寄生
    、松寄生、寓木
    、宛童
    、寄屑
    、姬生等

    桑寄生的種子因鳥進食后不易消化而排泄于樹上傳播

    治腰背痛

    ,腎氣虛弱
    ,臥冷濕地當風所得
    ,妊娠胎動不安
    ,心腹刺痛
    ,漏氣等
    ,臨床還用于冠心病心絞痛
    、心律失常等

     桑寄生的作用有哪些

    1

    、抗血栓

    桑寄生煎劑0.1g/ml及經(jīng)乙醚萃取后的水相0.13g/ml

    ,對兔血體外試驗
    ,均有明顯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2

    、用於風濕痹痛
    ,腰膝酸痛等

    桑寄生既能祛風濕

    ,又能養(yǎng)血益肝腎、強筋骨

    故可用治營血虧虛、肝腎不足之風濕痹痛
    ,腰膝酸軟
    ,筋骨無力等癥

    對肝腎不足之痹痛尤為適宜

    常與獨活

    、秦艽
    、桂枝及杜仲
    、當歸等藥同用
    ,如獨活寄生湯

    3

    、用於胎漏下血
    ,胎動不安

    桑寄生補肝腎

    、養(yǎng)血
    ,故有固沖任
    、安胎之效。

    多與阿膠
    、川續(xù)斷、菟絲子等配用
    ,如壽胎丸。

    4

    、利尿作用

    麻酢犬以萹蓄甙即廣寄生甙0.5毫克/公斤靜脈注射,可引起利尿作用

    ,增加劑量時作用更顯著

    在慢性大鼠試驗中

    ,無論口服或注射
    ,34毫克/公斤即開始有顯著的利尿作用。

    其作用強度雖不及氨茶堿

    ,但其毒性僅為氨茶堿的1/4
    ,故其治療寬度較大。

    5

    、降壓作用

    萹蓄甙對麻醉犬雖有降壓作用

    ,但持續(xù)很短,且易產(chǎn)生急速耐受性

    據(jù)初步試驗

    ,在正常搏動和顫動的離體豚鼠心臟標本上,桑寄生(沖劑)均有舒張冠狀血管的作用

    并能對抗腦垂體后葉素,對心肌收縮力則為先抑制后增加

    6、抗病毒作用

    桑寄生煎劑在體外(猴腎單層上皮細胞組織培養(yǎng))對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和其他腸道病毒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與藥物直接接觸一小時內(nèi),即被抑制

    ,可能是直接滅活作用

    7

    、補肝腎
    ,強筋骨
    ,祛風濕

    桑寄生可用于肝腎不足

    、血虛失養(yǎng)的關節(jié)不利
    、筋骨痿軟
    、腰膝酸痛等癥。

    8
    、養(yǎng)血安胎

    本品能養(yǎng)血安胎氣,補腎固胎元

    ,用于血虛胎動不安。

    9

    、鎮(zhèn)靜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柿寄生酊劑2克/公斤能抑制由咖啡因所引起的運動性興奮

    ,和延長五甲烯四氮唑引起的小鼠死亡時間。

    10

    、抗驚厥

    桑寄生煎劑對由于咖啡因引起的小鼠運動興奮有鎮(zhèn)靜作用,能延遲戊四氮驚厥引起的小鼠死亡

    11、其他作用

    柿寄生對麻醉犬的腸蠕動無明顯影響

    ,能降低離體兔腸的張力
    ,但不影響其節(jié)律收縮

    對兔離體未孕子宮無影響

    ,僅在極高濃度時有短暫的收縮增強

    小鼠1次腹腔注射柿寄生

    ,其半數(shù)致死量為11.24克/公斤

    臨床應用

    1

    、桑寄生30——50克
    ,水煎頻服
    ,可治肝腎不足風濕痹痛。

    2

    、桑寄生50克,水煎服
    ,可治高血壓。

    3

    、桑寄生配烏梅水煎服
    ,能治乙性肝炎

    4

    、桑寄生單用或配入方中
    ,治糖尿病

    5、桑寄生單獨或配入方中使用

    ,能保胎
    、安胎

    6

    、桑寄生30——50克
    ,配入方中能治舌縱病

    7

    、桑寄生辨證配方,可治心律失常

    8、桑寄生60—120克

    ,水煎頻服,治療眩暈癥

     桑寄生的功效有哪些

    性味

    苦甘

    ,平

    《本經(jīng)》:"苦

    ,平
    。"

    《別錄》:"甘

    ,無毒
    。"

    《滇南本草》:"性微溫

    ,味苦甘
    。"

    歸經(jīng)

    入肝

    、腎經(jīng)。

    《得配本草》:"入足厥陰經(jīng)

    。"

    《本草求真》:"入肝、腎

    。"

    《本草再新》:"入心、腎二經(jīng)。"

    功能主治

    補肝腎

    ,強筋骨,除風濕
    ,通經(jīng)絡
    ,益血
    ,安胎
    。治腰膝酸痛
    ,筋骨痿弱
    ,偏枯
    ,腳氣
    ,風寒濕痹
    ,胎漏血崩
    ,產(chǎn)后乳汁不下

    《本經(jīng)》:"主腰痛

    ,小兒背強,癰腫
    ,安胎,充肌膚
    ,堅發(fā)、齒
    ,長須眉
    。"

    《別錄》:"主金瘡

    ,去痹
    ,女子崩中
    ,內(nèi)傷不足
    ,產(chǎn)后余疾
    ,下乳汁
    。"

    《藥性論》:"能令胎牢固,主懷妊漏血不止

    。"

    《日華子本草》:"助筋骨

    ,益血脈
    。"

    《滇南本草》:"生槐樹者

    ,主治大腸下血
    、腸風帶血
    、痔漏
    。生桑樹者
    ,治筋骨疼痛
    ,走筋絡
    ,風寒濕痹
    。生花椒樹者,治脾胃寒冷
    ,嘔吐惡心翻胃;又用治梅瘡毒,婦人下元虛寒或崩漏
    。"

    《本草蒙筌》:"散瘡瘍

    ,追風濕
    ,卻背強腰痛
    。"

    《生草藥性備要》:"消熱

    ,滋補
    ,追風
    。""養(yǎng)血散熱
    ,作茶飲
    ,舒筋活絡
    。"

    《玉楸藥解》:"治痢疾。"

    《醫(yī)林纂要》:"堅腎瀉火

    。"

    《本草再新》:"補氣溫中,治陰虛,壯陽道

    ,利骨節(jié),通經(jīng)水
    ,補血和血
    ,安胎定痛。"

    《藥材學》:"治動脈硬化性高血壓

    。"

    《遼寧經(jīng)濟植物志》:"治郁血性腎炎

    ,月經(jīng)困難,咯血
    ,瘰疬,心臟諸病及早期肺病
    。"

    《湖南藥物志》:"治肝風昏眩,四肢麻木

    ,酸痛
    ,內(nèi)傷咳嗽
    ,小兒抽搐
    。"

    《廣西藥植名錄》:"除風濕

    ,消腫
    ,清熱
    ,祛痰
    ,順氣
    ,止咳
    。治痢疾
    ,瘡疥
    ,吐血,子宮脫垂
    。"

    桑寄生的配伍應用

    配川續(xù)斷

    桑寄生和川續(xù)斷均為血分藥,均有補益肝腎之效

    ,而能強筋骨
    、通血脈、養(yǎng)血安胎元

    二藥相須為用,功效大增

    用于肝腎不足、血脈不利之腰膝酸痛

    、步履艱難
    、崩漏或妊娠下血
    、腎虛胎動不安效果甚佳

    配當歸

    桑寄生

    ,猶如母腹有胎孕
    ,寄生得桑之余氣所生
    ,胎妊賴母之血氣而養(yǎng)
    ,當歸為婦科要藥。

    二藥合用

    ,桑寄生補肝益腎
    ,顧先天之本,使胎孕發(fā)育有源
    ,當歸補血養(yǎng)血
    ,令血盛以養(yǎng)胎
    ,精血充
    ,胎兒固
    ,自無胎漏
    、胎動不安之慮

    臨床用于肝腎不足

    、精血虛損之胎元不固證,療效益彰

    配獨活

    桑寄生味甘苦

    ,氣平和
    ,既能補肝腎
    、強筋骨,又可祛風濕
    、調(diào)血脈。

    獨活辛苦微溫

    ,氣芳香,性走竄
    ,能達經(jīng)脈骨節(jié)之間
    ,搜風祛濕
    ,為療風濕痹痛之要藥

    桑寄生以扶正為主

    ,獨活以祛邪為要

    二藥合用

    ,扶正祛邪并施
    ,標本證治兼顧

    臨床用于腰背酸痛

    、轉側不能
    、足膝痿痹屈伸不利
    、麻木難行之腎虛伏風痹證,療效較著

    配秦艽

    桑寄生養(yǎng)血濡筋療痹,秦艽祛風通絡止痛

    二藥伍用,血得養(yǎng)

    、筋得濡、痹可除
    、痛可止
    ,治肝腎不足或風寒濕痹的腰膝筋骨疼痛甚效。

    配阿膠

    桑寄生養(yǎng)血脈

    、補肝腎
    、調(diào)氣血
    ,而固沖任
    、定胎元

    阿膠滋腎陰

    、補精血
    、止出血

    二藥合用

    ,可養(yǎng)血安胎止血
    ,用于血虛胎動不安及漏血證。

    配草決明

    肝為剛臟

    ,體陰麗用陽,肝氣
    、肝火挾血上沖,可致頭痛作眩
    、面紅目赤
    、肢體麻木等
    ,以桑寄生養(yǎng)肝血
    、滋肝陰
    、潤筋脈,伍以決明子平肝陰
    、清肝火、瀉肝熱
    ,共奏養(yǎng)肝清肝、濡筋明目定眩之效
    ,治肝火上炎甚效

    配桑枝

    桑枝通達四肢,行津液

    ,利關節(jié)
    ,清熱祛風
    ,除濕消腫
    ,通絡止痛

    桑寄生補肝腎

    ,強筋骨
    ,祛風逐濕
    ,補血通脈
    。桑枝以通為主
    ,桑寄生以補為要。

    二藥合用

    ,一補一通,楣互為用
    ,補肝腎,壯筋骨
    ,祛風濕
    ,通絡道

    用于風濕痹痛

    ,尤其是久痹肝腎陰虛者效果益彰

    桑寄生的常用配方

    1

    、治腰背痛
    ,腎氣虛弱
    ,臥冷濕地當風所得

    獨活150克

    ,寄生
    、杜仲、牛膝
    、細辛
    、秦艽
    、茯苓
    、桂心、防風
    、芎窮、人參
    、甘草、當歸
    、芍藥
    、干地黃各100克

    上十五味細挫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分三服
    。溫身勿冷也
    。(《千金要方》獨活寄生湯)

    2

    、治小兒背強

    難以俯仰桑上寄生100克

    ,白術、當歸各150克
    ,鱉甲500克。用滾湯泡洗凈
    ,用水一斗
    ,入砂鍋內(nèi),慢火熬如飴
    ,加煉蜜100克
    ,收之。

    每日不拘時用

    ,米湯調(diào)服數(shù)茶匙。(《本草匯言》引《嵇氏方》)

    3

    、治毒痢膿血
    ,六脈微小
    ,并無寒熱

    桑寄生100克,防風

    、大芎12.5克
    ,炙甘草15克

    為末
    。每服10克
    ,水一盞
    ,煎八分
    ,和滓服
    。(《楊氏護命方》)

    4

    、治下血止后
    ,覺丹田元氣虛乏,腰膝沉重少力

    桑寄生為末

    ,每服一錢,非時白湯點服
    。(《楊氏護命方》)

    5、治妊娠胎動不安

    ,心腹刺痛

    桑寄生75克

    ,艾葉25克(微炒)
    ,阿膠50克(搗碎)

    炒令黃燥

    ,上藥銼
    ,以水一大盞半
    ,煎至二盞
    ,去滓
    。食前分溫三服
    。(《圣惠方》)

    6、治漏氣

    生桑寄生搗汁一盞

    。服之
    。(《瀕湖集簡方》)

    7

    、治妊娠遍身虛腫

    桑寄生50克 桑根白皮(銼

    、炒)1.5克 木香25克 紫蘇莖葉50克 大腹3克。

    上五味

    ,細銼如麻豆大、拌勻
    ,每服15克,水一盞
    ,煎至七分
    ,去滓溫服
    。(《圣濟總錄》寄生飲)

    8

    、治滑胎

    菟絲子(炒熟)200克

    、桑寄生100克
    、川斷100克
    、真阿膠100克

    上藥將前三味軋細

    ,水化阿膠和為丸一分重

    每服二十丸,開水送下

    ,日再服。(《衷中參西錄》壽胎丸)

     桑寄生的食用方法

    1

    、桑寄生麥冬雞蛋茶

    材料

    桑寄生50克,麥冬5克

    ,紅棗20粒
    ,雞蛋2個
    ,冰糖適量

    做法

    (1)紅棗用清水浸軟。

    (2)雞蛋隔水蒸熟后去殼備用

    (3)桑寄生

    、麥冬洗凈備用

    (4)將桑寄生、麥冬

    、紅棗、雞蛋放入燉盅中燉1小時

    (5)加入適量冰糖調(diào)味

    (6)飲用時去除桑寄生及麥冬即可

    2

    、桑寄生紅蓮蛋茶

    材料

    桑寄生40克

    ,普洱熟茶2克
    ,干白蓮100克,雞蛋4個
    ,蜜棗4粒,去核紅棗16粒
    ,黃金糖片1塊,清水2000ML

    做法

    (1)干蓮子頭天晚上泡發(fā)

    ,使用前洗凈去蓮芯

    (2)雞蛋煮熟后去殼

    (3)桑樹寄生和普洱茶用茶包裝好

    (4)將茶包

    、蜜棗
    、紅棗
    、雞蛋加清水大火煮開轉小火煲30分鐘。

    (5)加入蓮子煮10分鐘左右

    (6)加入黃金糖片待糖融化后關火即可

    3

    、桑寄生黑棗雞蛋湯

    材料

    桑寄生50克

    、黑棗5枚、雞蛋1個
    、紅糖10克。(或太子參
    、或云苓、或赤小豆都為10克
    ,或金櫻子3個
    ,中藥店有售)

    做法

    藥材均浸泡

    ,黑棗去棗
    ,一起與雞蛋下瓦煲
    ,加入清水450毫升(1碗半量)
    ,武火滾沸約10分鐘至蛋熟
    ,取出去殼,再放回稍滾片刻
    ,下紅糖便可。

    4

    、桑寄生煲雞蛋

    材料

    桑寄生15克,雞蛋2個

    做法

    將桑寄生

    、雞蛋各洗凈
    ,共入砂鍋
    ,加水用文火煎煮,至雞蛋熟后去殼再煮10分鐘
    ,稍加精鹽即成。飲湯吃蛋

    桑寄生的藥理作用

    1

    、降壓作用

    黃果槲寄生鮮葉的乙醇提取物以生理鹽水配成10%溶液,按照1mL/kg給犬

    、兔靜脈注射,可使其血壓平均下降32%
    ,維持3min
    。腹腔按照5mL/kg注射
    ,降壓作用維持1h以上

    白果槲寄生也有明顯降壓作用

    ,其短時降壓成分為膽堿、乙酰膽堿
    、丙酰膽堿,持久性降壓成分為槲寄生毒肽

    目前能改變腦啡肽含量的中藥極少見報道,而槲寄生便是其中之一

    它的濃煎液可使醋酸脫氧皮質(zhì)酮鹽性高血壓大鼠的血壓與各腦區(qū)腦啡肽含量均恢復正常
    ,顯示槲寄生對DOCA鹽性高血壓大鼠中樞腦啡肽異常改變的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

    槲寄生的降壓作用機制現(xiàn)尚不明確

    ,可能由于抑制延腦的血管運動中樞引起
    ,也可能系作用于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內(nèi)感受器而反射性地抑制血管收縮中樞所致
    ,也有認為白果槲寄生水提物有膽堿樣降壓作用特點。

    2

    、抗心律失常

    槲寄生對不同原因的心律失常作用有明顯差別。

    以陳發(fā)性房顫與室性早搏療效最佳

    從病因上講,該藥對心肌梗塞引起的心律失常效果較佳

    ,有效率達75%
    ,對心肌炎后遺癥引起的心律失常亦有一定效果
    ,有效率為71.4%
    ,對冠心病、心絞痛引起的心律失常效果稍差
    ,有效率為57.1%
    。隨著療程延長
    ,有效率亦有所提高

    吳繼雄等用玻璃電極術及選擇性膜通道阻滯劑觀察槲寄生黃酮苷對離體狗心臟浦氏細胞及豚鼠心室肌細胞快反應動作電位的影響

    結果表明

    ,100μg/mL槲寄生加速FAP復極進程
    ,使△ERP/△APD比值增加
    ,該作用與減少慢內(nèi)向離子流及增加時間依賴性鉀離子流有關。

    提示槲寄生抗快速心律失常主要與其相對延長ERP消除折反有關

    3

    、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冠脈循環(huán)
    、增強心臟收縮力

    實驗研究表明

    ,槲寄生無論對整體動物還是離體心臟,無論對正常還是顫動心臟都有增加冠脈流量
    ,改善冠脈循環(huán)的作用

    槲寄生能增加冠脈流量主要是通過直接擴張冠脈,因而槲寄生對冠心病伴有高血壓

    、心動過速個體更為合適
    ,作為改善冠脈循環(huán)的藥物很有價值

    還有報道槲寄生注射液能明顯或非常明顯地影響正常麻醉狗和急性心肌梗死狗心收縮期間

    ,其中對射血前期縮短,左室射血時間延長
    ,PEP/LVET比值減少最為明顯,表明槲寄生能顯著改善右心室收縮功能

    4、降低心肌耗氧

    槲寄生有明顯降低耗氧作用

    ,不論自身對照或組間對照均具有顯著意義(P<0.05)

    通過試驗證明槲寄生可使缺血心肌中cAMP含量顯著降低,A/G比值亦降低
    ,可抑制cAMP增高過多造成的代謝和電生理紊亂
    ,因此是有希望的保護心臟的中藥。

    5

    、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改善微循環(huán)

    槲寄生總苷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防止其活性物質(zhì)釋放
    ,從而避免血管收縮和血栓形成

    體內(nèi)外實驗證明槲寄生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呈明顯抑制作用。

    它對大鼠的實驗性血栓形成也具有抑制作用
    ,10.0mg/kg靜脈注射對血栓形成抑制最明顯,5min后即顯抑制率為57%的抗聚集作用
    ,明顯抑制作用持續(xù)達0.5h
    。觀察48例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
    ,經(jīng)槲寄生注射液治療后微循環(huán)障礙有明顯改善,微循環(huán)流態(tài)流速由云絮狀流者轉變?yōu)橹本€流者占64%~86%

    它可使微血管再通

    ,微血流增加
    ,白細胞解集
    ,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改變臨床“血瘀狀態(tài)”
    ,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

    槲寄生在抑制血小板TXA2生成同時并不影響血管壁EC生成

    ,因而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失去的PGT2-TXA2平衡,達到防治冠心病的目的

    證明槲寄生能抑制人血小板凝聚和TXA2釋放的作用

    ,并研究了槲寄生對體外源代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和功能的影響
    ,并評價其臨床價值

    證明不同濃度的槲寄生對內(nèi)皮細胞的影響不同。

    6

    、治療肝炎

    槲寄生治療乙型肝炎有一定療效

    曾有人用槲寄生治療34例HBsAg陽性肝炎

    ,有10例陰轉
    ,其余24例的HBsAg的滴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槲寄生內(nèi)含的齊墩果酸有消除肝臟非特異性炎癥水腫的作用

    ,黃酮類成分亦可擴張肝臟內(nèi)血管,增進肝內(nèi)血流量使肝細胞得以修復毒性

    因此,槲寄生也可作治療肝炎的中藥加以利用

    還有報道槲寄生具有細胞凝集活性和抗?jié)B出作用

    ,興奮子宮
    ,減少膽固醇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

    7、抗腫瘤作用

    白果槲寄生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

    、多糖、脂類及糖蛋白
    ,具有直接的細胞抑制作用。

    體內(nèi)及體外均證明槲寄生對惡性腫瘤有著其他細胞抑制劑起不到的特殊作用
    ,其抗腫瘤作用比環(huán)磷酰胺要強10的數(shù)次方倍

    在小鼠體內(nèi)研究槲寄生蛋白對腫瘤有預防作用

    ,并且對胸腺生成也有刺激作用

    用亞毒性劑量iv或ip,對200只小鼠解剖檢查

    ,結果脾和胸腺細胞是一種有意義的增殖。

    槲寄生蛋白質(zhì)能抑制遷移的腫瘤細胞

    ,在腫瘤細胞遷移之前進行預防性注射是最有效的。

    從槲寄生分離出多種蛋白質(zhì)成分,并且很小的劑量即表現(xiàn)出抗癌活性
    ,它們對腫瘤抑制作用與其毒性無關
    ,而且變性作用十分弱的蛋白質(zhì)也有抗癌作用

    抗癌機制是干擾細胞遺傳信息

    ,表現(xiàn)出對DNA水平選擇性抑制作用
    ,對惡性HeLa細胞
    、良性羊膜細胞有特效。

    槲寄生具有對小鼠抗體形成和對SRPC誘發(fā)遲發(fā)型過敏反應的佐劑作用

    此植物汁能夠刺激MPS和誘發(fā)炎癥反應,后者可能是對癌的免疫療法的重要機制

    槲寄生治療癌癥的適應癥很廣,不但適用于癌前狀態(tài)

    ,而且還適用于預防術后復發(fā)
    ,對治療乳腺癌術后療效跟隨觀察
    ,治療組319例
    ,對照組253例。

    結果表明

    治療組各方面改善明顯

    ,5年后可與世界文獻中最好的結果相比,10年后仍高于平均水平

    此外

    ,還適用于不能手術的晚期腫瘤

    可延長生命,改善病人的一般癥狀

    ,明顯緩解疼痛,緩解病程
    ,甚至對極嚴重的病例也很少需要常規(guī)地使用止痛藥

    此外

    ,對胃癌
    、腸癌
    、肺癌術后均提高生存率

    對Ⅲ期卵巢癌

    、直腸癌晚期
    、結腸癌
    、膀胱癌有很好療效。

    槲寄生總堿也具有抗腫瘤作用

    ,槲寄生總堿除了對動物移植性腫瘤原發(fā)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外,還具有較明顯的抑制腫瘤細胞轉移的作用

    桑寄生的臨床應用

    1、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用桑寄生沖劑

    ,開水沖服
    ,每次0.5~1包
    ,每日2次

    療程最短者4周,最長5個月
    ,平均6周。

    共治療54例

    ,對心絞痛的有效率為76%
    ,其中顯效率為24%
    ,以重度心絞痛及氣滯血瘀偏陰虛者效果較好
    ,這可能與其有養(yǎng)陰通絡作用有關

    47例心電圖檢查結果:顯效12例

    ,好轉9例,無效25例
    ,加重1例。

    2

    、治療心律失常

    用桑寄生注射液肌內(nèi)注射

    ,每次2~4ml
    ,每日2次
    ,或靜脈注射12ml,或靜脈滴注18ml
    ,每日1次
    ,14日為1療程
    。治療37例
    ,對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療效較佳,有效率分別為55.5%和76.9%

    對陣發(fā)性房顫亦有一定療效,有效率為75%

    3

    、治療高血壓

    用桑寄生60g

    ,決明子50g
    ,煎水至150ml
    ,早晚各服75ml
    ,每日1劑,30日為1療程

    治療期間不用西藥,忌食動物脂肪
    、豬內(nèi)臟、豬頭
    、豬腳
    ,多食蔬菜,每日步行萬步

    共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65例,其中I甲3例

    ,I乙16例
    ,Ⅱ期38例
    ,Ⅲ期8例,合并高血脂52例
    ,冠心病5例。

    結果顯效舒張壓下降1.33kPa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

    ,或舒張壓雖未下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66kPa以上48例
    ,有效
    ,但已達到正常范圍,或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1.33~2.53kPa
    ,但未達到正常范圍
    ,或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99kPa以上者13例,無效4例

    總有效率93.8%

    。其中合并有冠心病者5例,癥狀全部獲得好轉

    合并有高血脂者

    ,按標準檢查27例,其有效率分別達80%左右

    4

    、治療凍傷

    取桑寄生1斤,加蒸餾水10斤

    ,煮沸3分鐘,過濾
    ,濾液用文火熬制成膏

    l度凍傷用桑寄生膏2.5g,加入蒸餾水35ml

    ,酒精8ml,白陶土4.5g
    ,混合后涂敷患處。

    H

    、m度凍傷用桑寄生膏3g
    ,加入甘油10g,單軟膏35g
    ,鋅氧粉2g,調(diào)勻敷于局部
    。藥物配制時須擯處方順序購

    5、柿寄生治療精神分裂癥

    取干柿寄生莖2份

    、葉1份
    ,加水浸煮2次
    ,合并煎液過濾
    ,濃縮成50形煎劑供口服

    或用干柿寄生莖2份

    、葉l份,加工制成注射液
    ,供肌肉注射。

    煎劑和注射液1次給藥量相當于生藥0.5-1.5g/kg體重

    有關治療步驟

    ,藥物顯效時間
    ,療程及療程間隙時間
    ,藥物劑量的掌握等,均與馬桑相同

    臨床觀察2酗例,痊愈78例

    ,顯著好轉5天例
    ,好轉55例
    ,無效68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傆行?3.4%
    ,痊愈串30.6%。

    其中單獨用柿寄生制劑治療的151例的療效為

    痊愈40例,顯著好轉91例

    ,好轉29例
    ,無效51例

    表明治療本病具有肯定效果

    ,而與原有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一些方法配合,更可進一步促進療效的提高

    治療中檢查肝功能,在140例中32例有明顯改變

    ,但未出現(xiàn)黃痘、肝區(qū)疼痛等急性中毒性肝炎表現(xiàn)
    ,而少數(shù)病例有厭食及肝腫大

    尿檢少數(shù)病例有少量紅、自細胞及微量蛋白

    ,幾天后自行恢復。治程中有8例出現(xiàn)期外收縮
    ,歷時很短
    ,3例出現(xiàn)實性心動過緩

    桑寄生的各家論述

    1

    、《本草蒙答》:凡風濕作痛之癥
    ,古方每用獨活寄生湯煎調(diào)
    。川續(xù)斷與桑寄生氣味略異,主治頗同
    ,不得寄生,即加續(xù)斷

    2
    、《本草經(jīng)疏》:桑寄生
    ,其味苦甘
    ,其氣平和,不寒不熱
    ,固應無毒。詳其主治
    ,一本于桑,抽其精英
    ,故功用比桑尤勝
    。腰痛及小兒背強
    ,皆血不足之候
    ,癰腫多由于營氣熱
    。肌膚不充,由于血虛
    。齒者,骨之余也
    ,發(fā)者,血之余也
    ,益血則發(fā)華
    ,腎氣足則齒堅而發(fā)眉長。血盛則胎自安
    。女子崩中及內(nèi)傷不足,皆血虛內(nèi)熱之故
    。產(chǎn)后余疾,皆由血分
    ,乳汁不下
    ,亦由血虛。金瘡則全傷于血
    。上來種種疾病,莫不悉由血虛有熱所發(fā)
    ,此藥性能益血,故并主之也
    。兼能核濕
    ,故亦療痹。

    3

    、《本經(jīng)逢原》:寄生得桑之余氣而生,性專祛風逐濕
    ,通調(diào)血脈
    ,故《本經(jīng)》取治婦人腰痛
    ,小兒背強等病
    ,血脈通調(diào)而肌膚眉須皆受其蔭
    ,即有癰腫,亦得消散矣

    4

    、《本草求真》:桑寄生
    ,號為補腎補血要劑。緣腎主骨
    ,發(fā)主血
    ,苦人腎
    ,腎得補則筋骨有力
    ,不致屢痔而酸感矣。甘補血
    ,血得補則發(fā)受其灌蔭而不桔脫落矣。故凡內(nèi)而腰痛
    、筋骨篤疾
    、胎墮
    ,外而金瘡
    、肌膚風濕
    ,何一不借此以為主治乎

    5、《本經(jīng)》:主腰痛

    ,小兒背強,癰腫
    ,安胎
    ,充肌膚
    ,堅發(fā)
    、齒,長須眉

    6、《別錄》:主金瘡

    ,去痹
    ,女子崩中,內(nèi)傷不足
    ,產(chǎn)后余疾
    ,下乳計

    7、《藥性論》:能令胎牢固
    ,主懷妊漏血不止。

    8

    、《日華子本草》:助筋骨,益血脈

    9、《滇南本草》:生槐樹者

    ,主治大腸下血
    、腸風帶血
    、痔漏
    。生桑樹者,治筋骨疼痛
    ,走筋絡,風寒濕瘦
    。生花椒樹者,治脾胃寒冷
    ,嘔吐惡心翻胃
    ,又用治梅瘡毒,婦人下元虛寒或崩漏

    10、《本草蒙簽》:散瘡瘍

    ,追風濕
    ,卻背強腰痛。

    11

    、《生草藥性備要》:消熱
    ,滋補
    ,追風
    。養(yǎng)血散熱
    ,作茶飲
    ,舒筋活絡。

    12

    、《玉揪藥解》:治痢疾

    13

    、《醫(yī)林纂要》:堅腎瀉火。

    14

    、《本草再新》:補氣溫中
    ,治陰虛
    ,壯陽道
    ,利骨節(jié),通經(jīng)水
    ,補血和血,安胎定痛

    15

    、《藥材學》:治動脈硬化性高血壓

    16

    、《遼寧經(jīng)濟植物志》:治郁血性腎炎,月經(jīng)困難
    ,咯血
    ,瘰疬,心臟諸病及早期肺病

    17、《湖南藥物志》:治肝風昏眩

    ,四肢麻木
    ,酸痛,內(nèi)傷咳嗽
    ,小兒抽搐

    18、《廣西藥植名錄》:除風濕

    ,消腫,清熱
    ,祛痰
    ,順氣
    ,止咳
    。治痢疾,瘡疥
    ,吐血,子宮脫垂

    桑寄生茶的做法及功效

    桑寄生茶的制作方法

    取桑寄生干品15克,煎煮15分鐘后飲用

    ,每天早晚各一次

    桑寄生茶的功效

    梧州桑寄生茶系廣西著名的傳統(tǒng)保健茶品,也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飲料

    該品寄生于山茶科和山櫸科等樹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侗静菥V目》稱之為“桑上寄生”
    、“寄屑”
    、“寓木”等

    據(jù)說是鳥雀叼銜一些樹果停歇在桑樹上啄吃,其中的一些種子粘落在桑枝或傷陷處

    后來,這些種子就直接吸取桑樹的養(yǎng)分長成一株寄生植物

    ,桑寄生茶就是采集這種桑上寄生物的嫩葉
    ,曬制成茶

    梧州地區(qū)出產(chǎn)的桑寄生茶久負盛名

    。早在清代,謝啟昆修《廣西通志》時說:“桑寄生出蒼梧長洲者佳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梧州桑寄生茶入中藥稱“廣寄生”。

    《本草求真》說:“桑寄生味苦而甘
    ,性平而知,不寒不熱
    ,補腎補血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侗静菥V目》說:“桑寄生助筋骨
    、利腰膝,下乳安胎
    、活血除痹,為強壯劑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也說:桑寄生茶“補肝腎

    、祛風濕、強筋骨
    、養(yǎng)血
    、安胎
    、降血壓

    用于風濕痹痛、腰膝酸軟

    、下肢麻木、胎動不安
    ,先兆流產(chǎn)
    、高血壓癥”

    桑寄生茶的用法很多

    ,群眾喜歡將其煮水熬湯或直接泡茶飲用。

    將桑寄生茶與雞蛋同煮

    ,這就是南方著名的“桑寄生蛋茶”,常吃有補肝、旺血
    、補虛、止咳等功效
    ,用桑寄生茶泡酒
    ,名曰“桑寄生酒”,氣味芬芳
    ,能補血補虛、祛風濕
    、健筋骨
    、養(yǎng)顏強身

    桑寄生茶的功效:古籍

    自古以來

    ,桑寄生以其養(yǎng)生益壽之特點,著述于我國歷代醫(yī)學經(jīng)典
    ,源于正宗梧州特產(chǎn)之寄生,久負盛名

    本品集桑寄生

    、杉木寄生
    、龍眼寄生
    、楓香寄生、土人參等野生草本植物為主配方
    ,采用民間傳統(tǒng)工藝精制而成。

    產(chǎn)品系純天然原汁原味

    ,具有中國名茶甘滑
    、清爽
    、香醇之特點
    ,亦有醒酒消滯、驅風祛濕
    、清熱解毒、通關養(yǎng)顏等諸多神奇之保健功效
    ,確為男女老少四時皆宜的首選飲品

    桑寄生的歷史考證

    桑寄生入藥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名“桑上寄生”

    ,列入上品

    《名醫(yī)別錄》云:“一名蔦,生弘農(nóng)川谷桑樹上
    ,三月三日采莖葉,陰干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新修本草》載:“此多生槲

    、櫸
    、柳、水楊
    、楓等樹上
    ,子黃,大如小棗子
    。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
    ,核大似小豆
    ,葉無陰陽
    ,如細柳葉而厚
    ,晚莖粗短。江南人相承用為續(xù)斷
    ,殊不相關
    。且寄生實九月始熟而黃
    。”

    《蜀本草》云:“按諸樹多有寄生

    ,莖葉并相似?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又云:“葉如橘而厚軟

    ,莖如槐而肥脆
    ,今處處有
    。方家惟須桑上者
    ,然非自采即難以別
    ,可斷莖而視之
    ,以色深黃者為驗?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秷D經(jīng)本草》葉似龍膽而厚闊,莖短似雞腳
    ,作樹形
    。三月、四月花
    ,黃赤色,六月
    、七月結子黃綠色
    ,如小豆
    ,以汁稠粘者良也
    。”

    綜上所述
    ,古代所用的桑寄生,系來源于桑寄生科不同屬的數(shù)種植物
    ,除現(xiàn)作桑寄生入藥的鈍果寄生屬
    、梨果寄生屬外
    ,尚包括槲寄生屬植物

    歷史上,槲寄生和桑寄生用名較為混亂

    ,且由于二者功效相似及用藥習慣的沿襲,臨床上二者一直是混用的

    從《名醫(yī)別錄》到《本草綱目》的一些本草著作

    ,關于桑上寄生一項大都指槲寄生
    ,直至近代

    《植物學大辭典》1918年將Lorantheceae譯為槲寄生,于是“槲寄生”一詞在藥學界廣為應用了

    到1977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已將槲寄生與桑寄生分別列為兩種中藥

    ,它們分屬桑寄生科的桑寄生屬和槲寄生屬。

    1980年《上海市中藥飲品炮制規(guī)范》上仍注有槲寄生作桑寄生用

    目前國外專門的分類學家已將寄生分為兩個科,桑寄生科Loranthaceae和槲寄生科Viscaceae

    二者主要區(qū)別為:桑生科植物的花較大

    ,約為5mm,而槲寄生科植物花較小
    ,約為2mm,并且桑寄生花的顏色較槲寄生鮮艷

    對中國的槲寄生使用情況進行的調(diào)查結果表明

    ,中國北方諸省使用的槲寄生品種單一
    ,均為槲寄生也稱北寄生
    ,西南等地區(qū)品種不一。

    有4種同屬植物在西南地區(qū)作槲寄生用

    ,它們分別為:扁枝槲寄生、楓香槲寄生
    、綠莖槲寄生
    、槲寄生。

    此外

    ,還有柄果槲寄生
    、棱枝槲寄生、卵葉槲寄生和線葉槲寄生

    各種槲寄生可根據(jù)其植物學的顯微組織特征加以明顯區(qū)別

    。曾有人提議,將桑
    、槲寄生合并用
    ,這是沒有充足理論依據(jù)的。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911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拌令勻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
    ,山楂1錢
    ,澤瀉1錢,陳皮8分
    ,甘草3分
    ,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有似陰弱者
    。用法用量 : 方中生姜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洗
    ,銼,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
    ,不問陰陽二證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每個分5塊),半夏25個
    ,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功能主治 : 瘧發(fā)作重者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