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搏動和顫動的離體豚鼠心臟標本上,桑寄生(沖劑)均有舒張冠狀血管的作用
。
并能對抗腦垂體后葉素,對心肌收縮力則為先抑制后增加
。
6、抗病毒作用
桑寄生煎劑在體外(猴腎單層上皮細胞組織培養(yǎng))對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和其他腸道病毒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
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與藥物直接接觸一小時內(nèi),即被抑制
,可能是直接滅活作用
。
7
、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桑寄生可用于肝腎不足
、血虛失養(yǎng)的關節(jié)不利
、筋骨痿軟
、腰膝酸痛等癥。
8、養(yǎng)血安胎本品能養(yǎng)血安胎氣,補腎固胎元
,用于血虛胎動不安。
9
、鎮(zhèn)靜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柿寄生酊劑2克/公斤能抑制由咖啡因所引起的運動性興奮
,和延長五甲烯四氮唑引起的小鼠死亡時間。
10
、抗驚厥桑寄生煎劑對由于咖啡因引起的小鼠運動興奮有鎮(zhèn)靜作用,能延遲戊四氮驚厥引起的小鼠死亡
。
11、其他作用柿寄生對麻醉犬的腸蠕動無明顯影響
,能降低離體兔腸的張力
,但不影響其節(jié)律收縮
。
對兔離體未孕子宮無影響
,僅在極高濃度時有短暫的收縮增強
。
小鼠1次腹腔注射柿寄生
,其半數(shù)致死量為11.24克/公斤
。
臨床應用
1
、桑寄生30——50克
,水煎頻服
,可治肝腎不足風濕痹痛。
2
、桑寄生50克,水煎服
,可治高血壓。
3
、桑寄生配烏梅水煎服
,能治乙性肝炎
。
4
、桑寄生單用或配入方中
,治糖尿病
。
5、桑寄生單獨或配入方中使用
,能保胎
、安胎
。
6
、桑寄生30——50克
,配入方中能治舌縱病
。
7
、桑寄生辨證配方,可治心律失常
。
8、桑寄生60—120克
,水煎頻服,治療眩暈癥
。
桑寄生的功效有哪些
性味
苦甘
,平
。
《本經(jīng)》:"苦
,平
。"
《別錄》:"甘
,無毒
。"
《滇南本草》:"性微溫
,味苦甘
。"
歸經(jīng)入肝
、腎經(jīng)。
《得配本草》:"入足厥陰經(jīng)
。"
《本草求真》:"入肝、腎
。"
《本草再新》:"入心、腎二經(jīng)。"
功能主治補肝腎
,強筋骨,除風濕
,通經(jīng)絡
,益血
,安胎
。治腰膝酸痛
,筋骨痿弱
,偏枯
,腳氣
,風寒濕痹
,胎漏血崩
,產(chǎn)后乳汁不下
。
《本經(jīng)》:"主腰痛
,小兒背強,癰腫
,安胎,充肌膚
,堅發(fā)、齒
,長須眉
。"
《別錄》:"主金瘡
,去痹
,女子崩中
,內(nèi)傷不足
,產(chǎn)后余疾
,下乳汁
。"
《藥性論》:"能令胎牢固,主懷妊漏血不止
。"
《日華子本草》:"助筋骨
,益血脈
。"
《滇南本草》:"生槐樹者
,主治大腸下血
、腸風帶血
、痔漏
。生桑樹者
,治筋骨疼痛
,走筋絡
,風寒濕痹
。生花椒樹者,治脾胃寒冷
,嘔吐惡心翻胃;又用治梅瘡毒,婦人下元虛寒或崩漏
。"
《本草蒙筌》:"散瘡瘍
,追風濕
,卻背強腰痛
。"
《生草藥性備要》:"消熱
,滋補
,追風
。""養(yǎng)血散熱
,作茶飲
,舒筋活絡
。"
《玉楸藥解》:"治痢疾。"
《醫(yī)林纂要》:"堅腎瀉火
。"
《本草再新》:"補氣溫中,治陰虛,壯陽道
,利骨節(jié),通經(jīng)水
,補血和血
,安胎定痛。"
《藥材學》:"治動脈硬化性高血壓
。"
《遼寧經(jīng)濟植物志》:"治郁血性腎炎
,月經(jīng)困難,咯血
,瘰疬,心臟諸病及早期肺病
。"
《湖南藥物志》:"治肝風昏眩,四肢麻木
,酸痛
,內(nèi)傷咳嗽
,小兒抽搐
。"
《廣西藥植名錄》:"除風濕
,消腫
,清熱
,祛痰
,順氣
,止咳
。治痢疾
,瘡疥
,吐血,子宮脫垂
。"
桑寄生的配伍應用
配川續(xù)斷
桑寄生和川續(xù)斷均為血分藥,均有補益肝腎之效
,而能強筋骨
、通血脈、養(yǎng)血安胎元
。
二藥相須為用,功效大增
。
用于肝腎不足、血脈不利之腰膝酸痛
、步履艱難
、崩漏或妊娠下血
、腎虛胎動不安效果甚佳
。
配當歸
桑寄生
,猶如母腹有胎孕
,寄生得桑之余氣所生
,胎妊賴母之血氣而養(yǎng)
,當歸為婦科要藥。
二藥合用
,桑寄生補肝益腎
,顧先天之本,使胎孕發(fā)育有源
,當歸補血養(yǎng)血
,令血盛以養(yǎng)胎
,精血充
,胎兒固
,自無胎漏
、胎動不安之慮
。
臨床用于肝腎不足
、精血虛損之胎元不固證,療效益彰
。
配獨活桑寄生味甘苦
,氣平和
,既能補肝腎
、強筋骨,又可祛風濕
、調(diào)血脈。
獨活辛苦微溫
,氣芳香,性走竄
,能達經(jīng)脈骨節(jié)之間
,搜風祛濕
,為療風濕痹痛之要藥
。
桑寄生以扶正為主
,獨活以祛邪為要
。
二藥合用
,扶正祛邪并施
,標本證治兼顧
。
臨床用于腰背酸痛
、轉側不能
、足膝痿痹屈伸不利
、麻木難行之腎虛伏風痹證,療效較著
。
配秦艽
桑寄生養(yǎng)血濡筋療痹,秦艽祛風通絡止痛
。
二藥伍用,血得養(yǎng)
、筋得濡、痹可除
、痛可止
,治肝腎不足或風寒濕痹的腰膝筋骨疼痛甚效。
配阿膠
桑寄生養(yǎng)血脈
、補肝腎
、調(diào)氣血
,而固沖任
、定胎元
。
阿膠滋腎陰
、補精血
、止出血
。
二藥合用
,可養(yǎng)血安胎止血
,用于血虛胎動不安及漏血證。
配草決明
肝為剛臟
,體陰麗用陽,肝氣
、肝火挾血上沖,可致頭痛作眩
、面紅目赤
、肢體麻木等
,以桑寄生養(yǎng)肝血
、滋肝陰
、潤筋脈,伍以決明子平肝陰
、清肝火、瀉肝熱
,共奏養(yǎng)肝清肝、濡筋明目定眩之效
,治肝火上炎甚效
。
配桑枝
桑枝通達四肢,行津液
,利關節(jié)
,清熱祛風
,除濕消腫
,通絡止痛
。
桑寄生補肝腎
,強筋骨
,祛風逐濕
,補血通脈
。桑枝以通為主
,桑寄生以補為要。
二藥合用
,一補一通,楣互為用
,補肝腎,壯筋骨
,祛風濕
,通絡道
。
用于風濕痹痛
,尤其是久痹肝腎陰虛者效果益彰
。
桑寄生的常用配方
1、治腰背痛
,腎氣虛弱
,臥冷濕地當風所得
獨活150克
,寄生
、杜仲、牛膝
、細辛
、秦艽
、茯苓
、桂心、防風
、芎窮、人參
、甘草、當歸
、芍藥
、干地黃各100克
。
上十五味細挫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分三服
。溫身勿冷也
。(《千金要方》獨活寄生湯)
2 、治小兒背強
難以俯仰桑上寄生100克
,白術、當歸各150克
,鱉甲500克。用滾湯泡洗凈
,用水一斗
,入砂鍋內(nèi),慢火熬如飴
,加煉蜜100克
,收之。
每日不拘時用
,米湯調(diào)服數(shù)茶匙。(《本草匯言》引《嵇氏方》)
3、治毒痢膿血
,六脈微小
,并無寒熱
桑寄生100克,防風
、大芎12.5克
,炙甘草15克
。
為末
。每服10克
,水一盞
,煎八分
,和滓服
。(《楊氏護命方》)
4
、治下血止后,覺丹田元氣虛乏,腰膝沉重少力桑寄生為末
,每服一錢,非時白湯點服
。(《楊氏護命方》)
5、治妊娠胎動不安 ,心腹刺痛
桑寄生75克
,艾葉25克(微炒)
,阿膠50克(搗碎)
。
炒令黃燥
,上藥銼
,以水一大盞半
,煎至二盞
,去滓
。食前分溫三服
。(《圣惠方》)
6、治漏氣
生桑寄生搗汁一盞
。服之
。(《瀕湖集簡方》)
7 、治妊娠遍身虛腫
桑寄生50克 桑根白皮(銼
、炒)1.5克 木香25克 紫蘇莖葉50克 大腹3克。
上五味
,細銼如麻豆大、拌勻
,每服15克,水一盞
,煎至七分
,去滓溫服
。(《圣濟總錄》寄生飲)
8
、治滑胎菟絲子(炒熟)200克
、桑寄生100克
、川斷100克
、真阿膠100克
。
上藥將前三味軋細
,水化阿膠和為丸一分重
。
每服二十丸,開水送下
,日再服。(《衷中參西錄》壽胎丸)
桑寄生的食用方法
1
、桑寄生麥冬雞蛋茶材料
桑寄生50克,麥冬5克
,紅棗20粒
,雞蛋2個
,冰糖適量
。
做法(1)紅棗用清水浸軟。
(2)雞蛋隔水蒸熟后去殼備用
。
(3)桑寄生
、麥冬洗凈備用
。
(4)將桑寄生、麥冬
、紅棗、雞蛋放入燉盅中燉1小時
。
(5)加入適量冰糖調(diào)味
。
(6)飲用時去除桑寄生及麥冬即可
。
2
、桑寄生紅蓮蛋茶材料
桑寄生40克
,普洱熟茶2克
,干白蓮100克,雞蛋4個
,蜜棗4粒,去核紅棗16粒
,黃金糖片1塊,清水2000ML
。
做法(1)干蓮子頭天晚上泡發(fā)
,使用前洗凈去蓮芯
。
(2)雞蛋煮熟后去殼
。
(3)桑樹寄生和普洱茶用茶包裝好
。
(4)將茶包
、蜜棗
、紅棗
、雞蛋加清水大火煮開轉小火煲30分鐘。
(5)加入蓮子煮10分鐘左右
。
(6)加入黃金糖片待糖融化后關火即可
。
3、桑寄生黑棗雞蛋湯
材料
桑寄生50克
、黑棗5枚、雞蛋1個
、紅糖10克。(或太子參
、或云苓、或赤小豆都為10克
,或金櫻子3個
,中藥店有售)
。
做法
藥材均浸泡
,黑棗去棗
,一起與雞蛋下瓦煲
,加入清水450毫升(1碗半量)
,武火滾沸約10分鐘至蛋熟
,取出去殼,再放回稍滾片刻
,下紅糖便可。
4
、桑寄生煲雞蛋材料
桑寄生15克,雞蛋2個
。
做法
將桑寄生
、雞蛋各洗凈
,共入砂鍋
,加水用文火煎煮,至雞蛋熟后去殼再煮10分鐘
,稍加精鹽即成。飲湯吃蛋
。
桑寄生的藥理作用
1、降壓作用
黃果槲寄生鮮葉的乙醇提取物以生理鹽水配成10%溶液,按照1mL/kg給犬
、兔靜脈注射,可使其血壓平均下降32%
,維持3min
。腹腔按照5mL/kg注射
,降壓作用維持1h以上
。
白果槲寄生也有明顯降壓作用
,其短時降壓成分為膽堿、乙酰膽堿
、丙酰膽堿,持久性降壓成分為槲寄生毒肽
。
目前能改變腦啡肽含量的中藥極少見報道,而槲寄生便是其中之一
。
它的濃煎液可使醋酸脫氧皮質(zhì)酮鹽性高血壓大鼠的血壓與各腦區(qū)腦啡肽含量均恢復正常
,顯示槲寄生對DOCA鹽性高血壓大鼠中樞腦啡肽異常改變的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
。
槲寄生的降壓作用機制現(xiàn)尚不明確
,可能由于抑制延腦的血管運動中樞引起
,也可能系作用于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內(nèi)感受器而反射性地抑制血管收縮中樞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