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葉天士的“病救陰猶易
,通陽最難,救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這句話怎么理解呢?看看宋祚民先生怎么說。清代名醫(yī)葉天士有「病救陰猶易
,通陽最難,救陰不在血熱病救陰猶易
溫?zé)岵∫蚰藴責(zé)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自不必贅述?/p>
其邪可直接傷津耗液
一般溫邪在衛(wèi)汗之
大抵氣熱多傷津
營熱傷陰
因此在治法上
生津養(yǎng)陰的過程,亦是祛邪與扶正的施治過程
病邪單純
救陰不在血
遇溫?zé)嶂埃责B(yǎng)陰為治病之本
大抵熱病多先傷津,繼則耗液,再則傷陰
熱為無形之邪
但不管是傷律
及至熱傷于血
如果真陰欲竭時
最主要的是熱毒傷及真陰時
,其證見身熱、大汗如洗,或淋漓不止、脈微欲絕,是陰先竭、氣將散之兆,當(dāng)急固津(陰)斂(氣)汗在搶救陰竭欲脫時
大抵熱病亡陰之前,多已氣陰兩傷
如身軀不溫
通陽最難
葉氏所指熱病的救陰與通陽
因濕為陰邪
,最易傷陽,雖與熱合邪,但仍有其蔽陽的一面。單純濕熱之邪
,似乎較少傷陽,即使病至危極虛脫之時,亦先出現(xiàn)陰竭,后繼之陽脫,因而通陽之法似屬少用。就此有必要先闡明「通陽」的機(jī)理
、用法,方能進(jìn)一步了解通陽最難。「通陽」的方法
,可適用于諸多的陽之不通,如寒、熱、痰、濕、氣郁、血瘀等陽閉之證。而葉氏所論系「熱病」之中的通陽,不屬于雜證的通陽,也就不能用通常的溫法。在熱病之中
,泛指一切溫?zé)岵?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通陽」從字義上看,「通」者行也
,「陽」者氣也,通陽即屬行氣因此通陽與回陽有著本質(zhì)上的不同
,回陽多因于陽氣的衰竭,必須回陽救逆。雖然《傷寒論》中亦有通陽、通脈救逆等條
,皆以其陽虛不通,或寒邪閉塞而與陽格拒,故必須溫陽。而熱病耗陽
,既非陽虛,又不能溫陽救逆。所須通陽者,多因于邪阻,陽氣閉郁,故而必須在避免用溫?zé)崴幍那闆r下,運用通陽之法,使陰(液)與陽(氣)順通。溫?zé)岵≈栭]
,多因熱邪郁閉于內(nèi),陽氣不得外伸。外熱一內(nèi)陷,里絡(luò)就閉,因而癥見四末發(fā)涼。熱愈深陷,陽閉愈重
,熱蔽心田,神明不宣,而見神昏;熱閉厥陰,則舌卷囊縮,形成熱深厥亦深的「熱厥」。雖因熱陷
,實因熱盛陽氣內(nèi)郁,不得宣通,陽與陰不相順接。此刻熱閉如得不到內(nèi)清外透之通陽,則熱郁陷內(nèi)因于暑濕之邪
前者為熱閉
,后者為濕蔽,兩者皆需通陽利竅因此
對于濕邪內(nèi)蔽
通陽行氣的藥
「通陽」即行氣,即通陽氣之閉
在熱病中
因辛能行
上行肺氣,如杏仁
總以運行三焦氣化
成藥如蘇合香丸(濕、痰)
利小便
利小便法,《黃帝內(nèi)經(jīng)》謂為「潔凈府」
在熱病中濕熱內(nèi)結(jié)
小便利
因于熱者,似乎無小便可利
但受暑熱之邪,有清心
人皆知熱邪傷陰耗液,熱盛則津液虧乏
,小便短少,甚而短澀不利。正治法
,當(dāng)生津祛熱、養(yǎng)陰增液,陰液充足,小便方利,熱清則小便見暢(濕郁解則能氣化正常,小便見多)。因此
,在熱邪無濕情況下,當(dāng)清熱益陰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總 結(jié)
從以上所論說明
熱邪通陽為宣解郁熱,通利清竅
,使陰陽相順接,轉(zhuǎn)逆為順,透深陷之邪。有濕利小便
,為暢達(dá)三焦,滲利除濕。有熱利小便,可導(dǎo)熱下行。除濕利小便為常法,導(dǎo)熱利小便為變通之法。因此,就邪之溫
、熱、暑、濕、濕熱合邪,似皆有利小便之機(jī)理。注:本文選摘自《兒科專家宋祚民》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44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股骨頭壞死治療方3劑疼痛立止
下一篇: 揭開「三焦」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