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雜談

      吳鞠通:雖是溫病大家
      ,用起經(jīng)方也絕不手軟

      荊十三 2024-03-03 15:39:45

      本文選自《經(jīng)方亦步亦趨錄》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黃仕沛著

      《吳鞠通醫(yī)案》經(jīng)方醫(yī)案(選)賞析

      微信圖片_20240120113724.png

      作者/黃仕沛

      清·吳鞠通著《溫病條辨》

      ,名遍大江南北
      ,令溫病學說得以發(fā)展
      、定型
      。世人無不知“桑菊”
      、“銀翹”。以至“古方不能治今病”
      、“南人無傷寒”
      、“傷寒方不能治雜病”、“學傷寒但守其法而不泥其方”等論調(diào)
      ,甚囂塵上
      。溫病、傷寒兩種學說似乎勢如水火
      。而吳氏溫病以外之臨床風格,卻鮮被人關(guān)注
      。嘗觀《吳鞠通醫(yī)案》吳氏運用經(jīng)方
      ,法度嚴謹
      ,尤重方證,藥簡力宏
      ,絕非承襲葉氏淡薄輕靈風格

      《吳鞠通醫(yī)案》中古方、經(jīng)方醫(yī)案頗多

      ,觸目便是
      ,且不乏精妙之處。所涉經(jīng)方以本人粗略所計不下40多方
      。桂枝
      、麻黃、柴胡
      、四逆
      、瀉心、白虎
      、承氣類方
      ,以及小方如澤瀉湯、甘桔湯
      、半夏秫米湯
      ,雜方如烏梅丸、瓜蔞薤白半夏湯
      、枳實薤白桂枝湯
      、木防己湯、旋覆花湯……儼然另一《經(jīng)方實驗錄》
      。研習經(jīng)方者
      ,足以資參考。誠如《溫病條辨·朱彬序》曰:“余來京師
      ,獲交吳子鞠通
      ,見其治疾,一以仲景為依歸
      ,而變化因心
      ,不拘常格,往往神明于法之外
      ,而究不離乎之中
      ,非有得于仲景之深者不能”。茲錄數(shù)案試自賞析之
      ,供同好參考

      • 暑溫門·鞠通自醫(yī)案(桂枝湯案)

      鞠通自醫(yī),丁己六月十三日

      ,時年四十歲
      。先暑后風
      ,大汗如雨,惡寒不可解
      ,先服桂枝湯一帖
      。為君之桂枝用二兩,盡劑毫無效驗
      。次日用桂枝八兩
      ,服半劑而愈。

      沛按:桂枝湯為群方之魁

      ,吳鞠通于《溫病條辨》中列為第一方
      。吳氏自醫(yī),桂枝竟用八兩
      ,服半劑而愈
      ,亦有四兩。見現(xiàn)今時醫(yī)
      ,每以溫病派自稱
      ,終身未用過桂枝,必是一個“燥”字橫在胸中
      ,臨床雖有桂枝湯證
      ,亦視而不見。何以鞠通卻無門戶之見

      • 腫脹門·陳案(麻黃附子甘草湯案)

      甲寅二月初四日

      ,陳,三十二歲
      。太陰所至
      ,發(fā)為?脹者,脾主散津
      ,脾病不能散津
      ,土曰敦阜,斯脹矣
      。厥陰所至
      ,發(fā)為?脹者,肝主疏泄
      ,肝病不能疏泄
      ,木穿土位,亦?脹矣
      。此癥起于肝經(jīng)郁勃
      ,從頭面腫起,腹固脹大,的系蠱脹
      ,而非水腫
      。何以知之
      ?滿腹青筋暴起如蟲紋
      ,并非本身筋骨之筋,故知之
      。治法以行太陽之陽
      、泄厥陰之陰為要。醫(yī)者誤用八味丸
      ,反攝少陰之陰
      ,又重加牡蠣澀陰戀陰,使陽不得行
      ,而陰凝日甚
      ,六脈沉弦而細,耳無所聞
      ,目無所見
      ,口中血塊累累續(xù)出,經(jīng)所謂“血脈凝泣”者是也
      。勢太危急
      ,不敢驟然用藥,思至陽而極靈者
      ,莫如龍
      ,非龍不足以行水,而開介屬之翕
      ,惟鯉魚三十六鱗能化龍
      ,孫真人曾用之矣。但孫真人千金原方去鱗甲用醋煮
      ,茲改用活鯉魚大者一尾
      ,得六斤,不去鱗甲
      ,不破肚
      ,加蔥一斤,姜一斤
      ,水煮熟透
      ,加醋一斤,任服之
      。服鯉魚湯一晝夜
      ,耳聞如舊,目視如舊,口中血塊全無
      ,神清氣爽
      ,但腫脹未消。

      初五日

      ,經(jīng)謂病始于下
      ,而盛于上者,先治其下
      ,后治其上
      ;病始于上而盛于下者,先治其上
      ,后治其下
      。此癥始于上腫,當發(fā)其汗
      ,與《金匱要略》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去節(jié))二兩
      ,熟附子一兩六錢,炙甘草一兩二錢
      。煮成五飯碗
      ,先服半碗,得汗止后服
      ,不汗再服
      ,以得汗為度。

      此方甫立

      ,未書分量
      ,陳頌箒先生一見云:“斷然無效”。予曰:“此方在先生用誠然不效
      ,予用或可效耳”
      。王先生名謨,忘其字
      ,云:“吾甚不解
      ,同一方也,藥止三味
      ,并無增減
      ,何以為吳用則利,陳用則否
      ?豈無知之草木
      ,獨聽吾兄使令哉?”余曰:“蓋有故也
      。陳先生之性情忠厚
      ,其膽最小
      ,伊恐麻黃發(fā)陽,必用八分
      ,附子護陽
      ,用至一錢以監(jiān)麻黃,又恐麻黃
      、附子皆懔悍藥也
      ,甘草平,遂用一錢二分
      ,又監(jiān)制麻黃
      、附子,服一帖無汗
      ,改用八味丸矣。八味陰柔藥多
      ,乃敢大用
      ,如何能效?”陳蔭山先生入室內(nèi)
      ,取二十八日陳頌箒所用原方
      ,分量一毫不差。在座六七人皆嘩然
      ,笑曰
      ;“何吳先生之神也?”余曰:“余常與頌箒先生一同醫(yī)病
      ,故知之深矣”
      。于是麻黃去凈節(jié)用二兩,附子大者一枚
      ,得一兩六錢
      ,少麻黃四錢,讓麻黃出頭
      ,甘草用一兩二錢
      ,又少附子四錢,讓麻黃
      、附子出頭
      ,甘草但坐鎮(zhèn)中州而已。眾見分量
      ,又大嘩曰:“麻黃可如是用乎
      ?”頌箒先生云:“不妨,如有過差
      ,吾敢?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眾云:“君用八分,未敢足錢
      ,反敢保二兩之多乎
      ?”頌箒云:“吾在菊溪先屯處治產(chǎn)后郁冒,用當歸二錢
      ,吳兄痛責
      ,謂當歸血中氣藥,最能竄陽
      ,產(chǎn)后陰虛陽越
      ,例在禁條,豈可用乎
      ?夫麻黃之去當歸
      ,奚啻十百,吾用當歸
      ,伊責之甚
      ,豈伊用麻黃又如是之多,竟無定見乎
      ?”余曰:“人之所以畏麻黃如虎者
      ,為其能大汗亡陽也。未有汗不出而陽亡于內(nèi)者
      ,湯雖多
      ,但服一杯或半杯,得汗即止
      ,不汗再服
      ,不可使汗淋漓,何畏其亡陽哉
      ?但此癥閉錮已久
      ,陰霾太重,雖盡劑未必有汗
      ,余明日再來發(fā)汗”
      。病家始敢買藥,而仙芝堂藥鋪竟不賣
      ,謂錢字想是先生誤寫兩字
      ,主人親自去買方得藥。服盡劑
      ,竟無汗

      初六日,眾見汗不出

      ,僉謂汗不出者死
      ,此癥不可為矣
      。予曰:“不然,若竟系死癥
      ,鯉魚湯不見效矣”
      。余化裁仲景先師桂枝湯,用粥發(fā)胃家汗法
      ,竟用原方分量一劑
      ,再備用一帖,又用活鯉魚一尾
      ,得四斤
      ,煮如前法。服麻黃湯一飯碗
      ,即接服鯉魚湯一碗
      ,汗至眉上;又一次
      ,汗至上眼皮
      ;又一次,汗至眼下皮
      ;又一次,汗至鼻
      ;又一次
      ,汗至上唇。大約每一次汗出寸許
      。二帖俱服完
      ,鯉魚湯一鍋,合一晝夜亦服盡
      。汗至伏兔而已
      ,未過膝也。臍以上腫俱消
      ,腹仍大

      初七日,經(jīng)謂汗出不至足者死

      ,此癥未全活
      。雖腰以上腫消,而腹仍大
      ,腰以下
      ,其腫如故。因用腰以下腫當利小便例
      ,與五苓散
      ,服至二十一日
      ,共十五天,不效
      ,病亦不增不減
      。陳蔭山云:“先生前用麻黃,其效如神
      ,茲小便涓滴不下
      ,奈何?祈轉(zhuǎn)方”
      。余曰:“病之所以不效者
      ,藥不精良耳。今日先生去求好肉桂
      ,若仍系前所用之桂
      ,明天予不能立方,方固無可轉(zhuǎn)也”

      二十二日

      ,陳蔭山購得新鮮紫油安邊青花桂一枝,重八錢
      ,乞余視之
      。予曰:“得此桂,必有小便
      ,但恐脫耳”
      。膀胱者,州都之官
      ,氣化則能出焉
      。氣虛亦不能化,于是五苓散二兩
      ,加桂四錢
      ,頂高遼參三錢。服之盡劑
      。病者所睡是棕床
      ,余囑其備大盆二三枚,置之床下
      ,溺完被濕不可動
      ,俟明日予親視挪床。其溺自子正始通
      ,至卯正方完
      ,共得溺三大盆有半。予辰正至其家
      ,視其周身如空布袋
      ,又如腐皮
      ,于是用調(diào)理脾胃,百日痊愈

      沛按:此案實在太妙

      ,妙在鞠通守仲景法度,又活用仲景方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秱摗?02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
      ,麻黃附子甘草湯
      ,發(fā)微汗。以二三日無里證
      ,故微發(fā)汗也”
      。此方原為少陰病有表證而設,固以麻黃解表“發(fā)微汗”
      ,以附子甘草溫陽
      ,所謂“無里證”是無四逆湯之“下利清谷不止”等里證。而麻附甘草湯實含甘草麻黃湯
      。甘草麻黃湯原為治水之劑
      。《金匱要略·水氣病》曰:“里水
      ,越婢加術(shù)湯主之
      ,甘草麻黃湯亦主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秱浼鼻Ы鹨健ぞ矶弧罚骸爸T皮中浮水攻面目,身體從腰以上腫
      ,皆經(jīng)此湯(甘草麻黃湯)發(fā)
      ,悉愈”?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梢妳鞘匣钣寐楦礁什轀儨仃柦獗碇畡闇仃栔嗡畡?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仲景曰:“諸有水者,腰以下腫

      ,當利小便
      ;腰以上腫,當發(fā)汗乃愈”
      。此證吳氏以麻附甘草湯解決腰以上腫后
      ,繼以五苓散解決腰以下腫。層次分明

      • 痰飲門·陳案(澤瀉湯)

      乙酉五月初十日

      ,陳
      ,五十一歲,人尚未老
      ,陽痿多年
      。眩冒昏迷,胸中如傷油膩狀
      ,飲水多而胃不快
      ,此伏飲眩冒癥也。先與白術(shù)澤瀉湯逐其飲
      ,再議緩治濕熱之陽痿
      。豈有六脈倶弦細,而恣用熟地
      ,久服六味之理哉
      !冬于術(shù)二兩,澤瀉二兩
      。煮三杯
      ,分三次服。

      十三日

      ,已效而未盡除
      ,再服原方十數(shù)帖而愈。

      沛按:白術(shù)澤瀉湯即《金匱要略》澤瀉湯

      ,《金匱要略·痰飲》:“心下有支飲
      ,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眩暈一證
      ,有無虛不作眩之說,有無風不作眩之說
      ,有無痰不作眩之說
      。然痰作眩,后世多用半夏天麻白術(shù)湯
      ,乃二陳湯之變方
      。不知澤瀉湯實痰眩之祖方。卻與半夏天麻白術(shù)湯不可同日而語
      。此方辨證的當
      ,效如桴鼓。吳氏此案中:“胸中如傷油膩狀
      ,飲水多則胃不快”
      。作為飲邪冒眩之佐證,誠為經(jīng)驗之談?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督饏T要略·痰飲》原文曰:“心下有支飲”
      。何謂支飲?本篇曰:“咳逆倚息
      ,短氣不得臥
      ,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即支飲的冒眩除咳逆倚息
      ,短氣不得臥等外,尚有其形如腫
      ,何謂“其形如腫”
      ?我認為“如腫”不一定腫。飲邪停滯
      ,浮腫是必然的
      ,但有輕有重,有全身的浮腫
      ,有局部的浮腫
      ,有顯著的,有不顯著的
      ,故此用一“如”字
      。經(jīng)方大家劉渡舟教授認為,本湯證以舌體胖大
      ,邊有齒痕等為客觀指征
      。總之
      ,臨床上見微知著
      ,掌握好辨證要點自有奇效。

      鞠通用此方深得仲景要領

      。①不夾雜太多其他藥物
      ,只用兩味,并謂:“先與白術(shù)澤瀉湯逐其飲
      ,再議緩治濕熱之陽痿”。并不與陽痿之藥合用
      ,取其力專用宏也
      。②《金匱要略》曰:“其人苦冒眩”
      ,此冒眩不是一般的眩
      ,是病者不堪其“苦”,必病來勢急
      ,且重
      。故用藥必要大劑
      ,澤瀉用至二兩。吳氏《醫(yī)案》中另一例昆姓病者
      ,澤瀉也用二兩
      ,近代醫(yī)家經(jīng)驗,也多認為要重用才有效

      • 痰飲門·李案(半夏秫米湯)

      乙酉五月初一日

      ,李,四十八歲
      ,其人向有痰飲
      ,至冬季水旺之時必發(fā),后因伏暑成痢
      ,痢后便溏
      ,竟成不寐者多日,寒熱饑飽皆不自知
      ,大便不通

      按暑必兼濕,況素有痰飲

      ,飲即濕水之所化
      。醫(yī)者毫不識病,以致如此
      。久臥床褥而不得起
      ,不亦冤哉!議不食
      、不饑
      、不便、不寐
      ,九竅不和
      ,皆屬胃病例,與《靈樞》半夏湯令得寐再商:姜半夏二兩
      ,秫米二合
      。急流水八杯,煮取三杯
      ,分三次服
      ,得寐為度。

      十一日

      ,諸竅不和
      ,六脈純陰,皆痰飲為呆膩補藥所閉。昨日用半夏湯
      ,已得寐而未熟
      ,再服前方三帖,續(xù)用小青龍湯去表藥
      ,加廣皮
      、枳實以和其飲。蓋現(xiàn)在面色黃亮
      ,水主明也
      ;六脈有陰無陽,飲為陰邪故也
      ;左脈弦甚
      ,經(jīng)謂單弦飲澼也。有一癥必有一癥之色脈
      ,何醫(yī)者盲無所知
      ,伊不知一生所學何事,寧不愧死
      !姜半夏六錢
      ,桂枝五錢,五味子二錢
      ,炒白芍三錢
      ,小枳實五錢,干姜二錢
      ,炙草三錢
      ,廣皮三錢。甘瀾水八杯
      ,煮成三杯
      ,分三次服。

      十八日

      ,胃所以不和者
      ,土惡濕而陽困也,昨日純剛大燥
      ,以復胃陽
      ,今脈象較前生動,胃陽已有生動之機
      ;但小便白濁
      ,濕氣尚未暢行,胃終不得和也
      ,與開太陽、闔陽明法:姜半夏二兩,秫米一合
      ,豬苓六錢
      ,桂枝四錢,茯苓皮六錢
      ,飛滑石三錢
      ,廣皮三錢,澤瀉六錢
      ,通草一錢
      。流水十一碗,煮成四碗
      ,分早中晚夜四次服

      沛按:半夏治不寐,人多不知亦不信

      。吾嘗體驗之
      ,每于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甘草瀉心湯
      、半夏厚樸湯中重用本品
      ,常常獲效?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勺C吳氏非謬
      。此方出自《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邪客篇》治“目不瞑”:“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
      ,其臥立至……其湯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
      ,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
      ,煮之
      ,炊以葦薪火,沸至秫米一升
      ,治半夏五合
      ,徐炊,令竭為一升半
      ,去其滓
      ,飲汁一小杯,日三稍益
      ,以知為度
      ,故其病新發(fā)者,覆杯則臥
      ,汗出則已矣
      ;久者
      ,三飲而已也”。仲景方中雖未有用半夏直接治不寐者
      ,但半夏劑中如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
      、半夏厚樸湯等方證都有精神癥狀
      ,如心煩、驚
      、默默欲眠
      、目不得閉、臥起不安
      、喉中如有炙臠等
      ,其中與半夏的作用關(guān)系很大。人但知半夏能降逆止嘔
      、和胃祛痰
      ,不知半夏能安寐,良方埋沒
      ,誠可惜也

      半夏安寐,必須重用

      ,吳氏每用二兩
      ,余常用45克,又或以為半夏有毒
      ,不敢重用
      。不知現(xiàn)在藥房之法夏已炮制通透,全無毒性矣

      觀吳氏《醫(yī)案》中用半夏秫米湯治不寐案有多處

      。如脅痛門·伊氏案,中燥門·余案
      ,痰飲門·周案
      、錢案、李案
      、某案
      ,癲狂門·陶案等。

      如脅痛門·伊氏案

      ,因脅痛以《金匱》旋覆花湯加味
      ,“脅痛減去大半,但不得寐
      ,時時欲嘔……用胃不和則臥不安
      ,飲以半夏湯覆杯則寐法”
      。半夏用一兩、秫米二兩
      、旋覆花五錢
      、新絳紗四錢、降香末二錢
      。業(yè)已得寐……但“未用半夏又徹夜不寐,酉刻再服”

      吳氏醫(yī)案中用本方治錢氏“春初前曾不寐

      ,與胃不和之《靈樞》半夏湯,服至二十帖
      ,始得寐”(痰飲門)
      。治余氏案:“腹痛已止,惟頭暈不寐
      ,且與和胃令寐
      ,再商后法。半夏一兩……以得寐為度
      。如服二帖后仍不寐
      ,可加半夏至二兩”(中燥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梢妳鞘嫌冒胂臏?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一是以“胃不和”為依歸,二是要重劑
      ,三是要堅持用藥

      本文摘取四則吳鞠通經(jīng)方醫(yī)案,可見其共同特點:(1)吳氏運用經(jīng)方

      ,謹守病機
      ,強調(diào)方證對應。(2)吳氏運用經(jīng)方
      ,常用重劑取勝
      ,決不輕描淡寫,與所謂“醫(yī)者意也”之輩不可同日而語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夺t(yī)案》痰飲門中吳氏治趙姓患者,用《金匱》木防己湯加減:“六脈洪大已極
      ,石膏用少萬不見效”
      。案中石膏常用二兩、四兩
      、八兩
      、一斤
      。“自正月服藥至十月
      ,石膏將近百斤之多”
      。習葉、吳之學者
      ,應自深思
      。(3)吳氏運用經(jīng)方,以原方為主
      ,不隨意加減
      ,雖時有化裁,亦必有據(jù)
      。近見有某學者以經(jīng)方家自詡
      ,其處方藥加至十七八味,原方已面目全非
      ,不足為法也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47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牽引術(shù)后緣何會便秘
      牽引術(shù)后緣何會便秘我因患腰椎間盤突出癥
      ,前不久在一家中醫(yī)院做牽引手法復位術(shù)治療,可我不明白的是
      ,為什么做過手法后
      哪些兒童智商高(小孩智商高的表現(xiàn))
      哪些兒童智商高哪些兒童智商高誰都想自己的孩子更聰慧一些,可怎樣才能如愿呢
      ?專家們提示
      春季吃野菜 時尚又抗癌
      春季轉(zhuǎn)眼之間就要到了
      ,各種野菜長得蓬蓬勃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吃野菜也成為時尚之舉
      。野菜的吃法很多
      ,可清炒
      ,可煮湯
      ,可做餡
      ,營養(yǎng)豐富
      ,物美價廉
      ,殊不知野菜在抗癌方面也有一手
      天冷為什么愛牙痛
      安全使用甲硝唑
      基因檢測結(jié)果可能影響乳腺癌患者對手術(shù)方案的選擇
      《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報道
      ,最近,美國的研究人員提出
      ,新近確診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
      小兒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