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醬草治病驗方
醫(yī)案日記
2023-05-03 14:12:29
敗醬草治病驗方
敗醬草根因有陳敗豆醬氣而得名。為敗醬科植物白花
、黃花敗醬草或近緣植物的全草
。藥理證實有鎮(zhèn)靜
、催眠
、保護肝臟作用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
、白色葡萄球菌
、類白喉桿菌有輕度抑制作用;對人子宮頸癌細(xì)胞有強抑制作用
。其性味辛
、苦,微寒
。能清熱解毒
,消癰排膿,祛瘀止痛
。主治腸癰
、肺癰、血滯胸腹疼痛
、產(chǎn)后瘀滯腹痛
、下痢、赤白帶下
、熱毒癰腫
、目赤腫痛、疥癬
。凡久病脾虛
、泄瀉不食、虛寒下脫者忌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介紹幾則敗醬草入藥驗方:
治闌尾炎(腸癰):敗醬草15克
,薏苡仁30克,地丁草15克
,紅藤15克
,桃仁10克,水煎服
。

治肺膿腫(肺癰):敗醬草15克
,魚腥草15克,金銀花15克
,蘆根15克
,桔梗10克,水煎服。
治盆腔炎癥:敗醬草15克
,菝葜15克
,乳香5克,沒藥5克
,水煎服
。
治扁桃體炎:敗醬草30克,大青葉30克
,均用鮮品
,絞汁加水煎
,分兩次服
。
治流行性腮腺炎:鮮敗醬草30克,生石膏15克
,共搗如泥
,加雞蛋清調(diào)和外敷。
治頑固性失眠:黃花敗醬膠囊
,每粒含揮發(fā)油20毫克
,每次兩粒,每日服1~2次
。
治毒蛇咬傷:敗醬草250克
,煎湯頓服;另以鮮草搗爛外敷
。(洪文旭)
老中醫(yī)分享流傳千古的常用治病偏方,讓大家都受益收藏吧
1:治前列腺腫瘤
川楝子
,白花蛇舌草
,半枝蓮,萆 薢
,薏苡仁
。水煎服,每日1劑
。
2:治肝癌疼痛
蟾酥
,生大黃、生半夏
、生川烏
、生草烏、全 蝎
、生南星
、冰片。95%酒精。將上述藥研成粉 末
,浸入95%酒精內(nèi)密封1周后使用
。外擦疼痛部位,每次10分 鐘
。
3:治血管性頭痛
生石決明
,川芎,香白芷
,天麻
,細(xì)辛。水煎400毫升
,分2次早晚飯后服
,每日1劑。
4: 治打鼾
炒杜仲
、炒白術(shù)
、石菖蒲、合歡皮
,茯苓
、丹參,焦神曲
,竹茹
、葶藶子(包煎)、澤瀉
、辛夷花(包 煎)
、黃芩,蒼耳子
。適用于難治性打鼾病人
;也可用 于慢性肥厚性鼻病、后鼻道阻塞性病變
。每日1劑
,水煎服。取汁 300毫升
,每次100毫升
,1日3次,飯后半小時服用
。7劑為1療 程
。
5:治水痘
金銀花,魚腥草
,紫草
,蒲公英
,甘 草。水煎服
,每日1劑
,分2次服。
6:治燒燙傷
生大黃
,黃連
,赤石脂,白芷
。 共研為細(xì)末
,過篩,用香油調(diào)勻
,外涂于患處
。每天兩次。
7:治前列腺肥大
澤瀉
,紅參
。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 適用于年老氣虛的前列腺肥大患者。
8: 治食道癌
壁虎和大米炒成焦黃色
,每日1 2條
,研末,分成23次
,用少量黃酒調(diào)服
。
9 :治消化道癌
用活壁虎,白酒
,浸泡7日即可飲用
。 每日1次,每次30 50毫升
。
10:治腎虛耳鳴
土人參
,豬腰子,燉服
。
11 :治急性病毒性肝炎
茵陳
,夏枯草,大棗
,水煎 服
,每日1劑,2次分服
。
12: 治糖尿病瘙癢
熟地
,山萸肉
、山藥、知母
、天花粉
,丹皮、澤瀉
、茯苓
,天冬、五味子
,黃柏
。共研為細(xì)末,每次使用時取7克
,水煎
,分早晚2次空腹服 用。注:腎陽不足型糖尿病患者(表現(xiàn)為下半身常有冷感
、小腹拘 急
、尿頻等)忌用。
13:治急性盆腔炎
白頭翁
,黃連
,黃柏,秦皮
。水煎服
,每日1劑,10日為1療程
。
14:治抑郁癥
柴胡
、石菖蒲,白芍
、茯神
、炒棗仁、遠(yuǎn)志
、合 歡花
,生龍骨、生牡蠣
、淮小麥
,夜交藤,大 棗
。水煎服
,每日1劑。
15:治痛風(fēng)
獨活
、羌活
、地龍
,紅花、秦艽
、威靈仙
,川芎、白芍
,川牛膝
,穿山甲,蜈蚣
。水 煎服
,每日1劑。連用7天
。
16 :治頑固性牛皮癬
鮮韭菜根子
,曬干砸碎,用山西陳醋 浸泡10天左右
。每日早
、晚各用其擦患處1次,連擦15天 (擦后3個小時內(nèi)不能用水洗)
。
17 :治口腔扁平苔蘚
菊花
、紫花地丁、金銀花
,五倍子
、黃 柏,木棉花
。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
,待冷卻后含 漱
,每天5 6次。
18: 治黃褐斑
菊花
、僵蠶
、蠶蛹,玉竹
,薄荷
。 每日1劑,輕者當(dāng)茶泡飲
,重者煎服
。一般患者服藥月余黃褐斑可消 除。
19 :治掌跖膿皰病
蒲公英
、苦參
、丹參
、黃芪,大棗
。水煎服
,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
。
20: 治淋巴結(jié)核
海帶
、海藻,小茴香
,水煎服
,每日2 次。
21: 治甲狀腺腫大
海帶(去鹽)
,黃藥子
,水煎服,每 日1 2次
。
22: 治足跟痛
夏枯草
、木瓜、地龍
、牽牛子
,當(dāng)歸、川芎
,透骨草
、威靈仙,路路通
、木香
、生姜,水 煎后先熏后足浴
,每日2次
,每次30分鐘,每劑藥液可用2天
,15
天為1療程
。
23:治 肝炎
白馬骨根,白茅根
,水煎
,代茶頻飲。
24: 治神經(jīng)性嘔吐
柴胡
、香附
、竹茹、半夏
、陳皮
、五味子
、甘草 ,代赭石
,生姜
。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劑
。
25 :治尿路感染
側(cè)柏葉
、柳葉,白醋(沖服)
。水 煎分2次服
。
26: 治雞眼
烏梅,食醋
,將烏梅打碎
,用醋浸泡10 日后,再用浸液揉擦患處
,每日2 3次
,連用7 10日,雞眼可自 然脫落
。
27: 治失眠
酸棗仁(炒)
,川芎、制何首烏
,麥冬
、 五味子、丹參
、茯苓
、知母。粉碎成細(xì)粉
,煉蜜為丸
,每 丸重9克。每天服3次
,每次服1丸。癥見失眠多夢
、心悸不寧
、五 心煩熱、盜汗耳鳴
。
28: 治慢性胃炎
薏苡仁
,黃芪、金銀花
,黨參
、白 術(shù)
、茯苓、砂仁
、川楝子
、元胡、桂枝
、生姜
、甘草,白芍
,水煎服
,每日1劑,早晚分服
。
29: 治闌尾炎
薏苡仁
、金銀花,敗醬草
、蒲公英
, 紫花地丁,連翹
、乳香
、沒藥、丹皮
、枳實
、元胡、大黃
、甘 草
。水煎服,每日1劑
,早晚分服
。
30:治 過敏性紫癜
赤芍、蒲黃炭
、五靈脂
,生地、紫草
,丹皮
,側(cè)柏葉。水煎服
,每日1劑
。
31: 活血軟化湯(皮膚病)
組成:當(dāng)歸、丹參
、生牡蠣(先煎)
、炒山甲、烏梅
、公丁香
、火麻仁、生姜皮
。
功能:活血軟化
,潤膚除屑。
主治:神經(jīng)性皮炎
,慢性濕疹苔癬化
,頑癬,魚鱗癬
,毛發(fā)角質(zhì)癥
、脂溢性干性皮炎、銀屑病
、扁平疣
、尋常疣等頑固性皮膚病均屬于本方治療范圍,常服本方對皮膚有柔潤作用
。
應(yīng)用:本方適用于頑固性干燥性皮膚病如神經(jīng)性皮炎
、慢性濕疹(苔癬化)、頑癬
、魚鱗癬
、銀屑病、干性脂溢性皮炎
、扁平疣
、尋常疣等。上述諸病癥病史較長
,患部皮膚多以干燥
、粗糙、增厚
、脫屑
、搔癢等為共同特點,同時根據(jù)不同皮疹在本方基礎(chǔ)上進行適當(dāng)?shù)募訙p:癬癥加補骨脂
、小皂莢
,扁平疣加生薏仁、牛蒡子
、板藍(lán)根,尋常疣加穿破石,皮膚干燥厲害者加玉竹
、北沙參
、麥冬,搔癢明顯者加白蒺藜
、白蘚皮
。
#中醫(yī)# #春日生活打卡季# #春日星能量#
治闌尾炎的偏方大全
1 獨蒜烏魚湯烏魚一尾,去鱗后洗凈切塊
;獨蒜150克剝?nèi)ネ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洗凈;適量冬筍
、火腿切成丁
,備用。菜籽油50克
,豬油約10克
,將上述材料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燉煮
,入食鹽適量調(diào)味即可
。本平有補脾暖胃,消炎利水的功效
,適用于急性闌尾患者康復(fù)期
、慢性闌尾炎患者服食。
2 蒲公英綠豆湯綠豆1000克淘洗干凈
,豬棒骨500克
,洗凈砸破,兩者入鍋中
,加水適量
,效果燉煮至骨肉分離時,去骨來加入洗凈的蒲公英幼苗100克和適量食鹽
,煮約3分鐘即成
。空腹趁熱服食
。日服3次
,有抗菌消炎、利尿除濕的功效
,適用于闌尾炎
、胃腸炎癥患者。
3 石榴皮煎劑石榴皮適量
。用適量清水煎煮石榴皮
,將石榴皮制成100%煎液,烘干研粉裝膠囊口服。每日3次
,每次1—2粒
。石榴皮有抗菌消炎、收斂止血的作用
,適用于慢性闌尾炎
、腸炎、膽道感染等
。
4 敗醬薏仁附子散薏苡仁60克
,炮附子6克,敗醬草30克
。所有藥材共研為細(xì)末
,混合均勻,每次9克
,每日2次
,用米湯送服。薏苡仁可排膿消癰
,振奮陽氣
,適用于化膿性闌尾炎。
民間偏方:內(nèi)科類治病廣泛的馬鞭草
馬鞭草又叫鐵馬鞭
、自馬鞭
、瘧馬鞭,皆以穗類鞭鞘而得名
。為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馬鞭草的全草或根
。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具有清熱解毒
,截瘧殺蟲
,治痢,利水消腫
,通經(jīng)散瘀之功效
,故臨床上多用來治療下述諸種病證。
1.治感冒及流行性腮腺炎:用馬鞭草45克
,水煎
,分2次服,連服4日
。
2.治瘧疾:用馬鞭草60~120克
,水煎,取濃汁300毫升
,于瘧發(fā)前4小時
、2小時各服1次
,每次服150毫升,連服5-7目
。
3.治白喉:用鮮馬鞭草60克
,洗凈,搗汁
,加米醋少許,分2次服
,連服數(shù)劑
,即顯效。
4.治百日咳:用馬鞭草500克
,蜂糖60克
。先將馬鞭草煎成濃汁,以蜂糖收膏
。3歲以下患兒每服l匙
,日服3次,白開水送服
,余按年齡酌加其量
。
5.治痢疾:用鮮馬鞭草60克,土牛膝15克
,水煎
,分3次服,以愈為度
。
6.治肝炎1:用馬鞭草
、金錢草、車前草各30克
,水煎
,分2~3次服,連服2-3周
。
7.治水腫:用馬鞭草
、地瓜酒各30克,紅糖60克
,水煎
,分3次服,腫退即止
。
8.治血淋:用馬鞭草
、白茅根各45克,水煎
,分3~4次服
,連服3~6日
。
9.治急慢性盆腔炎:用馬鞭草、魚腥草
、~枝黃花各30克
,水煎,分3次服
。若服3劑
,尚未見效,則于方中加蒲公英
、薏苡仁各30克
,水煎服。
10.治疔瘡腫毒:用鮮馬鞭草60克
,水煎
,分2次,再用鮮馬鞭草適量
,加白糖少許
,共搗爛敷患處,每日1換
。
11.治乳癰初起:用馬鞭草
、丹參各30克,敗醬草18克
,水煎
,分3次服,連服3~5日
,即見大效
。
12.治經(jīng)閉:用馬鞭草60克,黃酒30克
,水煎
,分2次飯前服,經(jīng)來即止后服
。
13.治產(chǎn)后惡露不盡:用馬鞭草30克
,澤蘭15克,分別研末調(diào)勻
,每服6-9克
,米湯送服,每日服2-3次
。
14.治產(chǎn)后發(fā)熱:用馬鞭草
、干刺莧菜各60克,水煎
,分3次服
,病重者
,可日服2劑。
提醒您:治病廣泛的馬鞭草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
治療腸炎有哪些偏方 治療腸炎的民間偏方
中醫(yī)哪些偏方能治療腸炎?治療腸炎的偏方有哪些?下面我分享了治療腸炎的民間偏方,希望能幫助到你
。
治療腸炎的民間偏方
馬齒莧湯治腸炎
【功能主治】治腸炎
,腹瀉。
【偏方組成】馬齒莧60克
,大蒜(搗成蒜泥)15克
。
【用法用量】先以馬齒莧煎湯,沖服蒜泥
,加紅糖適量。頓服
,每日2~3次
。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患愈21例,其中痊愈20例
,無效1例
,有效率為95.2%。
白芍白術(shù)治腸炎
【功能主治】養(yǎng)血柔肝
,行氣止痛
。主治慢性腸炎。
【偏方組成】炒白芍25克
,炒白術(shù)15克
,陳皮6克,防風(fēng)10克
。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
,分2次服。
【病例驗證】治療慢性腸炎35例
,痊愈28例(占80%)
,好轉(zhuǎn)5例(占14.25%),無效2例(占5.7%)
,總有效率為94.3%
。
葛根黃芪治腸炎
【功能主治】理氣止痛,健脾止瀉
。主治急性腸炎
。
【偏方組成】粉葛根6克,淡黃岑6克
,川黃連2.4克
,苦參片3克
,川黃柏3克,廣木香2.4克(后入)
,青
、陳皮各3克,金銀花(炒)9克
,赤茯苓9克
,炮姜炭2.4克,車前子(包)9克
。
【用法用量】每日1劑
,水煎,分2次服
。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急性腸炎19例
,其中痊愈12例(占63.1%),好轉(zhuǎn)6例(占31
。6%)
,無效1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傆行蕿?4.7%
。
車前子金銀花治腸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腸胃炎。
【偏方組成】車前子20克
,金銀花15克
,防風(fēng)、川黃連克10克
,雞內(nèi)金8克
。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每日1劑
,分2~3次口服
。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急性胃腸炎患者39例
,經(jīng)用藥3~6劑后
,均獲治愈
。
仙鶴草桔梗治腸炎
【功能主治】補脾斂陰
,清化濕熱
。主治久瀉
,包括慢性菌痢
、阿米巴痢疾及慢性結(jié)腸炎
,經(jīng)常泄瀉
,時輕時劇
,時作時休,作則腹痛,腹脹
,大便溏薄
,夾有粘液,間見少許膿血
,反復(fù)發(fā)作
,久治不愈者。
【偏方組成】仙鶴草30克
,桔梗6克
,烏梅炭4克,白槿花9克
,炒白術(shù)9克
,廣木香5克,生白芍9克
,炒檳榔10.2克
,甘草4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
,水煎2次
,分2次服。
【加減】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時
,應(yīng)另加鴉膽子14粒,去殼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
、慢性結(jié)腸炎肝郁脾滯征象較著者
,去檳榔,加柴胡4.5克
,萆薛15克
,秦艽9克;腹痛甚愈,應(yīng)加重白芍與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