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藥:松子仁
制法:上七味藥放在石臼內(nèi)舂碎
用法:每日清晨
主治:吞咽不利
吞咽困難病人的進(jìn)食注意事項包括:
1) 進(jìn)食模式:吸氣→屏氣→吞咽→咳嗽的模式進(jìn)食
很多女性在咽口水的時候
,發(fā)現(xiàn)喉嚨里好像有東西堵著,用了不少清熱解毒的藥這種感覺很奇怪
中醫(yī)認(rèn)為
患這種病的多數(shù)是女性,而且是情緒不佳的女性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里
,針對這種病有一個方子,叫“ 半夏厚樸湯 ”。藥物組成:半夏、厚樸、茯苓、蘇梗、蘇葉、炒香附、陳皮、生姜 。
這張方子很不簡單
,能行氣散結(jié),降逆化痰,主治咽中如有物堵,吐之不出適合情志不暢,肝氣郁結(jié)
具體說一下方子中的用藥:
半夏
,前面我有一篇文章專門寫了,它的作用就是化痰,能通能散,可消積散結(jié)。這里就不展開說了。
厚樸 味苦、辛
,性溫,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具有燥濕消痰
,下氣除滿的功效。主要用于濕氣滯澀以傷中氣,痰飲喘咳。《和劑局方》:治療痰飲阻肺
茯苓在這里主要用于利水滲濕
,健脾寧心。
蘇梗和蘇葉都屬于紫蘇的一部分
,我們來詳細(xì)了解一下。紫蘇 入藥部分以莖葉及子實為主
。葉為發(fā)汗
、鎮(zhèn)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劑,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解毒作用,治感冒;梗有平氣安胎之功
;子能鎮(zhèn)咳
、祛痰、平喘葉又供食用,和肉類煮熟可增加后者的香味
香附辛
具有疏肝解郁
主要用于肝郁氣滯,胸脅脹痛
有一張名方《越鞠丸》中就有香附的身影
陳皮 味苦
生姜 味辛
最后簡單總結(jié)一下,此方具有 行氣散結(jié) 伴咽喉疼痛者,加牛蒡子 咽中有痰難以咯出者,加花粉 咽癢者 伴咽喉不利 用其他藥均無效者,本方加浙貝 咽炎 服藥時別讓患者躺著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305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反胃嘔吐方
下一篇:
風(fēng)癱方
咽喉炎吃什么最好?不能吃什么?
1.風(fēng)熱:癥見咽部紅、腫
治則:疏風(fēng)清熱,利咽止咳。
處方:桑葉、菊花、金銀花各15克,枇杷葉、牛蒡子各12克,板藍(lán)根、貓爪草各30克,黃芩、浙貝母各20克,百部、桔梗各10克,甘草5克。
2.風(fēng)寒:癥見咽喉微痛,吞咽不暢,咳嗽痰白,并見惡寒頭痛,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咽后壁淋巴濾泡腫脹微紅。
治則:疏風(fēng)散寒,利咽止咳。
處方:防風(fēng)、荊芥、百部、桔梗各10克,僵蠶、紫蘇葉、薄荷、甘草、細(xì)辛各6克,生姜3片。
3.痰濕:患者體型多肥胖或長期嗜食肥甘厚味食物,常自覺咽部吞咽不利,如有痰狀,咳嗽痰白粘稠,舌淡紅、舌體胖,苔白厚膩,脈滑。咽后壁濾泡增生,黏膜肥厚。
治則:化濕祛痰,利咽止咳。
處方:半夏、桔梗、百部、昆布
4.肝郁:患者平素情志容易激動
治則:疏肝理氣,利咽止咳。
處方:柴胡、甘草、薄荷各6克
5.陰虛:患者年齡偏大,常自覺咽中不適
治則:患者病程較長,治以滋陰降火,利咽止咳
處方:生地黃吃藥有吞咽障礙有什么方法嗎?
編輯于?201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