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補血的中藥(什么中藥是吃了補血的?)
醫(yī)案日記
2023-05-08 07:45:11
能補血的中藥
中醫(yī)認為
,血是水谷經(jīng)過氣的作用轉化而成的
。血的生成與氣有關
,其運行也要靠氣的推動
。因此
,氣虛常常會導致血虛
,血虛亦有氣虛存在
;補血時要兼顧到補氣。
常用的補血方劑有四物湯
、當歸補血湯
、十全大補湯等。

常用的補血中成藥有當歸補血膏
、桑葚蜜膏、阿膠補血膏
、健血沖劑
、延年益壽精、養(yǎng)血生發(fā)膠囊
、歸芍地黃龍等
。
當歸養(yǎng)血膏具有養(yǎng)血益氣、活血調(diào)經(jīng)的功能
,主治血虛血虧兼有血瘀氣虛所導致的面色萎黃
、眩暈乏力、頭昏頭痛
、心悸神疲
、肌肉消瘦、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狀
。每次15克
,每日2次,用溫開水沖服
。
桑葚蜜膏具有養(yǎng)血潤燥
,滋補肝腎之功效
,主要治療肝血虧虛、腎陰不足導致的失眠健忘
、頭暈目暗
、精神疲憊、須發(fā)早白及年老血虛
、腸燥便秘等癥
。每次15至30克,每日2次
,溫開水沖服
。脾胃虛寒泄瀉者勿用。
阿膠補血膏具有養(yǎng)血滋陰
、補中益氣之功效
,主治久病體弱、血虧陰傷
、目暗不明
、視物昏花、月經(jīng)量少
、虛勞咳嗽等癥
。每次20毫升;每日早晚各一次
,溫開水沖服
。
健血沖劑具有養(yǎng)血益氣、祛瘀生新之功效
,主治放療
、化療后的白細胞減少癥,以及職業(yè)性原因不明的白細胞減少癥
。每次15克
,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
。
延年益壽精具有補益精血
、養(yǎng)肝滋腎之功,主治肝腎精血虧虛所引起的頭暈目花
、耳鳴耳聾
、肢體麻木、腰酸腿軟
、須發(fā)早白等癥
、每次10毫升,每日2次,早晚服用
。
養(yǎng)血生發(fā)膠囊具有養(yǎng)血補腎
、祛風生發(fā)之功效,主治血虛腎衰所導致的脫發(fā)
、病后產(chǎn)后脫發(fā)
、脂溢性脫發(fā)、頭皮發(fā)癢等癥
。每次4粒
,每日3次。
歸芍地黃丸具有補血滋陰之功
,主治血虧陰虛導致的頭昏眼花
、目暗不明、心悸怔忡
、失眼多夢
、潮熱盜汗、口燥咽干
、兩脅疼痛
、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
。每次1丸
,每日2次
,淡鹽湯或溫開水沖服。
補血中成藥以消除或改善血虛癥候為主要功效
。由于血虛與氣虛
、血虛與陰虛常常相互并見,所以運用補血中成藥時
,要以血虛癥為主要表現(xiàn)
。
什么中藥是吃了補血的?
阿膠
阿膠是一味傳統(tǒng)中藥,由驢皮熬制
,濃縮而成的固體膠狀物質(zhì)
,性平味甘,被譽為“補血圣品”
,具有補血止血
、滋陰潤燥等功效。對于因血虛導致的面色枯黃
、頭暈目眩
、心煩不免等癥狀都有明顯地緩解作用。
當歸
當歸味甘性溫,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
,《本草備要》對它的評價為:“血虛能補
,血枯能潤”,對于氣血生化不足
,或氣血運行遲緩的病癥
,能有效地緩解。
白芍
白芍性寒味苦
,具有養(yǎng)血斂陰
、柔肝安脾等功效,對于女性因陰血不足造成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
、經(jīng)后腹痛等問題能有效地緩解
。
熟地黃
熟地黃味甘性溫,具有滋陰補血的作用
,對于因血虛造成的頭暈目眩
、心悸失眠、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問題
,能有效地緩解
。
丹參
丹參味苦性寒,具有活血祛瘀等功效
,對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
、脘腹脅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等問題能有效地緩解
。
何首烏
何首烏性平味苦
,具有補益精血的作用,對因血虛陰虧造成的大便板結
、皮膚瘙癢
、頭暈耳鳴、頭發(fā)花白等問題能有效地調(diào)理
。
有哪些中藥材是有補血功效的?
補血里面
,最好用的是當歸
,因為補血也要小心滋膩導致經(jīng)絡不通,影響吸收以及血管通暢度
,有時候不是血少了
,而是過不去。當歸也是婦科病
、外科常用藥
,可謂之補血之最。
然后是熟地黃配合生地黃,補血效果強之余
,還有滋陰效果
,滋陰和補血是有差別的,陰偏于功能
,血偏于物質(zhì)
,但兩者可以相輔相成,只不過熟地黃比較滋膩
,本身就有痰的話
,需要配合陳皮和砂仁。另外
,熟地黃可以補精添髓
,是腎、腦
、骨病常用藥
,也是補腎方常見之品。
阿膠
、大棗以及龍眼肉也是補血常用之品
,阿膠補血之余也可以用來止血,這也是之前為什么說阿膠是補血之最
,因為還能止血
,而當歸不能。阿膠配合三七止血效果更好
,主要是針對內(nèi)出血的貧血(外出血用外用藥效果更好
,也可以配合內(nèi)用藥),這種情況下由于出血容易有局部甚至全身的淤血
,需要配合活血化淤藥
,不嚴重的話當歸以及雞血藤就可以了,他們還可以補血
,有針刺痛的話加上紅花
、桃仁加強療效,川芎
、延胡索等加強止痛效果
。出血嚴重的話看部位可以選擇赤石脂、大小薊
、炭類、白芨
、地榆等
,生蓮藕也是不錯的選擇。大棗屬于氣血雙補,龍眼肉還可以安神
,這兩者也是藥食同源之品
,煲湯常用藥材,久服效果不差
,就是比較甜
,配合理氣之品可以防止氣滯,比如陳皮
、佛手
,化痰理氣,也可以用于煲湯或者糖水
。
剩下還有三個用于補血的藥材
,何首烏沒有炮制的話有一定毒性,不建議久服
,炮制要求也比較高
,不保證質(zhì)量的話不推薦,好的何首烏和熟地黃對于炮制要求很高
,九蒸九曬很費時間
,但好的制首烏補血效果不差,同時烏發(fā)效果極佳
。黑芝麻和白芍偏于養(yǎng)血
,補血效果沒有上述的好,黑芝麻偏于滋陰潤燥但可以久服
,特別是炒熟的其潤腸效果會減弱一點
,白芍可以用于斂汗以及緩解痙攣。另外
,龜甲膠
、鱉甲膠對于補血也有一定的幫助,但偏于滋陰
,后者清虛熱效果不錯
,前者滋陰潛陽效果明顯。
補血不能忽略補氣
,氣血相互依存
,氣不足則血不行,血不足則氣無依
,推動血運才能保證全身供血充足
,以免局部缺血。補氣的話人參最適合
,特別是有一定的年份的野山參
,補氣可謂之最
,加上人參本身也利于血的生成,畢竟脾胃為后天之本
,也是氣血生化之源
,脾需要氣來運化水谷精微,人參為健脾要藥
,配合白術效果更佳
。其次是黃芪,補氣之余還可以固表
,以免出汗導致氣陰虧虛
。黨參補氣平和,效果較為緩慢
,但可以用于煲湯
,加大劑量用于氣虛輕癥代替人參還是可以的。炙甘草補氣力度一般
,但可以用于調(diào)和
,而且可以讓補益緩慢但持久,同時也有一定的解毒效果
。
最重要的是辨證論治
,要分找到貧血的原因,比如是心力耗損嚴重
,這需要的是足夠的休息
,然后補心之陰血,大棗
、當歸
、龍眼肉、生地黃都很合適
,酸棗仁
、柏子仁都是可以考慮的,配合安神之品加強睡眠質(zhì)量以提高血液恢復能力也是不錯的選擇
,龍骨
、茯苓、茯神
、琥珀都是可以選用的
,其中茯苓還可以健脾利濕,也是四君子湯的組成之一
。
要是熱而傷血的話
,就要清熱,先分清楚熱的層次
,衛(wèi)氣營血四階段
,傷血多半是后兩者了
,涼血、清虛熱為主
,涼血藥強一點用犀牛角(現(xiàn)在多用水牛角代替)、羚羊角(多用天麻
、鉤藤代替)以及牛黃(現(xiàn)在多用人工牛黃)
,這三者用于溫病熱入營血之重癥,病情較輕用生地黃
、赤芍
、牡丹皮就差不多了。清虛熱可用青蒿
、白薇
、地骨皮、銀柴胡
、胡黃連
,黃芩、黃連
、知母
、黃柏對于虛熱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時可以清氣分之熱
。熱處于氣營之間的話
,輕微涼血之余加金銀花以及連翹,柴胡
、生石膏
、青蒿也可以考慮。溫病變化很快
,一定要重視
,等后期用到三甲復脈湯或者大定風珠就比較麻煩了,一定要及早發(fā)現(xiàn)并積極治療
,特別是有幾類溫病會潛伏
,需要小心。
燥也可以傷血
,這時候配合滋陰潤燥之品更佳
,比如生地黃、當歸
、黑芝麻
,口渴的話可以加人參、玉竹生津止渴
,值得一提的是黃精經(jīng)過炮制后在補脾胃之陰方面效果不錯
,比石斛要便宜但效果不算差
,生地黃、石斛
、龜甲
、紫河車、人乳滋陰效果更好但偏向有所不同
。
經(jīng)絡不通會導致局部缺血
,尤其是淤血,但血
、氣
、痰、熱
、寒
、水、濕
、毒
、瘀是相互影響的,不通暢就會導致痰
、濕產(chǎn)生
,久則生淤,而水停
,熱毒也會產(chǎn)生因為缺乏代謝
,局部氣血不足則生寒。濕氣重加防風
、茯苓
、白術、陳皮
、蒼術
、澤瀉、薏米等
,寒重加生姜
、干姜、制附子
、肉桂等
,就是烏頭類容易中毒,一定要慎用并且配合解烏頭毒之品
。水停則考慮用茯苓
、車前子、茵陳
、滑石
、益母草
、澤蘭、懷牛膝等利尿之品
。行氣可以考慮木香
、砂仁、柴胡
、陳皮
、佛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祫t考慮桔梗、陳皮
、制半夏
,制天南星毒性較強應慎用,制半夏毒性雖大減但仍需要小心劑量
。
久而運輸不暢而氣血生化受阻
,從而導致虛,虛和經(jīng)絡不通會相互作用
,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所以補血不能忽略通絡,人參
、黃芪
、當歸為基本藥物,補血首選四物湯(熟地黃
、當歸
、白芍、川芎)
,補氣首選四君子湯(茯苓
、白術、人參
、炙甘草)
,兩者合之為八珍湯再加上肉桂、黃芪則為十全大補湯
,為氣血兩虛首選方
,黃芪用于升提則用小劑量生黃芪,補氣則用大劑量的炙黃芪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钛㈧顫?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助運都在十全大補湯里面體現(xiàn)了出來
,小劑量的肉桂就是用來推動氣血的
,保證經(jīng)絡通暢才能加強療效。這也是為什么當歸是補血圣藥
,因為能補能行
,用全當歸比較合適,單純補血用當歸身好點
,活血當歸尾強
,當歸頭偏于補血,活血也不錯
,全當歸最適合
,畢竟都需要,就是當歸尾別太多
,氣血不足強行推動容易局部缺血
,可以造成頭暈惡心甚至昏厥,行氣
、活血藥不要太強太多
。陰陽虛也可以導致氣血虛,補陽可以用鹿茸
、鹿角膠等鹿系列
,鹿茸為補陽之最,能補能通
,像是淫羊藿
、巴戟天、杜仲
、菟絲子都是可以考慮的
;滋陰則用麥冬、天門冬
、百合等
,龜甲、龜甲膠為滋陰之最
,能補能潛
,但紫河車、人乳
、石斛在某方面更勝一籌
。
補益應該緩慢圖之,需要保證脾胃功能正常
,補益效果才好
,同時配合封存,盡量減少氣血虧損,最后就是持續(xù)一段時間才能做到改善體質(zhì)
。期間要去除一切不利因素
,輔藥就不能少,健脾
、通絡
、祛邪少不了,病理產(chǎn)物也要重視
,找出病因
,及時去除。想要身體好
,生活習慣的配合就少不了
,要有治病的決心,有所改善不難
,要完全恢復甚至不復發(fā)才難
,要有預防意識以及一定的醫(yī)學知識才能做到。
醫(yī)生就像是將軍
,藥材是兵,方子是陣
,辨證論治是謀略
,掌握兵不是全部,還要考慮數(shù)量
,劑量以及配伍是不能少的
,辯證辯病找病因更是重要,掌握了情報就能大大增加勝率
,找到了病因加以預防就可以減少復發(fā)的可能
,同時最好能知道這類病或者證的發(fā)展趨勢,防止惡化
。四診是辯證的關鍵
,必須重視。同時做好總結以及記錄
,失敗乃成功之母
,要有系統(tǒng)規(guī)劃,步步為營
。
什么中藥補血
下面簡單介紹幾種補血的中藥材:
1.新疆大棗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
、核黃素、硫胺素
、胡蘿卜素
、尼克酸等多種維生素,具有較強的補養(yǎng)作用,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增強抗病能力
。能夠補血,安神
,健脾
。
2.阿膠滋陰補血,含有各種蛋白質(zhì)
,氨基酸
、鈣等,能改善血鈣平衡
,促進紅細胞生成
。
3.桂圓
滋補強體,補心安神
,養(yǎng)血壯陽
,益脾開胃,潤膚美容
。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蛋白質(zhì)、鈣
、磷
、鐵、搞壞血酸
。能夠安神
、治失眠、貧血
、久病體虛
。
4.枸杞
富含甜菜堿、胡蘿卜素
、玉蜀黍黃素
、煙酸、維生素B1
、B2
、C、鈣
、磷
、鐵、亞油酸及多種氨基酸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宰萄a肝腎
,益精明目;用于虛癆精虧
、腰膝酸痛
;眩暈耳鳴、內(nèi)熱消渴
、血虛萎黃
。
5.黑芝麻富含大量的脂肪、蛋白質(zhì)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
,還有維生素A
、維生素E、卵磷脂
、鈣
、鐵、等營養(yǎng)成份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匝a肝腎、潤五臟
、益氣力
、長肌肉、填腦髓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捎糜谏眢w虛弱、貧血萎黃
、津液不足的人群。
這些藥材都有補血的功效
,同時還具有其他的作用
。
氣血是互生的,在補血的同時也要養(yǎng)氣
,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補氣血的產(chǎn)品——阿膠桂圓膏
,精選阿膠、大棗
、山藥
、地黃、桂圓
、百合
、蓮子、酸棗仁等十六種藥食同源原料
,經(jīng)過九道工序煎熬成膏
,有養(yǎng)有調(diào)、有潤有補,補氣養(yǎng)血
,效果相當不錯
。
常見的中藥材中 ,哪些有補血的功效?
常見的中藥材當中有阿膠
,人參
,當歸,熟地黃
,枸杞都有一定的補血功效
,接下來我們分別看一下它們的作用。
1.阿膠
阿膠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補血作用。阿膠這一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材一直被人們所熟知
,這種藥材其實味道比較甘,有一定的補血和止血的效果
,而且還有潤肺的功能
,是一種比較好的滋補正片。在日常生活當中
,也經(jīng)?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吹揭恍┡詴溆幸恍┌⒛z,因為這種中藥材它是屬于滋補品
,所以受到了廣大女性的喜歡
。
2.人參?
人參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補血效果。這個一直以來都是屬于比較名貴的中藥材
,它的作用有非常多
,而且也被人們稱之為延年益壽的保健佳品,不僅可以起到抗衰老
,抗氧化
,調(diào)節(jié)心腦血管,止血補血的功效
,還可以增強免疫力
,增加抵抗力。根據(jù)有關中醫(yī)研究的記載
,對于一些老年人多吃一點這個人參
,可以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
3.當歸。
當歸不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
,但是它依然可以起到補血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當中,有的人還喜歡拿當歸用來煲湯
,對于一些女性來說
,如果出現(xiàn)了月經(jīng)不調(diào)甚至貧血他們都會選擇用一些當歸來煲湯煮水喝,因為當歸能夠有很好的補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