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雜談

      清胃黃連丸(大蜜丸)

      醫(yī)案日記 2023-05-08 08:35:08

      清胃黃連丸(大蜜丸)

      【處方】黃連80g 石膏80g 桔梗80g 甘草40g 知母80g 玄參80g 地黃80g等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甜后苦

      【功能與主治】同清胃黃連丸。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注意】孕婦慎用

      【規(guī)格】每丸重9g

      您好 胃熱脾虛腎陽虛應(yīng)該吃什么中藥呀
      ? 癥狀:口臭、身上經(jīng)常出汗,手心有汗
      ,手指甲月牙雙手只有大拇

      你好

      ;這種情況考慮是胃火旺盛。腎虛
      ,脾虛
      ,一般這種情況可能手指甲月少一般說明身體素質(zhì)差,一般這種情況可以用清胃黃連丸治療胃火旺盛
      ,您的腎虛屬于陰虛
      ,可以用生脈飲,左歸丸
      ,六味地黃丸等補(bǔ)腎治療
      ,脾虛可以用人參健脾丸大蜜丸等對(duì)癥治療,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您還有其他相關(guān)問題嗎

      清胃黃連丸簡(jiǎn)介

      目錄1拼音2清胃黃連丸(水丸)藥典標(biāo)準(zhǔn) 2.1品名2.2處方2.3制法2.4性狀2.5鑒別2.6檢查2.7含量測(cè)定2.8功能與主治2.9用法與用量2.10規(guī)格2.11注意2.12貯藏2.13版本 3清胃黃連丸(大蜜丸)藥典標(biāo)準(zhǔn) 3.1品名3.2處方3.3制法3.4性狀3.5鑒別3.6檢查3.7含量測(cè)定3.8功能與主治3.9用法與用量3.10注意3.11規(guī)格3.12貯藏3.13版本 4清胃黃連丸(水丸)說明書 4.1藥品類型4.2藥品名稱4.3藥品漢語拼音4.4藥品英文名稱4.5成份4.6性狀4.7作用類別4.8適應(yīng)癥/功能主治4.9規(guī)格4.10清胃黃連丸的用法用量4.11禁忌4.12清胃黃連丸的不良反應(yīng)4.13注意事項(xiàng)4.14清胃黃連丸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4.15清胃黃連丸的藥理作用4.16備注 5清胃黃連丸(大蜜丸)說明書 5.1藥品類型5.2藥品名稱5.3藥品漢語拼音5.4藥品英文名稱5.5成份5.6性狀5.7作用類別5.8適應(yīng)癥/功能主治5.9規(guī)格5.10清胃黃連丸的用法用量5.11禁忌5.12清胃黃連丸的不良反應(yīng)5.13注意事項(xiàng)5.14清胃黃連丸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5.15清胃黃連丸的藥理作用5.16備注 6《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清胃黃連丸 6.1方名6.2組成6.3功效6.4主治6.5清胃黃連丸的用法用量6.6制備方法6.7用藥禁忌 附:1古籍中的清胃黃連丸*清胃黃連丸相關(guān)藥品說明書其它版本 1拼音 qīng wèi huáng lián wán

      2清胃黃連丸(水丸)藥典標(biāo)準(zhǔn)

      2.1品名

      清胃黃連丸(水丸)

      Qingwei Huanglian Wan

      2.2處方

      黃連80g、石膏80g
      、桔梗80g
      、甘草40g、知母80g
      、玄參80g
      、地黃80g、牡丹皮80g
      、天花粉80g
      、連翹80g、梔子200g
      、黃柏200g
      、黃芩200g、赤芍80g

      2.3制法

      以上十四味
      ,粉碎成細(xì)粉
      ,過篩,混勻
      ,用水泛丸
      ,干燥,即得

      2.4性狀

      本品為黃色至深黃色的水丸
      ;味微苦。

      2.5鑒別

      (1)取本品
      ,置顯微鏡下觀察: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
      ,細(xì)胞多皺縮
      ,內(nèi)含棕色核狀物(地黃)。纖維束鮮黃色
      ,周圍細(xì)胞含草酸鈣方晶
      ,形成晶纖維,含晶細(xì)胞壁木化增厚(黃柏)
      。纖維柬鮮黃色
      ,壁稍厚,紋孔明顯(黃連)
      。韌皮纖維淡黃色
      ,梭形,壁厚
      ,孔溝細(xì)(黃芩)
      。纖維柬幾無色,周圍薄壁細(xì)胞含草酸鈣方晶
      ,形成晶纖維(甘草)
      。內(nèi)果皮纖維上下層縱橫交錯(cuò),纖維短梭形(連翹)
      。草酸鈣針晶成柬或散在
      ,長(zhǎng)26~110μm(知母)。種皮石細(xì)胞黃色或淡棕色
      ,多破碎
      ,完整者長(zhǎng)多角形、長(zhǎng)方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
      ,壁厚
      ,有大的圓形紋孔,胞腔棕紅色(梔子)
      。石細(xì)胞黃棕色或無色
      ,類長(zhǎng)方形、類圓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
      ,直徑約94μm(玄參)
      。不規(guī)則片狀結(jié)晶無色,有平直紋理(石膏)

      (2)取本品1g

      ,研細(xì),加甲醇4ml
      ,超聲處理10分鐘
      ,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黃芩對(duì)照藥材0.3g
      、牡丹皮對(duì)照藥材和連翹對(duì)照藥材各0.2g
      ,分別加甲醇3ml.超聲處理10分鐘,靜置
      ,取上清液作為對(duì)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yàn)
      ,吸取供試品溶液5~8μl
      、對(duì)照藥材溶液各3~6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
      ,以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甲酸(12:3:0.1)為展開劑
      ,展開,取出
      ,晾干
      。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黃芩對(duì)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噴以2%三氯化鋁乙醇溶液
      ,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牡丹皮對(duì)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diǎn)
      ;再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diǎn)顯色清晰
      ,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連翹對(duì)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顯一個(gè)黃綠色的熒光斑點(diǎn)

      (3)取黃連對(duì)照藥材0.03g,加甲醇4ml

      ,超聲處理10分鐘
      ,靜置,取上清液作為對(duì)照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yàn)
      ,吸取[含量測(cè)定]項(xiàng)下的供試品溶液與鹽酸小檗堿對(duì)照品溶液各3~5μl、上述對(duì)照藥材溶液2~3μl
      ,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異丙醇-甲醇-濃氨試液(12:6:3:3:1)為展開劑,放入展開缸一側(cè)的槽內(nèi)
      ,另槽中加入等體積的濃氨試液
      ,預(yù)平衡數(shù)分鐘
      ,展開,取出
      ,晾干
      ,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對(duì)照藥材色譜和對(duì)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diǎn)。

      (4)取梔子對(duì)照藥材0.25g

      、甘草對(duì)照藥材0.1g
      ,分別加甲醇3ml,超聲處理10分鐘
      ,靜置
      ,取上清液作為對(duì)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yàn)
      ,吸取[鑒別](2)項(xiàng)下的供試品溶液和上述對(duì)照藥材溶液各3~5μl
      ,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異丙醇-甲醇-濃氨試液(12:6:3:3:1)為展開劑
      ,展開
      ,展距為11cm以上,取出
      ,晾干
      ,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甘草對(duì)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顯兩個(gè)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diǎn);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
      ,在105℃加熱至斑點(diǎn)顯色清晰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梔子對(duì)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至少顯一個(gè)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

      2.6檢查

      應(yīng)符合丸劑項(xiàng)下有關(guān)的各項(xiàng)規(guī)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2.7含量測(cè)定

      取裝量差異項(xiàng)下的本品
      ,研細(xì)(過三號(hào)篩)
      ,取約0.1g,精密稱定
      ,置具塞錐形瓶中
      ,精密加入鹽酸-甲醇(1:100)的混合溶液25ml,密塞,稱定重量
      ,超聲處理(功率250W
      ,頻率33kHz) 45分鐘,放冷
      ,再稱定重量
      ,用甲醇補(bǔ)足減失的重量,搖勻
      ,濾過
      ,取續(xù)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鹽酸小檗堿對(duì)照品適量,精密稱定
      ,加鹽酸-甲醇(1
      ;100)的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作為對(duì)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yàn)
      ,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2~3μl、對(duì)照品溶液2μl與4μl
      ,分別交叉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甲醇-異丙醇-濃氨試液(12:6:3:3:1)為展開劑,放入展開缸的一側(cè)槽內(nèi)
      。另槽加入等體積的濃氨試液
      ,預(yù)平衡數(shù)分鐘后,展開
      ,取出
      ,揮干溶劑后,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薄層色譜掃描法)進(jìn)行熒光掃描
      ,激發(fā)波長(zhǎng):λ334nm
      ,測(cè)量供試品吸光度積分值與對(duì)照品吸光度積分值,計(jì)算
      ,即得

      本品每1g含黃連、黃柏以鹽酸小檗堿(C20H17NO4·HCl)計(jì)

      ,不得少于5.3mg

      2.8功能與主治

      清胃瀉火,解毒消腫
      。用于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瘡
      ,齒齦、咽喉腫痛

      2.9用法與用量

      口服
      。一次9g
      ,一日2次。

      2.10規(guī)格

      每袋裝9g

      2.11注意

      孕婦慎用

      2.12貯藏

      密封

      2.13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3清胃黃連丸(大蜜丸)藥典標(biāo)準(zhǔn)

      3.1品名

      清胃黃連丸(大蜜丸)

      Qingwei Huanglian Wan

      3.2處方

      黃連80g、石膏80g
      、桔梗80g
      、甘草40g、知母80g
      、玄參80g
      、地黃80g、牡丹皮80g
      、天花粉80g
      、連翹80g、梔子200g
      、黃柏200g
      、黃芩200g、赤芍80g

      3.3制法

      以上十四味
      ,粉碎成細(xì)粉
      ,過篩,混勻
      。每100g粉末加煉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
      ,即得。

      3.4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的大蜜丸
      ;味微甜后苦

      3.5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
      ,細(xì)胞多皺縮
      ,內(nèi)含棕色核狀物(地黃)。纖維束鮮黃色
      ,周圍細(xì)胞含草酸鈣方晶
      ,形成晶纖維,含晶細(xì)胞壁木化增厚(黃柏)
      。纖維束鮮黃色
      ,壁稍厚,紋孔明顯(黃連)
      。韌皮纖維淡黃色
      ,梭形,壁厚,孔溝細(xì)(黃芩)
      。纖維束幾無色
      ,周圍薄壁細(xì)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品纖維(甘草)
      。內(nèi)果皮纖維上下層縱橫交錯(cuò)
      ,纖維短梭形(連翹)。草酸鈣針晶成束或散在
      ,長(zhǎng)26~110μm(知母)
      。種皮石細(xì)胞黃色或淡棕色,多破碎
      ,完整者長(zhǎng)多角形
      、長(zhǎng)方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壁厚
      ,有大的圓形紋孔
      ,胞腔棕紅色(梔子)。石細(xì)胞黃棕色或無色
      ,類長(zhǎng)方形、類圓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
      ,直徑約94μm(玄參)
      。不規(guī)則片狀結(jié)晶無色,有平直紋理(石膏)

      (2)取本品2.5g

      ,剪碎,加甲醇15ml
      ,研磨使分散
      ,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
      ,濾液蒸干
      ,殘?jiān)眉状?ml分2次輕搖,靜置
      ,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黃芩對(duì)照藥材0.3g、牡丹皮對(duì)照藥材和連翹對(duì)照藥材各0.2g
      ,分別加甲醇3ml
      ,超聲處理10分鐘,靜置
      ,取上清液作為對(duì)照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yàn),吸取供試品溶液8~10μl、對(duì)照藥材溶液各3~6μl
      ,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
      ,以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甲酸(12:3:0.1)為展開劑,展開
      ,取出
      ,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黃芩對(duì)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
      ;噴以2%三氯化鋁乙醇溶液
      ,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牡丹皮對(duì)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diǎn);再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
      ,在105℃加熱至斑點(diǎn)屁色清晰
      ,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連翹對(duì)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顯一個(gè)黃綠色的熒光斑點(diǎn)。

      (3)取黃連對(duì)照藥材0.03g

      ,加甲醇4ml
      ,超聲處理10分鐘,靜置
      ,取上清液作為對(duì)照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yàn),吸取對(duì)照藥材溶液2~3μl和[含量測(cè)定]項(xiàng)下的對(duì)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3~5μl
      ,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異丙醇-甲醇-濃氨試液(12:6:3:3:1)為展開劑,放人展開缸一側(cè)的槽內(nèi)
      ,另槽中加入等體積的濃氨試液
      ,預(yù)平衡數(shù)分鐘
      ,展開
      ,取出,晾干
      ,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對(duì)照藥材色譜和對(duì)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diǎn)。

      (4)取梔子對(duì)照藥材0.25g

      、甘草對(duì)照藥材0.1g
      ,分別加甲醇3ml,超聲處理10分鐘
      ,靜置
      ,取上清液作為對(duì)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yàn)
      ,吸取對(duì)照藥材溶液及[鑒別](2)項(xiàng)下的供試品溶液各3~5μl
      ,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異丙醇-甲醇-濃氨試液(12:6:3:3:1)為展開劑
      ,展開
      ,展距為11cm以上,取出
      ,晾干
      。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甘草對(duì)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至少顯兩個(gè)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diǎn);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
      ,在105℃加熱至斑點(diǎn)顯色清晰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梔子對(duì)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至少顯一個(gè)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

      3.6檢查

      應(yīng)符合丸劑項(xiàng)下有關(guān)的各項(xiàng)規(guī)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3.7含量測(cè)定

      取重量差異項(xiàng)下的本品
      ,剪碎(直徑2mm以下),取約0.3g
      ,精密稱定
      ,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鹽酸-甲醇(1:100)的混合溶液25ml
      ,密塞
      ,稱定重量,浸漬10小時(shí)以上
      ,超聲處理(功率250w
      ,頻率33kHz)45分鐘,放冷
      ,再稱定重量
      ,用甲醇補(bǔ)足減失的重量
      ,搖勻,濾過
      ,取續(xù)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鹽酸小檗堿對(duì)照品適量,精密稱定
      ,加鹽酸-甲醇(1:100)的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
      ,作為對(duì)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yàn)
      ,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2~3μl
      、對(duì)照品溶液2μl與4μl,分別交叉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甲醇異丙醇-濃氨試液(12:6:3:3:1)為展開劑
      ,放入展開缸一側(cè)的槽內(nèi),另槽加入等體積的濃氨試液
      ,預(yù)平衡數(shù)分鐘后
      ,展開,取出
      ,揮干溶劑后
      ,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薄層色譜掃描法)進(jìn)行熒光掃描,激發(fā)波長(zhǎng):λ334nm
      ,測(cè)量供試品吸光度積分值與對(duì)照品吸光度積分值
      ,計(jì)算,即得

      本品每丸含黃連

      、黃柏以鹽酸小檗堿(C20H17NO4·HCl)計(jì),不得少于22.0mg

      3.8功能與主治

      清胃瀉火
      ,解毒消腫。用于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瘡
      ,齒齦
      、咽喉腫痛。

      3.9用法與用量

      口服
      。一次1~2丸
      ,一日2次。

      3.10注意

      孕婦慎用

      3.11規(guī)格

      每丸重9g

      3.12貯藏

      密封

      3.13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4清胃黃連丸(水丸)說明書

      4.1藥品類型

      中藥

      4.2藥品名稱

      清胃黃連丸(水丸)

      4.3藥品漢語拼音

      4.4藥品英文名稱

      4.5成份

      4.6性狀

      4.7作用類別

      4.8適應(yīng)癥/功能主治

      清胃瀉火,解毒消腫
      。用于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瘡
      ,齒齦
      、咽喉腫痛。

      4.9規(guī)格

      4.10清胃黃連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9克
      ,一日2次。

      4.11禁忌

      4.12不良反應(yīng)

      4.13注意事項(xiàng)

      1.忌煙
      、酒及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shí)服用滋補(bǔ)性中藥。

      3.有高血壓

      、心臟病
      、肝病、糖尿病
      、腎病等慢性病嚴(yán)重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4.服藥后大便次數(shù)增多且不成形者,應(yīng)酌情減量

      5.孕婦慎用

      。兒童、哺乳期婦女
      、年老體弱及脾虛便溏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6.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

      7.對(duì)本品過敏者禁用

      ,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8.本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shí)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hù)下使用

      10.請(qǐng)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

      ,使用本品前請(qǐng)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4.14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shí)使用可能會(huì)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qǐng)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4.15清胃黃連丸的藥理作用

      4.16備注

      請(qǐng)仔細(xì)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dǎo)下購買和使用

      5清胃黃連丸(大蜜丸)說明書

      5.1藥品類型

      中藥

      5.2藥品名稱

      清胃黃連丸(大蜜丸)

      5.3藥品漢語拼音

      5.4藥品英文名稱

      5.5成份

      5.6性狀

      5.7作用類別

      5.8適應(yīng)癥/功能主治

      清胃瀉火
      ,解毒消腫
      。用于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瘡,齒齦
      、咽喉腫痛

      5.9規(guī)格

      每丸重9克

      5.10清胃黃連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2丸
      ,一日2次

      5.11禁忌

      5.12清胃黃連丸的不良反應(yīng)

      5.13注意事項(xiàng)

      1.忌煙
      、酒及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shí)服用滋補(bǔ)性中藥

      3.有高血壓

      、心臟病、肝病
      、糖尿病
      、腎病等慢性病嚴(yán)重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4.服藥后大便次數(shù)增多且不成形者

      ,應(yīng)酌情減量

      5.孕婦慎用。兒童

      、哺乳期婦女
      、年老體弱及脾虛便溏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6.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

      ,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

      7.對(duì)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8.本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shí)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hù)下使用。

      10.請(qǐng)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

      ,使用本品前請(qǐng)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5.14清胃黃連丸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shí)使用可能會(huì)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
      ,詳情請(qǐng)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5.15清胃黃連丸的藥理作用

      5.16備注

      請(qǐng)仔細(xì)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dǎo)下購買和使用。

      6《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清胃黃連丸

      6.1方名

      清胃黃連丸

      6.2組成

      黃連80兩
      ,生地80兩
      ,桔梗80兩,玄參(去蘆)80兩
      ,黃柏200兩
      ,丹皮80兩,生石膏80兩
      ,知母80兩
      ,梔子(炒)200兩,甘草40兩
      ,連翹80兩
      ,天花粉80兩,赤芍80兩
      ,黃芩200兩

      6.3功效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清胃黃連丸具有清胃解熱
      ,消腫止痛之功效。

      6.4主治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清胃黃連丸治口燥舌干
      ,咽喉腫痛
      ,齒齦腐爛,鼻衄生瘡

      6.5清胃黃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
      ,1日2次,溫開水送下

      6.6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
      ,過羅,用冷開水泛為小丸
      ,滑石為衣
      ,闖亮。

      6.7用藥禁忌

      忌辛辣食物

      古籍中的清胃黃連丸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一謨集小兒則(下)]小兒下論列方(三十七) 小三七)胡黃連丸(小一二二)藿香安胃散(熱七)黃連丸(小一三一)如圣丸(小二六)竹葉石膏湯(寒五)...

      《景岳全書》:[卷之二十六必集·雜證謨口舌]論治(共七條)

      ,皆上焦熱壅故也。惟宜砭針刺去其血為上策
      ,及內(nèi)服清胃降火之劑自愈
      。若舌忽腫起如豬胞,或硬如木石
      ,不能...

      《證治準(zhǔn)繩·女科》:[卷之四胎前門]尿血 前子

      、白茅根濃煎溫服。又方白茅根濃煎湯
      ,吞酒蒸黃連丸
      。《證治準(zhǔn)繩·女科》明王肯堂公元136816...

      《景岳全書》:[卷之三十貫集·雜證謨血證]血證論列方 五九)臟連丸(寒一七八)防風(fēng)黃芩丸(婦一二三)黃連丸(寒百八十)豬臟丸(寒一八一)竹葉石膏湯(寒五...

      《簡(jiǎn)明醫(yī)彀》:[卷之五]口證 子仁前胡犀角屑甘草(炙

      。各三分)上水煎服
      。升麻黃連丸治多食肉,口臭不欲聞其穢惡
      。升麻(半兩)生姜黃...

      更多古籍中的清胃黃連丸
      清胃黃連丸相關(guān)藥品說明書其它版本 清胃黃連片說明書(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清胃黃連丸(大蜜丸)說明書(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清胃黃連丸(水丸)說明書(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人體體表面積計(jì)算器BMI指數(shù)計(jì)算及評(píng)價(jià)女性安全期計(jì)算器預(yù)產(chǎn)期計(jì)算器孕期體重增長(zhǎng)正常值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jí)(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壓評(píng)價(jià)體溫水平評(píng)價(jià)糖尿病飲食建議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基礎(chǔ)代謝率計(jì)算補(bǔ)鈉計(jì)算器補(bǔ)鐵計(jì)算器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藥代動(dòng)力學(xué)常用符號(hào)速查有效血漿滲透壓計(jì)算器乙醇攝入量計(jì)算器

      ?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目錄(中成藥部分)

      序號(hào) 藥品名稱 規(guī)格(組成) 分類 701 涼膈丸 每50粒重3克

      ,每袋重6克 甲 702 夏桑菊顆粒 每袋裝10克 乙 703 息喘丸 每10丸重0.6克 甲 704 敖東壯腎丸 每丸重9克 甲 705 柴芍六君丸 甲 706 柴枳四逆散 每袋裝9克 甲 707 桂龍咳喘寧膠囊 每粒裝0.3克(相當(dāng)于原藥材1克) 甲 708 桂龍藥膏 每支重50克或每丸重5克(相當(dāng)于總藥材545克或54.5克) 甲 709 桂附理中丸 每丸重9克 甲 710 桂圓瓊玉沖劑 每塊重15克(相當(dāng)于總藥材4.48克) 甲 711 桑姜感冒片 甲 712 桑菊銀翹散 每袋裝10克 甲 713 桑椹沖劑 每袋(塊)重15克(相當(dāng)于總藥材10克) 甲 714 桑椹膏 甲 715 桔貝合劑 甲 716 桔梗冬花片 乙 717 海洋胃藥 甲 718 海蛤散 乙 719 消炎退熱沖劑 每袋重10克(相當(dāng)于總藥材10克) 甲 720 消食順氣片 甲 721 消食健胃片 每片重約0.5克 乙 722 消食健脾丸 每丸重9克 甲 723 消積丸 每袋裝6克 甲 724 消積順氣丸 甲 725 潤(rùn)腸丸 每12丸重1克 甲 726 潤(rùn)腸丸(濃縮丸) 每4丸相當(dāng)于原藥材1.5克 甲 727 潤(rùn)肺止嗽丸 每丸重6克 甲 728 潤(rùn)肺膏 每瓶裝(1)250克(2)200克 乙 729 熱炎寧片 0.25克 乙 730 熱炎寧顆粒 每袋裝(1)16克(相當(dāng)于原藥材13克)(2)4克(無糖型相當(dāng)于原藥材13克) 乙 731 熱毒清片 甲 732 益心巴迪然吉布亞顆粒 每袋裝12克 乙 733 益心寧神片 甲 734 益氣六君丸 每50粒重約3克 甲 735 益氣養(yǎng)元沖劑 每袋裝15克 甲 736 益氣養(yǎng)血口服液 甲 737 益氣潤(rùn)腸膏 每瓶裝(1)60克(2)120克 甲 738 益氣維血顆粒 10克 甲 739 益氣強(qiáng)身顆粒 每袋裝10克(相當(dāng)于原藥材15克) 甲 740 益血生膠囊 每粒裝0.25克 甲 741 益血膏 每瓶裝100克 甲 742 益壽大補(bǔ)酒 甲 743 益壽強(qiáng)身膏 甲 744 益身靈丸 每100粒重9克 甲 745 益腎興陽膠囊 每粒裝0.2克 甲 746 益腎養(yǎng)元合劑 每瓶裝150毫升 甲 747 益腎強(qiáng)身丸(抗老延年丸) 每100粒重10克 甲 748 益胃口服液 甲 749 益胃膏 甲 750 益腦膠囊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751 益虛寧片 每丸重9克 甲 752 益脾壯身散 每瓶裝150毫升 甲 753 耆鹿逐痹口服液 每支裝10毫升 乙 754 腦力靜糖漿 每瓶裝(1)10毫升(2)20毫升(3)100毫升(4)168毫升 甲 7 腦心舒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甲 756 莫家清寧丸 每瓶裝6克 甲 757 萊陽梨止咳口服液 每瓶10毫升 乙 758 萊陽梨止咳顆粒 (1)每袋裝8克(2)每袋裝80克 乙 759 萊陽梨 乙 760 萊陽梨膏 乙 761 蓮花峰茶 (1)每袋裝3克(2)每丸重3克 乙 762 調(diào)氣丸 每20粒重1克 甲 763 調(diào)胃丹 每20粒重3克 甲 764 調(diào)胃消滯丸 每瓶裝2.2克 甲 765 調(diào)胃舒肝丸 每丸重9克 甲 766 資生丸 甲 767 資生丸(濃縮丸) 每10丸相當(dāng)于原藥材3克 甲 768 逍遙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甲 769 通阻合牙日仙拜爾片 每片重0.5克 甲 770 通便靈膠囊 每粒裝0.25克 甲 771 通使消痤膠囊 每粒袋0.4克 甲 772 通幽潤(rùn)燥丸 每丸重6克 甲 773 通竅阿亞然及派克日片 甲 774 通滯埃提勒菲力沙那片 甲 775 速溶阿膠沖劑 每袋重9克 乙 776 都梁丸 每丸重9克 乙 777 都梁滴丸 每粒30毫克 乙 778 常通舒沖劑 每袋裝20克 甲 779 康壽丸 每瓶裝40克 甲 780 康復(fù)春口服液 每支裝10毫升 乙 781 梅蘇丸 每10粒重1.56克 乙 782 梅蘇沖劑 每袋重10克 乙 783 梅翁退熱片 甲 784 梅翁退熱顆粒 每袋裝15克 甲 785 深海龍丸 每10丸重1克 甲 786 深海龍膠囊 每粒裝0.3克(相當(dāng)于原藥材0.48克) 甲 787 添精膏 甲 788 清心沉香八味丸 每袋30克 甲 789 清心明目上清丸 每100粒重6克 甲 790 清氣化痰丸 甲 791 清氣化痰丸(濃縮丸) 每6丸相當(dāng)于原生藥3克 甲 792 清火片 甲 793 清風(fēng)油 乙 794 清寧丸 每丸重9克 甲 795 清血八味膠囊 每粒裝0.45克 甲 796 清肺化痰丸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797 清肺止咳丸 每14粒重1克 甲 798 清肺寧嗽丸 每丸重9克 甲 799 清肺抑火丸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800 清肺抑火片 每片重0.6克 甲 序號(hào) 藥品名稱 規(guī)格(組成) 分類 801 清肺抑火膏 每瓶裝(1)30克(2)60克(3)120克 甲 802 清金止嗽化痰丸 每100粒重6克 甲 803 清咽六味散 每袋裝15克 乙 804 清宮長(zhǎng)春膠囊 每粒裝0.25克 乙 805 清宮壽桃丸 每50粒重7克 乙 806 清胃和中丸 每丸重6克 甲 807 清胃黃連丸(大蜜丸) 每丸重9克 甲 808 清胃黃連丸(水丸) 甲 809 清胃黃連片 甲 810 清涼防暑沖劑 每袋裝10克 乙 811 清涼喉片 乙 812 清熱去濕茶 每袋裝51克 乙 813 清熱靈顆粒 每袋裝(1)7克(2)15克 甲 814 清熱涼茶 每袋裝60克 乙 815 清熱感冒沖劑 每袋或每塊重15克 乙 816 清熱鎮(zhèn)咳糖漿 甲 817 每丸重9克 乙 818 清暑解毒沖劑 每袋裝25克 乙 819 清感丸 每瓶裝36克 乙 820 清燥潤(rùn)肺合劑 甲 821 理中丸(黨參理中丸) 每丸重9克 甲 822 理氣定喘丸 (1)小蜜丸每100粒重10克(2)大蜜丸每丸重3克 甲 823 維C銀翹片 每片含維生素C49.5毫克、對(duì)乙酰氨基酚105毫克 甲 824 維爾康膠囊 每粒含維生素E50毫克
      ,含維生素C50毫克 乙 825 維血康糖漿 每瓶裝(1)10毫升(2)120毫升(3)150毫升 乙 826 菊花茶調(diào)散 每包裝5克 甲 827 萸連片 每片(或片心)重0.32克 甲 828 虛寒胃痛膠囊 每粒裝0.4克 甲 829 虛寒胃痛顆粒 每袋裝(l)5克(減糖型)(2)3克(無糖型) 甲 830 蛇連川貝散 每瓶裝0.6克 乙 831 蛇膽川貝膠囊 乙 832 蛇膽川貝液 每支10毫升 乙 833 蛇膽川貝散 每瓶裝(1)0.3克(2)0.6克 乙 834 蛇膽貝母片 每片重0.25克(每片相當(dāng)于總藥材0.2克) 乙 835 蛇膽貝母散 每瓶裝0.6克或每盒裝6克 乙 836 蛇膽半夏片 每片重0.3克 乙 837 蛇膽半夏散 每瓶裝0.3克 乙 838 蛇膽陳皮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乙 839 蛇膽陳皮片 乙 840 蛇膽陳皮膠囊 乙 841 蛇膽陳皮液 每支10毫升 乙 842 蛇膽陳皮散 每瓶裝(1)0.3克(2)0.6克 乙 843 蛇膽姜粒 乙 844 銀花抗感片 乙 845 銀花感冒沖劑 每袋重20克(相當(dāng)于總藥材15.5克) 乙 846 銀菊清解片 甲 847 銀菊感冒片 乙 848 銀翹雙解栓 每粒裝(1)1.0克(2)1.5克 乙 849 銀翹合劑 每瓶裝(l)100毫升(2)120毫升 乙 850 銀翹袋泡劑 每袋裝2克 乙 851 銀翹散 每包裝6克 乙 852 銀翹解毒滴鼻劑 每支10毫升 乙 853 雪梨膏 乙 854 雪梨蜜膏 乙 8 鹿尾丸 甲 856 鹿尾鞭酒 乙 857 鹿角膠顆粒 每包裝3克 乙 858 鹿茸口服液 每支裝10毫升 乙 859 鹿茸參鞭酒 (l)250毫升(2)500毫升(3)750毫升 甲 860 鹿骨膠 乙 861 鹿骨雪蓮酒 甲 862 鹿鞭補(bǔ)酒 每瓶(1)500毫升(2)250毫升 乙 863 麻仁滋脾丸 每丸重9克 甲 864 麻黃止嗽丸 每20粒重1克 甲 865 黃芪精 每支裝10毫升 乙 866 黃連上清丸 水丸每瓶裝3克 甲 867 黃連清胃丸 每袋裝10克 甲 868 黃精丸 每丸重9克 乙 869 喘咳寧片 甲 870 強(qiáng)力寧片 甲 871 強(qiáng)力健身膠囊 每粒裝0.3克 甲 872 強(qiáng)力腦清素片 甲 873 強(qiáng)力感冒片(強(qiáng)效片) 甲 874 強(qiáng)力蜂乳漿膠丸 每粒重0.48克 甲 875 強(qiáng)龍益腎膠囊 每粒裝0.4克 甲 876 強(qiáng)身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乙 877 強(qiáng)身健腦片(腦靈通片) 甲 878 強(qiáng)身酒 乙 879 御制平安丸 每瓶裝4.5克 甲 880 搜風(fēng)順氣丸 每丸重9克 甲 881 搜風(fēng)理肺丸 每丸重9克 甲 882 散風(fēng)透熱顆粒 每袋裝15克 乙 883 散寒藥茶 每袋裝100克 乙 884 智托潔白丸 每10丸重14克 甲 885 暑熱感冒顆粒 每袋裝10克 甲 886 溫中止瀉丸 (l)大蜜丸每丸重3克

      (2)水蜜丸每瓶裝4.5克 甲 887 溫六散 甲 888 溫胃阿亞然及片 每片重0.5克 甲 889 滋鴨合劑 甲 890 滋補(bǔ)健身丸 每丸重9克 甲 891 滋腎寧神丸 每瓶裝10克 甲 892 滋腎健腦顆粒 每袋重20克 甲 893 焦楂化滯丸 每丸重9克 甲 894 猴頭健胃靈膠囊 每粒裝0.34克 甲 895 琥珀安神丸 每丸重9克 甲 896 琥珀利氣丸 每丸重9克 乙 897 瓊玉膏 甲 898 番瀉葉沖劑 每袋裝10克 甲 899 疏風(fēng)散熱膠囊 每粒裝0.25克 乙 900 童寶樂片 甲 序號(hào) 藥品名稱 規(guī)格(組成) 分類 901 童康片 每素片重0.2克 甲 902 紫河車膠囊 每粒內(nèi)裝0.2克 甲 903 紫蔻丸 每丸重9克 甲 904 脾腎雙補(bǔ)丸 每丸重9克 甲 905 脾腎兩助丸 每丸重9克 甲 906 脾胃舒丸 每丸重9克 甲 907 脾舒寧顆粒 每袋裝10克(相當(dāng)于總藥材14克) 甲 908 舒心沖劑 每袋裝14克 甲 909 舒氣丸 每20粒重1克 甲 910 舒肝止痛丸 甲 911 舒肝片 每片重0.6克 甲 912 舒肝平胃丸 每100粒重6克 甲 913 舒肝和胃丸 (1)水蜜丸每100丸重20克

      (2)大蜜丸每丸重6克 甲 914 舒肝和胃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甲 915 舒肝健胃丸 甲 916 舒肝調(diào)氣丸 每瓶裝6克 甲 917 舒郁九寶丸 每丸重6克 甲 918 舒神靈膠囊 每粒裝0.3克 甲 919 舒泰丸 每丸重10克 甲 920 舒腹貼膏 (1)5cm×6cm(2)4cm×5cm(3)4cm×6.5cm(4)6.5cm×10cm 乙 921 葛蒡合劑 乙 922 蛤蚧大補(bǔ)丸(膠囊) 每粒裝0.5克 甲 923 蛤蚧丸(膠囊) 每粒裝0.5克 甲 924 蛤蚧定喘膠囊 每粒裝0.5克 甲 925 蛤蚧黨參膏 甲 926 越鞠二陳丸 每10粒重0.5克 甲 927 越鞠丸 乙 928 越鞠片 每片重0.43克 乙 929 每袋裝6克 甲 930 遐齡顆粒 甲 931 鎖陽固精丸 (1)水蜜丸每100丸重10克(2)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932 鎖精丸(鎖精丹) 每丸重6克 甲 933 催湯丸 每丸重4克 甲 934 感冒丸 每丸重9克 甲 935 感冒止咳沖劑 每袋重10克(相當(dāng)于總藥材6克) 甲 936 感冒止咳合劑 每瓶裝100毫升 甲 937 感冒 甲 938 感冒水 每瓶裝15毫升 甲 939 感冒傷風(fēng)咳茶 每盒裝15克 乙 940 感冒安片 每片含對(duì)乙酚氨基酚65毫克 甲 941 感冒靈沖劑 每袋(塊)重10克(含對(duì)乙酸氨基酚0.2克) 甲 942 感冒靈膠囊 每粒裝0.5克(含對(duì)乙酸氨基酚100毫克) 甲 943 感冒軟膠囊 每粒裝0.425克(相當(dāng)于總藥材1.8克) 甲 944 沖劑 每袋(塊)重10克(相當(dāng)于原藥材8.2克) 乙 945 感冒藥片 每片重0.6克(相當(dāng)原藥材1.72克) 乙 946 感冒退燒片 甲 947 感冒消炎片 每片相當(dāng)于總藥材1克 甲 948 感冒疏風(fēng)丸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949 感冒疏風(fēng)片 每片相當(dāng)于原藥材1克 甲 950 感冒舒顆粒(沖劑) 每袋裝15克 乙 951 感冒解表丸 每丸重9克 甲 952 感冒解毒靈茶 每袋重5克 甲 953 感冒解毒靈顆粒 每袋重5克 甲 954 感冒解熱沖劑 每袋重15克(相當(dāng)總藥材37克) 甲 955 感冒解痛散(傷風(fēng)散) 每袋裝10克 甲 956 感特靈膠囊 每粒裝0.2克(含對(duì)乙酸氨基酚50毫克) 甲 957 新清寧片 甲 958 新清寧膠囊 0.3克 甲 959 暖胃舒樂片 甲 960 楂曲平胃合劑 甲 961 欖蔥茶 (1)每包裝7.5克(2)每袋裝2.5克 乙 962 源吉林甘和茶 (1)盒裝茶每盒裝6.8克(2)袋泡茶每袋裝2.5克 甲 963 瑞花油 每瓶裝5.5克 乙 964 瑞草油 每瓶裝(1)3克(含薄荷腦1.35克

      、樟腦0.42克)(2)5克(含薄荷腦2.25克、樟腦0.70克)

      乙 965 睡安膠囊 每粒裝0.5克 甲 966 福壽膠囊 每粒裝0.35克 甲 967 腰腎膏 6cmx9cm 甲 968 解表清金散 每袋裝2克 甲 969 解熱清肺糖漿 每瓶裝135毫升 甲 970 解熱感冒片 每片重0.25克(相當(dāng)于總藥材0.69克) 甲 971 檳榔四消丸(大蜜丸) 每丸重9克 甲 972 檳榔四消丸(水丸) 甲 973 碧玉散 乙 974 精烏膠囊 每粒裝0.45克 甲 975 精烏顆粒(沖劑) 每塊重10克

      ,每袋裝10克 甲 976 精血補(bǔ)片(益腦片) 甲 977 精制銀翹解毒片 每片含撲熱息痛44毫克 甲 978 蜜煉 每瓶裝(1)75毫升(2)100毫升 乙 979 酸棗仁合劑 乙 980 酸棗仁糖漿 乙 981 摩羅丹 (1)大蜜丸每丸重9克(2)小蜜丸每55粒重9克 甲 982 糊藥 每包裝10克 甲 983 橘半枳術(shù)丸 每瓶裝6克 甲 984 橘紅枇杷片 乙 985 橘紅梨膏 每瓶裝200克 甲 986 橘紅痰咳液 每瓶裝10毫升 甲 987 橘紅痰咳煎膏 每瓶裝(l)100克(2)180克(3)200克(4)250克 甲 988 橘紅痰咳顆粒 每袋裝10克 甲 989 潞黨參膏滋 (l)每瓶毫升(2)每袋10毫升 甲 990 薄荷六一散 乙 991 薯蕷丸 每丸重3克 甲 992 醒脾開胃沖劑 每袋裝14克 甲 993 螺旋藻片 每片含螺旋藻粉(1)0.35克(2)0.2克 甲 994 螺旋藻膠囊 每粒0.35克 甲 995 霞天曲 甲 996 藿香水 每瓶10毫升 乙 997 藿香祛暑水 每瓶裝15毫升 乙 998 藿香祛暑軟膠囊 每粒裝0.45克 乙 999 藿香清胃片 甲

      、外用藥

      1 丁香風(fēng)油精 每瓶裝3毫升 乙 2 九華痔瘡栓 每粒重2.1克 甲 3 雙靈油 每瓶裝3.5毫升 乙 4 白樹油 乙 5 龍珠軟膏 每支10克 乙 6 如意油 每瓶裝10毫升 乙 7 凍可消搽劑 乙 8 凍瘡未潰膏 (1)5×7cm(2)7×10cm 乙 9 凍瘡消酊 乙 10 肛康穆庫利片 每片重0.5克 甲 11 和興白花油 每瓶(1)2.5毫升(2)5毫升(3)10毫升(4)20毫升 乙 12 治凍靈 每瓶裝(l)4.5克(2)10克 乙 13 復(fù)方消痔栓 每粒重2克 甲 14 復(fù)方紫草油 乙 15 瘡炎靈軟膏(瘡腫靈軟膏) 甲 16 桉綠油 20毫升 乙 17 消炎解毒丸 每10粒重1.8克 甲 18 燒傷凈噴霧劑 每瓶裝60毫升 乙 19 燒傷膚康液 乙 20 燒燙傷膏 乙 21 臟連丸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22 痔炎消顆粒 每袋裝10克 甲 23 黃花油 乙 24 紫云膏 乙 25 紫歸治裂膏 5×7cm 乙 26 紫草膏 每丸重10克 乙 27 槐角地榆丸 每瓶?jī)?nèi)裝15克

      ,30克 甲 28 獾油 每粒裝0.5克 乙 29 麝香痔瘡栓 每粒相當(dāng)于原藥材0.33克 甲

      、婦科用藥

      序號(hào) 藥品名稱 規(guī)格(組成) 分類 1 九制香附丸 甲 2 人參女金丸 每丸重9克 甲 3 人參益母丸 每丸重10克 甲 4 十二溫經(jīng)丸 甲 5 十珍香附丸 每丸重9克 甲 6 干金止帶丸(大蜜丸) 每丸重9克 甲 7 千金止帶丸(水丸) 甲 8 女金丸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9 女金片 每片重0.6克 甲 10 女科十珍丸 每瓶裝60克 甲 11 烏雞白鳳片 每片重0.5克 甲 12 內(nèi)補(bǔ)養(yǎng)榮丸 每丸重6克 甲 13 少腹逐瘀丸 每丸重9克 甲 14 止帶片 甲 15 加味八珍益母膏 每瓶裝(l)150克(2)13克 甲 16 加味益毋草膏 乙 17 四制香附丸 甲 18 四物益母丸 乙 19 寧坤丸 大蜜丸每丸重6克 甲 20 寧坤養(yǎng)血丸 每丸重9克 甲 21 歸芪養(yǎng)血糖漿 每8丸相當(dāng)于原生藥3克 乙 22 母乳多顆粒 每袋裝18克 乙 23 田七痛經(jīng)膠囊 每粒裝0.4克 甲 24 田七痛經(jīng)散 每瓶裝2克 甲 25 白帶丸 甲 26 白帶片 甲 27 白帶凈丸 甲 28 同仁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29 婦女痛經(jīng)丸 每10粒重1.8克 乙 30 婦寧丸 每丸重9克 甲 31 婦寧康片 甲 32 婦炎康復(fù)片 基片重0.35克 甲 33 婦炎康復(fù)膠囊 每粒裝0.38克 甲 34 婦炎康復(fù)顆粒 每袋裝5克 甲 35 婦科十味片 每片重0.3克 甲 36 婦科寧坤丸 每丸重4.1克 甲 37 婦科白鳳口服液 每瓶裝10毫升 甲 38 婦科白鳳片 甲 39 婦科白帶片 甲 40 婦科白帶膏 甲 41 婦科養(yǎng)坤丸 每丸重11.3克 甲 42 婦科調(diào)經(jīng)片 乙 43 婦康寧片 片心重0.25克 甲 44 當(dāng)歸丸(濃縮丸)(濃縮當(dāng)歸丸) 每丸相當(dāng)于原生藥0.25克 乙 45 當(dāng)歸片 乙 46 當(dāng)歸南棗顆粒 每袋裝10克 乙 47 當(dāng)歸流浸膏 乙 48 當(dāng)歸調(diào)經(jīng)沖劑(當(dāng)歸補(bǔ)血沖劑) 每袋裝10克 乙 49 更年樂片 甲 50 更年寧 大蜜丸每丸重6克 甲 51 更年舒片 甲 52 肝郁調(diào)經(jīng)膏 甲 53 驢膠補(bǔ)血顆粒 每袋裝20克 乙 54 雞血籐片 每片相當(dāng)于原藥材2克 甲 55 參術(shù)止帶糖漿 甲 56 固經(jīng)丸 甲 57 坤寶丸 每100粒重10克 甲 58 坤順丸 每丸重9克 甲 59 定坤丹 每丸重10.8克 甲 60 養(yǎng)血當(dāng)歸糖漿(養(yǎng)血當(dāng)歸精) 甲 61 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膏 每張凈重15克 甲 62 養(yǎng)榮百草丸 甲 63 復(fù)方烏雞酒 乙 64 復(fù)方雞血籐膏(雞血籐膏) 每盒裝200克 甲 65 復(fù)方益母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甲 66 復(fù)方益母草膏(安坤益母草膏) 每瓶裝100克 甲 67 復(fù)方鹿參膏 每塊重50克 甲 68 活血調(diào)經(jīng)丸 每丸重9克 甲 69 盆炎凈顆粒 每袋裝12克(相當(dāng)于原藥材23.4克) 甲 70 除濕白帶丸 每20粒重1克 甲 71 香附丸 (1)水蜜丸每10丸重l克(2)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72 益母沖劑 每塊或每袋重14克(相當(dāng)于原藥材5克) 甲 73 調(diào)經(jīng)丸 每丸重9克 甲 74 調(diào)經(jīng)姊妹丸 每30丸重3.2克 甲 75 調(diào)經(jīng)補(bǔ)血丸 (1)大蜜丸每丸重4.5克(2)水丸每粒重0.3克 甲 76 調(diào)經(jīng)養(yǎng)血丸 每40丸重3克 甲 77 調(diào)經(jīng)活血片 甲 78 調(diào)經(jīng)益靈片 每丸重9克 甲 79 逍遙丸(大蜜丸) 每丸重9克 甲 80 逍遙丸(水丸) 甲 81 逍遙丸(濃縮丸) 每8丸相當(dāng)于原藥材3克 甲 82 逍遙合劑 甲 83 逍遙顆粒 每袋裝15克 甲 84 得生丸 每丸重9克 甲 85 得生片 甲 86 鹿胎膠囊 每粒裝0.3克 甲 87 鹿胎膏 每塊重10克或50克 甲 88 溫經(jīng)白帶丸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甲 89 溫經(jīng)養(yǎng)血合劑 甲 90 痛經(jīng)口服液 每支裝10毫升 甲 91 痛經(jīng)寧糖漿 甲 92 痛經(jīng)靈顆粒 每袋25克(相當(dāng)于原藥材44克) 甲 93 痛經(jīng)寶顆粒 每袋裝(1)10克(2)4克(無糖型) 甲 94 暖宮七味丸 每10粒重2克 甲

      、兒科用藥

      序號(hào) 藥品名稱 規(guī)格(組成) 分類 1 七味酸籐果丸 每丸重1克 甲 2 七星茶 每盒裝15克 甲 3 兒寶膏 甲 4 兒寶顆粒 每袋裝(1)5克(2)15克 甲 5 兒康寧糖漿 (1)每支裝10毫升(2)每瓶裝150毫升 甲 6 兒感退熱寧口服液 每支裝10毫升 甲 7 小兒七星茶沖劑 每袋裝7克 甲 8 小兒七星茶糖漿 每瓶裝10毫升 甲 9 小兒化滯散 每瓶裝3克 甲 10 小兒 甲 11 小兒止嗽金丸 每丸重3克 甲 12 小兒風(fēng)熱清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甲 13 小兒?jiǎn)⑵⑼?每丸重9克 甲 14 小兒參術(shù)健脾丸 每丸重3克 甲 15 小兒咳喘寧糖漿 甲 16 小兒復(fù)方雞內(nèi)金散 每瓶裝2克 甲 17 小兒健脾丸 每丸重3克 甲 18 小兒健脾貼膏 每貼0.4克 甲 19 小兒消食健胃丸 每丸重3克 甲 20 小兒清咽沖劑 每袋裝6克 甲 21 小兒暑感寧糖漿 甲 22 小兒感冒寧糖漿 甲 23 小兒感冒茶 每塊重6克 甲 24 外敷散 每瓶裝5克 甲 25 寧 每瓶裝10毫升 甲 26 小兒解表顆粒 每袋裝8克 甲 27 小兒增食丸 每丸重3克 甲 28 小兒敷臍止瀉散 每袋裝0.3克 甲 29 雙黃連栓(小兒消炎栓) 每粒重1.5克 甲 30 樂兒康糖漿 甲 31 龍牡壯骨顆粒 每袋裝5克 甲 32 參苓健兒膏 每瓶裝(l)150克(2)200克 甲 33 夜尿?qū)幫?每丸重9克 甲 34 寶兒康散 每瓶裝1克 甲 35 寶兒康糖漿 甲 36 肥兒散 每袋裝1克 甲 37 肥兒糖漿 甲 38 保兒寧顆粒(沖劑) (1)每袋重10克(2)每塊重3克 甲 39 保兒寧糖漿 每瓶裝100毫升(每毫升相當(dāng)于生藥1克) 甲 40 復(fù)方小兒退熱栓 每粒含對(duì)乙酚氨基酚150毫克、人工牛黃5毫克 甲 41 香橘丸 每丸重3克 甲 42 健兒樂沖劑 每袋裝10克 甲 43 健兒消食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甲 44 健兒散 每袋裝5.5克 甲 45 健兒膏 甲 46 健寶靈片 甲 47 健脾消食丸 甲 48 健脾康兒片 甲 49 嬰兒健脾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甲 50 蟯蟲藥膏 甲 51 解表清肺丸 每丸重3克 甲

      、五官科用藥

      序號(hào) 藥品名稱 規(guī)格(組成) 分類 1 萬通炎康片 薄膜衣片:(1)大片每片相當(dāng)于原藥材3克(2)小片每片相當(dāng)于原藥材2克

      ;糖衣片:每片相當(dāng)于原藥材1克 甲 2 千柏鼻炎片 甲 3 千柏鼻炎膠囊 每粒裝0.5克 甲 4 口炎清顆粒 每袋裝10克 甲 5 小兒明目丸 每丸重1.5克 甲 6 山香圓片(喉特靈片) 甲 7 山香圓顆粒 每袋裝(l)10克(2)4克(降糖) 甲 8 馬應(yīng)龍八寶眼膏 甲 9 五黃膏 每支裝2.5克 甲 10 牙痛藥水 每瓶裝5毫升 甲 11 牛黃益金片 每片重0.5克 甲 12 風(fēng)火眼藥 每瓶裝0.6克 甲 13 甲 14 冬凌草糖漿 甲 15 玄麥甘桔含片 每片0.8克 甲 16 玄麥甘桔膠囊 甲 17 玄麥甘桔顆粒 每袋裝10克 甲 18 玉簪清咽十五味散 每袋裝15克 甲 19 白清胃散 每瓶裝3克 甲 20 白敬字眼藥 每管裝1.2克 甲 21 冰硼咽喉散 每瓶裝1.5克 乙 22 耳聾通竅丸 每袋裝5克 甲 23 西瓜霜 每瓶裝1.5克 乙 24 每片重(l)0.6克(2)1.2克 乙 25 西帕依固齦液 每瓶裝30毫升 甲 26 西黃清醒丸 每丸重6克 甲 27 余甘子喉片 甲 28 含化上清片 每片重0.6克 乙 29 辛芳鼻炎膠囊 每粒裝0.25克 甲 30 撥云復(fù)光散 每管裝0.3克 甲 31 撥云退翳丸 每丸重9克 甲 32 撥云眼膏 每支裝2克 甲 33 撥云錠 每錠重0.17克 甲 34 明目六味湯散 每袋裝15克 甲 35 明目蒺藜丸 每20粒重1克 甲 36 瀉青丸 每丸重10克 甲 37 金參潤(rùn)喉合劑 每瓶裝200毫升 甲 38 金果含片 每片重0.55克 乙 39 金果飲 甲 40 金果飲咽喉片 每片重(1)1克(大片)(2)0.5克(小片) 甲 41 金雞片 每片重0.6克 甲 42 金銀花糖漿(銀花糖漿) 乙 43 金嗓開音丸 (1)大蜜丸每丸重9克(2)水蜜丸每10粒重1克 甲 44 金嗓清音丸 (1)大蜜丸每丸重9克(2)水蜜丸每10粒重1克 甲 45 青果丸 (1)水蜜丸每10丸重1克(2)大蜜丸每丸重6克 甲 46 青果顆粒(沖劑) 每袋裝20克 甲 47 青黛散 甲 48 齒痛消炎靈沖劑 每袋裝20克 甲 49 咽炎片 每片重0.25克 甲 50 復(fù)方瓜子金含片 每片重0.8克 甲 序號(hào) 藥品名稱 規(guī)格(組成) 分類 51 復(fù)方魚腥草片 甲 52 復(fù)方草珊瑚含片 每片重(1)0.44克(小片)(2)1.0克(大片) 乙 53 復(fù)方黃芩片 甲 54 視明滴眼液 每瓶裝(1)8毫升(2)15毫升 甲 55 珍珠八寶眼藥 甲 56 珍珠明目滴眼液 (l)10毫升(2)8毫升 甲 57 珍黃丸 每粒裝0.2克 甲 58 退障眼膏 每支裝(1)2.5克(2)4.0克 甲 59 除障則海甫片 每片重0.5克 甲 60 香菊片 每片0.3克 甲 61 香菊膠囊 每粒裝0.3克 甲 62 健民咽喉片 (1)小片每片相當(dāng)于原藥材0.29克(2)大片每片相當(dāng)于原藥材0.44克 乙 63 唇齒清胃丸 每丸重9克 甲 64 夏天無眼藥水 每支裝(l)5毫升(含原阿片堿1.875毫克)(2)10毫升(含原阿片堿3.75毫克) 甲 65 桑麻丸 每50粒重約3克 甲 66 消炎靈片 甲 67 消朦片 每片重0.5克 甲 68 潤(rùn)喉丸 每丸重0.5克 甲 69 特靈眼藥 0.75克 甲 70 益氣聰明丸 甲 71 蠶繭眼藥 每個(gè)裝3克 甲 72 清火桅麥片 甲 73 清火桅麥膠囊 每粒裝0.25克 甲 74 清寧丸(濃縮丸) 每瓶裝6克 甲 75 清咽滴丸 每丸重20毫克 甲 76 清涼眼藥膏 每盒裝3克 甲 77 清喉利咽顆粒 每袋裝(l)5克(乳糖型,相當(dāng)于原藥材3.6克)(2)10克(蔗糖型,相當(dāng)于原藥材3.6克) 甲 78 爽口托瘡膜 15×10×0.2mm 甲 79 眼藥錠 每錠重0.47克 甲 80 眼敷膏 每管裝2.5克 甲 81 粘膜潰瘍散 每瓶裝4克 甲 82 銀黃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甲 83 銀 *** 甲 84 銀黃沖劑 每袋裝4克 甲 85 銀黃含化片 甲 86 銀黃膠囊 每粒裝0.3克 甲 87 銀蒲解毒片 每片重0.3克 甲 88 黃氏響聲丸 (1)每瓶裝400丸(糖衣丸)(2)每丸重0.1克(炭衣丸)(3)每丸重0.133克(炭衣丸) 甲

      89 黃連羊肝丸 每丸重9克 甲 90 喉康散 甲 91 喉痛靈片 甲 92 喉痛靈沖劑 每袋重10克(相當(dāng)原生藥31克) 甲 93 喉舒口含片 每片重1克 乙 94 障眼明片 甲 95 滴耳油 甲 96 熊膽丸 每粒裝0.25克 甲 97 賽空青眼藥 每支重0.25克 甲 98 鼻炎康片 甲 99 鼻炎滴劑(外用) 每瓶裝5毫升(每1毫升含黃書成20毫克) 甲 100 噙化上清丸 每丸重1.5克 甲 101 噙化上清片 甲 102 增光片 甲 103 藿膽丸 甲 104 藿膽片 甲 105 麝珠明目滴眼液 每支裝0.3克 甲

      六、骨傷科用藥

      序號(hào) 藥品名稱 規(guī)格(組成) 分類 1 三兩半藥酒 甲 2 大風(fēng)丸 甲 3 云南白藥氣霧劑 每瓶裝(l)60毫升(2)100毫升 乙 4 云南白藥創(chuàng)可貼 1.5cm×2.3cm 乙 5 云南白藥酊 每瓶裝(l)30毫升(2)50毫升(3)100毫升 乙 6 云南白藥膏 (l)6.5cm×10cm(2)6.5cm×4cm 乙 7 王回回狗皮膏 每張凈重(l)15克(2)30克 乙 8 風(fēng)濕傷痛膏 (1)4.0×6.0cm(2)5.0×7.0cm 甲 9 代溫灸膏 甲 10 馮了性風(fēng)濕跌打藥酒 乙 11 外傷如意膏 每支裝30克 甲 12 田七跌打風(fēng)濕軟膏 乙 13 傷樂氣霧劑 每瓶裝14克 乙 14 傷痛寧膏 乙 15 關(guān)節(jié)止痛膏 乙 16 紅花油 每瓶裝(1)6.5克(2)16克(3)27克 乙 17 紅藥氣霧劑 每瓶裝(1)30克(2)50克(3)100克 甲 18 妙濟(jì)丸 每丸重6克 甲 19 國產(chǎn)血竭膠囊 每粒裝0.3克 甲 20 復(fù)方熱敷散 甲 21 *** 乳 每瓶裝(1)70毫升(2)100毫升 乙 22 獨(dú)圣活血片 每素片重0.4克 甲 23 獨(dú)活止痛搽劑 乙 24 獨(dú)活寄生合劑 甲 25 骨疏康顆粒 每袋裝12克 甲 26 消炎鎮(zhèn)痛膏 乙 27 消痛貼膏 (1)90mm×12Omm(2)7Omm×95mm 乙 28 頸復(fù)康顆粒 每袋裝5克 甲 29 頸痛靈藥酒 每瓶裝(1)100毫升(2)250毫升 甲 30 黃金波藥酒 甲 31 舒筋定痛酒 (1)150毫升(2)毫升 甲 32 舒筋活血定痛散 每袋裝12克 甲 33 舒筋活絡(luò)酒 甲 34 跌打扭傷散 每袋(或每瓶)裝10克 甲 35 跌打 *** 藥膏 甲 36 解痙鎮(zhèn)痛葉 每瓶(l)14毫升(2)30毫升 甲 37 竭紅跌打酊 乙 38 辣椒風(fēng)濕膏 乙

      、皮科用藥

      序號(hào) 藥品名稱 規(guī)格(組成) 分類 1 十味乳香丸 每10丸重3克 甲 2 烏蛇止癢丸 每10丸重1.25克 甲 3 瘀膠囊 每粒裝0.32克 甲 4 皮膚康洗液 50毫升 乙 5 皮敏消膠囊 每粒裝0.4克 甲 6 冰霜痱子粉 乙 7 百癬夏塔熱片 甲 8 療癬卡西甫散 每袋裝10克 甲 9 羌月乳膏 每管裝10克 乙 10 松花散 每瓶裝30克 乙 11 金花消痤丸 甲 12 珊瑚癬凈 每瓶裝250毫升 乙 13 蕁麻疹丸 甲 14 黑豆餾油軟膏 甲

      【】

      、【部分】、【】
      、【】
      、【國家】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325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牽引術(shù)后緣何會(huì)便秘
      牽引術(shù)后緣何會(huì)便秘我因患腰椎間盤突出癥,前不久在一家中醫(yī)院做牽引手法復(fù)位術(shù)治療
      ,可我不明白的是
      哪些兒童智商高(小孩智商高的表現(xiàn))
      哪些兒童智商高哪些兒童智商高誰都想自己的孩子更聰慧一些
      ,可怎樣才能如愿呢
      春季吃野菜 時(shí)尚又抗癌
      春季轉(zhuǎn)眼之間就要到了
      ,各種野菜長(zhǎng)得蓬蓬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