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皮高產(chǎn)栽培技術
醫(yī)案日記
2023-05-09 06:39:08
丹皮高產(chǎn)栽培技術
丹皮
,又名牡丹皮
、粉丹皮、木芍藥等
,為常用的清熱涼血類中藥
。其性微寒,味辛、苦
,入心、肝
、腎經(jīng)
,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
,常用于陰虛發(fā)熱
,無汗骨蒸及血滯閉經(jīng)等證。
丹皮喜溫和氣候
,較耐寒
,耐旱,怕高溫
、酷日烈風和積水澇漬
。宜種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
,土質(zhì)疏松肥沃的沙質(zhì)土壤
,鹽堿地不宜栽種。
栽培技術.png)
1.選地整地
應選陽光充足
、排水良好及地下水位較低的地方種植
,土壤以肥沃的夾沙土或泥沙土為最好,黏土
、鹽堿地及低洼地均不宜栽培
;前作以芝麻、花生
、黃豆為好
,玉米地忌連作,要間隔3—5年再種
。整地要求深耕細作
,耕翻3次,深60—75cm
,注意翻地時要保證平整
,以防積水腐爛。
2.繁殖方法
牡丹品種較多
,由于品種和栽培目的不同
,繁殖方法也不一樣
,分有性(種子)繁殖和無性(分株、嫁接
、扦插)繁殖
。
(1)種子繁殖:7月底~8月初種子陸續(xù)成熟時,分批采收
,當果實呈蟹黃色時摘下
,放室內(nèi)陰涼潮濕地,使種子在殼內(nèi)后熟
,并經(jīng)常翻動
,以免發(fā)熱,待大部果實開裂
,種子脫出
,即可進行播種。
播前選粒大飽滿者作種子
,用50℃溫水浸種24—30小時
,使種皮變軟脫膠,吸水膨脹易于萌發(fā)
。一般在9月中
、下旬播種,不可晚于9月下旬
,過晚當年發(fā)根少而短
,第2年出苗率低,生長差
。播種前
,施足基肥,將土地深耕細耙
,作成120—150cm寬的平畦
,用當年采收的新鮮種子,用濕草木灰拌后播下
,條播或撒播均可。條播行距6—9cm
,溝深3cm左右
,將種子每隔0.9—1.5cm1粒均勻播于溝內(nèi),然后覆土蓋平
,稍加鎮(zhèn)壓
,每畝用種量25—35kg;撒播時先將畦面表土扒去3cm深
,再將種子均勻地撒入畦面
,然后用濕土覆蓋3cm左右
,稍加鎮(zhèn)壓,每畝用種量約50kg左右
。為防止冬季干旱
,可在覆土后,用高粱桿順畦放兩根作標記
,在上面再加覆土6cm厚
,或蓋1.5—3cm厚的牛馬糞或廄肥,以防寒保濕
。
翌年早春
,扒去覆蓋的牛馬糞或茅草,幼苗出土前澆1次水
,以后若遇干旱澆水
,雨季注意排除積水,并經(jīng)常松土除草
。出苗后于春季及夏季各追腐熟的餅肥或人糞尿1次
,并注意防治苗期病蟲害。管理好長勢強的小苗
,當年秋季可移栽
;生長不良的小苗須2年后移栽。移栽也須施足底肥
,按行株距45×30—45cm刨坑
,深24—30cm,每坑栽大苗1株或小苗2株
,填土時注意使根伸直
,填一半時將苗輕輕往上提一下,使根舒展不彎曲
,將周圍泥土壓實
,并在頂芽上培土2—9cm成小堆,以防旱越冬
。
(2)分株繁殖:于9月下旬~10月上旬收獲丹皮時
,將刨出的根,大的切下作藥
,選部分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中小根
,從根狀莖處劈開分成數(shù)棵,每棵留芽2—3個
。在整好的土地上按行株距60cm刨坑
,坑深45cm左右,坑直徑18—24cm
。栽法同小苗移栽
,并用土將保留的枝條埋住
,最后封土成堆,高15cm左右
。栽后半月澆水
。
3.田間管理
在生長期要經(jīng)常松土除草,每年7—10次
,雨后及時劃鋤
,保持土表不板結,地內(nèi)無雜草
。牡丹喜肥
,除施足底肥外,每年春秋季各追肥1次
,每次每畝可施土雜肥2500—3000kg
,也可施餅肥150—250kg,在行間開15cm左右的溝
,將肥料撒在溝內(nèi)
,松土蓋好。如天旱
,施肥后應澆水
,澆水在傍晚進行,雨季注意及時排除積水
。每年春季現(xiàn)蕾后
,除留種子者外,及時摘除花蕾
,使養(yǎng)分供根系生長發(fā)育
。秋后封凍前可培土15cm左右或蓋茅草,防寒過冬
。
4.收獲加工
分株繁殖生長3—4年
,種子播種4—6年即可收獲。9月下旬將根部深挖起
,去凈泥土
,去掉須根,用手緊握鮮根
,抽出木心
,按根條粗細分成三級,曬干
。用竹刀或碎碗片刮去外皮,即成刮丹皮(粉丹皮)
;不去外皮只抽木心曬干者為連丹
。一般每1.5kg鮮根可加工0.25kg丹皮
,正常產(chǎn)量每畝收丹皮可達500kg以上。
因丹皮易斷碎
,收獲后要分等級用竹筐或柳條筐包裝
,其內(nèi)墊上防潮紙,然后將筐封好
,置放于干燥通風處
。
5.質(zhì)量鑒別
(1)連丹皮:呈圓筒狀或半圓筒狀,稍彎曲
,長6—9cm
,直徑0.3—1.2cm,厚約0.3cm
。外表皮棕褐色或灰褐色
,上面有一條叢形裂縫,并帶有不規(guī)則的略突的橫長皮孔及須根痕
。栓皮脫落處呈粉棕色
,內(nèi)表面淡棕色或灰黃色,顯細縱紋理
,并有白色小亮星(丹皮酚)
。折斷面粉白色,顯粉質(zhì)
,有特殊香氣
,味辛微苦。
一等連丹:身干
,細頭圍粗2.5cm以上
,肉厚1.7mm以上,長6cm以上
;二等連丹:身干
,細頭圍粗1.8cm以上,肉厚1.5mm以上
,長5cm以上
;三等連丹:身干,細頭圍粗1cm以上
,肉厚1mm以上
,長4cm以上。
(2)刮丹皮:選與連丹皮規(guī)格相同的鮮丹皮用竹刀或瓦片刮去表皮
,即成刮丹皮
。以條粗長、無木心、皮厚
、斷面粉白色
、粉性足、香氣濃
、亮銀星多者為佳
;條細、帶根須及木心
,斷面粉性小
,無亮星者質(zhì)次。
加工后的一等刮丹:身干
,細頭圍粗2.4cm以上
,長6cm以上,肉厚1.5mm以上
;二等刮丹:身干
,細頭圍粗1.7cm以上,肉厚1.3mm以上
,長5cm以上
;三等刮丹:身干,細頭圍粗0.9cm以上
,肉厚1mm以上
,長4cm以上。
牡丹花根怎么種?
問題一:芍藥和牡丹根怎么種植1.芍藥播種時間
芍藥須當年采種即及時播種
,如荷澤地區(qū)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播種
,若遲于9月下旬,則當年不能生根
,次年春天發(fā)芽率會大大降低
;而且,即使出苗
,因幼苗根系不發(fā)達
,難于抵抗春季的干旱,容易死亡
。所以
,荷澤幾次進行春播試驗,均告失敗
。
2. 牡 丹(丹皮)
為常用中藥
,以根供藥用。主產(chǎn)安徽銅陵
、山東
、河南、河北、湖北等省
。全國各地均有發(fā)展
。播種時間為秋末9月、10月
、11月份。每畝用種苗6000株
,畝產(chǎn)干品800―1000公斤
,每畝效益8000―10000元。
三
、芍藥管理同牡丹
。方法不同的地方:球后剪除地上部分,第二年五月一芽一花
,牡丹花敗
,芍藥花開。
牡丹種子播種法
牡丹種子每年7月下旬8月上旬成熟
,八成熟即可采摘
,摘后放通風陰涼處陰干收藏。當年采摘的種子發(fā)芽率最高
,播種時間八月至次年三月
,最好在春節(jié)前播種,次年3-5月出土發(fā)芽
,2-3年后開花
。
播種前進行種子清洗,溫水浸種24小時
,撈出進行出沙催芽
,在氣溫10度上一個月左右即生新根,待種子50%以上生根后進行播種
,露地播種可條播
,行距25公分左右,粒距2公分左右
,深1.5公分左右
,播后澆透水,用地膜或搭弓棚塑料薄膜覆蓋
,半個月檢查一次
,保持土壤濕潤,待種子發(fā)芽出土50%
,可逐漸放風透氣
,經(jīng)過一星期左右的鍛煉后即可揭去薄膜,按照牡丹正規(guī)管理進行。
少量 種子繁殖可用花盆粗砂催根
,將花盆地部小孔蓋上瓦片
,種子與粗砂混合后倒入花盆澆透水,花盆蓋上玻璃或塑料薄膜
,保濕
,經(jīng)常檢查,及時加水
,一個月左右生根后即可播于露地或盆中
,再加蓋塑料薄膜,待長出新葉后揭區(qū)薄膜進行正常管理
。
當年采摘的優(yōu)質(zhì)牡丹種子每100粒5元
。以上牡丹、芍藥
、牡丹種子60元起郵
,郵費10%,單價表
、栽培資料
,來電來信即寄。牡丹催花苗元旦
、春節(jié)開花10朵左右
,予定每盆80元,購苗每株25元
,技術指導保證開花率每株8朵以上
。代辦運輸,并以優(yōu)惠的價格共建牡丹園
,派人親臨指導
。讓全國各地喜愛牡丹花的朋友都能欣賞到花中之王,國色天香的牡丹花
。
問題二:牡丹花怎么種植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
,也可播種和扦插。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不可過早或過遲
。喜肥,每年至少應施肥三次
,即“花肥”
、“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后應進行整枝
。對生長勢旺盛
、發(fā)枝能力強的品種
,只需剪去細弱枝,保留全部強狀枝條
,對基部的萌蘗應及時除去
,以保持美觀的株形。
除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
,為使植株開花繁而艷
、保持植株健壯,應根據(jù)樹齡情況
,控制開花數(shù)量
。在現(xiàn)蕾早期,選留一定數(shù)量發(fā)育飽滿的花芽
,將過多的芽和弱芽盡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
,保留3-5個花芽
。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應將所有花芽全部除去
,不讓其開花
,以集中營養(yǎng)促進植株的發(fā)育。
牡丹為深根性落葉灌木花卉
,性喜陽光
,耐寒,愛涼爽環(huán)境而忌高溫悶熱
,適宜干事兒于疏松
、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土壤中生長
。因此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餅肥的混合土
,或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園土
、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yǎng)土
。
如栽培土壤中水分過多,其肉質(zhì)根部容易腐爛
。因此
,遇到連續(xù)下雨的天氣時,要及時排水
,切不可讓其根部積水
。牡丹不耐高溫,夏季天熱時要及時采取降溫措施
。最好搭個涼棚
,為其遮蔭
。中午前蓋上草簾或蘆葦,傍晚揭去
。
這一措施及時做好
,可以防止落葉,若任其受熱
、落葉
,將嚴重影響以后開花。牡丹因根須較長
,植株較大
,因此適合于地栽,若要盆栽
,則應選大型的
、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要求在30厘米以上
。最好用深度為60-70厘米的瓦缸
。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種法
、分株法
、嫁接法都可以。
問題三:牡丹花怎么種牡丹的繁殖方法分為兩類:一類是有性繁殖
,即播種繁殖
;另一類是無性繁殖,包括分株
、嫁接
、扦插、壓條
、組織培養(yǎng)等
。具體選用何種繁殖方法,應根據(jù)生產(chǎn)目的和牡丹的生長習性
,適時適地進行
。[4]
一、有性繁殖(播種繁殖)
牡丹種子的千粒重約為150g-180g
,所以
,播種繁殖的繁殖系數(shù)較大,可以在短期內(nèi)獲得大量苗木
,根據(jù)這個特點
,牡丹播種繁殖多用于生產(chǎn)藥用牡丹和培養(yǎng)嫁接用的砧木。牡丹單瓣型品種結實力強
、籽粒飽滿
、發(fā)芽率高
、適應性廣、生長勢強
、變異性小
,其中以單瓣型品種“鳳丹”最具代表性,所以
,在生產(chǎn)藥用牡丹和培養(yǎng)嫁接用砧木時
,多利用單瓣型品種的種子,特別是“鳳丹”用量最大
。牡丹半重瓣或重瓣型品種的雄蕊或雌蕊常瓣化或退化
,結籽少或不結籽,籽粒癟
,發(fā)芽率低
,變異性大,所以
,半重瓣或重瓣型的種子一般用于新品種選育
。無論是單瓣型品種的種子,還是半重瓣
、重瓣型品種的種子,播種后3-5年方可開花
,但以5 年生以上的植株結籽多
,籽粒飽滿。
二
、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可以保持母株優(yōu)良性狀基本不變
,觀賞牡丹的繁殖主要以這種方式進行。現(xiàn)在
,無性繁殖已經(jīng)從傳統(tǒng)的嫁接
、分株等方式,向現(xiàn)代生物技術如器官發(fā)生
、組織培養(yǎng)方向發(fā)展
。
1、分株法
牡丹沒有明顯的主干
,為叢生狀灌木
,很適合分株,也較簡便易行
。其優(yōu)點是成苗快
,新株生長迅速;缺點是繁殖系數(shù)小
,苗木規(guī)格大小不一
,商品性差
。
2、嫁接法:
嫁接是牡丹最常用的繁殖方法
,具有成本低
、速度快、繁殖系數(shù)高
、苗木整齊規(guī)范等優(yōu)點
。影響嫁接成活的因素主要有嫁接時間、砧木
、接穗和嫁接方法等幾個方面
。
3、扦插法
牡丹扦插繁殖成活率低
,生根量小
,生長勢弱,養(yǎng)護管理難度大
,因此生產(chǎn)上幾乎不采用
。 扦插繁殖的最佳時間為9月上旬(白露)到9月下旬(秋分),這時氣溫為18-25℃
,地溫18-23℃
,只要插床基質(zhì)墑情適中,7-10天可以形成愈傷組織
,插后50- 60天
,可以長出4-10條新根,但新根短
、細
、嫩。到12月份時
,根部基本停止生長
。扦插時,插穗要選取粗壯無病蟲害的
,地表處的萌蘗枝做插穗更易生根
。每個插穗長5-250px,用500-800mg/L的吲哚丁酸
、ABT1號生根粉等生根劑速蘸
, 然后以株行距10×500px插入基質(zhì)中,插入深度為插穗長的1/2-2/3
,壓實基質(zhì)
,保持濕潤。 牡丹扦插繁殖的成活率一般不超過60%
,主要原因是扦插后當年新生根少而短
, 無法滿足植株生長所需的足夠的水分和營養(yǎng)
,從而造成死亡。牡丹扦插成活兩年后
,可以移栽到大田定植
。
對于粗壯充實的良種枝條,采用嫁接的方法較之扦插
,其成活率肯定更高
。但是,在3月下旬(春分)
,為調(diào)節(jié)枝條生長勢及植株整形
,許多長約5-250px 的萌蘗嫩枝都被掰去舍棄,殊為可惜
。如果能將其用以扦插
,將是棄物利用增加苗木產(chǎn)量的途徑,這是擺在牡丹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
4
、壓條法
牡丹壓條繁殖,是將牡丹枝條環(huán)狀剝皮或刻傷壓入土中
,待生根后與母株分離
,形成新的植株。壓條法分為就地壓條法和吊包壓條法
。
5
、組織培養(yǎng)法:
牡丹組織培養(yǎng)技術是為解決傳統(tǒng)方法不可克服的繁殖系數(shù)低的問題而研究的,20多年來已用花藥
、種子的胚和上胚軸、莖尖
、腋芽
、嫩葉、葉柄等外殖體培養(yǎng)
,其培養(yǎng)技術已取得有益進展
。自李玉龍等以來,以器官發(fā)生(organogenesis)為基礎的組織培養(yǎng)不時有報道
。
P.suffruticosa “Papaveracea”
,繼代培養(yǎng)周期分別為3,4和5周時
, 叢生芽增加一倍的時間分別是21.7
、24.8和27.0d, 即用以生根處理的叢生芽的培養(yǎng)周期決定其生根反應
,培養(yǎng)5周的叢生芽生......>>
問題四:牡丹花根現(xiàn)在能種活嗎
?牡丹花春天如果不是原盆的
,是裸根的牡丹,那么我告訴活是能活的
,就是到死這樣的牡丹也不會開花的
,因為正常移植牡丹時每年的11月移栽,來年五月開花
!盆栽牡丹要澆水不能大水
,寧干勿濕,牡丹怕水
,地栽牡丹要栽在高處無結水地段
,當年11月栽植時要多覆土,來年早春在把多覆蓋的地去掉
,當年栽植牡丹嚴禁施肥
,如果想來年有花又想追肥,可在栽植坑內(nèi)先追施磷鉀肥
,然后覆土蓋住肥料
,記住切不可讓根系接觸到肥料!
問題五:盆栽牡丹怎么種牡丹的盆栽技術
第一節(jié)盆栽苗的培育
用于盆裁的牡丹苗
,以芍藥根作砧木的嫁接苗為好
。分株苗因其根長而叢生.株型大小形狀一致,盆裁不但影響觀賞藝術價值
,而且苗木養(yǎng)殖系數(shù)低
,發(fā)展速度較慢.遠遠不能適應國內(nèi)外盆裁花卉快速發(fā)展的要求。但鑒于現(xiàn)在適宜其嫁接的砧木芍藥根較少
,嫁接技術還沒有放大多效人所掌握
,所以目前我國的盆栽牡丹仍大多用分株苗.只有少量用嫁接苗;為了適應我國牡丹盆栽花并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
,跟上國際盆裁的潮流
,以擴大外銷,多創(chuàng)外匯
,應大量發(fā)展適宜盆裁的嫁接牡丹苗
。首先要培養(yǎng)出大小規(guī)格基本一致的芍藥根作砧木,其次要選擇適宜盆裁的牡丹品種作接穗進行嫁接來養(yǎng)殖苗木
。
詳細請見xbmiaomu/zaipeizhishi2357/滿意望采納
,謝。
問題六:牡丹花根在怎樣溫度開始生長【播種】牡丹種子需經(jīng)過30-40d的0-10天的低溫 處理才能打破其休眠
,播種后20-30天種子開始萌動生根
,入冬前幼根可達6-10cm。第二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地溫上升到4-5℃
,種子幼芽開始萌動
。
【移栽】當土壤溫度達到4攝氏度時,牡丹根開始生長
。如果在今年土壤溫度降低到4攝氏度時
,還沒有新的毛細根長出來,牡丹來年難以成活
。參照ymudan/content/?1065油用牡丹種植的關鍵技術進行
。
【存在問題】目前全國的油用牡丹種植問題日益突出,有些地方本身是試種不成功
,比如云南南部地區(qū)
,但更多的問題出在盲目種植推廣上,極大損害了油用牡丹的健康發(fā)展
,也傷害了種植單位的積極性
。
問題七:牡丹花枝干了根還是好的南方怎么種呢南方低緯度盆栽牡丹的種植方法
長江以南地區(qū),多數(shù)土壤偏酸
。高溫高濕
,降水量在1100―1700mm,以春雨
、梅雨和臺風雨為主
,其中梅雨量在400―600mm,空氣濕度接近80%
。土壤中的富鐵鋁低鈣鎂
、可溶性鹽、碳酸鹽含量很少
,尤其是代換性鹽基嚴重不足
。這就促使長江以南地區(qū)的環(huán)境、氣候因子和土壤因素與大多數(shù)牡丹產(chǎn)區(qū)截然不同
,再加上市面上促成盆花和非最適種植時苗販的誤導
,使得很多鐘愛牡丹的花友們失去了種植牡丹的信心。為了讓國色天香的花王能得到廣大南方地區(qū)的花友們接受
,并開好花、進入大眾化種植
,筆者將對盆栽牡丹在南方低緯度的種植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
一、栽培土壤與容器
因牡丹適生于中性或弱堿土壤
,如果栽培土壤偏酸
,可加入墨魚骨(烏賊屬軟體動物,肉背中央的一塊背骨,富含碳酸鈣
,還有磷酸鈣
、鎂鹽等牡丹生長發(fā)育所需的養(yǎng)份)。栽培土要100份沙質(zhì)土
、2份墨魚骨和1份腐熟油脂肥(動物油脂―內(nèi)臟
、下角料置于容器內(nèi)密封在陽光下暴曬)充分拌勻后密封暴曬發(fā)酵。栽培容器首選瓦盆
,其次是紫沙
。如果選用陶瓷盆,排水孔一定要夠大
,盆壁需加一層棕衣等物
,以利于排水和透氣。
二
、種苗和上盆
種苗首選黑樓紫等江南適生品種為主
,花色豐富的品種可選立地適生的中原矮牡丹、楊山牡丹
、紫斑牡丹以及西南和國外的品種
。除斷根、傷病根外
,種苗原根系一般不能剪(根系儲藏生長發(fā)育需要的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