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雜談

    《扁鵲心書》考據提要

    醫(yī)案日記 2023-05-12 21:15:37

    關鍵詞:《扁鵲心書》竇材 考據 提要

    摘要:本文對《扁鵲心書》的作者竇材的生平,該書的版本流傳及現存情況作了考證

    ,并輯錄該書提要

    《扁鵲心書》上海千頃堂書局發(fā)行

    ,年代待考
    。托名扁鵲所傳
    ,由北宋竇材輯
    ,清代胡念庵參論
    ,目前所見最早的版本為清·王琦刻本?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對該書作者
    、流傳進行考證,并輯錄提要

    竇材考

    《中醫(yī)大辭典·醫(yī)史文獻分冊》“竇材”條載:“宋代醫(yī)家

    ,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曾任武翼郎官職?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睆堊跅潱?]
    、陳婷[2]考證:竇材籍貫并非山陰。據《扁鵲心書·進醫(yī)書表》稱:“臣河朔真定之寒士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焙铀贩褐更S河以北一帶地方。宋·王存《元豐九域志》指出
    ,宋之真定府治在真定縣
    ,屬河北路西路。清·雍正元年
    ,因避諱更名正定
    ,即今河北省正定市。光緒十年修《畿輔通志》
    ,卷一百三十五《藝文略》稱竇材為真定人
    。查《浙江通志》、《紹興府志》
    、《山陰縣志》均不載
    。因之,竇材籍貫為今河北省正定市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侗怡o心書·奏玉帝青詞》:“臣苦志五十余年,悟得救人秘法
    ,已十余年矣
    。向因薄宦,奔走四方
    ,今年過不逾
    ,常慮身填溝壑,其書失傳
    ,遂欲考訂發(fā)梓
    。”“不逾”
    ,據《論語·鄉(xiāng)黨》是指70歲
    。《扁鵲心書·序》稱“宋紹興十六年武翼郎前開州巡檢竇材謹序”
    ,紹興十六年為公元1146年
    ,可推知竇氏生于公元1070年前后,卒于1146年之后
    。其生平
    ,據《扁鵲心書·序》稱“余業(yè)醫(yī)四世”
    ,又《進醫(yī)書表》中稱“世祖隸傳于醫(yī)學,內舍相傳”等語
    ,可知其為世醫(yī)之家
    。又說“向因薄宦、奔走四方”
    ,署銜為“武翼郎
    ,前開州巡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武翼郎之職

    ,《宋史·職官九》:“武階舊有橫行正使、橫行副使
    ,有諸司正使
    、諸司副使,有使臣
    。政和易以新名
    ,正使為大夫,副使為郎
    ,橫行正
    、副亦然,于是有郎居大夫之上
    。至紹興
    ,始厘正其序?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拔涔伞⑽涞吕?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武顯郎
    、武節(jié)郎、武略郎
    、武經郎
    、武義郎、武翼郎
    ,以上舊諸司副使
    ,八階?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開州

    ,《宋史·地理五》:“開州,下
    ,盛山郡
    ,軍事
    。崇寧戶二萬五千。貢白
    、車前子
    。”

    巡檢

    ,《宋史·職官七》:“巡檢司
    ,掌訓治甲兵、巡邏州邑
    、擒捕盜賊事
    ;又有刀魚船戰(zhàn)棹巡檢,江
    、河
    、淮、海置捉賊巡檢
    ,及巡馬遞鋪
    、巡河、巡捉私茶鹽等
    ,各視其名以修舉職業(yè)
    ,皆掌巡邏幾察之事。中興以后
    ,分置都巡檢使
    、都巡檢、巡檢
    、州縣巡檢
    ,掌土軍、禁軍招填教習之政令
    ,以巡防捍御盜賊
    。凡沿江沿海招集水軍,控扼要害及地分闊遠處
    ,皆置巡檢一員
    ,往來接連合相應援處,則置都巡檢以總之
    ,皆以才武大小使臣充
    。”

    可見竇材曾當過一段時間地方武官

    。張宗棟[1]推測竇材50多歲前生活于北宋
    ,汴京淪陷,流寓江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侗怡o心書·三世扁鵲》中記載其在衢州(今浙江衢州市)野店行醫(yī)
    。晚年,鑒于醫(yī)界不遵“正道”
    ,“遂將追隨先師所歷之法
    ,與己四十余稔之所治驗”,編成《扁鵲心書》,于南宋紹興十六年(1146年)刊行

    流傳

    據《扁鵲心書·序》

    、《進醫(yī)書表》以及王琦的后記,可以窺見本書在我們今天可以見到的版本印行之前的流傳:竇材(1146年)→……胡鈺(念庵)→胡道周→胡紀云→王琦(涿崖
    ,康乾時人)→略
    。《序》起句言“《靈》《素》為醫(yī)家正傳
    ,后世張仲景
    、王叔和、孫思邈
    、孫兆
    、初虞世、朱肱皆不師《內經》
    ,惟采本草……”
    ,所非醫(yī)家截至朱肱(宋徽宗朝授奉議郎,醫(yī)學博士等職
    ,為當時的著名傷寒學家)
    ,未及其后的劉完素(約1120~1200年)學派,如果序言可信
    ,則可佐證其成書于南宋紹興年間
    ;然自該書12世紀成書,至18世紀重現于世
    ,除《序》中自述外
    ,600年中,并無其他旁證
    ,《宋史·藝文志》也無載,頗為可疑
    ;慮及卷首《奏玉帝青詞》信誓旦旦
    ,卷末王琦后記言之鑿鑿,其書之成書年代
    ,似不可卒定
    。《進醫(yī)書表》語氣行文頗類諸葛《前出師表》氣象,也為可怪
    ,聯系其論述多有自得之辭
    ,旁征不避粗俚之事,《序》
    、《詞》
    、《表》次序不倫,或為戲作
    ,以申作者之志
    ,也未可知。

    現存

    《扁鵲心書》三卷

    ,附神方單行本
    ,據《全國中醫(yī)圖書聯合目錄》04878條載,依次列述如下

    1

    、清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王涿崖刻本,現存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圖書館:

    2

    、清乾隆刻本
    ,現存首都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
    、中山醫(yī)學院圖書館

    3、清光緒七年辛巳(1881)上海王氏刻本

    ,現存北京圖書館
    、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圖書館、甘肅省圖書館
    、吉林省圖書館
    、上海圖書館、上海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南京圖書館
    、南通醫(yī)學院、浙江省圖書館
    、云南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廣東省醫(yī)學科學情報研究所;

    4

    、清光緒二十二年丙申(1896)圖書集成印書局鉛印醫(yī)林指月本
    ,現存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圖書館、南京圖書館

    5

    、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1897)刻本,現存鎮(zhèn)江市圖書館;

    6

    、清光緒三十四年戊申(1908)贊化文社刻本
    ,現存湖南省圖書館;

    7

    、清青蓮書屋刻本
    ,現存北京圖書館、中國中醫(yī)研究圖書館
    、山東醫(yī)科大學圖書館
    、內蒙古自治區(qū)圖書館、上海圖書館
    、重慶市圖書館
    、瀘州市圖書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第一圖書館

    8

    、清浙衢三余堂刻本,現存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圖書館
    、北京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河南中醫(yī)學院圖書館、陜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圖書館
    、遼寧省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中國醫(yī)科大學圖書館、上海第一醫(yī)科大學圖書館
    、上海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安徽省圖書館、浙江中醫(yī)藥研究所
    、江西省圖書館
    、湖北中醫(yī)學院圖書館、福建省圖書館
    、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9、清上洋江左書林刻本

    ,現存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圖書館
    、山東省圖書館、河南省圖書館
    、河南中醫(yī)學院圖書館(配本)
    、山西圖書館、遼寧省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齊齊哈爾市圖書館
    、上海圖書館、中華醫(yī)學會上海分會圖書館
    、南京圖書館
    、蘇州中醫(yī)醫(yī)院圖書館、揚州市圖書館
    、蘇州醫(yī)學院圖書館(二卷)
    、湖北中醫(yī)學院圖書館、廣州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10

    、清刻本,現存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首都圖書館
    、河南中醫(yī)學院圖書館、陜西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遼寧省圖書館
    、重慶市圖書館、福建省圖書館

    11

    、清抄本,現存云南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12

    、1917年上海蜚英書局石印本,現存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圖書館

    13

    、1928年江陰寶文堂刻本
    ,現存南京中醫(yī)學院圖書館、重慶市圖書館

    14

    、民國上海千頃堂書局石印本,現存北京圖書館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天津中醫(yī)學院圖書館、山東醫(yī)科大學圖書館
    、蘭州醫(yī)學院圖書館
    、甘肅中醫(yī)學院圖書館、新疆醫(yī)學院圖書館
    、吉林省圖書館
    、上海中醫(yī)學院圖書館、南京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南京第一醫(yī)學院圖書館
    、浙江省圖書館
    、成都中醫(yī)學院圖書館、福建醫(yī)科大學圖書館
    、廣西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扁鵲心書》三卷,附神方

    ,除單行本外
    ,尚被分別收入《醫(yī)林指月》、《中西醫(yī)學勸讀十二種》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夺t(yī)林指月》為清·王琦編,據《全國中醫(yī)圖書聯合目錄》11634條載
    ,依次列述如下

    1、清康熙刻本

    ,現存上海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2、清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刻本?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存中華醫(yī)學會上海分會圖書館
    、上海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3

    、清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寶笏樓刻本
    ,現存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
    、首都圖書館
    、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圖書館、北京醫(yī)科大學圖書館
    、北京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北京中醫(yī)學校圖書館、天津市人民圖書館
    、山東省圖書館
    、河南省圖書館、山西圖書館
    、陜西省圖書館
    、遼寧圖書館、吉林省圖書館
    、上海圖書館
    、中華醫(yī)學會上海分會圖書館、上海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蘇州中醫(yī)醫(yī)院圖書館
    、蚌埠市圖書館
    、浙江省圖書館、江西醫(yī)學院圖書館
    、成都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福建省圖書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4、清光緒二十二年丙申(1896)上海圖書集成印書局鉛印本

    ,現存北京圖書館
    、首都圖書館、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圖書館
    、北京醫(yī)科大學圖書館
    、北京中醫(yī)學院圖書館、北京中醫(yī)學校圖書館
    、天津市人民圖書館
    、天津中醫(yī)學院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
    、山東醫(yī)科大學圖書館
    、山東中醫(yī)學院圖書館、河南省圖書館
    、河南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山西圖書館、山西醫(yī)學院圖書館
    、山西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內蒙古自治區(qū)圖書館、陜西省圖書館
    、陜西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甘肅省圖書館、甘肅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新疆醫(yī)學院圖書館
    、遼寧中醫(yī)學院圖書館、長春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白求恩醫(yī)科大學圖書館
    、黑龍江中醫(yī)學院圖書館、中華醫(yī)學會上海分會圖書館
    、上海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南京中醫(yī)學院圖書館、蘇州中醫(yī)醫(yī)院圖書館
    、蘇州市圖書館
    、安徽醫(yī)學院圖書館
    、浙江醫(yī)科大學圖書館、浙江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浙江中醫(yī)藥研究所
    、湖北中醫(yī)學院圖書館、湖南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重慶市圖書館
    、瀘州市圖書館、華西醫(yī)科大學圖書館
    、成都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云南中醫(yī)學院圖書館、福建省圖書館
    、福建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第一圖書館、廣西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中山醫(yī)學院圖書館、廣州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5

    、清刻本,江西省圖書館

    《中西醫(yī)學勸讀十二種》

    ,清·馮步蟾編,據《全國中醫(yī)圖書聯合目錄》11814條載
    ,現存版本如下

    清光緒三十四年戊申(1908)贊化文社刻本,現存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圖書館

    、北京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湖南省圖書館、湖南中醫(yī)學院圖書館

    提要

    、考據

    是書共有上中下三卷,131篇

    ,上卷計有論述10篇
    ,灸法3篇;中卷載病64種,計64篇;下卷載病53種
    ,及《周身各穴》
    ,計54篇。卷首有《序》
    、《奏玉帝青詞》及《進醫(yī)書表》各1篇
    ,卷末有附方94首
    ,《附金線重樓治證》
    、《服金液丹各種引藥》
    、《神治諸般風氣靈膏》、《汗斑神效方》各1篇
    ,王琦所作后記3段

    此書上卷突出體現了竇材的學術指向

    ,10篇論述著重闡發(fā)了竇材“為醫(yī)者,要知扶保陽氣為本”的認識
    ,陳婷[2]總結全書后得出:竇氏重視扶陽
    ,尤其注重扶脾腎二臟之陽,認為:“脾為五臟之母
    ,腎為一身之根”,因此
    ,在臨證施治上重要的是溫補脾腎之陽
    。從《扁鵲心書·附竇材灸法》所列50余種病證的辨證來看,其中30余種病證為脾腎陽虛
    ;再從書中所載40余則醫(yī)案分析
    ,也有一半以上是用溫補脾腎之法,可見其對脾腎二臟的重視程度
    。其間貫穿的五臟辨證思想甚為明朗
    ,而脾腎并重正是以明代薛己為代表的溫補學派的基本觀點,目前所知薛己得其父薛鎧之傳
    ,即不能上溯
    ,今人以為其私淑李杲,兼及錢乙
    ,錢乙開“五臟辨證”之先河
    ,張元素、李杲一脈相承
    ,在錢乙
    、張元素之間年代重疊頗少,竇氏正處于期間
    ,三者五臟辨證及重視脾胃思想承接連貫
    。據此,可將本書歸入溫補學派的著作之中

    史載

    ,金朝始于1115年,1234年亡于元
    ;宋960年建都開封
    ,1127渡江
    ,1279年亡于元;“醫(yī)之門戶分于金元”
    ,劉河間
    、張從正寒涼攻邪之說相繼而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督鹗贰け緜鳌份d張從正:“精于醫(yī)
    ,貫穿《素》《難》之學,其法宗劉守真
    ,用藥多寒涼
    。”《扁鵲心書》成書于1146年
    ,正處在宋金拉鋸時期
    ,適逢其會。作者針砭苦寒時弊之余
    ,自命為“三世扁鵲”
    ,甚為自許,若此書果為竇材所著
    ,竇氏果系兩宋時人
    ,則溫補學派的傳承必有改觀。上卷《五等虛實》篇:“正可敵邪
    ,止以溫平藥調理
    ,緩緩而愈,如補中益氣
    、小柴胡
    、八物湯是也”,則竇氏當在李杲之后
    ,然李氏生卒為1180~1251年
    ,抑或創(chuàng)補中益氣湯者另有其人?或者李氏之生卒年份尚需考證
    ?竇材與李杲同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其間或有學術淵源。上卷還有3篇論及艾灸
    ,可以視為竇氏扶陽思想的體現
    ,而將《當明經絡》置于首篇也體現了作者注重經絡的學術特點,與下卷最后一篇《周身各穴》呼應

    中卷提出傷寒只有四經

    ,無少陽厥陰二經,指出:“夫寒之中人,如太陽主皮毛
    ,故寒邪先客此經
    ;陽明主胃,凡形寒飲冷則傷之
    ;太陰主脾
    ,凡飲食未節(jié),過食寒物則傷之
    ;少陰主腎
    ,寒水喜歸本經也。故傷寒止有四經
    ,若少陽
    、厥陰主肝膽,如憂思喜怒方得傷之
    ,寒病最少
    。”附方記載了用睡圣散進行麻醉
    ,為使病人免受艾灼之痛
    ,竇氏首創(chuàng)睡圣散(由山茄花與火麻花二味組成),并先自用以驗其功效
    ,然后用于病人
    ,使病人臨灸服之幾昏不知痛

    全書尊《內經》而非《傷寒》

    ,持論獨到,針對時弊
    ,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中醫(yī)學術狀況
    ,不可倉卒之間定其是非;其五臟辨證上承錢鐘陽
    ,下啟張元素
    、李東垣,生卒年代基本契合
    ,并無矛盾
    ;溫補思想貫穿始終,“脾腎并重”的觀點幾同明代薛立齋
    ,似應歸于溫補學派早期的醫(yī)著
    。自溫補諸家上溯易水學派而至《扁鵲心書》,他們的學術思想或者互相參見
    ,或者一脈相承
    ,如本書的成書年代確為1146年,其對中國醫(yī)學史及學術傳承研究的價值自不待言。

    參考文獻

    [1]張宗棟

    ,竇材考[J] Chin.J Med.Hist.l996
    ,26(4):230.

    [2]陳婷.論竇材學術思想[J].北京中醫(yī),2000

    ,(3):53.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四川

    ,610072)張弘 張小霞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393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天冷為什么愛牙痛
    每年冬季
    ,尤其是在氣溫驟降的天氣里,到牙科就診的就會明顯增多
    。是為什么呢
    ?一般來說,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是口腔疾病
    ,如齲齒
    、急性牙髓炎、牙周炎
    、急慢性根尖周炎
    、牙本質過敏、牙齒隱裂或根折等
    。齲齒引起的牙痛是因為牙體有齲洞
    安全使用甲硝唑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近20年來
    ,更年期綜合征幾乎成了醫(yī)學上一個時髦的診斷。不少45~55歲的中年婦女
    ,因心慌
    、失眠多夢、潮熱
    、煩躁
    雜談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