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uctus Crotonis)
【別名】巴仁,巴果
【功效】瀉下寒積,逐水消腫
【不良反應機制】巴豆中含巴豆油和蛋白質(zhì)
【不良反應】主要為毒性反應。
(1)接觸性皮膚
、粘膜炎后,可發(fā)生皮膚灼痛、紅斑、丘疹、24小時后發(fā)泡,皮膚水腫,常伴有怕光、流淚、視物模糊、結(jié)膜炎、鼻粘膜炎、口腔炎(2)過量服用出現(xiàn)發(fā)熱
【治療與解救】
(1)接觸性皮膚、粘膜炎的治療:
1)急性期:選用爐甘石洗劑
2)亞急性期:用氧化鋅糊配膚輕松軟膏或氫化可的松軟膏。
3)慢性期:用去炎松尿素軟膏外敷即可
。4)感染較嚴重者可配氯霉素或紅霉素軟膏
。內(nèi)服抗組胺藥,以止癢、鎮(zhèn)靜,或靜注10%葡萄糖酸鈣1~2g。(2)中毒:
1)早期洗胃用1:5000高錳酸鉀或2%~3%藥用炭混懸液洗胃
2)對癥治療:出現(xiàn)休克時,皮下注射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425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中藥中毒與解救:艾葉
下一篇:
中藥中毒與解救:白屈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