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日起
——藥材種質問題依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我國的中藥材生產粗放、分散
市場 魚目混殊
在藥都毫州曾發(fā)生過這樣的事
與糧
種質 在變異中退化
毫州興科藥材種苗科技開發(fā)公司總經理刑振杰告訴記者
業(yè)內人士認為
,由于目前種子(苗)生產大部分仍然處于半原始生產和自然采集階段,多數藥材的種子依賴野生采集,加上長期重復使用,種子質量逐漸退化。如柴胡、黃芪、黃芩等半野生藥材就有一部分靠收購野生種子而來,質量根本無法控制。一項抽樣調查顯示,當年生的小茴香、紫蘇、荊芥的發(fā)芽率不到70%,多年生的黃芪、甘草的發(fā)芽率僅60%左右,野生防風、黃芩發(fā)芽率僅40%-50%,有的甚至只有30%-40%。“良種的選育工作也進展得相當緩慢
,提純復壯工作非常滯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耙ψ诜舱f標準 構筑產業(yè)化體系
據記者了解
“科技是建設現代藥材種子(苗)產業(yè)的動力和源泉
法制 培育市場主體
市場經濟既是效益經濟,又是法制經濟
。因此,在現代化藥材種子產業(yè)逐漸發(fā)展的同時,種子質量管理制度、新品種管理制度、新品種保護制度考慮到藥材生產的特殊性,業(yè)內人士呼吁盡快出臺《中藥材種子(苗)管理辦法》
藥材種子(苗)市場的規(guī)范
摘自:《醫(yī)藥導報》文/導報記者 吳東平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427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白芷產區(qū)調查及預測
下一篇:
我國專家呼吁重新普查全國中藥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