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燙傷
水火燙傷是指因熱力(火焰
[病因病機]
由于強熱作用于人體
[診斷]
本病的診斷
一、燒傷面積估計
(一)中國九分法此法將成人體表面積分為11個9等份
上肢為2個9%(即18%)
括臀部為5個9%+1%(46%)。(見表14-1)
表14-1中國九分法
(二)手掌法傷員五指并攏時手掌的面積
(三)小兒燒傷面積估算法 在各個不同年齡期的嬰兒和兒童
頭面甄=9%+(12—年齡)%
雙下肢=46%—(12—年齡)%
二、燒傷深度估計
燒傷深度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
三、傷情分類
(一)輕度燒傷 總面積在10%(兒童5%)以下的Ⅱ度燒傷
(二)中度燒傷 總面積在11%一30%(兒童6%一15%)之間的Ⅱ度燒傷
(三)重度燒傷 總面積在31%一50%或Ⅲ度燒傷在11%一20% (小兒總面積在15%一25%或Ⅲ度在5%一10%之間的燒傷)
(四)嚴重?zé)齻?總面積在51%一80%(兒童26%一40%)之間
(五)特重?zé)齻?總面積在肋%以上(兒童40%以上)或Ⅲ度燒傷面積超過50%(兒童25%)者。
[辨證論治]
一
(一)火熱傷津 發(fā)熱
辨證分析:火熱毒邪侵襲人體,耗傷津液
,故發(fā)熱,口干欲飲;火熱內(nèi)盛,腸道津液虧耗,則大便秘結(jié);熱移小腸,則小便短赤;熱擾心神,則煩躁不安;舌紅、苔黃、脈數(shù)皆為熱邪內(nèi)侵之象。治法:清熱解毒
,養(yǎng)陰生津。方藥:黃連解毒湯合增液湯加減
(二)陰傷陽脫面色蒼白
辨證分析:火毒傷津太過,陰損及陽
治法:回陽救逆,養(yǎng)陰生津
。方藥:參附湯合生脈散加呋
。(三)火毒內(nèi)陷壯熱煩渴或高熱神昏,躁動不安
,口唇干燥,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質(zhì)紅絳,脈細數(shù)。辨證分析:火毒熾盛
,正不勝邪,火毒深人營血,內(nèi)陷心包,故高熱神昏,躁動不安,火毒傷陰,則壯熱煩渴,口唇干燥,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紅絳、脈細數(shù)為熱毒傷陰之象。治法:清營涼血解毒
。方藥:清營湯加減。
(四)氣血兩虛低熱或不發(fā)熱
,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辨證分析:燒傷后期
,熱毒漸退,氣血亦傷,故低熱或不發(fā)熱;正氣虧虛,則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氣血兩虛,失于榮養(yǎng),則面色少華,創(chuàng)面色淡,久不愈合;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為氣血兩虛之象。治法:補益氣血
。方藥:八珍湯加減。
(五)脾胃虛弱病程日久
,創(chuàng)面難以愈合,疲乏無力,食欲不振,腰腹脹滿,或嘔吐腹瀉,面色少華,形體消瘦;舌淡,苔白膩,脈弱。辨證分析:病程日久,正氣大傷
治法:健脾和胃。
方藥: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
二
創(chuàng)面是一系列并發(fā)癥的根源,創(chuàng)面處理正確與否
(一)清創(chuàng)術(shù)
;嚴格遵守?zé)o菌操作技術(shù),清創(chuàng)時可先予止痛劑,再用37℃左右外用鹽水或2%黃柏溶液清洗創(chuàng)面,較大水皰應(yīng)刺破,小水皰可不刺破,創(chuàng)面周圍用酒精或新潔爾滅消毒(二)包扎療法中小面積燒傷,不合作的小兒患者
(三)暴露療法適用于大面積和不便包扎的燒傷
(四)焦痂處理與植皮干焦痂下細菌不易生長
[其他療法]
在燒傷的整個病程中
一
一般補液公式為:傷后第一個24小時每1%燒傷面積(Ⅱ
呼吸道燒傷時,如氣道水腫嚴重影響氣體交換者
二、敗血癥的防治敗血癥是大面積燒傷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般在傷后3~10天(水腫回收期)及傷后3—4周(溶痂期)感染的發(fā)生率最高[預(yù)防與護理]
1.加強安全教育
.家用物品中如熱水瓶
3.一般熱力燒傷時
4.化學(xué)物質(zhì)燒傷者
5.燒傷合并骨折時
6.換藥過程中應(yīng)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則,避免醫(yī)源性感染
[結(jié)語]
燒傷是指因熱力作用于人體所引起的損傷性疾病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438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