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
醫(yī)案日記
2023-05-16 14:56:20
菜根譚
菜根譚
余過古剎,于殘經敗紙中拾得《菜根譚》一錄
。翻視之,雖屬禪宗,然于

身心性命之學
,實有隱隱相發(fā)明者
。亟攜歸
,重加校讎
,繕寫成帙
。舊有
序
,文不雅馴,且于是書無關涉語
,故芟之。著是書者為洪應明
,究不知
其為何許人也。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
,遂初堂主人識
修 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
,定從烈火中煅來
;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
,須向薄冰上履過。
一念錯
,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
,勿容一針之罅漏;萬善全
,始得一生無愧
。修之當如凌云寶樹
,須假眾木以撐持
。
忙處事為
,常向閑中先檢點
,過舉自稀。動時念想
,預從靜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為善而欲自高勝人
,施恩而欲要名結好,修業(yè)而欲驚世駭俗
,植節(jié)而欲標異見奇
,此皆是善念中戈矛
,理路上荊棘
,最易夾帶
,最難拔除者也
。須是滌盡渣滓
,斬絕萌芽
,才見本來真體。
能輕富貴
,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
;能重名義
,又復重一重名義之念
。是事境之塵氛未掃
,而心境之芥蒂未忘
。此處拔除不凈
,恐石去而草復生矣。
紛擾固溺志之場
,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學者當棲心元默
,以寧吾真體。亦當適志恬愉
,以養(yǎng)吾圓機
。
昨日之非不可留
,留之則根燼復萌
,而塵情終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執(zhí)....
菜根譚名句
菜根譚名句內容如下:
1
,歲月本長
,而忙者自促
; 天地本寬
,而鄙者自隘; 風花雪月本閑
,而擾攘者自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鞒€初道人洪應明《菜根譚》
白話文釋義:歲月光陰原本很長但是忙碌的人卻覺得短促,天地之間原本很寬但是卑微的人卻覺得狹隘
,風花雪月原本便是安閑美好的
,但是勞苦憂心的人自尋煩惱
。
2
,能輕富貴
,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
;能重名義,又復重一重名義之念
。——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菜根譚》
白話文釋義:能夠輕視富貴
,心中卻擺脫不了渴望富貴的心思;能夠重視名義
,心中卻念念不忘名義之外的名聲
。
3
,昨日之非不可留
,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
;今日之是不可執(zhí),執(zhí)之則渣滓未化
,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菜根譚》
白話文釋義:過去的錯誤不可以保留
,否則它會尋得機會再次萌發(fā),其中的世俗之情終要傷害你的義理情趣
;現在正確的也不可以過于執(zhí)著
,過于執(zhí)著就會激起心中殘存的私心雜念
,如此則義理情趣又為情欲所控制
。
4,好察非明
,能察能不察之謂明;必勝非勇
,能勝能不勝之謂勇?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鞒€初道人洪應明《菜根譚》
白話文釋義:喜歡查清是非并不明智
,能夠查清而又不去查清才算明智
;一定要取勝并非勇敢
,能夠取勝而又不去取勝才可稱為勇敢。
5
,邀千百人之歡
,不如釋一人之怨
;希千百事之榮
,不如免一事之丑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鞒€初道人洪應明《菜根譚》
白話文釋義:與其讓千百人獲得歡樂
,不如消解一個人的怨恨;與其希望做成千百件好事獲得榮耀
,不如小心謹慎莫因做錯一件事而出丑。
有誰知道《菜根譚》原文?幫忙!
《菜根譚》原文
[明] 洪應明 余過古剎,于殘經敗紙中拾得《菜根譚》一錄
。翻視之
,雖屬禪宗
,然于身心性命之學
,實有隱隱相發(fā)明者。亟攜歸
,重加校讎
,繕寫成帙。舊有序
,文不雅馴,且于是書無關涉語
,故芟之。著是書者為洪應明
,究不知其為何許人也
。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
,遂初堂主人識 修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
,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
,須向薄冰上履過。 一念錯
,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
,勿容一針之罅漏
;萬善全
,始得一生無愧
。修之當如凌云寶樹,須假眾木以撐持
。 忙處事為
,常向閑中先檢點,過舉自稀
。動時念想,預從靜里密操持
,非心自息。 為善而欲自高勝人
,施恩而欲要名結好
,修業(yè)而欲驚世駭俗
,植節(jié)而欲標異見奇
,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荊棘
,最易夾帶
,最難拔除者也
。須是滌盡渣滓
,斬絕萌芽
,才見本來真體
。 能輕富貴,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
;能重名義,又復重一重名義之念
。是事境之塵氛未掃
,而心境之芥蒂未忘
。此處拔除不凈,恐石去而草復生矣
。 紛擾固溺志之場,而枯寂亦槁心之地
。故學者當棲心元默
,以寧吾真體。亦當適志恬愉
,以養(yǎng)吾圓機。 昨日之非不可留
,留之則根燼復萌
,而塵情終累乎理趣
;今日之是不可執(zhí)
,執(zhí)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 無事便思有閑雜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
。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
。時時檢點
,到得從多入少
、從有入無處
,才是學問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
,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立業(yè)建功
,事事要從實地著腳,若少慕聲聞
,便成偽果
;講道修德
,念念要從虛處立基
,若稍計功效,便落塵情
。 身不宜忙,而忙于閑暇之時
,亦可儆惕惰氣
;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攝之后
,亦可鼓暢天機。 鐘鼓體虛
,為聲聞而招擊撞
;麋鹿性逸,因豢養(yǎng)而受羈糜
。可見名為招禍之本
,欲乃散志之媒
。學者不可不力為掃除也。 一念常惺
,才避去神弓鬼矢;纖塵不染
,方解開地網天羅。 一點不忍的念頭
,是生民生物之根芽
;一段不為的氣節(jié)
,是撐天撐地之柱石
。故君子于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
,變可為萬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焰冰競
;消卻心中鄙吝
,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 學者動靜殊操
、喧寂異趣,還是鍛煉未熟
,心神混淆故耳。須是操存涵養(yǎng)
,定云止水中
,有鳶飛魚躍的景象
;風狂雨驟處
,有波恬浪靜的風光
,才見處一化齊之妙
。 心是一顆明珠。以物欲障蔽之
,猶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滌猶易
;以情識襯貼之
,猶明珠而飾以銀黃
,其洗滌最難
。故學者不患垢病
,而患潔病之難治
;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難除
。 軀殼的我要看得破,則萬有皆空而其心常虛
,虛則義理來居
;性命的我要認得真
,則萬理皆備而其心常實
,實則物欲不入
。 面上掃開十層甲
,眉目才無可憎;胸中滌去數斗塵
,語言方覺有味
。 完得心上之本來,方可言了心
;盡得世間之常道,才堪論出世
。 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之不可陶熔
。我果為巨海長江
,何患橫流污瀆之不能容納。 白日欺人
,難逃清夜之鬼報;紅顏失志
,空貽皓首之悲傷。 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
,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
,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
,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
,出此入彼,念慮只差毫末
,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淵矣
。人胡不猛然轉念哉
! 立百福之基
,只在一念慈祥
;開萬善之門
,無如寸心挹損
。 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義之門
;馳得塵俗之肩
,方可挑圣賢之擔
。 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
;消得家庭內嫌雪
,才為火內栽蓮。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
,有悟還有迷
,總不如自悟之了了
;意興從外境而得者,有得還有失
,總不如自得之休休
。 情之同處即為性,舍情則性不可見
,欲之公處即為理
,舍欲則理不可明
。故君子不能滅情
,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絕欲
,惟期寡欲而已。 欲遇變而無倉忙
,須向常時念念守得定
;欲臨死而無貪戀
,須向生時事事看得輕
。 一念過差
,足喪生平之善
;終身檢飭,難蓋一事之愆
。 從五更枕席上參勘心體,氣未動
,情未萌
,才見本來面目
;向三時飲食中諳練世味
,濃不欣,淡不厭
,方為切實工夫
。
菜根譚文言文及字釋
1. 菜根譚白話文,或譯文,現代文, 【 菜根譚 】【原文】攻人之惡勿太嚴
,要思其堪受
;教人之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
。
【譯文】責備別人的過錯不可過于嚴厲,要顧及到對方是否能承受
。教誨別人行善不可期望太高,要顧及對方是否能做到
。
【原文】憂勤是美德
,太苦則無以適情怡性;淡泊是高風
,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咀g文】盡心盡力做事本是一種好的品德,但如果過分認真而致心力憔悴
,就會使精神得不到調劑而喪失生活樂趣
。
把功名利祿看得很淡本是一種高尚情操
,但如過分清心寡欲
,就對社會人生少有貢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驹摹咳饲榉磸停缆菲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
;行得去處
,務加讓三分之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咀g文】人情冷暖變化無常
,人生道路崎嶇不平。
因此當你遇到走不通的路時
,必須明白退一步的做人之法;當你事業(yè)一帆風順時
,要有禮讓三分的胸襟和美德?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驹摹拷的д呦冉底孕?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
,氣平則外橫不侵
。
【譯文】要制服外在的邪惡
,必先制伏自己內心的邪惡
;自心的邪惡降服之后自然安穩(wěn)不動
,那么一切外在的邪惡自然不起作用
。要控制外來的橫逆之事
,必先控制自己浮動的情緒;自己的情緒控制以后自然不會心浮氣躁
,那么外來的橫逆之事自然不能侵入。
【原文】肝受病則目不能視
,腎受病則耳不能聽
;受病于人所不見
,必發(fā)于人所共見
。故君子欲無得罪于昭昭,必先無得罪于冥冥
。
【譯文】肝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見
;腎染上疾病,耳朵就聽不清
。病雖生在看不見的內臟
,但癥狀卻發(fā)作于能見的地方
。
所以君子要想表面沒有過錯
,必須從看不見的細微處下慎獨功夫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驹摹考胰擞羞^
,不宜暴怒,不宜輕棄
;此事難言,借他事隱諷之
;今日不悟
,俟來日再警之
。
如春風解凍
,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譯文】如果家人犯了什么過錯
,不可隨便大發(fā)脾氣,更不可以冷漠的態(tài)度置之不理
。
如果所犯過錯不好直說
,就借其他事情暗示以使之改正;如果無法立刻使他悔悟
,就耐心等待時機再殷殷勸告。因為諄諄善誘
,就像春風一般能消除冰天雪地的冬寒,就像曖流一般能融化凍如石塊的嚴冰
。
充滿和氣的家庭才是模范家庭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驹摹烤幽婢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jié)礪行而不覺
。
處順境中
,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譯文】一個人如果生活在艱難困苦的逆境中
,那周圍所接觸到的全是有如針炙醫(yī)藥般的事物
,在不知不覺中會使你敦品勵行
,把一切毛病治好
。
一個人如果生活在無憂無慮的順境中,那就等于在你面前擺滿了刀槍利器
,在不知不覺中使你的身心受到傷害,走向失敗之途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驹摹坎回熑诵∵^
,不發(fā)人隱私
,不念人舊惡
。
三者可以養(yǎng)德,亦可以遠害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咀g文】不要輕易責難他人所犯的小過
,也不要隨便揭發(fā)他人生活中的隱私
,更不要對他人以往的錯處耿耿于懷
。
這三大做人的原則
,不但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也可以避免意外的災禍
。【原文】用人不宜刻
,刻則思效者去
;交友不宜濫
,濫則貢諛者來
。
【譯文】用人要寬厚
,而不可太刻?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如果太刻薄
,即使想為你效力的人也會設法離去
。交友要選擇,而不可太泛濫
,那此善于逢迎獻媚的人就會設法接近。
【原文】風斜雨急處
,要立得腳定
;花濃柳艷處
,要著得眼高
;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
。【譯文】在動亂局勢中
,要把握自己
,站穩(wěn)立場,才不致于被狂濤巨浪所吞噬
。
處身于姿色艷麗中
,要眼光遼闊
,把持情感
,才不致于被美色所迷惑。當事情發(fā)展危險時
,要急流勇退
,以免陷入泥中不能自拔。
【原文】事稍拂逆
,便思不知我的人
,則怨尤自清。心稍怠荒
,便思勝似我的人
,則精神自奮。
【譯文】事業(yè)不順而身處逆境時,就應想想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這樣就不會怨天尤人了。事業(yè)如意而精神松懈時
,就應想想那些比自己更強的人
,這樣就自然振奮起來
。
【原文】不可乘喜而輕諾
,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
,不可因倦而鮮終?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咀g文】不要在高興時,不加考慮
,隨便對人許諾
;不要在醉酒時,不加控制
,不要在疲勞時,放任疏懶
,做事有始無終
。
【原文】口乃心之門
,守口不密
,泄盡真機
;意乃心之足,防意不嚴
,走盡邪路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咀g文】嘴是心的門戶
,如果門戶防守不嚴
,家中機密就會全部泄露
。
意志是心的腿腳,如果意志不堅
,就會搖擺不定走上邪路
。【原文】責人者
,原無過于有過之中,則情平
;責己者
,求有過于無過之內
,則德進
。
【譯文】對待別人要寬厚,當別人犯過錯時
,要像他沒犯過錯一樣原諒他,這樣才能使他心平氣和地改正過錯
。要求自己要嚴格
,應在自己無過錯時
,設法找出自己的過錯
,如此才能使自己德業(yè)進步
。
【原文】 *** 火熾
,而一念及病時便興似寒灰;名利飴甘
,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蠟。如人常憂死慮病
,亦可消幻業(yè)而長道心
。
【譯文】當 *** 烈火般燃燒時
,只要想一想生病的痛苦情形
, *** 立刻變成一堆冷灰。當功名利祿蜂蜜般甘美時
,只要想一想走向死地的情景,名利就會味同嚼蠟
。
所以一個人要經常想到疾病和死亡
,也可以消除罪惡之念而增長德業(yè)之心?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驹摹咳饲槁狕L啼則喜
,聞蛙鳴則厭
,見花則思培之
,遇草則欲去之,但以形氣用事
。
若以性天視之,何者非自鳴其天機
,非自暢其生意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咀g文】人之常情
,聽到黃
。
2. 洪應明《菜根譚》全文 菜根譚 〔明〕 洪應明 余過古剎
,于殘經敗紙中拾得《菜根譚》一錄。
翻視之
,雖屬禪宗,然于身心性命之學
,實有隱隱相發(fā)明者
。亟攜歸
,重加校讎
,繕寫成帙
。
舊有序,文不雅馴
,且于是書無關涉語
,故芟之。 著是書者為洪應明
,究不知其為何許人也。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
,遂初堂主人識 修 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
,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一念錯
,便覺百行皆非
,防之當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針之罅漏
;萬善全
,始得一生無愧。修之當如凌云寶樹
,須假眾木以撐持。
忙處事為
,常向閑中先檢點
,過舉自稀
。動時念想
,預從靜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
為善而欲自高勝人,施恩而欲要名結好
,修業(yè)而欲驚世駭俗
,植節(jié)而欲標異 見奇
,此皆是善念中戈矛
,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
,最難拔除者也。須是滌盡渣滓
,斬絕萌芽
,才見本來真體
。
能輕富貴
,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能重名義
,又復重一重名義之念。是事境之塵氛未掃
,而心境之芥蒂未忘
。
此處拔除不凈,恐石去而草復生矣
。 紛擾固溺志之場
,而枯寂亦槁心之地
。
故學者當棲心元默
,以寧吾真體。亦當適志恬愉
,以養(yǎng)吾圓機。
昨日之非不可留
,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
;今日之是不可執(zhí)
,執(zhí)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 無事便思有閑雜念想否
。
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
。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
。時時檢點,到得從多入少
、從有入無處
,才是學問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
,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立業(yè)建功
,事事要從實地著腳
,若少慕聲聞,便成偽果
;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
,若稍計功效
,便落塵情
。
身不宜忙
,而忙于閑暇之時
,亦可儆惕惰氣
;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攝之后
,亦可鼓暢天機
。 鐘鼓體虛
,為聲聞而招擊撞
;麋鹿性逸,因豢養(yǎng)而受羈糜
。
可見名為招禍之本,欲乃散志之媒
。學者不可不力為掃除也
。
一念常惺
,才避去神弓鬼矢
;纖塵不染,方解開地網天羅
。 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
;一段不為的氣節(jié)
,是撐天撐地之柱石
。
故君子于一蟲一蟻不忍傷殘
,一縷一絲勿容貪冒,變可為萬物立命
、天地立心矣。 撥開世上塵氛
,胸中自無火焰冰競
;消卻心中鄙吝
,眼前時有月到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