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雜談

    菜根譚

    醫(yī)案日記 2023-05-16 14:56:20

    菜根譚

    菜根譚

    余過古剎,于殘經敗紙中拾得《菜根譚》一錄

    。翻視之,雖屬禪宗,然于

    身心性命之學

    ,實有隱隱相發(fā)明者
    。亟攜歸
    ,重加校讎
    ,繕寫成帙
    。舊有

    ,文不雅馴,且于是書無關涉語
    ,故芟之。著是書者為洪應明
    ,究不知

    其為何許人也。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

    ,遂初堂主人識

    修 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

    ,定從烈火中煅來
    ;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
    ,須向薄冰上履過。

    一念錯

    ,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
    ,勿容一針之罅漏;萬善全
    ,始得一生無愧
    。修之當如凌云寶樹
    ,須假眾木以撐持

    忙處事為

    ,常向閑中先檢點
    ,過舉自稀。動時念想
    ,預從靜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為善而欲自高勝人

    ,施恩而欲要名結好,修業(yè)而欲驚世駭俗
    ,植節(jié)而欲標異見奇
    ,此皆是善念中戈矛
    ,理路上荊棘
    ,最易夾帶
    ,最難拔除者也
    。須是滌盡渣滓
    ,斬絕萌芽
    ,才見本來真體。

    能輕富貴

    ,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
    ;能重名義
    ,又復重一重名義之念
    。是事境之塵氛未掃
    ,而心境之芥蒂未忘
    。此處拔除不凈
    ,恐石去而草復生矣。

    紛擾固溺志之場

    ,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學者當棲心元默
    ,以寧吾真體。亦當適志恬愉
    ,以養(yǎng)吾圓機

    昨日之非不可留

    ,留之則根燼復萌
    ,而塵情終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執(zhí)....

    菜根譚名句

    菜根譚名句內容如下:

    1

    ,歲月本長
    ,而忙者自促
    ; 天地本寬
    ,而鄙者自隘; 風花雪月本閑
    ,而擾攘者自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鞒€初道人洪應明《菜根譚》

    白話文釋義:歲月光陰原本很長但是忙碌的人卻覺得短促,天地之間原本很寬但是卑微的人卻覺得狹隘

    ,風花雪月原本便是安閑美好的
    ,但是勞苦憂心的人自尋煩惱

    2

    ,能輕富貴
    ,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
    ;能重名義,又復重一重名義之念
    。——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菜根譚》

    白話文釋義:能夠輕視富貴

    ,心中卻擺脫不了渴望富貴的心思;能夠重視名義
    ,心中卻念念不忘名義之外的名聲

    3

    ,昨日之非不可留
    ,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
    ;今日之是不可執(zhí),執(zhí)之則渣滓未化
    ,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菜根譚》

    白話文釋義:過去的錯誤不可以保留

    ,否則它會尋得機會再次萌發(fā),其中的世俗之情終要傷害你的義理情趣
    ;現在正確的也不可以過于執(zhí)著
    ,過于執(zhí)著就會激起心中殘存的私心雜念
    ,如此則義理情趣又為情欲所控制

    4,好察非明

    ,能察能不察之謂明;必勝非勇
    ,能勝能不勝之謂勇?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鞒€初道人洪應明《菜根譚》

    白話文釋義:喜歡查清是非并不明智

    ,能夠查清而又不去查清才算明智
    ;一定要取勝并非勇敢
    ,能夠取勝而又不去取勝才可稱為勇敢。

    5

    ,邀千百人之歡
    ,不如釋一人之怨
    ;希千百事之榮
    ,不如免一事之丑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鞒€初道人洪應明《菜根譚》

    白話文釋義:與其讓千百人獲得歡樂

    ,不如消解一個人的怨恨;與其希望做成千百件好事獲得榮耀
    ,不如小心謹慎莫因做錯一件事而出丑。

    有誰知道《菜根譚》原文?幫忙

    《菜根譚》原文

    [明] 洪應明 余過古剎,于殘經敗紙中拾得《菜根譚》一錄

    。翻視之
    ,雖屬禪宗
    ,然于身心性命之學
    ,實有隱隱相發(fā)明者。亟攜歸
    ,重加校讎
    ,繕寫成帙。舊有序
    ,文不雅馴,且于是書無關涉語
    ,故芟之。著是書者為洪應明
    ,究不知其為何許人也
    。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
    ,遂初堂主人識 修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
    ,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
    ,須向薄冰上履過。 一念錯
    ,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
    ,勿容一針之罅漏
    ;萬善全
    ,始得一生無愧
    。修之當如凌云寶樹,須假眾木以撐持
    。 忙處事為
    ,常向閑中先檢點,過舉自稀
    。動時念想,預從靜里密操持
    ,非心自息。 為善而欲自高勝人
    ,施恩而欲要名結好
    ,修業(yè)而欲驚世駭俗
    ,植節(jié)而欲標異見奇
    ,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荊棘
    ,最易夾帶
    ,最難拔除者也
    。須是滌盡渣滓
    ,斬絕萌芽
    ,才見本來真體
    。 能輕富貴,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
    ;能重名義,又復重一重名義之念
    。是事境之塵氛未掃
    ,而心境之芥蒂未忘
    。此處拔除不凈,恐石去而草復生矣
    。 紛擾固溺志之場,而枯寂亦槁心之地
    。故學者當棲心元默
    ,以寧吾真體。亦當適志恬愉
    ,以養(yǎng)吾圓機。 昨日之非不可留
    ,留之則根燼復萌
    ,而塵情終累乎理趣
    ;今日之是不可執(zhí)
    ,執(zhí)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 無事便思有閑雜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
    。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
    。時時檢點
    ,到得從多入少
    、從有入無處
    ,才是學問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
    ,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立業(yè)建功
    ,事事要從實地著腳,若少慕聲聞
    ,便成偽果
    ;講道修德
    ,念念要從虛處立基
    ,若稍計功效,便落塵情
    。 身不宜忙,而忙于閑暇之時
    ,亦可儆惕惰氣
    ;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攝之后
    ,亦可鼓暢天機。 鐘鼓體虛
    ,為聲聞而招擊撞
    ;麋鹿性逸,因豢養(yǎng)而受羈糜
    。可見名為招禍之本
    ,欲乃散志之媒
    。學者不可不力為掃除也。 一念常惺
    ,才避去神弓鬼矢;纖塵不染
    ,方解開地網天羅。 一點不忍的念頭
    ,是生民生物之根芽
    ;一段不為的氣節(jié)
    ,是撐天撐地之柱石
    。故君子于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
    ,變可為萬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焰冰競
    ;消卻心中鄙吝
    ,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 學者動靜殊操
    、喧寂異趣,還是鍛煉未熟
    ,心神混淆故耳。須是操存涵養(yǎng)
    ,定云止水中
    ,有鳶飛魚躍的景象
    ;風狂雨驟處
    ,有波恬浪靜的風光
    ,才見處一化齊之妙
    。 心是一顆明珠。以物欲障蔽之
    ,猶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滌猶易
    ;以情識襯貼之
    ,猶明珠而飾以銀黃
    ,其洗滌最難
    。故學者不患垢病
    ,而患潔病之難治
    ;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難除
    。 軀殼的我要看得破,則萬有皆空而其心常虛
    ,虛則義理來居
    ;性命的我要認得真
    ,則萬理皆備而其心常實
    ,實則物欲不入
    。 面上掃開十層甲
    ,眉目才無可憎;胸中滌去數斗塵
    ,語言方覺有味
    。 完得心上之本來,方可言了心
    ;盡得世間之常道,才堪論出世
    。 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之不可陶熔
    。我果為巨海長江
    ,何患橫流污瀆之不能容納。 白日欺人
    ,難逃清夜之鬼報;紅顏失志
    ,空貽皓首之悲傷。 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
    ,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
    ,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
    ,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
    ,出此入彼,念慮只差毫末
    ,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淵矣
    。人胡不猛然轉念哉
    ! 立百福之基
    ,只在一念慈祥
    ;開萬善之門
    ,無如寸心挹損
    。 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義之門
    ;馳得塵俗之肩
    ,方可挑圣賢之擔
    。 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
    ;消得家庭內嫌雪
    ,才為火內栽蓮。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
    ,有悟還有迷
    ,總不如自悟之了了
    ;意興從外境而得者,有得還有失
    ,總不如自得之休休
    。 情之同處即為性,舍情則性不可見
    ,欲之公處即為理
    ,舍欲則理不可明
    。故君子不能滅情
    ,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絕欲
    ,惟期寡欲而已。 欲遇變而無倉忙
    ,須向常時念念守得定
    ;欲臨死而無貪戀
    ,須向生時事事看得輕
    。 一念過差
    ,足喪生平之善
    ;終身檢飭,難蓋一事之愆
    。 從五更枕席上參勘心體,氣未動
    ,情未萌
    ,才見本來面目
    ;向三時飲食中諳練世味
    ,濃不欣,淡不厭
    ,方為切實工夫

    菜根譚文言文及字釋

    1. 菜根譚白話文,或譯文,現代文, 【 菜根譚 】【原文】攻人之惡勿太嚴

    ,要思其堪受
    ;教人之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

    【譯文】責備別人的過錯不可過于嚴厲,要顧及到對方是否能承受

    。教誨別人行善不可期望太高,要顧及對方是否能做到

    【原文】憂勤是美德

    ,太苦則無以適情怡性;淡泊是高風
    ,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咀g文】盡心盡力做事本是一種好的品德,但如果過分認真而致心力憔悴
    ,就會使精神得不到調劑而喪失生活樂趣

    把功名利祿看得很淡本是一種高尚情操

    ,但如過分清心寡欲
    ,就對社會人生少有貢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驹摹咳饲榉磸停缆菲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

    ;行得去處
    ,務加讓三分之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咀g文】人情冷暖變化無常
    ,人生道路崎嶇不平。

    因此當你遇到走不通的路時

    ,必須明白退一步的做人之法;當你事業(yè)一帆風順時
    ,要有禮讓三分的胸襟和美德?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驹摹拷的д呦冉底孕?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
    ,氣平則外橫不侵

    【譯文】要制服外在的邪惡

    ,必先制伏自己內心的邪惡
    ;自心的邪惡降服之后自然安穩(wěn)不動
    ,那么一切外在的邪惡自然不起作用
    。要控制外來的橫逆之事
    ,必先控制自己浮動的情緒;自己的情緒控制以后自然不會心浮氣躁
    ,那么外來的橫逆之事自然不能侵入。

    【原文】肝受病則目不能視

    ,腎受病則耳不能聽
    ;受病于人所不見
    ,必發(fā)于人所共見
    。故君子欲無得罪于昭昭,必先無得罪于冥冥

    【譯文】肝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見

    ;腎染上疾病,耳朵就聽不清
    。病雖生在看不見的內臟
    ,但癥狀卻發(fā)作于能見的地方

    所以君子要想表面沒有過錯

    ,必須從看不見的細微處下慎獨功夫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驹摹考胰擞羞^
    ,不宜暴怒,不宜輕棄
    ;此事難言,借他事隱諷之
    ;今日不悟
    ,俟來日再警之

    如春風解凍

    ,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譯文】如果家人犯了什么過錯
    ,不可隨便大發(fā)脾氣,更不可以冷漠的態(tài)度置之不理

    如果所犯過錯不好直說

    ,就借其他事情暗示以使之改正;如果無法立刻使他悔悟
    ,就耐心等待時機再殷殷勸告。因為諄諄善誘
    ,就像春風一般能消除冰天雪地的冬寒,就像曖流一般能融化凍如石塊的嚴冰

    充滿和氣的家庭才是模范家庭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驹摹烤幽婢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jié)礪行而不覺

    處順境中

    ,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譯文】一個人如果生活在艱難困苦的逆境中
    ,那周圍所接觸到的全是有如針炙醫(yī)藥般的事物
    ,在不知不覺中會使你敦品勵行
    ,把一切毛病治好

    一個人如果生活在無憂無慮的順境中,那就等于在你面前擺滿了刀槍利器

    ,在不知不覺中使你的身心受到傷害,走向失敗之途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驹摹坎回熑诵∵^
    ,不發(fā)人隱私
    ,不念人舊惡

    三者可以養(yǎng)德,亦可以遠害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咀g文】不要輕易責難他人所犯的小過
    ,也不要隨便揭發(fā)他人生活中的隱私
    ,更不要對他人以往的錯處耿耿于懷

    這三大做人的原則

    ,不但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也可以避免意外的災禍
    。【原文】用人不宜刻
    ,刻則思效者去
    ;交友不宜濫
    ,濫則貢諛者來

    【譯文】用人要寬厚

    ,而不可太刻?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如果太刻薄
    ,即使想為你效力的人也會設法離去
    。交友要選擇,而不可太泛濫
    ,那此善于逢迎獻媚的人就會設法接近。

    【原文】風斜雨急處

    ,要立得腳定
    ;花濃柳艷處
    ,要著得眼高
    ;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
    。【譯文】在動亂局勢中
    ,要把握自己
    ,站穩(wěn)立場,才不致于被狂濤巨浪所吞噬

    處身于姿色艷麗中

    ,要眼光遼闊
    ,把持情感
    ,才不致于被美色所迷惑。當事情發(fā)展危險時
    ,要急流勇退
    ,以免陷入泥中不能自拔。

    【原文】事稍拂逆

    ,便思不知我的人
    ,則怨尤自清。心稍怠荒
    ,便思勝似我的人
    ,則精神自奮。

    【譯文】事業(yè)不順而身處逆境時,就應想想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這樣就不會怨天尤人了。事業(yè)如意而精神松懈時
    ,就應想想那些比自己更強的人
    ,這樣就自然振奮起來

    【原文】不可乘喜而輕諾

    ,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
    ,不可因倦而鮮終?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咀g文】不要在高興時,不加考慮
    ,隨便對人許諾
    ;不要在醉酒時,不加控制
    ,不要在疲勞時,放任疏懶
    ,做事有始無終

    【原文】口乃心之門

    ,守口不密
    ,泄盡真機
    ;意乃心之足,防意不嚴
    ,走盡邪路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咀g文】嘴是心的門戶
    ,如果門戶防守不嚴
    ,家中機密就會全部泄露

    意志是心的腿腳,如果意志不堅

    ,就會搖擺不定走上邪路
    。【原文】責人者
    ,原無過于有過之中,則情平
    ;責己者
    ,求有過于無過之內
    ,則德進

    【譯文】對待別人要寬厚,當別人犯過錯時

    ,要像他沒犯過錯一樣原諒他,這樣才能使他心平氣和地改正過錯
    。要求自己要嚴格
    ,應在自己無過錯時
    ,設法找出自己的過錯
    ,如此才能使自己德業(yè)進步

    【原文】 *** 火熾

    ,而一念及病時便興似寒灰;名利飴甘
    ,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蠟。如人常憂死慮病
    ,亦可消幻業(yè)而長道心

    【譯文】當 *** 烈火般燃燒時

    ,只要想一想生病的痛苦情形
    , *** 立刻變成一堆冷灰。當功名利祿蜂蜜般甘美時
    ,只要想一想走向死地的情景,名利就會味同嚼蠟

    所以一個人要經常想到疾病和死亡

    ,也可以消除罪惡之念而增長德業(yè)之心?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驹摹咳饲槁狕L啼則喜
    ,聞蛙鳴則厭
    ,見花則思培之
    ,遇草則欲去之,但以形氣用事

    若以性天視之,何者非自鳴其天機

    ,非自暢其生意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咀g文】人之常情
    ,聽到黃

    2. 洪應明《菜根譚》全文 菜根譚 〔明〕 洪應明 余過古剎

    ,于殘經敗紙中拾得《菜根譚》一錄。

    翻視之

    ,雖屬禪宗,然于身心性命之學
    ,實有隱隱相發(fā)明者
    。亟攜歸
    ,重加校讎
    ,繕寫成帙

    舊有序,文不雅馴

    ,且于是書無關涉語
    ,故芟之。 著是書者為洪應明
    ,究不知其為何許人也。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

    ,遂初堂主人識 修 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
    ,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一念錯
    ,便覺百行皆非
    ,防之當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針之罅漏
    ;萬善全
    ,始得一生無愧。修之當如凌云寶樹
    ,須假眾木以撐持。

    忙處事為

    ,常向閑中先檢點
    ,過舉自稀
    。動時念想
    ,預從靜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為善而欲自高勝人,施恩而欲要名結好

    ,修業(yè)而欲驚世駭俗
    ,植節(jié)而欲標異 見奇
    ,此皆是善念中戈矛
    ,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
    ,最難拔除者也。須是滌盡渣滓
    ,斬絕萌芽
    ,才見本來真體

    能輕富貴

    ,不能輕一輕富貴之心;能重名義
    ,又復重一重名義之念。是事境之塵氛未掃
    ,而心境之芥蒂未忘

    此處拔除不凈,恐石去而草復生矣

    。 紛擾固溺志之場
    ,而枯寂亦槁心之地

    故學者當棲心元默

    ,以寧吾真體。亦當適志恬愉
    ,以養(yǎng)吾圓機。

    昨日之非不可留

    ,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
    ;今日之是不可執(zhí)
    ,執(zhí)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 無事便思有閑雜念想否

    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

    。時時檢點,到得從多入少
    、從有入無處
    ,才是學問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

    ,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立業(yè)建功
    ,事事要從實地著腳
    ,若少慕聲聞,便成偽果
    ;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
    ,若稍計功效
    ,便落塵情

    身不宜忙

    ,而忙于閑暇之時
    ,亦可儆惕惰氣
    ;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攝之后
    ,亦可鼓暢天機
    。 鐘鼓體虛
    ,為聲聞而招擊撞
    ;麋鹿性逸,因豢養(yǎng)而受羈糜

    可見名為招禍之本,欲乃散志之媒

    。學者不可不力為掃除也

    一念常惺

    ,才避去神弓鬼矢
    ;纖塵不染,方解開地網天羅
    。 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
    ;一段不為的氣節(jié)
    ,是撐天撐地之柱石

    故君子于一蟲一蟻不忍傷殘

    ,一縷一絲勿容貪冒,變可為萬物立命
    、天地立心矣。 撥開世上塵氛
    ,胸中自無火焰冰競
    ;消卻心中鄙吝
    ,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學者動靜殊操、喧寂異趣

    ,還是鍛煉未熟
    ,心神混淆故耳。須是操存涵養(yǎng)
    ,定云止水中,有鳶飛魚躍的景象
    ;風狂雨驟處
    ,有波恬浪靜的風光
    ,才見處一化齊之妙

    心是一顆明珠。以物欲障蔽之

    ,猶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滌猶易
    ;以情識襯貼之
    ,猶明珠而飾以銀黃
    ,其洗滌最難

    故學者不患垢病,而患潔病之難治

    ;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難除
    。 軀殼的我要看得破
    ,則萬有皆空而其心常虛
    ,虛則義理來居
    ;性命的我要認得真,則萬理皆備而其心常實
    ,實則物欲不入。

    面上掃開十層甲

    ,眉目才無可憎
    ;胸中滌去數斗塵,語言方覺有味
    。 完得心上之本來,方可言了心
    ;盡得世間之常道
    ,才堪論出世。

    我果為洪爐大冶

    ,何患頑金鈍鐵之不可陶熔
    。我果為巨海長江
    ,何患橫流污瀆之不能容納

    白日欺人,難逃清夜之鬼報

    ;紅顏失志
    ,空貽皓首之悲傷
    。 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
    ,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之策保國家
    ,出此入彼
    ,念慮只差毫末
    ,而超凡入圣
    ,人品且判星淵矣。

    人胡猛然轉念哉

    ! 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
    ;開萬善之門
    ,無如寸心挹損
    。 塞得物欲之路
    ,才堪辟道義之門;馳得塵俗之肩
    ,方可挑圣賢之擔。

    容得性情上偏私

    ,便是一大學問
    ;消得家庭內嫌雪
    ,才為火內栽蓮
    。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
    ,有悟還有迷
    ,總不如自悟之了了
    ;意興從外境而得者,有得還有失
    ,總不如自得之休休。

    情之同處即為性

    ,舍情則性不可見
    ,欲之公處即為理
    ,舍欲則理不可明
    。故君子不能滅情,惟事平情而已
    ;不能絕欲,惟期寡欲而已

    欲遇變而無倉忙

    ,須向常時念念守得定
    ;欲臨死而無貪戀
    ,須向生時事事看得輕。 一念過差
    ,足喪生平之善;終身檢飭
    ,難蓋一事之愆

    從五更枕席上參勘心體

    ,氣未動
    ,情未萌,才見本來面目
    ;向三時飲食中諳練世味,濃不欣
    ,淡不厭
    ,方為切實工夫。 應 酬 操存要有真宰
    ,無真宰則遇事便倒
    ,何以植頂天立地之砥柱!應用要有圓機
    ,無圓機則觸物有礙,何以成旋乾轉坤之經綸
    ! 士君子之涉世
    ,於人不可輕為喜怒
    ,喜怒輕
    ,則心腹肝膽皆為人所窺;於物不可重為愛憎
    ,愛憎重,則意氣精神悉為物所制

    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須防射影之蟲

    ;飾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膽之鏡
    。 心體澄徹
    ,常在明鏡止水之中
    ,則天下自無可厭之事
    ;意氣和平,賞在麗日 光風之內
    ,則天下自無可惡之人。

    當是非邪正之交

    ,不可少遷就
    ,少遷就則失從 違之正
    ;值利害得失之會
    ,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則起趨避之私
    。 蒼蠅附驥,捷則捷矣,難辭處后之羞
    ;蘿蔦依松
    ,高則高矣
    ,未免仰攀之恥

    所以君子寧以風霜自挾,毋為魚鳥親人

    。 好丑心太明,則物不契
    ;賢愚心太明
    ,則人不親

    士君子須是內精明而外渾 厚

    ,使好丑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
    ,才是生成的德量。 伺察以為明者
    ,常因明而生暗
    ,故君子以恬養(yǎng)智;奮迅以為速者
    ,多因速度 而致遲,故君子以重持輕

    士君子濟人利物

    ,宜居其實
    ,不宜居其名
    ,居其。

    3. 2篇文言文及釋翻 (一)

    (許)衡字仲平

    ,懷之河內人也
    。七歲入學,授章句
    ,問其師曰:“讀書何為
    ?”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
    ?”師大奇之
    。每授書,又能問其旨義。久之
    ,師謂其父母曰:“兒穎悟不凡
    ,他日必有大過人者
    ,吾非其師也
    。”遂辭去
    ,如是者凡更.三師。稍長
    ,嗜學如饑渴
    ,然遭世亂
    ,且.貧無書
    。嘗從日者家見《書》疏義,因.請寓宿
    ,手抄歸。夜思晝誦
    ,身.

    體而力踐之

    ,言動必揆

    諸義而后發(fā)。家貧,食糠核菜茹

    ,處之泰然
    ,謳誦之聲聞戶外。

    (二)

    (李)德輝字仲實

    ,適歲兇,家儲粟才五升
    ,其母舂蓬稗
    、炊藜莧而食之。德輝天性孝悌
    ,操履

    清慎,既就外傅

    ,嗜讀書
    ,束于.貧,無以自質
    ,乃輟業(yè)
    。年十六,監(jiān)酒豐州
    ,祿食充足甘旨,有余則市.筆札錄書
    ,夜誦不休
    。已乃厭糟曲
    ,嘆曰:“志士顧安此耶
    !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隱不足.以悅親善身
    ,天地之間,人壽幾何
    ?惡可無聞
    ,同腐草木也
    !”乃謝絕所與游少年
    ,求先生長者講學,以卒其業(yè)

    (一)

    許衡字仲平,是懷州河內人

    。七歲進入學堂開始學習
    ,老師教給他章句
    ,他問老師:“讀書是為了什么
    ?”老師回答說:“為了科舉考取功名罷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彼謫枴埃簝H僅為了這個嗎?”老師大為驚訝
    。每次教授新課
    ,他都要詢問主旨。時間長了
    ,老師對他的父母說:“這個孩子聰明不同尋常
    ,以后一定會超過常人,我不適合做他的老師了
    。”于是就離開了
    ,這樣總共更換了三位老師
    。稍微長大以后,他熱愛學習
    ,然而遇上亂世,并且家里貧窮沒有書籍
    ,曾經在別人家里見到《書經》的注疏
    ,于是就請求留宿下來
    ,親自抄寫書籍
    。夜晚思考,白天誦讀
    ,親身實踐,閱讀時一定要搞清楚書的大義
    。家里貧困
    ,吃米糠和野菜
    ,他也泰然處之
    ,誦讀的聲音在窗外都可以聽到。

    (二)

    李德輝字仲實

    ,恰好遇上災年,家里儲存的糧食只有五升
    ,他的母親舂蓬稗,挖野菜來吃
    。德輝生性孝敬父母,友愛兄弟
    ,節(jié)操高尚
    。到外傅任職,嗜好讀書
    ,因為家貧
    ,沒有辦法完成學業(yè)。十六歲
    ,到豐州任監(jiān)酒
    ,俸祿和糧食很充足
    ,有剩余的他就賣掉
    ,買來紙和筆抄書
    ,晚上誦讀不停息
    。后來厭惡糟曲,慨嘆說:“志士怎能安于這樣呢
    ?做官不足以輔佐君主造福百姓,隱居不足以愉悅親人獨善其身
    ,天地之間人能活多久呢
    ?默默無聞
    ,跟腐朽的草木一樣
    !'于是謝絕了與他交游的青年人,跟隨先生和有德行的人講學
    ,完成自己的事業(yè)。

    4. “菜根譚”三字何意 (供你參考) 洪應明

    ,字自誠
    ,明朝萬歷年間人,其生卒年月
    、籍貫和生平事跡無可考?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恫烁T》是他晚年所著的說禪勸世的作品

    書名的由來

    ,也是其說不一
    。據作者友人于孔兼的序說:“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
    ,亦自栽培灌溉里得
    ,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
    。”乾隆三十三年(1768)三山通理達天的序言則說:“其首命名題又不知何所取義
    ,將安序哉
    ?竊擬之曰:菜之為物,日月所不可少
    ,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fā)
    ,故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
    ,其味乃厚,但此書所說‘世味及出世味皆為培根之論
    ,可弗重軟?’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
    ,夫菜根
    ,棄物也
    ,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
    。如此書,人多忽之
    ,而其旨唯靜心沉玩者方堪領會?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比毡敬笳迥辏?926)所刊釋宗演《菜根譚講話》所載福田雅太郎的序中說:“中國宋代儒者任信民(應為汪信民)說
    ,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三種說法并列于上
    ,讀者可細加品略

    做為隱士的洪應明

    ,集釋、道
    、儒之大成
    ,其《菜根譚》中既有獨善其身的儒家思想,又有清凈無為
    、四大皆空的佛
    、道思想,更有追求進取而無可奈何的矛盾
    ,品讀時應深思把握。

    《菜根譚》版本較多

    ,出入頗大
    ,此據明覺迷居士汪乾初校本
    、乾隆間岫云監(jiān)院刻本
    、臺灣馮作民先生整理的《白話菜根譚》等匯編整理而成,屬目前最完全版本

    5. 洪應明《菜根譚》全文 全文: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

    ,才是進修德行的砥石

    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

    ,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
    ;霽日光風
    ,草木欣欣。

    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

    ,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
    ;神奇卓異非至人
    ,至人只是常。

    天地寂然不動

    ,而氣機無息稍停;日月盡夜奔馳
    ,而貞明萬古不易
    ;故君子閑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閑的趣味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
    ,始覺妄窮而真獨露,每于此中得大機趣

    既覺真現而妄難逃,又于此中得大慚忸

    。蔾口莧腸者
    ,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
    ,甘婢膝奴顏。

    蓋志以澹泊明

    ,而節(jié)從肥甘喪也
    。 白話譯文: 一個人的耳朵假若能常聽些不中聽的話,心里經常想些不如意的事
    ,這才是敦品勵德的好教訓。

    反之

    ,若每句話都好聽
    ,每件事都很稱心
    ,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劇毒之中了
    。在狂風暴雨的天氣中,連飛禽都感到哀傷憂慮
    ;在晴空萬里的日子里,連草木也呈現出欣欣向榮

    由此可見

    ,天地之間不可以一天沒有和祥之氣,而人間也不可以一天沒有歡欣之氣
    。美酒佳肴和大魚大肉都不是真正的美味,其實真正的美味只是那些精茶淡飯
    ;標奇立異
    ,超凡絕俗的人,都不算人間真正的偉人
    ,其實真正的偉人只是那些平凡無奇的人。

    恰如我們每天所看到的,天地好像一動也不動

    ,其實天地的活動一時一刻也沒停止
    。早晨旭日東升
    ,傍晚明月當空,可見日月晝夜都在奔馳
    ,可在宇宙中
    ,日月的光明卻是永恒不變的

    所以一個聰明睿智的君子

    ,平日閑暇時胸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應付意想不到的變化
    。 忙碌時也要做到忙里偷閑,享受一點生活中的樂趣

    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

    ,自己獨自靜靜坐著觀察自己的內心,才會發(fā)現自己的妄心全消而真心流露
    ,當此真心流露之際,覺得精神十分舒暢
    ,應用自在之機油然而生
    。 若這種真心能常有該多好
    ,可希望之心偏偏難以全消
    ,于是心靈會感覺慚愧不安,到最后才幡然悔悟而有改過向善的意念出現

    能夠忍受吃粗茶淡飯的人,他們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般清

    ,純玉一般沌白
    。 而講求穿華美衣服、吃山珍海味的人
    ,他們大多都甘愿作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

    因為一個人的志氣要在清心寡欲的狀態(tài)下才能表現出來

    ,而一個人的節(jié)操都在貪圖物欲享受中喪失怠盡
    。 出處:出自明朝洪應明的《菜根譚》。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洪應明

    ,生平事跡不詳
    。據推測,他很可能是金壇縣人士
    ,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隱士。

    該書成書和刊行的時間可能在萬歷年間的中后期或末期

    。這時
    ,神宗皇帝治國無道,宦官專權
    ,朝綱廢弛,黨禍橫流

    由嘉靖朝開始顯露端倪的內憂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來

    ,有識之士的思想異常沉悶,無法從當時十分激烈的社會矛盾中解脫出來
    ,于是就會有人形諸筆墨,表達時代的心聲
    。 《菜根譚》提煉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
    ,尤其注意從社會文化心態(tài)的調整角度出發(fā),圓心闡述
    ,可謂卓具識見,中國歷史上產生過眾多的思想流派
    ,在這些流派中
    ,或多或少涉及到社會文化心態(tài)的規(guī)范

    但是

    ,社會幾乎全不理會這些道德,自行其是
    ,弱肉強食
    ,層出不窮
    ,愈演愈烈
    。傳統(tǒng)文化品位之高,社會流俗層次之低
    ,無異于天壤之別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十分奇特的文化現象。

    6. 菜根譚譯文 我讀《菜根譚》是一個偶然的機會

    ,一日在書市閑逛
    ,瞅見一堆裝幀精致的藍皮仿線裝書
    ,出于職業(yè)習慣[郭吉軍1][郭吉軍2]
    ,隨手拈起一本,原來是某出版社推出的中國古代珍藏文庫
    ,手上這本正是《菜根譚》,飛目瀏覽幾行
    ,便被它吸引住,站在柜臺前看了半點鐘之久
    ,惹得那書老板朝我直翻白眼

    為避免書老板急火攻心

    ,我只得掏錢買了一本
    ,回家后便借一輪斜陽,就一杯香茗
    ,將書細細讀將起來。 不讀則已
    ,一讀便覺心中塊壘俱消
    ,頗有看破世事、茅塞頓開之感

    首先, 作者還初道人的文字功力了得

    ,通篇四六句子
    ,俱是“眼前景致口頭語”,但意旨深遠
    ,“蓋極高寓于極平”,發(fā)人深思是矣
    。 讀罷掩卷
    ,反思以前對事物多有處置不當之處,從此每日多了些“三省吾身”
    ,我想這便是《菜根譚》一書給人的益處罷。

    處世哲理的書也讀過一些,記得年輕時讀過一本《增廣賢文》

    ,很通俗
    ,對于做人有非常實用的指導作用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剡^頭來看,比較《菜》書還是略嫌膚淺
    ,文采也稍遜一些。

    據有關資料記載:《菜》書系明代洪應明先生本于陽明心學而融通儒

    、釋
    、道三教而作,通篇掇取三教精華
    ,以出世之心而履入世之行,探索人性之本原
    ,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
    ,對于引導人們?yōu)槿颂幨氯匀痪哂蟹浅C魑龅闹嘎窡糇饔谩f
    ,該書書名乃根據宋人汪信民所言:“如咬得菜根可做百事”而來,可見古人很早就認定為人之道當決定人的事業(yè)之興衰

    清康熙年間此書曾被皇家作為內廷子弟教科書而刊印

    。近年更被日、韓企業(yè)界奉為圭臬
    ,作為企業(yè)管理及人際協(xié)調方面的典籍而參照。

    但原作者所處時代正是明朝由盛轉衰時期

    ,因此書中也時時流露一種對現實無可奈何的消極情緒
    ,道家那種追求清靜無為、慎獨退隱的觀點始終彌漫在字里行間
    ,這一切都是與當今火熱的商業(yè)社會追求進取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 另外
    ,作者作為封建時代的士人階層的代表人物
    ,有些觀點也顯得較為迂腐與頹廢,如不加批判地全盤吸收
    ,恐會落后于時代

    遍覽坊間,《菜根譚》一書已有多種版本

    ,近年更日益興盛
    ,品類繁多
    ,各有千秋
    ,其中以助讀與譯注原著的形式為多,均是從正面意義上給予原著以直接的闡述與解釋
    。 本人在閱讀過程中,嘗有批注圖釋之沖動
    ,有時信手涂鴉
    ,日積月累,竟也小有規(guī)模
    ,與朋友傳閱,皆稱有趣
    ,并鼓勵我結集出版。

    書名喚作“歪批”

    ,吾本意卻并非叫板先賢
    ,乃是借古人之酒澆自己胸中之塊壘是矣
    !該書眉批中兩句:“正理歪批
    ,誰解其中奧妙;胡涂亂畫
    ,另有精彩十分。 ”當是本書宗旨

    還初道人原著當是正理

    ,歪批也未必不正;原著只是由頭
    ,歪批乃是借由頭而言他?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垂僦T君萬不可將批注作為原著之譯注來讀
    ,若如此,就折殺我的一片苦心了

    至于歪批中對時弊的一些針貶

    ,皆是出于希望國家更強盛、法治更廉明
    、民心更純樸的初衷
    。 如今坊間"水煮”名著版本甚多
    ,屏幕上“戲說”歷史之風盛行
    ,孰優(yōu)孰劣,真?zhèn)坞y辯

    但發(fā)行量與收視率是擺在那里的

    ,不管專家學者贊許也罷,不屑也罷
    ,百姓們自是津津樂道
    。所謂中華文化,向有適時通變
    ,雅俗共賞的傳統(tǒng)。

    此種趨勢

    ,是否像征著“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互為彌補之潮流
    ,當有專家、學者作專門研究
    ,用不著某在這里“寒婆婆操臘心”,拙作只當是在“水煮”盛宴中增加的一道麻辣菜
    ,既已泡制完成
    ,一切任人評說了。 吾非專業(yè)的文史工作者
    ,專業(yè)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也相距甚遠,今作此書不過是偶感興趣而已

    遣詞造句之間難免有東施效顰之誤

    ,請各位方家不吝指正。書中所附插畫
    ,皆信手涂抹之作,只為增添看客閱讀興趣而已

    回頭一看

    ,似有跟題太緊之嫌,擬多些“清冷意味為好”
    。 附網站: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446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春季吃野菜 時尚又抗癌
    春季轉眼之間就要到了,各種野菜長得蓬蓬勃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吃野菜也成為時尚之舉。野菜的吃法很多
    ,可清炒
    ,可煮湯,可做餡
    ,營養(yǎng)豐富
    ,物美價廉
    ,殊不知野菜在抗癌方面也有一手
    天冷為什么愛牙痛
    每年冬季
    ,尤其是在氣溫驟降的天氣里
    ,到牙科就診的就會明顯增多
    。是為什么呢
    ?一般來說,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是口腔疾病
    ,如齲齒
    、急性牙髓炎、牙周炎
    、急慢性根尖周炎、牙本質過敏
    、牙齒隱裂或根折等
    。齲齒引起的牙痛是因為牙體有齲洞,遇到冷
    安全使用甲硝唑
    近年來甲硝唑在臨床的應用愈來愈廣泛
    ,不僅用于滴蟲病和阿米巴病的治療
    ,還進一步用于慢性胃炎
    基因檢測結果可能影響乳腺癌患者對手術方案的選擇
    《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報道
    ,最近,美國的研究人員提出
    小兒腎炎
    疾病概述小兒腎炎一般指腎小球腎炎
    ,是一種雙側腎臟的彌漫性
    、非化膿性疾病
    。多發(fā)生于學齡兒童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近20年來
    ,更年期綜合征幾乎成了醫(yī)學上一個時髦的診斷
    。不少45~55歲的中年婦女,因心慌
    、失眠多夢
    、潮熱
    、煩躁,還有的血壓升高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習方式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習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