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輕易診斷神經衰弱
前面已經提到過
,有神經衰弱癥狀的不一定都是神經衰弱
。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現(xiàn)神經衰弱的癥狀
,若是把這些疾病都診斷為神經衰弱那就錯了。神經衰弱的診斷在我國存在著明顯的擴大化傾向
,這種診斷的擴大化傾向至少有以下壞處:
(l)延誤診斷:患者自身、患者家屬及醫(yī)生都認為神經衰弱是一種很輕的“良性”疾病,因而
,就有可能忽略了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基本疾病
,即我們平常所說的“一時障目,不見泰山”
。

(2)延誤治療:迄今為止
,神經衰弱還沒有特異的治療方法。診斷為神經衰弱
,患者和醫(yī)生就可能有意無意地放棄尋找特異性治療和爭取最佳治療效果的努力
,使一些本來可能得到很好治療的疾病失去治療機會。
(3)延誤康復:由于未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和合適的治療
,使原有疾病慢性化
、遷延化,治療起來也就非常棘手
,使本來可以治好并可以完全康復的疾病變成了難治之癥
,甚或是不治之癥。
由此可見
,在出現(xiàn)神經衰弱癥狀時
,不可貿然診斷為神經衰弱。
如何確認自己是否神經衰弱,以及這之后該怎么辦
神經衰弱的診斷有標準
如經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
,不能用腦
,記憶力減退,腦力遲鈍
,學習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
,工作效率顯著減退,即使是充分休息也不能消除疲勞感
。對全身進行檢查
,又無軀體疾病如肝炎等,也無腦器質性病變
。
神經衰弱是一種功能障礙性病癥
,臨床癥狀表現(xiàn)繁多,但要診斷本病
,應具備以下五個特點:
(1)神經衰弱患者有顯著的衰弱或持久的疲勞癥狀
。
如經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
,不能用腦
,記憶力減退,腦力遲鈍
,學習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
,工作效率顯著減退
,即使是充分休息也不能消除疲勞感。對全身進行檢查
,又無軀體疾病如肝炎等
,也無腦器質性病變。
(2)表現(xiàn)以下癥狀中的任何兩項: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僖着d奮又易疲勞
。
②情緒波動大
,遇事容易激動
,煩躁易怒,擔心和緊張不安
。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垡蚯榫w緊張引起緊張性頭痛或肌肉疼痛。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芩哒系K
。表現(xiàn)為入睡困難,易驚醒
,多夢
。
(3)上述情況對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造成不良影響
。
(4)病程在3個月以上
。
(5)排除了其他神經癥和精神病。
此外
,在診斷神經衰弱時
,要注意與其他可能造成類似神經衰弱癥候群的疾病相鑒別。如結核病
、肝炎
、風濕病、甲狀腺機能亢進
、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常產生軀體和精神疲勞感,易誤診為神經衰弱;因職業(yè)關系的化學性職業(yè)中毒
,也常以神經衰弱癥狀群為早期癥狀;還有頭部的慢性炎癥
,如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
、慢性咽炎等
,也常出現(xiàn)神經衰弱的癥候群。所以應全面了解病史
,認真進行體格檢查
,結合必要的實驗室檢查
,一般是可以鑒別的。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經衰弱的主因
。凡是能引起持續(xù)的緊張心情和長期的內心矛盾的一些因素
,使神經活動過程強烈而持久的處于緊張狀態(tài),超過神經系統(tǒng)張力的耐受限度,即可發(fā)生神經衰弱。如過度疲勞而又得不到休息是興奮過程過度緊張
;對現(xiàn)在狀況不滿意則是抑制過程過度緊張
;經常改變生活環(huán)境而又不適應,是靈活性的過度緊張
。
人類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在機體各項活動中起主導作用。而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具有相當高的耐受性
,一般情況下并不容易引起神經衰弱或衰竭。在緊張的腦力勞動之后
,雖然產生了疲勞
,但稍事休憩或睡眠后就可以恢復,但是
,強烈緊張狀態(tài)的神經活動
,一旦超越耐受極限,就可能產生神經衰弱
。
首先要建立有規(guī)律的生活制度
,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學習和休息
。學會科學用腦
,防止大腦過度疲勞。
平日多喝溫開水保證睡眠不熬夜
,多吃清淡不吃油炸燒烤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上火的食物
神經衰弱患者在飲食療法方面應特別注意食用下列對腦有營養(yǎng)價值的食物
。
富含脂類的食物:如肝、魚類
、蛋黃
、黃油、大豆
、玉米
、羊腦、豬腦
、芝麻油
、花生及核桃等。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豬肉
、羊肉
、牛肉
、牛奶、雞
、鴨
、魚、蛋及豆制品等
。
富含糖的食物:如白糖
、紅糖、蜂蜜
、甘蔗
、蘿卜、大米
、面粉
、紅薯、大棗
、甜菜及水果等
。
富含維生素B族、維生素PP(煙酸與煙酷胺)和維生素E的食物:如酵母
、肝
、卷心萊及海藻等。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般水果及蔬菜中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 靈芝大麥治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直譯為“神經的虛弱”
。神經衰弱是以慢性疲勞、情緒不穩(wěn)
、神經功能紊亂
,并出現(xiàn)易于興奮和易于疲勞或衰竭,同時伴有睡眠障礙的一種神經癥
。
神經衰弱屬于心理疾病的一種
,是一類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緒煩惱和心理生理癥狀的神經癥性障礙
。神經衰弱是由于大腦神經活動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
,導致大腦興奮與抑制功能失調而產生的一組以精神易興奮,腦情緒不穩(wěn)定等癥狀為特點的神經功能性障礙
。
泡腳的作用
1
、促進血液循環(huán)。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
。從養(yǎng)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
,而負擔最重
,因此
,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huán)不好,醫(yī)學典籍記載:“人之有腳
,猶似樹之有根
,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庇绕涫菍δ切┙洺8杏X手腳冰涼的人,泡腳是一個極好的方法
。
2
、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qū)和經絡
。很多人都做過足療
,按摩師點壓我們的腳時,會感覺痛疼
、酸脹
,這種情況基本上可以說明我們相應的反 射區(qū)臟腑有問題。所以
,當我們做完足底按摩后
,會感覺渾身輕松。同時
,人體腳上有6條主要的經絡
,包括三條陽經(膀胱經、胃經
、膽經)的終止點
,和三條陰經(脾經、肝經
、腎經)的起始點
,都在腳上,因此
,泡腳也等于刺激了這六條最主要的經絡
。
3、對很多疾病的治療
,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人們常說一句話說“富人吃補藥,窮人泡泡腳”
,可見泡腳的作用很大
。尤其是現(xiàn)代社會,空調的大量使用,再加上人們普遍愛吃涼的食物
,所以體內多寒濕
,通過中藥泡腳,可以加速體內排寒
。
泡腳也是有講究的
,好多人一提起泡腳,就會馬上反應到
,拿個盆打點水
,泡上一會,這是不對的
,這頂多算是洗腳
,根本達不到泡腳的目的,如何正確的泡腳了
?
正確的泡腳方法
一
、泡腳盆的選擇,
既然是泡腳
,就要體現(xiàn)出一個"泡"字來
。"泡"在這里體現(xiàn)是,水要足夠多
,熱量要夠
,時間要長。不能隨便拿一個盆放點水就行
。那樣是起不到養(yǎng)生作用的
,最多也就是洗腳,達不到泡腳的目的
。泡腳是要長期堅持的
,所以選擇泡腳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選擇一個好的適合的泡腳盆可以使人堅持長期使用
,相反選擇的泡腳盆不合適
,使用不方便,經常出故障的泡腳盆
,都會使人達不到長期應用的目的
。
選擇建議
1、首先是安全性比如說材質一般泡腳盆都是用普通塑料制成的
,很容易造成細菌的滋生和繁衍
,處理不好,容易對腳部造成感染并且普通塑料制成的保溫效果差
,
2
、按摩效果:不能只有單一的按摩功能
,如果只有這樣人很容易產生按摩疲勞,多洗幾次后就沒有感覺了
,達不到按摩的效果
。最好是結合磁療 遠紅外線等多種按摩功能效果會更好,
3
、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盆體一定要輕便不能太過笨重,太笨中了
,挪動起來不方便
,尤其是老年人,電動型插電的家里老人使用一定要注意安全
建議神經衰弱患者選擇多功能的“磁療泡腳盆”在設計結構功能和材質上都是非常合理的
,目前國內用的比較多
,它是采用進口ABS工程塑料一次性成型結構結合遠紅外陶瓷粉做成全能泡腳盆,設計采用前大后小的弧形結構
,輕便 保溫效果好
,并且抗摔耐用,盆的底部設計的按摩突點正對涌泉穴
,內置的釹鐵硼永磁體磁場持續(xù)刺激涌泉穴在泡腳的同時對人體起到保健作用實現(xiàn)了磁療 遠紅外理療 足底按摩等多功能型的泡腳盆
,即經濟又方便。
二
、泡腳與穴位
熱水泡腳
,如同用艾條“溫灸”腳上的穴位,而在磁療泡腳盆底部設計高低的凸起和內置釹鐵硼永磁體
,高低凸起表面以及里面的釹鐵硼永磁體磁場可以刺激腳底的穴位(涌泉
、然谷、太溪等)或腳底反應區(qū)
,起到類似足底按摩和針刺穴位的作用
,從而提高足浴的效果,促進人體脈絡貫通
,達到交通心腎
、疏肝理氣、健脾益氣
、寧心安神的功效
,更好地改善睡眠。所以
,從某種程度上說
,在泡腳盆底部設計凸起和內置釹鐵硼永磁體,可起到“針”與“灸”雙效合一的作用
,比起單純用熱水泡腳效果要好很多
。
三
、正確的操作方法
先將少量涼水倒入盆中,然后再加入熱水到水溫40度左右
,手感溫度合適為宜
水量不要太滿
,水溫下降時可再加入熱水,使水溫保持在適宜的溫度
日常保健每次泡腳15-30分鐘每天1-2次泡到前額或者后背有出汗感覺時效果最佳
出于輔助治療疾病需要時
,可加入泡腳劑
泡完后配合保健腳套泡腳之后套在腳掌上養(yǎng)生保健
,長期堅持大有裨益
物理療法
原則上以精神治療為主,輔以必要的藥物治療
,加強身體鍛煉
、調整生活規(guī)律也有重要意義。神經衰弱怎么辦
一
、精神治療:在認真聽取患者的陳述和詳細查體之后
,要其它治療的配全下,向患者講解發(fā)病原因
、臨床特點
、演變規(guī)律、防治措施
,使患者認識到疾病的本質
,消除對疾病的恐懼心理,主動配合醫(yī)生的治療
,調整自己的生活規(guī)律
、注意勞逸結合、堅持身體鍛煉
,增強體質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活動的穩(wěn)定性
。
二、藥物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
。對焦慮癥狀和興奮
、易激惹者可先用安定、佳靜安定
、舒樂安定
;失眠嚴重者可予以氟安定,氯羥安定
、催眠藥
;抑郁癥狀可選用小劑量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亦可在辯證論治的基礎上選用中藥方劑或中成藥治療
。
三
、胰島素低血糖治療:只適用于個別體質虛弱、焦慮不安
、食欲減退與消瘦的患者
。溫泉療法
、水療,頭部共鳴火花
、電興奮
、直流電離導入等。
食物治療
食物治療圖冊
肝火上升型癥狀心悸而煩
、急躁易怒
、失眠夢、脈弦細數
。此類患者可選用具有清肝瀉火
、養(yǎng)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菠菜
、油菜、薺菜
、冬瓜
、苦瓜、竹筍
、鮮藕
、芹菜、雍菜
、黃花菜
、小麥、桑椹
、梨
、桃、葵花子
、綠豆
、桂圓、雞蛋
、羊肉
、鴨肉、烏骨雞
、蜂蜜等
。
氣血兩虛型癥狀心悸失眠、夢多易醒
、頭暈健忘
、食欲不振、精神倦怠
、脈沉細弱
。此類患者可選用具有健脾益氣
、補血養(yǎng)心作用的食物,如:粳米
、糯米
、小米、黃豆及制品
、大麥
、胡蘿卜、南瓜
、西紅柿
、奶類、人參
、鯉魚
、桂魚、豬肝
、豬肚
、牛肉、羊心
、兔肉
、鴿蛋等。
心腎不交型癥狀心悸不寧
、虛煩不眠
、健忘、盜汗
、腰酸膝軟
、遺精、脈弦細數
。此類患者可選用滋陰清熱
、通交心腎的食物,如:糯米
、紅棗
、百合、酸棗仁
、枸杞
、銀耳、鵝肉
、豬肺
、豬胰、冬瓜
、苦瓜
、茄子
、鯽魚等。神經衰弱之成因眾多
,病程較長
,患者應解除煩惱,樹立信心
,并根據各自體質積極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
。同時,應選用必要的藥物
,對癥治療
。
(1) 桂圓紅棗粥:桂圓15克、紅棗5-10枚和粳米100克煮粥
。有養(yǎng)心
、安神、健脾
、補血之功效
。適用于心血不足,有心悸失眠
、健忘乏力和自汗盜汗的患者。
(2) 海參粥:海參適量
、粳米或糯米100克
。先將海參浸透,洗干凈
,切片煮爛后
,同米煮成稀粥。有補腎益精養(yǎng)血之功
。適用于精血虧損
、體質虛弱、腎虛尿頻的患者
。
食物治療圖冊
(3) 柏子仁粥:柏子仁10~15克
、蜂蜜適量和粳米50~100克煮成稀粥。有潤腸通便
、養(yǎng)心安神之功
。適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和慢性便秘的人
。此外
,單味棗仁(搗碎先煮)、蓮子等均可與粳米同煮成粥
,有同樣療效
。
(4) 枸杞粥:構把60克
、大米120克。將構把洗凈
,擇去雜質備用
。將大米淘洗干凈,下鍋煮至半熟
,倒人構把一同煮熟即可
。其特點是紅白相映,稠糯微甜
。有補腎明目聰耳之功
,對頭昏眼花耳鳴有效。
(5)小麥粥:由小麥
、大棗
、粳米組成,是一劑治療心氣不足所致失眠
、心悸
、精神恍餾的良方,具有安心神
、補脾胃之功
。小麥粥的煮制方法是:取小麥100克,洗凈
,放人適量水中
,煮沸20~30分鐘后將小麥撈出,加人淘凈粳米100克
、去核大棗6枚
,煮熟后食用。每日1-2次
。連服5-6天
。若于本粥中加入炒棗仁10克,則安神效果更佳
。
針灸治療
神經衰弱的報道
,首見于1955年[1]。在五十年代已有百例以上的臨床觀察資料
。除針刺外
,還采用穴位注射及皮膚針等法治療本病。八十年代以來
,更多的穴位刺激法被引入本病的治療
,諸如耳穴壓丸、磁療法、靜電針法等
。都有較好的效果
。在神經衰弱的各類癥候中以失眠的針灸治療報道最多,療效也頗為肯定
。
皮膚針
(一)取穴
主穴:頸椎1~7兩側
、胸椎5~12兩側。
配穴:額部
、頭部
、眉弓、神門
、足三里
、三陰交。
(二)治法
上述部位均取
,重點用皮膚針叩刺主穴之兩側
,手法輕度或中度。先從頸椎開始
,自上而下叩刺兩遍
。然后在胸椎5~12作橫行刺,每橫行部位三針
。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圍內按常規(guī)叩刺20~50下
。額部橫叩打三行,頭部呈網狀叩打
。手法同前
。每日或隔日1次,12次為一療程
,療程間隔一周。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療224例
,結果治愈15例
,顯效101例,有效102例
,無效6例
,總有效率為97.4%。病程短者療效好
,病程長者療效差
。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心、緣中
、神門
。
配穴:腎、皮質下、陽性反應物
、內分泌
、脾。
(二)治法
一般僅取主穴
,效不顯時加選配穴
。壓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綠豆或冰片(預先制備成米粒大之顆粒)
,貼壓于雙側穴上
。然后按壓1分鐘,使耳廓充血發(fā)熱
。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壓耳穴3~5次
,睡前必須按壓1次,時間約1~2分鐘
。隔日換貼1次
,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4天
。
(三)療效評價
共治398例
,結果臨床痊愈120例,顯效167例
,有效93例
,無效18例,總有效率95.4%
。
耳穴埋針
(一)取穴
主穴:心
、腎、神門
、枕
、皮質下。
配穴:胃
、肝
、脾。
(二)治法
主穴均取
,效不顯時
,酌加配穴。嚴格消毒耳穴后
,將撳釘形皮內針埋入
,上以膠布固定,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4次
,以感到輕微疼痛
、脹、發(fā)熱為佳。每次一側耳
,雙耳交替
。5~7天換埋針1次,2次為一療程
。
(三)療效評價
共以埋針法治療191例
,結果臨床痊愈84例,有效84例
,無效23例
,總有效率為87.9%。臨床對比觀察發(fā)現(xiàn)
,其療效優(yōu)于服西藥者
,且單側埋針與雙側同時埋針療效基本相同。
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
配穴:內中魁
。
阿是穴位置:多位于兩耳根之上半部。
內中魁穴位置:手中指掌側正中線
,近指側節(jié)橫紋中點一穴
,前后1分各一穴,左右共六穴
。
(二)治法
先以耳穴探測儀或探測棒在耳根部仔細測出敏感點
,做好標記。常規(guī)消毒后
,用消毒彈簧刺針或三棱針迅速點刺
,出血如綠豆大。每次只刺一側
,每日或隔日1次
,兩耳交替。治療時間以上午或下午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