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藥露清涼消暑(盛夏的消暑方法 消暑方法有什么)
醫(yī)案日記
2023-05-17 21:03:19
盛夏藥露清涼消暑
盛夏時(shí)節(jié),烈日炎炎
,常會(huì)使人出現(xiàn)口渴心煩、厭食
、失眠等不適癥狀。這時(shí)若能選用具有消暑生津
、清熱解毒作用的中藥制成藥露
,服用后不僅能補(bǔ)充體內(nèi)水分解除煩渴,而且還具有防治疾病的功效
。這里特介紹幾種夏季常用的藥露及家庭制做方法
,供讀者諸君選用。
金銀花露:金銀花20克放人茶壺內(nèi)
,沖入開水1000毫升
,待涼后加蜂蜜15克即可服用。金銀花是一味清熱解毒
、消暑除煩
、治熱痢的良藥,對(duì)多種致病菌和病毒有較強(qiáng)的抑滅作用
,常服金銀花 露
,可防止夏季暑熱癥、瀉痢
、流感及小兒熱癤
、毒痱等癥,其效卓著
。

菊花露:白菊花10克
、白糖10克,同置茶杯內(nèi)
,沖入沸水加蓋浸泡片刻即可飲用
。白菊花具有散風(fēng)熱、清肝明目
、解毒之功效
,可用于防治風(fēng)熱感冒、頭痛眩暈
、目赤腫痛等癥
。其中所含的黃酮類物質(zhì)有擴(kuò)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
,故對(duì)高血壓病人更為適宜
。
薄荷甘草露:薄荷10克、甘草3克
、蜂蜜適量
。將兩藥同放入鍋內(nèi),加開水約3000毫升,加蓋煮沸15分鐘
,取汁加蜂蜜即可飲用
。薄荷甘草露具有清肺止咳、解毒利咽的作用
,可用于咽喉癢痛不適
、聲嘶
、咳嗽等癥。
玄參桔甘露:玄參、麥冬各10克
,桔梗
、甘草各5克
,同放于杯中
,沖入沸水浸泡2分鐘即可飲用。該藥露具有滋陰清熱
、解熱通便的功用
,適用于咽喉腫痛、聲音嘶啞
、干咳無痰
、大便燥結(jié)、小便不利等癥
。
白荷花露:白荷花50克
,放鍋內(nèi)加水煮沸15分鐘,取汁液加冰糖即可飲服
。此露氣香性涼
,可解暑熱、清心脾
、化痰止咳
、除煩、爽精神
,適用于感冒暑熱
、煩熱口渴
、喘咳痰血等癥
。藿香露:藿香50克,用水煮沸20分鐘
,取汁加蜂蜜適量飲服
。此露具有芳香宣濁、消暑化濕的功效
,適用于中暑發(fā)熱
、頭痛胸悶、食欲不振、惡心嘔吐
、消化不良等
。
青蒿露:青蒿50克,用水煮沸20分鐘
,取汁加蜂蜜飲服
。本露氣味芬芳,能清暑退熱
,明目辟穢
,適用于有外感暑熱、發(fā)熱無汗
、胸悶頭暈
、惡心嘔吐等癥。
梅花露:白梅花50克
,用水煮沸15分鐘
,取汁加冰糖適量飲服。此露具有生津止渴
、解暑除煩的功效
,可防治中暑。
石斛露:石斛15克
,加水煮沸20分鐘
,取汁加蜂蜜飲服。石斛能清暑生津
、滋養(yǎng)胃陰
,適用于津液缺少、口渴咽燥或中暑后津耗過多
、口干舌紅
、低熱不退等癥。
荷葉三鮮露:鮮荷葉
、鮮竹葉
、鮮薄荷各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10分鐘
,過濾
,再加入適量蜂蜜(或白糖、冰糖)攪勻
,冷后代茶飲
,有清熱防暑、生津止渴之良效
,本方實(shí)為盛夏消暑之佳品
。
菊棗蜂蜜露:菊花50克、大棗5枚、麥冬20克
,加入清水2000毫升
,煮沸后保溫3分鐘,過濾
,另加入適量蜂蜜攪拌溶解后即可飲用
。清爽香甜爽口,具有明目養(yǎng)肝
、生津止渴
、清心健胃和消除疲勞之功效。
銀竹解毒露:金銀花
、菊花
、淡竹葉各20克,加水2000毫升
,煎煮15分鐘
,紗布過濾,加入適量蜂蜜
。有清熱解毒
、明目除煩、清心熱
、利便之效
。
山楂麥冬露:山楂、炒麥芽
、麥冬各15—30克
。水煎后晾涼飲用。有開胃健脾
、生津止渴之效
,對(duì)中老年人夏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適用
。
骨皮清涼露:地骨皮
、麥冬、竹葉各10克
,加水適量煮30分鐘
。每日—?jiǎng)?—4次服
,有清熱瀉火
、生津止渴
、涼血祛暑之功
,對(duì)五心煩熱、口渴多汗者適用。
三豆露:荷葉15克
,綠豆100克
,黃豆、白扁豆各30克
,先將荷葉切細(xì)用紗布包好
,與綠豆、黃豆
、白扁豆—同入鍋
,加水煎煮至豆?fàn)€后,取濃汁加適量蜂蜜飲服
。有清熱解毒
、利濕祛暑、和中健脾之功效
,對(duì)脾虛濕重
、慢性腹瀉者尤為適宜。
西瓜翠衣露:削去綠皮的西瓜皮(即西瓜翠衣)60克
,白糖適量
。將西瓜翠衣洗凈后放鍋內(nèi)加水煮沸15分鐘,取汁加糖即可服用
。西瓜翠衣露具有清暑解熱
、瀉火除煩、利尿降壓等作用
,對(duì)暑熱煩渴
、口舌生瘡、小便短赤
、高血壓病都有—定的預(yù)防作用
。
盛夏的消暑方法 消暑方法有什么
1、首先是喝涼茶飲料
,在冰箱里拿出一瓶冷的涼茶飲料
,不僅清冷好喝,還消解炎熱帶來的煩悶之感
,也不用麻煩的制作過程
,去超市買一些就可以了。
2
、吹空調(diào)
,整個(gè)人呆在涼爽的房間里,只需遙控器輕輕按一下就可以了
,這也是一個(gè)不錯(cuò)的消暑的方法
。不過要注意時(shí)間
,吹多了也不好。
3
、清淡的飲食
,比如說吃一些爽嫩的蔬菜,還有蒸一些雞蛋
,豆腐之類的清涼的飲食
。做起來既簡(jiǎn)單,消化也沒有問題
,這樣吃起來也沒有什么壓力
,精神舒暢,炎熱的夏日也沒有那么熱了
。
4
、吃水果,吃一些水果也是有助于消暑的
,特別是放在冰箱后再吃
,那就最好了。
中藥對(duì)癥了什么感覺【防暑保健對(duì)癥選用中藥】
酷暑盛夏炎熱而潮濕
,肌體大多是圍繞“暑熱”
、“暑濕”而患病。兒童
、年老體弱者多屬易感人群
。為了平安度過酷熱的夏天,除了加強(qiáng)自我保健以外
,也可合理地使用一些中藥
。 一
、夏日常用中成藥
1
、藿香正氣丸(液)由藿香、蘇葉
、白芷
、厚樸等藥物組成,具有解表化濕
、理氣和中之功效
,用于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食滯
、夏傷暑濕等癥狀的四季胃腸型感冒患者
,表現(xiàn)為發(fā)熱、惡寒
、頭痛
、胸脘滿悶
、惡心、嘔吐和腹瀉等
;亦常用于中暑
、暈車
、暈船者?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此藥具有明顯解熱
、鎮(zhèn)痛之功效
,對(duì)于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痢疾桿菌等都有明顯殺滅作用
,是應(yīng)用廣泛,百姓喜歡之良藥
。本藥近年來多由丸劑改為片劑
、膠囊、口服液等多種劑型
。
2
、風(fēng)油精
由薄荷腦、樟腦
、桉油
、丁香酚等組成,為淡綠色澄清油狀液體
,味涼而辣
,帶特殊香氣,有清涼
、止痛
、驅(qū)風(fēng)、止癢之功效
,用于傷風(fēng)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
、暈車不適以及蚊蟲叮咬等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赏庥猛坎牖继?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亦可口服,1次4~6滴
。但孕婦和3歲以下小兒慎用
。注意:不可讓藥誤入眼內(nèi)。
3
、十滴水
有健胃
、驅(qū)風(fēng)之效
,主要用于中暑引起的頭暈、惡心
、腹痛及胃腸不適
。每次口服2~5毫升。孕婦忌服
。
4
、午時(shí)茶
解表和中,消暑止渴
、開胃進(jìn)食
,適用于感冒風(fēng)寒、內(nèi)傷食積
、頭身疼痛和吐瀉腹痛等癥狀
。每次1袋,每日1~2次
。屬風(fēng)熱感冒或無積滯者不宜使用
。
5、仁丹
有清暑醒神
、避穢化濁之作用
,用于中暑后惡心嘔吐、胸中滿悶
、頭昏腦漲或暈車暈船
、水土不服等癥,每次10--15粒
。
6
、抗病毒顆粒
由板藍(lán)根、忍冬藤
、山豆根
、魚腥草、貫仲等藥物組成
,清熱解毒
,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抗菌及解熱
、鎮(zhèn)痛
、抗炎之作用,用于四季各種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性感冒
,成人每次1--2袋
,每日3次。
此外
,板藍(lán)根顆粒
、夏桑菊顆粒
、下火王顆粒、牛黃上清片(丸)
、三黃片
、清涼油、薄荷錠(解郁散風(fēng)去熱)
、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濕
、和中消食、健脾止瀉)
、六一散(清暑利濕)和金銀花露(解表散風(fēng)
、清熱解毒
、生津止渴)等
,都是夏季應(yīng)用較多的中成藥,可對(duì)癥選用
。
二
、夏日常用單味中藥
1 金銀花 甘寒清涼而不傷胃,既能宣散風(fēng)熱
,又能清解熱毒
。
2 菊花
甘苦微寒,輕清涼散
,有疏風(fēng)散熱
、平肝明目之效。
近代研究
,金銀花
、野菊花均有廣泛抗菌消炎之作用。
3 荷葉
味苦性平
,其氣清涼芳香
,善清夏季之暑邪以化穢濁,故夏季清熱解暑劑中
,常相配伍
。夏季用鮮荷葉、粳米煮飯
,有清暑
、利濕、醒脾之良效
。
4 綠豆
有解暑止渴
、利尿除煩之效,常用于暑熱煩渴等癥
。綠豆湯
、綠豆粥是夏季消暑養(yǎng)胃之佳品
,老少皆宜。綠豆還是解毒良藥
,凡砒石
、巴豆、附子等一切草木金石諸毒及醉酒等
,大量服用
,均可解救。
5 西洋參
苦甘涼
,能益肺降火
、養(yǎng)胃生津,夏季暑熱傷陰
,以本品養(yǎng)護(hù)最為適用
。市售有沖劑與含片等。
此外
,薄荷辛涼
,常用于疏解風(fēng)熱、清利頭目
;淡竹葉辛淡甘寒
,多用于清心解熱除煩;薏苡仁
,甘淡微寒
,能利水滲濕、健脾止瀉
;黃芪甘溫
,補(bǔ)氣升陽、固表止汗
、利水消腫
,暑熱傷氣常用黃芪補(bǔ)之;還有桑葉
、蘆根
、石膏、大青葉
、蒲公英
、決明子、葛根
、藿香
、佩蘭、炒扁豆、木瓜
、枸杞子等
,都是夏季常用藥,可根據(jù)需要選用
。
三
、夏日常用中藥茶
1、桑葉菊花飲 桑葉
、菊花
、薄荷各10克,甘草6克
,沸水沖服
,能散風(fēng)熱、清頭目
、清肺止咳
,用于風(fēng)熱型感冒。
2
、胖大海茶
菊花10克
,銀花10克
,麥冬6克
,胖大海4克,沸水沖泡代茶飲
,有清熱解毒
、滋陰明目、清利咽喉之功
,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及慢性咽炎者常服有益
。
3、銀花菊花茶 銀花15克
,菊花10克
,花茶3克(亦可加適量冰糖),沸水沖服
,有清熱消暑
、解毒明目之功,風(fēng)熱型外感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服之
,有輔助治療作用
。
4、降壓茶
羅布麻葉6克
,山楂15克
,五味子6克,冰糖適量(胖人不加糖),沸水沖服
,久服可降血脂和降血壓
。
5、菊楂決明茶
菊花10克
,生山楂15克
,草決明15克,水煎代茶飲
,有活血化瘀
、降壓、降血脂之功
,大便秘結(jié)者用之最佳
。
6、減肥茶
新鮮干荷葉張
,生山楂
、生薏苡仁各15克,陳皮6克
,沸水泡服
,有減肥、降壓
、降血脂之效
。
7、竹茅飲
淡竹葉10克
,白茅根20克
,放保溫杯中。沸水沖悶30分鐘
,代茶頻飲
,有清熱利小便、涼血止血之效
,對(duì)尿路感染
、尿,中有紅細(xì)胞者最為適用
。
8
、三豆飲 取綠豆、白扁豆(炒)
、赤小豆適量
,水煎至豆開花,飲水代茶
,有清心消暑
、健脾除濕
、利尿消腫之效,對(duì)脾虛胃弱
、濕邪較重之人
,夏日飲用最佳。
四
、夏日常用補(bǔ)益方藥
1 清暑益氣湯由淡竹葉
、荷梗、石斛
、知母
、麥冬、西洋參
、黃連
、甘草、粳米等組成
,有清暑益氣
、止渴生津、解熱
、鎮(zhèn)痛
、健胃、利尿之效
,是扶正祛邪之良方
。該藥多用于熱性疾病的恢復(fù)期,以及小兒夏季熱患者
;對(duì)年老體弱
、氣陰兩虛之人,入伏前預(yù)防性服用
,能提高肌體免疫與抗病能力,有利于夏季減少各種疾病發(fā)生
。
2 生脈散 由人參
、麥冬、五味子組成
,有益氣斂汗
、養(yǎng)陰生津之功效,夏日常用于熱傷元?d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汗出過多的“氣陰兩傷”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