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研究發(fā)現禽流感病人病征與白血病類似
香港大學醫(yī)學院日前公布的一項研究發(fā)現
,1997年患上H5N1禽流感的病人
,其病征與白血病類似
。
H5N1禽流感病毒在1997年肆虐香港期間,共導致6人死亡
,造成12人感染
。
現禽流感病人病征與白血病類似.png)
香港大學醫(yī)學院近年針對H5N1禽流感進行研究
,發(fā)現有關病毒會降低患者免疫力,并刺激體內分泌大量細胞活素
,從而造成患者產生不正常反應,嚴重的會引起患者出現類似白血病的病征
,例如心臟衰竭
,甚至死亡。
研究還發(fā)現
,從年齡分布看
,年輕病人感染H5N1禽流感的病況會較年長病人嚴重。
至于治理H5N1病毒的方法
,港大醫(yī)學院發(fā)言人表示
,醫(yī)學院正在研究治理方法
,但仍需較長一段時間
。
關于禽流感我想了解
【禽流感和吃禽類的肉沒有直接關系】
除了H和N這樣的命名法,大家聽得最多的就是禽流感
、豬流感這樣的說法
,不少人聽到這樣的名字,馬上聯想到的
,就是禽類和豬
,是不是不安全了。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qū)
。之所以要以禽和豬等來命名流感
,是因為涉及到了流感病毒的來源。人類的流感其實都來自動物身上
。研究發(fā)現
,所有流感的最終宿主是野鴨這類野禽。
通過家養(yǎng)的禽類以及哺乳動物
,傳播給人類
,最常見的傳播媒介就是鵪鶉、雞和豬
,所以不少流感也以傳播的動物媒介來命名
,即禽流感和豬流感等。
為什么
,動物身上的流感病毒會被人感染呢
?是不是因為人吃了禽類或者豬感染的呢?
其實
,動物身上的流感病毒之所以會傳播到人身上
,和這個流感病毒的結構有很大關系。通俗地說
,人和動物身上都存在一種可以和流感病毒相結合的受體
,不同的流感病毒需要不同的受體
,流感病毒就像螺絲一樣,人和動物身上的受體就像螺帽一樣
,需要配對成功才能發(fā)生感染
。當一種流感病毒的受體在人和動物身上都有時,這種流感病毒就會在人和動物之間傳播
。反之
,只能在人類間或者動物間傳播。
那么
,動物身上的病毒
,是通過什么途徑被人感染的呢?
大家不要光看到一個‘禽’字
,也要注意‘流感’這兩個字
。‘禽流感’也是流感
,主要的傳播途徑和別的流感病毒一樣
,也是通過呼吸道傳播的,防范的辦法和呼吸道疾病是一樣的
。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流感病毒可分為甲(A)、乙(B)
、丙(C)三型
。其中,甲型流感依據流感病毒特征可分為HxNx共135種亞型
,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種
,既往僅在禽間發(fā)現,未發(fā)現過人的感染情況
。據中國疾控中心報告
,未發(fā)現近期全國流感活動水平異常升高。
專家認為
,根據目前密切接觸者醫(yī)學觀察結果
,未提示該病毒具有較強的人傳人能力。由于目前只發(fā)現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確診病例
,對該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研究資料十分有限
,專家正在對該病毒的毒力和人際傳播的能力作進一步判斷。
目前國內外尚無針對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
一旦出現發(fā)熱
、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尤其是出現高熱
、呼吸困難者
,應及時就醫(yī)
。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噴嚏時遮掩口鼻等個人衛(wèi)生習慣
,能夠有效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疾病
。同時還應避免接觸和食用病(死)禽、畜
。
由于醫(yī)務人員比普通公眾接觸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機會更多
,專家建議醫(yī)務人員在診治病人過程中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預防措施】
1
、加強體育鍛煉
,注意補充營養(yǎng),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以增強抵抗力
。
2、盡可能減少與禽類不必要的接觸
,尤其是與病
、死禽的接觸。勤洗手
,遠離家禽的分泌物,接觸過禽鳥或禽鳥糞便
,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
。
3、應盡量在正規(guī)的銷售禽流感疫情場所購買經過檢疫的禽類產品
。
【香港專家:應檢驗黃浦江死豬是否存禽流感病毒】
上海和安徽發(fā)現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已死亡2人。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jiān)何栢良說
,沒有足夠證據基礎評論禽流感和黃浦江死豬是否有關
,但鑒于上海27歲死亡男子是豬肉商販,內地有必要采集死豬樣本
,化驗是否存在禽流感病毒
。
甲型流感病毒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中文名稱4英文名稱5分類類型6分類7GeneBank編號8禽流感病毒和禽流感 8.1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特征8.2禽流感8.3禽流感的傳播與防治8.4流感與禽流感的關系8.5禽流感的預防8.6高致病禽流感疫情發(fā)生后緊急處理措施1拼音 jiǎ xíng liú gǎn bìng dú
2英文參考 Influenza A virus
FLUAV
3中文名稱 甲型流感病毒
4英文名稱 Influenza A virus
;FLUAV
5分類類型 種
6分類 正粘病毒科 >甲型流感病毒屬>甲型流感病毒
7GeneBank編號 [V00603, J02151, V01106, J02144, J02148, J02146, V01099, V01104]
8禽流感病毒和禽流感
8.1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特征 禽流感病毒是一種負鏈RNA病毒,其基因組由8股RNA節(jié)段構成
,分別編碼不同蛋白
。由于分節(jié)段核酸的特性,AIV易發(fā)生基因重組
,當細胞感染兩種不同流感病毒時
,不同來源的基因節(jié)段包被在一起即可能形成新的毒粒
。其囊膜表面有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
禽流感病毒沒有超常的穩(wěn)定性
,對熱的抵抗力弱
,常用消毒藥如福爾馬林、稀酸
、漂白粉
、碘劑、脂溶劑等能迅速破壞其致病力
。
基于HA和NA表面抗原
,將其分成不同的血清亞型,多數亞型對雞是低致病力的
,只有H5和H7亞型被高度重視
。
8.2禽流感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類急性、熱性
、敗血性的傳染病
,屬法定的一類傳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對禽類具有高度致死性
,是嚴重危害養(yǎng)禽業(yè)的烈性傳染病
。該病極易在禽鳥間散播,可引致家禽大量死亡
,對家禽業(yè)帶來不可估量的破壞
。禽流感為一種 *** 共患的烈性傳染病。發(fā)生之時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
禽流感潛伏期長著達數天
,短者為數小時,一般為35天
。流行初期可能有部分感染雞物先兆癥狀死亡
,隨后在35天內出現精神沉郁甚至于昏睡、食欲減退或廢絕的病雞
,且病雞和死雞的數量迅速增加
,死亡率可達60%100%。病雞典型癥狀為:發(fā)熱
、冠髯發(fā)紺或出血
,頭頸部、眼瞼水腫
,眼結膜潮紅
,流淚、流涕,劇烈下痢
,糞便稀薄而帶綠色黏液
,腿部鱗片下出血等。
病雞典型的病理變化特征是:消化道黏膜出血
、壞死
、潰瘍;口腔至整條食道黏膜形成小的黃白色斑點或條狀壞死或點狀和紋狀出血
;腸胃黏膜和肌胃角質下層有黃色或褐色斑點狀潰瘍灶與血灶
,腸道黏膜形成斑紋狀黃褐色偽膜或潰瘍、出血
;頭
、頸部皮下出血性膠樣浸潤;喉頭氣管黏膜充血
、出血及肺水腫膠樣浸潤
。心包積液,心外膜點狀出血
;肝臟腫大
,`被膜下形成血腫或肝破裂形成大出血。母雞卵巢
、輔卵管充血
;腿脛部形成斑點狀出血。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烈性
、高度致死性的傳染病
,常常導致養(yǎng)禽業(yè)的毀滅,并可引發(fā)公共衛(wèi)生問題
,因此必須高度警惕,嚴加防范
。 1997年
,香港發(fā)生全世界第一宗人類受H5型禽流感感染病例,原本只影響雞的病毒亦令人類患病
。香港 *** 下令屠宰150萬只雞
。受影響的人數為18人,其中6人死亡
。1997年“禽流感事件”之后
,作為香港主要的活雞供應地,廣東蒙受了近10億元的經濟損失
。
2002年3月香港爆發(fā)了一波致命的禽流感
,一處養(yǎng)雞場飼養(yǎng)的雞7,000只遭撲殺,其因是死于H5型流感病毒。香港2002年2月1日爆發(fā)這波禽流感病毒疫情后
,已撲殺了860,000只雞
,而為了補償家禽養(yǎng)殖戶的損失則耗費掉 *** 上億元的港幣。
發(fā)生疫情時期國家之間則實施家禽產品的禁運
,嚴重影響貿易發(fā)展
。
8.3禽流感的傳播與防治
病禽及其尸體的血液、內臟
、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含有病毒
,是主要的傳染源。該病通過被污染的用具
、場地
、吸血昆蟲而被傳播。在1994年
,運用HA基因制備亞單位疫苗已有報道
。利用重組基因來制備病毒重組疫苗也是控制AIV的重要手段之—。1997年
,Dihalli等制備了HA基因疫苗
。
8.4流感與禽流感的關系
流行性感冒(以下簡稱:流感)是一種由過濾性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由于它是通過飛沫(談話或咳嗽時噴出的唾液)和接觸傳播
,所以在人口稠密的地方是很普通的疾病
。
禽流感病毒與普通流感病毒同屬A型流感病毒,其感染性均在于病毒上的H抗原
,現在普遍影響人類的流感病毒屬H3及H1型
,而從禽鳥傳染人類的禽流感則屬H5型。
在1997年5月
,香港發(fā)生了全世界第一宗人類受H5型禽流感感染病例
。患者是一名三歲兒童
,因為服食了阿司匹林
,當時死于雷氏綜合癥,至97年8月化驗結果才發(fā)現病人是受到禽流感感染
。其后于1997年11-12月
,香港繼續(xù)發(fā)現更多病人受禽流感影響。
現有研究表明
,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在新情況下可迅速感染豬
,于是就有了這樣一個理論:豬起到一種“混合器”的作用,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在其中發(fā)生了重組
,這樣就出現了含有人流感病毒基因的禽流感病毒
,從而這種病毒就能在人群中增殖和傳播,因為這種病毒具有不同的血凝素表面糖蛋白,所以人群在這種病毒面前可被認為是免疫空白的
。
8.5禽流感的預防
禽流感的傳染源主要是感染病毒的雞
、鴨和其它禽類。人直接接觸感染病毒的家禽及其糞便可能會受到感染
,此外
,通過飛沫和接觸呼吸道分泌物也可傳播。禽流感病毒目前還沒有演化到人傳染人的地步
。預防禽流感傳染給人應做到如下幾點: (1)遠離家禽分泌物
,避免和禽類的直接接觸。 (2)在菜市場上戴口罩
,不要購買未經檢疫的畜禽及其產品
。
(3)接觸禽類、雞蛋和生冷禽類制品后切記要用洗手液和請水徹底沖洗雙手
。兒童應避免與活禽接觸
。 (4)砧板一定要生熟分開。
(5)在飲食中
,一些生的或半熟的東西一定要注意
,特別是不吃半熟的雞蛋。一些含血的制品
,包括一些下腳料
,食用時注意它們的烹調方法。
(6)謹慎收養(yǎng)野生鳥類
,盡量少去蟲鳥市場
。
(7)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流感易發(fā)季節(jié)
,應注意多攝入一些富含Vc等可加強免疫力的食物和藥物
,并加強體育鍛煉,以增強機體對病毒的抵抗力
。發(fā)現疫情時應避免與禽類接觸
,對雞肉等食物徹底煮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少去空氣不流通的場所;注意個人衛(wèi)生
,打噴嚏或咳嗽時掩住口鼻
。
(8)飼養(yǎng)員、屠宰工人等經常與活禽密切接觸者要穿防護服
,佩戴防護用具
,工作前后徹底消毒,還可以口服金剛烷胺進行預防。
(9)重視高溫殺毒
。禽流感病毒對普通消毒劑很敏感
,常用消毒劑如福爾馬林、氧化劑
、鹵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劑等)都能破壞其傳染性
,高溫和紫外線則堪稱流感病毒的“克星”。
8.6高致病禽流感疫情發(fā)生后緊急處理措施
高致病禽流感疫情爆發(fā)后
,必須緊急處理
,我國制定的緊急處理措施及解除處理的條件如下:
(1)封鎖和隔離疫情發(fā)生時,由縣(市) *** 發(fā)布封鎖令
,對疫點
、疫區(qū)實施封鎖,禁止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動物
、動物產品流出疫區(qū)
,禁止非疫區(qū)的動物進入疫區(qū);出入疫區(qū)的交通要道應設立臨時防疫消毒點
,對為撲滅疫病必須出入封鎖區(qū)的人員
、運輸工具和有關物品要進行嚴格消毒;停止與疫情有關的動物和動物產品的交易
。
(2) 強制撲滅和無害化處理:
對疫點周圍3公里范圍內的所有禽類要全部撲殺
;對于帶有高致病力病毒的禽類及同群禽要全部撲殺;對禽類尸體和產品要實施無害化處理
,對疫點
、疫區(qū)內污染物等要實施消毒和無害化處理。
(3) 強化消毒:
疫情發(fā)生后
,消毒工作貫穿于防治工作的始終
,疫點、疫區(qū)封鎖期間
,堅持選用高致殺病毒藥品強制消毒
,消毒范圍覆蓋整個疫區(qū)的所有可能污染區(qū)域,疫區(qū)解除封鎖前
,必須進行全面徹底的終末消毒
。
(4) 強制免疫: 疫情發(fā)生時,疫區(qū)周圍35公里范圍內的所有禽類
,一律按規(guī)定使用的疫苗強制免疫
,,進行疫苗接種
,建立堅強的免疫隔離帶
。 (5)
廣東發(fā)現H3N8禽流感病例,第三次跨物種到人意味著什么?
盡管人類目前面臨的禽流感感染風險仍然很低,但鑒于越來越多的禽類被感染
,我們不能假設情況會一直如此
。
3月26日,廣東省疾控中心官網發(fā)布消息
,中山市報告了1例H3N8病例
,中國疾控中心對病例標本復核檢測,結果為H3N8禽流感病毒核酸陽性
。
這是2022年至今
,我國第三次報告H3N8禽流感人感染病例。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的消息報道稱
,根據我國學者的研究
,2022年4月,我國河南省
、湖南省相繼出現人感染H3N8亞型禽流感病例
,H3N8亞型流感病毒感染宿主廣泛,之前曾在禽類
、馬
、犬、豬
、海豹等動物中分離到
,人類感染尚屬首次。
無論是此前的河南
、湖南感染者
,還是本次廣東省的最新病例,根據官方發(fā)布的通報
,均屬于偶發(fā)個案
,現階段該病毒傳播風險低。不過
,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早在今年2月就公開表示
,“盡管人類目前面臨的禽流感感染風險仍然很低,但鑒于越來越多的禽類被感染
,我們不能假設情況會一直如此
。”
三例H3N8感染者情況如何
?
根據廣東省疾控中心的報告
,此次感染H3N8禽流感病毒的患者是一名56歲女性,既往有多發(fā)性骨髓瘤等基礎病史
,發(fā)病前有活禽暴露史
,家周邊有野禽活動史。
與每年流行季傳播的人流感病毒不同
,由于缺乏相應結合的受體
,禽流感病毒本難以感染人類。但問題在于
,隨著禽流感病毒在動物間積年累月的傳播
,一些毒株積累了核心的突變,從而實現了動物到人的跨種傳播
。
H3N8病毒也是如此
。1963年,H3N8最早在馬身上發(fā)現
,當時在美國造成了馬流感的流行
,又被稱為馬流感病毒。2014年
,美國佛羅里達州又發(fā)現了狗死于H3N8病毒感染
。當時學界認為,H3N8馬流感從馬跨種傳播到狗
,并且已經能夠在狗與狗之間傳播
。
同時,H3N8也是一種常見的禽流感病毒
,在鳥種群
,尤其是世界各地的野生水鳥間傳播。2011年
,英國又發(fā)現其進化出了跨種到海豹的傳播能力——162只海豹死于H3N8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
。
2022年11月10日,我國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上發(fā)布了首例人H3N8感染者的詳細情況
,患者是河南省一名4歲男童
,發(fā)病后體溫最高燒至41度、出現肺炎
、肝功能障礙
、腎損傷和凝血功能障礙等一系列并發(fā)癥,病情危機
,后通過ECMO
、機械通氣以及一系列藥物治療后,直到90天時才治愈出院
。
流調追溯發(fā)現
,在患兒居住環(huán)境中的貓
、狗、雞中均檢測出了H3N8陽性結果
,被H3N8感染的狗還出現了輕微的臨床癥狀
。研究人員推斷,無論是通過呼吸道還是胃腸道感染途徑
,H3N8都可能在狗
、貓和人之間水平傳播。
國內第二例報告的患者是一名來自湖南的5歲男童
。2022年9月11日
,中國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劉金華教授團隊在《柳葉刀-微生物》雜志在線發(fā)表了對這一病例的研究,文章顯示
,該患兒于2022年5月9日出現發(fā)燒
、喉嚨痛、發(fā)冷等癥狀
,感染癥狀較輕
,胸部CT未顯示肺炎跡象,后經阿莫西林克拉維酸
、小兒氣喘清熱顆粒等進行治療
,5月21日驗血時大部分指標恢復正常。
為了追溯感染源頭
,研究人員同樣進行了詳細的流調
,發(fā)現湖南省和河南省的兩位患兒沒有任何接觸。湖南患兒在發(fā)病前6天曾到過居住地附近的生鮮市場
,那里交易的活禽品種是雞
、鴨和鴿子。
文章指出
,湖南省和河南省兩例H3N8感染病例在地域上不相鄰
,時間上相隔較短,表明“這種新感染人類的禽流感病毒存在種間傳播的潛在高風險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新型H3N8從何而來?
迄今為止
,已確定11種禽流感病毒亞型可引起人類感染
。相關數據顯示,其中最“主流”的是于1997年和2013年檢測到的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株
。
1997年
,中國香港報告首起人感染H5N1禽流感,共18人
,6人死亡
;2003年
,中國香港再次出現2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1例死亡
;2003年到2015年
,全球共報告844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其中449例死亡
,死亡率達53.2%;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
,中國共確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1416例
,死亡559例。
中科院院士
、病毒學家高福曾在科普書中解釋
,禽流感病毒HA蛋白質的主要細胞受體是α-2,3-半乳糖苷唾液酸受體
,這種受體僅存在于下呼吸道中
,通常情況下禽流感病毒不易深入人下呼吸道,即使抵達也會被組織黏液束縛住
,難以傳播
。而人流感HA蛋白質的主要細胞受體是α-2,6-半乳糖苷唾液酸受體
,存在于上呼吸道
。
劉金華團隊回顧性調查了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中國13個省級農場家禽感染H3N8的情況
,一共從6個省發(fā)現了15株H3N8毒株
。值得注意的是,這15株病毒全部分離自病雞肉
。但此前在中國大陸的監(jiān)測數據表明
,H3Ny型病毒只在水禽中動態(tài)傳播,從未在雞群中檢測到
,這表明我國的新型H3N8禽流感病毒已經適應了雞
,并對雞具有致病性。
隨后
,科學家將感染河南患兒
、湖南患兒的H3N8病毒基因序列,與前述雞中分離的病毒進行比對
,發(fā)現H(血凝素)和N(神經氨酸酶)的基因序列相似度超過98.7%
。
進一步分析發(fā)現,在雞之前
,該新型病毒的關鍵基因組成
,分別又可獨立追溯到中國南方的家鴨
、雞以及來自俄羅斯或日本的候鳥。
根據一系列證據
,論文總結稱
,此次人感染H3N8禽流感病毒直接來源于雞,并且是由歐亞鳥類的H3基因
、北美鳥類N8基因
,加上中國流行的H9N2禽流感病毒內部基因“三重重配事件”進化而來。
是否會引起“人間大流行”
?
今年以來
,歐洲、日本
、美國
、阿根廷等地已接連暴發(fā)禽流感。2月下旬
,柬埔寨衛(wèi)生部門還報告了一名11歲女孩死于H5N1禽流感人感染
,衛(wèi)生部門在排查密切接觸者時,還發(fā)現她的父親也感染了該病毒
。
目前仍不清楚柬埔寨兩起病例是“人傳人”
,還是父女倆分別與感染H5N1病毒的動物接觸。但業(yè)界的共識是
,禽流感病毒發(fā)生“禽傳人”跨種傳播感染的總體風險并不高
,隨后進一步在人際間傳播的病例更是罕見。
不過
,病毒學家常榮山告訴“醫(yī)學界”
,值得警惕的是,一旦病毒發(fā)生跨種傳播
,人類的感染會導致病毒的適應突變
,從而可能使這些病毒更容易在種內傳播。
不僅僅是禽類
,熊
、狐貍、浣熊
、美洲獅
、貓,目前相關流感病毒已經在哺乳動物間廣泛傳播
。與此同時
,不同物種還可能成為不同來源流感毒株的“混合培養(yǎng)容器”,進而產生一種人類幾乎完全缺乏免疫力的全新毒株。
“禽流感病毒進化出感染新物種的能力是隨機的
,一般來說
,在某個物種中感染量達到一定程度后,才會被人們發(fā)現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背s山告訴“醫(yī)學界”,當H3N8首次在人群中被發(fā)現
,意味著它早已進化出感染人類的能力
。
2009年,全球曾暴發(fā)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
,進化分析表明其包含有禽流感
、豬流感和人流感3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而2013年在我國傳播的H7N9則是由雞
、鴨的禽流感病毒重配而成。近期發(fā)布于《One Health》期刊的一項研究還調查了1970年至2016年
,7萬多條動物流感記錄的數據庫
,認為禽流感可能是下一個新的大流行病毒毒株的來源。
“禽流感病毒實現跨種到人傳播并逐漸引發(fā)流行
,歷史上來一次
,人類防一次。但病毒并不會‘消?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一直還在等待新的時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背s山說
,“規(guī)模或大或小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由于禽流感病毒的傳播具有隨機性,常榮山認為
,最有效的預防手段就是避免食用
、接觸野生動物,“接觸感染源的人數越多
,病毒突防感染人的概率也就越大
,進一步獲得人際間強傳播能力的機會也就更多?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廣東省疾控中心同樣發(fā)文提醒
,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直接接觸活禽和病死禽類,一旦發(fā)現有發(fā)熱、咳嗽
、咽喉痛等呼吸道癥狀者
,應佩戴口罩并盡快就診,若病前有接觸過禽鳥
,應要主動告訴醫(yī)生
。各級各類農貿市場應遵守《廣東省家禽經營管理辦法》,落實市場禽類管理與衛(wèi)生清潔等措施
。
劉金華團隊的前述研究認為
,工業(yè)化和不同種類動物的混合養(yǎng)殖,再與活禽市場相結合
,為流感病毒的重組和種間傳播營造了理想的環(huán)境
。“人類持續(xù)感染新型H3N8病毒
,可能會進一步驅使病毒獲得結合人類受體的偏好
,這是潛在大流行發(fā)生的先決條件?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因此
,文章最后寫道:“對家禽中的H3N8禽流感病毒進行全面監(jiān)測,尤其是在有呼吸道疾病跡象的肉雞中
,勢在必行
,控制家禽中流行的病毒可以降低人類感染的風險?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對于SARS病毒,袁國勇都做出了哪些重大貢獻
?
袁國勇是我國工程院院士,在抗擊SARS病毒時
,
袁國勇帶領他的研究團隊追查到了SARS的病原,萬惡的冠狀病毒。還研究發(fā)現超過50種新病毒
,
發(fā)表了多篇學術論文,查出了很多病毒的溯源。為抗擊病毒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也被當時的媒體稱為亞洲英雄
。
這次新冠來勢洶洶,許多科學研究也表明和2003年的SARS病毒有著密切聯系
,如果說到當年抗擊病毒的功臣
,
除了鐘院士,袁國勇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出生在香港
,成績優(yōu)秀
,畢業(yè)于香港大學,還獲得了內外全科醫(yī)學學位
。
在1997年
,當時H5N1禽流感在香港迅速爆發(fā),而袁國勇最先研究報道了H5N1患者的臨床表現
,已經發(fā)現高死亡率
,而且值得一說的是,
他通過自行研制的分子診斷方法,可以快速檢測H5N1患者的樣本
,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在2003年SARS病毒來襲時
,袁國勇和他的團隊立刻找尋到了SARS的病原
,冠狀病毒,解決了當然的難題
,他也因此譽為亞洲英雄
。而且這次他在鑒定研究新型病原微生物的工作中,他又在人類和各種動物中
,發(fā)現了多達50種新的病毒,10種新的細菌等
。比如蝙蝠冠狀病毒HKU4
、HKU5等,這也是病毒的祖先
。
他迄今為止發(fā)表了近1000篇學術論文,被同行引用上萬次。在新型微生物或新傳染病的研究領域
,可以說是先鋒中的先鋒
。
而且袁國勇在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根據自己所學
,在香港設立了結合臨床和實驗室針對傳染病的服務
,可以進行結核病菌的快速分子診斷。
在這次的抗疫中,袁國勇為作為高級專家成員進行研究指導
,做出了許多貢獻。希望全世界的疫情都能夠早點過去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480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