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雜談

      中醫(yī)外治頭痛發(fā)作十一法

      醫(yī)案日記 2023-06-08 07:31:18

      多種急、慢性疾病都可以出現(xiàn)頭痛癥狀

      。頭痛雖病因多端
      ,但總不出乎外感和內(nèi)傷兩大類
      。在治療上大抵外感頭痛以疏風(fēng)散邪為主
      ,內(nèi)傷頭痛以滋陰平肝
      、補(bǔ)氣養(yǎng)血
      、祛瘀化痰為法
      。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
      ,在運(yùn)用內(nèi)服藥物治療的同時(shí)
      ,配合外治法對頭痛有明顯療效。下列幾則外治法可供參考選用

      熏蒸止痛法

      藥用川芎15g

      ,晚蠶沙30g
      ,僵蠶20~30g,香白芷15g
      ,將藥物共放入沙鍋內(nèi)
      ,加水5碗,煎至3碗
      ,用厚紙將沙鍋口封住
      。用法:視疼痛部位大小,于蓋紙中心開一孔
      ,令患者痛位對準(zhǔn)紙孔
      ;滿頭痛者,頭部對準(zhǔn)沙鍋口(兩目緊閉或用手巾包之)
      ,上面覆蓋一大方巾罩在頭部
      ,以藥液散發(fā)的熱氣熏蒸,每天1劑
      ,每劑用2次
      ,每次熏10~15分鐘。適用于各種頭痛

      局部熱熨法

      (1)藥用川芎15g

      ,香白芷30g,荊芥
      、薄荷
      、蔥白(切碎)各15g。上藥共研粗末
      ,炒熱后布包
      。熨患處,每天1次每次15分鐘左右
      。凡風(fēng)寒頭痛用之效佳
      。若屬風(fēng)濕頭痛則去荊芥,加羌活
      、川烏各15g
      ,如上法用之,療效亦佳
      。(2)生川烏
      、生南星、生白附子各等份
      ,共研細(xì)末
      。每用30g,以連須蔥白7根、生姜15g
      ,切碎搗如泥
      ,入藥末和勻,用軟布包好蒸熱后
      ,熨痛處
      ,取效快捷。

      藥酊外涂法

      取白芷

      、細(xì)辛
      、川芎、冰片各10g
      ,乳香
      、薄荷冰、紅花各5g
      ,對入75%酒精100~200ml
      ,密封浸泡2天后即可。使用時(shí)以棉簽蘸藥液均勻涂患處
      ,每日3次
      ,連續(xù)1周

      藥汁涂抹法

      取鮮姜

      、蔥白各100g,洗凈
      ,放瓷缽內(nèi)
      ,加涼開水少許
      ,搗爛取汁,用棉球蘸藥汁涂于太陽穴或前額
      ,或頭痛部位
      ,涂后可用手指輕叩涂藥部位,每天數(shù)次

      中藥塞鼻法

      取川芎15g

      ,白芷9g,冰片1g
      ,細(xì)辛3g
      ,羌活6g,共研極細(xì)末
      ,裝瓶備用
      。使用時(shí)依據(jù)患者年齡大小,取藥末3~6g
      ,放在紗布上卷成條狀
      ,左側(cè)頭痛塞右鼻
      ,右側(cè)頭痛塞左鼻,全頭痛左右鼻交替使用
      。每天1~2次,連續(xù)5~7天

      塞鼻取嚏法

      (1)防風(fēng)

      、藜蘆、栝樓各等量研末
      ,取少許搐鼻取嚏
      ,此方適合一切頭痛。(2)雄精(雄黃中最佳品)1g
      ,皮硝3g
      ,川芎6g,白芷8g
      ,乳香
      、沒藥各2g,共研細(xì)末
      ,取少許搐鼻取嚏
      ,痛止則停用。

      貼太陽穴法

      荊芥

      、穿山甲
      、白芷、螻蛄各9g
      ,干全蝎(去毒)
      、地鱉蟲、姜蠶各3g
      ,牙皂5g
      ,共研末,加冰片1g
      ,用蜂蜜調(diào)勻
      ,攤布貼兩太陽穴(晚貼早揭),每日1次
      。此方系清光緒頭痛劇烈時(shí)所用

      貼涌泉穴法

      取吳茱萸適量研為細(xì)末,米醋適量調(diào)為稀糊狀

      ,外敷于雙足心涌泉穴
      ,每日換藥1次,7天為1個(gè)療程
      ,連續(xù)1~2個(gè)療程
      。本法上病下取
      ,平肝潛陽,引熱下行
      ,對高血壓頭痛
      、肝陽頭痛療效甚佳。

      藥液浸足法

      取菊花

      、桑葉
      、桑枝、夏枯草各適量
      ,水煎取汁浸足
      ,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
      ,連續(xù)5~7天
      。若足浴后再按摩雙足心涌泉穴100次,療效更佳

      毫針叩刺法

      取30號1寸毫針或家用小縫衣針

      ,常規(guī)消毒后,持針尖微露一小尖
      ,以約300次/分的快速動(dòng)作在頭痛部位叩刺1分鐘
      ,以微滲血為度,間歇3分鐘后
      ,再叩刺2分鐘左右
      。頭痛發(fā)作劇烈者可適當(dāng)加大叩刺量或適當(dāng)延長時(shí)間,一般每日1~2次

      刺百會穴法

      主穴取百會穴

      ,配前頂穴、后頂穴
      。從百會穴斜刺3cm
      ,沿眼向前透前頂穴,向后透后頂穴
      ,快速捻轉(zhuǎn)強(qiáng)刺激
      ,大約1分鐘后,頭痛癥狀逐漸消失
      ,強(qiáng)刺激2~3分鐘后
      ,頭痛癥狀全部消失。對于頭痛癥狀重者
      ,先口服魯米那片30mg
      ,針刺后用75%酒精濕敷料覆蓋針處,留針90分鐘后起針
      。頭痛癥狀較輕者
      ,僅用酒精加蓋留針處
      。每天1次,3次為1療程
      。百會
      、前頂、后頂穴均為治療頭痛的有效穴
      ,三穴合用共起醒腦
      、安神、通絡(luò)止痛的作用
      。治療腦外傷后遺癥引起的頭痛,尤有良效

      灸率谷穴法

      倘為偏頭痛患者

      ,可將艾條點(diǎn)燃,對準(zhǔn)患側(cè)率谷穴(耳郭尖上方
      ,入發(fā)際1.5寸處)灸之
      ,每天灸1次,每次20分鐘
      ,10次為1療程
      。另囑患者保持心情舒暢,切忌過勞
      ,忌煙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盡量避免風(fēng)寒。據(jù)臨床觀察
      ,部分病人在口服顱痛定無效的情況下
      ,改用灸率谷穴治療的方法,可取得滿意療效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616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天冷為什么愛牙痛
      每年冬季
      ,尤其是在氣溫驟降的天氣里
      ,到牙科就診的就會明顯增多。是為什么呢
      ?一般來說
      ,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是口腔疾病,如齲齒
      、急性牙髓炎
      、牙周炎、急慢性根尖周炎
      、牙本質(zhì)過敏
      、牙齒隱裂或根折等。齲齒引起的牙痛是因?yàn)檠荔w有齲洞
      安全使用甲硝唑
      近年來甲硝唑在臨床的應(yīng)用愈來愈廣泛
      ,不僅用于滴蟲病和阿米巴病的治療
      ,還進(jìn)一步用于慢性胃炎、潰瘍病的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基因檢測結(jié)果可能影響乳腺癌患者對手術(shù)方案的選擇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近20年來
      ,更年期綜合征幾乎成了醫(yī)學(xué)上一個(gè)時(shí)髦的診斷
      。不少45~55歲的中年婦女,因心慌
      、失眠多夢
      、潮熱、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