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腸飲
清腸飲
【出處】《辨證錄》

【分類】瀉下劑-寒下
【組成】銀花(90克)當歸(60克)地榆(30克)麥冬(30克)元參(30克)生甘草(10克)薏仁(15克)黃芩(6克)
【功效】活血解毒,滋陰瀉火
。
【主治】大腸癰
。
【用法】水煎服
。
【禁忌】斟酌
。
【方解】本方與大黃牡丹湯同具清熱活血消癰之功
,均用于腸癰
。但大黃牡丹湯長于瀉下破瘀
,用于腸痛初起
,少腹腫痞伴便秘或大便澀滯不暢者,而清腸飲長于解毒
、滋陰,用于腸癰屢發(fā)
,毒甚且伴口干
、舌紅少津等陰傷表現(xiàn)者。
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加劇,甚則局部腫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則痛劇應選用
【答案】:A
本題考查大黃牡丹湯的主治病證
。大黃牡丹湯主治腸癰初起、濕熱瘀滯證
,癥見右少腹疼痛拒按
,按之加劇,甚則局部腫痞
,或右足屈而不伸
,伸則痛劇,小便自調(diào)
,或時時發(fā)熱
,自汗惡寒,舌苔薄膩而黃
,脈滑數(shù)
。故答案為A。
金銀花有哪些藥理作用
金銀花
【藥性】甘
,寒
。歸肺、心
、胃經(jīng)
。
【功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
【應用】
1.癰腫疔瘡
。本品甘寒,清熱解毒
,散癰消腫
,為治一切內(nèi)癰外癰之要藥。治療癰瘡初起
,紅腫熱痛者
,可單用本品煎服,并用渣敷患處
,亦可與皂角刺
、穿山甲、白芷配伍
,如仙方活命飲(《婦人大全良方》);用治疔瘡腫毒
,堅硬根深者
,常與紫花地丁、蒲公英
、野菊花同用
,如五味消毒飲(《醫(yī)宗金鑒》);用治腸癰腹痛者,常與當歸
、地榆
、黃芩配伍,如清腸飲(《辨證錄》);用治肺癰咳吐膿血者
,常與魚腥草
、蘆根、桃仁等同用
,以清肺排膿
。
2.外感風熱,溫病初起
。本品甘寒
,芳香疏散,善散肺經(jīng)熱邪
,透熱達表
,常與連翹、薄荷
、牛蒡子等同用
,治療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
,身熱頭痛
,咽痛口渴,如銀翹散(《溫病條辨》);本品善清心
、胃熱毒
,有透營轉(zhuǎn)氣之功,配伍水牛角
、生地
、黃連等藥,可治熱入營血
,舌絳神昏
,心煩少寐,如清營湯(《溫病條辨》);若與香薷
、厚樸
、連翹同用,又可治療暑溫
,發(fā)熱煩渴
,頭痛無汗
,如新加香薷飲(《溫病條辨》)。
3.熱毒血痢
。本品甘寒
,有清熱解毒,涼血
,止痢之效
,故常用治熱毒痢疾,下利膿血
,單用濃煎口服即可奏效;亦可與黃芩
、黃連、白頭翁等藥同用
,以增強止痢效果
。
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腫痛
、小兒熱瘡及痱子
。
【用法用量】煎服,6~15g
。疏散風熱
、清泄里熱以生品為佳;炒炭宜用于熱毒血痢;露劑多用于暑熱煩渴。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及氣虛瘡瘍膿清者忌用
復方金銀花顆粒的功效與作用
金銀花是常用名貴中藥材之一
,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
,那么你知道復方金銀花顆粒的功效與作用嗎?下面我給你分享一下復方金銀花顆粒的功效與作用。
復方金銀花顆粒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
,涼血消腫
。用于風熱感冒,喉痹
,乳蛾
,目痛,牙痛及癰腫瘡癤等癥
。
復方金銀花顆粒的注意事項
1.忌煙
、酒及辛辣、生冷
、油膩食物
。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
3.風寒感冒者不適用
,其表現(xiàn)為惡寒重
,發(fā)熱輕,無汗,頭痛
,鼻塞
,流清涕,喉癢咳嗽
。
4.高血壓
、心臟并肝并糖尿并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5.服藥三天后癥狀無改善
,或癥狀加重
,或出現(xiàn)新的嚴重癥狀如胸悶、心悸等應立即停藥
,并去醫(yī)院就診
。
6.小兒、年老體弱者
、孕婦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
7.脾胃虛寒,癥見腹痛
、喜暖
、泄瀉者慎用。
8.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
9.本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10.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下使用
。
11.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
金銀花的藥用偏方
1
、預防乙腦、流腦:金銀花
、連翹
。大青根
、蘆根
、甘草各15g.水煎代茶飲,每日一劑
,連服三至五天
。(《江西草藥》)
2、治太陰風溫
、溫熱
,冬溫初起,但熱不惡寒而渴者:連翹50g,銀花50g,苦桔梗30g,薄荷30g,竹葉20快,生甘草25g,荊芥穗20g,淡豆豉25g,牛蒡子30g.上杵為散
,每服30g,鮮葦根湯煎服
。(《溫病條辨》銀翹散)
3、治痢疾:金銀花(入銅鍋內(nèi)
,焙枯存性)25g.紅痢以白蜜水調(diào)服
,白痢以沙糖水調(diào)服。(《惠直堂經(jīng)驗方》忍冬散)
4
、治熱淋:金銀花
、海金沙藤、天胡荽
、金櫻子根
、白茅根各50g.水煎服,每日一劑
,五至七天為一療程
。(《江西草藥》)
5、治膽道感染
,創(chuàng)口感染:金銀花50g,連翹
、大青根、黃芩
、野菊花各25g.水煎服
,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6
、治瘡瘍痛甚
,色變紫黑者:金銀花連枝葉(銼)100g,黃芪200g,甘草50g.上細切,用酒一升
,同入壺瓶內(nèi)
,閉口,重湯內(nèi)煮三
、二時辰
,取出,去滓
,頓服之
。(《活法機要》回瘡金銀花散)
7、治一切腫毒
,不問已潰未潰
,或初起發(fā)熱,并疔瘡便毒
,喉痹乳蛾:金銀花(連莖葉)自然汁半碗
,煎八分服之,以滓敷上,敗毒托里
,散氣和血
,其功獨勝。(《積善堂經(jīng)驗方》)
8
、治癰疽發(fā)背初起:金銀花250g,水十碗煎至二碗
,入當歸100g,同煎至一碗,一氣服之
。(《洞天奧旨》歸花湯)
9
、治一切內(nèi)外癰腫:金銀花200g,甘草150g.水煎頓服,能飲者用酒煎服
。(《醫(yī)學心悟》忍冬湯)
10
、治大腸生癰,手不可按
,右足屈而不伸:金銀花150g,當歸100g,地榆50g,麥冬50g,玄參50g,生甘草15g,薏仁25g,黃芩10g.水煎服
。(《洞天奧旨》清腸飲)
金銀花泡水喝方法
1、金銀花茶:金銀花20克
,煎水代茶或泡茶飲
,治療咽喉腫痛和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2
、三花茶:金銀花
,菊花各10克,茉莉花3克
,加入沸水泡茶飲用
。可清熱解毒
,治療頭痛口渴
、咽喉腫痛。此茶水煎
,外洗
,還可治療皮炎。
3
、三花大海茶:菊花4克
,金銀花、茶花各3克
,胖大海3粒
,冰糖10克
,開水沖泡5分鐘
,飲服,1日1劑,連飲3日
,可清熱解毒
,利咽潤喉,主治流行性感冒
,咽喉干癢疼痛
。
4、金銀花薄荷茶:金銀花
、薄荷各10克
,用沸水沖泡,加蓋悶15分鐘后
,加入適量蜂蜜即可飲用
。夏季用于清熱解暑,清除痱子
。
5
、金花甘草茶:金銀花15克、生甘草3克
,沸水泡茶飲用
,夏季用于防暑降溫清熱解渴。此茶煎水含漱
,也可治療咽喉炎和口腔潰瘍
。
6、金銀花大黃茶:金銀花10克
,大黃3克
,一并泡茶飲用,并以適量的蜂蜜調(diào)味
,有清熱瀉水
,潤腸通便的功效,用于治療習慣性便秘
。
7
、金銀花飲:金銀花、山楂適量
,沸水沖泡
,代茶飲。用于開胃
、消食
。
上面說了體質(zhì)虛寒的人不適合喝金銀花茶,那么哪些人最適合喝金銀花茶呢?金銀花泡水喝適合人群
,一起來了解下
中草藥: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
金銀花
(《履巉巖本草》)
【異名】忍冬花(《唐本草》)
,銀花(《溫病條辨》)
,鷺鷥花(《植物名實圖考》),蘇花(《藥材資料匯編》)
,金花(《江蘇植藥志》)
,金藤花(《河北藥材》),雙花(《中藥材手冊》)
,雙苞花(《浙江民間草藥》)
,二花(《陜西中藥志》),二寶花(《江蘇偏方草藥選編》)
。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
。植物形態(tài)詳"忍冬藤"條。
【采集】5~6月間
,在晴天清晨露水剛干時摘取花蕾
,攤席上晾曬或陰干,并注意翻動
,否則容易變黑
。忌在烈日下曝曬。宜保存于高燥通風處
,防止生蟲
、變色。
【藥材】干燥花蕾呈長棒狀
,略彎曲
,長約2~3厘米,上部較粗
,直徑約1.5~3毫米
。外表黃色或黃褐色,被有短柔毛及腺毛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坑芯G色細小的花萼,5裂
,裂片三角形
,無毛。剖開花蕾
,則見5枚雄蕊及1枚雌蕊
。花冠唇形
,雌雄蕊呈須狀伸出
。氣芳香,味微苦
。以花未開放
、色黃白
、肥大者為佳。
我國大部地區(qū)均產(chǎn)
,而以山東產(chǎn)量最大
,河南產(chǎn)的質(zhì)量較佳
。
此外
,下列同屬植物的花蕾在少數(shù)地區(qū)亦作金銀花入藥。
①山銀花
,又稱"土銀花"
。其主要特點為萼管被柔毛,子房有毛
。產(chǎn)廣東
、廣西、云南等地
。植物形態(tài)詳"土銀花葉"條
。
②腺葉忍冬,小枝有明顯短柔毛
;葉紙質(zhì)
,下面網(wǎng)脈微懂起。產(chǎn)湖南
、廣東
、廣西等地。
③毛花柱忍冬
,花柱或多或少有毛
。產(chǎn)廣西。
④細苞忍冬
,又稱"巖銀花"
。葉下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小枝頂端生總狀花序
;花較長
;苞片錐形,香氣較弱
。產(chǎn)四川
、云南、廣西
、湖南等地
。
⑤肚子銀花,老葉下面光滑無毛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ǔ蓪ι谌~腋
,同時具頂生總狀花序;花較短
,紫紅色
,香氣甚微。產(chǎn)四川
。
⑥光冠銀花及小葉金銀花
,產(chǎn)西藏。
【化學成分】花含木犀草素
、肌醇約1%及皂甙
、鞣質(zhì)等。
【藥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在體外對多種細菌(傷寒桿菌
、副傷寒桿菌
、大腸桿菌、變形桿菌
、綠膿桿菌
、百日咳桿菌,霍亂弧菌以及葡萄球菌
、鏈球菌
、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對各種細菌的敏感性
,各家報告有些不同。一般而言
,對沙門氏菌屬
,作用較強,尤其對傷寒及副傷寒桿菌在體外有較強的抑制
;高濃度時對志賀菌屬均可抑制
,低濃度時則對志賀氏痢疾桿菌作用較強,舒氏痢疾桿菌較次
,弗氏痢疾桿菌幾無效
。亦有謂金銀花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效,而對大腸桿菌則否
。對慢性氣管炎中某些常見細菌(肺炎球菌
、甲型鏈球菌、卡他球菌)也有抑菌作用(平板法)
。另在體外能使敏感細菌發(fā)生菌體膨大的形態(tài)變化
,而革蘭氏染色的性質(zhì)不受影響。高壓消毒
,可顯著影響其抗菌效力
。煎煮后作用亦減弱
。其真正有效成分,迄未提出
,早年報告為一種不揮發(fā)的油狀物
,其水溶性很高,性質(zhì)較穩(wěn)定
,冷藏液可維持3~4周
,仍有抑菌作用。據(jù)云葉較花有更強的抗菌作用
,尚待研究
。
金銀花在體外對人型結核桿菌有某些抑制作用
。在對小鼠接種人型結核桿菌后的實驗治療中
,金銀花亦能較顯著的減輕肺臟病變,但器官的直接涂片及培養(yǎng)仍能查到結核菌
。其水浸劑(1:4)在體外對若干皮膚真菌有輕度抑制作用
。煎劑在體外對皮膚真菌的作用雖很小,但在含金銀花(30%)的培養(yǎng)基上
,某些真菌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綠暈現(xiàn)象
,其意義尚待闡明。水煎劑在體外對鉤端螺旋體的抑菌作用強于醇提取物
,弱于黃連或荔枝草
。它還能延緩呼吸道病毒對細胞的病變作用。銀翹散合劑在體外對PR株流感病毒有滅活作用
;但在雞胚體內(nèi)
,對病毒繁殖無任何影響。
②其他作用
給禁食大鼠服大量膽甾醇
,如同時服金銀花(2.5克/公斤)
,則血膽甾醇水平較對照組為低,故金銀花似能減少腸道對膽甾醇的吸收
。流浸膏對家兔及犬的呼吸
、血壓及尿量均無明顯影響,呼吸幅度略有增大
,血壓微有變動
,但不一致;口服或注射
,吸收皆不完全
;對局部有 *** 作用。毒性很小
,小鼠皮下注射之半數(shù)致死量為53克/公斤
。另據(jù)報道
,金銀花熱水浸劑對大鼠幽門結扎性胃潰瘍有輕度預防作用,如與豬腎
、茯苓
、人參、芡實及真珠等組成合劑
,則預防作用更強
;上述合劑的提取物,對癌細胞無直接作用
,但能減輕患癌動物肝臟中過氧化氫酶及膽堿酯酶活性的降低
。
【炮制】金銀花:篩去泥沙。揀凈雜質(zhì)
。銀花炭:取揀凈的金銀花
,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焦褐色,噴淋清水
,取出
,曬干。
【性味】甘
,寒
。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
②《本草正》:"味甘
,氣平,其性微寒
。"
【歸經(jīng)】入肺
、胃經(jīng)。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經(jīng)
。"
②《得配本草》:"入足陽明
、太陰經(jīng)。"
【功用主治】清熱
,解毒
。治溫病發(fā)熱,熱毒血痢
,癰瘍
,腫毒,瘰疬
,痔漏
。
①《滇南本草》:"清熱,解諸瘡,癰疽發(fā)背
,丹流瘰疬
。"
②《生草藥性備要》;"能消癰疽疔毒
,止痢疾
,洗疳瘡,去皮膚血熱
。"
③《本草備要》:"養(yǎng)血止渴
。治疥癬。"
④《重慶堂隨筆》:"清絡中風火濕熱
,解溫疫穢惡濁邪
,息肝膽浮越風陽,治痙厥癲癇諸癥
。"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
。治外感發(fā)熱咳嗽,腸炎
,菌痢
,麻疹
,腮腺炎
,敗血癥,瘡癤腫毒
,闌尾炎
,外傷感染,小兒痱毒
。制成涼茶
,可預防中暑、感冒及腸道傳染病
。"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
,3~5錢;或入丸
、散
。外用:研末調(diào)敷。
【宜忌】脾胃虛寒及氣虛瘡瘍膿清者忌服
。
【選方】①預防乙腦
、流腦:金銀花、連翹
。大青根
、蘆根、甘草各三錢。水煎代茶飲
,每日一劑
,連服三至五天。(《江西草藥》)
②治太陰風溫
、溫熱
,冬溫初起,但熱不惡寒而渴者:連翹一兩
,銀花一兩
,苦桔梗六錢,薄荷六錢
,竹葉四錢
,生甘草五錢,荊芥穗四錢
,淡豆豉五錢
,牛蒡子六錢。上杵為散
,每服六錢
,鮮葦根湯煎服。(《溫病條辨》銀翹散)
③治痢疾:金銀花(入銅鍋內(nèi)
,焙枯存性)五錢
。紅痢以白蜜水調(diào)服,白痢以沙糖水調(diào)服
。(《惠直堂經(jīng)偏方》忍冬散)
④治熱淋:金銀花
、海金沙藤、天胡荽
、金楔子根
、白茅根各一兩。水煎服
,每日一劑
,五至七天為一療程。(《江西草藥》)
⑤治膽道感染
,創(chuàng)口感染:金銀花一兩
,連翹、大青根
、黃芩
、野菊花各五錢。水煎服
,每日一劑
。(《江西草藥》)
⑥治瘡瘍痛甚
,色變紫黑者:金銀花連枝葉(銼)二兩,黃芪四兩
,甘草一兩
。上細切,用酒一升
,同入壺瓶內(nèi)
,閉口,重湯內(nèi)煮三
、二時辰
,取出,去滓
,頓服之
。(《活法機要》回瘡金銀花散)
⑦治一切腫毒,不問已潰未潰
,或初起發(fā)熱
,并疔瘡便毒,喉痹乳蛾:金銀花(連莖葉)自然汁半碗
,煎八分服之
,以滓敷上,敗毒托里
,散氣和血
,其功獨勝。(《積善堂經(jīng)偏方》)
⑧治癰疽發(fā)背初起:金銀花半斤
,水十碗煎至二碗
,入當歸二兩,同煎至一碗
,一氣服之。(《洞天奧旨》歸花湯)
⑨治一切內(nèi)外癰腫:金銀花四兩
,甘草三兩
。水煎頓服,能飲者用酒煎服
。(《醫(yī)學心悟》忍冬湯)
⑩治大腸生癰
,手不可按,右足屈而不伸:金銀花三兩
,當歸二兩
,地榆一兩,麥冬一兩
,玄參一兩
,生甘草三錢,薏仁五錢,黃芩二錢
。水煎服
。(《洞天奧旨》清腸飲)
⑾治深部膿腫:金銀花、野菊花
、海金沙
、馬蘭、甘草各三錢
,大青葉一兩
。水煎服。亦可治療癰腫疔瘡
。(《江西草藥》)
⑿治氣性壞疽
,骨髓炎:金銀花一兩,積雪草二兩
,一點紅一兩
,野菊花一兩,白茅根一兩
,白花蛇舌草二兩
,地膽草一兩。水煎服
。另用女貞子
、佛甲草(均鮮者)各適量,搗爛外敷
。(《江西草藥》)
⒀治初期急性乳腺炎:銀花八錢
,蒲公英五錢,連翹
、陳皮各三錢
,青皮、生甘草各二錢
。上為一劑量
,水煎二次,并分二次服
,每日一劑
,嚴重者可一日服兩劑。(《中級醫(yī)刊》(3):167
,1964)
⒁治乳巖積久漸大
,色赤出水,內(nèi)潰深洞:金銀花
、黃芪(生)各五錢
,當歸八錢
,甘草一錢八分,枸橘葉(即臭橘葉)五十片
。水酒各半煎服
。(《竹林女科》銀花湯)
⒂治楊梅結毒:金銀花一兩,甘草二錢
,黑料豆二兩
,土茯苓四兩。水煎
,每日一劑
,須盡飲。(《外科十法》忍冬湯)
⒃解農(nóng)藥(1059
、1605
、4049等有機磷制劑)中毒:銀花二至三兩,明礬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