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神經衰弱醫(yī)方大全
神經衰弱多因患者長期受有精神創(chuàng)傷或突然受到某種精神刺激而造成的一種神經官能性疾病,主要癥狀為失眠
、心悸、記憶力減退
、注意力不集中、頭昏痛
、易煩躁、食欲不振等
。常用的臨床有效偏方、秘方主要如下
。[方一]沙參、玉竹各15克
,粳米60克。將沙參
、玉竹用布包好煎湯
,去渣
、人粳米煮粥食
,每天1次
,連服數(shù)天
。本方滋陰清熱
,寧心安神
,適用于陰虛火旺所致的神經衰弱。[方二]枸杞30克
,大棗10枚
,雞蛋2個
。放砂鍋內加水適量同煮
,蛋熟后去殼再共煎片刻
,吃蛋喝湯
,每天1次
,連服數(shù)天
。木方滋腎養(yǎng)肝
,適用于肝腎陰虛所致神經衰弱
。[方三]棗仁10克
,黃花菜20根
。將棗、菜炒至半熟
,搗碎研成細末,睡前1次服完
。本方疏肝健脾,寧心安神
,適用于肝氣郁結所致神經衰弱。[方四]瘦豬肉250克
,蓮子
、百合各30克。共放砂鍋內加水煮湯
,調味服食,每天1次
,連服數(shù)天。本方健脾養(yǎng)心
,寧志安神
,適用于心脾虧虛所致神經衰弱。[方五]粳米
、核桃肉各50克
。將粳米加水800毫升
,煮成稀粥后
,桃仁去皮搗爛
,加入稀粥
,再用小火煮數(shù)滾
,見粥稠表面有油為度
,溫熱服食
,早晚各1次
,連服數(shù)天。本方補腎助陽
,寧心安神,適用于腎陽不足所致神經衰弱
。
[方六]
方大全.png)
丹皮6克
,焦山梔9克
,柴胡6克
,白芍
、當歸、茯神各9克
,炙甘草3克,生牡蠣15克
,鈞藤12克,佛手片
、酸棗仁各9克
,遠志6克
。水煎服
,日1劑,分2次服
。
本方疏肝理氣
,涼肝寧心
,對神經衰弱有一定療效
。
[方七]
枸杞子12克
,菊花9克
,大生地12克
,山萸肉9克
,丹皮6克
,茯神9克
,丹參15克
,麥冬
、酸棗仁各9克
,制首烏
、龜板各15克。日1劑
,水煎服,早晚服
。
本方滋陰降火,平肝潛陽
,寧神定志
,適用于陰虛陽亢所致的神經衰弱
。
[方八]
黨參12克
,白術9克
,生黃芪15克
,茯神9克,炙甘草3克
,當歸9克
,遠志6克
,酸棗仁9克
,廣木香6克,熟地12克
,五味子4.5克
。水煎服,日1劑
,早晚服。
本方補益心脾
,調養(yǎng)氣血,適用于心脾兩虛所致的神經衰弱
。
[方九]
附子4.5克,肉桂粉3克分沖
,山萸肉9克
,淮山藥15克,仙靈脾
、巴戟天各12克
,制首烏15克
,柏子仁12克
,女貞子
、生龍骨各15克
。水煎服
,日1劑
,早晚服。
本方溫陽、補腎
、填精
,適用于腎陽不足所致的神經衰弱。
[方十]
百合24克
,青龍齒9克,生龍骨11克
,琥珀粉3克(分沖)
,炙甘草6克
,淮小麥15克
,紅棗5枚。水煎服
,日1劑,2次服
。
本方適用于神經衰弱
。
[方十一]
制黃精
、生玉竹各30克
,川芎3克,決明子9克
,制首烏、鉤藤
、女貞子、旱蓮草各30克
,鮮馬尾松葉60克
。水煎服
,日1劑
,早晚服
。
本方適用于神經衰弱
。
[方十二]
玫瑰花4.5克
,滁菊花
、佛花
、合歡花
、厚樸花各9克,生白芍12克
,炙甘草3克
。水煎服
,日1劑
,分2次服
。
本方適用于神經衰弱初起
。
[方十三]
菊花
、炒決明子若干
。其代茶泡服。
本方明目
、止眩、止痛
,適用于神經衰弱。
[方十四]
何首烏15—30克
,或加絡石藤、合歡皮各15克
。水煎服
,日1劑
,晚上服
。
本方補肝腎
,養(yǎng)腦安神
,適用于神經衰弱
。
[方十五]
豬腦1只
,川芎4.5克,白芷4.5克
。將其放人開水后,蒸熟
,服食
。
本方補腦行氣活血,止頭痛
,適用于神經衰弱
。
[方十六]
干蛤士蟆油25克
,菠菜100克,海米50克
,另有精鹽、雞湯
、味精、蔥姜汁適量
。
將干蛤士蟆油用溫水泡開
,擇出黑線洗凈
,用開水氽一下?lián)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切成小?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將菠菜洗凈切段
,放開水略燙一下
;坐鍋
,放雞湯
,放入蛤土蟆油丁
、海米
、蔥姜汁、精鹽燒開
,撇凈浮沫,點味精
,撒上菠菜即成
。
本方補腎益精,養(yǎng)陰潤肺
,適用于神經衰弱、精力不足者服用
。
[方十七]
鹿角膠25克,煅牡蠣12克
,桑螵蛸10克
,人參25克
,黃芪10克
,當歸30克
,白芍
、香附各25克
,天冬12克
,甘草6克
,鱉甲
、生地黃、熟地黃各50克
,川芎12克,銀柴胡5克
,丹參、山藥各25克
,芡實12克
,鹿角霜10克
,烏賊1000克
,烏雞肉15公斤
,另有姜
、蔥
、料酒
、精鹽、味精適量
。人參潤軟
,切片
,烘脆碾成細末備用
,其余藥用布袋裝好
,烏賊用溫水洗凈,同雞爪
,翅膀和藥一起下鍋,注入清水燒沸后煮1小時備用
。把雞肉洗凈,沸水焯后再洗凈
,切成條塊
,擺在100個碗內
,加上蔥段
、姜塊、鹽
、料酒
,藥汁適量,上籠蒸爛
,等雞出籠后
,揀去蔥姜,雞肉加入碗中
,原湯倒入鍋中
,再加適量湯調入料酒、鹽
、味精燒開
,撇去浮沫,澆雞碗中即成
。
本方補血
、益陰、補氣
、調經
,適用神經衰弱及月經不調之人食用。
[方十八]
鮮玫瑰花50克(干品15克)
,羊心500克
,鹽適量
。先將玫瑰花放在小鍋中
,加入食鹽和適量水煎煮10分鐘
,待冷備用
。羊心洗凈
,切成塊
,用竹簽串在一起后
,蘸玫瑰鹽水反復在火上烤炙
,趁熱食用
。
本方養(yǎng)血安神
,適用于神經衰弱,癥見驚悸失眠等癥
。
[方十九]
發(fā)好蓮子200克,京糕25克
,冰糖、香精適量
。將蓮子放入碗內加冰糖上籠蒸爛,取出瀝凈糖水
,倒人湯碗內
,把京糕切成丁
,放在蓮子上
。在凈鍋內放冰糖
、清水
,使冰糖化開,再放入蒸蓮子糖水
,燒開撤出浮沫
,加香精
,澆在蓮子上即成
。
本方健脾補腎,寧心安神
,消食開胃
,適用于神經衰弱
,癥見心悸
、虛煩
、失眠等癥患者食用
。
[方二十]
靈芝10克
,銀耳20克,冰糖250克
,櫻桃20粒,雞蛋清1個
,水蜜桃2個
。將靈芝洗凈
,切成薄片
,人鍋內,加清水
,小火慢蒸,取汁兩次
,濾凈雜質。銀耳入溫熱水浸泡30分鐘
,折去根腳雜質
,再放人溫熱水中泡脹撈起
。櫻桃去核
,蜜桃去皮核切成片。將鍋置于火上
,加清水400克,冰糖溶化
,將事先攪散的雞蛋清倒入冰糖汁中攪勻
,待糖水中泡浮出水面時
,用漏勺撇盡
。將糖盛于蒸碗內
,加入靈芝汁
、銀耳、櫻桃
、蜜桃片
,用濕棉紙封住碗口,上籠蒸約2小時取出
,翻人盤內即成。
本方補肝腎
、益肺胃、健腦
,適用于神經衰弱
、心悸頭暈
、失眠
、慢性肝炎
、胃病
、肺燥干咳等癥患者食用。
[方二十一]
猴頭菌150克
,黃芪30克,雞肉250克
,料酒、精鹽
、姜
、蔥白、胡椒粉適量
。猴頭菌沖洗后放人盆內用溫水發(fā)漲,約30分鐘
,撈出洗凈
,切成薄片
,發(fā)猴頭的水用紗布過濾待用
。雞肉洗凈后剁成約3厘米長
,1.5厘米寬的長方塊
;黃芪用溫毛巾揩凈后切成薄片;生姜
、蔥白切成細節(jié)。鍋燒熱下豬油
,投入黃芪、姜
、蔥
、雞塊共煸炒后,放人鹽
、料酒、發(fā)猴頭的水和少量清湯
,用武火燒沸后,再用文火燒燉約1小時
,然后下猴頭菌片,再煮半小時
,撒入胡椒粉
。先將雞塊放在碗底
,再撈猴頭茵片蓋在上面
,湯加鹽調好味盛入即成
。
猴頭為山珍之品
,其肉嫩,味鮮美
,營養(yǎng)價值較高
,不僅為宴席珍饈
,亦是高級滋補之晶
,有助消化
、利五臟的作用
。其內含有多糖及多肽類物質
,具有抗癌作用
。此湯菜配補中益氣、養(yǎng)血生津的黃芪與雞肉
,其功效增大。
本方適用于神經衰弱
,消化不良,消渴證患者食用
。
[方二十二]
紅螺肉枷克,豌豆苗50克
,竹蓀10克
,料酒
、精鹽
、味精
、蔥段適量
。將紅螺肉去雜,加入少量去粘液物質
,洗凈,切成片
,放人沸水鍋內焯透撈出。竹蓀用清水泡軟
,洗去泥沙
,切去兩頭,再用清水漂洗成白色時撈出
,切成段
。豌豆苗去雜洗凈
。坐鍋注入清水
,放入竹蓀
、料酒
、精鹽
、螺片
,燒煮開后放人豆苗
、蔥段
,再煮一會,加入味精
,起鍋裝碗即成。佐餐食用
。
紅螺肉含豐富的蛋白質,無機鹽及多種維生素
,性味甘涼
,具有清熱明目等作用
,配以山珍之晶竹蓀
,不僅味鮮美
,而且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此湯含有較高的蛋白質
、碳水化事物,以及人體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
。具有養(yǎng)肝明目、滋腎補中的功效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芍委熎⑽柑撊酢⑸窠?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衰弱
、兩目昏花
、視物不清等癥
。
治神經官能癥秘方(23個)
治神經官能癥秘方
78.1 除痰降火方
【來源】印會河
,《中醫(yī)內科新論》
【組成】柴胡9克
,黃芩15克
,半夏12克
,青皮
、枳殼
、竹茹各9克,珍珠母50克(先下)
、龍膽草、梔子各9克
,夜交藤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日服2次
。
【功用】降痰降火
。
【方解】方用柴胡
、黃芩
、龍膽草
、梔子
,以清泄肝膽郁火
、以安心神;半夏
、竹茹清降痰熱;青皮
、枳殼降氣而除痰火
;珍珠母、夜交藤鎮(zhèn)心肝以安神
。合而用之,有除痰降火之功
。
【主治】失眠(神經官能癥,痰火郁結型)
,證見失眠亂夢
、頭昏昏脹而痛
、心煩易怒
、脅脹胃堵
、白天困倦思眠
,但不能睡,晚間精神倍增
、連睡意全無。脈弦滑或數(shù)
,舌略紅、苔白膩或黃膩
、便干
、多思善慮
。
【加減】心煩甚
,加蓮子3克
;痰氣交阻
、胸悶陣煩
,加膽南星
、天竹黃各9克
;失眠頭痛甚者
,加礞石30克(先下)
。
【療效】臨床屢用
,療效卓著。
【附記】此方為治失眠心煩之主方
,不但能治失眠,并對由失眠引起的狂躁證(即今之精神分裂癥)同樣有效
,但須重加泄熱鎮(zhèn)肝除痰之品即可。治痰厥頭痛
、痰火癔病
,亦均有效
。
78.2 臥佛湯
【來源】冉雪峰
,《冉氏經驗方》
【組成】酸棗仁15克(碎)
、鮮生地50克
,麥冬15克,石斛12克
,杜仲、桑寄生
、牛膝各9克,丹參15克
,龜板50克(碎)、槐花米
、鉤藤
、鐵銹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日服2次
。
【功用】清熱養(yǎng)陰、安神鎮(zhèn)靜
。
【方解】方中以酸棗仁為君,統(tǒng)治失眠
;生地
、石斛、麥冬養(yǎng)陰清熱利小便
;杜仲、桑寄生
、槐米、鐵銹
、鉤藤安神降壓
;牛膝
、丹參活血化瘀
;龜板鎮(zhèn)靜兼養(yǎng)陰
。諸藥合用
,共奏清熱養(yǎng)陰、安神鎮(zhèn)靜之功
。
【主治】陽亢性失眠。證見肌肉豐滿
,顏面潮紅、眼部充血
、精神煩躁
、容易激動
、大便干燥
。一般多伴有高血壓者。
【加減】若血壓高者
,加青木香15克;虛熱上逆者
,加龍膽草
、黃柏各9克
;胃呆少納者
,加厚樸9克,廣木香6克
;大便干結者
,加生大黃6~9克
,玄明粉9~15克。
【療效】臨床屢用
、均獲良效。
78.3 明志湯
【來源】查玉明
,《中國中醫(yī)藥報》
【組成】石決明、草決明各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