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處方(一)
【辨證】肝腎不足,氣血虛弱
【治法】滋補肝腎
【方名】復(fù)方降脂湯
。【組成】桑寄生18克
,制首烏20克,制黃精20克。【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日服2次。【出處】陳長華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肝腎陰虛。
【治法】滋補肝腎
。【方名】降脂湯
。【組成】丹參15克,首烏15克
,黃精15克,澤瀉15克,山楂15克。【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日服3次。【出處】楊其廉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肝腎陰虛,氣滯血瘀
。【治法】益陰化瘀
。【方名】降脂飲。
【組成】枸杞子10克
,何首烏15克,草決明15克,山楂15克,丹參20克。【用法】文火水煎,取汁儲于保溫瓶中
,作茶頻飲。【出處】石景亮方
一種治療高血脂癥的配方
,它是以大黃、決明子、丹參5 山楂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野山楂的果實。味酸甘
,性微溫。有增加胃液消化酶,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等作用。常見中成藥有山楂片,每次2~3片,每日3次,1個月為1個療程。也可以用50克山楂果,加水煎煮,代茶頻飲。6 蒲黃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水燭蒲黃的花粉
。味甘,性平?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7 紅花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紅花的花
8 銀杏葉為銀杏科落葉喬木植物銀杏樹的干燥葉。有擴張冠狀動脈
(一)辨證論治
脾虛痰濕阻滯為本病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1.脾虛痰滯
[辨證要點]倦怠乏力
,脘腹痞悶,頭身沉重,眼瞼虛浮,或下肢浮腫,舌淡或胖,苔白滑或白膩,脈濡緩[治法]健脾益氣,祛痰除濕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加減:陳皮10g
方中半夏
2.濕熱內(nèi)蘊
[辨證要點]口膩而干,渴不欲飲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連樸飲:黃連10g
方中黃連、山梔苦寒清熱燥濕
3.肝膽濕熱
[辨證要點]口苦
[治法]疏肝利膽
[方藥]龍膽瀉肝湯:澤瀉10g
方中龍膽草瀉肝膽濕熱
4.肝腎陰虛
[辨證要點]面色暗淡不鮮
[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一貫煎合二至丸:生地黃15g
方中生地
5.脾腎陽虛
[辨證要點]面色白
[治法]溫補脾腎
[方藥]附子理中湯加味:炮附子10g
方中附子
、干姜溫補脾腎;白術(shù)健脾燥濕;黨參、炙甘草健脾益氣。6.氣滯血瘀
[辨證要點]胸痹心痛,或癥積腹痛
,舌質(zhì)紫暗,有瘀斑,脈弦澀。[治法]活血化瘀
,理氣。[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15g
,生地15g,桃仁10g,紅花10g,枳殼10g,赤芍15g,柴胡12g,甘草6g,桔梗6g,川芎10g,牛膝10g。方中桃仁
、紅花、當歸(二)單味中草藥的使用
經(jīng)臨床研究與實驗觀察
,發(fā)現(xiàn)有六十多種中草藥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脂的效果,按其功效的不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1.利濕祛痰類澤瀉
、澤漆、茵陳、車前草、瓜蔞、石菖蒲、桔梗、昆布、膽南星等。2.活血化瘀類三七
、丹參、川芎、桃仁、紅花、赤芍、水蛭、澤蘭、穿山甲、姜黃、虎杖、郁金、茺蔚子、銀杏葉、葛根等。3.行氣消導(dǎo)類大黃
、山楂、陳皮、萊菔子等。4.補益類人參
、甘草、靈芝草、冬蟲夏草、蜂乳、當歸、首烏5.其他類桑葉
中草藥降脂作用的機制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抑制外源性脂類的吸收,如蒲黃
、虎杖等;②抑制膽固醇、甘油三酯的合成,如澤瀉、姜黃、人參、山楂、陳皮、絞股藍、葛根(三)常用中成藥
1.月見草油含有豐富的亞油酸及γ亞麻酸,具有降血脂
2.絞股藍膠囊含有絞股藍的有效成分絞股藍皂苷
3.益腎降脂片本藥每片0.35g
4.血滯通膠囊主要成分為薤白
5.脂可清膠囊主要藥物為葶藶子
6.心脈通片由當歸
7.血脂康膠囊主要成分為紅曲。具有除濕祛痰
8.降脂靈片由制何首烏、枸杞子
9.脂必妥由山楂、紅曲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637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上一篇:
高血壓中藥方劑
下一篇:
再生障礙性貧血中藥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