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
多年生草本
,主根長大,略呈圓錐狀,外皮褐色。莖方形,高25~60厘米
,基部多分歧,光滑或被短毛。葉對生
,卵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4.5厘米,寬3~12毫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全緣,具睫毛總狀花序膿生
小堅果4,近圓形
,黑色。花期7~8月
果期8~9月。
生于草原
分布黑龍江
本植物的果實(黃芩子)亦供藥用
下列同屬植物亦同供藥用:①粘毛黃芩
形態(tài)與黃芩相似
花淡黃色,花萼密被腺毛及柔毛
小堅果被長柔毛。
生砂礫地
分布內(nèi)蒙古
②滇黃芩
植株矮小
莖直立
葉片長橢圓形或廣披針形
總狀花序頂生;花冠藍紫色
,外面密被柔毛及腺毛。小堅果橢圓形
,棕褐色生于山區(qū)林邊或疏林間。
分布四川
③甘肅黃芩
多生于石山地向陽草坡上
分布甘肅
④薄葉黃芩
葉較薄,上面無毛或散生短毛
,下面葉脈及邊緣具短毛,散生腺點。分布東北至寧夏等地。
⑤麗江黃芩
,莖高20~36厘米,被倒向小疏柔毛。葉近無柄
,橢圓狀卵形或橢圓形。花冠黃白色
、黃色至綠黃色,常帶紫斑。生灌叢、草坡或松林下
。分布云南西北部
。⑥川黃芩
,莖高10~30厘米。葉片大多為卵形
。花冠白色
小堅果卵球形
生于草坡
、高山森林林緣。分布四川西部
。【采集】春季至夏初采收(秋季亦可)。
選生長3~4年的植株
。將根挖出后除去莖苗、須根及泥土
,曬至半干時撞去栓皮,再曬至全干。【藥材】干燥根呈倒圓錐形,扭曲不直
,長7~27厘米,徑約1~2廈米。表面深黃色或黃棕色。
上部皮較粗糙
,有扭曲的縱皺紋或不規(guī)則的網(wǎng)紋,下部皮細,有順紋或細皺紋,上下均有稀疏的疣狀支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
;斷面深黃色,中間有棕紅色圓心。老根斷面中央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朽片狀
,習稱枯黃芩或枯芩;或因中空而不堅硬根遇潮濕或冷水則變?yōu)辄S綠色。
無臭
以條粗長
條短
、質松、色深黃、成瓣狀者質次主產(chǎn)河北
、內(nèi)蒙古、山西、山東、陜西等地。此外
,遼寧、黑龍江亦產(chǎn)。四川
、云南所產(chǎn)的黃芩藥材外形相似,但較細
【化學成分】黃芩根含黃芩甙元
莖葉中含黃芩素甙
【藥理作用】①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 黃芩甙
甙元的磷酸鈉鹽較硫酸鈉鹽作用強
黃芩此種抗變態(tài)反應
1
1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639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