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雜談

    如何煎藥

    醫(yī)案日記 2023-06-10 18:35:07

    如何煎藥

    許多人都煎過中藥

    ,但是真正掌握煎藥要領(lǐng)的人卻不多。有人認(rèn)為中藥的煎煮時間越長越好
    ,有人把買來的中藥一股腦兒全倒入鍋中
    ,根本不考慮處方上寫的“先煎”和“后下”
    ,有人甚至把中藥直接倒入沸水中煎煮
    。其實這些做法全都不對,那么
    ,如何正確地煎煮中藥呢

    一、選擇合適的器具

    煎中藥時最好用砂鍋或砂罐煎

    。砂鍋、砂罐的化學(xué)性質(zhì)穩(wěn)定
    ,不易與中藥里的化學(xué)成分發(fā)生反應(yīng)
    ,而且它們受熱均勻
    ,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
    。如果沒有砂鍋,可以用白搪瓷器皿或不銹鋼鍋代替
    。煎藥最忌使用鋁
    、鐵、銅等金屬器皿
    。因為這些金屬易與中藥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可降低藥效,甚至產(chǎn)生毒副作用

    、控制水量。

    煎中藥時加水過量會使藥液過多

    ,藥汁濃度過低而影響藥效;但若加水太少
    ,則不僅藥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還很容易煎焦。

    正確的加水量應(yīng)該是在輕輕按住中藥時

    ,讓水面高出藥物2厘米左右。水量的多少還要根據(jù)藥物的性能
    、吸水量以及煎藥時間的長短適當(dāng)增減

    三、先用水泡

    煎藥前應(yīng)當(dāng)先用冷水浸泡中藥

    ,使中藥變軟
    、細(xì)胞壁膨脹后再煎煮
    。這樣,隨著水溫的逐漸增高
    ,藥物的有效成分才更容易煎出

    以植物的花、葉

    、莖為主要成分的藥物可浸泡20分鐘左右;以植物的根
    、種子
    、果實等為主的藥物應(yīng)當(dāng)浸泡30~60分鐘。8

    治療外感的祛邪藥物

    ,浸泡時間稍短;治療內(nèi)傷的滋補類中藥
    ,浸泡時間可稍長

    、掌握好火候

    煎藥的火候一般分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兩種。煎藥時要根據(jù)中藥的性質(zhì)與治療需要

    ,選擇武火急煎或以文火緩煎
    。需要煎煮較短時間的中藥,宜用武火急煎
    ;需要煎煮較長時間的中藥
    ,則宜用文火緩煎。

    用武火煎藥時

    ,水分蒸發(fā)快,藥液容易外溢
    。所以煎中藥多數(shù)采用先武后文的方法
    ,即先用武火急煎,待煎沸后改用文火緩煎

    五、控制好煎藥時間

    煎藥時間的長短應(yīng)根據(jù)病情和藥性來定

    。煎藥時間可分為3種:

    1.輕辛發(fā)散類中藥多為治療外感疾病的發(fā)汗解表藥,這類藥多由花

    、葉
    、全草等組成
    。其藥性輕揚發(fā)散
    ,味芳香,含有較多揮發(fā)油
    。這類中藥的煎煮時間宜短
    。f

    煎第一次時,要求在藥煎沸后再煎煮10分鐘左右

    ;煎第二次時,要求在煎沸后再煎5分鐘左右
    。B

    2.滋補調(diào)理類中藥多為調(diào)補人體氣血和陰陽平衡的藥物

    ,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這類藥物第一次煎時
    ,要在煎沸后再煎30~60分鐘;第二次煎時
    ,要在煎沸后再煎20~30分鐘
    。C

    3.其它藥物第一次煎時,一般在煎沸后再煎15~20分鐘;第二次煎時

    ,要在煎沸后再煎10~15分鐘左右

    煎煮中藥時

    ,還應(yīng)按醫(yī)師的處方要求處理
    ,如“先煎”、“后下”等

    煎煮中藥確實有挺多講究

    。只有掌握了正確的煎藥方法
    ,才能使中藥發(fā)揮出更好的療效

    中藥如何煎熬

    中藥煎熬的方法
    1.煎藥器具:在煎藥時盡量使用砂鍋、不銹鋼

    、玻璃
    、搪瓷等為佳,忌用鐵器
    、鋁器、銅鍋
    。因為前者理化性質(zhì)比較穩(wěn)定
    ,不易與藥物中的成份發(fā)生反應(yīng),以保證藥物的療效
    。而鐵銅類成份性質(zhì)較為活潑
    ,易與藥物中的成份發(fā)生反應(yīng)
    ,影響療效

    2.浸泡方法:煎藥前,應(yīng)先將藥物放入藥鍋內(nèi)
    ,加干凈的冷水浸泡藥物
    ,加水量以淹沒過藥面3-5cm
    ,浸泡20-60分鐘為宜(過久則藥物易發(fā)霉變質(zhì))
    ,這樣有利于藥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劑藥煮兩次
    。第一煎先用大火將浸泡好的藥煮沸后
    ,改用中、小火
    ,維持藥物沸騰
    ;第二煎加水適量少些(以淹沒過藥面),火候同第一煎
    。煎時最好加蓋, 一般情況下煎藥時注意不宜頻頻打開鍋蓋,否則氣味易走失
    ,藥效降低

    4.煎熬時間:藥物煮沸后開始計算時間
    。一般藥物第一煎20-30分鐘
    ,第二煎15-25分鐘;滋補及質(zhì)地堅實的藥物第一煎40-60分鐘
    ,第二煎30分鐘左右
    ;解表、理氣及質(zhì)地輕松
    、芳香的藥物第一煎6-15分鐘,第二煎5-10分鐘

    5.濾取藥液:藥液煎取量需根據(jù)病人的病情
    、年齡等具體情況決定,成人量約200-300ml
    ,兒童量約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用時間:每日一劑
    ,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藥液
    ,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藥液
    ,這樣可以使兩煎藥物在體內(nèi)的濃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勻可靠。也可以將兩煎藥汁混合
    ,分上午和下午兩次服用,兩次以相隔6小時左右為宜
    。當(dāng)天煎的藥當(dāng)天最好服用完
    ,不宜保存。滋補藥宜飯前半小時服用
    ;清熱藥及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飯后半小時服用
    ;其它藥劑請遵醫(yī)囑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熱服
    、溫服
    、冷服3種,一般而言
    ,發(fā)汗解表藥和溫補藥宜溫服
    ;祛寒藥、治療關(guān)節(jié)痛和潰瘍病的藥宜熱服
    ,清熱解毒藥宜冷服

    8.注意事項:中藥包里經(jīng)常看到用紙或紗布另包的中藥
    ,標(biāo)有先煎
    、后下、包煎
    、沖服等字樣
    。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則將影響藥物的效果
    。煎煮過程中視情況可以補加水量
    ,但要不斷攪拌
    ,防止溢鍋
    、糊鍋。
    (注意:熬焦
    、熬糊藥物的藥液切不可服用
    ,以免中毒。)

    煎中藥的正確方法-教你如何科學(xué)煎中藥

    煎中藥的正確方法-教你如何科學(xué)煎中藥

      煎藥是一門大學(xué)問

    ,很多人拿著中藥包,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的煎藥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煎中藥的正確方法
    ,教你如何科學(xué)煎中藥。下面是我為大家?guī)淼募逯兴幍恼_方法
    ,歡迎閱讀

      煎中藥的正確方法

      1

    、煎藥時間

      煎藥的時間從水開后算起

    ,分為三種情況:

      (1)用于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fēng)寒

    、風(fēng)熱類疾病的清熱發(fā)散性藥物
    。頭煎從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鐘
    ,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鐘左右。

      (2)用于治療一般常見的慢性病

    ,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diào)
    、高血壓病
    、心血管類疾病的調(diào)理性藥物。頭煎從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鐘
    ,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鐘左右。

      (3)用于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藥

    ,如:氣虛、血虛
    、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癥的'藥物
    。頭煎從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鐘左右,第二煎藥沸后再煎20~30分鐘

      2、煎藥的次數(shù)

      一般一付中藥煎煮2次為宜

    ,煎煮次數(shù)太少
    ,提取不完全,藥材損失大;煎煮次數(shù)太多
    ,有效成分含量將減少
    ,達(dá)不到療效
    。解表藥煎煮一次即可
    。如一付藥的量較少,可以在多放些水煎煮一次
    。一付藥的量很大也可以煎煮三次
    。要注意的是:不論煎煮幾次都應(yīng)該將每次煎好的藥液混兌在一起后再分開服用,這樣可以使得每次服用的藥力均勻

      煎中藥的正確方法介紹 教你如何科學(xué)煎中藥

      3、煎熬中藥用什么鍋

      煎煮中藥

    ,選擇器皿是很重要的
    。熬藥首選砂鍋、瓦罐
    ,接下來是搪瓷器皿
    、不銹鋼鍋
    ,最忌諱使用鐵鍋和銅鍋
    。砂鍋
    、瓦罐的化學(xué)性質(zhì)穩(wěn)定,受熱均勻
    ,傳熱緩慢
    ,煎藥時水分不容易蒸發(fā)

      需要注意的是

    ,砂鍋驟然受熱或受冷會形成裂紋。因此
    ,剛煎過藥的砂鍋不要立即用涼水清洗
    ,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涼后再把藥垢清洗干凈,砂鍋上的油漬不能用洗潔精浸泡
    ,以防污水滲入細(xì)孔中,可用喝剩的茶葉渣擦拭
    ,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熱
    ,再用刷子刷洗。

      不銹鋼鍋傳熱太快

    ,煎藥時要經(jīng)常攪拌
    ,否則藥材黏在鍋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鍋
    。提醒大家特別注意的是,千萬不能用鐵鍋和銅鍋煎藥
    。因為鐵和銅是活潑元素
    ,容易與中藥里的多種化學(xué)成分發(fā)生反應(yīng),產(chǎn)生毒副作用

      4

    、煎藥的加水量

      煎藥的加水量也很重要

    ,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湯劑的質(zhì)量
    。加水少了,會造成藥物煎煮不透
    ,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
    。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藥液多
    ,病人服藥時很不方便。 中藥材因其質(zhì)地不同
    ,它的吸水量差別也較大
    ,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
    。重量相同的藥物,質(zhì)地疏松其體積就大
    ,吸水量自然就多
    。質(zhì)地堅實其體積就小,吸水量就少
    。因此
    ,煎煮花,葉
    ,全草類藥物
    ,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礦物類
    ,貝殼類藥物
    ,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傳統(tǒng)的加水方法
    ,是將藥物放入鍋內(nèi)
    ,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3-5厘米
    ,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過藥物表面3厘米為準(zhǔn)。這種加水方法
    ,簡便易行
    ,又很容易掌握。

      大家已經(jīng)了解了煎中藥的正確方法

    ,此外煎藥時還需注意以下問題:

      1、煎藥前的浸泡:藥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

    ,這是因為來源于植物類的中藥多是干燥品
    ,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藥材變軟,組織細(xì)胞膨脹后恢復(fù)其天然狀態(tài)
    ,煎藥時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 一般以花
    ,葉
    ,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1-1.5小時
    。以根
    ,種子
    ,根莖
    ,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2-3小時

      2、煎煮次數(shù):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

    。實踐證明
    ,湯劑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
    ,所以煎藥的次數(shù)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藥的溫度:煎藥溫度的高低

    ,中醫(yī)稱之為?火候?一般習(xí)慣上稱為?文火?或?武火?
    。所謂文火,就是弱火
    ,溫度上升緩慢,水份蒸發(fā)較慢
    。所謂武火
    ,就是強火
    ,溫度上升快,水份蒸發(fā)的也快
    。如煎藥時火候過強
    ,水份蒸發(fā)快,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
    ,也容易糊鍋
    。反之,火候弱
    ,煎煮的藥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
    ,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
    ,保持在微沸狀態(tài),可減慢水份的蒸發(fā)
    ,這樣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留取藥液量:一般指一劑藥經(jīng)兩次煎煮合并后的藥液量

    。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兩次服用。兒童取200-300毫升
    ,每日分兩到三次服用

      煎中藥的正確方法大家學(xué)會了嗎?正確合理地操作能讓讓藥材發(fā)揮最大藥效。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643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春季吃野菜 時尚又抗癌
    春季轉(zhuǎn)眼之間就要到了
    ,各種野菜長得蓬蓬勃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吃野菜也成為時尚之舉
    。野菜的吃法很多,可清炒,可煮湯
    ,可做餡
    ,營養(yǎng)豐富,物美價廉
    天冷為什么愛牙痛
    每年冬季
    ,尤其是在氣溫驟降的天氣里,到牙科就診的就會明顯增多
    。是為什么呢
    ?一般來說,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是口腔疾病
    ,如齲齒
    、急性牙髓炎、牙周炎
    、急慢性根尖周炎
    、牙本質(zhì)過敏、牙齒隱裂或根折等
    安全使用甲硝唑
    近年來甲硝唑在臨床的應(yīng)用愈來愈廣泛
    ,不僅用于滴蟲病和阿米巴病的治療
    ,還進一步用于慢性胃炎
    、潰瘍病的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基因檢測結(jié)果可能影響乳腺癌患者對手術(shù)方案的選擇
    《中華醫(yī)學(xué)信息導(dǎo)報》報道,最近
    ,美國的研究人員提出
    小兒腎炎
    疾病概述小兒腎炎一般指腎小球腎炎
    ,是一種雙側(cè)腎臟的彌漫性
    、非化膿性疾病。多發(fā)生于學(xué)齡兒童
    ,6-9歲最為常見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近20年來,更年期綜合征幾乎成了醫(yī)學(xué)上一個時髦的診斷
    。不少45~55歲的中年婦女
    ,因心慌、失眠多夢
    、潮熱
    、煩躁,還有的血壓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