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應(yīng)有煎熬標(biāo)準(zhǔn)
機(jī)器煎中藥不講究先后順序可能影響藥效委員建議:
煎煮時間不足
、不按程序煎藥
、藥材含量縮水……代煎煮中藥湯劑已成為滬上一些中藥店或者醫(yī)院頗受歡迎的人性化服務(wù)之一
。但由于至今沒有規(guī)范的行業(yè)標(biāo)準(zhǔn)
,中藥代煎方面也問題重重
。致公黨市委參政議政部部長方修仁在近日的市政協(xié)“社情民意”中建議
,加強對中藥代煎標(biāo)準(zhǔn)的研究
,并將之上升為代煎中藥的行業(yè)基本準(zhǔn)則
,保障市民利益
。
有煎熬標(biāo)準(zhǔn).png)
中藥代煎夏天最受歡迎
“大熱天在家煎煮中藥,簡直活受罪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背D暝卺t(yī)院看失眠癥的黃女士告訴記者,每到夏天
,總會在醫(yī)院預(yù)約代煎中藥的服務(wù)
,一次就能拿夠一周喝的湯藥劑
。雖然很方便
,但醫(yī)院代煎的中藥濃度要比家里淡很多,先煎
、后下的中藥次序也不能保證
,這是讓黃女士很頭疼的事。
煎煮中藥的具體方法
,要求包括先煎
、后下、烊化
、包煎等等
,在煎藥的時間長短、火候大小
、煎藥次數(shù)
、湯劑濃淡等方面,也比較講究
。
“目前
,已有一些中藥店或者醫(yī)院可代煎煮中藥湯劑,但由于至今沒有規(guī)范的行業(yè)標(biāo)準(zhǔn)
,存在煎煮時間不足
、不按程序煎藥、藥材含量縮水等情況
,影響了中藥療效
。”方修仁說
,如果不注意各種藥材在煎煮時的不同要求
,而進(jìn)行公式化的操作,藥物效用會大打折扣
。
忽略放藥順序影響藥效
記者從以中醫(yī)診斷為特色的岳陽醫(yī)院
、龍華醫(yī)院了解到,預(yù)約中藥代煎服務(wù)的病家數(shù)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尤其在夏天
。
在某中醫(yī)醫(yī)院藥房工作的金小姐告訴記者,中藥開方一般一次開7帖或14帖左右中藥,可供病家連續(xù)一到二周服用
。與病人在家一帖帖煎煮不同
,醫(yī)院代煎服務(wù)一般將7帖或14帖的藥全部倒入高壓鍋,并計算好相應(yīng)放入的水量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半m然湯劑可能會比自己煎煮淡一些,但每劑150cc-200cc的量對病家服用來說相對更科學(xué)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中藥代煎雖然很方便,但問題也不少
,比如先煎
、后下的放藥順序,機(jī)器煎煮會忽略這些順序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苯鹦〗阏f,比如薄荷
、沉香等芳香類中藥
,在煎煮時一般需后放入湯劑,而代煎服務(wù)
,往往會將中藥一起放入煎煮
,半途開鍋放藥的幾率相當(dāng)小,這也將直接影響或降低湯劑作用
。
建議制定代煎中藥基本準(zhǔn)則
“加強對中藥驗方的研究
,尋找對驗方所用中藥材的藥用成分更加科學(xué)的提取方法,并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化加工
,以克服諸如先煎
、后下等煎煮順序不同可能對藥效帶來的一些影響?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彼ㄗh
,對于煎煮方法上有特殊要求的中藥處方或需要根據(jù)病情狀況進(jìn)行適當(dāng)調(diào)整的部分中藥處方,醫(yī)生應(yīng)在方子上特別表明以提醒病人或代煎中藥者
。
中藥煎煮方法 熬中藥的正確方法
1
、浸泡:煎煮中藥之前首先要浸泡1h左右,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
。
2
、煎煮:通過煎煮能使藥效達(dá)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與藥材種類
、性質(zhì)有關(guān)
。一般中藥材煎30分鐘左右時間比較合適
,根據(jù)藥材的質(zhì)地不同,最佳的煎煮時間也有所不同
,15-60分鐘不等
,像解表類、清熱類的中藥
,以花葉為主的藥材15分鐘就可以
,而滋補類、根莖類
、礦物質(zhì)的中藥
,可以煎煮40-60分鐘。一般來講
,內(nèi)服中藥煎兩遍
,第一遍煎完以后再加水煎第二遍
。煎好的中藥如果藥味量比較少
,可以煎煮到200-400ml,藥味比較多的可以煎煮到500-650ml
,可以分兩次喝
。
3、器皿:煎煮藥材的器皿一般以瓦砂鍋最好
,現(xiàn)在的電子煎藥機(jī)也很方便
。
怎樣熬中藥?
問題一:在家怎樣熬中藥1.煎藥前的浸泡:藥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
、葉
、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一般為15分鐘
。以根
、種子、根莖
、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一般為半小時
。 2.煎煮次數(shù):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藥的溫度: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即強火)
,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弱火)
,保持在微沸狀態(tài),這樣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 4.煎煮時間: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30分鐘
,第二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分鐘。滋補類藥物煎煮時間可適當(dāng)延長
。 5.特殊藥的煎煮: 先煎藥:一些質(zhì)地堅硬的藥材
,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一般要先煎30 40分鐘,再與其它藥物混合后煎煮
。 后下藥: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fā)油或不宜長時間煎煮的藥物
,要在藥物煎好前5 10分鐘投入鍋內(nèi)。 包煎藥:一般是種子和各種花粉藥物
,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藥內(nèi)共煎煮
。 另煎兌入:一些貴重藥要單獨煎煮后,再將藥液兌入一起服用
。常見的有人參
,西洋參,鹿茸等
。 中藥的煎法 一
、煎藥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
、不銹鋼為宜
,嚴(yán)禁用鐵器。 二
、中藥入煎前應(yīng)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左右
。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厘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dāng)增加用水量
。 三
、煎藥時間應(yīng)根據(jù)藥性而定,一般藥為30分鐘
。解表藥
、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
,沸后煎15-20分鐘
。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
。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
。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 四
、煎藥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 五
、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藥”:煮沸10-15分鐘
,再加入其它藥同煎
。 2
、“后下藥”: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yù)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
。 3
、“溶化藥”:應(yīng)在其它藥煎至預(yù)定服藥量,取藥汁
,微火煎煮
,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
、“沖服藥”:將沖服藥調(diào)入煎好藥汁或開水中沖服
。 5、其它特殊藥物按醫(yī)囑煎煮
。 中藥的服法: 一
、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
,早
、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后服為宜
。 二
、丸藥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時最好將藥烊開服用
,便于吸收增強療效。 未煎藥需妥善保管
,防止受潮
、變質(zhì)。 怎么熬中藥
,如何服中藥
?--ZT 怎么熬中藥,如何服中藥
? (1)中藥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
,具體有:①每次將一劑中藥飲片材料放入煲內(nèi),加入清水
,觀察加水能否浸滿藥面
,不足時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時使中藥飲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趕時間
,此步驟可略去)
。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鐘。然后收至小火
,煎20-30分鐘使之成一碗
,用消毒紗布或咖啡格濾渣倒入杯內(nèi)
,溫?zé)岱谩"芤淮螌⑺幬锛搴煤?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可以將首劑和再煎的藥物混勻
,以便藥效均衡?(2)服藥方法也是給藥護(hù)理中重要的護(hù)理內(nèi)容。清代徐靈胎曾指出:“方雖中病
,而服之不得法
,非特乏功,反而有害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闭f明了服藥方法的重要性。在臨床實踐中也確有因服藥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響治療效果的
。因此
,在護(hù)理上必須正確執(zhí)行各種服藥方法。 ①湯劑的服法大致分為4種:分服:即是將每天1劑中藥
,分2-3次等量分服
。對老人小兒服藥有困難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數(shù)或濃煎后服用。頓服:將1劑湯藥1次服下
,以取其量大力峻
、快速起效之作用。連服:是指在短時間內(nèi)連續(xù)給予大劑量藥物的服用方法
。意在短時間內(nèi)
,使體內(nèi)達(dá)到較高的藥物濃度。②中成藥服服法一般分送服
、沖服
、調(diào)服、含化及喂服等
。送服:是將藥放入口內(nèi)
,用溫開水或藥引、湯劑送服
。沖服:即將藥物放入杯內(nèi)
,用溫開水、藥引等沖成懸混液后服用
。調(diào)服:是將一些散劑用溫開水或白酒
、醋等液體調(diào)成糊狀后口服。如安宮牛黃丸
、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給藥
。含化:是將丸、丹劑含......>>
問題二:中藥怎么熬
?大概熬多久
?把中藥放到砂鍋了熬
,,一般中藥都要煎兩遍的
,第一遍加水多點
,煎好后,把藥汁倒出來
,再少加點水煎第二遍
,煎好后把兩次的藥汁合到一起,分兩次喝
。涼了的話
,得先熱一下,要求涼著喝的中藥很少
。
問題三:中藥一般需要熬多長時間才有效
?你好,因為這問題吃中藥的人都遇到
,所以具體說下:
1
,一般中藥如果量多點,都采取煮兩次的方法
,每次都是水沸騰后再用小火煮半小時就可以
。
然后把兩次的藥混勻分3到5次吃完。
2
,如果藥量較少
,也可采取只煮一次,煮45分鐘左右的方法
。
3
,有先煮的藥,那根據(jù)醫(yī)生要求做
,一般先煮半小時,也有需要先煮一個甚至兩個小時的
。
后放的藥
,一般是每次煮的最后5分鐘放入。
問題四:中藥怎么熬中藥煎煮具體方法: 1
、先用冷水(高出藥面少許)充分浸泡20~30分鐘
,目的是使藥物完全滲透,煎煮時便于藥物龔效成份溶解
。
2
、煎藥前,水不足時需再加水
,以水高出藥面3--4厘米為易
。
3
、大火煮開后,再慢火(小火)使藥液保持較小沸騰即可
。從煮開后算起
,時間約20分鐘。
4
、以上為頭煎
,倒出煎好的藥液,再加冷水(等砂鍋稍冷卻后再加水
,這樣砂鍋不易破裂
。)量比頭煎時稍少,大火煮開
,再小火煮約15分鐘即可
。些為二煎。
5
、頭煎
、二煎藥液合起來(約300~500毫升),分?jǐn)?shù)次溫服
。
希望能幫上你
。
中藥煎藥的方法
煎中藥有九個細(xì)節(jié)
1.器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藥煎煮最好用陶罐
、砂鍋或不銹鋼器皿等
,切忌鐵、鋁等易腐蝕器皿
。
2.浸泡 如同打豆?jié){前需要浸泡黃豆一樣
,煎煮中藥前,應(yīng)先用冷水將中藥浸泡1—2小時(除用醋
、酒泡的藥)
,至少也要20分鐘。
3.用水 煎藥用自來水即可
,水量要浸過藥材表面1—3厘米
。藥材過多或易吸水的可適當(dāng)增加。 4.火候 煎煮時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藥液后
,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
5.鍋蓋 通常,剛開始煎藥時須蓋緊鍋蓋
,待水沸時可用兩根筷子撐起鍋蓋
,留些縫隙讓蒸氣排出。有些中藥含有揮發(fā)成分,如薄荷
、藿香等解表類藥物以及西洋參等貴重藥材
,煎煮過程中其有效成分易發(fā)散到空氣中,則須蓋著蓋子熬
。
6.操作 煎藥時要注意攪拌藥料
,讓藥液充分煎透。每劑中藥一般煎兩次
,第二次時間可略短
。有些藥物需要區(qū)別對待,如先煎
、后下
、沖服等,中藥師都會在抓藥時講明
。
7.時間 熬藥時間長短直接影響藥效
。中藥煎煮時間從藥液煮沸之后開始計時,一般治療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藥熬10—15分鐘即可
,補益類中藥則需煎煮40—60分鐘
,其余的中藥煎煮20—25分鐘即可。
8.再熱 為節(jié)約時間
,很多人會一次煎制出幾天的藥量
,藥液再加熱時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達(dá)到飲用溫水的溫度即可
。通常采用文火
,藥液剛有沸騰即可,放涼些飲用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
,加熱中藥一般不建議用微波爐。中藥的成分非常復(fù)雜
,用微波爐加熱中藥時
,產(chǎn)熱的過程可能使藥材在分子水平遭到破壞,失去一部分效能
。醫(yī)院煎煮的用塑料袋密封的湯劑
,最好將其放到器皿里,再倒入熱水加熱
。
9.存放 保存時要放到密閉容器里,置于陰涼處或冰箱冷藏室
,前者可存放2天左右
,后者一般可存放5天左右
熬中藥的講究和服用方法
熬中藥的講究和服用方法
中醫(yī)中藥在治病保健方面有其獨特的療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面對大包小包的中草藥
,不知如何煎服為好
。下面是我為大家?guī)淼陌局兴幍闹v究和服用方法的知識,歡迎閱讀
。
要選好煎熬中藥的容器
煎熬中藥最好是沙鍋
,陶瓷瓦罐(鋁制品、搪瓷器也可用)
,忌用鐵器
。因為陶瓷化學(xué)性質(zhì)穩(wěn)定,在藥物水煎復(fù)雜的化學(xué)應(yīng)中
,不會?干擾?藥物的合成與分解
,導(dǎo)致影響藥效。而我們常用的鐵鍋容器在藥物煎煮過程中
,極易同中藥內(nèi)所含的鞣酸質(zhì)
、甙類等成份起反應(yīng),造成藥物的療效降低或失效
,以至發(fā)生反作用
,所以不宜使用。
中藥的煎法
一
、煎藥容器以砂鍋
、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
,嚴(yán)禁用鐵器
。
二、中藥入煎前應(yīng)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左右
。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厘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dāng)增加用水量。
三
、煎藥時間應(yīng)根據(jù)藥性而定
,一般藥為30分鐘。解表藥
、清熱藥
、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鐘
。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后
,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
。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
,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
四、煎藥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
。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
要掌握服用方法。
中草藥有?冷服?
、?熱服?之說
,服藥時間也有講究。
溫服法:即藥液不涼不熱時服用
,一般藥物和補藥多用此法
。
熱服法:趁藥液比較熱時服用。熱服可發(fā)汗解表
,治療內(nèi)寒癥
,可助祛除沉寒痼疾,寒藥熱服可治假寒真熱證
。
寒服法:將藥液放涼或冷藏后服用
。此法用于治療內(nèi)熱癥,寒服可助清解熱毒
。
頓服法:即一次將藥服完
,能迅速發(fā)揮藥效,適用于治療重病和胃腸道疾病
。
頻服法:即數(shù)次頻飲或含咽
,此法多用于咽喉疾病。
沖服法:因沉香
、木香等芳香藥久煎影響藥效
,故先將藥物置入杯中,趁熱將湯藥沖入杯內(nèi)
,溫浸片刻后再服之
。
調(diào)服法:此法多用于犀角、羚羊角
、牛黃
、田七等藥物。一般將這些藥物另行研成粉末
,用適量湯劑調(diào)和或用水
、酒、醋
、蜂蜜
、蔗糖等調(diào)勻服下。
送服法:丸
、散
、丹
、膏等用溫開水送服;祛寒藥用淡鹽水送服;活血化淤藥用酒送服均可助藥效。
含化法:將藥丸或藥片含在口中
,讓其逐漸在口中溶化,以發(fā)揮療效
。
空腹服法:空腹服藥就是在飯前半小時或飯后兩小時服藥
。主要用于驅(qū)蟲、攻下或治療四肢血脈病
。
飯前服法:飯前30-50分鐘服藥
,治療虛證和腸胃病時常選此法。
飯后服法:飯后15-20分鐘服藥
,治療心肺疾病時常選此法
。
解表藥一般宜溫服,為了達(dá)到發(fā)汗的目的;解毒藥
、止咳藥
、清熱藥則應(yīng)冷服;滋補藥宜空腹溫服,易于消化吸收
,但量不宜太多;安神藥在睡前半小時
,以加強藥物作用;脾胃虛弱者宜飯后服藥,對胃腸有較強刺激的藥物更應(yīng)飯后服;瀉下藥須空腹時服
,而不宜于夜間服用
,大便通暢后則應(yīng)停藥;嘔吐病宜少量多次飲藥,減輕胃的負(fù)擔(dān)
,或先服姜汁少許
,以降逆止嘔;中藥不宜用茶水和乳汁送服,因茶葉
、乳汁易和某些藥物發(fā)生化學(xué)作用
,降低藥效。
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1) 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藥物的溶解度
,降低藥物的毒性
,充分發(fā)揮療效。①礦石類:貝殼類
、角甲類藥物
,因質(zhì)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必須先煎
。②有毒的藥物:如烏頭、附子
、商陸等等
,要先煎1~2小時
,先煎、久煎能達(dá)到減毒或去毒的目的
。③某些植物藥:如天竺黃
、火麻仁、石斛
、只有先煎才有效
。2) 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揮發(fā)油的損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壞
。①氣味芳香
,含揮發(fā)油多的藥物;②不宜久煎的藥物3)包煎 ①花粉類藥物;②對含淀粉、粘液質(zhì)較多的藥物如車前子在煎煮過程中易粘鍋糊化
、焦化
,故需包煎。③對附絨毛藥物
,如旋覆花等
,采取包煎,可避免由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
,引起咳嗽
。4)烊化沖入 對于一些膠類或糖類,粘性大
,如阿膠
、鹿角膠、蜂蜜
、飴糖等等
,宜加適量開水溶化后,沖入湯液中或入湯液中烊化服用
。如若混煎
,會導(dǎo)致藥液的粘性大,影響其它成分的溶出
,膠亦受一定損失
。
一副中藥應(yīng)該煎煮幾次為好?
一般而言,一副中藥在煎煮兩次后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為降低
,故以煎煮兩遍為佳
。但對于藥量較大的處方,在兩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較多
,可再煎第三遍
,改為一日3次服用,以節(jié)約中藥資源
,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療效
。
喝中藥的禁忌及注意事項
喝中藥的禁忌
,雖然在現(xiàn)今這個社會,西藥的種類繁多
,但是還是不少疾病需要喝中藥來治療
,中藥并不是西藥那么普遍使用,那么喝中藥的'禁忌有哪些呢?這也是很多人關(guān)心的問題
。以下就給你詳細(xì)介紹一下:
一
、在服用中藥的時候千萬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里含有鞣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