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療|肝癌
運用"三辨"
、"三法"
、"三忌"、"三要",作為治療肝癌的措施
,使多數(shù)患者改善 癥狀,延長 生命,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1)辨虛扶正:本病的形戍
,是由正氣先虛,而后邪氣居之
,導致氣滯血淤
,聚痰釀毒,相互搏結而成
。前人有言:"壯人無積
,虛人則有之。"在治療時
,側重扶正固本
,增強自身抗癌作用,為怯邪創(chuàng)造必須的條件
。
|治療|肝癌.png)
(2)辨證襖祛邪:本病的致病之邪有氣滯
、血淤、濕痰等
,治療宜行氣散結
,活血消腫,清熱解毒及蟲類
搜逐等法
。祛邪的目的,要求達到散結化積以制癌
。
(3)辨病選藥:如氣虛選人參
、黨參、黃芪
、白術
、山藥、甘草等;血虛選當歸
、白芍等;陰虛選天冬
、麥冬、南北沙參
、玉竹
、女貞子、旱蓮草、生地
、生鱉甲
、龜甲等;陽虛選肉桂、仙靈脾
、補骨脂
、五加皮、韭菜子等;余如百合
、扁豆
、桑寄生、川斷
、杜仲
、核桃枝、胡麻仁也可隨證選用
。氣滯選木香
、烏藥、香附
、枳殼
、小回香、八月札
、郁金等;淤血選用乳香
、沒藥、桃仁
、紅花
、元胡、三七
、大黃
、丹皮、赤芍
、姜黃等
,不宜用三棱、莪術
、地鱉蟲
、山甲等破血之品。濕痰選厚樸
、枳殼
、鮮南星、生半夏
、生米仁
、豬苓、瓜簍、貝母
、海藻
、防己、蛤殼
、僵蠶
、黃藥子、石菖蒲
、山慈菇
、冰球子等。清熱解毒的抗癌藥可選白花蛇舌草
、七葉一枝花
、蒲公英、半枝蓮
、白英
、紫草、龍葵
、牛黃
、魚腥草、敗醬草等
。在合理使用方藥的時候
,還要注意飲食的禁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啥喑孕迈r蔬菜和蘿卜
、胡蘿卜、扁豆
、米仁
、百倉、海帶
、紫草以及菌類中的猴頭
、銀耳、蘑菇
、等,也可吃些蛤類
、魚刺
、龜鱉、等
,對病有益
。
肝癌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采用辨證分型治療肝癌,以下是常見的治療肝癌的藥方:
肝氣郁結 右脅部脹痛,胸悶不舒
,善太息
,食少納呆,時有腹瀉
,右脅下腫塊
,舌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健脾
、理氣活血,方藥選用柴胡疏肝散加減:復合型破壁靈芝孢子粉6克
、柴胡10克
、川芎10克、杭芍20克
、陳皮10克
、青皮10克、香附10克
、郁金15克
、八月扎30克、苡米30克
、砂仁10克
、玫瑰花6克、谷芽20克
、甘草10克
。
氣滯血瘀 脅下痞塊巨大,脅痛引背
,拒按
、入夜更甚,脘腹脹滿
,食欲不振
,大便溏結不調,倦怠乏力
,舌質紫暗有瘀斑瘀點
,脈沉細或弦澀。治則:行氣活血
、化瘀消積
。復合型破壁靈芝孢子粉6克、柴胡10克
、當歸10克
、桃仁10克
、穿山甲10克、三棱10克
、術15克
、元胡20克、水蛭6克
、土元10克
、丹參10克、郁金10克
、山慈菇15克
、白花蛇舌草20克、石見穿20克
、蜈蚣2條
、蛇六谷20克。
濕熱聚毒 心煩易怒
,身目發(fā)黃
,口干口苦,納食減少
,腹部脹滿
,脅肋刺痛,溲赤便干
,舌質紫暗
,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shù)
。治則:清熱利膽
、瀉火解毒,茵陳蒿湯加減:茵陳20克
、大黃9克
、梔子10克、金錢草20克
、蚤休20克
、苡仁30克、蜂房10克
、鐵樹葉20克
、冬凌草20克、半枝蓮20克
、水紅花子15克
、羊蹄根10克。
肝陰虧虛 脅肋疼痛
,五心煩熱
,頭暈目眩,食少腹脹
,青筋暴露
,甚則嘔血、便血
、肌膚瘀斑瘀點
,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治法:養(yǎng)陰柔肝
,涼血解毒。方藥選用一貫煎合犀角地黃湯化裁:生地15克
、沙參10克
、麥冬10克、當歸10克
、枸杞15克
、川楝子10克、鱉甲10克
、丹皮10克
、三七3克、旱蓮草10克
、水牛角30克
、雙花30克、紫草20克
、蜈蚣2條
。
肝癌治療原則的中醫(yī)治療肝癌方法原則
肝癌從中醫(yī)治療來說,分為如下幾個型: 主證:胸悶腹脹
,納呆乏力
,兩脅竄痛或腫痛,肚腹結塊
,推之不移
,舌淡紅或暗紅或邊有瘀斑,苔薄白或微黃
,脈弦
。
治則: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佐以健脾
。
方藥:小柴胡湯加味。柴胡
、黃芩
、郁金
、莪術、陳皮
、大黃
、赤芍,炒白術
、制鱉甲
,白花蛇舌草、半枝蓮
、石見穿
、巖柏等。 主證:神疲乏力
,納呆消瘦
,腹脹腹?jié)M,脅痛肢楚
,足腫
,舌淡胖,苔白膩
,脈弦滑或濡
。
治則:益氣健脾化濕,佐以疏肝活血
、軟堅化痰
。
方藥:四君子湯加味。黨參或太子參
、白術
,茯苓、白扁豆
、紅藤
、菝葜、生龍牡各
,八月札
、大腹皮、炙鱉甲
、地龍
,姜半夏等。 主證:黃疸日深
,經(jīng)久不退
,色晦暗,面黎黑
,發(fā)熱脅痛
,惡心納差
,口苦干,小便短赤
,舌紅或絳
,苔黃糙或焦黃,脈弦或滑數(shù)
。
治則:清利肝膽濕熱,佐以活血化瘀
。
方藥:茵陳蒿湯合鱉甲煎丸加減
。茵陳、金錢草
、半枝蓮
、半邊蓮、敗醬草
、生苡仁
、紅藤各,山梔
,大黃
,黃芩、郁金
、八月札等
。 主證:煩熱口干,低熱盜汗
,形體消瘦
,肌肉酸痛,小便短赤
,吐血便血
,或腹水經(jīng)久不退,舌紅少苔或光剝有裂紋
,脈弦數(shù)或細澀
。
治則:滋陰柔肝養(yǎng)血,佐以軟堅
。
方藥:滋水清肝飲合蘭豆楓楮湯加減
。生地、茯苓
、白芍
,山萸肉、當歸
、丹皮
、澤瀉
、澤蘭、路路通
、楮實子
、柴胡、山梔各
,鱉甲
、龜板等。 主證:患者無明顯癥狀
,僅有腹部包塊
,或輕微乏力、納差
、腹脹等
,舌淡紅,苔薄白
,脈平
。
治則:健脾益氣,軟堅化痰
。
方藥:四君子湯加減
。太子參、炒白術
,茯苓
、生牡蠣、紅藤
、野葡萄藤等
。
肝癌的治療,任重道遠
,需要中外專家長期的摸索才能實現(xiàn)
。
求中醫(yī)藥方治療肝癌
原發(fā)性肝癌 1)肝氣郁結證。 主證:右脅脹痛
、墜疼
,胸悶不舒,惱怒后加重
,飲食減少
,肝腫大,舌苔薄白
,脈弦
。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化滯。 方藥:逍遙散加味(《和劑局方》)
。柴胡12g
,當歸12g,白芍15g
,白術10g
,茯苓10g,郁金10g
,香附10g
,八月札30g,甘草4g
,沙苑子15g
,青皮10g。 肝痛甚加川楝宇
、玄胡索;肝郁化火加丹皮
、山梔
。 分析:本方以柴胡、郁金
、香附
、青皮疏肝理氣,解郁止痛
;當歸
、白芍、沙苑子柔肝養(yǎng)血
;八月札理氣活血
;白術、茯苓
、甘草健脾和中
,配合而成疏肝理氣,和營健脾的方劑
。 2)氣滯血瘀證
。 主證:脅痛如錐刺,痛牽腰背
,固定不移
,入夜劇痛,納差
,惡心
,脘腹脹悶,脅下痞硬,呃逆噯氣
,舌苔淡白
,質紫暗,舌邊尤甚
,呈紫斑狀
,脈弦澀。 治法:破瘀散結
,行氣解毒
。 方藥:化瘀湯(《陜西中醫(yī)》1991,11
。484)
。丹參、白花蛇舌草
、大黃
、醋鱉甲各30g,川楝子
、當歸
、莪術、穿山甲
、山梔各15g
,赤芍、醋香附各20g
,蜈蚣5條
,郁金10g。 分析:本方以穿山甲
、莪術
、大黃破瘀散積,川楝子
、醋香附理氣化滯
,白花蛇舌草、山梔清熱解毒
,丹參
、當歸養(yǎng)血和營,鱉甲滋陰軟堅
,郁金理氣活血
,蜈蚣開達肝氣,全方以化瘀理氣為主
,兼及挾正
。 3)肝膽濕熱證
。 主證:肝區(qū)疼痛,發(fā)熱黃疸
,煩躁難眠
,口苦、口干
,惡心作嘔
,納食減少,大便干燥
,小便短赤不利
,肝大不平,質硬伴腹水
,肝功損害
,膽紅質升高,舌質紅或紅絳
,苔黃膩
,脈弦或弦滑數(shù)。 治法:清利肝膽濕熱
。 方藥:龍膽瀉肝湯(《和劑局方》)
。龍膽草3g,黃芩9g
,梔子10g
,木通3g
,車前子草9g
,當歸9g,柴胡9g
,生地黃9g
,澤瀉9g,甘草3g
。 胸腹脹痛
,大便秘結,小便赤澀加大黃9g
、瓜蔞30g
;黃疸重加茵陳15g、白毛藤24
、郁金12g
;口干重加石斛12g、知母10g
;腹水重加生薏米24g
、絞股藍20g
、豬苓15g。 分析:本方以龍膽草瀉肝火
,清下焦?jié)駸?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黃芩、梔子清熱瀉火
,柴胡疏肝
,當歸活血,地黃涼血養(yǎng)陰
。瀉中有補
,疏中有養(yǎng),使瀉火而不傷陰
。再配以木通
、車前、澤瀉使?jié)駸釓男”愠?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甘草調和諸藥
,瀉火解毒。全方既可瀉肝膽實火
,又有清利下焦?jié)駸岬淖饔谩?4)脾虛濕困證
。 主證:腹脹,有時腹瀉
。肝臟腫大
,質硬不平,肝功能輕度損害
,下肢浮腫或有腹水
。舌質淡,苔薄膩
,脈滑或濡
。 治法:益氣、健脾
、化濕
。 方藥:四君子湯(《和劑局方》)。黨參15g
,白術12g
,茯苓15g,甘草4g
。 上腹脹滿加枳實
、厚樸,腹瀉加神曲
、麥芽
、焦山楂
,全腹脹滿加烏藥、檳榔
、大腹皮
、降香、沉香
,腹水再加車前子
、豬苓,濕滯加蒼術
、厚樸
。 分析:方中黨參補氣,白術健脾化濕
,兩者配合有健脾益氣之功
。茯苓淡滲,與白術配合健脾利濕
。甘草甘平
,配合黨參以益氣和中。本方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脹的功效
。對肝癌脾虛而致積聚
,腹水等病機均為運用。 5)肝腎陰虧證
。 主證:脅肋隱痛
,綿綿不休,納少消瘦
,低熱盜汗
,五心煩熱,頭暈目眩
,黃疸尿赤
,或腹脹如鼓
,青筋暴露
,嘔血,便血
,皮下出血
,舌紅少苔,脈細虛數(shù)
。 治法:養(yǎng)血柔肝
,滋陰益腎。 方藥:一貫煎(《柳州醫(yī)話》)
。北沙參9g
,麥冬9g
,當歸9g,生地黃30g
,枸杞子15g
,川子6g。 煩熱眩暈加女貞子15g
、旱蓮草30g
、生龜板20g、生鱉甲20g
、山茱萸15g
,低熱盜汗加白芍15g、丹皮15g
、嫩青蒿10g
;乏力腹脹加生黃芪20g、茯苓皮30g
、半邊蓮30g
。 分析:本方重用地黃、枸杞子
,滋陰養(yǎng)血以補肝腎之陰
;沙參麥冬和胃養(yǎng)陰;當歸養(yǎng)肝活血
;川楝子疏肝止痛而性寒不燥
。全方滋養(yǎng)肝腎,疏肝理氣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675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