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咯血是怎么回事
咯血是由于氣道內(nèi)包括氣管、支氣管,肺泡內(nèi)出血后
,血液經(jīng)氣道咳出
。咯血屬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癥狀之一,在小兒不如成人多見
。
引起小兒咯血的原因很多
,呼吸道的感染仍然是第一位的原因
,炎癥破壞了氣道粘膜表面
,并侵蝕到附近的血管
,在咳嗽的促發(fā)下,血管裂出血而引起咯血
,輕則表現(xiàn)為痰中帶血絲、血塊
。一般血色呈粉紅色或紅色,有時血與肺內(nèi)分泌物相混呈粉色泡沫樣痰
。重則引起大咯血,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小量咯血并不能說明疾病不重
,比如嚴重的肺出血時甚至沒有咯血癥狀
,也就是說氣道內(nèi)出血的嚴重程度與咯血量的多少不是一致的。另外
,氣管、支氣管異物
、支氣管擴張
、先天性支氣管
、肺發(fā)育畸形
、寄生蟲感染
、心血管系統(tǒng)疾患、腹腔疾患
、血液系統(tǒng)疾患等也都可以表現(xiàn)為咯血
。

在分析咯血的原因之前,首先還要區(qū)分究竟是咯血還是嘔血
,的確有一部分家長不能清楚說明血究竟是咳出來的
,還是吐出來的。嘔血則是指食管
、胃或十二指腸上部有大量出血
,血液貯積在胃內(nèi)
,刺激胃壁神經(jīng)
,引起惡心
、嘔血
,由于嘔出的血液多經(jīng)過胃酸處理
,一般呈暗紅色或咖啡色
,并混有食物
,還伴有上腹不適
,并相繼出現(xiàn)黑便
。大便色黑
,如瀝清樣。
咯血是小兒呼吸道疾病的癥狀之一
,也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信號,因此即使是小量咯血也不容忽視
,由于咯血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之間不一定呈平行表現(xiàn),應(yīng)及時去醫(yī)院就診
,積極找出病因
,以利疾病的治療。
咳嗽突然咳血怎么回事
痰檢查有助于發(fā)現(xiàn)結(jié)核桿菌
、真菌、細菌
、癌細胞、寄生蟲卵
、心力衰竭細胞等;下面是我整理的咳嗽突然咳血怎么回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
咳血是怎么回事
引起咯血的疾病并不局限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
,盡管大咯血是呼吸系統(tǒng)中常見的疾病。
引起咯血的各種疾病的表現(xiàn)
。
1.呼吸系統(tǒng)疾病
如肺結(jié)核、支氣管擴張
、支氣管炎
如肺結(jié)核、支氣管擴張
、支氣管炎、肺膿腫
、肺癌、肺炎
、肺吸蟲病
、肺阿米巴病
、肺包蟲病、肺真菌病
、肺囊蟲病、支氣管結(jié)石
、肺部轉(zhuǎn)移性腫瘤、肺腺瘤
、矽肺等
。
這些炎癥導致支氣管黏膜或病灶毛細血管滲透性增高,或黏膜下血管壁潰破
,從而引起出血。
2.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
常見的.有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
、高血壓性心臟病、肺動脈高壓
、主動脈瘤、肺梗死及肺動靜脈瘺等
。
3.外傷
胸部創(chuàng)傷、挫傷
、肋骨骨折、槍擊
、爆炸傷和醫(yī)療程序,如胸膜或肺穿刺
、活檢檢查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偶爾也可引起咯血。
4.全身出血性傾向性疾病
常見的如白血病
、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
常見的如白血病
、血友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
、肺出血型鉤端螺旋體病
、流行性出血熱
、肺型鼠疫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
、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等
。
5.其他較少見的疾病或異常情況
如替代性月經(jīng)(不從出血)
、氧中毒
、肺出血腎炎綜合征、支氣管擴張
、鼻竇炎、內(nèi)臟易位綜合征等。
臨床表現(xiàn)
咯血伴有發(fā)熱
,多見于肺結(jié)核、肺炎
、肺膿腫
、肺出血型鉤端螺旋體病
、流行性出血熱、支氣管癌等
。
胸痛咯血,常見于大葉性肺炎
、肺栓塞、肺結(jié)核
、支氣管癌。
咯血伴嗆咳
,可見于支氣管癌
、支原體肺炎等
。
咯血伴皮膚黏膜出血
,可見于血液病(如白血病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等
。
咯血伴黃疸,多見于鉤端螺旋體病
、大葉性肺炎、肺梗塞等
。
咳血的檢查
1.病史詢問
出血為初次或多次。
如為多次
,與以往有無不同
。
青壯年咳嗽咯血伴有低熱者應(yīng)考慮肺結(jié)核。
中年以上的人
,尤其是男性吸煙者應(yīng)注意肺癌的可能性;須細致詢問和觀察咯血量色澤,有無帶痰
,詢問個人史時須注意結(jié)核病接觸史
,多年的吸煙史,月經(jīng)史,職業(yè)性粉塵接觸史
,生食螃蟹等
。
咯血伴胸痛者多見于肺梗死、肺炎球菌性肺炎;咯血伴嗆咳者多見于支氣管肺癌
,血痰見于肺膿腫;大量咯血者多見于空洞性肺結(jié)核,支氣管擴張動脈瘤破裂等
。
國內(nèi)文獻報告
,無黃疸型鉤端螺旋體病也有引起致病的大咯血
。
2.體格檢查
對咯血患者均應(yīng)做胸部細致反復的檢查。
有些慢性心、肺疾病可并杵狀指(趾),進行性肺結(jié)核與肺癌患者常有明顯的體重減輕
。
有些血液病患有全身出血性傾向
。
3.實驗室檢查
痰檢查有助于發(fā)現(xiàn)結(jié)核桿菌
、真菌
、細菌
、癌細胞、寄生蟲卵
、心力衰竭細胞等;出血時間
,凝血時間
,凝血酶原時間
,血小板計數(shù)等檢查有助于出血性疾病診斷;紅細胞計數(shù)與原紅蛋白測定有助于推斷出血程度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提示寄生蟲病的可能性
。
4.器械檢查
(1)X線檢查
咯血患者均應(yīng)做X線檢查,胸部透視
,胸部平片體層攝片
,有必要時可做支氣管造影協(xié)助診斷
。
(2)CT檢查
有助于發(fā)現(xiàn)細小的出血病灶。
(3)支氣管鏡檢查
原因不明的咯血或支氣管阻塞肺不張的患者
原因不明的咯血或支氣管阻塞肺不張的患者應(yīng)考慮支氣管鏡檢查
,如腫瘤
、結(jié)核異物等
,同時取活體組織病理檢查等
。
(4)放射性核素鎵檢查
助于肺癌與肺部其他包塊的鑒別診斷
。
咳血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科屬5診斷要點6辨證分析7咳血的辨證治療 7.1燥熱傷肺 7.1.1癥狀7.1.2證候分析7.1.3治法7.1.4方藥治療 7.1.4.1方藥7.1.4.2單方驗方 7.1.5飲食療法 7.1.5.1推薦食材7.1.5.2推薦食療方7.2肝火犯肺 7.2.1癥狀7.2.2證候分析7.2.3治法7.2.4方藥治療 7.2.4.1方藥7.2.4.2單方驗方 7.2.5飲食療法 7.2.5.1推薦食材7.2.5.2推薦食療方 7.2.6針灸治療 7.3陰虛肺熱 7.3.1癥狀7.3.2證候分析7.3.3治法7.3.4方藥治療 7.3.4.1方藥7.3.4.2單方驗方 7.3.5飲食療法 7.3.5.1推薦食材7.3.5.2推薦食療方 7.3.6針灸治療 7.4痰熱壅肺 7.4.1癥狀7.4.2飲食療法 7.5氣虛血瘀 7.5.1癥狀7.5.2飲食療法8其他療法 8.1耳針療法 9咳血患者飲食禁忌10預防調(diào)護11關(guān)于血證12參考資料附:1治療咳血的穴位2治療咳血的方劑3治療咳血的中成藥4咳血相關(guān)藥物5古籍中的咳血 1拼音 ké xuè
2英文參考 hemoptysis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3概述 咳血為病名[1]
。血證之一。又稱嗽血(見《癥因脈治·嗽血論》)[1]
。《中醫(yī)藥學名詞》作咯血[2][3]。是指以咯血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疾病[2]
。即患者咳嗽而出血
,痰中帶血絲
,或痰血相兼的表現(xiàn)[3]。血由肺而來
,經(jīng)氣道咳嗽而出
,或痰中帶有血絲
,或痰血相兼,或純血鮮紅
,間夾泡沫,均稱為咳血[4]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妊煞谓j(luò)受損所致[4]
。因肺為嬌臟,又為臟腑之華蓋
,喜潤惡燥
,喜清惡濁
,不耐寒熱
,故邪氣犯肺
,使肺失清肅則為咳嗽,損傷肺絡(luò)
,血溢脈外,則為咳血[4]
。
咳血來自肺臟者
,多因外感風熱燥火,或木火刑金
,陰虛火動,灼傷肺絡(luò)所致[1]。
《丹溪心法·咳血》說:“咳血者
,嗽出痰內(nèi)有血者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癥因脈治·嗽血論》說:“咳血即嗽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醫(yī)林繩墨·血論》:“從嗽而來于肺者為咳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癥因脈治·吐血咳血總論》:“咽中胃管嘔出名吐血,喉中肺管嗽出名咳血
。”
《赤水玄珠》卷九:“嗽出痰內(nèi)有血者
,名咳血
,又云嗽血
。其因有二,熱壅于肺者易治
,不過涼之而已,久嗽損于肺者難治
,此已成勞也
。”
《張氏醫(yī)通·諸血門》:“咳血者
,因咳嗽而見血
,或干咳
,或痰中見紅絲血點一兩口,氣急喘促
。此雖肺體自燥
,亦為火逆,咳傷血膜,而血隨痰出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我肆锻杓娱T冬
、五味、清金壯水為主
,略兼阿膠
、貝母
、百合、款冬
、紫菀
,潤肺止咳之劑。血止后胃虛少食
,氣息不續(xù)者,劫勞散去半夏加紫菀茸及瓊玉膏調(diào)理之
。咳血久而成勞
,或勞而咳血
,肌肉消瘦
,四肢倦怠
,五心煩熱,咽干頰赤
,心沖潮熱,盜汗減食
,異功散加阿膠
,或四君子加黃芪、鱉甲
、麥冬、五味
。陰虛火動而咳血
,或痰中有血星如珠者
,生料六味丸加茜根
、烏賊骨、童便
。”
咳血可見于西醫(yī)的支氣管擴張
、肺炎
、肺部結(jié)核、肺癌等疾病[1]
。
4科屬 中醫(yī)內(nèi)科
5診斷要點 1、血經(jīng)咳嗽而出
,血色鮮紅或暗紅
,常間夾泡沫或痰血相兼
。
2
、多有肺系疾患的病史。咳血前有胸悶
、喉癢等癥
。
3、X線胸透或攝片
、纖維支氣管鏡等檢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姺尾坑嘘P(guān)病變
。
4、應(yīng)注意與吐血相鑒別
,要排除鼻腔或口腔的出血
。
6辨證分析 咳血總由肺絡(luò)受損所致
。因肺為嬌臟
,喜潤惡燥
,不耐寒熱
,故外感風熱燥邪
,或肝火上逆犯肺,陰虛肺熱等
,損傷于肺,使肺失清肅
,肺絡(luò)受損
,血溢脈外,則為咳血
。治以清肺、瀉火
、降氣
、平肝
、養(yǎng)陰
、止血為大法。在用藥上忌用升散
、燥熱之品,以免氣火升騰
,耗液灼津,加重咳血
。
來自肺臟者,多因外感風熱燥火
,或木火刑金
,陰虛火動
,灼傷肺絡(luò)所致[1]
。
《赤水玄珠》卷九:“嗽出痰內(nèi)有血者,名咳血
,又云嗽血。其因有二
,熱壅于肺者易治,不過涼之而已
,久嗽損于肺者難治,此已成勞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稄埵厢t(yī)通·諸血門》:“咳血者
,因咳嗽而見血,或干咳
,或痰中見紅絲血點一兩口
,氣急喘促。此雖肺體自燥
,亦為火逆,咳傷血膜
,而血隨痰出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我肆锻杓娱T冬、五味
、清金壯水為主,略兼阿膠
、貝母
、百合
、款冬、紫菀
,潤肺止咳之劑。血止后胃虛少食
,氣息不續(xù)者
,劫勞散去半夏加紫菀茸及瓊玉膏調(diào)理之
。咳血久而成勞
,或勞而咳血
,肌肉消瘦
,四肢倦怠
,五心煩熱
,咽干頰赤,心沖潮熱
,盜汗減食
,異功散加阿膠
,或四君子加黃芪、鱉甲
、麥冬、五味
。陰虛火動而咳血
,或痰中有血星如珠者
,生料六味丸加茜根、烏賊骨
、童便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7咳血的辨證治療
7.1燥熱傷肺
咯血·燥熱傷肺證(hemoptysis with syndrome of drynessheat injuring lung[2])是指燥熱傷肺
,損傷肺絡(luò)
,以喉癢咳嗽
,痰中帶血,口干鼻燥
,或有身熱,舌紅少津
,苔薄黃,脈數(shù)等為常見癥的咯血證候[5]
。
7.1.1癥狀 喉癢咳嗽,痰中帶血
,口干鼻燥
,或有身熱
,舌紅,少津
,苔薄黃
,脈數(shù)[4][6][5]。
7.1.2證候分析 燥熱傷肺
,肺失清肅,肺絡(luò)受損:感受風熱燥邪
,損傷于肺
,使肺失清肅,肺絡(luò)受損
,故致喉癢咳嗽
,痰中帶血
。燥熱傷津
,故口干鼻燥
,舌紅少津
,苔薄黃,脈數(shù)
,為燥熱傷津之象
。[4][6]
7.1.3治法 清熱潤肺,寧絡(luò)止血[4][6]
。
祛風宣肺
,潤燥寧絡(luò)[1]
。
7.1.4方藥治療7.1.4.1方藥 可用桑杏湯
、千金麥門冬湯加減治療[1]。
可用桑杏湯[備注]桑杏湯(《溫病條辨》):桑葉
、杏仁
、沙參、浙貝母
、豆豉、山梔
、梨皮加減治療
。方中以桑葉
、梔子、淡豆豉清宣肺熱
;沙參
、梨皮養(yǎng)陰清熱
;杏仁、貝母潤肺化痰止咳
。可加白茅根
、藕節(jié)
、茜草
、側(cè)柏葉涼血止血。兼有發(fā)熱
、頭痛
、咳嗽、咽痛、脈浮數(shù)等外感風熱的表證時
,可酌加銀花、連翹
、牛蒡子辛涼解表,清熱利咽
。津傷較甚者
,可加麥冬
、玄參、天花粉養(yǎng)陰潤燥
。[4]
7.1.4.2單方驗方 咯血湯(陜西中醫(yī)學院驗方)處方:茜草、側(cè)柏葉
、仙鶴草
、旱蓮草
、白及各100克,生地黃
、牛膝各50克
,花蕊石20克
,阿膠、甘草各15克
,三七末10克(沖)
。水云南白藥
,每次1克
,每日3次。
紫地寧血散
,每次2瓶(8克),每日3次
。兩藥亦適合以下各型咳清熱潤肺
,寧絡(luò)止血
。喉癢咳嗽,痰中帶血
,口干鼻燥
,或身熱。舌紅苔薄黃
,煎兩次
,藥液兌勻,分服
,每日1劑。
姜氏支擴方(胡熙明等《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處方:小薊草15~30克
,白及15克
,生蒲黃15克,參三七9克,蛤粉9克(包)
,阿膠(烊)9克
。水煎服
。主治支氣管擴張伴各類型出血者,尤宜治大出血者
。
清肺止血湯(廣州中醫(yī)學院驗方)處方:生地黃30克
,牡丹皮10克
,仙鶴草12克
,葦莖12克
,魚腥草15克,桑白皮15克
,北杏仁12克
,桔梗10克。水煎服
。
7.1.5飲食療法7.1.5.1推薦食材 咯血·燥熱傷肺證患者建議食用杏仁
、梨、藕節(jié)
、桑葉
、蘿卜、薺菜
、蠶豆等[6]
。
7.1.5.2推薦食療方 1.蠶豆花茶(《中國食療大全》):蠶豆花10g,用沸水沖泡
,代茶飲[6]。
2.杏仁粥(《食醫(yī)心鏡》):杏仁(去皮尖)15g
,粳米100g。將粳米放入鍋內(nèi)
,加水煮至熟,再放入杏仁煮即可
。每日1次
,5天為1個療程
。[6]
3.薺菜粥(《本草綱目》):鮮薺菜250洗凈切碎,粳米洗凈與薺菜同放入鍋內(nèi)
,加水適量
,武火煮沸
,文火煮成粥
。[6]
4.鮮藕雪梨汁:鮮藕節(jié)250克(洗凈去節(jié))
,雪梨1~2個(去皮及心)
,共榨取汁,分2次服
。適用于各型咳血
。
7.2肝火犯肺
咯血·肝火犯肺證(hemoptysis with syndrome of liver fire invading lung[2])是指肝火犯肺,迫血妄行
,以咳嗽陣作,痰中帶血或純血鮮紅
,胸脅灼痛
,煩躁易怒,頭脹頭暈
,口苦
,舌紅,苔薄黃
,脈弦數(shù)等為常見癥的咯血證候[5]。
7.2.1癥狀 咳嗽陣作
,痰中帶血或純血鮮紅
,胸脅脹痛
,煩躁易怒,口苦
,舌質(zhì)紅,苔薄黃
,脈弦數(shù)[4][6]
。
7.2.2證候分析 木火刑金
,肺失清肅,肺絡(luò)受損:肝火上逆犯肺
,使肺失清肅
,肺絡(luò)受損
,故咳嗽、咳血
。肝之脈絡(luò)布于脅肋,肝火偏亢
,脈絡(luò)壅滯,故胸脅脹痛
。肝火上炎
。故口苦,煩躁易怒
。舌質(zhì)紅,苔薄黃
,脈弦數(shù)
,為肝火偏亢之象
。[4][6]
7.2.3治法 清肝瀉肺,涼血止血[4][6]
。
清肝潤肺,和絡(luò)止血[1]
。
7.2.4方藥治療7.2.4.1方藥 可用柴胡連梅散或瀉白散合黛蛤散治療[1]
。
可用瀉白散[備注]瀉白散(《小兒藥證直訣》):桑白皮
、地骨皮、生甘草
、粳米合黛蛤散[備注]黛蛤散(驗方):青黛
、海蛤殼治療
。以桑白皮
、地骨皮清瀉肺熱
;海蛤殼、甘草清肺化痰
;青黛清肝涼血
。可酌加生地
、旱蓮草
、茅根
、大小薊等涼血止血
。肝火較甚
,頭暈?zāi)砍啵臒┮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加丹皮
、梔子
、黃芩清肝瀉火。若咳血量較多
,純血鮮紅
,可用犀角地黃湯[365]加三七粉沖服
,以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4]
7.2.4.2單方驗方 桑丹桔梗湯(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處方:桑葉
、牡丹皮、知母
、枇杷葉
、黃芩
、蟬蛻各9克
,桑白皮
、黛蛤散、當歸
、桔梗各10克
,鉤藤
、地骨皮各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7.2.5飲食療法7.2.5.1推薦食材 咯血·肝火犯肺證患者建議食用玫瑰
、杏仁
、白茅根
、桑白皮
、鮮藕
、梔子花、瓜蔞
、佛手等[6]
。
7.2.5.2推薦食療方 1.茅根藕節(jié)茶(《常用藥用食物》):藕節(jié)5根
,白茅根30g洗凈,放鍋內(nèi)加水煎煮
,煮沸20分鐘后取汁倒入碗內(nèi)
,放入白糖
。[6]
2.佛手粥(《百病飲食自療》):佛手15g,蘇梗15g
,粳米30~60g
。前兩味水煎取汁,粳米淘凈加水煮粥
。待粥將熟時
,兌入藥汁共煮至熟,入白糖調(diào)味溫服
。早晚各一次
。[6]
3.杏仁豆腐(《食療大全》):甜杏仁50g
,用沸水浸泡,去衣洗凈
,研末
,取汁
。瓊脂5g烊化
,加白糖、杏仁汁燒沸后冷卻,即為杏仁豆腐
。[6]
4.鮮藕雪梨汁:鮮藕節(jié)250克(洗凈去節(jié))
,雪梨1~2個(去皮及心),共榨取汁
,分2次服
。適用于各型咳血。
7.2.6針灸治療 可酌選尺澤
、孔最
、魚際
、肺俞
、足三里、太溪等穴
。肝火犯肺加行間、勞宮
。
7.3陰虛肺熱
咯血·陰虛肺熱證(hemoptysis with 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and lung heat[2])是指陰虛內(nèi)熱